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贺龙故居

贺龙故居

贺龙故居
贺龙故居

贺龙故居

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贺龙元帅的故乡--洪家关参观游览。贺龙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奋斗,出生入死,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丰功伟绩,为祖国的建设和国防的强大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是桑植人民的优秀儿子,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杰出英雄。

(贺龙故居)这是一栋坐北朝南、四扇三间的普通木房,原是贺龙祖父贺良仕于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后为贺龙的父亲贺仕道所继承。贺龙和他的姐姐、妹妹、弟弟都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由于他们家人口多,贺龙父亲将这三间房用木板隔成六间。正中一间为堂屋,门首红底金字匾额上的“贺龙故居”四个字为邓小平手书。堂屋前间过去是供奉家神和红白喜事用的厅堂,现在这里置放贺龙元帅身穿戎装的半身铜像。堂屋后面是退房,是贺龙姐姐和妹妹的卧室。左前间为火炕屋,冬天,全家人就在这间屋里生火取暖,来人来客,也都招呼在这里就坐。1916春,贺龙联络20个人就在这火坑屋里商量过袭击芭茅溪盐税局的事。后面半间是贺龙父母的卧室。当地有个习俗,认为堂屋是左边为大(也叫东头,但它不是表示方位的),应住长辈。客人来了,为表示尊敬,也请在这里就坐。堂屋右边前间是厨房,后面是贺龙和他弟弟贺文掌的卧室。凡卧室都陈

列有木床、被褥、蚊帐、木箱、书桌、靠椅、灯盏架和女人做鞋用的竹篮、洗衣棒等各种常用器物。故居右边这栋房是骡马房,贺龙十多岁时为了谋生曾当过骡马客,在这里关养骡马。这是贺龙当年用过的马鞍、马鞭和斗笠。

1919年,由贺龙祖父修建的这栋普通民房被反动“神后”烧毁,不久由贺龙父亲重修,到1925年又被当地反动团防陈策勋拆毁,只剩下槽门和一壁残墙。文化革命时期贺龙遭到诬害被打倒,剩下的残墙也被捣毁,屋基被平整为稻田。现在的贺龙故居是1977年省县两级政府拨款,按旧居原貌修复的。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贺龙故居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一家为革命牺牲了五位亲人,在故居陈列的烈士有贺龙的父亲贺仕道、弟弟贺文掌、姐姐贺英、贺戊妹和妹妹贺满姑。

贺龙父亲贺仕道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是最受当地人尊重的长者。他经常教育子女,鼓励他们不畏强暴,主持正义的有志之士。他认定贺龙的所作所为是为劳苦大众的,主动为儿子四处奔波,操心操劳。1920年,他为贺龙扩充军备遭当地反动势力和土匪袭击而牺牲。贺龙15岁的弟弟贺文掌随父同行,也被敌人捉住,用蒸笼活活蒸死。贺龙的姐姐贺英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巾帼英雄。当过湘鄂边游击司令,她率领游击队配合工农红军为创建湘鄂边、湘鄂西根据地作出了

极大的贡献。1933年夏,贺英驻洞长湾遭敌偷袭,在掩护伤病员撤退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贺龙的二姐贺戊妹也是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献身。贺满姑是贺龙的妹妹,比贺龙小两岁,从小养成了勤劳勇敢,不畏强暴的性格。她参加贺龙和贺英领导的队伍,并组织穷人打土豪,烧田契等革命活动,后来回到洪家关担任了游击队长,1928年被桑植反动势力杀害。贺龙一家,堪称满门忠烈、名垂青史的革命家族。

(贺龙桥)贺龙桥原名永安桥,是贺龙曾祖父贺廷宰首倡修建的,它是一座由石墩、木梁、骑廊组成的风雨桥。贺廷宰热心公益事业,见玉泉河“奔流湍急,道路为梗”,行人十分不便,于是决定修桥。由于他只是一个教私塾的文人,修桥工程艰巨,个人经费有限,“至斥腴亩以偿其负”。后来,贺龙的祖父贺良仕子代父劳,费尽心血,终于在1915年修建成功,深获远近乡邻称颂。

1916年春,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以后,就在这桥头成立讨袁民军,贺龙被推为总指挥。1928年春,贺龙、周逸群等为实现中央“分区割据”的战略部署,返回洪家关组织3000余人的队伍,又在这桥上宣布这支队伍为工农革命军。

这座桥因人祸水患,屡遭厄运。1929年11月,此桥被反动团防陈策勋拆毁,1937年秋,当地群众集资重建。1940年5月被洪水冲垮,1950年10月桑植县政府拨款重修,1952年冬峻工,命名为“贺龙桥”。1998年7月23日,百年不遇

的特大洪灾再次将桥冲走,当年12月又由桑植县人民政府拨款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桥就是按当年原貌修复的。

(贺龙纪念馆)纪念馆与贺龙故居、贺龙桥成犄角之势,于1996年3月25日贺龙诞辰100周年之际竣工落成。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尊高大的立于鲜花丛中的贺龙铜像,他身着任政府副总理时的服装,向阔别几十年的家乡走来,深情地望着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望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和前来参观的游人。

馆舍占地9335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平方米,是一座融现代建材,仿古工艺和民族风格为一体的四合院式建筑。纪念馆三在环水,玉泉河、天在溪、鱼鳞溪绕馆而过。平面图近似一把巨型菜刀,隐寓贺龙当年两把菜刀革命。大门上首的墨色大理石匾额上,是江泽民亲笔题写的“贺龙纪念馆”几个烫金大字。馆内设有贵宾休息室、音像放映厅和展览陈列室,共展出贺龙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337幅,文物文献138件。纪念馆除了对游人开放,还辟为省、市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下面,我们分展室按五个部分参观和讲解。

