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四结构静力试验

实验四结构静力试验

实验四结构静力试验
实验四结构静力试验

实验四结构静力试验

(筒支钢桁架非破坏试验)

一、试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几种常用仪器仪表的性能、交装和使用方法.

2.通过对桁架节点位移、杆件内力对桁架结构的工作性能作出分析,并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二、试件试验设备和仪嚣

1.试件,钢桁架,跨度2400mm,上下弦采用等边3号角钢2<30X3,腹杆采用2<30X3,节点板厚 =3mm

2,试验设备

计算机、IMP口测量块、数据采集软件、支座、百分寝.

三、根据已知条件作出内力图,井预估荷载值

四、试验方案:

1.采用垂直加载方式,安装时必须采用专门措施.保证桁架上弦的侧向稳定。

2. 桁架试验时支庄的构造采用梁试验的支撑方法,支撑中心线的位置准确,否则桁架端节点的局部受力影响较大。

3.本试验加载采用液压千斤顶,试验时应使桁架受力稳定。

4.观测项目有强度、挠度和杆件内力等。测挠度采用位移计(百分标)测点一般布置于下弦节点,加,j支座沉陷,在桁架两支座的中心线安装垂直方向的百分表,杆件内力测量,可用电阻应变仪其安装位置随杆件受力条件和测量要求而定。

5.荷载的分级按梁试验进行,每级可取标定荷载的20%,5级加载至标准荷载。

6.杆件应变测量的位置在每一杆件的中间区段,电阻应变片贴在截面的重心连线上。

7.挠度测量点在桁架下弦节点上,同时支座处应按装百分表测沉降值和位移值。

五、试验步骤:

1、安装试件和试验装置,装上仪表。电阻应变片预先贴好,检查阻值和接线。

2、加载作预载试验,测取读数,检查装置,试件和仪表工作是否正常然后卸载,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排除。

3、仪器预调平衡各标计取初读数,作好记录和描绘试验曲线的准备。

4、试验,采用五级加载,每级停歇5分钟,在此期间读取各表读数,填入相应表格。

5、正式试验,重复两次。

六、实验报告内容

1、试验概述及描述(包括试件尺寸、加载装置、仪表布置、估算荷载值)

2、分别绘出各级荷载下弦C到H点的P--F曲线和理论曲线。

3、桁架各杆的内力分析,从杆件的应变值求出内力值,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记录表格

