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谭亚东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谭亚东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谭亚东

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谭亚东

发表时间:2017-08-16T13:30:29.82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作者:谭亚东[导读] 教师应加强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让学生主动写作、快乐写作、真情写作。

(安岳县瑞云乡中心小学安岳 642357)【摘要】:学生害怕写作,对写作缺乏兴趣,对生活、社会、大自然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作文无真情实感。教师应加强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让学生主动写作、快乐写作、真情写作。【关键词】:作文情感情感培养积贮记录创境开放目前,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作文课上,往往是教师语言车载船装,费尽心思,但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就像一盘干巴巴的萝卜干,模式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

子。总结起来,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言之无物,生编乱造;二是中心不明,散乱无章;三是语言乏味,缺乏真情;四是思想贫乏,境界太低。究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活单调乏味,缺少真实的情感体验;二是外界虽然精彩但过于低俗,学生辨别能力较弱;三是教师教学不甚得法,作文教学过多强调思想意义与写作技巧。

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个体情感,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自我见解,才能让学生从被动写作转化为主动表达。

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对写作本身的情感态度。二是学生的个体情感、个性精神世界流露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笔者初步探索出一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作文指导教学模式:“积贮——记录——创境——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投身社会、回归自然、感悟生活,积贮情感。社会本身是由情感的人构成的,即使自然景物也是风月有意,草本含情,山河显志。学生积极投身生活,回归自然,生活的色彩无疑会影响感染学生,无论是崇高的、悲壮的,还是卑鄙的、丑陋的,都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指向。这些情感长期积贮,得到丰富,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长期积累,偶尔得之”,这是捕捉灵感的基本条件。当他表达时,就会文思泉涌,情真意切,有话可说,有话要话,而不再是 “腹中空空如也”。

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每一个引起其兴趣的生活瞬间,丰富情感,真情表达。叶圣陶曾经说过:“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两句话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强硬缩短。”教师应鼓励学生随时观察,把自己所见所闻的感兴趣的印象深刻的事记录在日记中。日记或周记短小精悍,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能架设学生生活与心灵之间的桥梁,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观察、思维,更要使学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四、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新课标下,师生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情感、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隐私性的情感。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五、开放阅读,陶冶情操,培养情感。教师应充分利用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阅读作品,学生可以获得提供认识社会,体验生活的捷径。作为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品悟、积累情感。学生不可能真正融入社会,教师可以“纸上谈兵”,让学生从书中体味生活中没有的滋味,让学生在心灵碰撞中去理解人生,体验亲情、感悟友情,感受各种生命的伟大。当然,在教学中不能采取说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感受生活,走进生活,积淀情感,拓宽写作。在大量的“纸上谈兵”的体验积累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让他们充满情感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真切地感受。

六、开放要求,自主写作,真情表达。随着学生情感的积累,一旦心灵被某件事、某个物、某个人所触动,学生立刻就能文思泉涌,自主写作。自主写作方式很多:自主命题、续写扩写,瞬间接词想象作文等等。这些方式既有师生的情感互动,更有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情油然而生,有了情感便有灵通之句。如果教师限止太多,学生主观上无意可达,无意可抒,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

七、开放评价,多方交流,升华情感。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评价。由于学生性格、兴趣、能力有差异,情感体验也必然不尽相同,那就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独特的见解。作文评价应摒弃“一支红笔,一个分数,几句评语”的传统评价,应开放评价方式,其方式多样:自评、互评、小组评,可以编文集,可以在班报、班刊上发表。通过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实施“积贮——记录——创境——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作文教学将收到以下成果: 1、学生写作的兴趣日益浓厚,实现了被动写作到快乐作文的本质转变。学生一方面实现了“厌倦写作”到“主动参与写作”的转变;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无话可写、无事可记、言之无情”到“言之不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转变。

2、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培养、丰富与积累。学生作文能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3、教师教学作文的理念得到了革新,方法变得科学有效。

4、学生的作文水平显著提高。

如何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如何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一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 流程长,主客倒,反馈少,忽视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引发和培养; 学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形成“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灰色作文。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触动 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著名作家巴金 也讲过:“必须有话要说,有情感要吐露,才能顺利下笔。”可见,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只有引发学生写作的情感,学生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呢? 一.引导学生用心去体察生活,在生活中孕育写作情感。 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美国教育家克勒斯涅克也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 作的根本和源泉。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 体验和感悟生活,直接与生活对话,从而积极地孕育写作情感。 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孕育写作情感。《现代

