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请根据下图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2001-2003年高校分学科毕业生人数统计图 (单位:千人)

1.1.

从2001年到2003年,每年毕业生最多的学科是()。

A.工学

B.管理学

C.文学

D.医学

1.2.

从2001年到2003年,三年累计毕业的大学生约有()。

A.475万人

B.450万人

C.425万人

D.400万人

1.3.

从2001年到2003年,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相差最大的两个学科分别是()。

A.工学和农学

B.文学和哲学

C.工学和经济学

D.工学和哲学

1.4.

根据推断,2001年管理学毕业生人数约为()。

A.12万人

B.14万人

C.16万人

D.18万人

1.5.

下列分析与预测,正确的有几项?

(1)三年中哲学类毕业生约三千人

(2)根据2001年至2003年的走势,预测工学类2004年的毕业生将超过70万人(3)从图中知2003年毕业生约有188万人,2004年的毕业生将超过200万人(4)每年工学类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数三分之一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根据下面资料完成各题。

为全面掌握我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活动情况,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 资源清查。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的法人单位。现将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2009年全国R&D人员318.4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48.9%;女性人员78.9万人,占24.8%。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229.1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115.2万人年,占50.3%。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2.5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6.5万人年,占7.2%;应用研究人员31.5万人年,占13.8%;试验发展人员181.1万人年,占79.0%。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2.1倍、1.4倍和2.9倍。

2009年全国R&D总经费5802.1亿元,比2000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23.0%。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70%,比200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270.3亿元,占4.7%;应用研究经费730.8亿元,占12.6%;试验发展经费4801.0亿元,占82.7%。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5.8倍、4.8倍和6.9倍。

按东、中、两部地区分,东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2759.4亿元,占73.1%;中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668.8亿元,占17.7%;西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347.5亿元,占9.2%。

2.1.

2000年全国R&D总经费是()。

A.730.8亿元

B.5802.1亿元

C.1054.93亿元

D.892.63亿元

2.2.

2009年全国R&D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有()。

A.229.1万人

B.155.7万人

C.318.4万人

D.78.9万人

2.3.

2000年全国R&D总经费中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达到()。

A.695.8亿元

B.1054.93亿元

C.730.8亿元

D.1000.21亿元

2.4.

2009年我国R&D经费投入最小的行业是()。

A.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B.金融业

C.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D.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2000年相比有下降的趋势

B.2009年,我国的R&D研究经费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少于试验发展

C.2009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R&D经费投入中排名第三

D.2009年,东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是西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的9.2%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S省常住人口34714835人,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在2010年又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面是S省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

3.1.根据以上表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S省人口最多的是E市

B.S省面积最大的是H市

C.S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B市

D.S省人口密度最接近均值的是F市

3.2.下面三个地区的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B市、A市、E市

B.E市、A市、B市

C.A市、E市、B市

D.A市、B市、E市

3.3.人口密度超过全省平均人口密度的地区有()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3.4.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S省人口大约增长()

A.6%

B.6.3%

C.6.5%

D.7%

3.5.按照前面十年的平均增长率,该省常住人口哪一年开始超过3800万( )

A.2013

B.2015

C.2017

D.2019

我国2007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生44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0万人,在校生2000万人,毕业生530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40万人,在校生2522万人,毕业生788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869万人,在校生5736万人,毕业生196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36万人,在校生10564万人,毕业生1870万人。我国2006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6万人,在校生1739万人,毕业生37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48万人,在校生1809万人,毕业生476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71万人,在校生2515万人,毕业生727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930万人,在校生5958万人,毕业生2072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29万人,在校生10712万人,毕业生1928万人。

从全国31个省份共抽取78所高院校21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道德类涉及道德品质或者关系的题目中,当提问:“你最看重人的哪3种品质或关系”,选择比例前五名的选项依次是“诚信”、“关爱”、“宽容”、“负责任”和“沟通”,选择比例依次为74.70%、65.40%、65.17%、49.49%、35.89%。前五名的选项均为积极道德意识;而当提问改为:“你觉得现在的人实际上哪3种品质或相互关系居多”,选择比例前五名的选项则依次为“相互利用”、“冷漠”、“不负责任”、“欺诈”、“关爱”,选择比例依次为62.49%、54.86%、43.52%、34.64%、29.19%,前五名的选项有4项是消极道德意识。

