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修正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8.12 MB
- 文档页数:35
第2章1.传递函数是指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2.传递函数既描述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也说明了系统的物理结构。
(×)3.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共同表达了测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4.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一般可以从时(间)域和频(率)域两方面进行分析。
5.用试验测定动态参数的方法有频率响应法、阶跃响应法、随机信号法。
6.测量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可采用传递函数表示,试说明串联环节、并联环节及反馈联接的传递函数的表示方法。
答:串联环节:并联环节:正反馈环节:负反馈环节:7.试述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的含意、研究方法及评价指标。
答:含义:在瞬态参数动态测量中,在瞬态参数动态测量中,要求通过系统所获得的输出信号能准确地重现输入信号要求通过系统所获得的输出信号能准确地重现输入信号的全部信息,而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正是用来评价系统正确传递和显示输入信号的重要指标。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对测量系统施加某些已知的典型输入信号,包括阶跃信号、对测量系统施加某些已知的典型输入信号,包括阶跃信号、对测量系统施加某些已知的典型输入信号,包括阶跃信号、正弦信号、正弦信号、正弦信号、脉冲脉冲信号、斜升信号,通常是采用阶跃信号和正弦信号作为输入量来研究系统对典型信号的响应,以了解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以此评价测量系统。
评价指标:稳定时间t s 、最大过冲量A d 。
8. 8. 某一力传感器拟定为二阶系统,其固有频率为某一力传感器拟定为二阶系统,其固有频率为800Hz 800Hz,阻尼比为,阻尼比为0.140.14。
问使用该传感器。
问使用该传感器)()()()()()()()()(21s H s H s Z s X s Y s Z s X s T s H ===)()()()()()()()(2121s H s H s X s Y s Y s X s Y s H +=+==)()(1)()()()(s H s H s H s X s Y s H B A A -==)()(1)()()()(s H s H s H s X s Y s H B A A +==作频率为400Hz 正弦变化的外力测试时,其振幅和相位角各为多少?正弦变化的外力测试时,其振幅和相位角各为多少?解:解:(())2222411⎪⎪⎭⎫ ⎝⎛+⎥⎥⎦⎤⎢⎢⎣⎡⎪⎪⎭⎫ ⎝⎛-=n n A ωωξωωω()222280040014.0480040011⎪⎭⎫ ⎝⎛⨯+⎥⎥⎦⎤⎢⎢⎣⎡⎪⎭⎫ ⎝⎛-=31.1≈ ()212⎪⎪⎭⎫ ⎝⎛-⎪⎪⎭⎫ ⎝⎛-=n n arctg ωωωωξωϕ2800400180040014.02⎪⎭⎫ ⎝⎛-⎪⎭⎫ ⎝⎛⨯⨯-=arctg 610-≈9. 9. 用一阶系统对用一阶系统对100Hz 的正弦信号进行测量时,如果要求振幅误差为10%10%以内,时间常数以内,时间常数应为多少?如果用该系统对50Hz 的正弦信号进行测试,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为多少?的正弦信号进行测试,其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为多少? 解:(1)%10)2100(111)(111)(1)(22≤⨯+-=+-=-=∆πτωτωωA A 则 s 41071.7-⨯≤τ(2)%81.2)1071.7250(111)(111)(1)(242≤⨯⨯⨯+-=+-=-=∆-πωτωωA A τ取7.717.71××10-4时,时, ︒-=⨯⨯⨯-=-=-62.13)1071.7250()(24πωτωϕarctg arctg相位误差小于等于13.6213.62°°10. 10. 用传递函数为用传递函数为1/(0.0025s +1)+1)的一阶系统进行周期信号测量。
vecm 误差修正项系数是正数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简要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和背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引言:在经济领域的研究中,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简称VECM)被广泛应用于协整关系的分析和预测。
VECM模型能够捕捉到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调整过程,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VECM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即误差修正项系数。
传统上,人们认为误差修正项系数应该为负数,即用于恢复偏离均衡状态的力量。
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误差修正项系数可能是正数的情况也存在,并且在一些实证研究中得到了支持。
本文将重点分析正数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可能原因,并探讨其对模型结果和政策决策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VECM模型的理论背景,包括其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误差修正项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最后,我们将总结主要的研究发现,并探讨正数误差修正项系数的研究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关VECM模型和误差修正项系数的最新见解,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经济政策的制定。
我们相信,对于VECM模型中误差修正项系数的深入研究将为我们对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此处简要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背景,提出了正数误差修正项系数的研究目的,并概述了文章接下来的章节结构。
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本文的研究意义产生兴趣。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动机。
随后,给出了文章的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研究VEC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系数是否为正数。
