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库调蓄初探

地下水库调蓄初探

地下水库调蓄初探
地下水库调蓄初探

地下水库调蓄初探

摘要:阐述了地下水库的概念特征、地下水库建立的条件及库址的选择及地下水位的储蓄,分析了地下水库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地下水库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下水库;调蓄;探究

1地下水库的概念特征

1.1地下水库的定义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天然储水空间,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天然储水空间就是含水层,包括坚硬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空隙、孔隙、裂隙、溶洞等,目前还没有严格和通用的定义。地下水库调节水资源的基本原理是在丰水期将多余的地表水储存在地下水库中,干旱缺水时期大量取用,以这种周期性补给、开采的运行方式调节水资源供需的时空矛盾。

1.2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差异

1.2.1 拦截和储存的对象不同。地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地下水库拦截地下径流。

1,2.2地表水库将水储存在地表的峡谷、洼地中,仅是水的单相体系;地下水库将水储存在天然含水层(储水结构)的介质中,为“水——岩”两相体系。它的存在和运动更为复杂。

1,2.3地表水库必须要有拦水工程——水坝,而地下水库有些需要有截水工程——地下水坝,有些情况不需要修建地下截水坝。

1.2.4地下水库要有含水层补给工程,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将地表水引入地下含水层中,这是实现调蓄的基本条件之一,地表水库不需要这项工程。

1.2.5地表水库的很多功能如航运、发电、养殖等是地下水库所不具备的,地下水库也有一些特殊功能,如储蓄功能等。

1.3地下水库的优点虽然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都是以储存和调节水资源为

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区别

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的区别 一、地表水库拦截地表径流,将水储存在地表的峡谷、洼地中;地下水库拦截地下径流,将水储存在天然含水层(储水构造)的介质中,形成“水-岩”两相体系。它的存在和运动更为复杂,定量描述这种运动的科学是地下水动力学。 二、地表水库必须要有拦水工程———水坝,有的地下水库要有截水工程———地下水坝。例如在滨海河谷地区开发地下水经常导致海水入侵等问题。通过地下截水工程,不仅拦截了地下径流形成地下水库,而且还阻挡了海水沿含水层的渗流侵入,有效地防止海水入侵。有些情况不需要修建地下截水坝,例如边界完整的地下水盆地。 滨海河谷型地下水库示意图 (①—原始地下水位;②—建库后坝内地下水位;③—海水位;④—地下水 坝;⑤—地下水库咸水残留体;⑥—建库后坝外地下水位) 三、地下水库要有含水层补给工程,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天然渗入、井、渠、沟引渗等)将地表水引入地下含水层中,这是实现调蓄的基本条件之一,地表水库不需要这种工程。

四、地下水库所不具备的地表水库的很多功能如航运、发电、养殖、旅游等,那么地下水库具备什么功能呢? 蓄水功能 地下水库的蓄水功能以一般构建在赋水介质空隙内的库容空间为基础。遵循“以丰补欠”的原则,利用巨大的贮水空间,地下水库可以在丰水期蓄积大量的水,以备枯水期之用。从而优化水资源在时间上的配置。 调水功能 选择合适的地点和途径,通过相应的工程手段,人为干预库区地下水的补入与采出。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将经济合理地用于地下水库的水资源调入库中。另一方面,在恰当的时间最有效地将库中水调出到需水单位。由此完成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功效。 其他功能 地下水库还可以防止地面沉降、滋润生态环境、增加对降水资源的截留、调节小气候、储冷储热等。这些都属外延功能,以蓄水和调水功能为基础。

