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含答案)

1.氯气(Cl

2

)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

2 + H

2

O = HCl + HClO。其中,

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

是。

答案:

【猜想】Cl

2

【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

【反思】(1)+1 (2)AgNO

3+HCl=AgCl↓+HNO

3

(3)先变红色后褪色

2.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

液进行检验SO

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

3

2-)的存在干扰了SO

4

2-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

2

SO

3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

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

3

2-)中的一

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

2SO

3

)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

3-不能和SO

3

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

3

-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

3

)具

有强氧化性,易把SO

32-氧化生成SO

4

2-。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

42- (2)SO

3

2-(3)。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答案:

①紫色 B为稀硫酸 D为清石灰水②有白色沉淀无现象的 C为氯化钠溶液

【猜想】(3) SO

42- 或 SO

3

2-

【实验探究】③(1)④(2)或(3)⑤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Na

2SO

3

+ Ba(NO

3

2

=BaSO

3

↓+2NaNO

3

3.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

2、H

2

S、CH

4

等。

Ⅱ.H

2S气体能与CuSO

4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

2、H

2

S;猜想2:有CO、CO

2

、CH

4

猜想3:有CO、H

2S、CH

4

;猜想4:有CO

2

、H

2

S、;

猜想5:有CO、CO

2、H

2

S、CH

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要进

一步验证

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

4

,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

定含有CH

4。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

2

O、CO

2

的质量。其

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

【提出猜想】CH

4

【问题讨论】(1) 2 3 (2) 吸收CO

2

澄清石灰水 (3) 干燥水雾浓

H 2SO

4

(或CaCl

2

或无水CuSO

4

) NaOH溶液

4.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

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①____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____②____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③____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

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④_____。为了得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⑤_____,否则为_____⑥_____。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⑦_____。

答案:

① CO

2②此粉未不是快速发酵粉③稀盐酸④ NaHCO

3

+HCl==NaCl+H

2

O+CO

2

↑⑤

碳酸氢钠⑥碳酸钠⑦把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上,观察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

5.实验室有一瓶化肥的标签已脱落,只知道它是NH

4Cl、(NH

4

)

2

SO

4

、NH

4

HCO

3

和尿素[CO(NH

2

)

2

]

中的一种。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猜想①:该化肥是NH

4

Cl,猜想②:该化肥是,

猜想③:该化肥是NH

4HCO

3

,猜想④: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证明猜想不成立;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右(图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2)中溶液滴入

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不成立。(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2)中的溶液,若,则猜想①成立;若,则猜想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猜想② (NH

4)

2

SO

4

(或硫酸铵)

【实验探究】(1)④ 2NH

4Cl+Ca(OH)

2

=CaCl

2

+2H

2

O+2NH

3

↑,或

(NH

4)

2

SO

4

+Ca(OH)

2

=CaSO

4

+2H

2

O+2NH

3

↑,或NH

4

HCO

3

+Ca(OH)

2

=CaCO

3

+2H

2

O+NH

3

↑(2)(2分)HCl

溶液(或盐酸)③(3)BaCl

2

溶液(或氯化钡溶液)无白色沉淀有白色沉淀

(NH

4)

2

SO

4

+BaCl

2

==BaSO

4

↓+2NH

4

Cl (图1)(图2)

6.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 【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Ca(ClO)2、CaCl 2和Ca(OH)2,其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 2O+CO 2=CaCO 3+2HClO ,HClO 能使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HClO 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 和O 2。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CaCl 2和CaCO 3;猜想二:CaCl 2和

答案:

7.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① ;② 。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1)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

是 ,不同变化是 ,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

(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是: 、 。 答案:

【实验探究与结论】(1)滤纸条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或浓氨水(氨或NH 3 或NH 3·H 2O)易挥发浓氨水(NH 3·H 2O)显碱性 或 浓氨水(NH 3·H 2O)是碱性物质 或 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碱 或 浓氨水(NH 3·H 2O)易分解 (2)氢氧化钠吸水放热,加速浓氨水的挥发 (3)现象明显、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实验药品用量少、环保无污染

