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神经系统复习题

第三章 神经系统复习题

第三章  神经系统复习题
第三章  神经系统复习题

第三章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神经递质、2.突触延搁、3.受体、4.条件反射、5.牵张反射、6.突触、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8.抑制性突触后电位、9.突触前抑制、10.突触后抑制、11.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二、填空题

1.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可将其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三种。

2.神经纤维传导的一般特征是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

3.根据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可将突触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两种。

4.突触传递的特征是单向传递;突触延搁;总和现象;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易于疲劳性。

5.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单线式;辐散式;聚合式;链锁式和环式。

6.根据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性质,常分为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光感受器化学感受器。

7.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适应现象;编码作用;对比现象和后作用。

8.小脑的主要功能有调节躯体平衡、调节肌紧张;调节随意运动

9.神经动作电位的去极相是由_. Na+____内流形成,而复极相是由__ K+__外流形成。

10. 无髓纤维传导兴奋的机制是__局部环路电流__;而有髓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是___跳跃式传导_,其优点是___速度快,节省能量_。

11.根据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功能影响不同,突触可分为_兴奋性__突触和_抑制性__突触

12. 植物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控制具有_紧张性_,所以当剪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后,动物的心率_减慢_。

13.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__乙酰胆碱_,可以使肾上腺_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14.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__心交感神经__、__心迷走神经_和___肽能神经元;支配血管的神经有___缩血管神经纤维_和__舒血管神经纤维_。

15. 刺激心交感神经的主要效应是____心跳加快加强_,而刺激心迷走神经的主要效应是__心跳减慢减弱_。

16. 交感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___乙酰胆碱_,通过__ M __受体发挥效应。

17. 心交感神经元的节前纤维释放_. 乙酰胆碱_______,与节后神经元表面的__ N型__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而节后纤维释放_去甲肾上腺素_,与心肌细胞膜上的_β1___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心迷走神经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均释放__乙酰胆碱_,但神经节细胞膜上的受体是__ N型__,而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是__ M型__。

18 兴奋性化学递质主要是使后膜对Na+的通透性升高,而抑制性化学递质主要是使后膜对Cl-的通透性升高。

19 突触后电位分为_兴奋性__突触后电位和_抑制性__突触后电位,突触释放的化学递质有_多_ 种。

三、单项选择题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是因为()

A.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B.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C.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D.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超极化

E.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升高,局部去极化

2.传入侧支性抑制是()

A.运动神经元轴突发出的侧支所引起

B.经过兴奋性中间神经元起作用

C.使拮抗肌同时兴奋

D.经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作用

E.引起侧支抑制的兴奋来自运动神经元

3.下列哪一项不是突触传递的特征?( )

A.单向传递

B.有时间延搁

C.可以总和

D.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

E.对某些药物敏感

4.对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丘脑的神经元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部位

B.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系统是专一的,可产生特异性感觉

C.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D.在脑干中经过多突触联系再投射到丘脑

E.躯体四肢的感觉投射到对侧大脑皮质

5.在动物的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后,将出现A

A.去大脑僵直

B.脊髓休克

C.上肢肌紧张下降

D.下肢肌紧张下降

E.死亡

6. 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 )

A 看到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

B 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胃腺分泌

C 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

D 寒冷环境下皮肤血管收缩

E 炎热环境下出汗

7.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

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

8.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

9.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

A K+内流

B Cl-外流

C Na+内流

D Na+外流

E K+外流

10.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 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 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 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11.下列关于有髓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 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 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得多

C 不衰减传导

D 双向传导

E 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12. 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 )

A 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B 与纤维的直径成正比

C 与刺激强度有关

D 与温度无关

13.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哪种离子的内流导致递质释放: ( )

A Na+

B K+

C Ca2+

D Cl-

14. 对电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B 突触前后膜的电阻较低

C 为双向传递

D 为单向传递

15. 使用普鲁卡因麻醉神经纤维,影响了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哪一项特征: ( )

A 生理完整性

B 绝缘性

C 双向传导性

D 相对不疲劳性

16. 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 )

A 突触前抑制

B 去极化抑制

C 外周性抑制

D 突触后抑制

17.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 结构的完整性

B 功能的完整性

C 单向传导

D 相对不疲劳性

E 绝缘性

18. 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 双向传递

B 不易疲劳

C 突触延搁

D 不能总和

E 刺激停止后,传出冲动也立即停止

19.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的电位变化为: (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后电位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20.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的离子通透性: ( )

A Ca2+

B Cl-

C K+

D Na+和K+,尤其是Na+

E Cl-和K+,尤其是Cl-

21. 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叙述是: ( )