汉语词典》对“观察”一词的解释为:“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观察,能够因“仔细察看”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某一件事物或现象,因而也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描绘一样事物 或现象。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教会学生细致、全面、认真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且让学生明白,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景物、四时变化,大至宏观宇宙,小至微观粒子都可以纳入观察的范围,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写了,也不会不乐意写了。 2.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孕育写作情感。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和社会都是学生酝酿写作情感的沃土。我引导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走出封闭的课堂,深入日常的生活,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体验生活。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文,我就利用劳动课安排学生 在炎炎烈日下进行劳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在这种艰苦的情景中诱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来之不易的果实的珍惜。没有生活经历就没有写作,要想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应让学 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孕育写作情感。 3.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在感悟中孕育写作情感。作文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为并非有了生活的积累就能写出好

浅谈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教学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宏观的理论探索方面以及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师自身素质等教师层面以及现阶段学生所处的社会现状对其作文素质的影响方面分析中学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为了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和作文水平,提出了诸如归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作文源于生活以及引导学生积极积累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做好作文常规等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培养策略 一、前言

基础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作文教学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在宏观的理论探索方面以及微观的教学方法探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比较低,一些学生甚至出现对作文课的惧怕心理和厌烦心理。同时,部分作文教师依旧持有陈旧的作文教育观念,没有在作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方面进行同步更新,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中学作文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的、中学生作文能力偏低的现状。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写作和作文课的兴趣,从而把写作变成自愿的行为、快乐的行为,构建一套使中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策略,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改的积极推进中,中学语文教学的确取得了不少突破,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课改的重点大都聚焦在诸如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具体到中学作文教学,则效果不是很明显,属于薄弱环节。整体来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没有取得质的飞跃,中学作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没有对当前中学生作文教学现状产生有效的影响。中学作文教学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层面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对有些教师的传统的作文观念形成有效的影响,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较肤浅,只重视基础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而是对学生的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过多地干涉。文字训练模式单调,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在作文课上,教师没有给学生以充分自由讨论、表达的时间,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精分析细讲解,这种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自由表达,并导致学生的兴奋点与教师教学作文的侧重点不在同一个方向。在针对句子和篇章的讲解练习时,教师忽视了作文题材特有的真情实感,而仅仅要求学生对句子的语法、材料的安排、文章的中心等进行考虑,这种忽视学生所表达的喜、怒、哀、乐,而只重视写作技巧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享受到畅所欲言的乐趣。 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影响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的一大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不会写作文。”有些教师对于作文的评语完全采用“公式化”,如“语言优美,内容丰富,描写细腻……”等泛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习作教学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丰富语言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充分说明了情感在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善于生发出不同的情感, 进而即兴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因此,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 一、习作命题应注重情感因素 情感是活动的源泉,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 健康丰富的情感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因而习作训练的命题范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情感和心理, 要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萌发, 使学生自觉地去想、去说、去写。例如人教版五年制教材第八册《积累运用五》中的习作训练“对XX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 我告诉学生选材一定要真实、具体, “要能让读者分享你的欢乐,分担你的忧愁”。我的指导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在明确了其他写作要求后他们便欣喜地开始动笔写作了。 二、习作指导应注重情感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而真切的体验。”在习

作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世间万物,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 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触发写作灵感,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我让学生以“农家小院”为题进行写作, 尽管学生对自己家的小院很熟悉, 但是由于缺乏观察, 因而完成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我抓住学生对自己的家感受最深的特点, 引导学生用心捕捉自家小院的特色进行写作, 学生的作文自然完成得比较出色。 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作用, 与学生真诚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 师生之间要以诚相待、用心沟通,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习作教学要有真情就体现在这里: 教师先“动情” ,然后通过丰富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将内心的真情“辐射”给学生, 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写作的情境。有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块土地上必然会萌芽壮大, 呈现出勃勃生机。 三、习作评改应注重情感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 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因此,习作评价应多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而其中激励性的评语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我在给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总是反复斟酌

