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度和物态变化练习题

温度和物态变化练习题

温度和物态变化练习题
温度和物态变化练习题

温度和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 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5o C

B.10o C

C.20o C

D.40o C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10.0o C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A.0o C的冰较冷

B.0o C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14.关于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露,再由露凝固成霜

D.霜的形成,上述三种说法都对

15.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A.凝华、液化、凝固

B.升华、液化、熔化

C.凝华、汽化、升华

D.蒸发、液化、凝

16.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

A.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B.把湿衣服展开凉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C.夏天人们用电风扇吹风

D.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得散开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初春,江河湖面上的白雾是水蒸气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18.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一杯冰冻饮料,过一会杯壁上有许许多多小水珠,这是()

A.杯内的水渗透出来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

B.增大压强,提高了沸腾温度

C.增大了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

D.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20."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我们所熟悉的两个成语,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着的柴禾.从热学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是暂时止沸

B."釜底抽薪"使锅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停止沸腾

C."扬汤止沸"是暂时降低水的温度,使水温低于沸点而停止沸腾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2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到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

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C.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

22.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23.已知能装1kg浓橘汁的瓶子装不下1kg的水,一杯浓橘汁加了冰块后刚好满杯不溢出,则冰在熔化过程中()

A.冰浮在液面,杯中液面下降

B.冰浮在液面,杯中液体溢出

C.冰浮在液面,杯中液面不变

D.冰沉入杯底,杯中液面下降

二.多选题

1.冬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是()

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2.图2为海波的熔化图像,有关这个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温度达到48o C时,海波已经熔化

B.BC段海波没有吸收热量,所以温度没有升高

C.BC段海波在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不升高,完成熔化过程

D.图像上A、B、C、D四点表示海波的内能依次递增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B.在0o C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共存

C.同一种

晶体的熔点跟它的凝固点相同 D.液态的铁不能汽化

4.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为36o C,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原因可能是()

A.使用前未将水银面甩回最低位置

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据

5.某同学认真阅了课本中的熔点表以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熔点表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晶体

B.熔点表中各物质的凝固点等于其熔点

C.熔点低于0o C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或气态

D.铝的熔点为660o C,温度为660o C的铝应为液态

三.填空题

1.常用温度计玻璃泡里的液体通常是_____、_____或______;不宜用它直接测量固体物块或颗粒的温度,而宜于用测液体、气体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图3 所示的是一支未标刻度的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管内水银柱面的位置在B处;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管内水银柱面的位置在A处,如果AB间相距25cm,那么在距离B处20cm处的C位置,它的温度刻度应为________o C,读作_________.

3.固体可分为_____体和____体两类,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_____,其中对于____来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虽然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我们把这一温度称为_______.

4.汽化有____和____两种方式中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叫_______,而在___________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5.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同一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要使液体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_______;(2)________.

6.我们通常看到的雾,这是由于_______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发生的这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7.对于下列每一个问题,分别填写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1)冬天,朝着室内一面的玻璃出现小水珠:______、______;(2)冬天河水结成冰:______,_______;(3)放在室内的湿毛巾变干了:_____、_______;(4)冬天早晨屋面上有霜:______、______.

8.我们知道100o C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历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9.如图4 所示的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应该是______.

10.炎热的夏天,在喷泉附近会觉得凉爽些,这是因为喷泉周围有大量的小水滴,水滴______时,要从空气中______热.

11.下面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

A.选捧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F.整理仪器

请在横线上按实验过程的正确步骤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时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

13.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甲盆里的冰多些,乙盆里的冰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

在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甲盆水的温度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乙盆水的温度.

14.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出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是_______形成的.

15.晶体都有一定的______温度,叫做熔点,由下面的熔点表可知,用铝锅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熔铅.

16.为了缓解北方某些地区的旱情而实行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_成了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四.综合题

1.为了证明液体蒸发时需吸收热量,现给你一支试管、一根细长弯曲的玻璃管和一个橡皮塞(口径与试管大小合适),一块浸过酒精的棉花,并在玻璃管口滴入一段带色的液柱,(如图5所示).请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并说明实验过程及发生的物理现象.

2.烧水的水壶刚放到炉子上烧时,会看到壶底部出现一层水珠,水珠滴在燃着的煤饼上,发出哧哧的声音,乍看起来好像水壶漏了,但过了一会儿,水珠消失水壶并没有漏,试解释这种现象.