数据结构实验4

(一)题目 1. 按下述原则编写快排的非递归算法: (1) 一趟排序之后,若子序列已有序(无交换),则不参加排序,否则先对长度较短的子序列进行排序,且将另一子序列的上、下界入栈保存; (2) 若待排记录数<=3,则不再进行分割,而是直接进行比较排序。 测试实例:{49 38 65 97 76 13 27 49 88 21 105} (二)算法思路 (1) 建立存储序列上下界的栈序列。 (2) 对栈顶作如下判断: A. 若栈顶中记录的头与尾相距小于3,对对应的子序列进行排序,然后出栈,进入(3); B. 若栈顶中记录的头与尾相距大于等于3,则进行分块,判断分块是否有序, a.若两分块都有序,则出栈,进入(3); b.若只有一分块有序,则改变栈顶内容为无序分块内容,进入(3); c.若两分块都无序,则改变栈顶内容为较长的无序块,然后把较短的无序块 压进栈。进入(3) (3)重复(2)的操作,直至栈空,得到最终结果。 (三)程序结构 定义的结构体及声明 (四)源码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_stack{ int left; //lowerbound int right; //upperbound struct _stack *next; }qstack; //to store the child sequence's left and right void 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sort child sequence less than 3 for(int i = left; i <= right; i++){ int k = i; for(int j = i+1; j <= right; j++){ if(arr[k] > arr[j]) k = j; } if(k != i){ int t; t = arr[k]; arr[k] = arr[i]; arr[i] = t; } } } bool sorted(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for(int i = left; i < right; i++){ if(arr[i] > arr[i+1])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void q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qstack *head; head = new qstack; head->left = left; head->right = right; head->next = NULL; qstack *p; while(head != NULL){ if(head->right - head->left < 3){ //if less than 3, sort and pop sort(arr, head->left, head->right);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四)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四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实验环境:Visual C++ 实验目的: 1、掌握二叉树的二叉链式存储结构; 2、掌握二叉树的建立,遍历等操作。 实验内容: 通过完全前序序列创建一棵二叉树,完成如下功能: 1)输出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 2)输出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序列; 3)输出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 4)统计二叉树的结点总数; 5)统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实验提示: //二叉树的二叉链式存储表示 typedef char TElemType; typedef struct BiTNode{ TElemType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一、程序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SIZE 30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TNode *BiTree; struct TNode { char data; BiTree lchild; BiTree rchild; }; int IsEmpty_BiTree(BiTree *T) { if(*T == NULL)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Create_BiTree(BiTree *T){ char ch; ch = getchar(); //当输入的是"#"时,认为该子树为空 if(ch == '#') *T = NULL; //创建树结点 else{ *T = (BiTree)malloc(sizeof(struct TNode)); (*T)->data = ch; //生成树结点 //生成左子树 Create_BiTree(&(*T)->lchild); //生成右子树 Create_BiTree(&(*T)->rchild); } } void TraverseBiTree(BiTree T) { //先序遍历 if(T == NULL) return;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一.题目要求 1)编程实现二叉排序树,包括生成、插入,删除; 2)对二叉排序树进行先根、中根、和后根非递归遍历; 3)每次对树的修改操作和遍历操作的显示结果都需要在屏幕上用树的形状表示出来。 4)分别用二叉排序树和数组去存储一个班(50人以上)的成员信息(至少包括学号、姓名、成绩3项),对比查找效率,并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二叉排序树效率高,为什么? 二.解决方案 对于前三个题目要求,我们用一个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Stack.h"//栈的头文件,没有用上 typedefintElemType; //数据类型 typedefint Status; //返回值类型 //定义二叉树结构 typedefstructBiTNode{ ElemType data; //数据域 structBiTNode *lChild, *rChild;//左右子树域 }BiTNode, *BiTree; intInsertBST(BiTree&T,int key){//插入二叉树函数 if(T==NULL)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key; T->lChild=T->rChild=NULL; return 1; } else if(keydata){ InsertBST(T->lChild,key); } else if(key>T->data){ InsertBST(T->rChild,key); } else return 0; } BiTreeCreateBST(int a[],int n){//创建二叉树函数 BiTreebst=NULL; inti=0; while(i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概述

