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329.27 KB
- 文档页数:2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校级课题《在哈省属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20SZZ03)。
作者简介:金菊(1968-),女,硕士,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关明阳(1994-),男,硕士,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及发展路径金菊,关明阳(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教师队伍中一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其专业化水平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目前,有些高校存在着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工作质量低及专业素养不强等问题,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发展建设已出现新的要求。
本文在阐述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现实意义基础上,提出了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相关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38-0088-02第38期总第484期No.38vol.484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0年10月Oct.2020“专业化”不仅是对整个辅导员队伍的要求,也是对辅导员个人的要求。
专业化必须要有优秀的人才基础作为保障,而辅导员专业化主要是把一些具有理论基础扎实、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人才召集在一起,让他们通过坚持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水平,更好地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来完成相关工作[1]。
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之后我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逐渐扩大,在素质上也有很大提高,在保障制度、待遇、平台发展及社会认可度上都有着显著的提升。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将其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研究随着我国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备受关注。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陪伴者,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措施。
本文将就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1. 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随着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辅导员队伍的数量无法满足需求。
普遍存在一个班级只配备一名辅导员,导致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全面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大多数是年轻的辅导员,缺乏经验和专业技能。
而一些老年辅导员在现代高校管理和教育理念上与时代脱节,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和提高相对滞后。
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和规范的培训课程,导致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二、改进措施针对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民办高校应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辅导员的数量。
可以通过招聘全职或兼职辅导员、引进外部专业人才等方式,充实辅导员队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及时、全面的关怀和指导。
2. 调整辅导员队伍结构为解决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民办高校可对辅导员进行分类管理,确定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领域的辅导员分工负责。
通过跨部门合作、开展交流研讨等方式,促进老辅导员与年轻辅导员之间的经验和知识共享,形成合力。
3. 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建立健全的辅导员队伍培训机制至关重要。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实习实践等方式,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还应建立辅导员绩效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民办高校应该提高辅导员的薪酬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在改进措施的基础上,民办高校还需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16期 227一、高校辅导员职业队伍现状1.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
所谓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应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
就是专门培养高校学生辅导员的专业。
但现在高校学生辅导员大部分都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其中许多人既没有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也没有承担辅导员的实践工作经验,要想胜任此项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没有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培训,工作后的专业培训不够,所以,难以承担起高校辅导员的工作。
2.学生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要求。
一方面,高校的辅导员每人管理的学生一般在150人至200人,有的则达到300人甚至更多,大多数辅导员凭热情和责任忙碌于日常管理和稳定秩序的工作,至于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另一方面,辅导员是学生在高校成长最直接的引导者,学生个人在成长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专业学习、职业选择等诸多问题需要得到辅导员的正确引导,这要求辅导员应具备较强的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职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序和有效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校风学风,体现大学精神,需要辅导员具备较强的教育学、管理学知识,有驾驭全局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但现有的辅导员由于欠缺专业学习和有未受过专门的继续教育,并且因为年轻实践能力不足,使之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和群体管理,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营建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与学生、学校和社会对其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学生辅导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亟待提高。
辅导员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保证高校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直接的教育者和实施者。
这要求辅导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更要有深刻的领会,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发挥教育者和实施者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摘要】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学生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从历史背景、特性、发展现状、培训与提升、未来发展趋势等角度全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
通过分析现状和未来趋势,可以看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学生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也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发展策略和影响力。
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应对学生多样化需求和挑战。
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和推动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特性、发展、历史背景、现状、培训、提升、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发展策略、影响力1. 引言1.1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及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的责任。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学业指导和心理支持;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辅导服务;他们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建设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助力学生解决问题和成长。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也经历了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也在不断优化和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品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政府和学校也加大了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扶持和投入,促进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专业的支持和指导。