第一部分执着的救国救民抱负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桑植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家族,在这里艰苦地渡过了当佃户、赶骡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他目睹社会的

黑暗,人民生活困苦,因而,从小就立下了救国救民之志。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1916年他刀劈盐局,夺取枪支,响应蔡锷讨表护法;1923年,他驻军四川涪陵,扣押了为北洋军阀运送军火的日轮“宜阳丸”,缴获全部军火;1924年,在沅陵,他炸毁了英国人侮辱中国的“辰州教案”石碑,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1925年,在澧州,他致电声援“五卅”惨案,捐款3000银元资助上海工人和学生。同时,在九澧赈济灾民,劝种杂粮,兴办教育,恢复平民工人,整修道路等,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作。

1926年,他率师北伐,是“战绩最大,声威最高”而“异常奋勇”的“钢军”,成为著名的左派名将。贺龙之所以如此,除了他英勇善战的军事指挥才能外,最重要的是他接受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并委以重要职务,促使部队的政治、军事素质大大提高,因而声名远播。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宁汉合流,蒋汪携手,进行大肆“清党”活动。担任第20军军长的贺龙却以扩编为名,招由了许多共产党员和工人纠察队。

第二部分卓越的无产阶级军事家

1927年,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中共中央着手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以革命的武装反抗反革命的武装。贺龙受党的委托,担任总指挥,胜利地指挥了南昌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南昌起义军南下失利失,贺龙由上海返回湘西,创建了红四军,组成了红二军团,担任军团长,开辟了湘鄂西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尔后,又与红六军团一起开辟了湘鄂川黔根据地,贺龙任军区司令员兼湘鄂川黔边革命委员会主席。在长征途中,于甘孜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部队到达陕北,为了实现国共合作抗日,部队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贺龙任师长。他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冀中,与日军激战,声威大振。各报称他“是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日寇投降后,他征战大西北,迂回大西南,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不朽功勋。全国解放后,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百感交集,毕生的愿望实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三部分杰出的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者

1952年,贺龙任国家体委主任。当时,全国没有一支健全的体育运动队,也没有一处象样的体育场馆,体育人才更是缺乏。他于是从机构设置,延揽人才,运动员选调、训练,体育场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在全国广大农村出现了“排球之乡”、“武术之术”、“足球之乡”、“游泳之乡”、“田径之乡”、“摔跤之乡”等等具有群众性和民族性的体育活动的新局面。各级体委还大办“业余体校”,培训了大骨干和人才。

他在抓普及的基础上非常重视提高,要求向世界体育冲

刺,把“东亚病夫”的帽子丢掉。他选定登山、乒乓球、羽毛球为突破口,相继夺得了世界冠军。当时,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打开了隔绝22年之久的中美关系的大门。

1966年,全国有等级运动员1000万人以上,其中运动健将3392人,打破世界纪录145次,获得14项世界冠军。由于他对体育事业的独特见解,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以及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使新中国的体育事业突飞猛进,不仅洗刷掉了“东亚病夫”的耻辱,而且向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迈进了一大步。

第四部分军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领导人

1955年贺龙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军衔。他根据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既抓解放军建设,又抓民兵建设,既抓机关又抓基层工作。为强化武装力量,他视察了各军兵种,强调各军区领导的屁股要坐到人民武装方面来。1962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肆反华,中苏矛盾加剧,他主持中央军委工作,通过调兵遣将,迫使蒋介石放弃反攻大陆的冒险计划。同时他命令边防部队对入侵的印度军队,给予有力的还击。他在全军开展了大练兵、大比武的活动,深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等领导人的好评。

1960年1月,贺龙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又以巨大的精力投入国防工业建设。当时,军工厂房、产品质量低劣,

军品任务一再延误,飞机试制3年还交不出一架合格的产品,他便对全国重点军工企业进行检查指导,解决质量问题。他提出国防工业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体现了他对国防工业建设和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的远见卓识。经他几年的殚精竭虑,合格的飞机出厂了,中国第一颗原子试验成功了。我国不仅能生产核武器、火箭、导弹和航天器材等尖端武器和技术装备,实现了他要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国防工业体系的愿望。

第五部分贺龙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贺龙同志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他始终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足迹到处,都谱写着他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赞歌。他把自己的手杖赠给维吾尔族百岁老人买买提木沙;深入果农问寒问暖,和同农民一起劳动;与文艺界的演员握手联欢;他慰问在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陪同周总理出国访问,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等,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关爱。“文革”中,贺龙遭受林彪反党集团的陷害而含恨去世。1975年,中共中央为贺龙进行了彻底平反。在举行贺龙的骨灰盒安放仪式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并慰问了他的家属及其子女。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写文章、参观贺龙故居、题词等方式表达对贺龙的怀念。学校、体育馆以贺龙命名的不少,反映贺龙革命生涯的电影、电视剧多部。贺龙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

生。其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读后感3篇苹果里的五角星小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读后感3篇《苹果里的五角星》《小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苹果里的五角星》读后感 每到假期,我在完成作业后,看以前的课文,其中《苹果里的五角星》让我有点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展示给大哥哥切苹果不是通常切法从上切到下,是横切出来是五角星的效果。让大家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任何问题从不同方面思考,而表示不同的效果。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什么事要从多面思考,从

而创造新世物。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樟树这棵树。 樟树主要讲了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樟树有一种香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侯,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木质存在一天,虫子就怕它一天。 我们都不要乱砍树木和花草,它们都是我们的生命之物。我们要爱护树木。