【思维拓展】(1)试纸由紫色变红色 下面的试纸先变红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快慢不同 或 两条试纸变色的深浅不同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或酸性物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或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2)在外管(或大试管)内加入澄清石灰水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支管口

8.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19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

止水夹

澄清的 石灰水

C+CuO

图19 澄清的 石灰水

C+CuO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 32︰3

B. 40︰3

C. 48︰3

你认为小施这样选择的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答案:

【猜想与假设】Cu

2O (Cu

4

C、Cu

2

C等)

【分析与交流】(1)这是固体反应物间的反应,使用颗粒更小的反应物,可以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3) A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实验与结论】气密性不能放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9.过碳酸钠(Na

2CO

4

)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

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

2CO

4

+ 4HCl ===== 4NaCl + 2CO

2

↑+ O

2

↑+ 2H

2

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

2

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2)装置③的作用是:;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

2

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

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

2

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

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答案:

I.(1)除去CO

2和HCl气体(2)验证CO

2

是否被除尽(3)2.44 II.ABC

III.97.6%

10.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Na与CO

2

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部分装置如右图所示):

向盛有Na的装置A中通入纯净、干燥的CO

2

,当观察到装置B中刚好出现浑浊时,点燃酒精

灯,同时继续缓缓通入CO

2

,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燃烧结束后装置A中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资料卡】

(1)K、Ca、Na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2)钠为银白色金属,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假设1:白色固体含有;

假设2:白色固体含有Na

2

O;

【反思提高】

Na在CO

2

中燃烧存在多个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请你写出其中生成物仅为一种白色固体与一种黑色固体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假设1:Na 2CO 3

【实验设计】②足量稀盐酸 ③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待沉淀完全后,加入2~3滴酚酞试液 溶液呈红色

【反思提高】4Na+3CO 2 △ 2Na 2CO 3+C (或4Na+CO 2 △ 2Na 2O+C ) 11.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 、CH 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工业上用天然气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CO 和H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到的CO 和H 2的混合气被称为合成气,合成气在工业上可用于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新型燃料,还可用于冶炼某些金属。

(2)某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了合成气的制备,并设计实验验证合成气的还原性。

I .用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得到合成气.根据(1)中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合成气中CO 和H 2的质量比为 。

Ⅱ.用合成气还原足量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设计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通人一段时间合成气。 ③分别称量装置D 、E 的质量。

④缓缓通入合成气,加热装置C ,使其充分反应。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入合成气至恢复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D 、E 的质量,

[完善实验设计]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装置E 后还应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 (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①装置C 中出现 色物质。

②称量数据如右表所示。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

①甲同学根据装置C 中的现象,认为是合成气中的CO 和H 2还原了CuO 。 ②乙同学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推测除了CO 和H 2以外,

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未反

合成气→

浓溶液NaOH

应的CH 4,且CH 4也还原了CuO 。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

③丙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⑤中通入的气体会带走装置E 中的部分水蒸气,使实验产生误差。你认为该误差对乙同学的推测结果是否有影响? (选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CH 4+H 2O=CO+3H 2 (2)I .14:3 Ⅱ.[完善实验设计]② [进行实验]红 [现象分析和数据处理]②如果只有CO 和H 。还原足量CuO ,合成气中CO 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如果只有CH 4还原足量CuO ,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索的质量比为3:1 现测得CO 2的质量:201.5g--198.2g=3.3g H 20的质量:896.0g

一292.4g=3.6g, 生成物中碳元索与氢元索的质量比:(3·3g ×4412):(3.6g ×362

)=9:

49;4介于2:1和3:1之间 由此可推测出,除了CO 和H 2以外,制得的合成气中可能还有来反应的CH 4,且 CH 4也还原了CuO 。 ③否。因为带走水蒸气会使测得的CO 2质量偏低·而实际测得的生成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已经大于2 :1,所以对推测结果无影响。

