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馆
- 格式:docx
- 大小:16.99 KB
- 文档页数:3
参观汉画像石馆的作文篇一《参观汉画像石馆》哎呀妈呀,今天终于去参观汉画像石馆啦!一进去,我就被那一块块神奇的画像石给震住了。
你说这古人咋这么厉害呢?在那石头上刻出来的画儿,简直绝了!那线条,那图案,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穿越过来的艺术家。
看着那些画像,我就在想,他们当时是咋想的呢?也许是为了记录生活,也许是为了表达啥情感,谁知道呢!我在那里面逛啊逛,感觉自己就像穿越了一样。
那些打仗的画面,哇塞,真激烈啊,就好像能听到喊杀声似的。
还有那些跳舞的,我都能想象他们跳得有多欢快。
我觉得吧,这画像石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大宝藏。
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一块画像石上刻着一个特别奇怪的动物,我都不知道那是啥玩意儿。
是龙吗?不像啊。
是麒麟吗?也不太像。
哎呀,管它呢!这汉画像石馆里的东西可真多,我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参观完出来,我还在回味呢。
这一趟可真没白来,让我对古代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说不定以后我还会再来呢,嘿嘿!篇二《参观汉画像石馆》哇塞,今天去参观汉画像石馆,那可真是一次特别的经历啊!一进馆,我就被那庄重的氛围给感染了。
这地方,咋说呢,有一种特别的魔力。
看着那些画像石,我就开始胡思乱想了。
这些石头都经历了啥呀?它们是不是见证了很多历史的变迁呢?我觉得有可能哦。
我在一个展厅里看到了一幅关于狩猎的画像石,那场面,简直太刺激了!那些猎人拿着弓箭,追着野兽跑,我仿佛都能听到他们的呼喊声。
这让我想起了现在的我们,虽然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了,但那种对生活的追求是不是还是一样的呢?也许吧。
然后我又看到了一幅关于神话的画像石,哇,那些神仙的形象可真够奇特的。
我就在想,古人是咋想象出这些神仙的呢?他们真的相信有这些神仙存在吗?这真的是个谜啊。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碰到了一个特别懂行的大爷,他给我讲了好多关于画像石的知识。
我当时就想,我咋就没这。
参观汉画像石馆的作文
《参观汉画像石馆》
嘿呀,今天我可算是去参观了那个汉画像石馆啦!一进去呀,我就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一样。
一进展厅,那一块块的画像石就展现在眼前,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打仗的场面,哇,那士兵们拿着武器,感觉下一秒就要冲出来似的;还有一些生活场景,什么人在种地啦,在织布啦,可有意思了。
我在一块画像石前停了下来,这块石头上刻着一群人在跳舞呢!你看那姿势,扭腰的扭腰,摆手的摆手,特别生动。
我就在想啊,那时候的人可真会玩,跳舞都跳得这么带劲。
我都能想象到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大家围在一起,欢快地跳着舞,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我盯着那画像石看了好久,仿佛都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了呢。
然后我又走到另一块画像石前,上面刻着一些动物,有马呀,羊呀,还有一些我都叫不上名字的。
那些动物刻得可逼真了,马的肌肉线条都能看得清楚,感觉它们随时都会奔跑起来。
我就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哎呀,当然是摸不到啦,隔着玻璃呢。
参观完了之后,我走出汉画像石馆,心里还在回味着那些画像石。
这一趟参观可真没白来呀,让我对古代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感觉自己好像和古代的人们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对话,真的太有意思啦!下次呀,我还要带我的朋友们一起来,让他们也感受感受这独特的魅力。
嘿嘿,这就是我今天参观汉画像石馆的奇妙之旅啦!。
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有感今天我们在李老师的组织下参观了徐州汉画像石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山风景区内,东依苍翠郁郁的云龙山,西畔碧波浩渺的云龙湖,依山面水,环境幽雅。
该艺术馆是一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江苏省序徐州汉画像石保管组”和后来的“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陈室”。
198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开始筹建汉画馆,1987年6月8日正式成立序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1旧馆989年10月1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接待观众。
我喜欢历史,所以很期待进入汉画像石馆。
终于等到我班可以进入了,我们在建筑学院坐上游2公车一路欢声笑语着,很快就到了徐州汉画像石馆。