读《小狗》有感 朱徐昊 《小狗》是美国的李•斯哥特写的。主要写了他和一只狗约基的事。作者的爸爸给他15元钱去买生日礼物,他看中了一只可爱的狗,要25元。于是他又回家拿了10元钱,买下了它。从此每一天都跟着他,他们在一起过得很开心。但后来是这只狗却死了。他一天比一天伤心,不过后来他调整了心态,恢复了正常生活。 读了这篇,让我明白了旧的走了,新的才会来。有的时候要适当调整心态,就像你考试的时候,考得不好,但不能就此放弃,更不要灰心,可以想一些开心的事,把烦恼消除;要继续努力学习,争取考出好成绩。

《苹果里的五角星》读后感 每到假期,我在完成作业后,看以前的课文,其中《苹果里的五角星》让我有点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展示给大哥哥切苹果不是通常切法从上切到下,是横切出来是五角星的效果。让大家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处说,任何问题从不同方面思考,而表示不同的效果。 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什么事要从多面思考,从而创造新世物。

游张家界心得体会

游张家界心得体会 【篇一:张家界心得】 张家界游记 10月20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张家界第一批“党在我心中”活 动小组踏上了征程。飞机起飞前往张家界的瞬间,18颗澎湃的心也 跟着腾空飞起。 读书的时候就知道湖南人杰地灵,出了不少名人,沈从文,熊希龄,毛泽东,刘少奇,朱鎔基,彭德怀,雷锋,贺龙等等,我们都希望 通过此次培训,能在名人家乡,回顾历史的痕迹,切身感受我党的 精神。 上午九点左右小组成员在美丽热情的土家族导游带领下来到了张家 界森林公园,开始攀登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黄石寨景区。沿着 区区绵延的山路,我们步步前行,六奇阁、摘星台、雾海金龟、定 海神针、双门迎宾、猴帅点兵、五指峰等景观目不暇接,让我们由 下至上的循序渐进地领略了张家界的曼妙身姿。路边偶遇泼猴几只,竟敢跟路人抢食,夸张一点的还能给游客献上表演,我们不禁感叹,“和谐社会”在此得到了十分贴切的演示。 虽然一路风光无限,但是绵延山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一步步往上 爬的时候我们总希望这是最后一道阶梯,想当年红军万里长征比此 辛苦万千倍尚能顺利通过,小组成员们也互相鼓励前行。爬到山腰 处俯瞰“江山”,唏嘘之余,算是小小的体会一把长征之艰辛,我党 创立之艰苦,而今幸福之不易。 好不容易爬山了山顶,博览群山,壮哉,壮哉。想起毛泽东同志的“江山如此多娇“,此时用上最好不过。在山顶用完土家风味的午餐,我们开始赶往下一景点——金鞭溪大峡谷。 游金鞭溪之前,先到了大氧吧广场,这里可是天然氧吧,如此新鲜 的空气宛如稀世珍宝,令人畅快。 一路上观看旁边峭壁上的景点有观音送子、金鞭岩、文星岩、紫草潭、千里相会,猪八戒娶媳妇(《西游记》在这里取景)等等,都 不错,山景三分靠形象,七分靠想象,我们用各自的想象力尽情领 略美好风景。 金鞭溪是一条深远幽静的峡谷,溪水不是十分宽阔,有点像原始森 林的林荫小路贯穿全程,旁边有潺潺的小溪相伴,溪水清可见底, 鱼儿自在遨游。走到一处“红军路”,我们细细踩踏,认真领会历史

参观宋庆龄北京故居有感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十)综合业务党支部组织大家踏着和煦的春风,来到了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实实在在的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党性修养、廉洁奉公的深刻教育。 在故居专业讲解员的详尽介绍下,全面、深入的进行了参观学习。先后参观了宋庆龄生平展序厅、鸽子房、宋庆龄生前所居住的客厅、书房、卧室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厅。 序厅分别从“求学立志”、“风雨同舟”、“继承遗志”、“团结抗日”、“迎接曙光”、“杰出领袖”、“心系人民”、“国之瑰宝”八个部分向大家展示了宋庆龄同志的生平事迹,生动地呈现了宋庆龄同志为了中国的自由平等而奋斗不息的辉煌一生。我深深地被宋庆龄同志的伟大爱国情操和救国救民的慷慨奉献精神所感染,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作为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起居室、卧室等的生活用品也极尽简朴。特别是在参观《天下为公,共进大同——孙中山宋庆龄廉洁思想与实践专题展览》时,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孙中山、宋庆龄共进大同的光辉思想和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历史的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两位伟人为民鞠躬尽瘁,廉洁自律的一幕幕。

今天,在党着力开展“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两学一做”的大背景下,实地感受伟人情怀,接受爱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开展支部经常性的教育,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依托“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不断完善的主动性,真正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更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 感受伟人情怀,知晓他们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鲜明的对比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亟待改正的问题。不断在实践中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展现个人价值;增强奉献精神,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满腔热血和岗位职责化作励志图强、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才能不枉负青春,不辜负党的培养和教育。

走红色之路体会

走红色之路体会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支部书记,十分有幸赴红色之都—湖南韶山参观学习,开展重走红色之路活动。我们先后参观了长沙橘子洲毛泽东青年时期塑像、韶山毛泽东故居和主席铜像、花明楼刘少奇旧居、天子山贺龙公园。通过一次次寻访革命足迹,聆听红色讲解,感受红色文化,我的身心受到了一次宝贵的洗礼,感触颇深,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史深深震撼了我,他们的优良传统深深教育了我。 一是要做优良传统的传播者。作为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普通党员,没有经受过真正的革命洗礼,没有经受过峥嵘岁月的考验,始终感觉到自己对党的优良传统认识不足,不够深刻。这次踏上红色土地,寻找到了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牺牲了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排除千难万险,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新中国的印迹。深刻领会到党的优良传统是艰苦奋斗、牺牲奉献,是要付出热血、拼搏、进取。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优良传统,让更多的党员群众真正理解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模范地宣传和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做一名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播者。 二是要做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者。走过革命足迹,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生活的艰苦但精神的不屈,深深地体会到老