3.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一支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o C 时,它的示数是4o C,82o时的示数是80o C,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现问,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26o C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 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5o C B.10o C C.20o C D.40o C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10.0o C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A.0o C的冰较冷 B.0o C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九年级物理温度和物态变化测试题(答案)

单元综合检测(一) (第十二章)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物理课上,小强同学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华同学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2.(2012·呼伦贝尔中考)据呼伦贝尔市气象局记载,2012年春节前夕,根河市的最低气温达到-52℃。对于这样的气温,你认为应该选用以下哪种温度计来测量(液态酒精、水银、煤油的凝固点分别是-117℃、-39℃、-30℃) ( ) A.水银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煤油温度计 D.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 3.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D.该物质在10至25分钟时间段不吸热 4.(多选)如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 ) A.铁在1 80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白炽灯的灯丝用金属钨,是由于钨的熔点高 C.莱芜地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2.3℃,这时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当地气温 5.将手帕放在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所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D.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6.飞机飞行时,有时后面会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称为飞机拉烟。这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与外界冷空气混合,使飞机轨道上空所含水汽和热能明显增多。当水汽超过空气所能容纳的限度时,水汽就会凝结,形成雾状的小水滴。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2.(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为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少,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3.(重庆中考B)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4.(贵阳中考)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越甜.这是由于熬制过程中,糖水内的水经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致() A.凝固B.升华C.汽化D.熔化 5.(葫芦岛中考)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马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A .海波是非晶体 B .海波在AB 段是液态 C .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 min D .海波在BC 段吸热,温度不变 7.炎热的夏季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A .凝固、汽化、液化、熔化 B .凝固、液化、液化、熔化 C .凝华、液化、液化、熔化 D .凝华、汽化、液化、熔化 8.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 合物温度高于0 ℃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 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 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0.对如图所示的情形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结霜是升华现象 B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C .结霜是液化现象 D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南州中学初三物理测试题(一) 班级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2.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3.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 液化现象 B .凝华现象 C . 汽化现象 D . 凝固现象 4.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图1中的( ) 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6.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 D .滴水成冰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8.如图2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 的信息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在ab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 D .c 到d 是熔化过程 9.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一)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2012泉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水晶莹 C .秋天,薄雾缥缈 D .冬天,瑞雪纷飞 2、(2013· 泰州)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3、(2013· 乐山)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B .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 .太阳出来雾散了 D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4、(2013· 广州)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2012桂林)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2013· 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D .先升华后凝华 7、(2013· 福州)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 A .升华、凝华 B .汽化、熔化 C .凝华、熔化 D .汽化、液化 8、(2013· 哈尔滨)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 .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 .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 .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9、(2013· 泉州)如图2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10、(2013· 温州) 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11、(2013· 扬州)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12、(20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图2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测试范围:第十二章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图12-Z-1 2.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B.人体正常体温是39 ℃ C.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 ℃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把衣服展开晾D.切开的水果用保鲜膜包住 4.如图12-Z-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图12-Z-2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上结有一层薄冰 B.盛夏,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出汗” C.深秋,清晨草叶上结有一层白霜 D.隆冬,哈尔滨的冰雕作品逐渐变小 6.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98 ℃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8.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12-Z-3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她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图12-Z-3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9.() A.80 ℃的酒精为液态 B.气温接近-50 ℃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7 ℃ 10.1个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 ℃热水的大试管B,如图12-Z-4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沸腾了,若继续加热,试管B 内的水将() 图12-Z-4 A.到100 ℃就沸腾B.到100 ℃不能沸腾 C.水温保持80 ℃不变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如图12-Z-5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 图12-Z-5 12.天气热极了,小利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小利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12-Z-6所示,当时室温为________;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___(选填“升高了”“不变”或“降低了”),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但没有改变________。

温度和物态变化练习题

】 温度和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可以读作零下摄氏度或负摄氏度可以读作摄氏零下度或摄氏负度可以读作零下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的冰较冷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 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 珠。B、人呼出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 述结论正确的是()