A 突触后膜对Ca2+、K+通透性增大

B 突触后膜去极化

C 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D突触后膜出现复极化

2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的离子通透性增加所致: ( )

A Na+、Cl-、K+ ,尤其是K+

B Ca2+、K+、Cl- ,尤其是Ca2+

C Na+、K+,尤其是Na+

D K+、Cl- ,尤其是Cl-

E K+、Cl-、Na+,尤其是Cl-

23. 突触后抑制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 ( )

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 突触后膜Cl-内流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24. 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 ( )

A 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中间抑制性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E 以上原因综合的结果

25. 关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

A 由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B 此起特定感觉

C 维持大脑清醒状态

D 是所有感觉的上行传导道

E 维持睡眠状态

26. 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

A 引起指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 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C 调节内脏功能

D 维持觉醒

E 协调肌紧张

27. 叩击跟腱引起相连的同块肌肉收缩属于: ( )

A 肌紧张

B 腱反射

C 屈肌反射

D 姿势反射

E 多突触反射

28. 摄食中枢位于: ( )

A 延髓

B 中脑

C 丘脑

D 下丘脑

E 大脑皮层

29. 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是: ( )

A 心跳加快加强

B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 胃肠运动加强

D 瞳孔散大

E 胰岛素分泌减少

30.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 )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肾上腺素

D 5-羟色胺

E 多巴胺

31. N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 )

A 筒箭毒

B 阿托品

C 心得安

D 酚妥拉明

E 甲氰咪呱

32. 人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 )

A 延髓

B 脑桥

C 下丘脑

D 大脑皮层

33. 下列哪一种生理活动的基本中枢不在延髓: ( )

A 心脏活动

B 血管活动

C 呼吸运动

D 消化道运动

E 水平衡调节

四、判断题

1.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同神经纤维的直径成正比。( √)

2.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的结缔组织,它们一般没有轴突。( √)

3.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双向传导的。(×)

4.控制身体不同运动部位的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小同运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 ×)

5.大脑皮层运动区交叉支配骨骼肌。( √)

6.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彼此拮抗的。(√)

7.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多数呈现抑制作用。(×)

8.所有交感神经纤维的末梢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9.一般认为,突触前抑制是通过轴突-树突突触的活动实现的。( ×)

10.丘脑是感觉的重要中转站。( √)

11.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递减性的。(×)

12. 神经元之间信息必须经过化学突触。(×)

13. 所有胆碱能神经元兴奋时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都是完全相同的。(×)

14. 副交感神经的分布比交感神经广泛。(×)

15.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

16. 叩击股四头肌腱使股四头肌发生一次短促的收缩,这种反射属于多突触反射。(×)

17. 在体骨骼肌是可以单根纤维独立收缩的。(×)

18. 交感神经系统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神经系统。(×)

19. 副交感神经纤维是由脑神经和骶神经中枢发出来的,所以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其作用范围广泛。(×) 20生命的基本中枢位于丘脑下部。(×)

21条件反射的形成与非条件刺激是无关的。(×)

22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必须经过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才能发挥作用。(√)

23肌梭为长度感受器,而腱器官为张力感受器。(√)

24肌梭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直接抑制拮抗肌的运动神经元。( ×)

25在一定的范围内,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递速度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

26有髓纤维冲动的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其主要原因是前者直径比后者大。(×)

27交感神经节后肾上腺素能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而不是肾上腺素。(√)

28所有胆碱能神经兴奋时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29反射活动中虽然传出神经元的冲动和传入神经元有关,但两者的冲动频率不同。(√)

30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所有的神经纤维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

五、简答题

五、简答题

1、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

2、大脑皮质运动区有哪些功能特点?

○1.一侧皮质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两侧呈交叉支配的关系。但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大部分是双侧性的。

○2.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即一定部位皮质的刺激,引起一定肌肉的收缩。而这种功能定位的安排,总的呈倒置的支配关系。○3.支配不同部位肌肉的运动区,可占用不同的大小定位区,运动较精细而复杂的肌肉部分,就在皮质上占有较广泛的定位区。

3、突触传递有哪些特点?

4、简述神经纤维传导的特点有哪些?

5、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相比,前者的特点有哪些?

