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1.试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区别。

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适宜的营养物质

(2)适宜的氢离子浓度(pH)

(3)适宜的温度

(4)适宜的气体条件

(5)适宜的渗透压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何实际意义?

(1)热原质: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内发热反应,本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 耐高温,高温蒸汽灭菌不被破坏,需干烤及特殊石棉滤板去除。

(2)毒素与侵袭性酶:保护细菌,促进其扩散,导致机体病理损伤

(3)色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用于鉴别细菌

(4)抗生素:可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5)细菌素:可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6)维生素:为机体提供营养。

4.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分哪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1)迟缓期:细菌处于适应准备状态繁殖极少。

(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细菌总数急剧增加,呈典型的生物学性状,最佳药敏试验时期。

(3)稳定期: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可用于观察细菌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4)衰亡期:此期细菌总数急剧下降,形态难以辨认。

5.试述紫外线杀菌作用原理,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

(1)原理;紫外线(200-300nm)的波长,尤其是265-266nm的波长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致使其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发生二聚体结合,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从而抑制其蛋白质的合成。

(2)特点:穿透力弱

(3)适用范围: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6.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有哪些?

(1)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某些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黏附素: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繁殖。

2)荚膜: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繁殖。

3)侵袭性物质(侵袭素和侵袭性酶类):感染过程中有助于病原菌在体内扩散。

4)细菌生物被膜: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及抵抗杀伤作用。

(2)细菌毒素

1)外毒素:主要由G+菌和少数G-菌产生,引发机体特定组织的病理损伤。

2)内毒素:G -菌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引发机体发热、白细胞反应、DIC 等生物学效应。

7.试述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8.试述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生理意义)

(1) 生物拮抗

1)屏障和占位性保护 2)产生有害代谢产物 3)营养竞争 (2) 营养作用 (3) 免疫作用 (4) 抗衰老作用 (5) 抗肿瘤作用

9.试述条件致病菌致病条件。 (1)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2)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发生变迁

(3) 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导致的菌群失调

1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G+和少数G-菌分泌。少数菌崩解后释放 G-菌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编码基因 质粒或前噬菌体或染色体基因 染色体基因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 ℃,30min 被破坏

160 ℃,2-4h 才被破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 等

免疫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2)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

皮肤软组织感染:伤口化脓、疖、痈、麦粒肿等。

内脏器官感染:肺炎,脑膜炎等。

尿路感染: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

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2)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

11.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

(1)致病物质:

1)表面机构:黏附素,M蛋白,肽聚糖

2)毒素: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

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2)所致疾病:

1)化脓性感染: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及其他系统感染

2)毒素性疾病:猩红热

3)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12.简述抗“O”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1)原理:链球菌溶素O(SLO)SLO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的抗“O”抗体,其与羧化聚苯乙烯胶乳共价交联而成的抗原乳胶,与相应血清标本可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80%-90%链球菌感染患者,于感染后2-3周至病愈后数月到一年内可检测出SLO抗体。活动性风湿热病人中的血清显著升高,其效价在1:400以上(正常时在1:250)。

(2)意义:常用于风湿热和链球菌新近感染的辅助诊断

13.简述沙门菌属的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

1)侵袭力:菌毛,o抗原,vi抗原(抗吞噬,形成胞内菌)

2)内毒素:白细胞减少

3)肠毒素:类似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水样腹泻。

(2)所致疾病:

1)伤寒和副伤寒:由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经消化道传播。2)食物中毒:由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引起。因食入被污染食物引起。

3)败血症:常由猪霍乱,丙型副伤寒,鼠伤寒,肠炎沙门菌引起。

4)无症状带菌者

14. 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

(1)致病物质

1)细菌胞壁成分

- 黏附素

- M蛋白—抗吞噬,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超敏反应与心肌细胞有交叉抗原(风湿热),与肾小球基底膜有交叉抗原(肾小球肾炎)

2) 侵袭性酶

- 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

- 链激酶(SK)、链道酶(DNA酶):SD,SK合剂可用于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液化脓性渗出液

3)外毒素

- 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引起猩红热

- 链球菌溶素:SLO,SLS

(2)所致疾病

1)化脓性感染:蜂窝组织炎、扁桃体炎等

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症

3)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15.简述抗“O”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原理:链球菌溶素O(SLO)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SLO和羧化聚苯乙烯胶乳共价交联而成的抗原乳胶,与相应血清标本可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80%-90%链球菌感染患者,于感染后2-3周至病愈后数月到一年内可检测出SLO抗体。活动性风湿热病人中的血清显著升高,其效价在1:400以上(正常时在1:250)。

意义:常用于风湿热和链球菌新近感染的辅助诊断链球菌溶素O(SLO) 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的抗“O”抗体,

16.简述沙门菌属的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

1)侵袭力: Vi-Ag抗吞噬,形成胞内菌

2)内毒素:白细胞减少

3)肠毒素:类似产毒性大肠杆菌

(2)所致疾病

1)伤寒与副伤寒:合称肠热症

2)胃肠炎(食物中毒)