结构抗震试验方法概述 严健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地震的多发性和破坏性,使得结构抗震试验研究越来越受到人类的广泛关注。目前人类已经发明了很多结构抗震试验研究的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结构抗震试验常用的四种方法,分别是(1)拟静力试验方法;(2)多维拟静力试验方法;(3)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方法;(4)拟动力试验方法,并对其各自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关键词:抗震试验;拟静力试验;振动台试验;拟动力试验;概述 The Summary of the Dynamic Testing Method of Structures Abstract 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eismic research of structures which due to the multiple and devastating earthquake. Some dynamic test means were developed by human in the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four kinds of commonly used structure seismic test methods were describe, including The Pseudo Static experiment method, Dimensional Quasi-Static test methods, seismic simulation shaking table experiment method, Pseudo-dynamic test method. Key words dynamic testing; the pseudo-static experiment; shaking table experiment; pseudo-dynamic test;aseismatic design methods; summary 0 前言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一约瑟夫问题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线性链表的基础知识; 能够使用C++或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现线性链表; 能够使用线性链表构造正确而且时间复杂度低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程序设计能力。 二、实验内容 M个教徒和N个非教徒在深海上遇险,必须将N个人投入海中,其余的人才能幸免于难,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所有人围成一圆圈,从第一个人开始依次报数,每数到第K个人就将他扔入大海,如此循环进行直到仅余M个人为止。设计一个算法,找出这样一个排序:使每次被扔进大海的都是非教徒。并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使用循环单链表,将每个人作为一个结点,每个结点的指针域指向下一个人,采用循环链表的遍历对每隔N-1个结点的结点进行标记,直至标记出N个结点为止。该实验亦可用顺序表实现。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本实验采用集中授课形式,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上述实验要求。 五、实验条件 每人一台计算机独立完成实验,有如下条件: (1)硬件:联想高性能PC机; (2)软件:VC++ 6.0、VC++.Net。 六、实验步骤 (1)编写循环链表构造函数Node *Create( ),使链表中每个结点的数据域值为0,并让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域指向第一个结点; (2)编写约瑟夫问题函数 Node *Move(Node *H,int n); void Insert(Node *H,int pos,int data); (5)主函数中调用Create,Move和Insert,采用具体数据计算,输出结果。 七、实验程序 // stdafx.h : 标准系统包含文件的包含文件, // 或是经常使用但不常更改的 // 特定于项目的包含文件 // #pragma once #include"targetver.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北京理工大学数据结构实验报告4

《数据结构与算法统计》 实验报告 ——实验四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C 环境,学会使用C 语言利用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上机、编程调试,加强对线性表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3、锻炼动手编程,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从键盘输入10个数,编程实现分别用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算法进行排序,输出排序后的序列。 三、程序设计 1、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排序的功能,需要将输入的数字放入线性表中,进行进一步的排序操作。 (1)抽象数据类型: ADT SqList{ 数据对象:D={|,1,2,,,0}i i a a Elem Set i n n ∈=≥ 数据关系:R1=11{,|,,1,2,,}i i i i a a a a D i n --<>∈= 基本操作: InPut(SqList &L)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线性表L 。 OutPu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按顺序在屏幕上输出L 的数据元素。 InsertSor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对L 的数据元素进行插入排序。 QuickSor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对L 的数据元素进行快速排序。 SelectSort(SqList &L) 初始条件:线性表L 已存在。 操作结果:对L 的数据元素进行选择排序。 }ADT SqList ⑵主程序流程 由主程序首先调用InPut(L)函数创建顺序表,调用InsertSort(L)函数进行插入排序,调用OutPut(L)函数显示排序结果。 再由主程序首先调用InPut(L)函数创建顺序表,调用QuickSort(L)函数进行交换排序,调用OutPut(L)函数显示排序结果。 再由主程序首先调用InPut(L)函数创建顺序表,调用SelectSort(L)函数进行选择排序,调用OutPut(L)函数显示排序结果。 ⑶模块调用关系

数据结构实验4_99XXX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4 实验项目名称:栈的操作

附源程序清单: 1.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char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top; }SqStack; void InitStack(SqStack *st) //初始化栈 { st->top=-1; } int StackEmpty(SqStack *st) //判断栈为空{ if(st->top == -1) return 0;//为空 else return -1;//不为空 } void Push(SqStack *st,ElemType x) //元素进栈{ if(st->top==MaxSize-1)

