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磁场处理非晶合金产生的纳米晶化相的磁伸性质
- 格式:pdf
- 大小:228.67 KB
- 文档页数:4
非晶纳米晶磁环
非晶纳米晶磁环是一种新型的磁性材料,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和热稳定性。
它由非晶态和纳米晶态两种结构组成,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磁滞损耗和高温稳定性等优点。
非晶纳米晶磁环的研究和应用在电子、通信、汽车、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非晶纳米晶磁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法、气相法、快速凝固法等。
其中,快速凝固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快速冷却熔融金属,使其形成非晶态结构,再通过热处理使其转变为纳米晶态结构。
这种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非晶纳米晶磁环的应用主要包括电感器、变压器、电机、传感器等领域。
其中,电感器是非晶纳米晶磁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由于其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磁滞损耗,非晶纳米晶磁环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电感器,提高电感器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非晶纳米晶磁环还可以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变压器和电机,提高其效率和功率密度。
总之,非晶纳米晶磁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磁性材料。
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性能和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未来,非晶纳米晶磁环将在电子、通信、汽车、医疗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铁基纳米晶合金一、简介:铁基纳米晶合金是由铁元素为主,加入少量的Nb、Cu、Si、B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经快速凝固工艺所形成的一种非晶态材料,这种非晶态材料经热处理后可获得直径为的,弥散分布在非晶态的基体上,被称为微晶、纳米晶材料或纳米晶材料。
微晶直径10-20 nm, 适用频率范围50Hz-100kHz.二、背景介绍:1988年日本的Yoshizawa等人首先发现,在Fe-S-iB非晶合金的基体中加入少量Cu和M(M=Nb,Ta,Mo,W等),经适当的温度晶化退火以后,可获得一种性能优异的具有bcc结构的超细晶粒(D约10nm)软磁合金。
这时材料磁性能不仅不恶化,反而非常优良,这种非晶合金经过特殊的晶化退火而形成的晶态材料称为纳米晶合金。
其典型成份为Fe7315Cu1Nb3Si1315B9,牌号为Finemet。
其后,Suzuki等人又开发出了Fe-M-B(M=Zr,Hf,Ta)系,即Nanoperm系。
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许多纳米晶软磁材料,包括:Fe基、Co基、Ni基[2]。
由于Co基和Ni基不易于形成K、Ks同时为零的非晶态或晶态合金,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实用价值不大。
三、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方法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制备一般采用非晶晶化法。
它是在用快淬法、雾化法、溅射法等制得非晶合金的基础上,对非晶合金在一定的条件下(等温、真空、横向或纵向磁场等)进行退火,得到含有一定颗粒大小和体积分数的纳米晶相。
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者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晶软磁合金。
四、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典型成份为Fe7315Cu1Nb3Si1315B9。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合金化元素几乎遍及整个元素周期表。
从合金的化学成份在合金中的作用看,可以分为4类: (1). 铁磁性元素:Fe、Co、Ni。
由于Fe基合金具有高Bs的优势,且纳米晶合金可以实现K和Ks同时为零,因而使L值很高、损耗很低,价格便宜,成为当今研究开发的中心课题。
按照晶化机制,非晶合金纳米晶化的方法主要有:热致晶化、电致晶化、机械晶化和高压晶化。
(1) 热致晶化
热致晶化包括通常采用的等温退火法和分步退火法。
等温退火法的处理过程是:快速加热使非晶样品达到预定温度,在该温度(低于常规的晶化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因素是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分步退火法是在等温退火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方法,是指将非晶样品在较低温度下等温退火一定时间,然后再在较高温度下等温退火一定时间,控制好退火参数使得从非晶基体中析出尺寸在纳米范围内的晶体相。