虽然,大学生的道德期许与现实道德有很大的落差,这并不影响大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习惯,调查显示,大学生在爱护公共卫生上,选择“随手扔掉”的仅占3.5%;乘车时对老弱病残人士让座的态度上,自认会“主动让座”的达79.0%。

调查主要从爱国与民族意识,文史哲常识和文化与生活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调查显示,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当问到“被误认是日本或者韩国人时”,高达92.0%的大学生认为会“声明是中国人”,只有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干脆回答是”,也只有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保持“沉默”。在爱国观念上,大学生对于我国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表示“立志为国争光”的占55.7%,表示“对社会风气不满”的占33.3%,而表示“无所谓”的占11.0%。

理想信念是文化和生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多年培养教育的栋梁之才,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重要航标,在树立人生理想问题上,选择“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大学生占65.8%,选择“有理想,但觉得要实现很困难”的占30.6%,而选择“无所谓理想,每天能过得去就行”的占3.7%。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有明确的理想抱负,但仍有不少的大学生对于如何实现理想抱有消极的态度。问卷还进而考察大学生的信念观,信念

是激发一个人奋发进取、实现理想的重要支撑力量。自认“总是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占40.4%,而自认“有时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多达52.8%,大部分大学生在人生信念这个问题上还处于摇摆状态,既想努力向前,同时又有畏难情绪。

4.1.

2007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了()。

A.3.7%

B.4.5%

C.4.8%

D.6.5%

4.2.

2007年高中毕业生占当年全体毕业生人数的比例是()。

A.9.8%

B.14.1%

C.9.5%

D.8.5%

4.3.

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比上一年()。

A.下降了5.96%

B.提高了5.96%

C.下降了6.95%

D.提高了6.95%

4.4.

通过对心理期许道德状况和自认现实道德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

A.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

B.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做出消极的评价

C.大学生的道德期许与实际道德有落差,但不是极大

D.大学生看重优良的道德品质,但对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做出消极评价

4.5.

从爱国与民族意识、文史哲常识和文化与生活价值观考察,发现()。

A.大学生有人生的理想信念,但缺少精神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

B.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我国某些方面落后的现状持消极态度

C.大学生具有强烈爱国与民族意识、丰富的文史哲知识、健康的文化情趣,但理想信念摇摆不定

D.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爱国与民族意识强,学识丰厚

根据下表,完成各题。

5.1.

下面四个年份中的哪一年里,城镇新就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5.2.

下面四个年份中的哪一年里,城镇新就业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但新就业者中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人数却比上一年增加了?

A.1981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5.3.

从1979年到1982年,哪一类人的就业人数增减变化与城镇新就业人数的增减变化趋势恰好相反?

A.城镇劳动力

B.农村劳动力

C.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

D.其他人

5.4.

城镇新就业者中从事个体劳动的人数增减率变化最大的是()。

A.1980年

B.1981年

C.1983年

D.1984年

5.5.

与1978年相比,1984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安置的城镇新就业者的人数比例大约减少了多少个百分点()。

A.8

B.14

C.20

D.26

1.1.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每年毕业生最多的学科是工科,故答案为A。

1.2.答案: C

解析:

根据图表,>2001年到2003年,三年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有1036+1337+1878=4251千人,约425万人,故答案为C。

1.3.答案: D

解析:

直接查看图表进行比较,可知>工学和哲学>人数相差最大,故答案为D。

1.4.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表,>2001年管理学毕业生人数为1036-0.9-57.3-61.5-52.6-157.3-10.2-115.8-349.1-28.5-62.6=140.2千人,约为14万人,故答案为B。

1.5.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表,三年中哲学类毕业生为0.9+1+1.2=3.1千人,约3千人,所以(1)正确。2001年至2002年,2002年至2003年,工学类毕业生人数月增长30%,按此增长率2004年毕业生可以超过70万,所以(2)正确。2003年毕业生1878千人,约188万人,若增长率稳定,2004年>毕业生约为1878+1878×(1878-1337)/1337>2000,所以(3)正确。将每年>工学类毕业生人数除以毕业生总数,其结果均在33.3%左右,所以(4)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2009年全国R&D总经费为5802.1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5倍,则2000 年全国R&D 总经费为5802.1÷(5.5﹢1)=5802.1÷6.5(亿元),直除首位为8,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2009年全国R&D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48.9%,约占R&D人员318.4万人的一半,约150万人,最接近的是B选项中的155.7万人,故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2000年全国R&D总经费中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为4801.0÷6.9(亿元),直除易知该计算值首位为6,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B

