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33
毕业论文
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发现存在着制定村级干部工资和奖金分配缺少依据、执行财务制度不严、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欠规范、帐务处理不规范、有的村级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工程发包、出租欠规范、挥霍公款现象存在、村级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年龄老化等问题,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人设计村级财务管理情况问卷调查表,共分发40份调查问卷,收回30份,走访了3个人,得出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原因是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错位、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查处力度欠大,乡镇监管乏力,从而提出要从提高乡村干部和村民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会计法》的宣传,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建章立制,规范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探索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规范年度收支计划和财务审批制度及开支手续、规范乡镇财务服务中心的监督行为、通过制度建设把村组对财务的支配权落到实处、加大惩戒力度,做到取信于民等措施入手,完善村级财务管理,不辜负群众的委托。
关键词:村级财务问题原因对策
学号:50207451 指导老师:来明敏副教授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
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
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
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方的社会稳定。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一直影响农村稳定的焦点和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
近些年来,各级对农村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但毋须讳言,一些村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导致违法违纪时有发生,村民反映村级干部财务问题的举报和上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举步维艰,极大地牵制了党委、政府和领导的精力,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如何规范村级的财务管理值得认真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制定村级干部工资和奖金分配缺少依据
村干部一年应拿多少工资,如何领取,没有标准,也缺少依据。
据对坎门范围的调查了解,2004年村党支部书记工资最高的3万多元,少的2万多元,而其他村干部的工资不足1万元。
有的村领导在乡镇领取一份奖金,又按上级核定的奖金标准在村里领取一份。
部分村的村干部及管理人员分奖金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按规定对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收益在进行依
法纳税后,应按照大部分用于生产发展,小部分用于集体福利的原则进行分配,首先应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和集体福利费,然后进行分配。
分配不应全部分给干部少管理人员,因为干部和管理人员有的在村公司领取工资和误工补贴,有的在工办拿取工资。
但原坎门镇东风村1995年在村工办帐面上就分发奖金3次,计295790元(其中:补发94年奖金96870元),村干部及管理人员共13人,每人平均奖金22753.08元,最高拿34440,最低拿5000元。
而工办1995年可得各企业上缴的利润分成669911.49元,减去超产回奖37700元,可分配利润分成632211.49,除上缴村公司310930元和预提经营费用94841.49,留下的几乎全部分光。
2、执行财务制度不严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帐款要分管。
但是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手拿支票跑银行,取了钱进商场,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哪帐。
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帐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
个别村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支出不讨论;有的干部自用自批,自收自支,架空出纳,财监小组形同虚设。
有的村收款开具非统一收款收据,开支白条入帐仍无法杜绝;支出凭证三项手续欠缺。
如原坎门镇东风村在被审计过程中,在村会计凭证里,随处可见白条报销,整个凭证里白条“满天飞”,有的是可以能取得到合法凭证的,也用白条来报销,工程结算是
如此,招待费中报销更是如此,有的白条是“二无”白条(无开票人、无收款人),有的是“三无”白条(无开票人、无收款人、无公章),甚至有自开白条报销。
3、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
个别一部分行政村和村经济合作组织存在私设“小金库”的问题,而且越来越隐蔽,数额越来越大,其手段也不断翻新。
从“小金库”的资金来源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收入不入账,如从上级部门签字领回的各种资金,以及从企业、土地收缴的承包费等;二是用虚假支出凭证入账套取公款设臵“小金库”,如借搞基本建设之机,虚开发票入账、虚构费用开支入账等。
三是债权、债务没有及时清理。
死帐、呆帐现象仍普遍存在,换人交帐,难以查清楚,集体资金流失严重,甚至请客送礼等,债台高筑。
另一方面对借出的款项却无入追回,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据对坎门办事处的村级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截止到2004年底,村级债权300万元,平均每村50万元,其中:两年以上的占60%,呆帐、无头帐约占9%;有部分欠款是1975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亲属借支比重较大。
4、资产管理欠规范
一是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
一些村主要干部擅自出借或自借资金,大量借款无法回拢,群众骂声不断;有的村集体房屋、设施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村干部或袖手旁观或有心无力。
二是多头开户普
遍存在,存款短缺屡有发生。
由于金融部门吸储不正当竞争以及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的私心作崇,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较突出。
由于出纳素质良萎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帐款不符,存款短缺。
三是开支大手大脚,招待借公济私。
一部分村在资金安排上没有量力而行,有的盲目上项目,造成严重亏损;有的开支无度,挥霍浪费,借机中饱私囊。
四是重要票据管理不善。
有的村在更换财会人员时,新老财会人员交接手续不完备,该交的没有交齐,该说的没有交代清楚,该接的手续没有完全接过来,造成了票据遗失和资料不全的现象。
五是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帐面未及时处理。