地下水库的概念_分类和分级问题研究

第4卷第2期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 o.l4 2008年4月Chinese Journal o fU nderground Space and Eng i neering A pr.2008 地下水库的概念、分类和分级问题研究* 杜新强1,李砚阁2,冶雪艳1 (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长春130026;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4) 摘要:地下水库在水资源调控领域里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地下水库的工程实践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理论研究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和工作规范。从概念上理解,地下水库应作为系统工程来对待,并非单一的储水库区;按照储水介质不同可以将地下水库划分孔隙地下水库、岩溶地下水库和裂隙地下水库三大类,进一步按地下水库所处的地貌单元不同划分具体类型;参照地表水库的分级标准,将地下水库按照总库容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 关键词:地下水库;地下水资源;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P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836(2008)02-0209-06 Study on Concept,Types and Grades of Groundwater R eservoir DU X in-qiang1,L I YAN-ge2,YE Xue-yan1 (1.Co llege of Env iron m ent and Resources,J ilin Universit y,Changchun130026; 2.N anjing A cade my of H ydro S cience,N anj i ng210024) Abstract:G roundwater reservo ir is play i ng a mo re and m ore i m portant role i n t he fi e l d ofw ate r resources regu la-ti on,and the eng i nee ri ng prac ti ces for its constructi on had certa i n exper i ence basis,but t he t heoreti ca l st udy on g round w ater rese rvo ir is i n t he pri m a ry phase yet,t he ir un ifi ed theo ry system and w ork c riter i on hasn t'been for m ed. The concept,type and grade of g round w ater reservo i r are t he pri m ary theo retical issues o f g round w ater reservo i r,but these i ssues havn t'been st udied spec i a lly and such situa ti on is unfavorab l e to bu il d i ng and deve l oping the g round w ater reservo ir t heory syste m.F rom the concept o f g round w ater reservo ir,such reservo i r i s a kind o fw ater conse rvancy sys-te m eng i neer i ng but no t only the underground storage a rea.A cco rd i ng t o t he underg round storage m edia,the g round w-ater reservo i r can be classified i nto porous med i a g round w ater reservo ir,ka rst g round w ater reservo ir and fissure g round w ater rese rvo ir,furthe r mo re,acco rd i ng to the d ifferent physi ogno m y e le m en t where t he g round w ater reservo ir w as build,t here are eleven i d i og raph i c t ypes o f ground w ater reservo ir.Based on the grade cr iterion f o r s ur face w ater reservo ir,the g roundwa ter reservo ir was d i v i ded i n t o four grades as fo llo w s:oversize sca l e,larg e scale,m i dd l e scale and little sca l e. K eyword s:g round wa ter reservo ir;g round w ater resources;wa ter conservancy 修建地表水库一直是水资源人工调控领域中的主流方法,可用于防洪、供水、发电以及灌溉等目的。根据国际大坝委员会(I C OLD)1998对世界大型水库(坝高超过15m,以及坝高为5~15m、库容在300万m3以上)的统计资料[1],全球地表水库总库容约为6464km3。然而,地表水库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与之相伴的对环境与社会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其主要弊端体现在建库的环 *收稿日期:2007-11-22(修改稿) 作者简介:杜新强(1977-),男,黑龙江肇东人,吉林大学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水文地质研究。 E-m a i:l duxq77@163.co m 基金项目:水利部科技创新重点项目(SCX2003-05);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开放流动研究基金项目资助(YK90510)