(2)电致晶化
电致晶化包括闪光退火、焦耳加热和电脉冲退火三种方式。
闪光退火法是对非晶合金施加短时的强电流脉冲实现快速加热使之发生纳米晶化,这种方法可以明显减小成分对晶化后合金微结构的影响;焦耳加热法是指在非晶样品上施加较长时间的连续电流;电脉冲退火法是用高密度直流电脉冲对非晶合金进行处理使之发生纳米晶化。
(3)机械晶化
机械晶化法是利用高能球磨技术在干燥的球型装料机内,在Ar气保护下通过机械研磨过程中高速运行的硬质钢球与研磨体之间相互碰撞,对非晶粉末反复进行熔结、断裂、再熔结的过程使得非晶发生纳米晶化。
该方法适应面广、成本低、产量大、工艺简单。
存在的问题是研磨过程中易产生杂质、污染、氧化及应力,很难得到洁净的纳米晶体界面,对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不利。
(4)高压晶化
高压晶化包括激波诱导和高压退火两种方式。
激波诱导法是将样品置于激波管低压末端,当按一定比例配方的氢氧混合气体经点火爆炸后在低压腔内形成高温、高压、高能的激波对样品产生作用,在微秒量级的时间内,使非晶转变为晶化度很高的纳米晶态;高压退火法是指在高压下对非晶样品施加退火工艺。
纳米晶磁环和非晶磁环磁性材料在现代科技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医疗器械、能源领域等众多领域。
纳米晶磁环和非晶磁环作为磁性材料中的两种重要类型,具有各自独特的特性。
本文将对纳米晶磁环和非晶磁环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
纳米晶磁环是一种由纳米晶颗粒组成的磁性材料。
纳米晶材料的晶粒尺寸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具有高度的晶界密度和较小的晶粒尺寸分布。
这种特殊结构使得纳米晶磁环具有一些优异的性能。
首先,纳米晶磁环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的磁滞回线。
这使得纳米晶磁环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变压器和电感器。
其次,纳米晶磁环具有较低的磁晶畴墙能量,使得其具有较小的磁晶畴壁移动能量。
这使得纳米晶磁环具有较低的交换耦合能量,从而提高了其磁滞回线的可逆性能。
此外,纳米晶磁环还具有较低的磁化失真和较高的矫顽力,使得其在高频电磁器件和传感器中应用广泛。
非晶磁环是一种非晶态磁性材料,其结构缺乏长程有序性。
非晶磁环具有高度随机的原子排列,使得其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
首先,非晶磁环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的磁滞回线,这使得其在高频电磁器件和传感器中具有广泛应用。
其次,非晶磁环具有较低的磁晶畴墙能量,使得其具有较小的磁晶畴壁移动能量。
这使得非晶磁环具有较低的交换耦合能量,从而提高了其磁滞回线的可逆性能。
此外,非晶磁环还具有较低的磁化失真和较高的矫顽力,使得其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变压器和电感器。
然而,纳米晶磁环和非晶磁环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纳米晶磁环具有较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较低的磁滞回线,而非晶磁环则具有更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和更低的磁滞回线。
其次,纳米晶磁环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和较高的晶界密度,而非晶磁环则具有高度随机的原子排列。
这些差异导致纳米晶磁环和非晶磁环在一些应用中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性。
例如,在高频电磁器件和传感器中,纳米晶磁环由于其较小的晶粒尺寸和较高的晶界密度,更适合用于高频应用。
纳米晶纳米非晶-回复纳米晶和纳米非晶是两种不同的材料结构,它们在纳米级尺寸下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接下来,我将逐步解释这两个主题,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纳米晶纳米晶是一种具有晶体结构的纳米材料。
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周期性排列而成的,而纳米级的晶体则具有更加细小的结构。
纳米晶的晶格在纳米尺度下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导致其具有一些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 特点首先,纳米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由于晶体结构的细小,纳米晶的比表面积较大,有助于提高物质的反应速率和吸附性能。
其次,纳米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晶粒尺寸的减小使材料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困难,从而提高了纳米晶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纳米晶还表现出许多尺寸效应,如光学性质的改变、电子结构的变化等。