在未来,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服务学生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历史背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历史背景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
最初,辅导员主要是指在学校或大学中为学生提供个人辅导和职业指导的专业人士。
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现状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不高2.职业内涵重点不突出3.职业成长路径不畅三、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问题的对策1.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度2.突出职业内涵重点3.畅通职业成长路径4.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正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现状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在数量、素质和职业化程度上都有了显著提升。
辅导员队伍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发展方向的趋势。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不高。
尽管辅导员在高校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认同度不高,对辅导员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缺乏信心。
2.职业内涵重点不突出。
当前,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涉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健康、班级管理等多个方面。
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突出重点,导致职业内涵不够明确。
3.职业成长路径不畅。
辅导员职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局限,职业晋升通道不畅,导致部分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发展缺乏明确规划。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问题的对策1.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度。
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扶持力度,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辅导员充分认识到自身职业的价值。
2.突出职业内涵重点。
学校应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聚焦核心工作,使辅导员能够在工作中突出重点,提升职业内涵。
3.畅通职业成长路径。
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辅导员职业发展政策,拓宽职业晋升通道,为辅导员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
4.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困境与破局研究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作为高校的重要管理人员,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破局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化困境1. 定位不清:在高校发展初期,辅导员主要承担着管理、服务、辅导等多方面的工作,缺少专业化的分工,定位不太精准,既要做生活老师,又要做教育导师,使辅导员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
2. 身份认同不足:由于辅导员的背景众多,教育背景、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在身份认同上许多人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认为自己被忽视了。
3. 工作评价不公:有的高校在工作评价时,往往以纯学术成果为评价标准,辅导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和认可,辅导员感到很被动。
二、专业化困境1. 从业能力薄弱:很多高校辅导员是从教师中选拔出来的,他们缺乏较高的从业资格标准。
人们往往忽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认为他们只是教育学专业薄弱的人员在环节中间起到的连接作用。
2. 岗位不清:辅导员的工作岗位非常广泛,既涉及到管理服务的工作,又涉及到教育、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工作,这些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分,影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三、破局对策1. 加强专业化培养:为帮助辅导员提升自己的从业能力,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让辅导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这包括通过定期的培训、研讨和进修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技能。
2. 推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高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学术成果,还要考核辅导工作的质量,为辅导员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保障。
3. 进一步完善工作岗位体系:高校可以根据辅导员的不同工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其工作岗位体系。
通过设定不同的岗位职责,让辅导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总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议题之一。
只有解决这些困境,加强对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辅导。
浅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学校稳定。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学生思想的稳定工作是关键。
大学阶段是青年男女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主要局限于感性认识。
由于他们的思想很活跃,行为不稳定,加上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因而他们的是非观、价值观差异也较大,对一些负面的东西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造成思想混乱。
他们的价值观以自我为中心、公德意识日趋淡漠、意志力薄弱、在价值取向、大是大非面前所持的态度等都是诱发不稳定因素的重要原因。
学生的稳定首先是思想的稳定,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内容发生了变化。
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包括传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还应包括新时期的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网络教育等内容。
面对这些变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这些创新都有赖于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人员不足、思想不稳定。
按教育部规定,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按1∶200的比例配备。
实际上,由于高校学生增加的速度远远大于教师的增长速度,政工人员的增长速度又远远低于教学一线人员的增长速度,几乎没有一所高校能够达到这个标准。
许多年轻的辅导员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考研上,有的人甚至借故离开这支队伍,大大影响了学生工作的质量。
同时,由于缺乏继续教育,政工人员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政治工作效率不高。
二是地位低、待遇差。
尽管许多高校认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但当遇到具体问题(如评职称、职务晋升等)时,政工人员的重要性往往难以体现,加之政工人员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先天不足”,因此,在考评中大多处于候选状态,导致许多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受挫,热情下降。
浅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摘要:高校辅导员是一线学生工作的指导者和承担者,目前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缺少归属感等因素是制约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原因。
在新形势下,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综合型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之一,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