水库泥沙论文

摘要:由于我国有许多河流是含沙量高、输沙量大的多泥沙河流,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异常严重,所以水库泥沙淤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人对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探讨,本文对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容包括:水库泥沙淤积的形态、入库水沙条件变化引起的问题、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问题研究等方面,并举例国著名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案例分析。 关键词: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处理方法;小浪底工程 一.引言 水库泥沙淤积主要是河水挟带的泥沙在水库回水末端至拦河建筑物之间库区的堆积。拦河筑坝后抬高了水位, 形成了在建筑物前近似水平、而在上游末端与天然河流原水面线相切的水面曲线。水流进入库区后, 由于水深沿流程增加, 水面坡度和流速沿流程减小, 因而水流挟沙能力沿流程降低, 出现泥沙淤积。水库淤积是水库设计和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在河道上兴建水库会改变河流的水流条件和泥沙运动状态, 使泥沙在水库库区淤积, 从而降低水 库的使用效益, 甚至导致水库失效报废。所以, 对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库泥沙淤积的形态 水库泥沙淤积形态可分为纵剖面形态和横断面形态。 2.1 纵剖面形态 纵剖面形态包括三角洲、锥体和带状淤积三种形态。在库水位变化幅度不大, 淤积处于自由发展情况下, 水库淤积一般呈三角洲形态;在回水曲线较短, 入库水流在通过库段时紊动强度较大, 或含沙量较高, 含沙水流在达到拦河建筑物前泥沙来不及完全沉积情况下, 水库淤积将形成锥体形态。 2.2 横断面形态 横断面形态在多沙河流与少沙河流的水库中有所不同。多沙河流上的水库普遍有淤积一大片, 冲刷一条带的特点。淤积一大片指泥沙在横断面上基本呈均匀分布, 库区横断面上不存在明显的滩槽。冲刷一条带指水库在有足够大的泄流能力, 并采取经常泄空的运用方式时, 库底被冲出一条深槽, 形成有滩有槽的复式横断面。 在水库淤积形态方面, 我国对三角洲形态的淤积研究较早。这方面的成果有对官厅水库的三角洲的淤积形态及计算的初步研究, 三角洲的计算方法, 及根据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 输沙的规律首次从理论上详细论证了水库三角洲淤积的趋向性、形成特点、三角洲和前坡淤积比降、洲面线与水面线方程以及前坡长度等, 并得到了官厅水库资料的验证。此外水槽试验亦证实了沙质推移质在壅水区也是以三角洲形式向前推进的。除三角洲淤积形态外, 还有对锥体淤积形态, 从理论上给出淤积剖面近似于直线, 坝前淤积厚度与总淤积体积的近似 线性关系, 带状淤积的条件, 对滞洪期锥体淤积水库的冲淤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三角洲、锥体及带状等三种淤积形态的判别方法研究等成果。

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设计理论

2006年5月 水 利 学 报 SHUILI XUEBAO 第37卷 第5期 收稿日期:2005-07-12 基金项目: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SCX2003-5) 作者简介:李旺林(1964-),山西榆社人,博士生,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水工结构和地下水库。E -mail:cs wlw@https://www.doczj.com/doc/f418951075.html, 文章编号:0559-9350(2006)05-0613-06地下水库的概念和设计理论 李旺林1,3,束龙仓2,殷宗泽1 (11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21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31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本文介绍了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地下水库的储水介质分类法。在完善地下储水空间和水源两个基本建库条件的基础上,补充了地下水库的可持续、环境和生态3个建库条件。文中以王河地下水库为例,提出和介绍了地下水库的动态设计法,并认为地下水库的基本设计理论包括6个方面:地下水库建库理论、地下水水文学理论、地下水库回灌和开采理论、地下水库建筑物设计理论、地下水库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库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地下水库;储水介质分类法;建库条件;动态设计法;设计理论 中图分类号:P64112文献标识码:A 人们在利用地下水的初期,曾过度开采地下水,并造成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产生大面积的地面沉陷,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于是人们就开展了地下水人工补给的研究,并设想兴建地下水库。1972年日本在长崎县野母崎町桦岛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地下水库;1975年河北省南宫市也兴建了我国第一座地下水库,使地下水库由设想变为现实。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为解决干旱和海水入侵问题,进行了北京西郊地下水库的回灌试验,兴建了山东王河等不少地下水库,使地下水库成为一类重要的蓄水水利工程。然而地下水库的理论落后于实践,尤其缺乏深入研究地下水库的设计理论。本文在总结地下水库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水库的概念,提出了地下水库的分类方法、建库条件和动态设计法,初步构造了地下水库的设计理论框架。 1 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 国际上地下水库(groundwater reservoir)是一个水文地质学术语,地下水库与地下含水层(aquifer)具有相似的意思。我国早期的水文地质学中,没有地下水库的概念,只有含水层、含水构造等专业术语,1993年的水文地质术语中,将地下水库定义为地层中能储存外来补给水源又便于开发利用的地下储水层。 我国学者提出的地下水库定义有:(1)林学钰[1] 提出地下水库是一个便于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的储水 地区,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水的供给、储存、混合和输送;(2)赵天石[2]提出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 储水空间,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3)杜汉学[3]2002年提出地下水库就是指存在于地下的天然大型储水空间,并认为为便于社会接受,将一些地区的厚大含水层或大型储水构造应进一步命名为/地下水库0。 可见目前仍未将地下水库和地下含水层、储水构造的概念严格地区别开来,赵天石[2]虽然将地下水库看作地下水开发工程,但其他大部分人将地下水库的概念限制在水文地质学的范畴内,且时常有人将地下水库和地下含水层混为一谈。地下水库不同于地下含水层,在于人为地干预了地下水流的天然调)613)

