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学(考试)

国际金融学(考试)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表示的会计报表。2.复汇率:是外汇管制的产物,曾被很多国家采用过。我国在1981年-1993年实行的外汇双轨制就是复汇率的一种主要形式。3.丁伯根原则: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互相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4.支出增减政策 :改变国民经济中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的政策。5.支出转换政策: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数量,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6.米德冲突:在固定汇率制下,政府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以期达到同时调节内外均衡,会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导致内外均衡难以同时实现的情形出现。7.美元标价法:用于外汇市场上外汇交易行情表。其特点:所有外汇市场上交易的货币都对美元报价;除英镑等极少数货币外,对一般货币均采用以美元为外币的直接标价法。8.清洁浮动: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9.肮脏浮动 :指在汇率的形成由市场决定的基础上,货币当局通过不时的干预以保证汇率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波动。10.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措施。11.特别提款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12.特里芬两难:又称“信心与清偿力两难”,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三、简答题
1、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购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货币的价值在于它的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联系。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两部分: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的时点上,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如果用一般物价指数的倒数来表示各自的货币购买力的话,则两国货币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比。用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Pd和Pi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一般物价的绝对水平,则绝对购买力平价公式为:Ra=Pa/Pb或Pa=Pb×Ra Ra:代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的 购买力平价汇率Pa:代表本国物价指数 Pb:代表外国物价指数 它说明的是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决定的主要因素即为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2.相对购

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即相对购买力平价说明的是某一时期汇率的变动,即两个时点的汇率之比等于两国一般物价指数之比。用e0和et分别表示基期汇率和报告期汇率,Pld和Plf分别表示报告期本国和外国的一般物价指数,则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为:
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物价指数=本国货币旧汇率×外国物价指数
3、抛补的利率平价公式的推导

4、国际收支不平衡衡的原因
(一)、一般原因 :1、周期性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周期性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常见的原因。2、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3、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4、收入性不平衡。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恶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5、临时性不平衡。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5、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⑴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应小于需求→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国际收支顺差,结果相反
⑵相对通胀率:一国通涨率↑→货币购买力↓(即货币对内贬值,从长期看,它必将引起对外贬值)→外汇汇率↑
如果一国通涨率相对低于外国,则本币将趋于升值。不过,相对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对汇率的作用,一般有半年以上的滞后期。
⑶相对利率:一国利率相对他国上升→国外资金流入↑→资本账户顺差→外汇供过于求→本币升值↑反之亦反。
⑷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供给给增长中的结构不一致和数量不一致,也会影响汇率的。
⑸预期:就经济方面而言,预期包含对国际收支状况的预期,对相对物价水平和通胀的预期,对相对利率或相对资产收益率的预期。
⑹财政赤字:一国财政赤字↑→货币供应量和国内需求↑→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恶化→本币汇率↑=本币贬值↓反之亦反
⑺国际储备:一国国际储备↑→外汇市场对本币信心↑→资本流入↑→本币汇率↓=本币升值↑反之亦反
⑻货币当局干预: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抛外币→外币贬值↓
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买外汇→外币升值↑
⑼相对经济增长