3)败血症

4)无症状带菌者

17.肥大氏反应原理及应用

(1)原理: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Ag和H-Ag以及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型)H-Ag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作为肠热症的辅助诊断。

(2)应用: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

18.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及疾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1)致病条件:

1)伤口窄而深。

2)坏死组织较多,造成局部厌氧。

3)伴有其它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感染。

(2)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不耐热,不耐酸碱,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3)致病机制: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使肌肉持续强烈的收缩。

(4)防治原则:

1)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创扩创

2)人工自动免疫,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白百破三联疫苗(DPT)。

3)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使用前需皮试。

4)特异性防治: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

19. 简述肉毒中毒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

(1)肉毒中毒的发生原因:

1)食品处于厌氧环境

2)食用前未加热

(2)预防措施:低温保存食物,高温破坏毒素

(3)致病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

20.试述结核菌素实验原理、结果判定及应用

(1)原理: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有无超敏反应以判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2)结果判别:

1)阳性:红斑直径大于5mm。曾经感染或接种过卡介苗。

2)强阳性:红斑直径大于15mm。活动性感染,正发病。

3)阴性:红斑直径小于5mm。可能无感染,需排除几种情况:

感染初期--细胞免疫在1~2周后出现。

老年人--免疫力↓。

严重结核病--细胞免疫↓,如结核性脑膜炎。

其它疾病,如肿瘤,麻疹,艾滋病等。

(3)应用:

1)筛选需要接种卡介苗的人,阴性者接种;判断接种效果,OT试验阴性转为阳性。

2)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诊断,年龄越小,强阳性的诊断意义越大。

3)流行病学的调查。

4)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水平--OT试验是检测体内细胞免疫的试验。

21.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

(1)病毒的结构:

1)基本结构:核衣壳(核心+衣壳)

2)辅助结构:包膜、基质蛋白、纤维棘突

(2)化学组成及功能

1)核心

化学成分:DNA/RNA,蛋白质(非结构蛋白)

功能:

- 决定病毒的增殖、感染、遗传和变异。

- 有的病毒核酸具有传染性,可进入易感细胞并能增殖

- 参与病毒复制,抑制宿主细胞相应功能

2)衣壳

化学成分:蛋白质(结构蛋白)

功能:

- 保护核酸免受宿主细胞内核酸酶破坏的作用。

- 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吸附、穿入、脱壳)。

- 维持病毒体的固定形态并决定病毒的抗原性。

3)包膜

化学成分:蛋白质(结构蛋白)

功能:

- 维护病毒结构的完整性。

- 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

- 具有抗原性。

22.病毒的感染类型有哪些?

(1)隐形感染

(2)显性感染

1)急性感染

2)持续性感染: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3)病毒携带者

23.何谓病毒的异常增殖?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1)病毒的异常增殖: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时未能复制出成熟病毒体的现象。

(2)产生机制:

1)顿挫感染: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其缺乏病毒复制所需的酶或能量等必要条件

2)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发生严重改变→感染细胞→不能复制出完整子代病毒而为缺陷病毒24.试述病毒的致病作用

(1)病毒对感染细胞或机体的直接损伤

1)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

2)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细胞表面抗原性改变,

3)包涵体(inclusion body)的形成

4)细胞凋亡

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6)免疫抑制

(2)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损伤作用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

2)T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作用

3)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损伤作用

(3)病毒免疫逃逸

1)逃避免疫防御:细胞内寄生

2)防止免疫激活:降低MHC分子的表达、抗原变异、抗原结构复杂

3)阻止免疫应答:损伤免疫细胞

25.试述干扰素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活性

(1)定义: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2)分类:

1)I型干扰素:IFN-α(人白细胞产生)、IFN-β(人成纤维细胞产生),抗病毒作用强于免疫调节作用

2)II型干扰素:IFN-γ(T细胞产生),免疫调节作用强于抗病毒作用。

(3)作用机制:

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干扰素首先作用于细胞的干扰素受体,激活细胞内基因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蛋白激酶),抑制病毒复制。

(4)生物学活性:

1)抗病毒活性

2)免疫调节及抗肿瘤活性

26.比较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的优缺点

27.试述H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哪些及其意义?

(1)HBV 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用于临床HBV感染的诊断

1)HBsAg, HBV特异性感染标志

- HBsAg(+):HBV感染

- HBsAg(-):无HBV感染;窗口期(与抗HBs形成复合物),S区基因变异等

2) HBeAg(+):HBV在体内复制,有强传染性,转阴则表明复制停止。

3)抗HBs(+):中和抗体,患者已痊愈;疫苗接种成功

4)抗HBe(+):机体获一定免疫力,但不具有中和作用,代表复制停止

5)抗HBc:抗体分为IgM,IgG两种:

- IgM (+):HBV正在复制,急性感染,强传染性

- IgG (+):既往感染HBV

(2)血清HBV-DNA检测——病毒存在和复制最可靠指标,用于临床HBV感染诊断和药物效果评价。

(3)血清DNA聚合酶检测——病毒正在复制

28.乙肝两对半的检测项目有哪些?试述其临床意义及应用

(1)检测项目:HBsAg、 HBeAg、 Anti-HBs 、Anti-HBe、Anti-HBc,俗称“两对半”。

(2)临床意义

1)HBsAg, HBV特异性感染标志

- HBsAg(+):HBV感染

- HBsAg(-):无HBV感染;窗口期(与抗HBs形成复合物),S区基因变异等

2) HBeAg(+):HBV在体内复制,有强传染性,转阴则表明复制停止。

3)抗HBs(+):中和抗体,患者已痊愈;疫苗接种成功

4)抗HBe(+):机体获一定免疫力,但不具有中和作用,代表复制停止

5)抗HBc:抗体分为IgM,IgG两种:

- IgM (+):HBV正在复制,急性感染,强传染性

- IgG (+):既往感染HBV

(3)应用

1)乙型肝炎的诊断。

2)判断传染性及HBV感染的预后及转归。

3)筛选献血员。

4)判断疫苗接种效果。

5)流行病学调查。

29.简述HIV的致病机理

HIV主要侵袭表面有CD4受体的细胞,导致相应细胞功能损伤及死亡,机体免疫功能丧失。

(1)单核-巨噬细胞的损伤:HIV感染早期,HIV 通过gp120/CCR5与单核-巨噬细胞吸附,进入细胞后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黏附和杀伤功能降低、MHC-II分子表达降低、抗原呈递能力下降,同时成为HIV的庇护所和储存库。

(2)CD4+T淋巴细胞的损伤,数量不可逆下降

1)直接损伤

- HIV释放,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高

- 未感染HIV的CD4+T淋巴细胞的CD4分子与易感染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gp120分子结合,促进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其寿命明显缩短,且丧失免疫应答功能

- 促进Fas分子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2)间接损伤

- 细胞表面产生新抗原,CTL发挥杀伤效应

- ADCC效应

(3)其他免疫细胞的损伤:因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其他免疫细胞功能下降

1)B细胞抗体应答能力下降。

2)NK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分泌功能和细胞毒活性下降。

3)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

30.HIV的分类、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感染方式,临床表现及分期。

(1)分类:HIV-1 和 HIV-2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3)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4)临床表现及分期:

1)急性感染期:HIV感染机体后开始大量复制,引起病毒血症,患者出现类似流感的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淋巴结肿大。

2)无症状潜伏期:持续时间长,有的可达十年左右。患者一般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有无痛性淋巴肿大。

3)AIDS相关综合征:低热,盗汗,全身倦怠,慢性腹泻及全身持续性淋巴肿大,症状逐渐加重。

4)免疫缺陷期:常常发生机会感染,恶性肿瘤,神经系统异常。

微生物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习题 问答题: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2.这是由于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3.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3.其原因从下列几方面分析: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十分易于操作。动、植物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微生物的广泛的应用性,能迅速地符合现代学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4.20世纪4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生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使得微生物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具完整生命活动的小生物成了生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举例说明),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5.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量景: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简答题1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问答题 1、如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个微生物的纯培养体? 答:首先要根据分离对象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若要分离真菌应选用马丁-孟加拉红选择培养基;若要分离细菌应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若要分离放线菌应选用高氏培养基。 土样采回来后,用常规的十倍稀释分离法进行稀释分离,若分离细菌,一般稀至10-8, 若分离放线菌,一般稀至10-6;若分离真菌,一般稀至10-4。取最后三个稀释度倒平板获得单个菌落。将平板上出现的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纯度,若不纯,应将培养的单菌落斜面再次进行稀释分离。倒平板获得单菌落,转接斜面培养,同时镜检菌体的纯度。反复几次直到得到菌体单一的单菌落方可认为是某一微生物的纯培养体. 2、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什么?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答案:因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把几乎所有的细菌都分成G+和G-菌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革兰氏染色,即可提供不少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1). 菌龄:12-24小时的纯培养物。2)革兰氏染色操作时,要严格控制酒精脱色时间,菌液涂布均匀而薄。3. 培养基的组成。 3、简述防腐的种类及其应用。 答案:防腐的种类很多,主要有①低温,利用4①以下的温度保藏食

物、菌种等;①缺氧,采用在密封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腐烂;①干燥,采用晒干、烘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食物等进行保藏;①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来保藏食物。①高酸度; ①加防腐剂。 4、根据温度、氧、pH可将微生物分为哪些类型? 答案: 按照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可将微生物分为三种类型:①嗜冷菌;①中温菌;①嗜热菌。 按照微生物与pH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三种类型:①嗜酸菌;①嗜中性菌;①嗜碱菌。 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两大类:①好氧菌;①厌氧菌。并进一步细分为5类:其中好氧菌包括三类①专性好氧菌;①兼性厌氧菌;①微好氧菌;厌氧菌包括两类①耐氧菌;①专性厌氧菌。 5、察氏培养基的组成为:蔗糖:30g, 磷酸氢二钾:1.0g, 硝酸钠:2克,硫酸镁0.5g, 氯化钾:0.5g,硫酸亚铁:0.01g,蒸馏水: 1000mL,试述: 1) 该培养基的C源, N源各是什么物质。 2) 除C源和N源外的其它物质起什么作用: 3) 该培养基为什么不加生长因子? 答案: 1). 该培养基的C源物质是蔗糖,N源物质是硝酸钠。 2). 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钾、硫酸亚铁为该培养基提供矿质营养。蒸馏水提供水分。 3). 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能合成自身所需的全部生长因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1.试述G+菌和G-菌细胞壁的区别。 2.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适宜的营养物质 (2)适宜的氢离子浓度(pH)