只见徐州汉画像石馆的大门为仿四川雅安的子母石阙,用青石建成,据说馆名由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亲笔题写。
展区以大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
整体建筑廊房相连,白墙、黛瓦、赭柱,与山石峭壁、松林绿叶相映生辉。
刚进入汉画像石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汉王朝----石上史诗”几个鲜明的大字。
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自述平生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法国看印象派大展,第二次是看西安霍去病墓前石雕,第三次是参观南阳汉画馆。
他说:“我简直要跪倒在汉代先民的面前。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以“大汉王朝——石上史诗”作为陈列主题,以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铭等六个方面为主线,将600余件汉画像石串联起来,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大气磅礴的大汉帝国,被汉画像的气象所震撼。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南阳汉画馆的姊妹馆,以此设想,若吴冠中来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参观,一定也会激动不已。
跟着解说员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块块的大石头陈列在大厅里,这时我便糊涂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石头陈列在大厅里呢?走近一看,哦!原来上面还刻这画那的。
仔细端详这些石画,慢慢地,会发现上面有许多的人和动物,再继续看,我似乎看懂了什么,每一块石头都记载着一个小故事,只有专心致志地看,才能看明白。
滕州汉画像石馆研学活动方案和注意事项《滕州汉画像石馆研学活动方案和注意事项》嘿,家人们!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滕州汉画像石馆研学活动的方案和注意事项,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又超级有意义的经历呢!想象一下,走进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神秘气息的地方,就像穿越回了古代,是不是感觉超酷的?先说活动方案,咱可得好好规划一下。
首先,得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大家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帅气十足的,毕竟咱们可是去探索历史宝藏的呢!然后查好路线,可别迷路啦。
进入馆内后,咱们要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些精美的汉画像石。
可别急着走马观花,要像欣赏艺术品一样,用心感受每一幅画像石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可以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哇,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连导游都不知道的小秘密呢!接着,可以请导游或者馆里的工作人员给咱们详细讲解,听听专业人士是怎么解读这些神奇的画像石的,那可比咱自己瞎琢磨明白多了。
听完讲解后,再来个互动环节,比如抢答问题啦,或者模仿画像石上的动作拍照啦,这样能让大家印象更深刻。
当然,研学活动可不能光傻乐呵,也要记得做笔记哦,把那些重要的知识和有趣的发现都记录下来,回去还能跟小伙伴们炫耀炫耀呢!再说说注意事项,这可不能马虎。
第一,咱得遵守馆内的规定,别乱摸乱碰那些珍贵的文物,它们可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要好好爱护呀。
第二,别在馆内乱喊乱叫,咱可是有素质的研学团队,得保持安静,给其他游客也留个好印象。
第三,记得要听导游的话,别乱跑走丢了。
要是丢了,那可就成笑话啦,还得麻烦人家去找你。
总之,滕州汉画像石馆的研学活动绝对会让你收获满满,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玩得开心。
大家一定要好好准备,认真参与,注意安全和文明。
相信这次研学活动会成为你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好啦,不多说了,我都迫不及待想去再参加一次啦!。
博物馆汉代画像石介绍《博物馆汉代画像石介绍》嘿,朋友们!今天我想带你们走进博物馆,去瞧瞧那些超级有趣的汉代画像石。
这汉代画像石啊,就像是一扇扇通往两千多年前汉代生活的小窗户,每一块石头都藏着好多故事呢。
我第一次见到汉代画像石是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周末。
我走进那间博物馆的展厅,光线有点暗暗的,就像是故意要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我眼睛扫过去,就被那些石头吸引住了。
它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石头啊,可是上面刻着的东西可不得了。
你看,这汉代画像石上刻的人物,一个个都特别生动。
