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20.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空调设计指南》

空调房间一般应保持正压,正压应保持在5Pa左右,最大不宜超过50Pa。空调房间保持正压所需的换气次数

新风进口的面积,应能适应季节变化时调节新风比至100%的需要。

新风进口处,应设置与该系统送风机联锁的新风风阀,以便在停机时能严密关闭进口、隔断室内外的联系。

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应按房间换气此时进行校核。

选择风机盘管机组的供冷(热)能力时,应考虑盘管结垢和积尘的因素,对额定能力应乘以0.75~0.9的修正系数,或者近似的根据中档转速时的能力选用。

舒适性空调的送风温差,宜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t∆≤10℃;

送风高度H≤5m,送风温差

N

t∆≤15℃。

送风高度H>5m,送风温差

N

为了防止送风附近产生结露现象,一般应使送风干球温度高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

2~3℃。

空调房间送风方式和送风口型式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室内对温湿度的区域偏差无严格要求时,宜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进行侧

送;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1℃时,侧送气流宜贴附;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

≥0.5℃时,侧送气流应贴附。

2、当空调房间内的工艺设备对侧送气流有一定阻挡、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过大,致

使工作区的风速超出要求范围时,不应采用侧送。

3、当建筑层高较低、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有吊平顶可供利用时,宜采用圆型、

方型或条缝型散流器进行平送,或采用孔板下送。

4、当单位面积送风量很大,而工作区又需要保持较低风速或对区域温差有严格要

求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5、室温允许波动范围≥1℃的高大厂房或层高很高的公共建筑,宜采用喷口送风。

喷口送风时的送风温差宜取8~12℃,送风口高度宜保持6~10m。

6、当送风量很大,无法安排过多的送风口,或需要直接向工作区送风时,宜采用

旋流风口送风。

7、当室内的散热量较大,且产热设备的上部带排热装置时,宜采用地板下送风。

侧送风口的装置,宜沿房间平面中的短边分布;当房间的进深很长时,宜采用双侧对送,或沿长边布置风口。

设计贴附侧送流型时,应采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均能进行调节的双层百叶风口。双层百叶仅供调节气流流型之用,不能用以调节送风量;因此,在风口之前(顺气流方向)应装置对开式风量调节阀。

采用圆型或方型散流器时,应配置对开式风量调节阀;有条件时,宜配置入口处带风量调节阀的静压箱。

采用条缝型风口时,必须配置入口处带风量调节阀的静压箱。

送风口的送风风速,一般不大于以下数值:

空调系统的回风口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回风口不应布置在送风射流区内,也不宜布置在经常有人活动的地区。

2、送风方式为侧送时,回风口宜布置在送风口一侧的下部。

3、室温允许波动范围>±1℃的空调系统,宜利用走道进行回风;当房间较大时,

宜采用集中回风。

4、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1~0.2℃的空调系统,宜采用房间四周下部回风或两侧

下部回风的方式。

5、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0.5~1℃的空调系统,回风口可布置在房间的一侧;若为

侧送风时,回风口应布置在送风口同侧的下部。

6、散流器和孔板送风时,回风口宜布置在房间的下部。

回风口的吸风速度不宜太大,一般不大于下表的数值:

回风口处,通常宜设风量调节阀。

空气通过过滤器时的流速,宜取0.4~1.2m/s 。

新风或新风与回风混合后的焓值≤10.5kJ/kg 时,宜设置新风预热器。当新风与回风混合时,其过程线如不越出%100=ϕ的饱和曲线,也可以不设置预热器。

空气预热的终温度,一般宜取+5℃。

空气预热器采用热水为热媒时,必须设计空气预热器的防冻装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空气调节区的换气次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1、 舒适性空气调节每小时不宜小于5次,但高大空间的换气次数应按其冷负荷通

过计算确定

2、 工艺性空气调节不宜小于下表所列数值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矩形风管高宽比宜在2.5以下。“钢板非标准矩形风管规格”,其最大长边和短边之比为4。

风管布置时,要尽量减少局部阻力,弯管的中心曲率半径要不小于其风管直径或边长,一般可采用1.25倍直径或边长;内外同心弧形弯管,内弧的曲率半径为0.5倍边长。大断面风管,为减少阻力,可以多导流叶片,导流叶片以流线型为佳,为了方便也可做成单片式。其局部阻力系数,流线型叶片ζ=0.1,单片式ζ=0.35。当内外弧弯管的平面边长大于500mm时,且内弧半径与弯管平面边长之比小于或等于0.25时,应设置导流叶片,以减小气流阻力。

矩形变径管,对于双面偏的变径管,其夹角宜小于60°;对于单面偏的变径管,其夹角宜小于30°。为减少气流阻力,风管断面缩小部分的收缩角应尽量小于45°,风管断面扩大部分的扩张角应尽量小于20°。

就被输送空气的分流或合流而言,分隔式(三通、四通)的性能要优于分叉式。

定风量调节器是一种机械式的自力装置,适用于安装在要求风量固定的风管系统中。

风机吸入口的真空度P ZK 应等于吸入口的总压力损失(总阻力)加上吸入口处的动压,即:()2

v 2ρ+∆+∆=j m ZK P P P 同理,吸入口的真空度应等于该断面的总阻力加上该断面的动压。利用真空度的概念进行吸风风管的计算时比较方便的。

1、 压损平均法(又称等摩阻法)

是以单位长度风管具有相等的摩擦压力损失m P ∆为前提,其特点是,将已知总得作用压力按干管长度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管段,再根据每一管段的风量和分配到的作用压力,确定风管的尺寸,并结合各环路间压力损失的平衡进行调整,以保证各环路间的压力损失的差额小于设计规范的规定值。这种方法对于系统所用的风机压头已定,或对分支管路进行压力损失平衡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2、 假定流速法

是以风管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这个空气流速应安照噪声控制、风管本身的强度,并考虑运行费用等因素来进行设定。根据风管的风量和选定的流速,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进而计算压力损失,再按各环路的压力损失进行调整,以达到平衡。

按照设计规范的规定,对于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一般送、排风系统 15%

除尘系统 10%

3、 静压复得法

对于低速机械送(排)风系统和空调风系统的水力计算,大多采用假定流速法和压损平均法;对于高速送风系统或变风量空调系统风管的水力计算宜采用静压复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