一辈的革命精神。在革命烈士陵园,凝视脚下的每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在毛泽东同志故居里,矮小的瓦房,透着湿气和寒气的土砌墙,简陋的桌椅,坚硬的木板床等无一不诉说着当年革命领导人带头过的艰苦朴素生活,身体力行带领战士们积极生活生产的情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今,一切已成过往,但前辈们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和感动。在新时期幸福的生活下,我们要始终“以事业为重,以学习为重”,无私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始终做到了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才是真正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 三是要努力工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今年是建党90周年,我们要用自己扎扎实实的工作,用工作成绩向党汇报,回报党对我们的教育培养,回报党给我们建立的幸福生活。作为支部书记,就是要努力建设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党支部。

参观宋庆龄故居有感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它坐落在徐汇区淮海中路1843号。远远的就可以看见门的右侧写着“宋庆龄故居”五个大字,我在门前拍了一张照片。 走到门里,右边立宋庆龄故居的游览图。宋庆龄故居占地面积4300多平方米,分为前花园,主楼和后花园。现在前花园的右边是文物馆,左边是游客服务中心。 在文物馆前我看到了宋庆龄的坐像,雕刻得很逼真。文物馆里陈列着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她生前的照片和用过的物品。在这里我了解到:她在1893年1月27号生于上海,1907年,宋庆龄15岁时和妹妹宋美龄一起赴美国留学,六年后大学毕业回国。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1893年6月4日在北京逝世。 参观完“宋庆龄文物馆”后,正好有个讲解员走过来了。她带我们游览了主楼。主楼为一幢乳白色船形的假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有700平方米,宋庆龄于1948年底迁到这里居住。1981年10月,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的陈设保持宋庆龄生前原样。进入主楼,一眼就可以看见,在门右边的笼子里有很多鸽子。据说宋庆龄很喜欢小动物,生前她养了一群和平鸽,现在笼里的鸽子就是它们的后代。主楼地层为客厅、餐厅、书房。客厅西面的餐厅里着她个人生活经历中的重要纪念品和各国友人赠的珍贵礼品。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室内的一套藤 木家具是宋庆龄结婚时父母送给她 的嫁妆,沙发和茶几是孙中山先生使 用过的。书桌上放着她生前使用过的 文具用品。楼前是草坪,楼后是花园, 周围有常青的香樟树掩映,环境优美 清净。 宋庆龄奶奶奋斗的一生。充满了 爱和信仰,令我感触至深。宋庆龄奶 奶那动人心弦的伟大业绩,深深地留 在我的脑海里。她把中华民族的命运 和安危与自己紧紧相连,我们一定要 向她学习。

产品生命周期教案

课题:产品生命周期 ——张莹婷[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产品生命周期五个阶段呈现 的特征及营销策略。 2、能力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表达能力。根据不同的 产品现状可以辨别属于哪个阶段,并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增强职业情感。 [教学重点]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营销策略。 [教学难点]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营销策略 [教学方法、设计] 1、讲授法、启发教学、讨论教学方法、探究学习。 2、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与讲练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职高学生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实际操作有兴趣。 2、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复习旧的知识,采用发现的方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适当的扩展和深化,通过启发,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以提高,借助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能够自行分析案例。 [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创造热烈的探讨氛围,培养学生的领悟 理解能力。

2、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层深入理解产品生命周 期理论相关要点。并通过课堂提问、实例分析、学生做练习等,做到对 于知识要点的灵活应用。 3、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反映来进行总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教科书 [教学步骤] 一、复习 二、导入 三、新课讲解 四、课堂练习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一、复习 产品的整体概念? 从现代市场营销学角度看,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供使用和消费的、可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东西。它可以使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产品组合的含义和决策? 产品组合是指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全部产品线、产品项目的组合搭配。 产品组合策略一般是从产品组合的宽度(广度)、长度、深度和相关度(关联度)方面做决策的。 二、引入 世间具有生命的生物都要面临一个轮回,有了生的开始也就有了死的终结。例如人的生命一般都要经历从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

参观贺龙故居心得体会

参观贺龙故居心得体会(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1年6月18日,医院开展“关爱在医院”主题活动年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到桑植贺龙元帅故里参观学习。大家怀着对元帅的敬佩之情,对这次红色之旅充满憧憬和向往。 到达桑植贺龙故居后,我们按照活动的安排,参观贺龙元帅故居及贺龙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在贺龙元帅铜像前,我想起了书本上学到的贺龙元帅生前转战湘鄂西,领导人民闹革命这段历史。正是先烈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无畏牺牲的精神,才换回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怀着这份崇敬之情,我更要勤勉上进、兢兢业业,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一边听讲解员元帅的革命业绩,一边感悟元帅的感人故事,把我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当年那一幅幅惊心动魄、艰苦卓绝、感人至深的画面,又再一次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更加坚定了发扬艰苦奋斗、坚定理想信念、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贺龙元帅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他始终把自己置于群众之中,足迹到处,都谱写着他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赞歌。他把自己的手杖赠给维吾尔族百岁老人买买提木沙;深入果农问寒问暖,和同农民一起劳动;与文艺界的演员握手联欢;他慰问在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陪同周总理出国访问,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等,