(3)适宜的温度 (4)适宜的气体条件 (5)适宜的渗透压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各有何实际意义? (1)热原质:引起人体或动物体内发热反应,本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 耐高温,高温蒸汽灭菌不被破坏,需干烤及特殊石棉滤板去除。 (2)毒素与侵袭性酶:保护细菌,促进其扩散,导致机体病理损伤 (3)色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色素,用于鉴别细菌 (4)抗生素:可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5)细菌素:可用于细菌的分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6)维生素:为机体提供营养。 4.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分哪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1)迟缓期:细菌处于适应准备状态繁殖极少。 (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细菌总数急剧增加,呈典型的生物学性状,最佳药敏试验时期。 (3)稳定期: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可用于观察细菌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4)衰亡期:此期细菌总数急剧下降,形态难以辨认。 5.试述紫外线杀菌作用原理,作用特点及应用范围。 (1)原理;紫外线(200-300nm)的波长,尤其是265-266nm的波长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致使其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发生二聚体结合,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从而抑制其蛋白质的合成。 (2)特点:穿透力弱 (3)适用范围: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6.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有哪些? (1)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某些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1)黏附素: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繁殖。 2)荚膜: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繁殖。 3)侵袭性物质(侵袭素和侵袭性酶类):感染过程中有助于病原菌在体内扩散。 4)细菌生物被膜:有助于病原菌的定植及抵抗杀伤作用。 (2)细菌毒素 1)外毒素:主要由G+菌和少数G-菌产生,引发机体特定组织的病理损伤。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题及答案 1 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的异同 1、细胞壁组成、厚度不同 G﹢菌细胞壁较厚,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包括磷壁酸的酸性多糖构成,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含20-40%的磷壁酸。Gˉ菌细胞壁较薄,交联松散,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另外还有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 2、使用乙醇脱色时形态变化不同 G﹢菌当用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而Gˉ菌用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会溶出细胞壁。 3、颜色不同 革兰氏菌G﹢被龙胆紫等染色剂染色后,细菌细胞仍然保留初染结晶紫的蓝紫色,而Gˉ菌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则先脱去了初染结晶紫的颜色,带上了复杂蕃红或沙黄的红色。 2 简述革兰染色的四个步骤及其染液由哪几种组成,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哪一步?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 碱性染料结晶紫, 碘液,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乙醇脱色是关键。因为如果脱色过度,有可能会使革兰氏阳性菌呈假阴性,如果脱色不够,有可能使革兰氏阴性菌呈假阳性 3 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4 简述全身感染临床常见的几种情况 1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引起毒血症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地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或器官后再生长繁殖而致病。例如伤寒病早期的菌血症等。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例如高热、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以导致休克而死亡。鼠疫杆菌、炭瘟杆菌等可引起败血症。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它组织器官,产生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一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答:①四肽链结构:重链、轻链②免疫球蛋白的分区:可变去和恒定区高变区和骨架区、铰链区③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连接片(J链)、分泌片(SP). 2.抗体的生物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①特异性的生物学作用、②激活补体、③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④穿过胎盘和粘膜。 3.比较五类免疫球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异同点。 答:共分为五类:①IgG、②IgM。③IgA、④IgD、⑤IgE :①IgG 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功能最多:结合抗原、激活补体、调理吞噬并介导ADCC、通过胎盘、结合SPA.为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并介导II、III型超敏反应。 2、IgM 分子量最大,不能通过血管壁,主要存在于血液和粘膜表面。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在个体发育过程和体液免疫应答中均是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感染过程中血清IgM 水平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天然的血型抗体和类风湿因子亦属IgM.其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膜表面IgM 是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主要成分。只表达mIgM是未成熟B细胞的标志,记忆B细胞表面的mIgM逐渐消失。 3、IgA (1)血清型IgA:以单体形式存在。 (2)分泌型IgA(sIgA):由J链连接的二聚体和分泌片组成。合成和分泌的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是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婴儿可从母亲初乳中获得分泌型IgA,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 4、IgD 正常人血清IgD浓度很低,平均约0.03mg/ml.半寿期很短(仅3天)。血清IgD的确切功能仍不清楚。B细胞表面的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 5、IgE 血清浓度极低,约为5×10-5mg/ml.IgE为亲细胞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εRI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 4.简述补体系统主要生物学作用。 答:①细胞溶解作用; ②调理作用;