2. 制备方法制备纳米晶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气体相沉积法等,利用高能量粒子或脉冲电流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
化学方法则是通过溶胶-凝胶法、溶液法、水热法等将溶剂中的原子或分子进行有序排列,并形成纳米尺寸的晶粒。
3. 应用领域纳米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晶可用于制备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的材料。
此外,纳米晶还可应用于催化剂、传感器、电子器件等领域。
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晶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生物标记物等,用于药物传递和成像等应用。
二、纳米非晶纳米非晶是一种具有非晶结构的纳米材料。
非晶结构是指材料的结构没有明确的周期性,而是呈现出无规则的排列方式。
纳米非晶材料在纳米级尺寸下具有高度的非晶性,其性质和应用与传统非晶材料有所不同。
1. 特点与传统非晶材料相比,纳米非晶具有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更好的热稳定性。
纳米非晶还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可冷变形性,使其在加工和制备过程中更加灵活和方便。
此外,纳米非晶还具有优异的磁学、光学和电学性质,使其成为发展新型电子器件和磁性材料的理想选择。
2. 制备方法纳米非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快速凝固法、溶胶-凝胶法、磁控溅射法等。
什么是非晶带材?我们先从非晶材料说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的材料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晶态材料,另一种是非晶态材料。
所谓晶态材料,是指材料内部的原子排列遵循一定的规律。
反之,内部原子排列处于无规则状态,则为非晶态材料,一般的金属,其内部原子排列有序,都属于晶态材料。
科学家发现,金属在熔化后,内部原子处于活跃状态。
一但金属开始冷却,原子就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慢慢地按照一定的晶态规律有序地排列起来,形成晶体。
如果冷却过程很快,原子还来不及重新排列就被凝固住了,由此就产生了非晶态合金,制备非晶态合金采用的正是一种快速凝固的工艺。
将处于熔融状态的高温钢水喷射到高速旋转的冷却辊上。
钢水以每秒百万度的速度迅速冷却,仅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就将1300℃的钢水降到200℃以下,形成非晶带材。
非晶态合金是七十年代问世的新金属材料,它利用超急冷技术即10的6次方/秒的冷却速度使液态金属快速凝固直接成材而制成非晶态软磁合金。
它具有高导磁率、高电阻率、高磁感、耐蚀等优异特性,是传统金属无可比拟的。
本项目属高新技术。
非晶、超微晶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电力等工业,能替代传统坡莫合金及铁氧体等材料。
具体能应用于漏电保护器、电流互感器、逆变电源、高频开关电源、脉冲变压器及防窃磁条、钎焊料等10多种产品。
据调查国内市场需求量数千吨。
国际市场开发ISDN 出口需用铁芯年需求量在数千万只,前景良好。
利用该技术国内目前由中试生产向产业化发展。
安泰科技非晶带材节能龙头去年开始,硅钢的大幅度涨价导致非晶价格甚至比硅钢还低;同时,其节能作用也由于政府对能源问题的重视而备受关注。
因此,非晶变压器市场将面临一个巨大的飞跃,安泰长期储备的非晶技术终于可以一展身手。
何谓节能?对于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
有的人将节能完全等同于能源消费的直接减少,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
如果从广义上理解节能的含义,除了直接减低能源消费以外,还包括寻找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无污染能源以替代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这是节能的两条线索并且殊途同归。
纳米材料的磁性与磁场响应特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已经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许多领域都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材料的性质和潜在应用。
其中,纳米材料的磁性与磁场响应特性一直备受关注。
一、纳米材料的磁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磁性质是指其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的响应。
相比于传统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的尺寸接近磁化区域的尺寸,其磁性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研究发现,纳米材料的磁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颗粒形貌、晶体结构、磁场强度等。