{ printf("栈上溢出!\n"); } else { st->top++; //移动栈顶位置 st->data[st->top]=x; //元素进栈 } } void Pop(SqStack *st,ElemType &e) //出栈 { if(st->top==-1) { printf("栈下溢出\n"); } else { e=st->data[st->top]; //元素出栈 st->top--; //移动栈顶位置} } int main() { SqStack L; SqStack *st=&L; ElemType c; int i; InitStack(st); printf("输入回车结束入栈"); while((c=getchar())!='\n') { if(c=='(') Push(st,c); if((i=StackEmpty(st))==-1) { if(c==')') Pop(st,c); } if(c==')' && (i=StackEmpty(st))==0) { printf("右括号多出,配对失败"); goto loop;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项目:线性表、树、图、查找、内排序实验地点:明向校区实验楼208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杨永强 2019 年 1 月10日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typedef struct{//项的表示,多项式的项作为LinkList的数据元素float coef;//系数 int expn;//指数 }term,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单链表节点结构 Elem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 *LinkList; typedef LinkList polynomial; int CreatLinkList(polynomial &P,int n){ //创建多项式P = (polynomial)malloc(sizeof(LNode)); polynomial q=P; q->next=NULL; polynomial s; for(int i = 0; i < n; i++){ s = (polynomial)malloc(sizeof(LNode)); scanf("%f%d",&(s->data.coef),&(s->data.expn)); q->next = s; s->next = NULL; q=q->next; } return OK; } 运行结果 2. void PrintfPolyn(polynomial P){ polynomial q; for(q=P->next;q;q=q->next){ if(q->data.coef!=1) printf("%g",q->data.coef);

数据结构(第4版)习题及实验参考答案数据结构复习资料完整版(c语言版)

数据结构基础及深入及考试 复习资料 习题及实验参考答案见附录 结论 1、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2、数据的物理结构亦称存储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表示(或映像)。它依赖于计算机。存储结构可分为4大类:顺序、链式、索引、散列 3、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用以表示应用问题的数据模型。它由基本的数据类型构成,并包括一组相关的服务(或称操作)。它与数据类型实质上是一个概念,但其特征是使用与实现分离,实行封装和信息隐蔽(独立于计算机)。 4、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是一系列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计算步骤。 5、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C ) A、动态结构和表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 ) A、问题的规模 B、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问题的规模和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线性表 1、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两种。 2、表长为n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当在任何位置上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的概率相等时,插入一个元素所需移动元素的平均次数为( E ),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的个数为( A )。 A、(n-1)/2 B、n C、n+1 D、n-1 E、n/2 F、(n+1)/2 G、(n-2)/2 3、“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这个结论是( B ) A、正确的 B、错误的 C、不一定,与具体的结构有关 4、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D ) A、必须是连续的 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或不连续都可以 5、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B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NULL 6、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NULL 7、非空的循环单链表head的尾结点P满足( C ) A、p->next==NULL B、p==NULL C、p->next==head D、p==head 8、在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有序单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并仍然有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B ) A、O(1) B、O(n) C、O(n2) D、O(nlog2n) 9、在一个单链表中,若删除p所指结点的后继结点,则执行( A )

抗震结构设计测试题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场地土的液化: 饱和的粉土或砂土,在地震时由于颗粒之间的孔隙水不可压缩而无法排出,使得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颗粒的有效垂直压应力减少,颗粒局部或全部处于悬浮状态,土体的抗剪强度接近于零,呈现出液态化的现象。 4、等效剪切波速: 若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层,则根据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土层剪切波速加权平均得到的土层剪切波速即为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aE a a f f ζ=?,其中ζa 为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f a 为深宽修正后的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6、场地覆盖层厚度: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定义: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到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层顶的距离。 7、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8、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VE N V f f ?=,其中f v 为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ζN 为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 系数。 10、剪压比: 剪压比为c 0V/f bh ,是构件截面上平均剪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用以反映构件截面上承受名义剪应力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波(P )波和 横(S )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 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ΔF n ,其目的是