12.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 2O 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 2CO 3, CO 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 H 2O 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 ,CO 2和H 2O 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 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 2CO 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 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然后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 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

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的用量。答案:

【分析讨论】放热猜想Ⅲ:Na

2CO

3

和NaOH的混合物验证Ⅱ:错误可能有碳酸

钠存在

验证Ⅲ:CaCl

2 CaCl

2

+Na

2

CO

3

=CaCO

3

↓+2NaCl 酚酞

【实验反思】NaOH

【拓展延伸】水

13.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奇花变色”

道具如图甲所示,该魔术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红色。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B (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瓶吞鸡蛋”

道具如图乙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

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2NaOH+CO

2=Na

2

CO

3

+H

2

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魔术三“‘清水’变‘牛奶’”

道具如图丙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酸溶液,则A、B

的可能组合:A为 H

2SO

4

;B为 BaCl

2

(答案合理即可)。(只需写一组)

14.同学们在学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

(1)写出乙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 Ca(OH)

2

= CaCO

3

↓+ 2NaOH,反应过程中产

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个同学将废液倒入实验室的废液缸,结果发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氯化钠(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NaOH [或NaOH 、Ca(OH)2]。 (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15.纯碱(Na 2CO 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

[交流与反思]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是否与猜想二相同?是(填“是”或

“否”)。

16.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一)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 2、O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 (二)实验:

(1)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 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化,则

该气体中 SO 2(填“有”或“无”)。

(2)乙同学认为只有O 2,则可用是 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 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 2+4KI+4HCl=2I 2+4KCl+2H 2O ,I 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三)实验现象与结论:A 中观察到 ,证明无O 2;B 中观察到 ,证明该气体是H 2。

(四)实验反思:

(4)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 以确保安全。 (5)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答案:

(1)无 (2)带火星的木条(三)溶液未出现蓝色或无现象,铜网表面变红(4)验纯(5)酸

17.将过量的Na 2CO 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 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 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 2CO 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 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 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 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4)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C中的现象

为。

结论:固体为Cu(OH)

2和CuCO

3

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Cu(OH)

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

3

的分解温度为200℃∽220℃。设固体的组

成为aCu(OH)

2•bCuCO

3

。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

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A B、C 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CD段:;

(7)通过计算可得: a:b=。

(8)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猜想一:Na

2CO

3

+ CuSO

4

= CuCO

3

↓+ Na

2

SO

4

猜想二:碱固体

的质

温度/℃

蓝色固体

澄清

Ⅰ.(1) 过滤 (2)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适量的稀盐酸(硝酸、硫酸),无气泡产生;或滴加BaCl 2 [或Ba(OH)2、B a(NO 3)2]或CaCl 2[或Ca(OH)2、C a (N O 3)2]溶液,无沉淀产生。

Ⅱ.(3)二 (4)一 (5)C B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白色固体变蓝 (6)

Cu(OH)2

CuO + H 2O CuCO 3

CuO + CO 2 ↑ (7)2 : 1 (8)4CuO

2Cu 2O + O 2 ↑

18.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变质情况进行了研究。把一小块固体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里,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发现其固体表面逐渐湿润,部分溶化成液体后又逐渐形成晶体,最终变成粉末。请回答兴趣小组产生的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怎样保存? 。 (2)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容易变湿,主要原因是什么? 。 (3)氢氧化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最终产物主要是什么 。 (4)用酚酞试液 (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变质。为什么 。

(5)除加酸以外,怎样用其他方法检验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

(6)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全部变质,兴趣小组中小薇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变质固体样品,放在右图所示装置中,然后从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确定是否全部变质。

①你认为这个方案 (填“行”或“不行”)。理由是什么? 。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并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和结论。 , 。 答案:

(1) 密封保存 (2) 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水或潮解 (3) 碳酸钠 (4) 不能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5) 取试样溶于水,加入CaCl 2[Ca(NO 3)2或BaCl 2或Ba(NO 3)2或Ba(OH)2或Ca(OH)2等]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 ①不行; 变质产物(含结晶水等)不是纯净的碳酸钠。CO 2能溶水不能用排水法集气,用排水法收集误差较大。②将试样溶于水,加入足量CaCl 2(或Ca(NO 3)2、B aCl 2、Ba(NO 3)2等)溶液,过滤 ,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不变色,则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变红,则部分变质 。(或在滤液中滴加其他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滤液是中性还是碱性,或在滤液中滴加可溶性的弱碱盐如硫酸铜、氯化铁等溶液看有无沉淀来检验滤液是否呈碱性。不过滤也行。)

19.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1]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

3O

4

和Fe

2

O

3

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

2

O

3

);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Fe

2

O

3

呢?

[查阅资料2]

(1)Fe

3

O

4

和Fe

2

O

3

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2)Fe

2

O

3

高温时分解成Fe

3

O

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之间,

在此温度范围内Fe

2

O

3

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生是Fe

3

O

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

(2)Fe

2

O

3

高温时会分解成Fe

3

O

4

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答案:

【实验探究】稀盐酸、硫酸铜等;冒气泡、出现红色固体等

【理论探讨】 l535℃~l538℃

【拓展延伸】 (1)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2)6Fe

2

3

高温

4Fe

3

4

+02↑

(3)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20.有机物A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为确定A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一:A

中只含C、H两种元素猜想二:A中含C、H、O三种元素

【结论】猜想正确(选填“一”或“二”)。

【反思】有机物A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

答案:

【结论】猜想二正确

【反思】有机物A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C:H:O=12:3:16 。

21.叠氮化钠(NaN 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 3,迅速分解为Na 、N 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 2,再将NaNH 2与N 2O 反应可生成NaN 3、NaOH 和气体X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 3+N 2O = NaN 3+NaOH +X,实验室检验X 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 2CO 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 3中常含有少量的Na 2CO 3,为测定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 2SO 4溶液与NaN 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 的作用是_____。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 ;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 。

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 3中含有Na 2CO 3的可能原因_______。

【NaN 3纯度测定】

精确称量0.140 g NaN 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2NaN 3 → 3N 2 (NaN 3中的N 全部转化为N 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

3

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____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mL(N

2

的密度为1.25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NaN

3

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2NaN

2=2Na+3N

2

↑ (2)红色石蕊试纸(3)除去空气中的CO

2

缓缓放入空气 3 生

成NaN

2的同时有NaOH生成,NaOH吸收空气中的CO

2

生成Na

2

CO

3

(4)不变(5)倾斜锥形

瓶,使样品与M溶液接触(6)降低气体温度(防止量气管中水喷出)调节两边液面相平(7)A (8)92.9%

22.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________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

2

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答案:

【实验探究一】(1)红(2)氢气(或H

2

【实验探究二】(1)氢、氧(或H、O)(2)CO(或一氧化碳)I.不成立 II.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讨论交流】缺少尾气处理装置;点燃尾气(或收集尾气或其它合理答案)

【拓展延伸】(1)B (2)Na

2CO

3

(或其它可溶性碳酸盐、酸式碳酸盐等)

23、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

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当加入该试剂时观擦到的现象是。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条)

24

(1)使用甲装置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

挤入烧瓶,然后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烧瓶

内产生美丽的喷泉。你推测原烧瓶内的物质可

能是(填一种,下同),滴管中的物

质可能是。

(2)是用以装置进行实验时,也同样形成了

喷泉。小亮同学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填字母)

A、锌粒

B、碳酸钙C木炭D镁粉盐酸

(3)公园中常见的喷泉以及自然界中常见的水固体

火山爆发原理与上述(填“甲”或“乙”)甲乙

装置原理相同。

答案:

23.(1)HCl (2)不能理由是:酚酞遇盐酸也不变色,无法确定是否含有HCl (3)紫色

石蕊试液或碳酸钠溶液或较活泼的金属,溶液变红或主生气泡

[拓展与应用](1)CaCO3 (2)可能腐蚀铁制管道24.(1)HCI 水(2)C (3)乙

备战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探究题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化学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一的实验(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1)随着不断加热,试管①里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同时试管②里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发现通入试管②里的气体有逸出液面的现象,怀疑试管①里还有其它气体生成,比如一氧化碳。老师首先赞扬小明有科学的质疑精神,建议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展开探究。请你也参与其中,一起探究。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还有一氧化碳生成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没有一氧化碳生成;猜想二:还有一氧化碳生成 (设计方案)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出如图二实验。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小明加大了反应物的用量。老师提示:先将两个开关都打开,再加热,反复挤压气球一会儿。老师这样提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先按老师的提示操作,加热一会 儿后,关闭开关2。待充分反应,关闭开关1,停止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逸出液面的气体不 是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逸出液面的气体是一氧化碳。猜想二成立 (交流与提高)同学们通过对以上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认为一氧化碳的产生至少源自两个反应:一是试管内反应物直接反应生成;二是生成物又发生反应而生成。请你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浓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同学们想进一步检验该反应的生成物,可选用的药品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酚酞溶液②氢氧化钙溶液③稀盐酸④锌粒⑤氯化钙溶液 (评价与反思)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感到,正是因为小明具有___________ 精神,我们这次活动才有了更多、更新的收获。 【答案】置换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CaCO3↓+ H2O 防止气体不纯,发

2020届初中九年级化学专题:科学探究型实验专题汇编(word 包含答案解析)

1.(2019·南充)Ⅰ.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的部分装置图,据图回答: (1)写出编号a的仪器名称: 。 (2)若用B装置制取O2,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若用D(装满水)收集O2,则气体应从 (填“b”或“c”)端导入。 Ⅱ.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NaOH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于是产生好奇心:这白色固体是什么?他为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变质不会生成NaHCO3; ②CO2不溶解于饱和NaHCO3溶液中,也不与NaHCO3反应; ③Fe(OH)3呈红褐色,难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是NaOH;猜想二:是 Na2CO3;猜想三: 。 【实验探究】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问题分析】实验操作①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作用是,实验操作②还有其他实验方案吗?如有,请写出一种实验方案(必须指明试剂和现象): 。 为了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小军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对该白色固体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探究:

【实验现象】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C中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Na2CO3。 【分析与反思】小军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后得知,自己所设计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对自己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装置B中也能产生CO2。写出装置B中产生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改进措施:将浓盐酸换为稀盐酸。 2.(2019·日照)铁合金是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但铁制品容易被腐蚀而在表面生成红褐色的铁锈。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现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将导管a、b处的止水夹K1、K2夹紧。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管内三处铁丝表面的变化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检验U形管内已充满O2的方法是。 (2)步骤2中,观察到①处没有明显变化,②处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填化学式);③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填“强”或“弱”)。 (3)待U形管内有明显现象后,将b导管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K2,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该条件下铁制品锈蚀过程消耗了O2。 (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不包括制造纯铁):。

沪教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汇编 (含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含答案)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 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他们从铜绿组成和空气的成分大胆猜测,铜生锈除了与铁生锈条件相同外,还应该有CO2参加反应。 请写出铜在空气中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

2023年九年级化学实验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九年级化学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实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仪器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择______ (从A−F中选择,填字母序号)组合装置,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2)实验室检验G装置的气密性时,关闭弹簧夹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观察到______ ,则气密性良好。若用G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优点是______ ,放在多孔塑料隔板上的药品是______ (填名称)。 2. 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选填“a”或“b”)端通入。 3. 食品脱氧剂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其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脱氧剂中通常会加入一定的硅藻土,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同时疏松配料,使铁粉更易于与氧气接触。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的脱氧剂展开如下探究。 Ⅰ.验证脱氧剂的成分 (1)取脱氧剂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脱氧剂中含有铁粉。 (2)充分反应后,将试管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如图1所示,将固体置于坩埚内,在电炉上灼烧,上方罩上烧杯,一段时间后,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脱氧剂中含有。 (3)若用酒精灯(酒精的化学式:C2H5OH)替换电炉重复(2)的实验,虽然出现相同现象,但是会干扰实验结论的判断,请写出发生干扰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酒精的水溶液是否显碱性?请你帮小芳同学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鉴别(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无色酚酞溶液 D.盐酸 Ⅱ.探究脱氧剂发生反应的条件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含答案) 1。氯气(Cl 2 )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 2 + H 2 O = HCl + HClO。其中, 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答案: 【猜想】Cl 2 【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 【反思】(1)+1 (2)AgNO 3+HCl=AgCl↓+HNO 3 (3)先变红色后褪色 2。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