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初中阶段的作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起小学作文从形式到理论都需要一种飞越。而现阶段初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令所有老师棘手的问题,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能力低下,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更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那么如何让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呢?下面把我的作文教学上不成熟的做法在分析作文现状后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分析现阶段作文现状 从老师来说,当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就教给学生一些应试作文的方法。把作文固定成几类:三点式、分类式、开头式、结尾式等,甚至给几篇例文给学生背诵,以应付考试,但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学生作文雷同性的越来越多,这几年来的中考、高考的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难道我们的学生这样会写新时代的“八股文”不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悲哀吗?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评估没有一套好的方案,由于中考的指挥棒,追求高分仍然是每所学校趋之若鹜的事。就作文教学来说,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靠的是多积累和多写。但教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想尽方法搞一些所谓的提高作文的“格式”和“技巧”来训练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学习能力、智力等的发展,也造成他们学习写作能力畸形的发展。 从学生来说,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与否对成绩影响不大,作文

只要把字写得漂亮就可以得高分;还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生活单调,作文缺乏热情,作文时就说些空话、假话,表现做作,不能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文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毫无感情抒发;有的寻章摘句,机械模仿,甚至胡编乱造,感情失真失度。学生对付作文形成了“套子”模式。如思维套子;选材套子。还有的学生拿到作文题以后,更是无从下手,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架势。对作文他们是既害怕,又无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境地。 二培养学生学生写作情感,感悟生活。 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作文作出了要求:要说真话,抒发真情实感。然而,在我们传统作文教学中,忽视了作文内在审美价值,扼杀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和思维创造能力,功利色彩浓重,致使有些中学生的作文矫揉造作,没有真情实感,写的都是些与自己的年龄结构,心智水平不相契合的文字。而一篇好的作文犹如一部精彩的影视作品,留住生活的精彩,让人感受人间的真情.那,末,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呢?这是大多数同学都要求回答的难题: 1丰富生活,增加积累 这是针对那些对生活缺乏体验的人来说的,让他们在人生百态中体味作文的乐趣。培养学生写随笔的习惯,学生的随笔写作往往是性灵之作,洋溢着作者的真实情感。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随笔可采用以下手段:

浅谈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10-31T15:54:42.2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2期作者:孙芬棉[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初中阶段,如何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河北省隆尧县大张庄中学055350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激发写作兴趣,加强课外阅读,做好作文指导,培养修改习惯,珍惜师与生间的每一次的心灵触动,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灵感捕捉,给予学生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 一、激发写作兴趣,发挥引导表率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初中阶段,如何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要做学生的表率。我们自己要爱好写作,经常有“作品”展示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成长。如果一个教师的“大作”经常出现在权威的报刊杂志上,会提高你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学生的信赖和崇拜会促使学生爱屋及乌。教师还要在爱好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 二要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对学生习作多表扬和鼓励。作为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和学生开诚布公地多些交流,距离感的拉近有利于学生安全感的增强,对学生习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想法多些表扬和鼓励,从而树立学生表达的自信,敢于、乐于、善于完成书面的表达才有可能实现。 三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新课标中提到“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有用”的最基本要义是要回归生活,即素材从生活中来。有好多初中生一写作文就拿出“写作宝典”、“习作秘诀”等类书籍,殊不知这些只是救命稻草,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那些拿来被人生活体验再想象的做法更有碍我们正常的写作训练。 二、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素材的积累,为学生写出内容丰富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奠定了基础。唐朝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思想、积累语言。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和揣摩课文的语言特点、用词造句及固定搭配等。还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活跃思维。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及时记录心得体会,读写共进,遇到精彩的句子要反复朗读、背诵下来,在长期积累中不断将精彩的语言、内容和想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达到出口成章、信手拈来、随心成文的境界。同时,还要对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素材进行整合处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吸取精华,对文章进行修改加工,克服一些学生语言呆板、不够活泼生动的毛病,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谋篇布局的能力。所以说,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很有必要。 三、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发现到的丰富多彩的事例、捕捉到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到的情感体验,通过自己的内在想象和联想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确立文章的主题,去表现和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1.指导学生做好作文常规,可把作文评改的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在作文的内容、语言、结构、发展等级等方面明确要求,自觉地依照评改标准去写作。 2.指导学生审清作文题的要求,仔细分析题干给定的写作空间,指导学生用5分钟之内的时间用列提纲或打腹稿等形式来构思文章的主题和结构。通过写片段作文或哲思小语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打造更靓丽的语言,写出有真情实感又较有文采的文章。 3.指导学生写好各类常见文体的作文。同时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四、培养修改习惯,及时表扬激励 通过作文讲评、作文竞赛、鼓励投稿等形式,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每次都能以饱满的热情下笔写作,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通过作文后的自我评价来明确每次作文的得与失。“文从改中出”。平时写作时还可与同学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即使是考试作文也应指导学生写完后要花一点时间迅速浏览一下,修改明显的错别字病句或进行局部的微调。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全批点评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也可以让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做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评改其他同学的作文,或者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应及时予以肯定表扬。 总之,写作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课,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写作兴趣,加强课外阅读,做好作文指导,培养修改习惯,珍惜师生间的每一次的心灵触动,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灵感捕捉,给予学生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坤激发初中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苏小琴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4,10。 [3]陶建立初中生写作能力培养方略[J].作文教学指导,2006,11。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生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摘要: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等表达出来,一片优秀的作文通常是能够以情动人的。针对初中生的学习和身心特点,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写作的兴趣和写作能力,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初中作文;情感教育;原则;策略 由于初中生阅历还比较少,对生活的感悟不足,情感积累也比较缺乏,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无法打动别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利用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积极发展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绚丽。 一、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原则 (1)坚持以正确的认识指引学生的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自己形成正确认识世界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情感,不断促进学生的情感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并反映到写作中去。可是,初中学生的情感是比较盲目、冲动的,其年龄、认知上的有限,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指引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促进其对生活的认知。有一些学生可以写出情感丰富的作文,但可能会包含学生的个人隐私情感,学生不愿展示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思想,学生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逐渐勇敢表达自己的真情。由于学生的情感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内容,教师不能追求其统一性,必须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个性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坚持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作文情感展现的是作者对生活的人文情怀,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历史等文化的学习教育。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的民族情感因素。许多古典诗词中一些形象的用语值得学习和积累。比如用来展现思想愁苦的词语杨柳、美酒等,表示希望的春风、花儿等,展现精神气质的兰花、绿竹等等。这些可以有效的运用于写作中,促进学生的情感的积累。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历史名人的事迹,给予学生一些素材的扩展,提高学生运用素材的能力。比如,可以选择豪气洒脱的李白、温婉细腻的李清照等,让这些伟大的诗人的高尚情感能够影响学生的情感,提高其人文情怀,增加其情感阅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思想、个性快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候,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感,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形成自己的人文情感。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1、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情感的积累 往的教学作文中,一些教师给出学生一个题目,然后将写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讲解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领会,便让学生开始进行习作。这种教学方法,没有针对学生的个人经验各异的特点来进行,导致学生出现写作的极端现象,一种是无法开头,一种是提笔泉涌而出。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闭门造车,望“纸”兴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某节写作之前,先去到实际生活现场进行感受、思考,然后再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不会显得毫无新意和缺乏思想性。例如,在准备写作关于春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江河边感受、领悟,最后构思文章,写作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学生中写的比较好的文章这样写到:“伴着袅袅的轻烟,我走进春的梦幻,朝霞羞赧的张开了

浅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研课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观察积累;提高能力 作文难,难作文。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指导,而教师教学时时常抱怨学生写作基础不好,作文素养不高等。的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难教的是作文,学生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我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1 模仿范文、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训练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由教师提供一些模仿的句子和文章,让学生先品位、鉴赏,然后再去学写、仿写,以达到模仿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一部分同学克服语言呆板、不够生动,谋篇布局杂乱无序的毛病,提高其写作能力。如: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仿写三句形成排比句: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经过反复的句、段模仿训练后再进行全篇训练,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就会消除,模仿起来也如鱼得水,写作能力也会像诗句中写的一样“润物细无声”。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走进生活,培养观察力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存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而学生就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心中无货,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写作与生活脱节。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叶老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文章就会写到什么程度。”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可目前,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写的东西来。我觉得,学生首先不是缺乏生活,最主要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作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但回头看看昨天,低头想想今天:热热闹闹学习新课标,走进教室还是我!中小学的作文教育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学作文教育的现状存在情感教育的无目的性,无教育性,教学方法上存在超强度训练和死板的知识、技法灌输。 在新课标大力推行和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育呼唤情感教育。因此作文教育应以学生主体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目标和策略,提高作文教育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并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用心爱心专心1