数据结构实验四题目一排序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四——排序 学生:XX 班级: 班序号: 学号: 日期: 1.实验要求 实验目的: 通过选择实验容中的两个题目之一,学习、实现、对比、各种排序的算法,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优劣,以及各种算法使用的情况。 题目1: 使用简单数组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如下: 1、插入排序; 2、希尔排序; 3、冒泡排序; 4、快速排序; 5、简单选择排序; 6、堆排序; 7、归并排序; 8、基数排序(选作); 9、其他。 具体要求如下: 1、测试数据分成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 2、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中关 键字交换记为3次移动)。 3、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妙。 4、对2和3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5、编写main()函数测试各种排序算法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存储结构:数组 2.2 关键算法分析 一、关键算法: 1、插入排序 a、取排序的第二个数据与前一个比较 b、若比前一个小,则赋值给哨兵 c、从后向前比较,将其插入在比其小的元素后 d、循环排序 2、希尔排序 a、将数组分成两份 b、将第一份数组的元素与哨兵比较 c、若其大与哨兵,其值赋给哨兵 d、哨兵与第二份数组元素比较,将较大的值赋给第二份数组 e、循环进行数组拆分 3、对数据进行编码 a、取数组元素与下一个元素比较 b、若比下一个元素大,则与其交换 c、后移,重复 d、改变总元素值,并重复上述代码 4、快速排序 a、选取标准值 b、比较高低指针指向元素,若指针保持前后顺序,且后指针元素大于标准值,后 指针前移,重新比较 c、否则后面元素赋给前面元素 d、若后指针元素小于标准值,前指针后移,重新比较 e、否则前面元素赋给后面元素 5、简单选择排序 a、从数组中选择出最小元素 b、若不为当前元素,则交换 c、后移将当前元素设为下一个元素 6、堆排序 a、生成小顶堆 b、将堆的根节点移至数组的最后 c、去掉已做过根节点的元素继续生成小顶堆

智慧树知到工程结构抗震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工程结构抗震》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其依据是()。 A:基本烈度 B:多遇烈度 C:抗震设防烈度 D:罕遇烈度 正确答案:抗震设防烈度 2、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则该地可能遭遇的预估大震烈度为( )度。 A:5.45 B:8 C:6 D:9 正确答案:8 3、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建筑物按其用途的重要性分为()类。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正确答案:四类 4、我国地震烈度表采用的是()度的烈度表。

B:8 C:10 D:12 正确答案:12 5、地震现象表明,()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A:面波 B:纵波 C:横波 D:勒夫波 正确答案:纵波,横波 6、地球上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称为( )。 A:震源深度 B:震中心 C:震中距 D:震源距 正确答案:震中距 7、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是()。 A:6 B:7 C:8 D:9

正确答案: 第二章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属于竖向不规则的条件。 A: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B: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 C: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0% D: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5% 正确答案: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2、当某层的侧向刚度小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为侧向刚度不规则。A:85% B:75% C:80% D:70% 正确答案:80% 3、为实现立面规则性,相邻楼层的质量变化不得超过()。 A:50% B:55% C:60% D:65% 正确答案:50% 4、为实现立面规则性,抗侧力构件的层间受剪承载力不得小于相邻上一层的()。 A:80%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浙江科技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年级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老师 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信息学院

实验一线性表操作(一元多项式的运算) 实验目的: 1、定义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2、实现对线性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具体函数定义 实验要求: 1、定义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2、实现对线性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具体函数定义。 3、定义输出一元多项式的函数; 4、编写主程序调用上面的函数实现一元多项式的加减。 数据输入输出要求: 输入示例: 3 2 3 3 4 5 7 5 2 1 3 3 -3 4 4 6 5 7 (说明:第一个数据3表示该第一个一元多项式的项数为3,后面的2 3 表示第一项的系数为2 指数为3;按指数递增的次序输入) 输出示例: 一元多项式1: 2x(3)+3x(4)+5x(7) 一元多项式2: 2x(1)+3x(3)-3x(4)+4x(6)+5x(7) 加的结果:2x(1)+5x(3) +4x(6)+10x(7) 减的结果:-2x(1)-1x(3)+6x(4)-4x(6) 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null NULL #define polymal(poly*)malloc(sizeof(poly))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poly{ pair data; poly* next; }; void read(poly*a) { poly* poi = a; int n, xs, cs; cin >> n; for(int i = 0; i < n; i++) { poly* nex = polymal; cin >> cs >> xs; nex->data= make_pair(xs, cs); poi->next= nex; poi = poi->next; } poi->next= null; } void add(poly*a, poly*b, poly*ans) { poly* apo = a->next, *bpo = b->next, *cpo = ans; while(apo && bpo) { poly* sum = polymal; if(apo->data.first< bpo->data.first) { sum->data= apo->data; apo = apo->next; } else if(apo->data.first> bpo->data.first) { sum->data= bpo->data; bpo = bpo->next; } else{ sum->data= make_pair(apo->data.first, apo->data.second+bpo ->data.second); apo = apo->next, bpo = bpo->next; if(!sum->data.second) { free(sum); continue; }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2011~2012第一学期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班级:信管一班 学号:201051018 姓名:史孟晨