大学《医学微生物》期末复习简答题及答案总结

1、病原微生物包括哪三型八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 真核细胞微生物:真菌。 2、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1) 细胞壁是紧贴细 胞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2) 细胞膜 具有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3) 细胞质为原生质, 无色透明胶状物。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及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4) 核质由 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故称核质。 3、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 荚膜:为某些细菌(称为荚膜菌)所特有的位于细胞壁外粘稠性结构,其化学成分,在多数细菌为多糖,少数细菌为多肽。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有抗溶菌酶、抗补体、抗干燥及补充营养作用;荚膜具有抗原性,可用以鉴别细菌和进行细菌分型。 (2) 鞭毛:某些细菌(称为鞭毛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占半数的杆菌及 极少数球菌,由细胞膜长出菌体外细长的蛋白质丝状体,根据其鞭毛位置和数目,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鞭毛具有运动性,使鞭毛菌趋向营养物质,避开有害因子。某些细菌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的鞭毛与穿过小肠粘膜层致病有关。 (3) 菌毛:许多G-菌及个别G+菌,在其菌体表面长出细而短,多且直的 蛋白质丝状体。菌毛分为普通菌毛与性菌毛两种。普通菌毛遍布菌体表面,可有数百条,是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构成感染的必要因素。性菌毛为大肠杆菌及其它肠道菌所特有的结构,有性菌毛的肠杆菌称为雄性(F+)菌,可有1~10条较 粗而中空的性菌毛。雄性菌通过粘附接合无性菌毛的雌性(F一)菌,将遗传物质 由F+菌传递给F-菌。 (4) 芽胞:为某些细菌包括需氧芽胞杆菌属和厌氧芽胞杆菌属细菌在不良环境下的休眠体。在细菌繁殖体内形成厚而坚韧芽胞壁和外壳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中南大学2021年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病毒(Virus): 2. 芽孢: 3. 溶源性: 4. 细胞质: 5. 生态平衡: 6. BIP指数: 7. 生物膜法: 8. MLSS: 9. 原生质体: 10. 水体富营养化: 11. 生长曲线: 12. 自净容量: 13. 菌落: 14. 种群: 15. 灭菌: 16. 硝化作用: 二、简答题 1.阐述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2.作为微生物营养物质,水的作用是什么? 3.简述芽孢的特点。 4.简述常规活性污泥法不利用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而利用静止期的

微生物的原因。 5.简述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6.结合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四种方式的特点,比较其异同。 7. 简述细菌细胞壁的生理功能。 8.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有什么作用? 9. 原核微生物包括哪些微生物? 10. 水对微生物有什么作用? 11. 简述显微镜油镜的操作。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病毒(Virus):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μm以下的超微小生物。 2. 芽孢:某些细菌在它的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或某些细菌在它遇到外界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3. 溶源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核酸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子代噬菌体产生的现象。 4. 细胞质:细胞质是指位于细胞膜以内,除核物质以外的无色透明的粘稠胶体物质,又称原生质。 5.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输入输出在较长的时间内趋于相等,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即使有外来干扰,生态系统能通过自行调节能力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6. BIP指数:自净容量是指在水体正常生物循环中能够净化有机污染物的最大数值。 7.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又称生物过滤法,是指使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并通过生物氧化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作用,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方法。 8. MLSS:单位体积活性污泥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恒重的干固体的重量。 9. 原生质体:细胞壁以内,包括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统称为原生质体。 10. 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

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考试试卷 (B 卷)(本试卷共3页) 要求:开卷考试;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标清楚题 号;答 案和试题全交。 一、解释名词(每个2分,本题满分20分) 1、菌落 2、病毒 3、生长因子 4、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5、灭菌 6、质粒 7、营养缺陷型 8、水体自净作用9、微生物的种10、培养基 二、填空(每个空0.5分,40个满分20分) 1、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分为五种:(1)、(2)、(3)、 (4)、(5)。2、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由(1)、(2)、(3)、(4)四个时期组成。 3、防止霉腐微生物引发食品腐败的常用措施有:(1)、(2)、(3)、 (4)、(5)。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包括:(1)、(2)、(3)、(4)、(5)。 5、微生物根据对氧的需求可分为5种类型:(1)、(2)、(3)、(4)、(5)。 6、葡萄糖经EMP 代谢途径10步反应产生的3种产物是:(1)、(2)、(3)。 7、真菌(霉菌类)无性孢子有多种类型。比如(1)、(2)、(3)、(4)。 8、列举对微生物学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名字:(1)、(2)、(3)。 第1页 9、三域学说将整个生物划分为3个域,即(1)、(2)、(3)。 10、常用的消毒剂有:(1)、(2)、(3)。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冷冻干燥保藏和液氮保藏是长期有效保藏各种微生物的 基本方法。 2、青霉素可以杀死正在旺盛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的营养缺陷型细胞。 3、黑曲霉、红曲霉、黄曲霉、根霉、毛霉,其中有些是单细胞微生物。 4、食品的水活度值越低,越不利于腐败(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因此降低含水量有利于食品的保藏。 5、因为细菌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有无性繁殖形式。 6、大肠杆菌F +细胞通过接合作用向受体细胞转移F 质粒,结果导致原供体细胞失去了F 质粒。 7、国家规定:引用水中的微生物数应低于100个细胞/mL,大肠菌群数不能超过3个细胞/L 。 8、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剧毒、致癌物质,它要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代谢活化后才引起致癌作用。 9、地衣实际上是蓝细菌与真菌或藻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10、青霉菌发酵时,产青霉素的最佳温度与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完全一致。 四、简答题(4道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1、简述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其杀菌机制。 2、简述艾姆氏试验的原理和实践意义。 3、比较同型乳酸发酵与异型乳酸发酵在产物、产能和菌种上的差异。 4、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第2页 五、综合题(满分10分) 谈谈酵母菌在食品发酵、环境治理及科学研究等领域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 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脂多糖(LPS)是革兰氏______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 ______、______和 ______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______等。 2、病毒的外壳为______,核心为______,两者共同组成______;有些较复杂的病毒还含有包膜,主要由______或______组成。 3、在豆血红蛋白分子中,其蛋白质部分由______所触发,再由______ 的基因进行编码和合成;而血红素部分则由______所触发,再由______ 基因进行编码和合成。 4、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____和______等,无机氮源有______和______等。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___等作为有机氮源。 5、酵母菌有性繁殖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形成四个或八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结合在一起,再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这样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 6、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7、若干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是:青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为主,链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和______为主,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属广谱抗生素,可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抗真菌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有益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等。 9、紫外线对微生物DNA的损伤,主要产生______,通过______和______等可修复DNA的损伤。 10、抗体是由______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二、判断题