就说这个正在跳舞的人吧,他的衣袖长长的,像鸟儿的翅膀一样展开着。
我仔细盯着看,感觉他好像真的就在我面前跳舞似的。
他的身体扭成一种很优美的姿势,像是在随风飘动。
我就想啊,两千多年前的人,跳舞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么开心呢?而且旁边还有人在吹奏乐器呢,有个像笛子一样的东西,那吹笛子的人腮帮子鼓鼓的,眼睛眯着,特别投入。
我在那儿看了半天,就好像能听到那悠扬的笛声在展厅里回荡。
汉代画像石上刻画的可不止是人跳舞和奏乐这么简单。
还有很多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呢。
比如说耕种的画面,一头老黄牛在前面慢慢地走着,后面跟着一个农夫。
那农夫戴着个草帽,弯着腰,手里还拿着个锄头。
我看这画面的时候就想起来我小时候在农村看到的场景,那时候的老农也是这样辛勤地在地里劳作着。
不过那时候的工具肯定没有现在先进,所以汉代的农夫肯定更加辛苦。
我盯着这个画面,就好像能看到那片汉代的农田,阳光洒在土地上,农夫额头上的汗珠一颗一颗地掉下来。
还有啊,这画像石上还刻着一些神话故事。
有一个刻的是后羿射日。
后羿站在那里,拉着弓,箭头对着天上的太阳。
天上的太阳啊,被刻画得特别圆,周围还有火焰的形状。
我就想,这古人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那时候他们没有现代的科学知识,看到天上的太阳,就创造出了这样一个英雄去射日的故事。
我站在那儿,眼睛都舍不得离开,想象着后羿当时的英勇模样,他肯定特别高大威猛,充满了力量。
再看看那些画像石的雕刻手法,那也是相当厉害的。
南阳汉画馆:古代汉文化艺术的宝库南阳汉画馆虽蜗居南阳盆地,不靠名山大川,但这丝毫无损于其赫赫国宝的至尊地位。
这是一座收藏、陈列和研究汉代画像石的专业性专题博物馆,这也是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南阳汉画馆始建于1935年10月,当时的馆舍位于南阳民众教育馆内(今卧龙区广播站后院)。
馆藏汉画像石118块。
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罗震撰写了“南阳汉画馆创修记”碑文。
南阳汉画馆景园大门前两侧耸立着一对高达11米的仿汉门阙。
大门入口处正中是一堵具有厚重、古朴特色的大理石墙壁,其上雕凿着由郭沫若题写的“汉画馆”三个金色大字。
穿过两边如茵的草坪,步入平坦的广场,拾级而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座凝重典雅、气势壮观的二重楼仿汉建筑——主体陈列大楼。
进入南阳汉画馆展览大厅,引人注目的是一对东汉大型圆雕石刻——天禄、辟邪这两尊石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造型古朴,栩栩栩如生。
您千万别小看他们,这二尊石兽早在唐代就已经受到了世人的注目了,唐代李贤的《后汉书.孝灵帝纪》、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沈括的《梦溪笔谈》都曾提到这二尊汉雕石兽。
大厅西壁上方是一幅仿汉大型雕塑“德汉雄风”,它集中体现了南阳汉画丰厚的文化内涵。
与全国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相比较,南阳汉画像石具有如下显著特征和价值:1、画像内容方面南阳汉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涉及到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堪称为一部形象化的汉代百科全书。
目前,我们将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如下十大类: 1、社会生活类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反映汉代贵族生活的画像极多且内容庞杂,主要有宴飨投壶、车骑出行、弋射田猎、斗鸡走狗、达官小吏、奴仆侍女以及武库、蹶张等。
2、舞乐百戏类舞乐百戏也是南阳汉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百戏是盛行于两汉时代的一种综合性表演艺术,它集歌舞、杂技、幻术为一体。
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舞蹈有建鼓舞、踏鼓舞、长袖舞、七盘舞等。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汉画像石中美丽的家乡风景如画(二)教学设计教学理念:1.美术文化熏陶徐州汉画像石雕刻浑厚有力、画风质朴简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画面表现阴柔阳刚,体现了中国传统美的基本要素。
徐州汉画像石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精美的雕刻,构图紧密、夸张得体、以形传神,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使它在中国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参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犹如置身于瑰丽的历史画廊之中,能给您带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2. 本土文化的弘扬徐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据粗略统计,周围地区已经发现的汉画像石已达五百余块,在全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由于史料保存形式有限,“以墓葬出土的汉画像石”在今天具有别的文献形势不可取代的作用也是汉代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大量且详实的记录了汉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课让学生走进汉画像石的艺术世界,感受其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汉代艺术。