首先,纳米材料的颗粒形貌对其磁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纳米材料通常具有大量的表面和界面,因此相对于体材料而言,纳米颗粒更容易受到表面和界面效应的影响。
比如,在某些纳米颗粒中,由于表面自发形成的铁磁相相较于内部非磁性相的存在,导致整体磁性增强。
这种表面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在磁性传感器、磁性储存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潜力。
其次,晶体结构也是影响纳米材料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纳米颗粒的结构通常更为复杂,可能存在形成不同磁性相的可能性。
通过结构调控,研究人员可以有效地改变纳米材料的磁性能。
例如,通过调整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可以实现磁性相的转变,从而调控纳米材料的磁性能。
这种结构调控方法为纳米材料的磁性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纳米材料的磁场响应特性研究:除了磁性研究,纳米材料的磁场响应特性也备受关注。
纳米材料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往往表现出独特的响应行为。
例如,在外加磁场下,纳米颗粒的磁化率可能表现出非线性增长。
这种非线性响应在纳米材料的磁性储存和磁传感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纳米材料的磁场响应特性与其结构和尺寸相关。
通过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可以实现磁场响应的调控。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纳米线可以通过改变其直径和长度,调整其在外界磁场下的磁性响应特性。
这种尺寸控制方法为纳米材料的磁场响应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三、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磁性与磁场响应特性研究为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软磁材料概况————————————————————————————————作者:————————————————————————————————日期:软磁材料概况摘要:介绍了纳米晶合金、非晶合金、坡莫合金、硅钢、金属磁粉及铁氧体等软磁材料的特性。
关键词:硅钢;坡莫合金;金属磁粉;铁氧体;非晶合金;纳米晶合金1引言软磁材料是矫顽力小、容易磁化和退磁的磁性材料。
因为它们容易磁化和退磁,而且具有很高的导磁率,可以起到很好的聚集磁力线的作用,所以软磁材料被广泛用来作为磁力线的通路,即用作导磁材料,例如变压器、传感器的铁芯,磁屏蔽罩等。
软磁材料按其成分可分为:硅钢;坡莫合金;金属磁粉;铁氧体;非晶合金软磁材料,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
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和非晶合金软磁材料都是在1990年前后开发的,常被称为新型软磁材料,而硅钢、坡莫合金、金属磁粉芯、铁氧体称为常规软磁材料。
新型材料与常规材料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领域,不可能相互完全替代。
一般说来,新型材料具有高饱和磁感Bs、高磁导率μ、高居里温度Tc及低损耗等优点。
但它们的弱点也不可忽视,如它们只能用在低频MHz范围,而金属磁粉芯及软磁铁氧体的应用频率为GHz范围。
另外,新型软磁材料一般都是以带材卷绕方式制成磁芯,因而大多为环形,难以制造出形状较复杂的磁芯,而金属磁粉芯及软磁铁氧体则能制造出形状复杂的磁,特别是铁氧体由于其有多种成型方法,可以制造出结构相当复杂的磁芯,其尺寸可小到l毫米以下,大到l米。
因此,应全面了解各种软磁材料的特性,来适应不同生产的需求。
2各种磁性材料2.1 硅钢合金软磁材料硅钢合金是含硅量在3%左右的硅铁合金。
这种合金具有高饱和磁感Bs、高磁导率μ、高居里温度Tc的特点,而且价格低廉。
但硅钢在常用的软磁材料中铁损也是最大的,为了防止铁芯因损耗太大而发热,它的使用频率不高,一般只能工作在20KHz以下。
硅钢片是工频变压器的主要材料,现在广泛采用冷轧取向工艺,性能有所提高,其损耗明显降低。
扬州米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纳米晶带材和非晶带材的特点
纳米晶材料具有通常固体材料所没有的优异的力学和电磁特性。
一般的纳米晶材料为粉末、薄膜或细丝,因其尺度比较小,产业化比较困难。
利用非晶晶化的方法可以制备纳米晶带材、丝材和粉末。
其中纳米晶磁性材料已经被广泛生产,达到实用规模。
实验表明,非晶的成分、制备工艺和随后晶化的方式都影响纳米晶的形成和以后的使用性能。
利用非晶纳米晶带材的巨磁阻抗效应制备一种磁传感器,在输出最大值的特定频率下,研究与带材轴线平行和垂直方向磁场的输出特性。
研究表明:在10.5 MHz附近的激励频率作用下,传感器输出取得最大值;传感器对平行磁场有一段高灵敏的线性工作区间,不响应垂直磁场;纳米晶带材GMI磁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达0.6691 V/Oe,比非晶带材制备器件的灵敏度0.1483 V/Oe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