都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关爱。 通过这次的学习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以后我将更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认真工作进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树立正确入党,往往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漫长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够获得的。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强化正确的入党动机要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在这次参观元帅故里的活动中,从领导、同事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种活力,一种动力。在我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积极分子,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态度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我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心,只要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尽快不断提高自己。在我站党支部关怀和培养下,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正如歌曲中所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因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国家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优秀的组织,我渴望早日加入这个组织。能够成为一名党员,一直都是我的精神动力。可能,我的思想还存在很多稚嫩的地方,恳请党组织加强对我的教育和培养,给予我批评。 某年某月某日 签名

张家界句子

张家界句子 1、张家界山山独立,峰峰兀自,绝不拖泥带水,藕断丝连。有的大如楼厦、碉堡,有的小如蘑菇、烟头;有的粗如孙悟空的金箍棒、龙卷风,有的细如锅炉房的烟囱、蜡烛,真是出神入化,惟妙惟肖。 2、我之惊叹于张家界,乃是因为它独具一格的“骨感美”,千年万年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张家界的石峰石壁依旧沉默寡言,依旧壁立千仞,依旧遗世独立,让人高山仰止,不论俯视还是仰观,都双腿发软!它屹立千年而不倒,不朽,不折不让,不媚不从,不依不靠,顶天立地。重要的不是后人附会的种种美丽传说与象形形状,而是它的肌理、它的骨胳、它的内部结构,如此卓尔不群。依依不舍地告别张家界,我一路在思考,在祝福:张家界是湖南的,更是世界的,是地球上的珍贵的自然遗产,天涯海角的人都会欣然前往,踊跃拜访她的天姿国色。 3、山奇岭峻,植被茂盛,绿树成荫,山峰形状奇特。有的如唐僧师徒,有的如劈山救母,有的如采药老人,有的又象天女散花。山中藏有波平如宝镜的宝峰湖,碧波荡漾,船行其间,眼望美景,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山仙境之中。

4、张家界的黄龙洞内部地表也有如黄土高坡、沧海桑田的地貌,地表水渗漏形成瀑布从如穹窿般的洞顶泄下,颇为壮观。 5、张家界的山是那么多,一座挨着一座,一座有一座的特点,一座有一座的姿态。有的像背草篓的采药老人,有的像手捧鲜花的妙龄少女,有的像两根尖尖的竹笋,有的一柱独峙,像一支长长工的利剑一样它们纷纷地排列在你的面前,张着宽阔的臂膀,向你拥抱,向你微笑,向你絮絮低语。这每一座山峰,都像一幅美妙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6、一脚踏进张家界,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晕染的画图里。景区入口处,一峰壁立,宛若刀削斧劈,崖身斑驳陆离,离足百米,峰巅上下,熹微之中,几缕云霭袅袅飘拂,似轻纱,如银练……。随行的导游施小姐介绍,景区内这类山峰数达二千。它高矮不一,形状各异,然而大都并无依托,独立成峰,拔地而起,就像一柄柄巨剑直刺蓝天。 7、金鞭岩高出峰林之上,与其它山峰迥然不同,从山脚到顶巅,像斧砍刀劈似的,不长树木,明晃晃,高巍巍,四方形,有如一支怒举的金鞭,直指云霄。 8、由金鞭溪登上多座巨峰组成的黄狮寨,纵览张家界全貌,山浪逶迤,壮观之极。这个海拔1100米的山峰,四周有数十个观景点,

观周逸群纪念馆有感

观周逸群纪念馆有感 —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 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周逸群。 他幼时家境富裕,父母早亡。在族叔周自炳的照料下,自幼用功学习,他爱读中外史书,有自己的见解,写有《诸葛亮辅汉于蜀论》、《明太祖以布衣起兵论》,登在校刊《南明杂志》上,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铜仁教育会任会计。1919年春,周逸群东渡日本,入东京庆应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这期间,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著作和介绍苏联十月革命的书刊,向往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周逸群还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拥护贵州独立,被喻为“有抱负的青年”。 1924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任“青年军人联合会”主任,领导联合会同蒋介石支持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坚决斗争,先后创办了《青年军人》、《中国军人》等刊物,显示出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被称为“黄埔岛上的一颗新星”。之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活动家,共产党军队的早期缔造者之一,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 纪念馆中保留了周逸群的手稿,穿过的军装、和当时用过的

武器,显示了这名伟大共产党员的艰苦朴素的生活和当时革命的艰难。一幅幅历史图片和文字呈现给我们一名文弱的书生,同时展现了一位坚强的共产党员,周逸群用自己羸弱的肩膀挑起一个边区创建的重担。 他曾说:“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我们共产党员,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他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不同地域解决了“怎样革命”这一历史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周逸群烈士的战友、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认为周逸群是湘鄂西“正确路线的代表”,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萧克将军称周逸群为“革命的英雄,党的楷模”。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随着参观的推进,虽然时间不长,但让我感到门庭若雀,红色文化体衰落,我在这个纪念馆浏览过程中无时不刻的体会到这种境地。尽管这个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是的,不应该是这样。 究竟是我们忘却了这个人物,还是忘却了我们应该拥有的纪念。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如周逸群一样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

(整理)中国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路线概览.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基地区域” 1、以上海为中心的“泸浙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2、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 3、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百色风雷,两江红旗”。 4、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黔西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5、以滇北、川西为中心的“雪山草地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艰苦卓绝,革命奇迹”。 6、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7、以松花江、鸭绿江流域和长白山区为重点的“东北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抗联英雄,林海雪原”。 8、以皖南、苏北、鲁西南为主的“鲁苏皖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东进序曲,决战淮海”。 9、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10、以山西、河北为主的“太行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太行硝烟,胜利曙光”。 11、以渝中、川东北为重点的“川陕渝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川陕苏区,红岩精神”。