了解汉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3. 教学资源的开发徐州汉画像石在表现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很有独到之处,有很多表现场面和风景的画面,本课不仅仅是单纯的的汉画像石描摹,而是在艺术形式上做一次多样性的体验和表现。
本课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观察分析、对比练习,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景色。
并以汉画像石拓印与水墨结合表现载体让学生进一步丰富艺术表现形式,丰富风景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学情分析:1.丰富学生感受汉画像石途径,安排拓印的环节,让孩子更直接的了解拓的过程,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2.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本科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汉画像石与徐州具有相当特色的美景欣赏对比,让学生进入汉文化熏陶下的徐州。
对徐州具有汉代特点的的景色有一定的感知与体验,通过汉画像石馆的切身体会加深了学生对徐州本土文化的感知与体验。
吕梁离⽯汉画像⽯博物馆
吕梁离⽯汉画像⽯博物馆
离⽯汉画像⽯博物馆,陈列近200余块汉画像⽯,另有青铜器馆和陶瓷馆,其他未开放。
画像⽯,是我国两汉时期特有的⽂物,是汉武帝执政后期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是刻在⽯块上的雕刻艺术品,是作为随葬品镶嵌在墓室内的,是墓主⽣前官宅府邸的缩影。
吕梁汉代画像⽯反映的主要题材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官宦⽣活。
代表作有:四鱼云车、虎⾷⼥魅、四灵;⼤禹治⽔、⽕车阵、窃符救赵;地主庄园、农耕牧放、车马临阙等,感觉与⼭东周边的汉画像⽯风格有些不同。
去时,博物馆⼀楼汉画像⽯展厅未开灯,⼆楼展厅未开门,催促了⼏次,未果,还是⾃⼰开灯先游
览吧,看来服务意识有待于进⼀步加强啊!
这⾥的汉画像⽯是彩⾊的
有座汉画像⽯的墓葬,感觉不如临沂吴⽩庄汉墓和沂南北寨汉墓
汉代陶辟邪
蒜头扁壶。
徐州汉画像⽯艺术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风景区内,东依苍翠郁郁的云龙⼭,西畔碧波浩渺的云龙湖,依⼭⾯⽔,环境幽雅。
该艺术馆是⼀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该艺术馆是⼀座以陈列、收藏、研究汉画像⽯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
它的前⾝是成⽴于1956年的“江苏省序徐州汉画像⽯保管组”和后来的“徐州博物馆汉画像⽯陈列室”。
1986年徐州市⼈民政府开始筹建汉画馆,1987年6⽉8⽇正式成⽴序徐州汉画像⽯艺术馆,1989年10⽉1⽇建成并对外开放接待观众。
徐州汉画像⽯馆的⼤门为仿四川雅安的⼦母⽯阙⽤青⽯建成,馆名由国画⼤师李可染先⽣亲笔题写。
展区以⼤殿为中轴线,依着对称的原则,建有南、北、中三组院落。
整体建筑廊房相连,⽩墙、黛⽡、赭柱,与⼭⽯峭壁、松林绿叶相映⽣辉。
馆区占地⾯积25000平⽅⽶,建筑⾯积2700平⽅⽶。
徐州汉画像⽯艺术馆现收藏汉画像⽯1000余块,其中展出177块,分别陈列镶嵌在展廊和7个展室内。
展廊全长206⽶,共展出汉画像⽯69块,其中以新沂市炮车镇出⼟的“纺织图”、睢宁双沟出⼟的“⽜耕图” 、铜⼭县洪楼出⼟“⼒⼠图”和“迎宾图”、铜⼭县青⼭泉乡出⼟的“缉盗荣归图”、铜⼭县⼗⾥铺出⼟的“百鸟朝凤图”、铜⼭县苗⼭汉墓出⼟的“炎黄升仙图” 、沛县古泗⽔出⼟的阴线刻“舞乐宴饮图”最为珍贵。
徐州汉画像⽯的特⾊是绘画与雕刻结合的产物,在雕刻⼿法上不同于希腊的圆雕,运⽤了阴线刻和浅浮雕两种形式。
徐州汉画像⽯是既具有历史价值⼜具有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珍贵⽂物。
它在雕刻⽅⾯,为南北朝的⽯刻造像准备了条件,在绘画上,开启了魏晋⾯风,在内容上,如同⼀部“绣像的汉代史”,真实⽣动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各个⽅⾯。
漫步在⼀块块画像⽯中间,犹如置⾝于瑰丽的历史画廊,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
地址: 云龙⼭风景区内。
关于徐州汉化像石馆的作文篇一《徐州汉画像石馆:一场穿越千年的石头奇遇》一走进徐州汉画像石馆,就好像掉进了一个时间的大漩涡,一下子被拉回到了汉朝。
馆里的画像石可真多啊,一块接一块地排列着。
那些石头上面雕刻的内容千奇百怪,有神仙在天上飞的,他们的衣服飘啊飘的,就像现在仙侠剧里那些主角穿着的长袍,只不过他们是刻在石头上的,看起来更加古朴。
还有人在田地里耕种的,牛慢悠悠地走着,耕地的人弯着腰,那姿势感觉特别用力,连手上的肌肉纹路都能看出来一点。
我就像在看一场没有声音的古装大戏。