GNSS测量误差分析与修正方法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的导航与定位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GNSS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重要工具,例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地质勘探以及城市规划等。
然而,在GNSS测量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对GNSS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常见的修正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GNSS测量误差的来源。
在GNSS测量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误差源:1. 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天线在接收信号时,由于设计和制造的原因可能存在相位中心偏差,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2. 大气层延迟:卫星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导致信号传播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位置定位误差。
3. 多径效应:卫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地面和建筑物的反射,导致多个路径的信号同时到达接收器,使得接收到的信号出现多径效应,从而产生测量误差。
4. 时钟误差: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时钟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定位结果出现误差。
5. 数据处理误差:在GNSS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算法的近似和假设,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针对以上误差源,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正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
1. 相位中心偏差的修正:可以通过对天线相位中心的测量和建模,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应的修正。
这种方法可以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减小位置定位误差。
2. 大气层延迟的修正:测量中常常使用双频观测来估计大气层延迟,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此外,还可以通过使用大气层模型,根据卫星信号的传播路径对延迟进行估计,从而减小误差。
3. 多径效应的修正:可以使用多普勒滤波器或者抗多径接收算法来减小多径效应带来的误差。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抑制多径信号的影响,提高接收到的信号质量。
4. 时钟误差的修正:可以通过使用更精确的时钟来减小时钟误差带来的影响。
第三章测量数据处理第一节测量误差的处理一、系统误差的发现和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1,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1)采用修正的方法(2)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或消除一切产生系统误差的因素(3)选择使系统误差抵消而不致带入测得值的测量方法。
2,试验和测量中常用的几种减小系统误差的测量方法:(1)恒定系统误差消除法:①异号法②交换法③替代法(2)可变系统误差消除法:①对称测量法消除线性系统误差替代方案采用按“标准〜被校〜被校〜标准”顺序进行。
②半周期偶数测量法消除周期性系统误差一一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测角仪上。
3,修正系统误差的方法:(1)在测得值上加修正值(2)对测得值乘修正因子(3)画修正曲线;(4)制定修正值表4,获得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的注意事项:⑴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的获得,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测得值与计量标准的标准值比较得到,也就是通过校准得到。
修正曲线往往还需要采用实验方法获得。
(2)修正值和修正因子都是有不确定度的。
在获得修正值或修正因子时,需要评定这些值的不确定度。
(3)使用已修正测得值时,该测得值的不确定度中应该考虑由于修正不完善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二、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1,几种常用的实验标准偏差的估计方法:(1)贝塞尔公式法——适合于测量次数较多的情况'⑶二任尹(3-6)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算术平均值2)计算10个残差3)计算残差平方和4)计算实验标准偏差(2)极差法一般在测量次数较小时采用该法。
S(X)=(X max-X mm)/C (3-8)(3)较差法——适用于频率稳定度测量或天文观测等领域。
2,各种实验标准偏差估计方法的比较贝塞尔公式法是一种基本的方法,但n很小时其估计的不确定度较大,例如n=9时,由这种方法获得的标准偏差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25%,而n=3时标准偏差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达50%,因此它适合于测量次数较多的情况。
极差法使用起来比较简便,但当数据的概率分布偏离正态分布较大时,应当以贝塞尔公式法的结果为准。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修正方法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准确的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验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误差可能来自仪器的精度、实验操作的不完全精确、环境因素等。
因此,对实验数据的误差进行分析和修正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的基础。
一、误差来源分析1. 仪器误差:每个仪器都会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精密仪器相对精确,但也无法避免误差的产生。
2. 人为误差: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观察力的差异以及操作不精确等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3. 随机误差:由于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重复进行相同实验可能得到不同结果,这是随机误差的表现。
4.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二、误差分析方法1. 精确度分析:通过重复实验,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来评估数据的精确度。
