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老干部生平简介资料

最新老干部生平简介资料

最新老干部生平简介资料
最新老干部生平简介资料

***老干部生平简介

二零一三年癸巳九月二十八,***同志走完了他人生道路的最后一步,与世长辞了,享年九十有二,我谨代表水务局,他的离休单位表示对***同志的深切哀悼,并向他的亲属表示亲切的慰问,希望节哀!

***同志,一九二二年五月六日,出生于陕西省佳县峪口乡谭家坪村,中共党员,自幼家境寒苦。他胸怀壮志,刻苦为学,立志不凡,年甫弱冠,参加革命。一九四二年参加工作,先任学校教员,后投笔从戎,参加保卫延安,参加解放西北,多有战功。一九五一年,踊跃报名,赴朝抗美,献身他国异域。一九五七年转业地方,到省乐团工作,一九六四年调省文化局工作,期间参加社教活动。一九六八年受文革影响,被打成“保皇派”,取消了党籍,从西安市下放到***县,先在史官洞耳劳动锻炼,后安排到***系统工作,先后任职***、***处,一九八零年光荣离休。

***同志,从西安到***,一直搞财务、后勤和管理工作,虽文革期间曾受不白,但其志犹坚,全心全意,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小心谨慎,一丝不苟。他经常和金钱打交道,但廉洁奉公,不沾不贪,可以称得上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是可靠的财务管理能手。他为人正派,公私分明,敢讲真话,主持公道,实事求是,不畏强权。虽经举家生活艰难的岁月,却以清白无私受人尊敬,得到领导、同志和群众的好评。是

奉献的一生,是党的好同志,好干部。

离休之后,定居***,虽年近花甲,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热心邻里,热心公益,奉献社会,曾自觉承担一五保户的水电费和水电维修费,解其生活困难。汶川、玉树地震踊跃捐款数千元,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捐款五千余元。邻里有红白喜事,或有困难者热心帮助,得到村民的爱戴。坚持请示恢复组织关系,于一九八零年破例再次加入党组织。离休期间不甘清闲,乐于奉献,坚持在电影院门口摆书摊二十载,很受青少年喜爱,在社会上很有影响。

***同志,晚年不幸,零五年突患脑梗,半身不遂,卧床八载,虽工资不菲,仍坚持节衣缩食,不让浪费,以济儿女济诸孙。他和老伴相敬如宾,恩爱一生。他们生育两男一女,勤俭持家,严教子女,供之上学,现都已成家立业,各有所成,一家和睦和谐。二人晚年子贤孙孝,媳尊女敬,颐养天年。

现在***同志已经走了,但是他的事业还在,我们要继承他的遗志,学习他的品质,发扬他的作风,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搞好廉政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同志,请安息吧!

二零一一年癸巳十月初三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质量观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培养目标,影响着办学方向,指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育质量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素质教育是一种更高的质量要求,教育质量的核心就是全面素质的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是口号的堆积,也不是概念的演变,而是要切实落实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上。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在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上。每一位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一位学生不是同步提高,但都要提高;每一位学生不必相同的规格,但都要合格。素质教育追求的质量体现为教育全过程的质量。要把形成教育质量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各种因素统一起来,以全过程的高质量来保证终端的高质量,保证所培养的人的高质量。

教育质量应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为主要追求。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人的发展,学习力则是促进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行为的养成的根本因素是想不想学、会不会学、能不能排除困难坚持学。要通过提升学习力的教育,探寻一种“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策略及其操作技术,让学生能进入主动、生动、能动学习的积极状态。教育质量应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学生在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一所优秀学校的成功也是在课堂上。课堂的质量主宰着教育的质量,放弃课堂,课外加班加点,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同样的教育效果,所花的时间少,负担轻,就是高效率、高质量。一定要打破“要抓教育质量,就必须大面积长时间补课” 的工作定式,重新回归到课堂主阵地上,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育质量应以教师“教”的质量为主要支撑。教育质量是教师“教”的质量与学生“学”的质量的结合。没有教师“教”的质量,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现在有一个逐步成为共识的理念,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主体教育观并不错,但在现实环境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教师角色转换尚未完成,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落后,满堂“主讲”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出现偏差,教师放弃了主导的责任,在“放手”学生发展的同时放任自流。这些现象仍然归因于教师“教”的质量不高。教育质量应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校长是一校之魂,这个“魂”必须附着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主体上。“魂”不附“体”,教育质量就很难保障。

现实中一些校长忙于各种会议与应酬,忙于协调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而校长本应担当的教育者、学校管理实践者的角色开始模糊。长此以往,校长的主观兴趣就会发生转移。校长们应当重新回到学校教育教学组织指挥

者的位置,切实履行起教育质量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成为高质量教育的标志和旗帜。

总之,教育质量在承认功利的同时,更应追求功利的超越。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质量演义为一种文化,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为将来的幸福生活作好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