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1.国民生产总值(GD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DP不仅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和经济活动的规模。

2.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货币价值和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与通缩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通缩则是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货币升值,价格普遍下降的现象。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激发消费和投资,但高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

4.失业率

失业率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上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失业率高通常会导致经济活动不足,而失业率低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工资上涨。

5.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金融稳定等。

6.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

支出,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民间消费、投资和就业等。

7.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通过国际贸易,各

国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国际贸易还有助

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互补,但也会面临贸易摩擦和不平等的问题。

8.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经济

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

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如投资、消费、信贷等。

9.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在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之

间的分配情况。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而不平等的国民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平衡。

10.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发展机制。有关经济发展的理

论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这些理论探讨

了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之,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现象,分析宏观经济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经济风险,推动经济发展。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8.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 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 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 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 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 国民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流量不是存量) 名义GDP:当年的价格计算 实际GDP: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以基期价格计算。 2 衡量一般价格水平方法: 1.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所有,国内生产的产品) 2.消费价格指数(CPI):现期价格下产品成本/基期价格成本*100(消费者购买,国内外购买都可以) 3 核算GDP方法: 1.生产法: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2.收入法: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3.支出法:GDP = C + I + G +(X-M) 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4 国内生产总值(GNP):GDP+本国人国外收入-外国人本国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个人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 5 GDP的缺陷: (1)GDP对经济增长的衡量是有限的。 (2)GDP无法衡量国民财富和福利。 (3)GDP无法统计地下经济。 6 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基本原理: 古典经济学:供给决定需求“萨伊定律” 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在长期中决定作用 凯恩斯主义:经济萧条下有效需求起决定性作用 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有效需求决定均衡国民收入、长期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7 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快。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影响人们消费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心理特征、社会习俗与社会制度,而后二者在短时期内不会有重大变动。客观因素包括利率与财政政策的变动等,短期内也不会有太大改变。 在一个经济周期内,消费与收入和就业量呈同增同减关系,但其波幅较后二者小。 8 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c=c(y),表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α+βy, 式中,α为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9 平均消费倾向: 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简称:APC。APC=C/Y 10 边际消费倾向MPC: 指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即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C=△c/△y = dc/dy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②0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不同的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性等方面有不同的影响。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和需求。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GDP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GDP的概念、含义、局限性(缺陷)、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含义: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是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衡量的,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7)人均GDP,它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而GDP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有局限性的: 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3、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5、忽视了道德因素:计入犯罪活动和色情活 动创造的价值。 6、计入不增加社会福利的活动创造的产值。 7、错误和遗漏:(1)忽视地下经济:黑市交易;( 2)忽视非市场活动:如自给自足的生 产、慈善机构的活动、家务劳动等等(3)一般转移支付、证券的买卖、旧货的交易等等; 8、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3、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 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净值 NNP 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民收入 NI (√)个人收入 PI(√) 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五个基本总量的含义和他们的关系: (1)GDP (2)NDP=GDP-折旧 (3)NI=NDP-间接税-非税支付-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对现期政府企业的补贴-现期政府企业的盈余;其中,政府企业的盈余不是分配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故不构成国民收入;) (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个人利息和红利收入(5)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I+S 二.经济周期出现的原因 1、经济周期定义:所谓经济周期(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2、经济周期主要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体整体层面的现象和 规律。它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如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的变化趋 势和影响因素,研究宏观经济体的整体运行规律和政府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下面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运行的学问,涉及整体经济体系的总体、平衡和发展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宏观经济学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价格稳定、降低失业率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 -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原理:宏观经济体系的运行主要由需求、产出 和物价三大要素决定,通过供给和需求的调节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增长。 3.宏观经济变量的测量与分析 -GDP(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所有最终商 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通货膨胀率:衡量物价水平总体上的上涨速率。 -失业率:有效劳动力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消费:个人和家庭在短期内为获得满足需求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投资:企业用于购买固定资产或存货等长期资本品的支出。