A.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时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 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 取出,它的示数将() A、先下降后上升 B、上升 C、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放热,温度 不变 C、吸热,温度不变 D、吸热,温度 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 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凝固 B、升华 C、先升华后凝华 D、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 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A、液化 B、汽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练习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A.在房间地面上撒些水,可以适当降低温度 B.夏天,刚刚从冰柜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气” C.冬天,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D.清晨的大雾在阳光下慢慢散去 2 . 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3 . 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A.B.C.D. 4 . 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这种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这种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在图中的四幅图中,表示这种材料熔化的图象是 A.B. C.D. 5 . 下列有关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微风送来阵阵花香是花香分子的扩散现象 B.夏天,空调吹出的白雾是冷凝器内的水蒸气液化现象

C.秋天,枝头红彤彤的苹果是苹果对光的色散现象 D.冬天,呼啸的北风让人呼吸困难是空气压强与流速变化产生的现象 6 . 秋天的清晨,我们经常发现野外的树叶或小草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如图所示.形成露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B.汽化C.熔化D.液化 7 . 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常温下固态干冰“消失”B.冰可乐罐外表面的白霜 C.冰块融化D.烧水壶口上方的“白气” 8 . 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叶子,可有效减慢体内水分的 A.汽化B.升华C.液化D.凝固 9 .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干冰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食品在电冰箱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C.冬天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用酒精给高烧病人擦拭降温,利用了酒精升华吸热 10 .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A. D. B. C. 11 . 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至2014学年度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2013至2014学年度九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各2分,共18分)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教室的高约6m ; B .起重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C .洗热水澡时的水温约40℃; D .中学生在体测中跑完1000m 用时2min 2、先在保温瓶中装入一定量0℃的水,再向保温瓶中放一小块-5℃的冰,盖上保温瓶盖,过一会儿,你的猜想是( ) A 、冰的质量增加; B 、冰的质量减少; C 、冰的质量不会改变;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新鲜的白菜放两天就“蔫”了。对此,小明同学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主要从防止水分蒸发的角度白菜保鲜的问题展开了探究。他所采用的下列四项措施中,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将白菜放在紫外线下照射; B 、不让白菜在太阳下晒即可; C 、将白菜直接放入冷冻室; D 、用塑料膜包好白菜放入冰箱冷藏室。 4、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 吸收热量的是( ) ( 1) 春天, 冰雪融化 ( 2) 夏天, 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 3) 秋天, 清晨出现的雾 ( 4) 冬天, 早晨在太阳照射下, 草地上的霜消失 A. ( 1) ( 2); B. ( 1) ( 4); C. ( 2) ( 3); D. ( 2) ( 4)。 5、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液化 B .汽化 C .熔化 D .凝固 7、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0℃,若没有甩过,又用它依次去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它们的实际体温为36.90℃和38.60℃,那么两次测温后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36.90℃和38.60℃;B.37.50℃和38.60℃;C.36.90℃和37.50℃ ;D.37.50℃和37.50℃ 8、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 9、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 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 D .先升华后凝华。 二、填空题(各2分,共48分) 10、小明在一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如 右图所示,则他的体温为 ℃,读作: 11、图4—2中有A 、B 、C 、D 四种测量水温的 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_ 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夏天在打开电冰箱的门时,常会看到“白气”,这是因为 而成的;水沸腾时在壶口形成的“白气”又是 形成的;而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碧”瓶放在桌上一会,会发现瓶壁的四周附着许多小水珠,这是由于 而成的。 13、医用氧气瓶中的氧是以 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氧气在常温下 的方法,使之 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 14、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是:海波的熔点为 ℃,海波在第8min 处于 状态,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5、热升华技术属于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 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像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刷媲美。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 ,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 生 ,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像。热升华的图像经久耐用,图像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填物态变化名称) 16、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7、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18、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共性是 . 三、阅读理解题(共7分)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精选】物态变化实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图甲是小强在标准大气压下用 50g 冰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c 水=4.2×103J/(kg·℃)] (1)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为___________min。 (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冰在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 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答案】4 增大 3.15×10 3不会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图象可知,实验中冰从2min开始熔化,6min熔化完毕,故冰熔化的时间是4min。 (2)[2]由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因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大。 [3]50g冰熔化成水,因为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水的质量也是50g,在6~10min内,水的温度升高了15℃,则在6~10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 33 ==(℃)℃= 4.210J/kg0.05kg15 3.1510J Q cm t???? 水吸 由题知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而冰的熔化过程用时也是4min,所以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3 ==3.15 Q Q? 10J 冰吸水吸 (3)[4]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