12、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红色基地区域”,主题形象是“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30条“红色精品线路”: 1、北京-遵化-乐亭-天津线 主要红色基地有: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李大钊烈士陵园,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唐山市乐亭县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天津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 2、北京-保定-西柏坡线 主要红色基地有: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易县狼牙山五壮士塔,安新县白洋淀景区,清苑县冉庄地道战遗址,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 3、上海-嘉兴-平阳线 主要红色基地有:上海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共一大旧址);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 4、南京-镇江-句容-常熟线 主要红色基地有:南京市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镇江市句容县茅山新四军纪念地;常熟市沙家浜旅游区。 5、泰州-盐城-淮安-徐州线 主要红色基地有:泰州市泰兴市黄桥战役纪念馆,白马庙;盐城市新四军重

观贺龙故居有感

观贺龙故居有感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部分学生到桑植县进行了一次的社会实践,这次实践我们分别参观了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刘家平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纪念馆。 刚开始听说学校组织学生去贺龙故居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小时候总是看见爸爸看一些新中国成立时期的一些记录书籍,也许是小时候受到爸爸的影响,在心底对于贺龙元帅总是有着那么一些朦胧的敬意。那个时候,总听爸爸说,贺龙元帅是位了不起的元帅。 贺龙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军事家,是中华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龙元帅出身在一个贫寒的农户家庭。小时候只念了五年的私塾,然后就辍学回家务农。那个时候的他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干过许多繁重的活。然而,即使是这样努力的生活着,也没有能够让家里的生活稍微好上一点,总是被一些人无情的压迫着,让他在心里逐步积聚着想要奋起反抗能量,直等到他爆发的那一天,他凭借着两把菜刀打天下,带着他们乡里的十几个人一起开始了他们的革命道路,于是,也就这样开始了贺龙元帅他传奇的一生。 走近贺龙故居,在外面就看到一大扁,上面刻着“贺龙故居”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当年邓小平亲自书写的。听导游姐姐说,这栋房子是贺龙的祖父修建于清朝时期,后来传给了贺龙的父亲。贺龙和他的姐姐、妹妹、弟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时期。正中间的堂屋里面现在放着着贺龙元帅身着戎装的半身铜像。堂屋的后面是贺龙姐姐妹妹的卧室,左前间是火炕屋,后面半间是贺龙父母的卧室。堂屋的右边前间是厨房,后面半间是贺龙和他弟弟的卧室。故居的的房子是骡马房。屋内的摆设都极其的简单,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生活的人,贺龙元帅的一家,后来都走上了救过救民的革命道路。 连通贺龙故居和贺龙纪念馆的是一座桥,其名为“百龙桥”,这座桥上由一些雕刻师精心雕刻的一百条龙,故名为“百龙桥”。这百龙桥的建立也是为了表彰贺龙元帅对中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贺龙纪念馆前面的一座贺龙的全身铜像,威武的出力在广场的中央,在那里,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对贺龙元帅默默地鞠了三个躬。贺龙纪念馆由八个展厅组成,陈列着两把菜刀闹革命、南昌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家体育事业奠基者、国家军队重要领导人、贺龙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展厅几大块内容。在这里,我们了解了许多贺龙元帅在为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的许多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好!我是6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把握特点说教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从文章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之一就在于要学生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去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二.关注基础说学情:虽然,四年级已是中高年级,但由于学生们自身知识积累水平不同,阅读水平及能力不同,搜集课外资料的方法又相对较少,因此每个学生对同一课文的反映也是千差万别的。 学生对文中人物及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因此,我在课前就安排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搜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故事,让他们对宋庆龄本人先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课上再交流一些学生没查到或不理解的内容,这样课内和课外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明晰重点说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主要设计了一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到朗读课文,且能根据提示初步背诵课文; 2、学会使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说话; 3、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4、使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重点设计为: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难点是:体会本课“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且会迁移运用。 五、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并采用“开放讨论,互助理解”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们更直接更容易得理解课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又划分为以下几块: 1: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在学习第一课时,我跟同学们一起了解了课文大意,分享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生平事迹,学生对宋庆龄这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以直接提问的方式进入本课内容: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马上可以回答,是因为她舍不得那两棵樟树。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很自然地从宋庆龄身上转到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上,让学生明白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宋庆龄很喜欢门前这两棵樟树。

参观八一南昌起义馆有感

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 趁着十一小长假的休息时间,我与室友一同去参观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慕名而来的游客熙熙攘攘,沿着路线,我们游览了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新四军军部,开启了革命老区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 “南昌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城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 历史短短数语,却让身为后人的我们感到震撼,来时无疑怀着一份赤子之心。车水马龙之中,有这样一处宁静的胜地。绿树繁花之旁一栋普普通通的四层楼房吸引着我们的目光,这就是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扭转中国革命乾坤第一枪的地方。经历过枪林弹雨,它早已成为那段刻骨铭心历史的见证。站在高高耸立的楼顶上,我们又仿佛回到弥漫着硝烟战火的时代,看到了红军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场景。 耳边,八一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面对着这鲜红的党旗,我们庄严的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发至肺腑,震撼灵魂的声音,久久在空中激荡。走进了这座铭刻了太多历史痕迹的老楼。凝重的历史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徐徐展开画轴。 “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江泽民同志的题词。想到八十年前的战斗场景,并联系一下之前的一百年和之后的八十年,那种激动的心情又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消散的。站在伟人的雕塑下,自己有种藐小到可以被忽略的感觉。虽然我不会把他们当做神灵去膜拜,但在我心目中,他们是最接近神灵的人。除了崇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激。感激他们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以神灵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重温这段壮烈的历史,除了骄傲和自豪,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 踏进馆门,一眼就能看到矗立在院中的一座群雕。这座前年新制作的“一代英豪”玻璃钢雕,刻画着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5位起义领导人的智勇、果敢和自信。仰望塑像,不由令人肃然起敬。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伟大神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永垂千秋——是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

