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冷采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6.88 MB
- 文档页数:47
稠油目前开采技术与下步技术攻关摘要:稠油在石油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大,但是常规方法很难开采出来。
本文通过从稠油冷采和稠油热采两个方面介绍稠油开采的当前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有助于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稠油;热采;冷采一、稠油简介稠油是一种高粘度、高密度的原油,成分相当复杂,一般都含有沥青质、胶质成分,是石油烃类能源中的重要组成成份,国外将重油和沥青砂油统称为重质原油。
国内外稠油的分类标准不一致,一般用粘度、密度、重度表示。
稠油分类不仅直接关系到油藏类型划分与评价,也关系到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的选择及其开采潜力。
世界上稠油资源极其丰富,其地质储量远远超过常规原有储量。
而我国稠油资源分布很广,储量丰富,陆上稠油、沥青资源约占石油总资源量的20%以上。
我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中生代陆相沉积,少量为古生代的海相沉积,储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胶结疏松的特征。
根据稠油油藏的埋藏深度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稠油油藏埋藏深度为10001500m 之间。
稠油粘度高,密度大,开采中流动阻力大,不仅驱动效率低,而且体积扫油效率也低,难于用常规方法进行开采。
稠油的突出特点是含沥青质、胶质较高我国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稠油产量约占原油总产量的70%。
因此,稠油开采具有很大的潜力。
对于稠油油藏,常规方法很难开采,采取一些特殊的工艺措施加强稠油开采很有必要。
二、稠油开采技术稠油开采一般可分为热采和冷采两大类。
稠油粘度虽然高,但对温度极为敏感,每增加10 度,粘度下降约一半。
加热过程中,水、轻质油和稠油粘度的变化表明,增加相同的温度,稠油的粘度比水和轻质油降低的多得多。
热力采油作为目前稠油开发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升高油层温度,降低稠油粘度,使稠油易于流动,从而将稠油采出。
稠油“冷采”是相对“热采”而言的,即在稠油油藏开发中,不是通过升温方式来降低油品的粘度,提高油品的流动性能,而是通过其它不涉及升温的方法,利用油藏特性,采取适当的工艺达到降粘开采的目的。
《苏丹6区稠油油藏有限携砂冷采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苏丹6区稠油油藏是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之一,其独特的油藏特征使得开发过程具有诸多挑战。
其中,有限携砂冷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对提高该区域的采收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苏丹6区稠油油藏的有限携砂冷采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区域的石油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苏丹6区稠油油藏概况苏丹6区稠油油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油质稠重,粘度高,流动性差;二是油藏深度大,地温高,压力高;三是储层非均质性强,砂岩类型复杂。
这些特点使得该区域的稠油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开采技术。
三、有限携砂冷采技术概述有限携砂冷采技术是一种针对稠油油藏的开采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冷采原理,通过降低原油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从而实现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有效开采。
在有限携砂冷采过程中,通过合理控制携砂量,可实现采收率的提高和采出液的稳定。
四、苏丹6区稠油油藏有限携砂冷采机理苏丹6区稠油油藏的有限携砂冷采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冷采原理:通过降低原油温度,使其粘度降低,流动性改善,从而实现有效开采。
2. 携砂量控制:在冷采过程中,合理控制携砂量,使砂粒与原油混合均匀,减少管道堵塞和砂堵现象。
3. 储层保护:在开采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储层结构,防止储层损害和产能下降。
4. 工艺优化: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不断优化开采工艺,提高采收率。
五、研究方法与实验结果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苏丹6区稠油油藏的有限携砂冷采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携砂量、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开采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 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携砂量可以提高采收率,但过高的携砂量会导致管道堵塞和砂堵现象。
2. 降低原油温度可以有效降低其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但温度过低可能对储层造成损害。
3. 通过优化开采工艺,如调整泵排量、改变注入参数等,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10年2月第32卷第1期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J.JPI) Feb.2010 Vo1.32 No.1
胜利油田疏松砂岩稠油冷采开发技术研究 与应用
苎坚 , ,于昭东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o00) 刘玉国,曾凡春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 。00)
鲁东利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94) 沈 盛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LUg,东营257061)
[摘要]永8块是胜利油田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针对该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油层砂埋、稠油结蜡、 系统效率低等问题与难点,研究应用了防砂优选、举升优化、降粘技术、防蜡清蜡、聚合物驱和集输降 压等6大工艺为一体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冷采开发及配套技术。矿场应用效果表明,该配套技术成熟, 开发成本低,为解决类似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冷采;效果评价;胜利油田 [中图分类号]TE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10)01—0315—03
胜利油田永8块油藏含油面积1.3kin ,地质储量1267×10 t,地质构造主要受北部2个断层的影 响,内部被几个小断块分成6个小块,油层埋深1840 ̄2100m。油藏地面原油粘度875 ̄4660mPa・S, 地面原油密度0.9029 ̄0.9661g/cm。,油层压实性差,胶结疏松,孔隙度较高,是典型的高含硫、高胶 质、高粘度、胶结砂岩层状、块状疏松砂岩稠油油藏 。
1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由于胜利油田永8块特殊的地质特点,稠、砂、蜡齐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给管理上带来了一 系列的困难。由于该断块一直采用稠油冷采方式开发,开发初期因油稠经常造成光杆下不去、不出油、 地层出砂卡泵,砂埋油层,蜡卡泵等问题,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开发极为复杂[3]。断块实施管网密闭集输 初期,生产的油、砂、水、气混合液直接利用抽油系统的泵压输送到首站,造成干线的回压升高,最高 干线回压达到2.5MPa,从而引起抽油系统泵效降低、检泵周期缩短、管线穿孔次数增多等一系列问 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开采。因此,需要根据永8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特点,加强油藏工程研 究、配套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强化地面管理,确保油田疏松砂岩稠油油藏产量的稳定。
《苏丹6区稠油油藏有限携砂冷采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苏丹6区稠油油藏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地质条件,其开发技术一直是国内外学界与工程界关注的重点。
而针对此类油藏的开采技术,冷采(又称温度场开法)已成为行业重要的开采方法之一。
在有限的携砂环境下,探讨苏丹6区稠油油藏冷采的机理,对于提高该类油藏的开采效率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苏丹6区稠油油藏的有限携砂冷采机理展开研究。
二、苏丹6区稠油油藏概述苏丹6区稠油油藏位于苏丹境内,其稠油的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给开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常伴有砂粒等杂质。
这些特点使得传统的热采技术在此类油藏的开采中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研究并应用冷采技术对于该区域的稠油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限携砂冷采技术概述有限携砂冷采技术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开采的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储层中的天然能量和辅助措施来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其流动性,从而将原油从地下开采到地面。
该技术在携砂环境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采收工艺和设备,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开采。
四、苏丹6区稠油油藏有限携砂冷采机理研究1. 储层物性研究在苏丹6区稠油油藏中,储层的物性研究是关键。
包括对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等参数的研究,以及储层中砂粒等杂质的分布和特性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储层的携砂能力和储量规模,为后续的开采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冷采过程中携砂能力的变化在冷采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油的粘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携砂能力。
研究这一过程中携砂能力的变化规律,有助于优化冷采工艺,提高采收率。
3. 冷采机理研究冷采机理主要涉及原油的流变特性、储层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外部因素(如压力、温度等)对冷采过程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冷采过程中原油的流动规律和储层的响应机制。
4. 优化措施研究针对苏丹6区稠油油藏的特点,研究如何通过优化采收工艺、改进设备、调整参数等措施,提高冷采过程中的携砂能力和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