6、试述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作用与产生原理。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试题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试题

1.毛果芸香碱对眼睛的作用是() A.缩瞳.升眼压.调节痉挛 B.扩瞳.升眼压.调节痉挛 C.缩瞳.降眼压.调节痉挛 D.缩瞳.降眼压.调节麻痹 E.缩瞳.升眼压.调节麻痹 2.新斯的明可用于治疗() A.青光眼 B.重症肌无力 C.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D.A+B+C E.B+C 3.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首选() A.phys0stigmine B.pil0carpine C.ne0stigmine D.phent0lamine E.sc0p0lamine 4.手术后腹气胀.尿潴留宜选() A.毒扁豆碱 B.新斯的明

C.毛果芸香碱 D.酚妥拉明 E.酚苄明 5.治疗青光眼可选用() A.新斯的明 B.阿托品 C.山莨菪碱 D.毛果芸香碱 E.东莨菪碱 6.用作中药麻醉催醒剂的药物是() A.毛果芸香碱 B.新斯的明 C.毒扁豆碱 D.麻黄碱 E.阿托品 7.新斯的明对下列哪一效应器兴奋作用最强 () A.心脏 B.腺体 C.眼 D.骨骼肌 E.平滑肌 8.新斯的明的作用原理是()

A.直接作用于M受体 B.抑制Ach的生物合成 C.抑制Ach的转化 D.抑制Ach的贮存 E.抑制Ach的释放 9.毒扁豆碱主要用于() A.重症肌无力 B.青光眼 C.术后腹气胀 D.房室传导阻滞 E.检查眼屈光度 10.毛果芸香碱滴眼可产生哪种作用 () A.缩瞳 B.视远物清楚 C.上眼睑收缩 D.前房角间隙变窄 E.对光反射不变 11.下列哪种效应是通过激动M胆碱受体实现的 () A.膀胱括约肌收缩 B.骨骼肌收缩 C.瞳孔扩大肌收缩 D.唾液腺分泌

神经系统疾病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 关于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下列哪项不正确: A.是不可逆的病变 B.神经细胞肿胀、变圆 C.胞核偏位 D.胞浆苍白均质状 E.神经元与轴突断离时可出现 2 神经元急性坏死的镜下特点不包括: A.神经元核固缩、胞体缩小 B.胞浆尼氏小体消失 C.红色神经元 D.泡沫细胞 E.鬼影细胞 3 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张积水: A.脉络丛乳头状瘤 B.室间孔阻塞 C.导水管阻塞 D.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阻塞 E.蛛网膜下腔粘连 4 关于婴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为主 B.颅内压升高症状 C.角弓反张 D.脑脊液中糖原减少 E.脑脊液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5 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特点 A. 小胶质细胞增生 B. 神经细胞变形坏死 C. 软化灶形成 D. 早期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套 E. 病变以大脑皮质、基底核及视丘最为严重 6 脊髓灰质炎具有以下特点,除外: A.显性感染中麻痹型最少见 B.以脊髓腰膨大病变最严重 C.瘫痪常发生在下肢 D.不会引起吞咽困难 E.晚期可见受累脊髓前根萎缩、变细 7 下列哪种镜下改变有助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 A.血管套 B.噬神经现象 C.卫星现象 D.筛网状软化灶 E.小胶质细胞结节

8 感染狂犬病的人或动物,脑部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 A.Lewy 小体 B.神经纤维缠结 C.Negri小体 D.Duret小体 E.淀粉样斑块 9 下列不符合沃一弗综合征的是: A.周围循环衰竭 B.皮肤大片紫癜 C.双侧肾上腺严重出血 D.蛛网膜下腔多量脓液堆积 E.见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膜炎 10 缺血性脑病不会发生下列哪种情况: A.大脑白质首先受累 B.急性死亡的重症患者尸检可无典型的神经元急性坏死 C.大脑皮质层状坏死 D.海马锥体细胞损伤、脱失、胶质化 E.边缘带梗死 11 脑梗死和脑挫伤相区别的形态学特征是: A.病变区灰质暗淡,与白质分界不清 B.病变局部水肿,杂有出血点 C.病变呈楔形,底朝表面,尖端位于深层 D.病变区皮质全层坏死 E.病变区皮质浅层分子层结构完好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经 A. 消化道 B. 呼吸道 C. 输血 D. 蚊虫叮咬 E. 密切接触 13 下列哪项脑脊液检查结果不支持为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A. 含大量中性粒细胞 B. 蛋白增多 C. 糖含量增高 D. 涂片找到肺炎球菌 E. 脑脊液浑浊、灰黄色或黄白色 14 镜下见瘤细胞排列形成典型菊形团的是: A.星形胶质细胞瘤 B.少突胶质细胞瘤 C.髓母细胞瘤 D.神经鞘瘤 E.脑膜瘤 15 脑膜瘤的基本类型不包括: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习题

