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七年级上 古诗五首_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 古诗五首_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  古诗五首_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  古诗五首_教案

17.古诗五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

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杂诗》

1.介绍王维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2.① 来日:指从故乡动身起程的那天。

② 绮(起)窗:镂花的窗户。

③ 著花未:开了花没有。

3.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

洁品行,含蓄而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诗开头的两句,

在设问中两次出现“故乡”的字面,并不嫌其重复,倒反而觉得亲切有味。

接着进一步问道:“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动身那天,我家窗前

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问得这样真挚,这样雅致,又这样充实。问

出了精神,问出了境界,概括了多么丰厚的生活内容和多么美好的思想情

操。赵殿成评这首诗说:“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

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4.背诵

二、学习《夜雨寄北》

1.学生齐读诗歌。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李义山诗集》。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唐代诗人。25 岁

时中了进士,因受到党争的牵连,屡遭排斥,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一

生穷愁潦倒。他的诗多表现个人穷愁潦倒的生活、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

对爱情的追求。但他开创了诗歌上新的风格、新的流派,在艺术技巧上

他对我国的古典诗歌有所发展和丰富。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

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说是写给友人的。

3.品味感悟。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

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

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

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4.思考:

①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

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彼此相隔一方;不仅超越了时间,

也超越了空间。“巴山夜雨涨秋池”,说明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遥远,

亦且惨淡,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②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5.主题:《夜雨寄北》通过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

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6.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学习《淮上与友人别》

1.诗人简介,见课文。

2.齐读全诗。

3.品析诗句。

4.思考:

① 诗中第一、二句写了哪些东西?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握别的时间和地点,美好的春光。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

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

不堪羁旅的愁思。“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

② 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

烘托了离人的特殊的情境。

5.主题:《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

别之情。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听读诗文,划分节奏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2.学生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

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

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与友人的惜别

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

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

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

5.主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了

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三、学习《酬乐天扬州动迁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

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赏析:

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在当时这些地方都是很荒僻偏远的。

②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

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却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也有人认为这句是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两种观点各有依据,讲授时不必强求理解的一致性)

④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默写背诵诗歌。

3.阅读《唐诗三百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