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020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020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020版)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2020版)

XXXXXX医院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医学专业手段和措施。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是指将经过临床研究论证且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的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用以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的过程。

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制度。

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不得开展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四、医院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是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医务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落实医疗技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进行分类管理。

五、医疗技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应用于临床(以下简称禁止类技术),我院依据国家规定对禁止类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一)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二)存在重大伦理问题;

(三)该技术已经被临床淘汰;

(四)未经临床研究论证的医疗新技术。

六、禁止类技术目录以外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为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的医疗技术(以下简称限制类技术),国家规定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严格管理:

(一)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专业要求,需要设置限定条件的;

(二)需要消耗稀缺资源的;

(三)涉及重大伦理风险的;

(四)存在不合理临床应用,需要重点管理的。

七、我院已建立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管理制度,对限制类技术实施备案管理。科室拟开展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的,应当按照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符合条件的可以向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并于开展首例临床应用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收集整理好备案所需材料,由医务科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八、医院可以根据自身功能、任务、技术能力等自行决定开展未纳入禁止类技术和限制类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并对开展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施严格管理。

九、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本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目录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并及时更新调整;建立重点监管类医疗技术目录和医师授权管理制度并动态管理;对已经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定期开展评估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对实行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授权实施动态管理,每三年一次再

授权;医务科为全院医务人员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档案并纳入其个人专业技术档案进行管理,负责监督各种医疗技术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

十、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基础上,由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组织对手术、介入、腔镜诊疗、麻醉与镇痛等高风险技术项目操作人员进行资格的许可授权、考评复核及再授权的动态管理。

(一)资格授权依照以下流程:首先医务人员向本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申报个人的资质能力,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初步考评,考评结果提交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进行最终认定,必要时还应提交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

(二)院、科两级组织根据医疗技术的类别及要求,定期对操作人员的资质能力进行复核,对不符合资质能力要求的人员,及时取消或降低其相应诊疗项目的操作资格。

(三)对取消或降低操作资格的人员,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将责成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对其进行为期1

个月到1年不等的培训考察。培训考察期满后,对其进行再评估,通过再授权体现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动态管理。

(四)医院建立医疗技术人员授权资质的数据库,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向省信息化监管平台报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相关信息,并根据考评、复核、再授权结果实时更新。

十一、各科开展临床诊疗的医务人员,必须是经过注册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允许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任何诊疗活动。各种有

创的高风险诊疗技术操作项目在临床应用之前必须经过培训,经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考核通过,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批准授权后,才能按规范组织实施。

十二、临床开展的医疗技术(包括手术、有创操作等),实施前必须严格把握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其他替代疗法的可行性论证,按规定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和准备,包括医患沟通、患者的知情选择、手术方案综合评估、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等。

十三、凡发生医疗技术损害的,操作人要立即报告医疗组长、科主任,在积极迅速进行补救的同时须上报医务科;如需要,医务科应组织相关力量进行全力补救,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十四、临床已开展的医疗技术应用,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经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讨论确定,应立即下达中止此项技术开展的指令,有关科室必须服从,不得违反。

十五、医疗机构必须经卫生主管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后,方能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助产技术、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从事相关技术的人员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不得跨科目从业。

十六、各专业开展医疗新技术,必须保障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效益性和合理性,并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范申报;临床科研项目中使用医疗技术的,也须按照本制度要求严格管理。(具

体内容参见我院《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十七、医院实行手术资质分级授权准入管理,将手术分为四个等级,只允许具有相应等级及以上资格的手术者独立操作(具体参见《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八、我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执行,具体实施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分级授权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