周围神经系统 (一)名词解释 1.脊神经节:指位于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的膨大部分,含感觉性的假单极神经元胞体。 2.交感干:是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的串珠状结构,位于脊柱两侧。 (二)填空题 1.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 2.脊神经共有31 对,其中颈神经8 对,胸神经12 对,腰神经 5 对,骶神经 5 对,尾神经 1 对。 3.脊神经前支构成的神经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4.臂丛是由第5~8对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对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该丛在锁骨后方比较集中。 5.胸神经前支保持明显的节段性,第2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第4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男性乳头平面,第8对胸神经分布区相当于肋弓平面。 6.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在腘窝上角处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7.腓骨颈骨折可损伤腓总神经,将出现小腿外侧群肌和小腿前群肌瘫痪。 8.感觉性脑神经是ⅠⅡⅧ对脑神经,运动性脑神经是ⅢⅣⅥⅪⅫ对脑神经,混合性脑神经是ⅤⅦⅨⅩ对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是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9.动眼神经自中脑脚间窝出脑,经海绵窦前行,穿眶上裂入眶。 10.三叉神经3个大分支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其感觉纤维的分布在体表大致以睑裂和口裂作为分界标志。 11.迷走神经在胸部经肺根后方贴食管走行,左迷走神经经食管前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经食管后面下行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 12.喉上神经的外支支配环甲肌,内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 13.右喉返神经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 14.腮腺的分泌受舌咽神经支配,泪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受面神经支配。 15.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平滑肌、心血管和腺体。 16.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在,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和。 17.动眼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三)单项选择题 1.脊神经前、后根的合成部位是(C ) A.椎管 B.椎孔 C.椎间孔 D.横突孔 2.脊神经中不含运动纤维的是(C ) A.前支 B.后支 C.前根 D.后根 3.颈丛的主要分支是( A ) A.膈神经 B.枕小神经 C.耳大神经 D.锁骨上神经 4.关于膈神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运动性神经 B.在前斜角肌前面下行 C.除分布到膈外,还分布到胸膜、心包等 D.损伤后,表现为同侧膈肌瘫痪 5.受肌皮神经支支配的肌是( B ) A.三角肌 B.肱二头肌 C.肱三头肌 D.肱桡肌 6.关于股神经叙述,正确的是( C ) A.发自骶丛 B.经腹股沟管至大腿部 C.在股三角处位于股动脉外侧 D.支配膝关节屈肌 7.支配小腿三头肌的神经是( A ) A.胫神经 B.腓总神经 C.腓浅神经 D.腓深神经 8.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可能损伤了( D ) A.眼神经 B.面神经 C.滑车神经 D.动眼神经

系统解剖复习习题 神经系统(中文)

网络练习题(神经系统部分) 杨新文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神经系统的的描述哪一项就是正确的? A、脊髓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脑神经。 C、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与脊神经。 D、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称神经节。 E、按部位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2、成人脊髓下端平齐 A、第1腰椎体下缘 B、第2腰椎体下缘 C、第3腰椎体下缘 D、第1骶椎体下缘 E、第2骶椎体下缘 3、脊髓第6颈节段平对 A、第4颈椎体 B、第5颈椎体 C、第6颈椎体 D、第7颈椎体 E、第8颈椎体 4、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或轴突受损伤时,它所支配的骨骼肌失去随意运动,表现为 A、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B、肌张力增高 C、不出现肌萎缩 D、属痉孪性瘫痪 E、伴有痛温觉消失 5、关于楔束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A、位于脊髓后索全长 B、主要传导下肢的深感觉与精细触觉 C 、在脊髓后索中位于薄束的内侧 D、属第二级感觉纤维 E、起于中胸部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 6、脊髓空洞症(即脊髓中心部位产生空洞)临床表现为

A、引起双侧相应部位痛温觉消失 B、引起双侧相应部位运动障碍 C、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 D、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运动障碍 E、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与运动障碍 7、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就是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三叉神经 D、展神经 E、面神经 8、下列哪个核团发出舌咽神经的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A、上泌涎核 B、下泌涎核 C、疑核 D、孤束核 E、楔束核 9、支配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的节前纤维起于 A、动眼神经核 B、动眼神经副核 C、滑车神经核 D、展神经核 E、面神经核 10、关于原裂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将小脑分成叶片的浅沟 B、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半球之间的沟 C、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后叶之间的沟 D、小脑前叶与小脑后叶的分界 E、小脑下面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横行深沟 11、关于丘脑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A、背侧面的外缘处有前后走向的丘脑髓纹 B、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的旁壁 C、以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 D、外邻端脑的内囊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九)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属于病理反射的检查是( ) A.角膜反射 B.膝腱反射 C.巴宾斯基征√ D.凯尔尼格征 E.布鲁辛斯基征 解析: 2.对瘫痪患者的护理,下列错误的是( ) A.保持肢体功能位 B.观察呼吸肌有无麻痹 C.鼓励患者自主运动 D.穿脱衣服时,先穿健侧,并先脱患侧√ E.鼓励患者适度患肢功能锻炼 解析: 3.原发性癫痫原因不明,最可能的相关因素是( ) A.脑膜炎 B.恶性脑肿瘤 C.遗传因素√ D.脑外伤 E.尿毒症 解析: 4.对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