有的村部分自、购建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核算和管理,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没有按照有关手续进行报批和核算,造成固定资产有物无帐,有帐无物的现象,集体资产大量流失。
如玉环县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在2003年被财务审查过程中被发现,在1992年就已报废的船只在2003年的帐目上反映其仍然存在,帐面上反映的大量的机械车床在实际厂房内根本找不到。
5、帐务处理不规范
一是财务科目设臵不规范,基本是流水帐,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帐相当不便。
比如说要查招待费,需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
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帐,
未能纳入总帐之中。
会计、出纳自行记帐,对帐不及时,总帐、明细帐不一致,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
三是会计档案管理不善。
村组帐务片片帐、兜兜帐现象存在,一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帐代理制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财务人员调整以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帐册凭证,村干部也束手无策。
三是有的村同时存在几本账。
如原坎门镇东风村自1996年起,把村公司的分成村公司、村工办两套帐,又把村工办分成村别墅、村商业街,实际上有四套帐在核算,没有把一个行政村的经济业务,集中在一本帐上核算,在帐簿设臵上反映不出收入是多少?支出是多少?本年收益是多少?在科目使用上,一些会计事项都是通过应收应付往来科目进行核算,使人看了以后,有一种散、乱、混的感受,使人摸不着头绪,讲不出所以来。
6、有的村级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许多行政村虽然设立有内部民主理财机构,但是该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一是有的村理财小组不是由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村主要干部确定,该机构反而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一个幌子。
二是有的村财务收支仍然由村干部说了算,大宗的收支事先没有通过理财小组讨论,更轮不到村民理财代表的参议。
三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
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敏感问题,如占地赔偿、承包收入、集体资产变现收入、招待费开支、村领导个人奖金补贴支出等缺乏必要的说明。
四是有的村财务收支虽然通过了理财小组的审定,同时也公布了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有的村民和村民理财代表缺乏财经法规知识,不懂得看帐和算帐,仍然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造成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名存实亡。
五是有的村不按半年定期全部公开村财务收支情况,而是在乡镇部门的督促下偶尔间断性地作部分公开,村务公开栏成为征兵、计生、卫生等宣传标语的张贴牌
7、工程发包、出租欠规范
一是程序不规范。
个别村主要干部搞暗箱操作,不进行招、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
二是手续欠规范。
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等。
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
有的工程事先没有签协议或合同,也无办理预算编报手续,事后却凭所谓“决算”付款;有的预算就等于决算,预算造多少,款就付多少,今天造预算,今日就付款;有的项目先陆续付款,后造个预算,再根据预算数,减去已领款数,最后付个尾数就将工程款了结;有的收取费用后,私自保管挪用,长期不报帐;有的“寅吃卯粮”,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如原坎门镇东风村在建造别墅
区、工业小区和商业街期间,有大大小小工程项目许多,但很少正式办理工程预(决)算手续和签订建房、售房经济合同或协议,在别墅区内部道路工程182342.94元,款是赵某一次性大额白条领取,预算是玉环县鸿运环保工程公司王某编造,鸿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盖章,预算金额也是182342.94元,预算编制日期和收款日期都是1998年8月5日,这种预算实际就等于决算,其实工程也不是该公司承包。
8、挥霍公款现象存在
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的现象。
有的村一年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
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买汽车,给自己配备手机、电话;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达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为由,到处游山玩水;还有的用公款应酬有关单位、有关人员的婚丧嫁娶,村民意见很大。
9、村级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年龄老化
据调查表明:坎门有6个行政村,设会计主管人员6人,其中:20——30岁的1人,30——40岁的2人,40——50岁的1 人,50——60岁的1人,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26岁;从文化结构看,高中以上4人,初中学历的2人。
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
感情办事。
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拨到会计岗位上来。
一些村主干为了开支能“顺手”使用亲近者为会计,不惜把业务熟练,思想过硬的会计人员撤换下来,造成有的村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差,难以胜任工作的弊端,使会计核算间断,帐款移交不清,更谈不上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从而进一步加剧财务管理的无序状态。
(二)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搞普法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还没有脱离图形式、一阵风、不注重实际效果的教育方式,要真正使农村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还需要做长期、扎实的工作。
由于部分村干部不懂得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制度,或者即使懂一些,也是一知半解,自认为只要自己不贪不占,财务管理问题无关紧要,有的以“老大”自居,把财务管理制度束之高阁,凌驾于制度,纪律之上,撇开制度,撇开监督,我行我素,变村民自治为村干部自治,甚至有的为自己想方设法捞点“实惠”,明知故犯,故意搞乱财务,便于混水摸鱼。
2、集体资产管理的主体错位
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是全体村民,其管理者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管好、用好集体资产,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职责。
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名存实亡,集体资产
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