-净出口:一个国家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4.宏观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与衰退: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总体活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变化的过程,包括扩张(经济增长)和衰退(经济衰退)两个阶段。 -供求冲击:外部冲击(如自然灾害、战争等)或内部冲击(如流动性冲击、政策冲击等)对经济体的影响。 -圆形流量图模型:展示宏观经济体系中企业、家庭、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源和货币流动。 5.宏观经济政策与管理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体的整体需求和收入分配。 -自由放任政策:主张由市场自由调节经济的政策,强调政府不干预经济活动。 -平衡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平衡增长,即经济增长与价格稳定、收入分配公平相结合。 6.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汇率与汇率制度: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制度决定了货币汇率的变动方式和机制。 7.宏观经济学理论流派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 (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 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1.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DP增长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几个方面。GDP增长率反映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趋势。 2.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常见的失业率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总量超过物价总水平所需的情况。通货膨胀可以分为供给性通胀和需求性通胀。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常见的货币政策包括紧缩政策和扩张政策。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在相对长时期内的涨落循环。一般可以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6.政府财政政策:政府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常见的财政政策措施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等。 7.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国际收支包括贸易收支和资本收支。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有重要影响。 9.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等手段实现。 10.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水平的持续改善。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

11.投资:投资是指将资金或资源投入到生产或经营活动中的行为。 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有重要影响。 12.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优化资源配 置和产出组合使得整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13.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阶层、群体 之间经济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不均。 14.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到的公共 福利和基本生活保障。 15.经济循环问题:经济循环问题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可 能陷入反复循环,如需求不足引发的衰退。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常考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进行深 入研究和探讨。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 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 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用支出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 来计量GDP。 8.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 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字母I表示)。 10.净投资: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 11.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自主投资:利率r为零势能有的投资量。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 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14.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政府购买(即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 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16.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17.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18.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商品用的产品。 19.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20.个人可支配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个人收入。 2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 出。 22.消费函数(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23.储蓄函数: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的关系。 2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 部分的比率。 25.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26.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27.平衡储蓄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28.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 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29.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 30.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31.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及其管理体制的一门学科。它致力于探讨社 会资源配置、全民生产总值和总消费、投资、就业、物价形势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宏观运 行规律,以及政策的确定与实施方法和效果。在认识宏观经济中涉及到的几项重要知识点,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以实现目标,如价格稳定、通货膨胀上行有效控制等。其中包括各种政府控制货币供给、利率控制以及法定货币改革等。当政府采取低利率政策时会导致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投资增加;当政府采取高利率 政策时会减少流动性,从而抑制社会投资增加,进而减少通货膨胀压力,维持社会价格稳定。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以实现社会稳定、增长和 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包括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等。财政政策 可以控制社会投入、支出和财政支出,来改变社会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达到调节经济周 期的目的。 三、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指政府调控经济进程的政策,是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水平 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政府通过调整市场利率水平、低利率或高利率,从而影响市场 投资和消费行为,以实现调节经济,如减缓民众支出过热和调节通货膨胀等的目的。 四、汇率政策。汇率政策是影响汇兑汇率变动的政策,也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 工具之一。汇率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当国内经济发展出现分化时,外汇市 场中的汇率变动会影响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本国贸易和国际投资,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 发展。 五、贸易政策。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征收关税及其它措施,调整进出 口商品的价格,以达到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贸易政策既可以鼓励本国出口商品,从 而增加出口收入,又可以增加本国商品的进口,从而减少本国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方面 的损失。 上述几项重要知识点,反映了宏观经济学在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 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重视这些影响因素,以防止经济失调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也是宏观 经济学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也是政府经常采取的手段。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 指标及其衡量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GDP的含义 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 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 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 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GDP=C+I+G+NX 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 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 可分为三大部分: 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 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 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 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 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使资本存量出现净增加的投资被定义为净投资: 净投资=当年年终资本存量-上年年终资本存量 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总投资还可分为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 固定投资:对新厂房、机器设备和住宅的购买。 存货投资: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变化。 当年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价值-上年年终存货价值 政府部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G)包括政府提供国防、修建道路、开办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名义GDP:名义GDP也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3、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收入和购买支出以相同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的比率。在税收为定量税的条件下,该乘数等于1。 4、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LM曲线:LM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绘出来的一条曲线。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6、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是指投资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用投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利率变动的百分比来表示.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幻觉:货币幻觉是指人们不是对货币的实际价值做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 9、失业率:失业率是与就业率相对应的一个经济指标,指某一时期社会失业人口占社会劳动力总量的比重.失业率+就业率=1。 10、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指法律授权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对其存款必须保持的最低的准备金比例。 二、问答题 1、5个经济总量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5个经济总量:GDP,NDP,NI,PI,DPI ①GDP-固定资产折旧=NDP ②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NI ③NI-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PI ④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出=DPI 2、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及各自的定义 答:⑴生产法,又称部门法或增值法。其原理是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GDP,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这种核算方法可以反映GDP的来源. ⑵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其原理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的各项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总量 的指标。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方面的所有最终产品和 服务的价值总和。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长期增长率。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技术创新和人口增长 等途径实现。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劳 动力人口的比例。高失业率通常伴随着经济低迷,低失业率则表示经济繁荣。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普遍价格上涨的情况。通货 膨胀有利有弊,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度的通货膨胀可 能引发经济不稳定。 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它通常分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控制货币供 应量是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或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发 展的政策。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整、准备金要求、开展公开市 场操作等。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的一种政策。财 政政策工具包括调整税收、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等。