实验报告题目及要求 一、实验题目 设某班级有M(6)名学生,本学期共开设N(3)门课程,要求实现并修改如下程序(算法)。 1. 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 N 门课程的成绩(输入提示和输出显示使用汉字系统), 输出实验结果。(15分) 2. 计算每个学生本学期 N 门课程的总分,输出总分和N门课程成绩排在前 3 名学 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3. 按学生总分和 N 门课程成绩关键字升序排列名次,总分相同者同名次。 二、实验要求 1.修改算法。将奇偶排序算法升序改为降序。(15分) 2.用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分别替换奇偶排序算法,并将升序算法修改为降序算法;。(45分)) 3.编译、链接以上算法,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25)。 4. 修改后算法的所有语句必须加下划线,没做修改语句保持按原样不动。 5.用A4纸打印输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数据可自定义,每种排序算法数据要求均不重复。 (1) 实验题目:《N门课程学生成绩名次排序算法实现》; (2) 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实验方法和验证算法的准确性; (3) 实验要求:对算法进行上机编译、链接、运行; (4) 实验环境(Windows XP-sp3,Visual c++); (5) 实验算法(给出四种排序算法修改后的全部清单); (6) 实验结果(四种排序算法模拟运行后的实验结果); (7) 实验体会(文字说明本实验成功或不足之处)。

三、实验源程序(算法) Score.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M 6 #define N 3 struct student { char name[10]; int number; int score[N+1]; /*score[N]为总分,score[0]-score[2]为学科成绩*/ }stu[M]; void changesort(struct student a[],int n,int j) {int flag=1,i; struct student temp; while(flag) { flag=0; for(i=1;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 for(i=0;ia[i+1].score[j]) { temp=a[i]; a[i]=a[i+1]; a[i+1]=temp; flag=1;

数据结构实验四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计信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级:通信091 姓名何川学号0908060235 实验 组实验时间2011.12、 指导教 师 陈静成绩实验项目名称二叉树操作 实 验目的1、熟悉二叉树结点的结构和对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及具体实现。 2、利用递归方法编写对二叉树的各种遍历算法。 3、掌握递归方法在二叉树中的使用。 实验要求1、认真阅读和掌握本实验内容所给的全部程序。 2、在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下编写和调试所有程序。 3、编写的所有算法须给出测试函数,并自行设计测试数据,对算法进行测试。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二叉树操作的需要,重新改写主文件并运行,打印出主文件清单 和运行结果。 实验原理Visual C++的编译环境下,独立完成实验要求的内容,独立完成编写、编以运行。 实 验 仪 器 安装了VC++6.0的PC机