率:一国经济增长率↑ 收入↑→进口↑→本币贬值↓ 本国产品价格↓→出口↑、进口↓→本币升值↑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信心↑→本币升值↑
一般而言,高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不利于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行市,但就长期而言,却将导致本币币值上升。
6、国际储备的构成与作用
(1)自有储备。主要包括:1、外汇储备2、黄金储备3、特别提款权贷方余额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2)借入储备。主要包括:1.备用信贷2.互惠信贷和支付协议。3.本国商业银行。国际储备的作用:1.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2.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3.信用保证。
7、两种(国际金本位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异同点
(1)货币比价上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不是按各国的铸币平价来确定汇率,而是根据各国货币法定金平价的对比,普遍地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例关系。
(2)汇率调节机制不同。战前,黄金输送点是汇率波动的界限自动地调节汇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为地规定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的波动是在基金组织的监督下,由各国干预外汇市场来调节。
(3)货币兑换的程度不同。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自由兑换,对国际支付一般不采取限制措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许多国家不能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对外支付受到一定的限制。当然,基金组织规定,一般不得对经常项目的支付进行限制,并规定在条件具备时,取消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
(4)国际储备上的特点。金本位制度下,国际储备资产主要是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储备资产则是黄金、可兑换货币和特别提款权,其中黄金与美元并重。在外汇储备上,战前除英镑外,还有美元与法国法郎。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几乎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而美元则是最主要的外汇储备。
(5)国际结算原则上的差异。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实行自由的多边结算。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尚有不少国家实行外汇管制,采用贸易和支付的双边安排。
(6)黄金流动与兑换上的差异。国际金本位下,黄金的流动是完全自由的;而布雷顿体系下,黄金的流动一般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而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也允许居民用外汇(英镑、法郎或美元)向英、美、法三国兑换黄金;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而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是一种大大削弱了的金汇兑本位制。
8、实现货币自由

兑换的基本条件
一国货币能实现自由兑换应达到以下几个条件:1.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一国宏观经济情况是否健康,可以从下面三方面考察:(1)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2)有效的经济自发调节机制,即市场机制(3)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2.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3.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4.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
9、确定适度国际储备规模应考虑的因素
决定一国最佳储备量的因素主要包括:1.进口规模2.进出口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3.汇率制度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5.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6.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8.国际资金流动的情况
10、当代国际金融变革的基本表现

四、论述
1、试描述国际货币体系各发展阶段的基本内容、特征及利弊。
金币本位制:
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 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牙买加体系: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

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贷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5、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2、试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与投资的影响。
简言之,中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以及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的出口不断扩大而导致的贸易顺差是推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的根本原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中国以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为主的产业结构成本的上升,却使中国对美国投资的成本降低。因此,中国传统产业将受到一定的打击,而“走出去”的企业则带来机遇。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及投资的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将受到影响 。根据研究数据,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均对实际有效汇率变化敏感。2、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步伐将加快 。目前国内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大多表现出对汇率较高的依赖程度,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制造业产品大多集中在中低端,主要采取价格竞争手段,人民币升值无疑对中国出口的持续增长带来挑战。在这种压力下,预计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步伐将加快。3、游资在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可能乔装混入贸易项下进入中国,推动中国人民币资产价格上升。这同时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带来机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比如能源、资金、技术、市场等。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使中国企业可以购买相对低廉的美国土地和资源,同时降低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的成本。 4、人民币升值加快中国对外投资的步伐。人民币的升值使中国本土的一些比较优势产业在面临生产严重过剩导致恶性竞争、利润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拓展国际市场,避开各种贸易壁垒,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纵观跨国公司发展的历程,进行全球化投资,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的合理配置是必经之路,而人民币升值将有力地推动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进程。
3、试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难点与可能的对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有利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我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一)稳定的政治格局。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我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二)强大的经济实力。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根本保证。美元、欧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长期发挥世界货币作用,其发行国经济实力雄厚是最基本的原因。(三)健全的金融体系。充当世界货币的纸币。是由其发行国的中央银行发行、调控,又由整个银行系统和其他经济机构支持和运作的。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向世界先进中央银行的目标迈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加速处理,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步的形成。
(四)充足的国际储备。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要求一国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尤其是外汇储备。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一般应维持在30%左右。我国近年来外汇储备稳步上升,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同期进口额的30%,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之路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因素分析
人民币的国际化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一)可能增加国内货币政策的执行难度。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二)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必须输出本国的货币。从理论上说,输出本币的途径无非是贸易逆差和资本外流。如果人民币一旦成为国际货币,必然也会大量输出,这就可能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三)可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将会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从而导致汇率的波动。
 如何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其对本国经济的有利影响的同时,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是一国政府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可以相信