日本冲绳地下水库情况介绍

日本冲绳地下水库情况介绍 王彦军,雷俊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北京100053) 摘要:日本冲绳地区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地表水资源匮乏。为了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业产值,政府根据当地的情 况,积极开展地下水库建设。对日本冲绳地下水库的建设方法、适用条件、地下水库的优缺点等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日本;地下水库;地下水坝 1 冲绳的基本情况 冲绳县位于距离日本首府东京1 560 km 的西南部,主岛冲绳是一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岛屿。冲绳由161 个大小不同的岛屿组成,其中112 个岛屿无人居住,49 个岛屿有人居住。总面积2 266 km2 ,约占日本国土总面积的1 % ,其中耕地面积4. 14万hm2 ;人口128. 7 万,约为全国人口的1 % ,其中农业人口81 760 人。冲绳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甘蔗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其中甘蔗种植面积占农地面积一半以上。 冲绳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 1 ℃,冬天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6. 8 ℃。年平均降雨量2 000 多mm ,超过日本本岛,但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所以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降雨量差别很大。 冲绳县境内琉球石灰岩分布广泛,在这种地区很难形成天然河流或建设人工河。降雨的40 %渗入地下,经过透水性很强的琉球石灰岩流向大海,50 %被蒸发掉,仅10 %的降雨留存地面被利用,农作物产量很不稳定。为此,国家实施了系列开发农业水资源工程措施保证农业生产,包括建设水坝、渠首工程、地下水库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比较成功的工程案例是地下水库的建设。日本在世界上具有领先的地下水库建设技术与经验。 2 地下水库的开发利用 所谓地下水库是指沿海地区通过在河流入海附近兴建地下拦水坝形成的。地下水库通常有两种用途,一是拦蓄地下潜流,提高地下水位,保证农业灌溉的稳定性;二是防止海水入侵。日本冲绳修建地下水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其地下水坝

谈谈对水库泥沙的认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谈谈对水库泥沙的认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库泥沙淤积主要是河水挟带的泥沙在水库回水末端至拦河建筑物之间库区的堆积。拦河筑坝后抬高了水位, 形成了在建筑物前近似水平、而在上游末端与天然河流原水面线相切的水面曲线。水流进入库区后, 由于水深沿流程增加, 水面坡度和流速沿流程减小, 因而水流挟沙能力沿流程降低, 出现泥沙淤积。水库淤积是水库设计和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在河道上兴建水库会改变河流的水流条件和泥沙运动状态, 使泥沙在水库库区内淤积, 从而降低水库的使用效益, 甚至导致水库失效报废, 所以, 对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水库淤积观测和资料分析 水库淤积的观测和资料收集是水库淤积研究的基础。我国最早开展的系统性泥沙淤积观测是对20 世纪50 年代建成的永定河官厅水库、60 年代初建成的黄河三门峡水库和汉江丹江口水库的泥沙观测,从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从60年代开始,水利部科技司针对黄河流域和北方多沙河流的水库淤积,选择了官厅、三门峡等12 座大型水库作为重点淤积观测的水库,并建立了“黄河泥沙研究协调小组”,组织了攻关研究和成果交流。后来又将其扩展到包括南方水库在内的20 个大型水库。以这20个水库为骨干,我国已有一支数量较大的水库淤积观测队伍,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不论从收集资料的数量、内容、深度和可靠性看,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二、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问题研究 三峡水利枢纽运用各时期水库变动回水区的范围,从坝址上游约440km 的丰都,至嘉陵江入汇口以上的油溪,长约270km。变动回水区河道流经丘陵和山区,平均比降约0.2‰~0.3‰。河道由宽谷和峡谷相间,河床由基岩和卵石组成。通过长江科学院等单位采用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与河工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建库后变动回水区各河段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性淤积;局部河段发生河势调整,淤滩留槽,河道向单一、规顺、微弯形态发展;航道、港区较建库前有较大改善,少数港区和局部航道可能在丰沙年后的水位消落期出现航道尺度和港区水深、水域不足的情况,可采取优化水库调度,结合港区改建和整治、疏浚措施加以解

