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86.87 KB
- 文档页数:2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200~203Acta Agr i culturae Jiangxi义县苹果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王宏1,伊凯1*,刘志1*,于辉2,王颖达3收稿日期3基金项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R S )资助。
作者简介王宏(63),男,研究员,农业推广硕士,从事苹果栽培及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伊凯、刘志。
(1.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熊岳115009;2.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熊岳115009;3.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161)摘要:为加快义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概述了义县苹果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苹果生产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快苹果产业发展提出了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节水灌溉、建立产业化体系、加强技术培训等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义县;苹果;生产;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1)04-0200-04辽宁义县种植苹果历史悠久,苹果种植面积大,果品品质优,一直是果农致富的重要产业。
然而,本世纪以来,面对全国各地苹果产业的激烈竞争,过去的优势已经不在,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义县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义县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义县位于辽宁西部,医巫闾山西侧,北纬4116~4148、东经12051~12144。
无霜期149d ,年均气温7.9!,1月平均气温为-10.2!,1月绝对最低气温为-30.6!,10!积温3400.0d#!,年均日照时数为2706.8h ,年均降水量为529.2m m ,晚霜最早在3月19日,最晚5月16日,花期霜冻频率小于30%(图1、图2)。
图1义县1967~2010年1月最低气温和1月平均气温图2义县1967~2010年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2011-0-07:CA -28:19:2义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义县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栽培大苹果,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山区,主栽品种为寒富、国光和黄元帅,占全县苹果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的92%和90%。
果农之友2019.11产业发展新疆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污染少,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是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栽植苹果具有结果早、产量高、果品营养丰富、口感极佳等优势。
新疆苹果已成为新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林果产业。
笔者2019年春天在阿克苏部分苹果产区进行了考察调研,发现代表新疆苹果发展水平的阿克苏地区,苹果产业发展相当不平衡,技术水平、生产效益等差别很大,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了三十多年的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广泛调査的基础上,拟就此文,希望能对新疆的苹果产业发展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并能引起有关决策者的重视,作为决策参考的依据。
1苹果生产存在问题1.1苹果品种混乱优良品种和良种苗木是果树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果树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
同样的种植面积、同样的管理水平、同样的投入,生产效益往往相差很大。
近两年我国胶东苹果产区,秋富、长富等一代富士,每千克售价5~6元;烟富3等二代富士苹果每千克12元;神富一号等三代富士苹果每千克16元,有的按个卖,10元1个(图1)。
新疆阿克苏地区,现有苹果品种混乱,良莠不齐,新建果园品种起步低且混杂,引进苗木时把关不严,很多苗木来自小的苗木生产企业或家庭育苗户,品种接穗取自当地成龄果树,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严重影响新疆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图2)。
新疆阿克苏苹果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丁元振1,王厚臣2,王忠华3(1诸城市桃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诸城262222;2烟台现代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烟台264003;3新疆兵团第七师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阿克苏834000)图2新疆阿克苏苹果图1烟台苹果41果农之友2019.11产业发展新疆当地个别苗圃,存在无采穗圃、接穗来历不明等问题。
品种未经认定,纯度低,病虫害严重,不考虑砧木、接穗的亲和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等现象普遍存在。
育苗过程不规范,甚至一些育苗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田间使用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导致苗木质量严重下降。
Z i x u n t a i主要靠上茬作物的投入量,而蚕豆利用其后效。
根据需肥特性,专用肥的氮、磷、钾配比5-15-5比较适宜,1.33m左右组合的用量为300-375kg/hm2,如再增施7.5kg硼砂和15公斤硫酸锰效果更好。
施用方法,一般以开沟后穴施,注意种肥隔离,防止肥害。
2.7.3 查苗补缺。
出苗后要踏田检查,凡缺苗断垄的及时用同品种浸种催芽补种,并浇足水,促出苗和发苗,达到苗料足、分布匀、生长平衡。
2.7.4 追施苗、蕾肥。
对适期播种、生长正常的田块苗蕾期不必追肥。
播种推迟,长势不良的田块在苗期可追施薄粪水2.25-3.75t/hm2,或尿素30-45kg/hm2,蕾期再因苗追施氮、磷、钾60-90kg/hm2。
2.7.5 松土壅根。