观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的心得体会

观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的心得 体会 观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后的心得体会 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联丰小学王裕策 我在中心小学听了陈老师讲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听后有一些心得体会。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描写了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面看,文章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物喻人。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特点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课堂上,陈老师抓住了教学的重点,而且化解了难点。陈老师始终围绕“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句话,让学生朗读、感悟。 宋庆龄为什么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到底是怎样的两棵树?教师先出示了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这两棵树的印象。接着老师以“那么在作者眼中,这又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将学生的目光导向文章的语言文字。扣住关键词“蓬蓬勃勃”来体会樟树的外形特点,教学的步骤逐步深入,先理解“蓬蓬勃勃”的含义并读好这个句子,接着,学生

默读课文看作者怎样具体地描写樟树蓬蓬勃勃的。在潜心会文中,在品词析句中,学生逐渐丰满了对樟树外形的认识。 这个片段中,陈老师不露痕迹地渗透了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背诵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樟树的外形后,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关键词当堂背诵课文。 樟树的特性是“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还能拒虫。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与文本对话。学生在轻松自如的课堂氛围中,习得语言,获得人文熏陶。陈老师抓住了“即使……仍然……”和“只要……就……”贯穿于整个环节,品悟樟树的高贵在于它永久保持的香气和拒虫的特性,还通过让学生读文,再让学生想象,不断地加深学生对樟树那种高贵品质的印象。让学生深深感悟到宋庆龄之所以不舍这两棵樟树的真正原因。 最后总结课文时,引导学生怀着无比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一起深情地对他们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此时,舍不得樟树的不仅是宋庆龄,还有前去瞻仰故居的人们,还有课堂上的孩子们。这两棵樟树已经不普通了,它是凝聚着宋庆龄高贵的品

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有感 南昌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来到南昌,是为了了解军史,更是为了追忆英雄。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即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原为江西大旅社,建于1922年。到纪念馆的那天,正逢绵绵阴雨,使原本“修旧如旧”的纪念馆增添了几分肃穆。 展览馆一楼天井最显眼的位置,放着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建军70周年之际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站在碑文旁,回想腥风血雨的年代,思绪万千。 一楼正中的“喜庆厅”是当时的起义总指挥部,桌上的茶杯似乎余温尚存,天棚上的灯笼刚刚熄灭。那一年夏天,这里不知召开过多少次会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四五十平方米的房间内凝聚了多少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艰辛。 走上二楼,八一南昌起义展览真正拉开帷幕。“我们今天要重新树立革命的旗帜,反对反动政府……我们今后要听共产党的,服从共产党的命令!”1927年7月30日下午,贺龙在他所领导的第二十军指挥部召开动员大会,讲话铿锵有力。 声光电的现代手法,述说着当时的历史:筹备起义时的激情澎湃,起义胜利后的欢欣鼓舞,起义军离开南昌后的艰苦卓绝……让观众心灵一次又一次被撞击。 军号阵阵,战旗猎猎,起义军踏上了南下广东的漫漫征途。山路崎岖,骄阳似火,起义军身负重装,艰难行进。尽管前途不可预期,起义军仍然坚信革命的胜利属于共产党! “坚持住,没有兵!”这是朱德在会昌战役中给下级营长的回答。昏天黑地、血肉横飞,只有信念支撑着起义官兵,以少胜多,击溃了蒋介石嫡系钱大钧的部队。坚持,多么难的坚持! 没有泪,只有血。“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这句话可能每个人都说过,但只有在这里,你才会觉得这句话是那么真实,那么深沉。 看展览,最吸引人的往往不是文字,不是照片,而是真实的物品。这物品的细节,折射出厚重的历史,深深刻在你的心里。 在楼上徘徊很久,回到一楼想要离开时,才发现天井中放有4个直径一米多的大水缸。4个水缸70多年来没有挪过地方,本来是旅社用来养金鱼并防火用的。1927年夏天天气炎热,旅社的工人师傅每天烧好开水倒在大水缸里,供起义军直接饮用。水缸中倒映出四层展馆的影像,一幅幅历史画面仿佛也在水中快速闪过。血铸军魂,情牵历史,报效祖国的理想抹平了过去与现在的鸿沟。 如果说八一起义纪念馆是凝固的历史,那么,八一广场则是历史的延伸。 从八一起义纪念馆出来一直向东,穿过八一大道,就很轻松地到了八一广场。远远地看到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旁边高高的旗杆直耸云天。这个当年聚集过无数共产党人,并流淌着他们鲜血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聚会的重要场所。纪念塔下,是一座“金水桥”,喷泉涌动,响起了雄壮的军事歌曲,引来众多游人驻足拍照留影。军民鱼水情深,在南昌有最好的体现。 八一广场已经成为南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纪念,在这里建设,英雄的精神激励着他们,也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宋庆龄故居全程讲解词(7.9)