由于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错位,致使政经、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多,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管理权和监督权不能充分发挥,造成集体资产被少数人侵占、挪用、浪费,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民因集体资产问题到各级政府上访告状不断。
3、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
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
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
二是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
三是由于部分财会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纪违法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
四是纪律机关监督乏力。
村干部是党员的,纪委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监察机关根本无法查处。
五是村帐乡审没有落到实处,许多乡镇的财务服务中心根本没有认真审查,在票据上盖上核销章了事。
4、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
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臵,按规定要由乡镇渔农办进行考察选配。
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
的亲信。
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另一方面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群众民主观念淡薄。
一些财会人员年龄老化,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低,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有的由于怕得罪人,或确实难以坚持原则,于是放弃职守;而个别村的财会人员本身是新一届干部调整上来的“亲信”,要让他坚持原则自然另当别论;部分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
5、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认为严格财务管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
由于这种观念上的存在,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二是个别村领导片面认为干部政绩主要看能不能完成上级和政府布臵的任务,从而忽视了对村级财务的管理,放松了对财经制度的严格执行,对一些不合理的开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怕得罪人。
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四是攀比心里存在。
一些干部错误认为“一朝权在手,不捞白不捞”,你能花的我也
能花,你配备BP机,我就安装住宅电话,你提高接待标准,我也不甘示弱,你利用各种名目领取补贴,我也紧随其后,财经法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村财务开支逐年上升。
6、查处力度欠大,乡镇监管乏力
由于法律规定存在缺陷,查处机关认识问题、乡镇监管的力度问题,加上村级财务问题自身复杂化,导致查处难度大,扶正纠偏难。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解释,村级基层组织人员只有在协助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贪污、挪用、受贿行为才属检察机关管辖范围,至于在管理内部事务中产生的其他非职务犯罪均由公安机关管辖,但实际往往两类犯罪交织在一起。
基于法律规定,检察、公安只能各管各,而且农村经济犯罪领域的查处,由于财务管理混乱、罪与非罪界定难等因素,纪检部门、司法机关往往存在怕难、怕烦而不敢插手的情况,加上涉及到具体问题的管辖权认识不一,致使一些村干部违法查处工作有时处于法律真空状态。
法律规定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而没有明确乡镇组织的管理监督权,但是在目前普遍存在村民自治能力缺乏情况下,乡镇如何在依法范畴内行使好指导权,逐步培养和规范村民自治,确实值得深入研究。
由于乡镇有限的权限,一旦村干部在财务上出问题,除非触犯刑律或者触犯党纪,否则也难以具体处理。
个别乡镇领导对于财务混乱问题怕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不愿抓、不敢抓,发现问题能拖则拖,能保则保,结果造成干部群众是非观念颠倒,“问题”干
部有恃无恐,从而使财务问题进一步恶化。
二、关于村级财务管理的调查
(一)问题设计
考虑到部分被调查者可能会有思想顾虑,担心自己写了之后会得罪一些人,我在调查问卷开头就说明这次调查仅限于作为个人毕业论文的参考内容,不向社会公开,希望他们能抒发已见,畅所欲言。
在设计调查过程中,我是以论文的主题为中心开展设计,主要是从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原因分析、采取措施、村级财务公开、乡镇财务中心等五个方面来考虑,因为这几个方面都是我准备在论文中要重点讲述的内容,这样调查结果能使自己的论文更具有实践性,也能达到调查的目的。
(二)调查分析
从回收的调查问试卷和访谈来看,在村级财务管理存在不足方面,白条抵库已不是主要问题,最突出的是债权、债务的未及时清理,占到被调查者的43%,充分说明村级干部如何盘活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已摆在重要日程;其次就是集体资金管理欠规范,占到36%;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年龄老化问仍然存在,占到33%,尤其是现在年青的财务人员如此多,确实不应让这种问题再存在了。
在村级财务管理不足的原因方面,关键是村干部法制观念欠强和群众民主观念淡薄,分别占到33%和40%,如何提高村干部法制观念和群众民主意识是当前政府部门重点要抓的一件
事,必须从法制宣传教育入手,提高认识,尤其要注重对党员、财监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的教育,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
在针对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不足应采取措施方面,普遍认为要从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入手,占到53%,如此高的比例充分说明干部和群众的素质不尽人如意;定期开展财务审计和保持财会队伍稳定都占到30%,特别是村居的换届后,几乎每一届班子换一个会计,让会计去监督谈何容易;加强乡镇监管也达到26%;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规范财务核算和帐目管理,加大惩戒力度,推行会计电算化也都需加强,都达到23%。
在财务公开方面,财务公开时间主要还是一个季度一次和半年一次,分别占到47%和40%,基本都能做到每年不少于两次;效果来看还不是很明显,不是明显占到67%;从原因来看主要是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敏感问题缺乏必要的说明,占到63%;认为应采取调整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臵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占到47%,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占到40%,反映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意识越来越强。
对乡镇设立村级财务服务中心的反映还是比较好的,满意率达到80%,也有人但心,设立村财务服务中心后会影响基层民主,约束村居发展。
(三)调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