标准偏差越小,数据越接近真实值。
2. 绝对误差分析:求得实验测量结果与已知真实值之间的差值,以此来评估实验误差。
3. 相对误差分析:将绝对误差以某种相对的方式表示,例如相对误差等于绝对误差与已知真值的比值。
4. 随机误差分析:通过测量多次来计算数据的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等,以揭示随机误差的大小和变化规律。
三、误差修正方法1. 仪器校正:对于存在系统误差的仪器,可以通过一系列标准样品的测量来进行校正,以消除仪器本身的误差。
2. 数据处理修正:可以采用如拟合曲线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拟合和修正,以减小实验数据的误差。
3. 数据剔除:当出现明显异常值时,可以考虑将其剔除,以避免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
4. 系统误差修正:通过对误差来源的分析,找出导致系统误差的原因并加以修正,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结论:误差分析和修正是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进行全面的误差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修正方法,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误差分析和修正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并且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依据。
高速铁路动静态轨检数据里程对齐与误差修正
何庆;马玉松;李晨钟;俞伟东;吴维军;王平
【期刊名称】《铁道学报》
【年(卷),期】2024(46)1
【摘要】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
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修正算法,并以距离误差作为评价指标。
结合某高铁线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案例分析,以静态检测数据作为参考基准,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里程误差评估与修正。
结果表明,两阶段算法修正效果显著,累积距离误差降幅超过93%,修正后的动、静态检测数据严格对齐保证了动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总页数】8页(P129-136)
【作者】何庆;马玉松;李晨钟;俞伟东;吴维军;王平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工务段;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13.213
【相关文献】
1.基于动态规划的轨检车波形数据里程偏差修正研究
2.高速铁路动检车检测数据里程误差评估与修正
3.基于多次波形匹配的高速铁路动检数据里程误差评估与修正
4.轨检车GPS里程自动修正系统
5.基于多源融合与台账修正的轨检车里程确定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注册计量师(一级)练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6题,每题1分,共56分)1.检测器是用于指示某个现象的存在而不必提供有关量值的()A、显示装置B、物质C、器件D、器件或物质正确答案:D2.测量结果仅是被测量的(),其可信程度由测量不确定度来定量表示A、实际值B、约定真值C、估计值D、标称值正确答案:C3.部门最高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应当经()批准后在本部门内部开展非强制计量检定A、主持考核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B、本单位领导C、其主管部门D、组织考核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正确答案:C4.型式评价应依据A、产品规范,评价其是否合格B、计量检定规程,评价其计量特性是否合格C、校准规范,评价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和可靠性D、型式评价大纲,评价所有项目是否符合型式评价大纲要求,提出可否批准该型式的建议正确答案:D5.在我国历史上,曾把计量叫做度量衡,其中”量”指的是()的计量A、容量(容积)B、流量C、电量D、质量正确答案:A6.关于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说法正确的是()A、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不可以作为测量结果B、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以作为测量结果,一般保留2位有效数字C、当分量相关时,合成时相应系数按1处理D、当测量函数明显非线性时,合成时应考虑高阶项正确答案:D7.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称为A、测量程序B、测量过程C、测量方法D、测量原理正确答案:B8.某计量标准在有效期内扩大了测量范围而没有改变准确度等级,则应A、重新申请考核B、办理变更手续C、报主持考核的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审核批准D、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正确答案:D9.下列关于参考标准和工作标准不正确描述是A、核查标准是工作标准B、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不是参考标准C、工作标准通常用参考标准进行检定或校准D、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参考标准正确答案:B10.测量设备是指A、组装起来以进行特定测量的全套测量仪器及其配套设备B、单独的或连通辅助设备仪器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C、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或其组合D、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正确答案:C11.在一次行政监督检查中发现某计量所开展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鉴定项目未取得相关质监局考核授权,对该机构可采取()A、没收该项违法所得B、责令改正C、予以警告并处罚款D、暂停该项工作正确答案:C12.有关计量标准器具使用必须具备的条件,()的描述是正确的A、经计量检定及考核B、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C、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适用人员D、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正确答案:A1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开展校准时必须具备A、按规定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的计量标准器B、准确度高于被校准测量仪器的计量器具C、经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给予校准的计量器具D、经检定合格的计量标准器正确答案:A14.下列关于零售商品承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的对象是以重量结算的食品金银饰品B、零售商品经销者销售商品时必须使用合格计量器具,其销售商品负偏差要优于该计量器具的最大允许误差C、零售商品经销商使用称重计量器具当场称重商品必须按照称重计量器具实际示值结算,保证商品计量合格D、零售商品经销者使用称重计量器具每次当场承重商品,在规定范围内经核称商品实际重量值与结算重量之差不超过规定负偏差。