建设一支高水平综合型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非专业化造成的专职思想的欠缺目前很少有人将辅导员视为一种稳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立志长期从事这个职业,包括辅导员自身在内。
因此,不少辅导员欠缺“专业意识及专职思想”,导致多数人认为辅导员职业就是吃几年“青春饭”,甚至有些人刚上岗就考虑转岗。
更有一些辅导员觉得学非所用,在繁忙事务性工作中荒废专业,失去专长。
这些都导致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思想不够牢固、任职时间不长,直接削弱学生工作队伍的战斗力,破坏学生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并引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乏力、学生思想水准下滑等一系列并发症状。
2.辅导员队伍的满意度及归属感的欠缺。
要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优势,首先要明确辅导员对于工作哪些方面是满意的,哪些方面不满意,什么因素导致其满意或不满意,才能使激励真正有效,进而调动其积极性。
目前辅导员队伍欠缺满意度及归属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工作回报、工作条件、工作价值、工作认同感、喜爱程度及关心程度。
也就是说只有在以上几方面达到一定程度后辅导员队伍的满意度及归属感才会显著提升。
第17卷第2期V ol.17N o.2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Z huha i C i t y Pol yt ec hni c col l e ge 2011年6月Jun.2011从职业化、专业化视角看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发展谢石生(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61)[摘要]“核心技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而言是一个泊来词。
但是,随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迅速发展,辅导员工作应该且必须要有“核心技术”,它是辅导员个体经过长期工作积累沉淀而成的,一组科学合理、高效先进、业内领先、具有鲜明个体特征的技术和能力的集合,是辅导员的个性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是辅导员工作能力、技术与个体特征的完美融合。
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技术”结构包括显性板块与隐性板块,其中显性板块有内层的素质,中层的能力,外层的技能,隐性板块是渗透在显性板块内中外三层的个性与人格魅力。
掌握辅导员工作的“核心技术”首先需要人技匹配、勤于实践、善于提炼、乐于学习,将辅导员工作奉为一生的事业。
[关键词]核心技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视角;发展收稿日期:6作者简介:谢石生,男,江西信丰人,肇庆学院教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高校辅导员作为角色丛,在具体工作中扮演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引导者、生活辅导者,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等众多角色,从事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日常事务管理等多项工作,有效地承接学校教师与学生群体这两个层面,保证了学校教育管理等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
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与“核心技术”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党确立高校辅导员制度五十多年来的基本经验总结,是当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迫切需要。
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以来,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客观与必然趋势。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浅探摘要: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突出,专业化建设任务由此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当前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加强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对策,对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建设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可见,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刚刚实现职业岗位建设,专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辅导员职业定位的不确定性、专业化建设内涵的模糊性等影响着高校辅导员功能的有效发挥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学校不够重视,师生配比不合理我国一些高校对于辅导员定位不够准确,甚至认为辅导员可有可无,或者只是大学生保姆,导致了辅导员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差,信念不够坚定。
另外,教育部相关规定要求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 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而很多学校却岗位缺编,由于配比不合理,使辅导员的工作不可能细致人微,出现问题时,难以及时发现和疏导,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被动局面。
2、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性不强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专门的教育工作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还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即复合型知识结构工作者。
而专业化辅导员知识结构体系能适应这种需求,它包括:本体学科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应用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和背景学科知识,而当前辅导员队伍的学科知识结构单一,和工作需求还有差距。
3、学历层次偏低,工作经验偏少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等也影响了辅导员功能的正常发挥。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探析发表时间:2013-06-13T17:36:03.450Z 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5月供稿 作者: 蒋远豪[导读] 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和核心。
蒋远豪(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和核心,不仅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和要求,也符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的新时代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理论”形象,由“辅”到
“主”,真正进入“主动”的工作状态,自觉提高工作境界,做到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讲究指导思想的人文性、工作方法的实践性和学习提高的终身性,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可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 专业化发展 [作者简介] 蒋远豪(1978-),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5-0067-02
一、新时期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及内涵
高校辅导员已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高校辅导员工作事关全局与长远,是新形势下的“奠基工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长治久安。
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和核心。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新阶段和新时期的环境变化及学生特点,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不仅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和要求,也符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断拓展和深化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的新时代要求。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内涵可理解为: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目标,以教育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人文性为基本要求,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辅导员教育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管理素质的过程。它至少包含两层意义:既指高校辅导员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育管理工作者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高校辅导员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也进步的过程。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强调高校辅导员的自主发展和自我提高,其内涵包括高校辅导员学术水平的提高、职业知识、理论、技能和组织的发展以及专业伦理或修养的提高。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持续彰显和提高高校辅导员专业整体或个体的主体性。当前在中国,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必须重视理论学习和实际锻炼,加强对新辅导员的学生管理知识培训,加强对原有辅导员的应对复杂管理工作的指导;发挥院校在辅导员发展中的组织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式调动高校辅导员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时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理论”形象