解析: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我国R&D经费投入最小的行业是金融业,仅有10780万元,其他行业的投入均远大与该值,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 B

解析:

A项中,2009年我国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0%,比2000 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故该项错误;

B项中,2009年我国R&D经费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为270.3亿元,用于应用研究的经费为730.8亿元,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为4801.0亿元。因270.3+730.8<4801.0,故该项正确。

C项中,从表中可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我国R&D经费投入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制造业,故该项错误。

最后分析D项,由材料可知,东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是2759.4亿元,西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是347.5亿元,明显东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大于西部企业,所以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3.1.答案: B

解析: A选项,直接读数,正确;

B选项,面积=人口/人口密度,H市为2589343/135,G市为2655549/101,显然2589343/135<2655549/101,故B错误;

C选项,直接读数,正确;

D选项,直接读数比较,F市人口密度373最接近全省平均值298,正确。

3.2.答案: C

解析: 面积=人口/人口密度

A市面积=7115370/581;B市面积=3531347/2078;E市面积=8128530/720。显然B最小,排除AD;直除前两位A市面积=12+,B市面积=11+,答案选C。

3.3.答案: A

解析: 直接读数,有5个城市人口密度大于平均值298。

3.4.答案: B

解析: 增长率计算,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1=36894216/34714835-1,估算法选出答案B。

3.5.答案: B

解析: 十年年均增长率近似为6.3%/10=0.63%(由109题得出),则年数

n*0.63%>38000000/36894216-1≈3.0%,则n最小值为5,答案选B。

4.1.答案: A

解析:

(566-546)/546×100%<20÷500×100%≈4%,观察选项小于4%的只有A选项,所以答案为A。

4.2.答案: B

解析:

[788/(448+530+788+1964+1870)]×100%≈[800/(450+550+800+2000+1800)]×100%≈800÷5600≈14.3%,与B选项很接近,所以答案选B。

4.3.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比上一年明显增多,所以排除了A、C。找出数值,列式子求解[(800-748)/748]×100%>[(800-750)/750]×100%≈50/750×100%≈6.7%,得出D。

4.4.答案: A

解析:

从第三段第一句”虽然,大学生的道德期许与现实道德有很大的落差,这并不影响大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习惯“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优良的道德品质还是非常看重的,所以A对,C说”大学生的道德期许与实际道德有落差,但不是极大“不正确。从第二段看出当问卷题目不同时,大学生对实际存在的道德品质做出评价情况是不同的,没有绝对的积极和消极之分,所以B、D均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

4.5.答案: C

解析:

由文字资料第四段末句——在爱国观念上,大学生对于我国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表示“立志为国争光”的占55.7%,表示“对社会风气不满”的占33.3%,而表示“无所谓”的占11.0%,可知B不正确,从末段末句——自认“总是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占40.4%,而自认“有时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多达52.8%,大部分大学生在人生信念这个问题上还处于摇摆状态,既想努力向前,同时又有畏难情绪。可知D选项不正确。从以上两句话可以概括出,C正确,A在文中没有提到,所以最后答案选择C。

5.1.答案: D

解析:

从表格结合四个选项可以看出,正确答案为D。

5.2.答案: C

解析:

由表格可知选项中城镇新就业人数比上一年减少的年份有1981年、1982年、1983年,但新就业者中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人数却比上一年增加的年份是1983年和1984年,故正确答案为C。

5.3.答案: C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城镇新就业人数的增减变化趋势为从1978年到1983年呈递减趋势,从表格中看出只有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增减变化不符合这一趋势,故正确答案为C。

5.4.答案: A

解析:

要比较城镇新就业者中从事个体劳动的人数增减率,只需要比较当年与前一年从业人数的比值(大数/小数),依次如下:

1980年:49/17,1981年:49/31,1983年:84/33,1984年:108/84。显然1980年最高。故正确答案为A。

5.5.答案: B

解析:

197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安置的城镇新就业者的人数比例为:392/544×100%≈400÷550×100%≈72%,1984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安置的城镇新就业者的人数比例为:415/721×100%≈420/730×100%≈58%,所以与1978年相比,1984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安置的城镇新就业者的人数比例大约减少了72%-58%=14%个百分点,故正确答案为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