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浅谈

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浅谈 发表时间:2018-05-31T09:33:37.30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作者:魏冠华 [导读]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省农垦五九七农场中学魏冠华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写出立意深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作文来呢?我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对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得到了较欣慰的成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也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为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乐于写作,才能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来对待,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激情。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以优秀的作品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在课上教师可以经常为学生朗读一些历届中考生的优秀作品,这些作者与学生们有着相似的生活阅历与认知水平,学生易于接受,容易产生心理认知。此时教师再加以鼓励,如“只要我们用心,一样可以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来”,这样就会让学生消除写作难的心理,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激起写作的激情。 2、改变单一的写作模式。学生多畏惧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局限于条条框框中,思维和个性得到抑制,写出来的文章多是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教师要让学生看到作文丰富的样式,如用多媒体展示漫画、图画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题目,这样更具开放性,利于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提出有创见的看法,从而写出更富有个性的作品。 二、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我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己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这样教学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重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组织学生郊游,观看展览,去街道做好事,绿化植树,卫生大扫除,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参加学校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我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图书室,让学生自由地大量读写。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我还注意营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主地搜集素材,记录体验,写感想、心得。这些有益的活动拓宽了学生写作的渠道,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学生由“怕写”到“爱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流露"。 三、加强写作训练 1、仿写。我们提倡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要有个性,但对于写作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如果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不妨试试仿写。仿写并不是全套照搬,而是让学生在多看同类作品的基础上加强自己的文字力度,写出自己的文章。 2、以说代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或课后的几分钟或其他课余时间,让学生以说来代写。说的形式与内容多样,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如课前我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学生讲述生活中的趣事,有的学生简述电视与报纸上的新闻,并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描述自己所钦佩的人……。 3、课外小练笔。教师应鼓励学生记录下每天生活与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思、印象深刻的事情与人物都可以记录其中。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 四、修改作文,提高分析能力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历代文人为使一个字、一个词运用恰当,仔细推敲、琢磨的故事不胜枚举,可见,作文修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一)指导学生自改 自改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在作文草稿完成后,自己反复地检查文章还存在哪些问题,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前后语句、语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是否清楚。许多学生写作文都是敷衍了事,没有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如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草稿多修改几遍,问题就会大大减少。 (二)指导学生互改 互改是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改作文的活动。当学生几次自我修改一篇作文后,再找不出问题,或者在自改过程中虽已发现问题而不知如何修改,这时,学生可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向他人请教,采用他人意见来修改作文的过程,实质就是互改过程。教师可让学生交换修改,通过交流,双方可在想法和意见上达成共识。这样,学生自改发现不了的问题,大都可以通过互改来解决。 (三)师生评议 经过自改、互改后交上来的作文就不仅仅是原作者的作文了,还是多了评改者意见的作文。所以,教师在批阅时不仅仅要批阅作文,还要客观、公正地点评作者和评改者双方的修改意见。在作文讲评时,首先,教师可抽出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念给全班学生听;然后,就某个学生的作文及评改意见让其他学生评论;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修改意见或写作思路。注重作文的自我修改 总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相信,只要学生做到以上几点,坚持写作,就能写出富有感情与个性特点的优秀作品来,真正的成为一名作文高手,甚至于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育作文文档

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一方面,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课堂上,这为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时间保证; 另一方面,各学科都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此,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形成教学特色。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确立观念,完善德育工作机制 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念具有指导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和定向实践行为的作用。只有在教师的头脑中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并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持久地去践行,才能使教师的新价值观与新教学行为联系、共创、互动起来,并贯穿于改革的始终。如果学校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而屈服于“目中无人”的“以升学 率论英雄”的畸形教育,那么学校发展所积淀下来的就只有单调的升学人数和考试分数,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学校文化。因此,