2021年东北林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东北林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______,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如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病毒是一类无______结构,能通过______,严格寄生于______的超显微生物。 3、有些乳酸菌因缺乏EMP途径中的______和______等若干重要酶,故其葡萄糖降解需完 全依赖______途径。 4、细菌的菌落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真菌是不含有______素、______营养,以______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6、微生物在其体制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化学治疗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9、λ噬菌体感染宿主后最先转录,并合成一些调节蛋白,通过调节蛋白的作用,其他基 因的转录或被激活或被阻遏,从而使它进入______或______途径。 10、中枢免疫器官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链霉菌是霉菌,其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 12、细菌形成菌落的必要条件应该是:一个固体培养基平板,一个单细胞,以及培养基表 面细胞的分布不能拥挤。() 13、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是微生物主代谢不畅通时,由支代谢途径产生的。() 14、温和噬菌体侵染宿主后,不会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2021年湖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1年湖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肽聚糖单体是由______和______以______糖苷键结合的______,以及______和______3种 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______水解。 2、噬菌体的成斑率一般均大于______。 3、发酵工业的生产菌种主要来源:______、______和______。 4、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叶绿体的构造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6、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7、不能加热灭菌的液体培养基应采用______除菌,通常用的器皿有______和______。 8、微生物间和微生物与它种生物间的主要关系有五种,即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如果让大肠杆菌生长在较高的温度下(如42~50℃),某些基因则迅速表达,诱导产 生热激蛋白,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10、人体的白细胞种类很多,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具有吞噬功能的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无吞噬功能但在特异性免疫中作用极其重要的有两种, 即______与______。 二、判断题 11、在生物界中,N-乙酰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和m-二氨基庚二酸几种成分是细 菌细胞壁所特有的。() 12、促进扩散可实现营养物从外界环境中逆浓度梯度输入到细胞内。()

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含答案)

2023 年中国海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 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目前对芽孢耐热机制较为的解释是假说;此外,一般认为芽孢中特有的 等成分也与耐热性有关。 2、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和。 3、从生态类型来分,固氮菌可以分为三类,即、和。 4、化能有机养分型微生物的能源是,氢供体是,根本碳源是,其代表 性微生物是和等。 5、在真核微生物细胞质内存在着沉降系数为S 的核糖体,它是由S 和S 两个小亚基组成,而其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则存在着S 核糖体,它是由S 和S 两个小亚基组成。 6、微生物在现代生物分类系统中分别属于界、界、界和界。 7、四氢叶酸分子由、和三局部组成,它的合成过程可被两种抗代谢药 物即和所抑制。 8、细菌沥滤又称细菌冶金,主要分三阶段:,,;其中后一步是关键,它由化能自养细菌来完成的。 9、近年来对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说明,能进展独立生活的最小基因组是一种,只含473 个基因。 10、病原体的一般感染途径有、、、和。 二、推断题 11、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只含有叶绿素,所以都能进展光合作用,同化CO2 合成菌体有 机质。〔〕