我特别注意到一块画像石,上面刻着一场宴会。
高高的亭子下面,人们都坐在席子上。
有个大胖子看起来像是主人,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
旁边的侍女们端着盘子,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和酒壶。
最搞笑的是有个家伙,他拿着一大块肉正在往嘴里塞,腮帮子鼓得像只大青蛙。
这场景特别逼真,我都能想象到当时宴会上嘈杂的人声、杯盘交错的声音。
看这些画像石,就感觉汉朝人的生活都在这一块一块的石头上复活了一样。
这徐州汉画像石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库,每一块石头都是打开汉朝秘密的钥匙。
走在馆里,我一直在想象汉朝的工匠们是怎么在这些硬邦邦的石头上雕刻出这么细致的画面的呢。
他们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工具,只能靠自己的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一点点地刻啊刻啊。
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
我想这些画像石不仅仅是艺术品,更像是古代工匠们的心血日记,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离开的时候我还忍不住回头看了看,感觉像是要和一群汉朝的朋友告别一样。
这徐州汉画像石馆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篇二《探秘徐州汉画像石馆:石头上的汉代生活百态》到徐州汉画像石馆来逛,就像开启了一场甚是有趣的寻宝之旅。
刚进门,那一块块的汉画像石就像一群不会说话但充满故事的老伙计在等着我。
先看到的一块石头上有着很复杂的狩猎场景,那猎人的架势,像是武林高手一般。
他拉弓射箭的姿势特别标准,弓被拉得满满的,箭都好像下一秒就要飞出去射中猎物了。
浅谈汉画像石博物馆展陈设计作者:付艳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1期摘要:汉画像石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历史遗存展开搜集、整理并加以妥善的保护工作,依托独特的展列形式,将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予以展现出来。
是当前相关博物馆所义不容辞的责任及历史使命。
本文结合汉画像石的形态特征,阐述汉画像石这种特殊的艺术品,在展示陈列时运用独特设计方法。
关键词:汉画像石;历史遗产;展陈设计;保护一.汉画像石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意义内涵探究中国的历史长河长达数千年,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更是数不胜数,汉画像石就是其中之一。
或许很多人对汉画像石并不熟悉。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壁画。
它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河。
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
汉画像石同商周发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
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汉画像石反映出了汉代的艺术发展程度,透过汉画像石,我们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现象,汉画像石在中国美术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我国的汉画像石集中分布在江苏徐州、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区。
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断挖掘,在发现有汉画像石的地区都建有展览汉画像石的博物馆,最著名的是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在我国的其他地区也都修建汉画像石的博物馆,不同地区的博物馆都各自彰显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结合汉画像石这一特殊的历史出土文物,建造出了不同风格的汉画像石博物馆。
因为汉画像石是一种特色的艺术品,再加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其展示陈列的设计也需要运用独特的陈列方法。
汉画像石内容丰富,所需要展列的方式也应该按照其不同的特点来陈列。
二.汉画像石的保护、陈列工作现状分析(一)汉画像石的保护研究汉画像石自被挖掘发现后,以其珍贵的历史研究价值受到国家以及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的保护,为了让宝贵的历史文物受到保护,也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也能够欣赏到珍贵的历史文物,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为其建设一个专属的博物馆。
参观汉画像石馆的作文
《参观汉画像石馆》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汉画像石馆,那可真是一次奇妙的经历!