8.汇率:汇率是一种国家货币与另一种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汇率的决定因素包括货币供求、政府政策、经济发展等。 9.贸易: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资源配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10.财政赤字和债务:财政赤字指政府支出超过税收收入的情况。财政赤字通常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形成了政府债务。财政赤字和债务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苏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的阶段包括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底部期。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个体之间收入的分配情况。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3.经济不平衡:经济不平衡是指经济体内部其中一种经济变量的不平衡状态,如收入分配不均衡、贸易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14.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之间交流、合作和互动的过程。全球化加深了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常考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涵盖了经济的多个方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常考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而不被用作投入品以生产其他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消费性产品和服务以及新的耐用产品;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3.奥肯定律:由于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而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4.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消胀指数:是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间的比率; :以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 7.黄金律稳态: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试点上的消费;与此相比,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规则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规则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这一代的消费; 8.稳态:满足新增投资正好与折旧相同的点,在该点资本存量会保持稳定不变的水平;我们称这个资本存量水平为资本存量的“稳定状态”或简称“稳态”,记为k; 9.充分就业:指的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当的状态; 10.摩擦性失业:来自于劳动力市场正常变动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11.结构性失业:来自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的特定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12.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扩张步伐变慢或者经济周期而产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 13.古典两分法:货币供应数量增加,只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不会改变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所以货币数量的变动不会改变厂商和家庭的决策,也不会改变产出和就业这类实际变量;由于这种观点将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分割开来犹如泾渭分明,互不影响,因此这种观点被称为古典两分法; 14.乘数效应: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增加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 15.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 16.总供给:是指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1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每增加一元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部分; 18.投资乘数:指投资量变化数与国民收入变化数的比率,它表明的变动将会引起若干倍的变动 19.计划总支出:一个社会中家庭、企业和政府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定义为计划总支出,并且用E表示; 20.挤出效应:利率的上升增加了私人投资的成本,使私人投资下降;这种由于政府购买增加而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被称为挤出效应; 模型:反映和同时均衡条件下,和关系的模型; 22.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23.利率的传导机制: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从而导致投资的增加,最终引起收入的上升; 25.流动性偏好:人们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这种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倾向; 26.政府购买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和政府购买的增量之比,即每增加一单位的政府购买所带来的收入的增量; 27.价格黏性:由于产品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企业可能无法销售出所有的产品,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将随着经济周期而移动,从而使实际工资变动表现出某种顺周期性,这就是价格粘性模型; 28.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 29.交易性动机:指人们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目的是为了日常交易; 30.预防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件而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1.投机性动机:是指人们持有货币是为了等待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行投机; 32.通货膨胀: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二、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开放经济、宏观经济政策; 2、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什么区别 答:国民生产总值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出和收入的一个常用指标,它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因此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凡是本国国民创造的收入,无论他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而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则不计入GNP .而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的,它统计一国领土范围内的总收入,不管这种收入是否由本国居民创造,都被计入GDP. 3、比较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答:1名义GDP a名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以当前市场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b造成名义GDP变化的原因:物质产量的变化,市场价格的变化; 2实际GDP a为了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的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个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 b实际GDP可以用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 3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的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4、解释GDP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福利或幸福感的良好衡量尺度 答:中只包括了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有时很难区分; 是由本期所生产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GDP应该排除过去生产的; 3.