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说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33
第四单元13.纪念白求恩《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所作的。
此时,距白求恩大夫逝世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的议论文。
毛泽东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他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高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把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号召全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三个分论点依次是: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白求恩的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今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白求恩身上所具备的共产主义精神及其各种表现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机会。
因此,我将本次学习的目标确立如下: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知道“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是用来表达思想观点的,但缺乏对“议论”的逻辑认识和议论文的整体感知。
于是,本文学习的重点确立为议论文三要素的学习,包括: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了解论据的种类;初步学习论证的方法,尤其是对比论证的方法。
本文设计的政治术语较多,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于是本文学习的难点确立为: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鉴于是初学议论文,为避免空洞地学习文体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反复诵读,在对全文有了较深刻完整的感知之后理清思路,提炼观点,进而分析讨论,使学生对知识有生动而系统地把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情景导入先配乐,设置情境,让学生自由诵读朱子奇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初步感知人物。
学生讨论,读诗时有什么感悟?教师导语: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
《纪念白求恩》说课稿引言大家都知道,《纪念白求恩》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纪实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本次说课就是要通过讲解该作品的主要内容、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
作品主要内容《纪念白求恩》是作家叶圣陶根据年轻医生白求恩的生平经历所写的一篇传记小说。
作品主要讲述了白求恩的一生,从他从美国回国开始,到他在沪上、南京、武汉等多地从事医学救护工作,直至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牺牲的全过程。
作品刻画了白求恩这位仁爱医生的高尚品德、知识渊博、医术精湛,以及他与中国人民在救灾、医疗等方面的情谊和奋斗历程。
作品中也描绘了白求恩与妻子田蕙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为救治患者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并最终展现了白求恩在响应国家号召下,毫不犹豫地赴汤蹈火,在中国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了英勇就义。
作品的主题作品主要弘扬了白求恩这位仁爱医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即通过救人于水火、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等行为来表达作者对白求恩精神的崇敬和敬意。
这也是全文弥漫着的一股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作品通过白求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深入揭示了中国战争年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人民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困苦。
作者旨在通过讲述白求恩的故事,向人们展现出一个赤诚医者对于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和做出的巨大贡献。
作品的特点作品通过描述白求恩的生平,描绘了当时中国人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因素。
为了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作者在文中刻画了一大批地方干部、伤员、人民群众等等,将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作者也注重描写语言特点和国情,将白求恩的传奇故事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作品在情节上极为严密,以逐步展示白求恩与中国人民的情感和自我牺牲精神。
作者巧妙地使用多种叙事手法,如情感描写、对白、描写人物心理等,来构筑剧情和人物性格。
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纪念白求恩》使用了大量的描写性语言,透过白求恩的角度,揭示了当时中国国情和医疗救护事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