12、只有养分物质的吸取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而代谢产物的分泌则不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 13、在肽聚糖的合成过程中,甲、乙两个肽尾间的交联是由转肽酶的转肽作用完成的。〔〕 14、当前在人类的传染病中,病毒性病原体已占70%~80%,故它是人类安康的重大敌人。〔〕 15、赤霉菌在分生孢子梗上可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镰刀形,有3~5 个横隔,它们通常单生或丛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 16、菌株的概念与克隆的概念相差甚远。〔〕 17、在一样作用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的灭菌效果更好。〔〕 18、由于空气中不存在微生物生长生殖的根本条件,故其中没有原生的微生物区系。 〔〕 19、转染实质上就是一种病毒间的转化现象。〔〕 20、利用E 花结试验〔E 玫瑰花环试验〕就可便利地检测外周血中T 细胞的数目及其比例。〔〕 三、选择题 21、异染粒在细菌中的生理功能是〔〕。 A.碳源贮藏物 B.氮源贮藏物 C.能源贮藏物 D.磷素贮藏物 22、由丙酮酸开头的其他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物是丁酸、丁醇、异丙醇的发酵是〔〕。 A.混合酸发酵

2022年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滨州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衣原体有三个种,包括可引起______病的______、可引起______病的______和可引起 ______病的______。 2、大多数DNA动物病毒的核酸在______复制,蛋白质在______合成,病毒粒子的组装在 ______完成。 3、保持地球上整个生物圈繁荣昌盛的最重要两个生物化学反应是______和______,前一反应主要由______完成,而后一个反应则主要由______进行。 4、放线菌印片染色的操作程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细胞骨架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细胞支架,具有支持、运 输和运动等功能。 6、第一个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学者是______,被称为微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 而法国学者______和德国学者______则是微生物生理学和病原菌学研究的开创者。 7、在现代实验室中研究厌氧菌最有效的“三大件”技术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一般来说,在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含量按递减顺序排列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9、典型质粒的核酸分子是______,存在于质粒上的特定基因,使微生物获得了若干特殊 功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等。 10、抗原与抗体间的反应遵循五个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细菌和真菌的鞭毛都是以旋转方式来推动细胞运动的。() 12、只有能利用无机氮化物合成氨基酸的微生物,才属于氨基酸自养微生物。()

2021年苏州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苏州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磷壁酸是______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几丁质是______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吡啶二羧酸钙主要存在于细菌______结构中,二氨基庚二酸主要存在于______菌的壁中,藻胆蛋白主 要存在于______中。 2、颗粒体病毒的包涵体内有______个病毒粒子,其核酸为______。 3、一切自养微生物,其生命活动中的首要反应就是CO2固定。目前知道的途径有四条,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微生物的营养物可为它们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______和必要的______。 5、酵母菌有性繁殖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 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形成四个 或八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结合在一起,再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这 样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 6、在微生物促进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六大战役”,即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可将细菌分成三个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无菌动物在生理上有几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等。 9、采用紫外线杀菌时,以波长为______的紫外线照射最好。 10、体液免疫分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而______和______分别是非特异免疫 和特异免疫的主要体液成分。 二、判断题 11、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胞质染色,而不是细胞壁染色。() 12、培养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必须同时加入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及嘧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的不同,球菌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等,螺旋菌又有______、______和______,及其他形态的细菌有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2、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3、发酵工业的生产菌种主要来源:______、______和______。 4、各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生长适宜的pH 范围,如细菌为______、放线菌为______、酵母菌菌为______、霉菌为______、藻类为______、原生动物为______。 5、霉菌产有性孢子、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______,其外形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6、微生物是一切______生物的总称,其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7、微生物的细胞分裂有两种模式:______和______。 8、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宏观到微观一般可分10 个层次,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前4 个层次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9、微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一般都是蛋白质或某些小分子物质对基因转录的阻遏或激活,而在翻译水平上也发现了类似的______作用。 10、由酵母多糖、LPS 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物从______和______因子开始的补体激活途径称______ 。它的C3 转化酶是______,C5 转化酶是______,攻膜复合体是______。 二、判断题 11、细菌荚膜都是由多糖组成。 ( )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大连理工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在经典遗传学发展至分子遗传学过程中,有四种模式微生物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们是 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2、支原体是一类______、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其中有一类专门感 染植物的支原体,称为______。 3、准性生殖主要发生在______中,其过程为: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4、在面包、蛋糕中常加入______作为防腐剂。 5、真核生物细胞中核糖体附着在______的表面。 6、最先发现噬菌体的是______,他在培养______时在菌苔上发现了透明斑点。 7、自然界的碳素循环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过程。 8、蓝细菌的培养可用______培养基。 9、从葡萄糖开始的肽聚糖生物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4种中间代谢物是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10、抗原物质呈现其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有三点,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蛭弧菌的寄生属于微生物间的寄生。() 12、基团移位是借助于酶或定向酶系统实现的主动输送,因此不需要消耗能量。() 13、在光能自养型生物中,凡属原核生物者必不产氧。() 14、微生物的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它的某一菌株才可作为具体的“模式种”。 ()