水库泥沙淤积综述

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综述 (邓山2008150122 三峡大学) 摘要: 由于我国有许多河流是含沙量高、输沙量大的多泥沙河流, 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异常严重。所以对水库泥沙淤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人对水库泥沙淤积问题做了大量研究探讨,本文对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水库泥沙淤积的形态、入库水沙条件变化引起的问题、水库变动回水区泥沙问题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水库;泥沙;淤积;回水区 1 引言 水库泥沙淤积主要是河水挟带的泥沙在水库回水末端至拦河建筑物之间库区的堆积。拦河筑坝后抬高了水位, 形成了在建筑物前近似水平、而在上游末端与天然河流原水面线相切的水面曲线。水流进入库区后, 由于水深沿流程增加, 水面坡度和流速沿流程减小, 因而水流挟沙能力沿流程降低, 出现泥沙淤积。水库淤积是水库设计和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在河道上兴建水库会改变河流的水流条件和泥沙运动状态, 使泥沙在水库库区内淤积, 从而降低水库的使用效益, 甚至导致水库失效报废, 所以, 对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水库淤积观测和资料分析 水库淤积的观测和资料收集是水库淤积研究的基础。我国最早开展的系统性泥沙淤积观测是对20 世纪50 年代建成的永定河官厅水库、60 年代初建成的黄河三门峡水库和汉江丹江口水库的泥沙观测, 从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从60 年代开始, 水利部科技司针对黄河流域和北方多沙河流的水库淤积, 选择了官厅、三门峡等12 座大型水库作为重点淤积观测的水库, 并建立了“黄河泥沙研究协调小组”, 组织了攻关研究和成果交流。后来又将其扩展到包括南方水库在内的20 个大型水库, 其成果见表1 。以这20个水库为骨干, 我国已有一支数量较大的水库淤积观测队伍, 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不论从收集资料的数量、内容、深度和可靠性看, 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水库淤积形成及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水库淤积形成及其影响和应对措施Reservoir formation and its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在天然河流上建筑水库后,将会给该区域一系列的影响。库区水位的举高,使过水断面扩展,水力坡降变缓,水流速度减小。这些将致使水流挟沙才能的降低,然后改动原河道的泥沙运动规则,致使很多泥沙在库区逐步沉积淤积。也就是说,建筑水库成为河流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 In the natural river after building reservoir, will give the area a series of. Reservoir water level up, make the cross section, hydraulic gradient is slow, flow velocity decreases. These will lead to reduced flow, sediment movement rules and then change the original river, causing a lot of sediment deposition in the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gradually. That is to say, building reservoir become the main cause of river sediment. 在我国华北的黄河和海河水系,水流含沙量很大,库区的淤积也就相对较高。例如黄河三门峡水库,多年均匀含沙量达37.8 kg\/m?,在1960-1970年,水库总淤积泥沙达55.5亿t,使库区的库容丢失高达43%。 In North China 's the Yellow River and Haihe River, sediment concentration, reservoir sedimentation is relatively high. For