液进行检验SO 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 3 2-)的存在干扰了SO 4 2—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 2 SO 3 )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 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 3 2-)中的一种 或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 2SO 3 )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 3—不能和SO 3 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 3 -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 3 )具 有强氧化性,易把SO 32—氧化生成SO 4 2-。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 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 42—(2)SO 3 2-(3)。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答案: ①紫色 B为稀硫酸 D为清石灰水②有白色沉淀无现象的 C为氯化钠溶液 【猜想】(3) SO 42—或 SO 3 2- 【实验探究】③ (1)④ (2)或(3)⑤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的沉淀生成 Na 2SO 3 + Ba(NO 3 ) 2 =BaSO 3 ↓+2NaNO 3 3。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 2、H 2 S、CH 4 等. Ⅱ.H 2S气体能与CuSO 4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有CO、CO 2、H 2 S;猜想2:有CO、CO 2 、CH 4 ; 猜想3:有CO、H 2S、CH 4 ;猜想4:有CO 2 、H 2 S、; 猜想5:有CO、CO 2、H 2 S、CH 4 .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 科学探究题(含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学探究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2·天津·九年级期末)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溢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 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填序号) _______,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

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 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 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现有已部分锈独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氧化铁),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该生铁粉末在锈蚀前的含碳量以及锈蚀的程度,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一:取a克上述生铁样品放入一洁净干燥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 (1)生铁出现锈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中所得滤渣需要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确定滤渣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滤液甲在以下实验中已不需要,将其倒入废液缸。 实验步骤二:另取a克该生铁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3)A装置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填物质名称) (4)为防止装置内氢气不纯,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实验前要打开弹簧夹K,先通入一会儿氢气,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弹簧夹K。确定装置内氢气已经纯净的方法是_____,实验结束后,C装置内浓硫酸的质量增加了0.54克。 实验步骤三:小组同学取实验步骤二中B装置硬质玻璃管内反应后所得全部黑色粉末进行了如下实验,所用装置和滤渣已略去,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 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 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 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A. 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H 2O B. 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 C.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D.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弱 4.下列关于2CO 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制2CO 的药品 B .发生装置 C .收集方法 D .检验2CO A. A B. B C. C D. D 5.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2O 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2O 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 ︒。 A.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2O 接触 B. 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 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2O 接触 6.(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实验探究题专练(附答案) 1.某活动小组进行了制取氧气的实验收集到一瓶氧气,活动小组对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1)[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图示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________。 (2)[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结果 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 2.下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写装置下方的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3)实验室制取氢气最常用的原理是________,它与氧气都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3.下图为实验室常用化学实验仪器,按要求回答: (1)写出下列仪器G的名称:________。 (2)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仪器除A、B、E外,还需用到上图中的________,该操作中,仪器E的作用是________。

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探究题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探究题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1. (2023年山东省济南)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白色固体,已知是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为确定各是哪种物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与结论】 ①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其中一种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则该固体为______ (填化学式),而另一种固体表面无明显变化。 ②小红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各滴加适量水,振荡,得到两种无色溶液。小红分别向这两种无色溶液中滴加适量______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溶液,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A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氢氧化钠,B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氯化钠。 【交流与反思】 ③小明和小红经交流讨论后,认为利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也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这是因为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之一)。 2. (2023年山东省青岛)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筑梦”活动小组开展了“低碳有我“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调查碳循环 (1)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 (写一条即可)。 (2)基于“碳循环”视角,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碳排放②______ 。 (3)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 (选填字母序号)。