冬前在行间进行1-2次穿棵松土除草,并搞好培土小壅根,防冻保苗安全越冬,开春后再进行一次松土除草。
2.7.6 整枝定苗。
蚕豆去弱留强,搞好两次整枝。
第一次在立春后一周,剪去衰老的主茎和受冻的无头分枝。
第二次在三月中旬,剪去衰老分枝、无头分枝、病枝、苗高不足群体一半的小分枝,达到控制无效分枝、减少养分消耗、调节密度、改善光照条件,促进有效大分枝生长的目的。
整枝后的密度在每公顷37.5万枝左右,即每米行长长50个分枝。
2.7.7 清沟理墒。
开春后雨水较多,应搞好一次清沟理墒工作,疏通水系,提高降渍能力。
2.7.8 普施花荚肥。
在初花期追施氮磷钾高浓度复合肥75-120公斤/hm2。
同时在盛花期用0.2%硼砂溶液喷施1-2次,以防治锈病。
2.7.9 防病治虫。
主要防治好赤斑病、白粉病、蛄牛、蚜虫等病虫害。
特别对于赤斑病的防治要做到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
2.7.9.1 农业防治:(1)田间开好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2)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整除无效分枝;(3)增施草木灰或钾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2.7.9.2 药剂防治:在蚕豆盛花期3月底4月初普用第一次药,隔7-8天用好第二次。
陕西苹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唐笑天来源:《果农之友》 2015年第2期唐笑天(陕西省旬邑县果业中心陕西旬邑711300)陕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近年来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但是当前依然存在农村劳动力匮乏,专业人才偏少等突出问题,如果不积极加以应对,必将制约陕西苹果产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1 发展现状陕西地处西北内陆,海拔较高、光照充足、降雨适中、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具有发展苹果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
自从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苹果产业在陕西发展势头迅猛,无论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系列中央惠农利农政策的实施,陕西苹果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据统计,仅2011 年陕西保有苹果面积935 万亩,年产量1 203 万吨。
占到全国苹果总产的1/3 和世界总产量的1/8,优果率在75%以上。
苹果产业已经成为陕西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但是当前依然存在着一系列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不能认真研究应对,必然阻碍苹果产业后续的健康发展。
2 存在问题2.1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匮乏,果农文化素质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匮乏,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大多科学文化素质低,自身劳动能力低下,对新技术新事物接受能力差,既难以应对果园繁重的日常作务,又制约着新型果园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
2.2 苹果产业专业人才偏少,人才储备不足苹果产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有一大批专业人才作为支撑。
但是当前苹果产业专业人才数量偏少。
许多农林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改行或选择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就业,不愿选择环境较差的西北内陆和偏远乡镇发展;产业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同时基层服务体系落后,基层组织和技术人员数量少,思想观念陈旧,业务水平较低,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导致基层推广难度大,产业更新缓慢。
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程浩明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9年第09期苹果产业是甘肃省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苹果产业发展的成效(一)优势产区基本形成苹果是甘肃省分布范围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树种,全省14个市、州都有苹果栽培。
2008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369.78万亩、产量164.14万吨、产值29.05亿元,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产量、产值的59.86%、66.15%、71.07%。
主产区平凉、庆阳、天水、陇南4市322.79万亩、产量134.66万吨、产值23.84亿元,分别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产值的87.29%、82.04%、82.07%。
农业部确定的18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306.59万亩、产量125.09万吨、产值22.14亿元,占全省苹果面积、产量、产值的82.91%、76.21%和76.21%。
从产区分布看,位于陇东南黄土高原的平凉、庆阳、天水、陇南(礼县、西和)是甘肃省苹果主产区。
该地域光热资源丰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危害轻、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适宜苹果栽培,具备最适宜苹果种植的7项指标。
生产的苹果以着色鲜艳、外形美观、肉质细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风味佳、耐贮运、营养丰富而畅销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是农业部划定的苹果优势产区。
这一区域栽培面积大、产业基础好、产量高、品质好、效益显著,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我国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的重点产区。
天水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平凉、庆阳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
2008年苹果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27%和5.89%,种植面积由2002年全国第6位,跃升到2008年第3位,仅次于陕西、山东两省。
因新建果园面积大、苹果产量居全国第6位,与第5位相当。