一进馆,我就被那些大大的石头吸引住了。
上面刻着好多奇怪又好看的图案,有人、有动物、还有神仙呢!
我看到一块石头上刻着一个人骑着一匹大马,那个人看起来好威风啊,就像电视剧里的大将军。
还有一块石头上刻着一群仙女在跳舞,她们的裙子飘起来,好像真的在动一样。
最让我惊讶的是一幅打仗的画面,好多士兵拿着刀和盾在拼命地打,能感觉到当时的战斗特别激烈。
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些画像石的故事,我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人刻下来的,是为了记录他们的生活和想象。
这次参观让我学到了好多新知识,我觉得古代的人真厉害,能在石头上刻出这么漂亮的画!
我以后还要来这里参观,看看能不能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
《参观汉画像石馆》
哇塞!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了汉画像石馆,简直太棒啦!
一走进那个大门,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到了古代。
那些石头上的画可真好看呀!
我看到有一块石头上画着一只大老虎,张着大大的嘴巴,好像在吼叫,我都有点害怕它会跑出来呢。
还有一块石头上画着农民伯伯在
种地,他们弯着腰,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我好像能感受到他们的辛苦。
有一幅画特别有趣,是一群小朋友在玩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捉迷藏,就和我们现在一样开心。
老师说这些画像石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贝,让我们能知道他们以前是怎么生活的。
我在心里想,我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宝贝,也要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它们的故事。
参观完汉画像石馆,我觉得收获满满,真希望下次还能来!。
汉画像石中的人物造型艺术特色探析--观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有感
毕祥琨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汉画像石作为汉代独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艺术史中放射着光芒。
汉画
像中人物形象的沉雄博大,它所体现的尚大尚全的包容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气雄浑的浪漫气象,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汉画像石中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夸张以及概括的几何形等艺术手法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吸收。
汉画像石艺术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向传统学习,学习的正是汉代的这种民族精神、正大气象和艺术思想。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毕祥琨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J], 武利华
2.临朐博物馆馆藏"石刻精品"——汉、北朝画像石刻及东魏画像石棺 [J], 孙名昌
3.徐州汉画像石乐舞图像人物造型的美学特征 [J], 桑茂林;梁爽
4.徐州汉画像石及汉俑中的舞蹈赏析 [J], 李枚
5.汉画像石数字化资源库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以徐州汉画像石为例 [J], 李天慈; 张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位于云龙湖东岸,分南馆和北馆两个馆。南馆是新馆,靠近云龙山索道
下站,具有现代化的外观;北馆是旧馆,外观仿唐宋建筑。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
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的画像石刻,南馆和北馆中展出了数百件汉画像石,刻画手法古
朴浑厚,内容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方方面面,一定会让人文爱好者大呼“过
瘾”。
北馆(旧馆)展出的主要是清代末年至1989年的汉画像石,这些汉画像石镶嵌在长廊和7
个展室内。其中第一展室的炎、黄帝升仙图,第二展室内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中时代最早的
西王母图象,第三展室的纺织图,第四展室的迎宾宴饮图,第五展室的泗水捞鼎图,第七展
室内在历史课本上出现过的牛耕图等,都是不容错过的精品。
南馆(新馆)展出的是1900年后新收藏的汉画像石,分六大部分。“神道天路”展出的是
陵墓神道两边的石刻,“承天敬祖”展出祠堂石刻,“天工神韵”指具有艺术性、构图上有创
意的汉画像石,“汉石春秋”展出的汉画像石内容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千秋地
宫”展出的是墓地里的石刻,“碑刻题记”展出的是徐州出土的汉代刻字石碑。
如果你对汉画像石感兴趣,在艺术馆的汉画商店里可以买到汉画像石拓片,以留作纪念,
拓片较贵,至少两、三百元。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2
徐州汉画像石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山、云龙湖之间。徐州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祥地,