上海宋庆龄故居全程接待讲解词 第一参观点:纪念广场 欢迎各位来到上海宋庆龄故居参观!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我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夫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际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毕生致力于人类的进步事业,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上海宋庆龄故居是宋庆龄长期生活的地方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她曾在这里进行各种国务活动,经常会晤和宴请来访的各国贵宾,积极促进中外交往,维护国际正义。1981年宋庆龄在北京去世后,这里作为她在上海的故居供人们瞻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故居的纪念广场。这尊宋庆龄的全身坐像是在2003年为纪念宋庆龄诞辰110周年雕刻的,它选用北京房山一整块五吨重的上等汉白玉雕刻而成。雕像体现了宋庆龄居住在这里时六十岁左右的年龄特征以及她在家里的形象,充分表现了宋庆龄高贵、典雅的气质同时又让人感到和蔼可亲。雕像放置在纪念广场中央,与文物馆一起组成一个纪念小区,人们可以在此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第二参观点:文物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宋庆龄文物馆。 这里留下的文物和发生的故事真实地记录着宋庆龄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见证了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 一、留学海外心系祖国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在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民族危亡,民不聊生。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她的①父亲宋耀如,是海南文昌人,早年曾在美国谋生,并进入教会学校读书,后来作为一名传教士被派遣回上海传教,②这是宋庆龄保留的父亲使用过的书籍。机遇和不懈的努力使他积累了丰厚的财产。他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者之一,经常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③宋庆龄的母亲倪桂贞,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后裔,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也是一位严格而开明的母亲,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会说英文,会弹钢琴,还曾在上海的一所女子中学里担任数学教师,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女性。 虽然家境富裕,但思想进步的父母,对宋庆龄及她的姐弟从小就进行严格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节约意识、吃苦耐劳的品德,并为子女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④这是少年时期的宋庆龄。七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

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有感 趁着五一放假没有上课,我与几位同学一起前往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在那里我们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感受了革命先烈的凛然大义,体验了一场红色之旅。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一个社会青年,通过前往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学习,我感受颇多,也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党史基本知识的学习,对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当年革命先烈在南昌发起的八一起义,在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于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反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正是这次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慢慢步入纪念馆,走进了这座铭刻了太多历史痕迹的老楼。踏进馆门,在纪念馆外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多位革命先烈的雕像。这座多年前新制作的“一代英豪”玻璃钢雕,刻画着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多位起义领导人的智勇、果敢和自信。仰望塑像,不由令人肃然起敬。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伟大神勇,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永垂千秋——是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在场的几位同学无一不被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所感染,这恰恰是纪念馆的用独具匠心所在。旧址东边是另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战士高举驳壳枪昭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起义点

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 进入楼里看到的是一杆朝天的步枪,南昌起义是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打的第一枪,是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这入门的枪象征了当时的共产党人反抗的决心。从偏门进入,依次往里走,呈现的是一幅幅当年的图片,一件件陈列品,起义军用过的草鞋,机枪大炮,还有反映革命根据地和谐的蜡像,它们将历史一幕一幕还原在眼前。从这些先辈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我能深刻的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式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将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并且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馆内的文物无一不充满了历史的痕迹,从这些文件、文物、照片中,我真切感受到当时起义过程的艰难,更能体会到革命的伟大意义。当看到墙上那幅周总理面对起义战士激情演说的油画是,从总理坚毅的眼神能看到他对于中华民族的抗争的坚定信念。 短暂参观结束后再回头看看那座阁楼,更是感慨万千。八一起义纪念馆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不断创新,使爱国主义教育和军史教育的内容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参观我知道了正是因为这场具有划时代的八一起义,使得中国革命从此找到了迈向胜利的灯塔。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红色革命的史册上如井冈山、延安同样辉煌,正是这关键的第一枪,打开了中国的红色革命道路。八一南昌起义,也给我们年轻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今天共产党人永远捍卫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大学生,通过这次党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它不仅对我

贺龙故居导游词

贺龙故居导游词 贺龙(1896-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 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 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下面是一篇介绍贺龙故居的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 天后宫有一幅八仙图。二楼上还有八仙的塑像。八仙的传说,始于唐代。唐代时,道 教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唐高宗以老子李聃为李氏祖先,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道 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八仙是道教里的八位神仙。八仙的故事传说千百年来不断演变,到 了明代,八位神仙的姓名才最终确定下来。这八位神仙是: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 采和、李铁拐、韩湘子、何仙姑、吕洞宾。 来宾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贺龙元帅的故乡--洪家关参观游览。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 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 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贺龙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奋斗,出生入死,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丰功伟绩,为祖国的建设和国防的强大作出了 卓越贡献,他不仅是桑植人民的优秀儿子,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杰出英雄。 (贺龙故居)这是一栋坐北朝南、四扇三间的普通木房,原是贺龙祖父贺良仕于清道光 年间修建的,后为贺龙的父亲贺仕道所继承。贺龙和他的姐姐、妹妹、弟弟都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由于他们家人口多,贺龙父亲将这三间房用木 板隔成六间。正中一间为堂屋,门首红底金字匾额上的“贺龙故居”四个字为邓小平手书。堂屋前间过去是供奉家神和红白喜事用的厅堂,现在这里置放贺龙元帅身穿戎装的半身铜像。堂屋后面是退房,是贺龙姐姐和妹妹的卧室。左前间为火炕屋,冬天,全家人就在这 间屋里生火取暖,来人来客,也都招呼在这里就坐。1916春,贺龙联络20个人就在这火 坑屋里商量过袭击芭茅溪盐税局的事。后面半间是贺龙父母的卧室。当地有个习俗,认为 堂屋是左边为大(也叫东头,但它不是表示方位的),应住长辈。客人来了,为表示尊敬, 也请在这里就坐。堂屋右边前间是厨房,后面是贺龙和他弟弟贺文掌的卧室。凡卧室都陈 列有木床、被褥、蚊帐、木箱、书桌、靠椅、灯盏架和女人做鞋用的竹篮、洗衣棒等各种 常用器物。故居右边这栋房是骡马房,贺龙十多岁时为了谋生曾当过骡马客,在这里关养 骡马。这是贺龙当年用过的马鞍、马鞭和斗笠。 1919年,由贺龙祖父修建的这栋普通民房被反动“神后”烧毁,不久由贺龙父亲重修,到1925年又被当地反动团防陈策勋拆毁,只剩下槽门和一壁残墙。文化革命时期贺龙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