偏差处理流程引言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偏差,它们可能来自数据采集、测量、观察等方面。
处理偏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偏差可能导致误判、错误决策和不精确的结论。
本文将详细描述偏差处理的步骤和流程,以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步骤一:识别偏差在开始处理偏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识别出偏差的存在。
有几种常见的方法可以识别偏差:1.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仔细分析,观察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异常值,以确定是否存在偏差。
2.对比分析: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观察是否存在明显的差异,以确定可能的偏差。
3.专家判断:根据专家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确定是否存在偏差。
一旦我们确定了偏差的存在,我们就可以开始处理偏差。
步骤二:了解偏差类型在处理偏差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偏差的类型。
常见的偏差类型包括:1.系统性偏差:这是一种固定的偏差,它在所有观测值中都存在,并且具有一定的模式。
2.随机偏差:这是一种随机的偏差,它在不同观测值之间是随机分布的,没有明显的模式。
了解偏差类型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偏差处理方法。
步骤三:定位偏差源在处理偏差之前,我们需要找出偏差的来源。
常见的偏差来源包括:1.数据采集:偏差可能来自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错误,比如仪器误差、测量误差等。
2.观察:偏差可能来自于观察过程中的主观判断和个人偏好。
3.样本选择:偏差可能来自于样本选择过程中的不合理或不完全随机的选择。
4.数据处理:偏差可能来自于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和假设违反。
定位偏差源有助于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偏差。
步骤四:消除或控制偏差在定位了偏差源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消除或控制偏差,具体措施取决于不同的偏差类型和偏差来源。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偏差处理方法:1.校正:针对系统性偏差,我们可以进行校正来消除或降低偏差。
校正可能包括调整仪器、修改测量方法、修正数据处理算法等。
2.控制:针对随机偏差,我们可以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偏差的影响。
弹簧测力计读数误差修正方法总结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见的力学测量设备,常用于工程和科学实验中对物体受力的测量。
然而,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读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总结几种常用的弹簧测力计读数误差修正方法,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进行力学测量。
1. 弹簧刚度修正法弹簧测力计的刚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到测力计的读数准确性。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对其进行刚度修正。
具体操作是以已知负载对测力计施加不同的加载,记录测力计的读数并绘制负载与读数的图像。
通过拟合图像得到一条直线,即可得到与负载相关的弹簧刚度系数。
利用该刚度系数,可对测力计的读数进行修正,减小误差。
2. 温度修正法温度是导致弹簧测力计读数误差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温度变化会导致弹簧材料的热胀冷缩,进而影响弹簧的力学性能,从而引起测力计读数的偏差。
因此,进行温度修正是必要的。
通常,可以根据测力计的温度系数和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采用相应的修正算法进行计算,以修正测力计的读数误差。
3. 零位修正法弹簧测力计的零位偏移是造成读数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定期对其进行零位修正。
具体操作是将测力计置于无负荷状态下,将读数调整为零位,以消除由于零位偏移导致的读数误差。
4. 频率修正法弹簧测力计的固有频率是指在测力计弹簧系统自由振动时的频率。
当外部施加的力在该频率之上时,弹簧系统将出现相位滞后,从而引起测力计读数误差。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可以通过采用频率修正法来进行修正。
具体方法是根据测力计的固有频率和外部施加力的频率,按照一定的修正算法计算出修正系数,并将修正系数应用于读数修正中。
5. 阻尼修正法在进行一些高频率实验时,振动阻尼是影响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振动阻尼会导致弹簧的振动幅度减小,从而引起测力计读数的偏差。
为了消除这种偏差,可以采用阻尼修正法。
具体操作是通过在测力计系统中增加适当的阻尼装置,来抑制振动阻尼,提高读数的准确性。
总之,弹簧测力计读数误差的修正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注册计量师(一级)测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56题,每题1分,共56分)1.计量检定机构收到一份要求鉴定真伪的该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首选A、请求司法机构给以鉴定B、按检定证书上证书编号查找保留的证书副本和原始记录进行核对C、要求在被鉴定证书上签名的人员核对笔迹D、调查这份要求鉴定的证书是从哪里获得的正确答案:B2.()不是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
