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应对
- 格式:pdf
- 大小:189.92 KB
- 文档页数:4
•循证理论与实践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诊断试验Meta分析吴平勇1,陈文卫1,胡伟1,孙彬1,陈辽1,黄星月1,黄鑫1作者单位:1 200433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通讯作者:陈文卫,E-mail:pingyong71@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7.11.06【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精确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第3期)、EMbase及PubMed,收集采用超声造影与金标准(病理活检)比较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1982年至2016年11月。
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纳入研究包括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诊断与组织学标本的定量分析和/或发生斑块相关症状的目测比较,参数评价包括斑块和斑块超声造影定量超声强度及视觉分级;对敏感性(SEN)、特异性(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进行异质性检验和合并分析。
采用随机效应进行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的Meta分析,并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特征计算曲线下面积。
结果 最终纳入7个研究,50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SEN 合并=0.68,95%CI :0.63~0.73;SPE 合并=0.78,95%CI :0.72~0.84;+LR=2.92,95%CI :1.60~5.33;-LR=0.34,95%CI :0.19~0.61;DOR 合并=9.47,95%CI :3.33~26.95;AUC=0.8346。
结论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诊断性试验;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4055(2017)11-1310-06The role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in the indicator of plaque vulnerability:a meta-analysis Wu Pingyong *, Chen Wenwei, Hu Wei, Sun Bin, Chen Liao, Huang Xingyue, Huang Xin.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Ren-min Hospital, Wuhan Medical University, Wuhan 20043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Weiwen, Email: pingyong71@[Abstract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for diagnosing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Methods We searched the databases including The Cochrane Library (Issue 3, 2016), EMbase, PubMed for diagnostic tests o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diagnosed with CEUS vs. with pathological biopsy or systemic (golden standard) from 1982 to the November, 2016.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extracted data, and assesse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according to (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 QUADAS) items. The Meta-DiSc software (version 1.4) was used to conduct pooling on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positive likelihood radio, and negative likelihood radio. Heterogeneity test was performed and the 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SROC) was drawn for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Results A total of 7 studies involving 507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SEN, SPE, +LR, -LR and DOR were (0.68, 95%CI : 0.63~0.73), (0.78, 95%CI : 0.72~0.84), (3.16, 95%CI : 0.93~10.72), (0.34, 95%CI : 0.19~0.61) and (9.47, 95%CI : 3.33~26.95), respectively. The AUC of SROC curve was 0.8346. Conclusion Current evidence shows that CEUS is a promising noninvasive diagnostic modality for detecting 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visual grading classification is needed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and reduce technical heterogeneity.[Key words ]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Meta-analysis; Diagnostic test; 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炎症反应、血管生成、脂质积累和血栓形成等病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及进一步发生病理生理改变最终致硬化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1]。
颈动脉血管壁超声和血管成像荟萃分析相关试题及答案颈动脉血管壁超声成像(一)相关试题及答案1、超声造影显影时长大概时多少:A、10-30sB、2-5minC、5-10minD、1-3minE、10-20min2、作为B超斑块回声的参考的是:A、锁骨B、胸骨柄C、胸锁乳突肌D、斜方肌E、锁骨下肌3、无症状斑块SII为多少时定性归类为具有光滑表面斑块:A、1.57弧度/mmB、1.89弧度/mmC、1.67弧度/mmD、2.50弧度/mmE、1.97弧度/mm4、颅内和颈动脉血管及血管壁成像常见技术不包括:A、CTAB、MRAC、DSAD、X线E、US5、SII弧度是多少时不规则表面的斑块的具有症状:A、2.25弧度/mmB、1.57弧度/mmC、1.89弧度/mmD、1.97弧度/mmE、1.67弧度/mm答案:BCADA颈动脉血管壁超声成像(二)相关试题及答案1、颈动脉斑块溃疡-动脉栓塞形成的机制不包括:A、溃疡腔内血小板的聚集B、凝血机制的激活C、斑块表面规则,光滑D、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及时清除血管内血栓性物质E、血栓的形成2、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态学特征不包括:A、较大的脂质核心B、薄纤维帽C、斑块炎症细胞浸润D、颈动脉斑块内新血管形成E、斑块表面光滑3、颈动脉支架术后脑血管栓塞发生率为:A、20-40%B、30-41%C、10-40%D、15-43%E、20-44%4、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出血描述不正确的:A、增加了斑块的易损性B、使斑块体积增大C、血管管径变窄D、病人有可能出现急性临床症状E、增大斑块的稳定性5、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内新血管形成半定量测量描述不正确的:A、1级:无血管形成(无可见的微气泡)B、2级:局限或中度血管形成(外膜侧或斑块肩部中度微气泡)C、3级:广泛的血管形成(气泡移至斑块核心的广泛微气泡)D、全自动定量测量:例如,相对灌注面积,斑块平均强度E、半自动定量测量:例如,相对灌注面积,斑块平均强度答案:CECED颈动脉血管壁CTA成像(一)相关试题及答案1、CT显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密度特征是:A、低密度斑块B、高密度斑块C、极低密度斑块D、极高密度斑块E、与其他斑块密度无区别2、AHA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分类描述不正确的:A、I型: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沉积B、II型:脂肪条纹病变,主要是细胞内脂质蓄积C、III型:斑块中细胞内脂质的沉积D、IV型:细胞外脂质(即脂质核心)密集沉积。