水库库区淤积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

水库库区淤积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10T15:30:10.4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作者:黄永斌 [导读] 摘要:水库库区的淤积测量是研究水库水文要素变化规律的基础,是保证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 身份证号码:44088119870128XXXX 摘要:水库库区的淤积测量是研究水库水文要素变化规律的基础,是保证水库安全运行的重要工作。基于此,为了给水库正确调度提供依据,确保水库建设效益的充分发挥,本文以差分GPS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其在水库淤积测量中的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淤积测量;GPS定位技术;观测时段;控制网点 水库工程的建设具有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多方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同时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兴建了大量的水库,为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水库使用年限的增加,水库淤积会逐渐的增加,影响水库的库容,降低水库的功能的发挥,这就需要对水库淤积进行测量。目前,部分水库对水库淤积情况不了解,淤积量、淤积分布规律没有系统准确的资料,影响了水库效益的发挥。而测量手段的选择对数据精度、时效性影响巨大。 1.概述 1.1差分GPS定位技术 包括GPS定位系统的卫星传输误差、接收仪器误差、观测失误误差和测站误差等在内的许多误差深层次原因都是由同一区域内用户的公共性所引起,诸如此类的公共性固定误差,都可以通过差分补偿技术进行测量及定位。在差分GPS定位技术下,首先建立差分基准台,并将其接收机安装在预先设定的精确坐标点上,以便接收连续不断的精确GPS信号,所获取的数据还要与同类基准站已经获取的数据进行横向比较以确定误差大小,并进行精准修正,将修正值采用数据连接方式传输给区域用户,用户借此修正定位解并改善自身定位精度[1]。 1.2超声数字测深技术 位于水面位置的换能器发出声波,声波经由河流到达水底并反射回来,换能器接收到声波信号后进行记录统计,假设从换能器发出声波到其再次接收到声波之间的时间为T,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水深,公式为: 式中 H———水深,m; C———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率,m/s。 测船在水上匀速航行过程中,事先布设在船上的测深仪会监测到一条连续不断的水深线,通过观察研究和比对水深线的变化便可提取到水下有关的地形地貌数据,并将信息转换成数字量输出与资源共享。 当移动站移动至水库库区某一既定位置,便可通过GPS定位技术将其所处位置的平面坐标、高程、水深等数据测量出来,并以此确定出水库库底反射点位置的三维坐标,这种方法与常用方法相比,测量精确度更高、测深速度更快、工作量大大减少、定位更加准确可靠。 1.3库区测量系统组成 图1 该水库库区测量系统流程图 某水库库区差分GPS淤积测量中,平面定位选用的是SR510RTDGPS接收机,并选用SDH—13超声数字测深仪作为数据采集的主要手段,并辅之以全站仪、测距仪及数码摄影摄像机对两岸及水下地形地貌进行测量。通过导航软件对库区淤积情况进行实时定位,并与测深仪测深数据进行同步传输与记录,利用库区基础控制网进行全过程解算与数据转换(该水库库区测量系统如图1所示)。 2.工程概况 该市水库数目众多,包括8个小(1)水库和68个小(2)水库,为给小(1)、小(2)型水库的安全性复核提供详尽的地形资料,受该市水利建筑设计院委托要求,需完成相应的水库库区淤积测量任务。 3.测量步骤 3.1建立GPS控制网 每个水库建立一个GPS控制网。以《各水库起算点情况统计表》中的控制点作为起算点,以三角形为基本形式采用边连接方式组成GPS 控制网。每个水库不少于3个待定点。编号分别为R1、R2、R3,待定点全部设置永久性标志。GPS控制网的观测采用4台南方北极星9600型GPS测量系统,静态基线精度为±5mm(+1ppm)、高程精度为±10mm(+2ppm)。GPS控制网采用静态载波相位相对定位模式进行卫星信号的接收,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5°,采样间隔为10″,同步观测有效卫星数大于5颗,观测时段长度大于90min,精度因子GDOP值小于 4[2]。仪器高在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用小钢尺量取,两次较差不超过3mm,取其平均值。外业观测结束后,使用南方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平差计算,GPS控制网平面约束平差必须满足表1要求。GPS接收机的天线必须与测深仪换能器一同安装在垂直的位置,且两台设备之间平面与垂直距离应为同一数值,这样便可以将荷载、航速、水流及风力等引发测量船测量误差的所有不利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水库泥沙淤积分析计算及防治措施

水库泥沙淤积分析计算及防治措施摘要:泥沙淤积是水库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水库的淤积不仅会影响水库的综合效益和使用寿命,同时还会引起河道冲刷下降,威胁沿河两岸工农业生产的安全, 给水库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 对水库进行泥沙淤积计算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水库中泥沙淤积起因,对水库的影响,以及减少泥沙淤积的措施方面做出了 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库泥沙淤积计算 abstract: the reservoir sediment deposition is the existence of a universal problem, the deposition of reservoir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reservoir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and service life, and at the same time can also cause a channel scour drop, along the river threat the safety of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 reservoir management cause certain problems therefore, the reservoir sediment deposition on calculation is very necessary. this article in the reservoir sediment deposition in the 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ervoir, and reduce sediment deposition measures have mad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keywords: reservoir sediment deposition calculation 中图分类号:tv697.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的水库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水库在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