A、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B、计量标准的稳定性C、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D、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正确答案:C3.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应当准确反映其标注净含量,标准净含量与实际净含量之差不得大于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A、最大允许误差B、允许短缺量C、允许偏差D、允许误差正确答案:B4.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增加()为基本单位A、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B、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C、物质的量单位摩尔D、长度的量单位米正确答案:C5.凡按单一产品申请型式批准的,一般情况下用户需要提供()样机A、二台或一台B、系列C、三台D、六台正确答案:C6.计量技术机构必须配备为正确进行检定所必需的()B、检查设备C、抽样设备D、测量设备正确答案:A7.一个发电厂有若干台发电机在工作,电功率并联一起输出,需要知道每时每刻输出的总功率,为此目的所使用的总加式电功率表是一种A、累计式测量仪器B、显示装置C、积分式测量仪器D、显示式测量仪器正确答案:A8.单位符号的字母一般使用小写字母,当单位名称来源于人名时()A、符号第一个字母用小写体B、符号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体C、符号都用大写体D、符号都用小写体正确答案:B9.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规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项目由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给(),组织指导起草单位进行制定修订工作。
A、国家计量局B、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C、国家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D、计量测试学会正确答案:C10.下列关于最高计量标准和次级计量标准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给定地区或在给定组织内,次级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要比同类的最高计量标准低,次级计量标准的量值一般可以溯源到相应地最高计量标准B、最高计量标准可以分为三类: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最高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C、如果一项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有本机构量传,可以判定其为次级计量标准D、最高计量标准是指在给定地区或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正确答案:C11.为了表征赋予被测量来年股指分散性的非负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用()表示A、扩展不确定度B、合成不确定度C、实验标准偏差D、标准偏差正确答案:D12.组织国际关键比对和辅助比对,目的是验证各国的测量结果应在等效区间或协议区间内的A、准确性B、一致性C、比对性D、可靠性正确答案:B13.实物量具的主要特性是能复现或提供某个量某些量的已知量值,它通常用()表示A、实际值B、标称值C、约定真值D、标准值正确答案:B14.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为了达到环境条件的要求,需要配备监视和控制环境的设备B、互不相容的项目不能在一起工作,必须采取措施使之有效隔离C、有些检定或校准结果要根据环境条件的参数进行修正D、监视和控制环境的设备经过校准后方可使用正确答案:D15.有关校准,()的描述是不正确的A、每一项校准项目的不确定度越大表示测量水平越高B、同一个校准项目每一次校准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能是不同的C、计量技术机构每一项校准项目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影响顾客公布D、校准和测量能力是指常规条件下供给用户的校准和测量能力正确答案:A16.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称为危险源辨识。
校准曲线校验的相对偏差摘要:1.引言2.校准曲线的概念和作用3.相对偏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4.校准曲线校验的相对偏差的应用5.结论正文:1.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校准曲线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一条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关系的曲线。
在校准曲线的应用过程中,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对其进行校验,其中相对偏差是一种重要的校验指标。
本文将对校准曲线校验的相对偏差进行详细介绍。
2.校准曲线的概念和作用校准曲线,又称标定曲线,是通过对测量仪器的响应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的一条描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关系的曲线。
校准曲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测量仪器的准确性:通过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可以评估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2)消除系统误差:通过对校准曲线进行修正,可以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3)提高测量效率:通过校准曲线,可以快速地得到测量结果,提高测量效率。
3.相对偏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相对偏差(Relative Error,RE)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与真实值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RE = (测量值- 真值) / 真值相对偏差可以用来评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其值越小,表示测量结果越接近真实值,测量准确性越高。
4.校准曲线校验的相对偏差的应用在校准曲线校验过程中,相对偏差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校准曲线的拟合效果:通过计算校准曲线上各点的相对偏差,可以评价拟合效果,以判断校准曲线是否合理。
(2)检测测量仪器的漂移:测量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漂移现象,通过定期进行校准曲线校验,可以检测和纠正漂移。
(3)确定测量范围和量程:通过校准曲线校验,可以确定测量仪器的适用范围和量程,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结论校准曲线校验的相对偏差是评价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校准曲线进行相对偏差校验,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