【化学实验专项练习】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高分专项练习:酸、碱性质的探究(含答案与解析)

酸、碱性质的探究 1.某实验小组对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如图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中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名称是,该实验固体表面变潮湿证明氢氧化钠的性质是。 (2)实验①中所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实验①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填化学符号)。 (3)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滴加一定量的盐酸后,发现溶液依然红色,则溶液中的溶质成分除酚酞外还有(填物质名称)。 (4)实验①①所进行的实验叫实验,目的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定性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先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盛有CO2的试管中,振荡; 然后将止水夹K打开。 (1)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止水夹K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定量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验:用甲、乙两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2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两个烧瓶。得到如图3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3)曲线2对应的是(填“甲”或“乙”)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1中bc段压强逐渐变小的原因是。 (4)对比曲线1与曲线2,能得出的结论是。

(5)【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分别在乙醇中的溶解度(g): NaOH Na2CO3 17.3<0.01 请结合该信息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3.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图所示,向20mL水中加入5g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溶液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探究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如图1所示,同学们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溶液显碱性。 (2)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D试管中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①: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思路①:验证有。

2021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重点题型训练《实验探究题》(Word版附答案)

实验探究题 类型1物质组成或成分的探究 例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组成 (1)向固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2)生成白色滤渣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实验二: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含氯化钠 得出结论:原固体中一定含NaCl。 (4)试剂X是________溶液。 (5)滤液C中除含Fe(NO3)3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 1.(2020锦州中考)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由此小明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确定了白色粉末的组成,其可能的组成有

种情况。 【反思评价】(1)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2)下列物质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石蕊溶液②氧化铜③二氧化碳④硫酸镁溶液⑤稀盐酸 类型2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2(2020安顺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和盐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CO2+Na2CO3+H2O===2NaHCO3 探究一: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20 ℃时,在盛有5 g Ca(OH)2固体的A烧杯中加入40 mL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部分清液于B烧杯中。 (1)向A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B烧杯中通入CO2,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化钙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4)向上述(1)反应后的A烧杯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测得其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1。AB段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二氧化碳通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设计和实验】20 ℃时,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图2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甲组: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Ⅱ中变浑浊,停止通CO2,Ⅰ中溶质为X,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 【解释与结论】(1)经分析X是NaHCO3,实验过程中,Ⅰ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从a端缓慢通入CO2,一段时间后Ⅱ中无明显现象,停止通CO2,Ⅰ中溶质为Y。打开活塞,滴加足量稀盐酸,Ⅱ中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2)乙组同学认为Y只有Na2CO3。你认为该结论是否合理,结合分析Y的成分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Ⅰ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的部分性质实验,具体操作如下:【实验步骤】

2022中考化学实验题分类专练科学探究题3:对比实验(解析版)

科学探究题3:对比实验(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山东九年级期末)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B.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C.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标准答案】C 【精准解析】 A、①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③中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①中的铁钉生锈,另外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氯化钙具有吸水性,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乙,乙处铁钉最易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④中铁钉接触到的是纯氧气,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2.(2021·陕西陇县·九年级一模)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标准答案】B 【精准解析】 A、用图中装置进行除去氢气中氯化氢时,应该从长进短出,故A不符合题意; B、石蕊试液润湿的棉花由低④到高①依次变红,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石蕊试液润湿的棉花①④变红,石蕊试液的干棉花②③不变红,说明CO2能与水反应,故B符合题意; C、白磷、红磷都是可燃物,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不能得到燃烧是否需要氧气的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 D、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所用的酸不同,不能得出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1·湖南省岳阳开发区长岭中学九年级一模)根据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对比甲、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B.对比乙、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对比甲、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D.对比丙、丁,说明铁在水面附近生锈的速度较快 【标准答案】C 【分析】 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或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科学探究题 专项练习题汇编3(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科学探究题专项练习题汇编3 1.(2022·广东潮州·统考模拟预测)实验课上,某小组同学用生石灰进行“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实验时发现,向生石灰中加入适量水后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为确定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是否变质?其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溶解过程中无明显温度变化,与盐酸反应无气体生成。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认为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并对其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CaO和Ca(OH)2 猜想2:CaO和CaCO3 猜想3:___________。 猜想4:CaO、Ca(OH)2和CaCO3 猜想5:CaCO3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少量样品研碎后,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1)在溶解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发现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样品中应该含有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结论:猜想3、猜想5不成立。 (2)如果试剂a是稀盐酸,b处的现象为___________,则说明B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结论:①块状生石灰表面发生变质:①猜想___________不成立。 (3)为验证滤液C的成分,某小组进行了后续实验。 (反思与评价)(1)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得出猜想4成立、猜想2不成立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 第1页共23页