阿克苏市红富士苹果栽培概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红富士苹果是一个晚熟,耐贮藏,食用品质好的优良品种。
新疆XXXX县自80年代后期开始引种,至2000年前后栽培面积达到1万亩,占各类果园总面积的33%。
而最近几年却被大量砍伐,目前只剩下不到0.5万时,总产量5万吨,而且产品质量有所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我们认为一是果品生产受到当前经济环境影响,市场疲软,二是栽培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
认真分析研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恢复红富士苹果生产的形势,促进苹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阿克苏市;红富士;苹果栽培;问题;对策前言:红富士苹果生长需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的支持,否则将会影响到苹果的质量在新疆发展苹果种植,尤其良好的自然环境作为依托。
新疆阿克苏市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并且四周有高山的阻隔,形成了其典型的干旱气候特匪,降水稀少,平均降水量仅为1-45 mm,是全国平均降水量的23%。
且地区湿度较大,且冬季漫长,日照时间长,温差较大,而在热量方面,受到阿尔泰山的影响,北方干冷的气流能够达到北疆,因此阿克苏市为明显的寒温带,形成了果树埋土过冬的特点。
除此之外,由于阿克苏地区的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较大,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缓果树的呼吸作用,更有利于营养的积累,使得新疆阿克苏市的苹果比其他地方更为香甜。
一、阿克苏市红富士苹果栽培存在的问题(一)苗木来源乱,质量差,栽植密度不当新疆阿克苏市栽培的红富士苹果苗木主要引自山东和辽宁地区。
这些苗木大多是“三当苗”,即当年繁育,当年出圃,当年栽植。
苗木生产不充实,根系差,加上长途运输,栽后缓苗期长,直接导致结果期的推迟[1]。
再者品系乱。
购苗时买的短枝型品种大多成了普通长枝型,栽植时又与短枝新红星、矮化砧红富士栽在一起,株行距为2m*3m或3m*4m有的甚至1mX2m;造成果园未结果先郁闭,后期无法控制,从而导致适龄不结果[2]。
在生产中真正得到普及推广的很少。
还有报刊、电视等专业媒体宣传把关不严,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果农只要有工商登记和生产许可就可以宣传。
以上乱象的根源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或执行不力。
因此,果树新品种的保护尤为重要。
为此,对果树新品种提出几点保护建议:2.1加大宣传,增强果树新品种保护意识必须加大对果树新品种保护的宣传,在社会各个层面上树立对果树新品种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果树育种工作者自身更要树立品种保护的意识,在新品种的选育和应用过程中确保材料不流失并及时对成功选育的新品种申请保护。
2.2完善和健全果树新品种保护体系2.2.1加强果树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基础研究不同果树种类的DUS测试指南是开展新品种测试的重要依据。
但由于经费、人员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在果树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标准品种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有些果树种类甚至是空白。
因此,急需投入专项资金,开展相关研究,为制定相应的测试指南提供技术支撑。
2.2.2实施果树良种补贴,加速果树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建议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推荐出果树优良品种名录,依托现有的国家、省、县级无病毒果树苗木繁育基地,实行良种果树苗木补贴政策,加速果树优良品种的推广。
2.2.3开展相关领域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开展新品种保护权申请、测试、维权等方面的培训,使育种者了解、掌握果树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加大果树新品种权代理人培训,保证不同果树种类、不同地域都有取得资质的果树新品种权代理人,方便育种者开展申请工作。
2.3品种审定(或登记、备案)与新品种测试有机结合,减少资金投入果树新品种推广,一般要求通过省、国家有关部门的审定、登记或者备案后方可进行。
品种审定或登记与品种权保护是由不同部门进行管理的,品种审定、登记不要求由新品种保护权,申请新品种保护权的品种也不要求通过品种审定、登记或备案。
如果在品种选育的同时完成新品种测试工作,然后申请审定、登记或备案和新品种保护,可以减少申请后新品种测试环节,加速新品种保护权的申请、获得和新品种推广的进程。
王田利(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和草原局,773000)苹果产业是甘肃省静宁县举全县之力培育的富民产业,目前种积突破百,由于在苹果产业发展中对品种高度,务作精细,「适,苹果售价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258年产地收购最高 5.44元/千克,创史新高,2218年全果产78,产36元,农民人均果品I达5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7%以上。
但是,近年来,随着全国苹果产业的展和转的加快,新果区的不力卩,果产业展多新问题,直面问题,全力应对,以确保果产业良性发展,提高果产业对县域经济和农民增的支撑作用。
,迎1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问题5.3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比较效益下滑静宁县是国内苹果生产效益最高的产区之一,这既得益于优越的,也得益于精作,另外,充足的投资是高效生产的根本保障。
苹果种植比较费工,在果产区每亩年用工在270个小时以上。
近年来,随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果园工人短十分突出的问题,2210年果园工上涨到52元/天,较2218年上涨22%,最高果工工资到50元/天。
、农药等农资也呈上,农资及工人工资的上,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由于产能过剩,果下降态势,2210年早熟富士较2215年同期每千克下降2.00元以上。
种本增加,收益少,种果的效益呈下降态势,产业的吸引力在消退。
5.4树龄老化、晶种老化日趋严果规生产起步于20:80年代中期,经过30多年的扩张,目前种积超过10万亩。
其中,22%-30%建于22-十年代,树龄,,品种已显落后,这果产业的“鸡肋”:继续种植,效益低下;,则的收。
这让大家。
5.3比较优势在消退多年来,果品质优良,在市场上鹤立,但是年来,边的庄浪、通、、彭阳、庆阳、等地果种积扩张,上述地区与静宁县相似,都属于果最生区,展果后发优势,在品种组成、建、方吸取了国内30多年苹果生产的经验和,处于领先水平。
上地区的果进果期后果的主要竞争者,对果的销售市了显的挤压:经销苹果的、等西南达2200多家,但去年不足520家,其的转到阳、、浪等新果区果品这果的比较优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