,只要我们创造条件,坚定信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人民欢迎和接受的货币。
4、试分析美债危机的成因与经济影响。
(1)为了扩大次级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投资银行将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即个人贷款者向抵押贷款公司申请抵押贷款,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的债权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这些机构再将抵押贷款债权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银行、公募基金、对冲基金、退休基金等,即“次级按揭债券”,而且有信用评级公司如SRP(标准普尔)给债券评定信用等级。1.次级债券的信用评级问题。2.流动性不足问题。3.迄今为止,美联储对此问题的严重性没有予以清晰的阐述。4.道德风险。在全部MBS当中,大约70%左右和Ginnie Mae、房地美和房利美相关。而这三家机构都具有美国政府信用支持。这种政府支持机构的建立用意良好,是为了中低收入阶层能够享有住房保障,但是其存在严重扭曲MBS的风险收益现象。因此,政府信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信用,并带来道德风险。
(2)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涉及主体众多,其影响范围也较广泛。首先,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将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信贷资金收紧,若房地产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可能导致美国房市继续衰退。由于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迅速下降,从而拖累美国经济增长;二是次级按揭贷款问题已令全球投资者对美国房地产、金融业产生担忧,从而引致美国股市继续下跌;三是为延缓次级债问题的蔓延和爆发,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日益增加,美国国际收支对资本内流的依赖也会加深,再加上次级债通过居民消费滑坡拖累美国经济,最终可能会加速美元的疲软,美元利率和汇率双双向下调整不可能不对欧洲和东亚带来压力。四是次级债危机不仅使包括以对冲基金为主的美国富裕群体的财富缩水,也使得投资次级债的美国养老、医疗、保险等基金也面临较大挑战、受损较为严重的一些州政府已经通过大规模提高交通违章罚款来作为应急措施。综合来看,美国经济在中期内面临调整压力。其次,从金融主体看,一是导致众多经营次级按揭贷款业务的机构被迫停止业务,或者倒闭;二是持有次级按揭贷款(包括证券化的)资产的公司,包括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大型银行、保险公司等,面临资产严重减值的损失;三是“传染效应”,相关次级按揭贷款金融机构关门或亏损,进一步引发银行等最终贷款者快速收紧信贷,从而影响金融业经营

甚至整个经济的景气度;四是“羊群效应”,相关次级按揭贷款金融机构关门或亏损,也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再次,金融市场看,美国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全球股市、汇市、黄金、原油、铜类等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一是股票市场,由于美国次级按揭问题引发信贷危机,投资者开始担心信贷问题是否会演变成整体经济市场危机,纷纷出售股票转而持有现金,导致美国股市出现剧烈波动,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续下挫。同时欧、美、日、韩以及中国香港股市也由此遭受重创。二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蔓延到了国际油市。8月6日隔夜市场,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纽约、伦敦两地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幅度都超过3美元。三是期货市场。因美国次级债问题再传恶讯,纽商所(NYMEX)9月份交割现货黄金最低跌至659.60美元/盎司,与上一交易日相比下跌16.05美元。有色金属市场同样承压下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一度探低7362.5美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相比跌去了217.5美元,跌幅达2.87%;铅、锌、镍、铝等金属期货紧随铜价下跌。
(3)美国次级债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启发
如果美国次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第一,如果美国次级债危机引起全球对冲基金调整自身资产组合,增加流动性资金的比例,那么可能造成国际短期资本从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撤离,可能导致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资本市场全面下跌引致的财富效应可能抑制国内总消费,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第二,此次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使全球流动性由过剩转向不足,改变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加息预期,甚至有可能导致美国提前减息,这给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带来压力。如果美联储提前降息,则使中美利差收窄,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长期来看,必然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进行套利和套汇。如果央行停止加息,又将使通胀升温下的负利率程度更为严重。因此,下一阶段,人民币将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第三,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导致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这场危机将迫使那些依靠政府“扶贫政策”住上别墅洋房的美国人,为了还贷而紧缩消费开支。一旦美国消费市场疲软,又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的出口必将受到冲击。第四,随着我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由于受到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大幅度波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5、试分析欧债危机的成因与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