汉画像石的集中出土地。汉画像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陈列、
征集、研究汉画像石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1400余块。2001国家发改委批准利用国
债资金建设汉画像石新馆。徐州汉画像石新馆和老馆比邻,占地面积10000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5400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肇业教授主持设计
。建筑依山就势,由气势庞大的主入口平台、序厅、室内天井、主展厅、临时展厅等部
分组成,建筑风格古朴庄重、粗犷雄浑,仿汉代建筑风格的汉阙作为建筑语言符号,蕴含着
时空的神秘;强调绿化效果,建筑掩映在云龙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中。内部设计三处采用大面
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形成了“建筑形式追求与山体的和谐;比例和装
饰上强调徐州两汉文化雄浑的神韵和意境;细部以简化的不完整汉阙的形象同老馆呼应”的
个性风格。
建成后的新馆陈列面积2500平米,陈列展出汉画像石400余块。新馆内部设施完善,
有中央空调、直升电梯、学术报告厅、视频放映厅、数字监控等现代化设备,展品布置新颖,
采用立体摆放、墓室复原,灯饰照明等手段,烘托汉画像石恢弘的气势。
新馆陈列的主题为“大汉王朝——石上史诗”,有“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
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记”六大部分,用馆藏精品画像石,解读汉文化中所包含的魅
力,诠释两汉文化的灵魂。文物按照科学分类,由12个小单元展现汉代社会衣、食、住、
行、征战比武、乐舞百戏、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再现一个大气磅礴的时代,整个展览充溢
着恢弘的史诗气氛。
新馆同时展出的还有“汉石墨韵——全国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出山东、河南、陕北、
四川等地的画像石拓片100余幅。以全国最有代表性的画像石拓片,支撑“大汉王朝——石
上史诗”这一主题。
新馆展出的画像石主要是1990年以后新收藏的文物精品,老馆仍然保留原来的风格,
新、老馆有机结合,珠联壁合,共计展出画像石600余块,是全国最大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
馆。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3
汉代营建坟墓、祠堂和门阙并刻有画面的石块称为画像石。这样的墓葬称为画像石墓,
也称为画像石室或石椁。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距今近2000年的许多未留姓名的画家、雕
刻家在石块上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徐州汉画像石极少部分刻在石祠堂的壁上,绝大多数出
自墓室内。目前,我国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域很广,但发现数量较多而又比较集中的有徐州、
鲁南、河南南阳地区、四川中部和陕西北部。
汉画像石是汉代“生不极养,死乃祟丧”的产物。死者的后代为了尽“孝”道,用青石
砌造仿照人间住宅的墓室,还有些墓空前砌有祭奠死者的祠堂,画像就刻在墓的四壁、顶部
和祠堂的壁上。豪门富户如此,流风所及,黎民百姓争相效仿。徐州汉画像石墓的出现除了
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有关外,还与当时徐州的自然条件有关。徐州周困多为丘陵地带, 石
材非常丰富。石灰岩质地细腻,硬度适中,便于雕刻。
徐州的汉画像石极其丰富,发现也较早。最早注意徐州汉画像石的是北魏郦道元,他在
《水经注》一书中就有有关记载。清代晚期。沛县古泗水画像石就已被收存保护在沛县夏镇
康阜楼下,后来徐海兵备道吴世熊移置徐州道署中保存,这是徐州汉画像石收藏保护的开始。
但是同治以后,画像石虽然经常出土,却无人问津。民国初年。张伯英常常“石刻旁搜集到
冢墓”,收集了一批包括铜山双沟 (今属睢宁县)牛耕图在内的画像石。存于马市街杂货铺。
解放后。张伯英的少子张恺慈将这批画家石及汉画拓片一并捐献给徐州市人民政府。
日本侵华时期,徐州沦陷,日本侵略者不仅掠夺徐州的矿产资源,还抢掠徐州的古代文
物,将铜山洪楼的画像石砸碎准备装运,还将古泗水画像石送到车站准备装车,但被车站徐
州装运工深夜冒着生命危险偷运出站,转移保护才幸免遭劫。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
重视汉画像石的收藏和保护。1952年成立了徐州汉画像石征集保管组,将散置的建桥梁、 砌
厕所、垒猪圈、铺道路以及井台上、水溪边的画像石收集起来,加以保护。1952年以来。
文物工作者还先后科学发掘了徐州市郊十里铺、铜山县茅村、新沂市瓦窑、睢宁县九女墩、
邳州燕子埠、占城果园、沛县栖山、丰县华山等处完整的汉画像石墓近20座,汉画像石的
数量已达到1000多块。是我国汉画像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徐州汉画像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有
许多是描绘墓主人生前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的画面。如迎来送住、钟鸣鼎食、六博对奕、驰
逐狞猎、射御比武、飞剑跳丸、驯象弄蛇、鱼龙漫衍、吞刀吐火等。其中吐火表演最为惊险,
一人手操喇叭状物,鼓腮吹出熊熊燃烧的火焰,无怪乎张衡《西京赋》形容“吞刀吐火,云
雾杳冥”!