A.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B.吸痰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不超过25秒√ C.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压疮 D.每日做口腔护理 E.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解析: 5.脑血栓形成的超早期治疗时间一般是指发病后的( ) A.1 h内 B.2 h内 C.3 h内 D.4 h内 E.6 h内√ 解析: 6.发现脑出血患者突然出现脑疝症状,在通知医师的同时首先应( ) A.给予吸氧 B.静脉滴注甘露醇√ C.静脉滴注5%葡萄糖 D.置于高枕位 E.尽快准备辅助呼吸 解析: 7.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护理措施中哪项是错误的( ) A.避免搬动 B.各项操作要轻柔 C.头部略低,防止脑缺血√ D.液体人量每日不超过1 500 ml

E.头部置冰袋 解析: 8.护理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以下哪项不妥( ) A.帮助心理康复 B.病情稳定后开始锻炼 C.进食后保持卧位√ D.训练自行排尿 E.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解析: 9.吉兰.巴雷综合征最早出现的表现是( ) A.下肢远端迟缓性瘫痪√ B.肌肉萎缩 C.四肢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D.尿潴留 E.呼吸肌麻痹 解析: 10.诊断癫痫的主要依据是( ) A.体格检查 B.头部X线片 C.脑CT、MRI D.脑脊液检查 E.病史和脑电图√ 解析: 11.癫痫持续状态首选药物是( ) A.苯巴比妥钠注射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那一点 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共同作用 E A、抗焦虑 B、镇静催眠 C、抗惊厥 D、中枢性肌松作用 E、 麻醉2、剂量加大一般仍无麻醉作用的药是 C A、硫喷妥钠 B、巴比妥类 C、苯二氮卓类 D、 A+B E、B+C 3、起效快、安全范围大、静脉注射常用于癫痫持续状 态的药是 A A、地西泮 B、三唑仑 C、氟西泮 D、 艾司唑仑E、苯巴比妥钠4、哪一点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的用 途 B A、焦虑症 B、精神分裂症 C、 惊厥与癫痫 D、肌肉痉挛 E、麻醉前给药 5、以下那一点是“苯 二氮卓类”药的主要不良反应 A A、嗜睡 B、 抑制呼吸 C、支气管哮喘 D、心律失常 E、白细胞减少 6、“苯二氮卓类”药的作用机理是 E A、稳定 神经细胞膜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 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E、增 强脑内γ-氨基丁酸的作用7、引起巴比妥类药疗效下降的原因 是 C A、本品是药酶抑制剂 B、本品的 化学性质不稳定 C、本品是药酶诱导剂 D、给药方法不正确 E、 给药剂量不正确8、为促进巴比妥类药的排泄,可采取 A 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口服硫酸镁导泻 C、静脉滴注硫 酸镁 D、口服大剂量vit C E、肌注阿托品 9、巴比妥类药中毒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C A、肾功能衰竭 B、

心律失常 C、呼吸抑制 D、过敏性休克 E、严重肝损害 10、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是 D A、地西泮 B、丙咪嗪 C、阿米替林 D、氯丙嗪 E 碳酸锂 11、氯丙嗪抗精神分裂症的机理是 D A、提高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含量 B、兴奋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C、抑制脑干网上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 D、阻断中脑-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E、增强脑内r-氨基丁酸的作用12、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E A、镇静作用,显效较快 B、用药时可出现感情淡漠、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C、抗精神病作用显效慢, D、对化学物质引起的呕吐疗效较好 E、对晕动性呕吐疗效最好13、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B A、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B、使体温降至37度 C、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D、使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E、有阻断外周α受体的作用14、以下对氯丙嗪的描述,那一点是错的D A、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B、长期应用氯丙嗪,可出现不随意运动 C、氯丙嗪能阻断中枢的多巴胺受体 D、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多巴胺治疗E、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可用中枢抗胆碱药治疗15、以下哪点不是氯丙嗪的不良反应 B A、体位性低血压 B、外周神经炎 C、内分泌紊乱 D、肝损害 E、过敏反应 16、氯丙嗪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用什么药抢救 D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生理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 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 A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 B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 C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D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 A A突触 B中枢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C A传入神经 B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A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第二章_神经系统(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试题)