从治疗性血管新生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于药物多
靶点作用的思考
范维琥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2010(031)001
【摘要】自从Folkman提出血管生长与肿瘤生长有关的30多年来,一些具有抗血管生长作用的药物已经被用于临床治疗肿瘤,还有不少正处于临床发展阶段。
但是,临床试验显示的抗肿瘤疗效并不如临床前研究所预期的那么理想。
抗血管生长治疗的临床应用看来要比原先想象的更为复杂。
问题在于,
【总页数】2页(P16-17)
【作者】范维琥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科,上海,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相关文献】
1.调控滋养血管新生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J], 李萌;张军平;朱科;漆仲文;邹升
2.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J], 曹桂秋;刘立志;王贵鹏;宣晓岗;李玲玲
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J], 张金保;张艳军;崔广
智;庄朋伟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肥大细胞分布与血管新生相关性研究 [J], 郭素芬;张瑞云;成永霞;李志强
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J], 冯莉萍;宋涛;夏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冯莉萍;宋涛;夏豪【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16)8【摘要】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内皮抑素和生理盐水处理,8周后将大鼠处死,测量血脂水平,取主动脉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测量斑块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鼠单克隆抗体CD31培养以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各模型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稳定性斑块比例大于模型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计数内皮抑素组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能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抑制斑块进展,增加斑块稳定性.【总页数】3页(P1174-1176)【作者】冯莉萍;宋涛;夏豪【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J], 曹桂秋;刘立志;王贵鹏;宣晓岗;李玲玲2.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钙化与斑块稳定性关系研究 [J], 彭少华;王成伟;尹喜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J], 张金保;张艳军;崔广智;庄朋伟4.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新生血管的评估价值研究 [J], 张渊;邓舒昊;朱一成;江泉5.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J], 陈润泰;傅玉才;王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妙勇安汤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许颖智;张军平;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8)002【摘要】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随机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3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四妙勇安汤组,第24周取材.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量内膜厚度(IT)、纤维帽厚度(FCT)、纤维帽厚度与内中膜厚度比(FCT/IMT)、脂核与斑块面积比(LCA/P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38 MAPK水平;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四妙勇安组IT降低,FCT、FCT/IMT增加;CD31、VEGF、P38MAPK水平及VE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四妙勇安汤可稳定AS斑块,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斑块内VEGF和P38MAPK表达有关.【总页数】3页(P161-163)【作者】许颖智;张军平;李明;李良军;彭立;张光银;杨萃;周亚男【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四妙勇安汤调控滋养血管网重建稳定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 [J], 李萌;张军平;朱科;漆仲文;邹升2.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J], 曹桂秋;刘立志;王贵鹏;宣晓岗;李玲玲3.TLR3激动剂poly( I∶C)对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及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J], 耿瑞丽;杨朝菊;霍丽静;高伟;帖彦清4.前列腺素E1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 [J], 郑雪;白万军;周聊生;李宏建5.补阳还五汤对家兔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响研究 [J], 庞晓丽;杨琳;曾文赟;索艳荣;张云莎;姜希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mi与超声造影成像对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
进展
杜建文;张红雪;白显树;王洪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17(001)010
【摘要】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是斑块发展的危险因素,会增加不稳定性,若未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控制,会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勃列,造成脑卒中时间的发生.因此,认识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研究smi与超声造影对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杜建文;张红雪;白显树;王洪
【作者单位】承德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河北承德 067000;承德市中心医院超声诊断科河北承德 06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相关文献】
1.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及与其声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J], 李家燕;蔡礼华;韩雯
2.smi与超声造影成像对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杜建文;张
红雪;白显树;王洪;
3.超微血管成像与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对比研究 [J], 陈晓旭;张玲
4.超微血管成像与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对比研究 [J], 陈晓旭;张玲