秦汉时期,徐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石刻中出现了男耕女织、捕鱼等反
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场面。徐州为兵家必争之地,“风俗劲悍”,因此画像石中比武练力的场面
也特别常见。铜山县洪楼出土的力士图。画面上雕刻7个力士:左侧第一人持剑执盾;第二
人生缚一虎;第三人处于图中最显著的位置,怒目凝视,裸露膀臂,弓步蹲身作拔树状, 树
上宿鸟惊飞。使人联想到“鲁智深相了一相,先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
着,却把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来”的《水淋》第七回鲁智深在
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的故事;第四人手执牛尾巴,黄牛于背上;第五人双手执鼎耳,弓步蹬地,
将鼎翻举过首,后面的一人抱犊,一有执壶。画面抓住了力士的瞬间动作,充分表现了力士
拔山扛鼎的雄姿,仿佛在力士的体内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另一类是当时人们想象中的神仙世界: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 龟蛇相交)四神。
有传说中的团土造人,炼石补天,创立天、地、人的始祖女娲,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
有玉兔捣药、神兽守鼎、神仙羽人,也有神话中操有不死之药居昆仑百神之首的西王母,有
为东王公 、西王母夫妇看护树、禽、兽,随车出行的九头人面兽——开明兽,也有三足乌、
九尾狐、九华灯、灵芝、麒麟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奇浪漫的世界。
徐州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以剔地浅浮雕和平面线雕为主。根据图像表现手法的需要,又
有许多变化,演变为各种雕刻技法。大大丰富了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力。其雕刻技法精湛娴
熟,用刀健劲有力。画像石的创作虽然以刀作笔,以石为纸。但工匠们对线条的运用却得心
应手。根据不同的需要。或婉转流畅。或刚直豪放。或粗壮有力,在坚硬的石块上创造了栩
栩如生的形象。创造了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珍品。结冰冷的石头注入了永久的生命力。徐州
汉画像石古拙典雅,质朴自然,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构图布局繁密
盈满,人物车马充天塞地、密不透风,主体画面以外的空白处还填以祥云瑞兽、飞鸟祥树。
然而画面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画面繁而不乱。密而不窒,取得了气氛热烈而有
条不紊的艺术效果,成为徐州汉画像石鲜明的艺术特征之一。
由于画像石在雕凿前是先在石块平面上绘出画面。而后雕刻出物像,是绘画和雕刻两种
艺术的结合。因此,我国的绘画艺术的诸多早期因素都可以从这里窥见端倪。例如包含了装
饰图案画、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甚至写意画、连环画等。铜山县洪楼的一块画像石,画
面分四格,第一格是主人邀请三人比武,第二格四人向同一方向徐徐行进,第三格是二人持
戈戟正在你来我往打得难分难解,第四格是宾主揖手告别。这些画面无须任何文字说明,可
以让人一看就懂,将此看成连环画的先河,是毫无牵强之嫌的。
徐州汉画像石的另一个特点是多鸿篇巨制。这和当时这里是帝乡,有彭城、下邳两个封
国,皇亲国戚、王子候孙聚居于此分不开的。
徐州汉画像石的时代主要是东汉,沛县栖山、丰县华山发现的画像石比较早、都是西汉
末和新莽时期的。徐州的汉画像石在东汉末年就逐渐消失了。徐州汉画像石在国内外有着很
大的影响,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者经常到这里考察和研究。随着考古和
研究工作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画像石被发掘出来。埋藏在地下近 2000 年的艺术珍品将散
发出更为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