实验步骤1、实现二叉树结点的定义和操作。该程序包括一个头文件,用来存储定义二 叉树结构类型以及对二叉树进行各种操作的函数声明;第二个为操作的实现文件,用来存储每一种操作的具体函数定义以及主函数。二叉树的操作包括二叉树初始化、创建二叉树,判断二叉树是否为空,求二叉树的深度和结点数,遍历二叉树等。 2、已知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编写可唯一确定该二叉树的 算法。 3、根据所给的n个带权叶子结点,编写算法构造哈夫曼树和哈夫曼编码。 实验内容(1)typedef char ElemType; struct BTreeNode{ ElemType data; BTreeNode *left; BTreeNode *right; }; void InitBTree(BTreeNode *&BT); void CreatBTree(BTreeNode *&BT,char *a); bool EmptyBTree(BTreeNode *BT); void TraverseBTree(BTreeNode *BT); int BTreeDepth(BTreeNode *BT); int BTreeCount(BTreeNode &BT); void PrintBTree(BTreeNode *BT);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InitBTree(BTreeNode *&BT){ BT=NULL; } void CreatBTree(BTreeNode *&BT,char *a){ const int MaxSize=100; BTreeNode *s[MaxSize]; int top=-1; BT=NULL; BTreeNode *p; int k; int i=0; while(a[i]){ switch(a[i]){ case ' ': break; case '(': if(top==MaxSize-1){ cout<<"栈空间不够,请重新分配栈空间!"<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34354

合肥师范学院实验报告册 2013 / 2014 学年第2 学期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课程数据库原理 专业计算机软件 班级12级软件(1)班 姓名张志强 学号59 指导教师潘洁珠

实验一——数据库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 SQL SERVER运行界面,掌握服务器的基本操作。 2.掌握界面操作方法完成用户数据库建立、备份和还原。 3.建立两个实验用的数据库,使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对数据库和表进行基本操作。 二、实验预习内容 在认真阅读教材及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上机前请预习以下内容,并在空白处填写相应的步骤或命令。 1.熟悉SQL SERVER 2000 的运行环境,练习服务器基本操作:打开、停止、关闭。 2.使用SQL SERVER 2000 中的企业管理器完成以下任务。 数据库名称:STC 表:STU(sno char(9), sname varchar(50), ssex char(2) , sage int, sdept char(2) ); COUTSES(cno char(3), cname varchar(50), cpno char(3), credit int ); SC(sno char(9), cno char(3), grade int ); 说明:以上为表结构,以sno char(9)为例,说明sno属性设置为字符类型,宽度为9,int指整型数据。 1)建立数据库STC,分别建立以上三张表,并完成数据录入。(表结构及数据参见教材)2)分析并建立各表的主码,用下划线在上面表结构中标出主码。 3)建立各表之间的关联,请简述操作步骤。

数据结构实验四概览

数据结构实验四 1.实验要求 置换-选择排序的实现 【问题描述】 对文件中的记录的关键字采用外部排序的置换-选择算法实现。 【实验要求】 设计置换-选择排序的模拟程序。 (1)记录存储在文件中。 (2)采用多路归并算法实现。 (3)采用置换-选择算法实现。

2实验描述 外部排序过程中,为了减少外存读写次数需要减小归并趟数(外部排序的过程中用到归并),外部排序1(其中k为归并路数,n为归并段的个数)。增加k和减小n都可以达到减小归并趟数的目的。置换-选择排序就是一种减小n的、在外部排序中创建初始归并段时用到的算法。它可以让初始归并段的长度增减,从而减小初始归并段的段数(因为总的记录数是一定的)。 置换-选择排序是在树形选择排序的基础上得来的,它的特点是:在整个排序(得到初始归并段)的过程中,选择最小(或最大)关键值和输入、输出交叉或并行进行。它的主要思路是:用败者树从已经传递到内存中的记录中找到关键值最小(或最大)的记录,然后将此记录写入外存,再将外存中一个没有排序过的记录传递到内存(因为之前那个记录写入外存后已经给它空出内存),然后再用败者树的一次调整过程找到最小关键值记录(这个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比已经写入本初始归并段的记录关键值小的记录不能参见筛选,它要等到本初始段结束,下一个初始段中才可以进行筛选),再将此最小关键值记录调出,再调入新的记录.......依此进行指导所有记录已经排序过。内存中的记录就是所用败者树的叶子节点。开发环境:VC6.0。 3.置换-选择排序的实现 //A是从外存读入n个元素后所存放的数组 template void replacementSelection(Elem * A, int n, const char * in, const char * out){ Elem mval; //存放最小堆的最小值 Elem r; //存放从输入缓冲区中读入的元素 FILE * iptF; //输入文件句柄 FILE * optF; //输出文件句柄 Buffer input; //输入buffer Buffer output; // 输出buffer //初始化输入输出文件 initFiles(inputFile, outputFile, in, out); //初始化堆的数据,读入n个数据 initMinHeapArry(inputFile, n, A); //建立最小值堆 MinHeap H(A, n, n); //初始化inputbuffer,读入部分数据 initInputBuffer(input, inputFile); for(int last = (n-1); last >= 0;){ mval = H.heapArray[0]; //堆的最小值 sendToOutputBuffer(input,output,iptF,optF, mval); input.read(r); //从输入缓冲区读入一个记录 if(!less(r, mval)) H.heapArray[0] = r; else {//否则用last位置记录代替根结点,把r放到last H.heapArray[0] = H.heapArray[last]; H.heapArray[last] = r;