(2)为防止生石灰变质,生石灰必须___________保存。 2.(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主要化学原理是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1)纯碱属于______(填“酸”“碱”或“盐”)。 (2)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Cl2 B.NH3 C.SO2 D.CO2 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Na2CO3溶液呈碱性 【查阅资料】①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 ①Na2CO3在水中全部解离出Na+和2 CO-。 3 ①CaCl2溶液呈中性,Ca2+、Cl-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猜想】猜想一:H2O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Na+与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______。 【实验探究】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2 CO-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另一种阴离子。 3 【拓展与延伸】结合任务二的所有信息和结论,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经过分析推理可得出: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 任务三探究纯碱的用途——用于生产洗涤剂 【查阅资料】Na2CO3可用于生产洗涤剂。Na2CO3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 第2页共23页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0中考化学复习《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2)

《实验探究与设计》专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化学实验室通常将药品分类后存放在不同的药品柜内,现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表所示: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硫酸铜,你认为它应存放在药品柜( ) A.甲B.乙C.丙D.丁 2.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 A.收集气体并观察B.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C.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D.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3.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检验二氧化碳 C.测溶液pH值D.过滤 4.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产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此反应中硫酸钠的作用是产生氢氧根离子 C.反应结束后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与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

5.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A .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 .用食醋鉴别蔗糖和食盐 C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已经集满 D .用硝酸锌溶液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6.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瓶内已集满氧气 B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 C .配制食盐溶液时,如果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充分反应后,需将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数,否则测量结果偏低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分析均合理的是 A .排水法收集2O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收集到的2O 更纯净 B .测定空气中的2O 含量:点燃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C .探究2CO 的性质:将2CO 缓慢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便于观察蜡烛熄灭顺序 D .河水的过滤: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使液体快速流下 8.下列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该项操作是( ) A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预先留少量的水 B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 C .闭合电路开关前.将滑片移协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 D .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从侧面注意物镜 9.下列实验中,研究金属物理性质的是 ①铜片和铝片相互刻画,观察何种金属表面有划痕 ②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是否变黑 ③加热铜片一端,观察另一端的蜡烛是否熔化,如下图所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0.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

2020-2021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探究题的综合题分类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他们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有蓝色沉淀和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上层清液为无色。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查阅资料)(1)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2)Na2SO4溶液显中性 结合信息请你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Na2SO4;猜想二:Na2SO4;CuSO4;猜想三:_____。 请分析:猜想二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2NaOH+CuSO4=Cu(OH)2↓+Na2SO4 Na2SO4和NaOH 不合理上层清液为无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不能 【解析】 【分析】 (1)【查阅资料】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2)【提出猜想】根据过量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进行分析; (3)【实验验证】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进行分析; (4)【拓展延伸】根据钾、钙、钠能和水反应进行分析。 【详解】 (1)【查阅资料】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Na2SO4; (2)【提出猜想】分析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故猜想三为Na2SO4和NaOH;猜想二不合理;因为上层清液为无色,所以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3)【实验验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存在,可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或硫酸铜溶液等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试剂。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猜想一成立; 【实验验证】 钾、钙、钠能和水反应,因此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