学校应当逐步探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从纯粹的抓教学质量的“应试教育”向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素质教育”转变。 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每节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无论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活动,都是由各科教师来进行的,没有各科教师的参与配合和明确的责任感,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抓师德教育,增强教师育人观念是关键,强调学校教职员工人人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人人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主渠道。同时,抓提高认识,注重制度、网络建设,保证使课堂教学发挥德育功能并转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立足教材,找准结合点,让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体系,充分挖掘教材中明显的思想资源、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学科知识及其背景,还有其中蕴涵的思想和方法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和学科发展中所形成的学科文化。把德育渗透到具体学科内容中,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不同学科渗透德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但由于中学各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也就有自身特点。这要求我们根据学科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发掘教材内蕴含的德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艺术,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有了新课标做指引,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无异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更加坚定了狠抓写作的决心,为此,我做了以下的探索。望与各位同仁互通有无。 一、完善写作训练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充分的准备,什么事也不能成功,同样,写作也是这样,没有实现的准备工作,没有完善的写作训练机制,就不可能保证训练量,更不可能完成各种写作训练目标,离开了完善的写作训练机制,一切训练事宜等于一句空话。如何建立完善的写作机制呢?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坚持一周写一周评的训练安排。 在排除考试影响的前提下,我安排一周写一周评,这样写与评相结合,写作的频率不是很频繁,这照顾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怵写作文的,隔一周间一周的写,不至于是学生产生情绪上的抵触,劳逸结合,使学生轻松面对写作训练。另外写作训练还可以参照在评改之后发现的问题有所调整。写作不是只大量的写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写作也要讲效率。如果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多写,写后批改和指导不到位,那很大一部分写作训练属于盲目训练,试想,学生凝聚心血,认真写作,可作文到了教师手里却被轻描淡写得给一两句无关痛痒的评语,甚至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学生在作文中暴露的问题,教师也未做到准确把握并给出指导意见,如此长期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有大幅的提高。 其次,遵循学生先批改教师后批改的评改作文机制。 没有学生参与的作文评改,不是完整的作文评改。旧的作文教学当中,似乎学生写,教师评是天经地义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完拉倒,剩下的事就是老师的了。这样评和写两张皮,对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确有着不小的制约作用。长期下去,学生对自己在文中所出现的问题没有直观的感受,就算教师给自己提出,也觉得不痛不痒,甚至无所谓,下次还是老样子,鉴于学生的表现,教师也觉得看作

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书面表达在中考、高考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许多学生在此方面丢分甚多,以致影响最后总分,因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在考试中最常见的形式是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information)和思想(idea)来作文,亦称为"情景作文"或"提示作文",而学生对于语言要素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写出的东西往往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文式英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必须经常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少犯甚至不犯Chinese English 的错误。故书面表达训练从初二下学期就应开始,并逐步强化提高,最终达到应考要求。在此就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经验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最终达到"All roads lead to Rome "的目的。 一、掌握写作技能,知道该怎样动手。 写作和其他笔头练习,如造句、填空、改错等有根本的区别。写作要求表达清楚而完整的思想,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写作涉及的问题很多,除了语言各方面的问题外,还有思想内容和所用材料、组织条理、书写格式等,都需要仔细考虑,认真对待。 1、掌握各种体裁文章格式 (1)记叙文(Narration) 这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文体。写作中应遵循以下几点。〈1〉交待要素,即人、时、地、事。〈2〉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叙述完整、具体。〈3〉要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记叙文所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原则上通常用过去时态写。 (2)说明文(Exposition)、描写文(Description) 这是英文常见的两种文体,以解说和描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3)日记 (Diary) 这是把自己当天生活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以及见闻或感受记录下来的书面形式。文体自由,通常用第一人称写。 格式如下: a. Oct 26 , 1999 Wednesday Fine It is two months since I began this diary……. b. Friday May 1st Cloudy Today is May Day …… (注意:常用以表示天气的词有Fine, Cloudy, Rainy, Windy, Snow等) (4)书信(letters) 一般分为私人信函(Personal letters)和正式信函(Business letters)。英文书信从信封到正文,其格式与汉语有许多不同。书信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a. 信头(Heading) 寄信人地址和写信日期,写在信封右上角,地址由小到大。 例:NO. 19 Middle School 320 DenShan Road NanChang, JiangXi China, 330006 August 28 2000 b. 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 收信人姓名、地址在左上方,位置比信头低一至二行。私人信件一般不写信内地址。 c. 称呼(Greeting/Salution) d. 正文(Body) e. 结束语(Ending) f. 签名(Signature) (5)通知和便条(Notice , Note) 一般至少有口头通知、书面通知两种形式,至少包括3项内容:1、时间,2、地点,3、活动内容。 便条一般有留言条,请假条。特点是:格式简单,开门见山,三言两语。 例如: a. Attention, please. 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