15、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上是不含蛋白质的。() 16、只有无性繁殖而尚未发现有性生殖的真菌,称为半知菌。() 17、营养物的浓度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速率。() 18、在病毒分离时,经盲传3代仍无感染症状出现,便可认定没有病毒存在。() 19、5-溴尿嘧啶是以碱基颠换的方式引起基因突变的。() 20、DNA疫苗是指由任何DNA的片段制成的疫苗,用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 三、选择题 21、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单纯扩散 B.促进扩散 C.主动运输 D.基团转位 22、为了在酵母菌中表达外源基因的稳定性,通常使用的载体是()。 A.2μm质粒 B.附加体质粒 C.复制质粒 D.整合质粒 23、指出错误的回答,厚垣孢子是()。 A.有性生殖产生的 B.是由有隔菌丝的真菌形成的

微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 2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 3缺壁细菌的主要类型有()、()、()、()。 4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原核生物,其菌丝有()、()和()三种类型。 5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可分为()、()、()、()和()5个阶段。 6通常,放线菌最适pH值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霉菌的最适pH范围是()。 7.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分为()、()、()和(),染色结果G-为()色、G+为()色,如大肠杆菌是革兰氏()菌、葡萄球菌是革兰氏()菌。 8生物体内葡萄糖糖酵解(glycolysis)的四种主要途径有:()、()、()和()途径。 9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和()。 10原核微生物鞭毛的构造由()、()和()三部分组成 二、是非判断: 1 所有成熟的病毒颗粒均由壳体+ 核心+ 包膜结构组成。 2 有隔多核的菌丝产生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是曲霉属在形态上的典型特征。 3 细菌的芽孢是一种抗逆性休眠体。某些芽孢菌中,芽孢具有繁殖能力。 4 琼脂是配制细菌固体培养基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5 酵母可借助于子囊和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6 微生物生长测定方法中,测定单细胞微生物总数的方法是平板计数法。 7 半固体穿刺培养技术可用来观察细菌鞭毛的运动性。 8 培养基中某些成分,如动物组织抽提液、血清和某些维生素等的灭菌可采 用过滤方法除菌。 9只有自养型微生物能够以CO2为唯一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异养微生物不能利用CO2作为碳源。 10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是一种单链或双连RNA分子,在敏感细胞内借助于辅助病毒,进行自我复制。 三、选择题 1用来染芽孢的染料通常是(). A.孔雀绿 B .结晶紫 C .复红 D .番红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的病毒. A.酵母菌 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 D.原生动物 3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 养基 4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A.135℃—140℃,5—15秒 B.72℃、15秒 C.121℃,30分钟 D.100℃, 5 小时 5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是() A.链霉素 B.青霉素 C.利福平 D.两性霉素

微生物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篇一:大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学的先驱者是____,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细菌学 的奠基人是_____ 。 2、微生物都是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 的细菌(____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____、立克次氏体、 ____;属于真核类的真菌(____、____和蕈菌)、原生藻类和显微 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____(____、拟病毒和____)。 3、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 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____;____,____;生长旺,繁殖快;____,____;____,____。 4、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________、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 5、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________、________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 践领域的科学。 6、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型微生物和 ________型微生物。 7、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________微生物和 ________微生物。 8、按照carl woese 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9、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三、选择题 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 a.它们是多细胞的 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进行光合作用

2022年赣南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赣南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支原体因缺乏细胞壁,故出现一系列其他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有三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3、进行硝酸盐呼吸的都是一些______微生物,比如Bacillus licheniformis等。 4、各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生长适宜的pH范围,如细菌为______、放线菌为______、酵母菌 菌为______、霉菌为______、藻类为______、原生动物为______。 5、霉菌产有性孢子、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______,其外形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6、微生物在资源开发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表现在: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等。 7、化学治疗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参与硫循环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9、典型质粒的核酸分子是______,存在于质粒上的特定基因,使微生物获得了若干特殊 功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等。 10、常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剂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判断题 11、G+菌的细胞壁结构只有一层,通常含有磷壁酸;G-菌细胞壁结构有两层,不含磷 壁酸。() 12、稀释测数用的无菌水通常是由自来水灭菌而成。() 13、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系统只能传递电子而不能传递质子。() 14、腺病毒是一种呈二十面体对称的DNA病毒,在其包膜上,长有12个刺突。()

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细菌细胞的内含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类。 2、病毒可分真病毒与亚病毒两大类。从组成的化学本质来划分,真病毒至少含有______ 和______两种成分;亚病毒中的______只含______, ______只含______或______,而______则 只含______。 3、Calvin循环可分______、______和______3个阶段。 4、一般而言,微生物在含糖基质上生长,会产生______,而使______;微生物分解蛋白质 或氨基酸会产生______,而使______。 5、我国自古以来就利用曲霉做发酵食品,如利用______的蛋白分解能力作酱,利用______ 的糖化能力制米酒。 6、由科赫提出的确证某病原体为某传染病病因的学说称为______,它的主要内容有: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7、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______或______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 一般采用______灭菌,其温度为______,时间为______。 8、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例子如______、______;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的例子如______;微生物寄生于动物的例子如______。 9、在进行转化时,受体细胞必须处于______,此时细菌细胞一般处于生长曲线上的______。 10、干扰素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功能。 二、判断题 11、在生物界中,m-DAP(二氨基庚氨酸)是一种只存在于G-细菌肽聚糖肽尾中的特 殊氨基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