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检验指导书

焊接检验指导书

焊接检验指导书
焊接检验指导书

1.0目的

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0范围:

本公司焊接所加工出的产品的检验方法及质量要求。

3.0定义:

3.1焊接缺陷:焊接接头中的缺陷。分为尺寸缺陷、冶金缺陷和性能上的缺陷。

3.2焊缝高度:焊缝表面最高处与母材上缝边边线的垂直距离。

3.3焊漏:单面熔化焊时,焊缝跟部突出的过量金属。

3.4焊瘤:焊接教程中,熔化的金属流淌到焊缝以外未熔化的母材上而形成的金属堆积。

4.0引用标准:

4.1 Q/ZX04.12-99 产品结构件质量要求

5.0检验方法及质量要求:

5.1焊接件装配质量要求

5.1.1装配间隙小于0.5㎜。

5.1.2错边量小于板厚的10%,并不大于0.2㎜。

5.1.3尺寸公差应满足图纸及工艺要求。

5.2 定位焊质量要求

5.2.1定位焊点应牢固,无虚焊、气孔、夹渣等缺陷。

5.2.2定位焊接电流可以大于正常焊接电流。

5.2.3定位焊点间距应均匀,并满足焊接工艺要求;以尽量减小焊接变形为原则。

5.2.4严禁装配定位焊接时在工件表面造成锤痕、划伤等缺陷。

5.3焊接质量要求

5.3.1点焊的要求

抄送:□总经理□市场部□工艺技术部□计划部□采购部□生产部□品质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文控中心

5.3.1.1焊点牢靠,无脱焊现象。

5.3.1.2点焊外表面喷涂后不允许有明显的点焊压痕。

5.3.1.3点焊边距最小以不造成边缘压溃为原则。

5.3.1.4搭接量,一般为边距的2倍,板多件采用下表数据:

5.3.1.5 非外表面点焊焊点压痕深度不超过板材实际厚度的15%允许存在。

5.3.1.6 点焊焊点压痕直径允许比图纸规定值大15%、小10%;焊点相互位置允许与图纸规定

偏差±2㎜。

5.3.1.7 熔核直径D=4δδ:工件厚度

5.3.1.8 不允许出现熔核偏移、压痕过深、表面熔化与烧穿、裂纹、疏松和缩孔、接头边缘压

溃或开裂、焊点脱开等不良现象。

5.3.1.9点焊件相互不产生明显的偏移及较大的变形。

5.3.2电弧焊的要求

5.3.2.1焊缝尺寸与偏差:焊缝尺寸应符合图纸,当图纸未规定时参照如下要求:

a)对接、外角接型式的焊接:焊缝宽度应是材料厚度的2-4倍左右,焊缝高度不小于被

焊材料的1/4或不超过2.0㎜(取较不值)。

b)丁字接头型式的焊接:焊缝沿全长应均匀一致。

5.3.2.2裂纹:焊接接头上不允许有裂纹存在。

5.3.2.3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气孔、夹渣、烧穿等缺陷。

5.3.2.4焊漏

a)不超过下表的焊漏,允许存在

b)不允许的焊漏,在易于达到的部位应用机械的方法去掉至允许值,急剧过渡到基体材

料上的焊漏应排除。

c)有气孔的焊漏应排除,使其均匀过渡。

d)装饰外表面在喷涂后不应有明显的焊漏痕。

5.3.2.5未焊透

a)焊接接头的熔透深度(与基体材料厚度的百分比):对接和外角接的熔透深度的100%,

丁字接和搭接的熔透深度为:材料厚度小于5㎜时熔透深度50%,大于5㎜时熔透深

度为40%。

b)焊缝上的未焊透均应补焊。

5.3.2.6 咬边

材料厚度小于或等于4㎜时焊件上的咬边不允许存在

材料厚度大于4㎜咬边的最大深度不大于材料厚度的5%或0.5㎜,在100㎜长度上最

大累积长度不超过10㎜。焊后应用机械方法排除,使其平滑过渡;超出范围必须补焊。

5.3.2.7焊件上的焊瘤应排除,弧坑均修补。

5.3.2.8焊缝的修补:焊接缺陷允许修补三次。

5.3.2.9焊件的直角度要求

L:长边;W:垂直边;A:W长度L方向的偏移量

5.4焊缝质量要求

5.4.1 焊缝不允许有外部裂纹、烧穿、沿焊点或焊接母材边缘的胀裂。外部飞溅物应清除干净。

5.4.2 焊缝宽度不均匀,在焊缝30㎜长度不超过1㎜。

5.4.3 不允许出现焊缝长度不均、高度不均、焊缝成形粗糙等缺陷。

5.4.4 不允许存在焊角不等或过大;以及焊穿、弧坑、咬边、未焊透、虚焊、夹渣、裂纹等现象,

不许有焊瘤、焊渣、飞溅等。

5.4.5焊接引起的有害应力及焊接残余变形应消除。

6.0标识及放置:

6.1 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放置于合格区或待转工序区,产品需摆放整齐,防止磕碰。

6.2检验不合格的产品须贴不合格标签,并隔离、放入不合格品区,以免混淆合格品。

7.0质量记录:

《首检记录表》《巡检记录表》《生产流程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