(最新版)数据结构实验报告答案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课程设计内容体系主要内容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可使学生深化理解书本知识,致力于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和上机取得的实践经验,解决具体、复杂的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者所需的动手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设计侧重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一、课程设计要求 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课程设计方案,认真主动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有问题及时主动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师联系沟通。 学生要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时间,安排好课程设计的时间计划,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及时的向教师汇报。 课程设计按照教学要求需要两周时间完成,两周中每天(按每周5天)至少要上3-4小时的机来调试C语言设计的程序,总共至少要上机调试程序30小时。 二、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完成如下模块(共9个模块,学生可以在其中至少挑选6个功能块完成,但有**号的模块是必须要选择的) (1)运动会分数统计** 任务:参加运动会有n个学校,学校编号为1……n。比赛分成m个男子项目,和w个女子项目。项目编号为男子1……m,女子m+1……m+w。不同的项目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积分;取前五名的积分分别为:7、5、3、2、1,前三名的积分分别为:5、3、2;哪些取前五名或前三名由学生自己设定。(m<=20,n<=20)功能要求: 可以输入各个项目的前三名或前五名的成绩;

●能统计各学校总分; ●可以按学校编号、学校总分、男女团体总分排序输出; ●可以按学校编号查询学校某个项目的情况;可以按项目编号查询取得前 三或前五名的学校。 规定:输入数据形式和范围:20以内的整数(如果做得更好可以输入学校的名称,运动项目的名称) 输出形式:有中文提示,各学校分数为整形 界面要求:有合理的提示,每个功能可以设立菜单,根据提示,可以完成相关的功能要求。 存储结构:学生自己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自己设计,但是要求运动会的相关数据要存储在数据文件中。(数据文件的数据读写方法等相关内容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书上,请自学解决)请在最后的上交资料中指明你用到的存储结构; 测试数据:要求使用1、全部合法数据;2、整体非法数据;3、局部非法数据。进行程序测试,以保证程序的稳定。测试数据及测试结果请在上交的资料中写明; (2)订票系统 任务:通过此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录入:可以录入航班情况(数据可以存储在一个数据文件中,数据结构、具体数据自定) 查询:可以查询某个航线的情况(如,输入航班号,查询起降时间,起飞抵达城市,航班票价,票价折扣,确定航班是否满仓);可以输入起飞抵达城市,查询飞机航班情况; 订票:可以订票(订票情况可以存在一个数据文件中,结构自己设定),如果该航班已经无票,可以提供相关可选择航班; 退票:可退票,退票后修改相关数据文件;客户资料有姓名,证件号,订票数量及航班情况,订单要有编号。 修改航班信息:当航班信息改变可以修改航班数据文件 要求:根据以上功能说明,设计航班信息,订票信息的存储结构,设计程序完成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