一国经济中有些经济活动不进入公开市场交易,因而没有市场价格; 地下经济与黑市,为了逃税或逃避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劳动保障法等,这些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记录,没有计入GDP中; 还有一些事公开了但没有市场交易行为的 4.经济福利: 人均水平,人均GDP只是反映收入的平均水平,并没有反映首付的分配情况; 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从地下开采出来后他的价值被计入GDP 5、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 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也是比较国家经济状况和经济增长的基本依据。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在一 段时间内的增加。经济增长可以由多种因素推动,包括劳动力增长、资本 积累、技术创新和制度等。 3.失业率:失业率是一个国家就业人口中未能找到工作的人口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低迷,因此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 失业率,如刺激经济增长和提供就业机会。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总量的增加,导致 物价普遍上涨。通货膨胀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贬值和购买力下降。政府和央行通常会采取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缩减货币 供应量。 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的政策。适度的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就业和减少不平等,但也可 能导致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增加。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控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 济活动的政策。适度的货币政策可以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 稳定。 7.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的波动。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受到供 给和需求的变化、投资和消费信心、货币和财政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国际贸易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效益,但也可能导致经济不平衡,如贸易逆 差和工业转移。 9.资本流动:资本流动指的是资金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资本流动 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投资,但也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和不稳定。 10.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一个社会中经济资源和财富的不均 分配。高度的经济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低迷,因此政府通常 会采取措施来减少不平等,如税收重分配和社会保障。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 一、萨伊法那么: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因此,普遍的生产多余是不可能的。 二、 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冲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从头的说明,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专门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 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加②充分就业③价钱稳固④国际收支平稳 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整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联系:①相辅相成,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 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中心理论价钱理论国民收入理论 研究方式个量分析总量分析 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类效劳的总称。 特点: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五、私人产品:是指一样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效劳,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点: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六、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操纵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操纵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 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全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八、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动身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九、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派平均程度的曲线。看图 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必然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OPY是绝对不平均线,表示社会的全数收入都被一人所占有,其余的人的收入都是零。OY弧线为实际收入分派线即洛伦茨曲线,每一点都说明:占总人口的必然百分比的人口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从曲线的形状可看出:实际收入分派线越靠近对角线,那么表示社会收入分派越接近平均;反之,实际收入分派线越远离对角线,那么表示社会收入分派越不平均。 10、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依照洛伦茨曲线图找出了判定收入分派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 A表示实际收入分派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之间的面积;B表示实际收入分派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面对。若是A=0,基尼系数=0,那么表示收入绝对平均;若是B=0,基尼系数=1,收入绝对不平均。事实上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小,越接近于收入平均;基尼系数数值越大,那么收入越不平均。关于收入分派高度不均的国家基尼系数在0.5-0.7之间,关于收入分派相对平等的国家,在0.2-0.35之间。 1一、税金转嫁:纳税人能够把税金转嫁给他人负担。分为两种:①向前转嫁,即在市场互换进程中,在产品或效劳销售之前,卖方通过加价的方式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买方;②向后转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 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经 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波动。它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失业率 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 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 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率,表示一种货币价值与另一种货币价 值的比例。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0.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 经济成长的方式和路径。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出口导 向型、内需拉动型等。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对于经济学学习者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