第二章神经系统 一、单选题(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基底节结构() A、尾状核 B、豆状核 C、屏状核 D、杏仁核 E、丘脑 2、小脑桥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为() A、胆脂瘤 B、脑膜瘤 C、听神经瘤 D、垂体瘤 E、畸胎瘤 3、下列疾病中,可发生交通性脑积水的是() A、桥小脑角肿瘤 B、先天性中脑导水管狭窄 C、脑膜炎 D、松果体瘤 E、小脑胶质瘤 4、脑梗死是按什么分布的() A、脑实质 B、脑白质 C、脑叶 D、脑沟 E、脑血管分布区 5、高血压出血常见的部位是() A、壳核出血 B、丘脑出血 C、尾状核头出血 D、内囊出血 E、基底节出血 6、颅咽管瘤的钙化多呈() A、块状 B、蛋壳样 C、散在钙化 D、毛线团样 E、爆米花样 7、不属于脑室系统的是() A、中脑脚间窝 B、左右侧脑室 C、第三脑室 D、第四脑室 E、中脑导水管

8、下列哪类肿瘤一般不发生钙化() A、颅咽管瘤 B、垂体微腺瘤 C、脑膜瘤 D、室管膜瘤 E、少枝胶质细胞瘤 9、儿童四脑室内呈“塑形”或“钻孔”样生长的占位性病变。首先考虑() A、脉络丛乳头状瘤 B、表皮样囊 肿 C、淋巴瘤 D、生殖细胞瘤 E、室管膜瘤 10、脑肿瘤的间接征象是() A、密度 B、大小 C、形态 D、多少 E、脑水肿 11、星形细胞瘤分四级,属I级星形细胞瘤特点的是() A、常无增强 B、团状增强 C、花冠状增强 D、瘤周水肿明显 E、有占位效应 12、不发生脑膜瘤的部位是() A、大脑镰旁 B、大脑凸面 C、幕切迹 D、桥小脑角区 E、侧脑室外侧白质区 13、关于听神经瘤描述错误的是() A、脑外肿瘤 B、内耳道口扩大 C、常有强化 D、可坏死、囊变 E、一般不影响第四脑室 14、垂体瘤的CT表现不正确的是() A、蝶鞍扩大 B、鞍底下陷 C、瘤周水肿 D、肿瘤有强化 E、垂体柄移位 15、关于颅咽管瘤CT表现错误的是()

浅论神经系统复习题: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局麻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影响了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 A.生理完整性 B.绝缘性 C.相对不疲劳性 D.双向性 E.以上都不是 2.有机磷中毒时,发生骨骼肌颤动的机制是: A. 运动神经传出冲动增多 B. 接头前膜释放递质增多 C.递质水解障碍而堆积 D. Ca2+ 含量增多 E. 有机磷使骨骼肌兴奋性增高 3.突触前抑制是由于: A. 前膜超极化 B. 中间神经元超极化 C. 中间神经元去极化 D. 后膜超极化 E. 前膜去极化 4.某患者突然胸前区痛并向左臂尺侧放射。请考虑病变可能在那一器官: A. 心 B. 胃、胰 C. 肝、胆 D. 阑尾 E. 小肠 5.关于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血管舒张 B. 子宫舒张 C.小肠平滑肌舒张 D.心脏活动减弱 E. 支气管舒张 6.内脏痛的主要特点是: A. 刺痛 B. 慢痛 C. 定位不精确 D. 对牵拉不敏感 E. 对切割敏感 7.神经冲动是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A. 静息电位 B. 动作电位 C.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 局部电位 8.下列关于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递质 B. 突触后膜有相应受体能与递质结合 C. Ca2+在突触传递中有重要作用 D. 突触传递对内环境变化不敏感 E. 以上都不是

9.下列关于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递质分为外周递质和中枢递质两大类 B. 外周递质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 C. 中枢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相同的递质 D. 抑制性突触释放抑制性递质 E. 神经递质是参与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10.突触的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结合,主要使后膜: A. 对Ca2+通透性增高 B. 对Ca2+通透性降低 C. 对Na+通透性增高 D. 对Cl-通透性增高 E. 对Na+通透性降低 11.以下那项不是中枢信息传递的特征: A. 单向传递 B. 总和 C. 中枢延搁 D. 相对不疲劳性 E.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12.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超极化 B. 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 C. 突触后膜超极化 D.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减少 E.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增多 13.关于中枢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枢抑制必须由抑制性神经元引起 B. 中枢抑制不需要刺激 C. 抑制过程不能扩散 D. 突触后抑制是超极化抑制 E. 突触后抑制是去极化抑制 14.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A. 产生特定的感觉 B. 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的传出冲动 C. 产生内脏感觉 D. 使大脑皮层维持觉醒 E. 可感受痛觉 15.关于丘脑感觉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有关 B. 是感觉传入的换元站 C. 是人类感觉的高级中枢 D. 能对感觉作粗糙分析 E. 完全没有感觉功能 16.有关内脏痛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内脏痛定位不精确 B. 对刺激分辨能力差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六)模拟题