5.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血脂的相关性 [J], 徐荣;尹小花;徐炜新;金琳;陆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的临床表现与干预丛洪良【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15~59岁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除艾滋病外,冠心病位居第2位,卒中位居第5位;60岁以上的人群中,冠心病及卒中则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在全部死亡的人群中每3例死亡事件中就有1例死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急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急性心梗又分为非ST段抬高型和ST段抬高型心梗,从病理学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梗分别是血栓对管腔的不完全堵塞和完全堵塞.【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1(039)005【总页数】2页(P385-386)【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作者】丛洪良【作者单位】300051,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15~59岁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除艾滋病外,冠心病位居第2位,卒中位居第5位;60岁以上的人群中,冠心病及卒中则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
在全部死亡的人群中每3例死亡事件中就有1例死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急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急性心梗又分为非ST段抬高型和ST段抬高型心梗,从病理学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梗分别是血栓对管腔的不完全堵塞和完全堵塞。
1 斑块破裂是冠心病患者临床事件的首要影响因素不稳定斑块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于脂质堆积、巨噬细胞聚集、内部压力和张力以及外部剪切力的作用,导致斑块破裂,纤维帽撕裂。
纤维帽撕裂包括2种:大的撕裂导致血栓完全阻塞管腔,发生ST段抬高型心梗;小的撕裂导致管腔不完全阻塞,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梗。
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评估意义李雪娇;侯秀昆【摘要】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评估意义.方法 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检测结果 ,分析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评估价值.结果50例患者共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1块,其中,低回声斑块17块,等回声斑块15块,高回声斑块3块,混合回声斑块26块.61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强阳性48块,占78.69%.且其强化程度以Ⅲ级斑块所占比例最高,共20块,占32.79%;其次Ⅳ级共17块,占27.87%;之后Ⅰ级及Ⅱ级斑块各12块,分别占19.67%.Ⅳ级斑块新生血管评分为(2.31±0.22)分,Ⅲ级斑块新生血管评分为(1.45±0.18)分,随着超声造影强化程度的降低,患者新生血管评分也逐渐降低.结论采用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检查,能够有效掌握斑块情况及其新生血管情况,对评价斑块易损性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9(013)006【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超声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评估【作者】李雪娇;侯秀昆【作者单位】116000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6000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脑中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因生长不均匀而导致其碎裂进而导致其碎屑阻塞末梢血管,可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甚至坏死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1],由于该类情况常伴随新生血管增生等现象,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避免患者出现相应不良症状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超声造影技术已逐步应用与多种肿瘤及新生血管类检查[3],为探究该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新生血管情况的检查效果,特进行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沈伟;范维琥;施海明;李勇;罗心平;张晓龙;朱军;金波;李剑;潘俊杰【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0()12【摘要】目的应用麝香保心丸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动物双模型,同步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的影响。
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双模型,随机分为两组。
高脂组为高脂饮食对照组,保心丸组为高脂饮食加麝香保心丸药物干预组。
测定心功能及主动脉弓斑块阳性面积。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梗死边缘区和主动脉血管壁CD34阳性反应强度,测定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密度。
采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
结果保心丸组的心功能水平较高脂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保心丸组斑块阳性面积(%)为45.82±3.68,较高脂组(82.56±4.9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梗死边缘区,保心丸组的CD34阳性反应强度和新生血管密度高于高脂组,VEGF和VEGFR-2的表达亦强于高脂组(P<0.01);在主动脉血管壁,保心丸组的CD34阳性反应强度低于高脂组,VEGF和VEGFR-2的表达亦低于高脂组(P<0.01)。
结论麝香保心丸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同时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
【总页数】4页(P1284-1287)【关键词】麝香保心丸;血管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作者】沈伟;范维琥;施海明;李勇;罗心平;张晓龙;朱军;金波;李剑;潘俊杰【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相关文献】1.项部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兔斑块内新生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 [J], 万征;王蕾;周海纯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J], 田晔;贾欢;田晖;魏敬美;于萍;郭力;李彬3.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新生双靶点\r小鼠模型的建立 [J], 蔡宏文;陈晨;李家英;李心遥;陈民利;毛威4.痰瘀同治方调控自噬对心肌缺血区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不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蔡宏文;李昕遥;周鑫斌;李家英;陈晨;毛威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研究 [J], 唐绍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