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福建省浦城县管厝学校谢桂发内容提要:针对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和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现根据笔者在近年来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与体会,就如何教学生作文,谈一下粗浅的看法,仅供商榷。目前在实验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 目前在实验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比在课文教学中更有效,因为作文是出自学生心灵的呼唤。 一、作文点评因势利导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评改中流露出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给他们以希望和关爱,。可以说,教师的评语是对学生作文情感基调的最基本的判断,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倾向予以最直接的肯定或者否定。评语不对学生作冷峻的评价,而要对学生内心感情表示理解,给予适当的赞扬或者鼓励,表明自己是否被学生表达的情感所打动,是否赞成这种感情则要视情况而言。 及时矫正学生在认识或方法上的明显错误, 使学生的价值体验不至于偏离文本的主流价值。如我在布置《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时,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中否定英雄的现象,对同学提出来的岳飞、刘胡兰、林则徐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持贬斥的态度。面对作文中的不和谐音符, 我本着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验为目的, 引导学生以“什么是英雄”为题进行合作式讨论。最后,这位学生在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说: “我不能看见英雄的一点缺点就全盘否定,相反,正因为英雄有缺点才显得有生命力。”这个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就表现出很好的价值观,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英雄人物。 对同学在作文中显现出来的正确的一面,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团结互助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doc

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决定着学生的成绩和命运。要想中考语文取得理想分数,作文中的情感因素决不能少。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呢?作为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投身社会-- 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社会本身是由有情感的人构成的,即使自然景物也是风月有意,草木含情,山河显志。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让学生积极投身生活,投身自然,生活的色彩无疑会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无论是崇高的、悲壮的,还是卑鄙的、丑陋的,都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情感指向,形成他们对社会、对人事的基本看法。这些基本看法、态度长期积贮,不断思考,学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观点。“长期积累,偶尔得之”,这是捕捉灵感的基本条件。当他在一定环境下把自己感受到的经验和观点向他人倾诉时,文思泉涌,情真意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而不再是“腹中空空如也”。 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长度,但可以拓展自己的宽度和深度,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下大决心采用多种有效而实用的形式,善于利用农村资源,探索多种可行而有效的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用心、动感情地接触社会,接触不同职业的“社会人”,如教师可以使学生充当小记者采访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人士,访问英雄模范,还可以争取机会让学生为中外游人介绍家乡美;教师可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社会活动,如组织游览观光,远足登高,赈灾济贫,文艺表演;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社会中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新文种的关注、学习和探究,如了解新闻广告、手机短信、网络文章,关注新农村建设的热点话题……这些题材新颖、生动有趣的活动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显得陌生而新鲜有趣,更能刺激他们参与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老师积极引导,让学生进行多种情感体验,让学生步步留意,时时在意喧腾而美丽的社会,成功中的酸甜苦辣,幸福与不幸的家庭,国家的大事,叱咤的世界风云,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感情,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 二、赏鉴作品一一培养情感。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被认识的事物必然受到情感的影响: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无情的含情了、平面的立体了、呆板的活跃了、无生命的有生命了。我们感叹名家名作感情至真,意想至丰,这“至真"“至丰”都是作家长期观察、思考、积累而得的。但有时由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学生无暇甚至无条件去投身社会,这时赏鉴作品,就可以为他们提供认识社会,体悟生活的捷径。值得一提的是,名著名篇、优秀杂志是好的作品,我们身边的中学语文教材更是不可或缺的“营养品”,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的生命力, 除了内容涉及历史、人文、科学、为人、处事之外,还有那高尚的格调、健康的内容和那一份对生命坚守的丰富情感。一般来说,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途径非常少,因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相对晚些,所以作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