[模拟]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六) X型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题: 关于对乙酰氨基酚正确描述为 A.为非那西丁体内代谢产物 B.口服易吸收 C.6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D.过量中毒可致肝坏死 E.长期用药无肾损害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2题: 抗帕金森病药包括以下几类 A.多巴胺受体阻断约 B.拟多巴胺类药 C.胆碱受体激动药 D.胆碱受体阻断药 E.拟胆碱药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 第3题: 氯丙嗪的作用有 A.α受体阻断作用 B.镇吐作用 C.抗抑郁作用 D.抗精神病作用 E.β受体阻断作用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 第4题: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主要是由于 A.直接使血小板聚集 B.减少凝血酶原的形成 C.使机体内肝素的含量增加 D.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 E.减少TXA2的形成 参考答案:DE 答案解析: 第5题: 苯二氮革类体内过程特点有 A.口服及肌肉给药吸收良好 B.口服后约1h达到血药峰浓度 C.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可在脂肪组织中蓄积 E.主要以原形从肾排出 参考答案:BCD 答案解析: 第6题: 可用于躁狂症的药物是 A.氯丙嗪 B.苯巴比妥 C.氟哌啶醇 D.丙戊酸钠 E.碳酸锂 参考答案:ACE 答案解析: 第7题: 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包括 A.镇痛、镇静 B.镇咳 C.抑制呼吸 D.瞳孔缩小 E.胆道平滑肌痉挛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8题: 氯丙嗪急性中毒时可出现的症状有 A.心电图异常 B.低血压 C.大小便失禁 D.呕吐 E.昏睡 参考答案:ABE 答案解析: 第9题: 解热镇痛抗炎药包括 A.甾体抗炎药 B.水杨酸类 C.苯胺类 D.吡唑酮类 E.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参考答案:BCDE 答案解析: 第10题: 关于苯二氮卓类,正确的叙述有 A.抗焦虑作用的剂量较巴比妥类药物小 B.发挥镇静催眠作用时其安全范围较巴比妥类大 C.副作用较巴比妥类小 D.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E.大量引起麻醉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11题: 苯巴比妥可用于 A.失眠 B.麻醉前给药 C.破伤风

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试题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试题 一、单选题 1.临床最常见的脑炎是() A.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B.肠道病毒性脑炎 C.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D.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E.腺病毒性脑炎 2.男患,50岁,突发头痛,呕吐,体温40℃,伴躁动,2日后频繁癫痫发作、昏迷,3日后死亡。病理检查脑实质内出血性坏死、细胞核内包涵体。该病为() A.腺病毒性脑炎 B.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C.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D.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E.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灶部位是() A.大脑皮质广泛性损害 B.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 C.顶叶及枕叶D.丘脑下部 E.脑干 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最可能出现的异常是() A.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B.脑脊液压力增高 C.脑脊液细胞数增多 D.脑电图出现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E.CT显示颞叶低密度病灶 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那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可用更昔洛韦治疗 B.可用阿昔洛韦治疗 C.待病毒学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 D.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脱水降颅压等 E.重症病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 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乳头多瘤空泡病毒 B.HTLV-1逆转录病毒 C.朊病毒感染 D.HlV病毒 E.巨细胞病毒 7.AIDS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是() A.脑弓形体病 B.新型隐球菌感染 C.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D.分枝杆菌感染 E.李斯特菌感染 8.下列哪项不符合脑囊虫的病变部位分型() A.脑室型 B.蛛网膜型(脑膜型) C.精神型(痴呆型)

D.脊髓型 E.脑实质型 9.吡喹酮或阿苯哒唑治疗脑囊虫,下列哪项不正确() A.成人总剂量300mg/kg B.应治疗3~4个疗程 C.常规快速加量D.用药后可引起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 E.用药过程须严密监测 二、多选题 10.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病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有() A.细菌 B.病毒 C.螺旋体 D.朊蛋白 E.寄生虫1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以下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 B.单纯疱疹病毒是嗜神经DNA病毒 C.成人病例多由HSV-Ⅰ型病毒感染 D.HSV-Ⅱ型病毒感染多见于新生儿或性接触传播 E.本病死亡率低,预后良好 1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的临床表现是() A.急性起病、高热,可伴口唇疱疹 B.可出现癫痫发作 C.常见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D.精神症状较明显 E.可发生智能障碍 1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是() A.蛋白细胞分离 B.可见红细胞 C.细胞数明显增多 D.蛋白含量增高 E.脑压增高 1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最常见的改变是() A.单、双侧顶叶高波幅慢波 B.单、双侧额叶高波幅慢波 C.单、双侧颞叶高波幅慢波 D.单、双侧枕叶高波幅慢波 E.各脑叶高波幅尖波 1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CT改变是() A.皮质下白质广泛的低密度区 B.颞叶及海马低密度区伴点状高密度C.基底节区多发性低密度灶 D.单、双侧颞叶及海马局灶性低密度区E.可无异常发现