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2.2019年5月,昆明市气温连续10天达到30℃左右,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昆明人着实体验了一下什么叫“酷暑难耐”。往室内地面上洒水、打开窗户通风、尽量穿短衣短裤等避暑手段纷纷登场。这些措施为什么可以使人感觉到凉爽?小林同学准备了滴管、水、两块玻璃片、吹风机(有加热和不加热两挡),请你加入进来一起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并将其中一滴水摊开,把它们放在室内,观察蒸发情况,这是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___的关系; (2)如果要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应该____________,然后用吹风机(不加热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蒸发情况; (3)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林用滴管把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吹风机(加热挡)去吹其中一滴水,观察蒸发情况。这样做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将水滴在玻璃片上而不滴在木板上,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林同学上公共厕所洗完手后,用如图所示的烘干机(手一放进去就自动吹暖风的机器)使手上的水快速蒸发。当他把干燥的左手和沾水的右手,同时放进烘干机内,左手感觉吹的是暖风,而右手感觉吹的却是凉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液体表面积用滴管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玻璃片上吹其中一滴水错误没有控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避免木板吸水干扰判断蒸发吸热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两滴水的表面积不同,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速相同,所以是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2)[2][3]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面积、温度相同,而空气流速不同,故用滴管将两滴液体分别滴在两块玻璃上,用不加热挡吹风机吹其中一滴水,观察两滴水蒸发的情况。 (3)[4][5]要探究蒸发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就要保持同种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相同,小林在加热水滴的同时加快了空气的流速,故其做法是错误的。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 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 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 C : 摄氏度; 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

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气压越低,沸点越_______。 12.物质从变成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要热量。 13. 物质从变成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要热量。 14.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15. 学生做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16.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17. 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18.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O℃的冰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9.根据温度测量实验,绘制了 玻璃杯中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 知冰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 晶体”);在t1前,杯里的物质处于 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混合态”);在t1—t5时间 图(2) 内,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_(填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考点及试题

重点1:温度和温度计 考点评述:作为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是同学们的应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考试中频频出现,是考查的重点。一般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或纠错的形式出现。 熟悉了解生活中的常见温度。 重点2:物态变化 考点评述:在中考试题中一般从这三个方面考查:物质状态的转化及其状态转化时吸热或放热;分析图像;利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以及沸腾图像考查是一重点,因而读懂图像的所提供的信息,掌握每一段的图像的含义,遇到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重点1:温度和温度计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

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 20摄氏度”。 4、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 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 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 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 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 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 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缩口)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 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生活中常见温度值 人正常体温37℃洗澡水温40℃一般室内23℃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 冰箱冷藏室0℃以上火柴的火焰温度是800℃ 重点2:物态变化

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下列估测数据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0g 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 C. 人体正常温度为40℃ D. 人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60kg,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速度1m/s,B不符合题意; C、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7℃,C不符合题意; D、人的平均密度与水相差不大,约为1.0×103kg/m3,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数据的了解和掌握. 2.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 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 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C. 用温度计测温度 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答案】A 【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3℃,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为97℃,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30℃时,温水的实际温度是() A.30℃ B.小于30℃ C.大于30℃ D.无法确定 2.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D.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 3.将温度计从温暖的室内拿到室外,测量放置在环境温度为-10℃中一大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温度计示数为3℃时,表示被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 B.冰水混合物中,冰的量会增加 C.最终水会全部凝固成冰 D.温度计的示数最终可能会降到-10℃ A.在-265℃时,氢是液态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低于-40℃时不能使用 D.钢要比铜先熔化 5.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该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D.该物质熔化用了10分钟,之后该物质处于液态 6.将一盆0℃的水放入0℃的房间内,用电风扇向水面吹风,则() A.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少于原有水的总量 B.水会结冰,水与冰的总量等于原有水的总量 C.水会结冰,结冰后室内气温下降 D.水不会结冰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A.水沸腾时壶口冒“白气” B.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C.洗过的湿衣服被晾干 D.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8.医生给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水蒸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D.给牙齿消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