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理论”形象,就是要善于学习,学会研究。为了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辅导员就要自觉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在工作中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变自发为自觉,用创新替守旧;才可能在复习的管理工作创造出富有成效的辅导员工作思路与方法。
辅导员在学习和研究中,可以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观察力,即看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能力;同时也可以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从而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形成全新的学生观。
科学研究是当代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之一。高校辅导员必须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卓有成效的专业化人才、研究者、专家,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各界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可和尊重、才能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才能提升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序位。
工作研究是通过方法研究和工作衡量来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方法,其目标就是“work smart, not hard”。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研究就是从系统、整体、长远的角度思考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各因素,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和改正设计,不断重构工作的思想、原则、内容与方法,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专注于关键事情,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时空上的主动权。
辅导员要加强研究性学习,一是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目前的中国正面临着剧烈的社会转型、各种矛盾多而突出,这就更需要辅导员时刻学习、研究当前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二是要经常学习以更新专业知识。这样才利于和学生沟通,更能了解学生的需要。
(二)高校辅导员要由“辅”到“主”,进入“自觉与主动”的工作状态
高校辅导员要由“辅”到“主”,进入“自觉与主动”的工作状态,突出高校辅导员自身的主体性。长时间以来,高校辅导员只是高校教工序列中的一个低眉顺眼、惟命是从的“仆人”,其内在意蕴主要在“辅”而不在“导”。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意境”在公众的视野里是不高的——只有“事务”形象而无“理论”形象、只是“辅”而未曾做过“主”。这在两个关键性的文件中都还有这样的“痕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要求“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而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凸显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形象、体现出高校辅导员工作脱离“自发与被动”的状态而进入“自觉与主动”的精神状态、引导高校辅导员由“管理者”向“领导者”转变、探索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促使辅导员成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思想者、研究者和创新者的“六者合一”。
(三)高校辅导员要提高工作境界,既要是管理者,更要是领导者
高校辅导员要提高工作意境,就是要提高工作的艺术,讲究工作方法和策略,既要是管理者,更要是领导者,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思想领导者和烦恼倾听者。
如同所有其它领域的专业化一样,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要求辅导员也必须要与时俱进,改进工作方法。在推进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和艺术,不仅要将学生当成工作对象,更要当成自己的朋友。时刻保持工作热情,用心去体会和改正自己工作中可能的缺点。在每一个学生的成第的每一个阶段,真正成为他们最真诚和可信赖的朋友。
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的的工作主要还停留在眼前的工具性、技术性、事务性和表面性层面——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致使许多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主体性缺失或被遮蔽,从而表现出被动、消极、茫然无序、进退失据的窘态。我们强调高校辅导员要成为一个领导者,就是要求辅导员不仅仅是作为管理者——“正确地做事”,而且要求他们作为领导者——“做正确的事”,树愿景、思长远、善激励、会引领、能指导!领导者与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有着明显的不同(如表1)。
(四)高校辅导员要集人文性、实践性、终身性为一体
高校辅导员指导思想要讲究人文性。我们所讲的人文性,即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对学生,要做到人文关怀;重视人文教育。这里的人文,是指我们人类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和健康的文化,同时也是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文化。其核心思想和内容都具有先进文明的特征和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来说,首先体现在要养成“善”的品性,养成正直和良好的生活规范。
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要讲究实践性。即在工作中要坚持实践性原则: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指导工作时,必须亲自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思想思维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的正确性,及时给予纠正。
高校辅导员的学习担心要讲究终身性。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学习是一件永远也不能停止的事情。因此,辅导员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这是终身性学习的基本要求。
总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它永不止息,需要我们终身去推动和实践。我们强调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就是希望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指明新方向,帮助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感、增强辅导员持续工作的动力,最终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绩效。主要参考文献:1.[法]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2.大前研一著,裴立杰译.专业主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0. 3.宋小亚.终身学习的重要性[EB/OL]. http://hnpx.cersp.com/article/browse/168584.jspx,2011-5-17.(责任编辑:盛丹艳)(本文系2009年广西高校思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高校辅导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与训练研究”(2010C239)及2010年广西教育科学课题“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2011C0256)的成果之一。)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Counselors in the New Era Jiang YuanhaoAbstract: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the key to reinfor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selor team. Itis the requir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demand of broadening professional space for collegecounselors. Therefore, college counselors should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image, transferring their image from “auxiliary" to the "master”,and truly enter into the “active” working state. They should be both the leader and the administrator, paying attention to humanity,practicalness and lifelong learning in their work. Only by taking such professional road, can the college counselors meet the demand of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counsel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