神经系统练习题(含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一、A1 型单选题 1、可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头痛的疾病是 A、脑血管疾病 B、脑肿瘤 C、高血压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答案:A 2、保持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呼吸道通畅的护理,错误的措施是 A、仰卧位 B、肩下垫高 C、及时吸痰 D、抽搐者进行适当约束 E、有幻觉者要防止 走失和伤人毁物 答案:A 3、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见于 A、椎间盘脱出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内囊病变 D、桥脑损害 E、脊髓横贯性损害答案:B 4、病变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和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此种感觉障碍称之为 A、末梢型 B、后根型 C、节段性 D、传导束型 E、交叉型 答案:E 5、一侧面部和肢体运动障碍。称之为 A、单瘫 B、偏瘫 C、交叉性瘫痪 D、截瘫 E、局限性瘫痪 答案:B 6、截瘫常见于 A、周围神经病 B、内囊出血 C、脊髓横贯性损害 D、高颈段病变 E、肌病 答案: C 7、不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项是 A、病损部位在大脑皮质、内囊、脊髓等 B、无明显的肌萎缩 C、肌张力痉挛性降低 D、 腱反射亢进E、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 C 8、破伤风病人的角弓反张位,其肌张力的改变称之为 A、僵硬 B、强直 C、痉挛 D、僵直 E、震颤 答案:D 9、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其肌张力的变化称之为 A、折刀样强直 B、不随意运动 C、共济失调 D、扭转痉挛 E、铅管样强直 答案:A 10、处于脑出血急性期的病人,定时翻身应注意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动作轻柔 B、保护关节 C、防止牵动头部 D、观察受压情况 E、协助生活护理 答案:C 11、护理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食,不妥的措施有 A、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 B、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进食时不要说话 C、小口、慢咽,充分 咀嚼,尽量自己进食D、有面瘫者,宜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舌根部E、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误吸的表现答案: D 12、三叉神经痛不应有的表现是 A、面部发作性剧痛 B、患侧面部皮肤粗糙 C、痛性抽搐 D、随病程的延长面部痛觉减退 E、有触发点 答案:D

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习题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的位置(B ) A 、几乎与椎管同长 B 、上端于枕骨大孔续延髓 C 、成人下端至第一骶椎下缘 D 、小元下端平第3 骶椎 E 、脊髓末端膨大称腰髓膨大 2脊髓(C ) A 、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到第2 腰椎下缘 B 、在胸段大部分有侧角 C 、有31 个节段 D 、背侧有一条深的后正中裂 E 、在新生元下端平齐第1 腰椎下缘 3成人脊髓下端平齐(D ) A 、第1 骶椎水平 B 、第2 腰椎下缘水平 C 、第3 腰椎与第4 腰椎之间 D 、第1 腰椎下缘水平 E 、第1 骶椎下缘水平 4有关脊髓的外形说法,错误的是(D ) A 、脊髓第四颈节段至第一胸节段为颈膨大 B 、脊髓第二腰节至第三骶脊髓节为腰髓膨大 C 、脊髓的末端称脊髓圆锥 D 、脊髓后正中沟有后根附着 E 、脊髓的前正中裂比后正中沟深 5成人脊髓的终丝(D ) A 、全长被硬脊膜包裹 B 、附着于骶骨的背面 C 、内有神经细胞 D 、在第2 骶椎水平以下被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背面 E 、在第2 腰椎处出硬脊膜,止于第2 骶骨背面下缘 6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 ) A 、第1 腰椎 B 、第2 腰椎 C 、第5 腰椎 D 、第1 、2 骶椎 E 、第3 腰椎 7 第7 颈脊髓节平对(B ) A 、第4 颈椎体 B 、第5 颈椎体 C 、第6 颈椎体 D 、第7 颈椎体 E 、第1 胸椎体

8马尾主要由(E ) A 、胸、腰脊神经根形成 B 、胸、骶脊神经根组成 C 、胸、尾脊神经根组成 D 、胸、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E 、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9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应在哪个棘突间隙(C ) A 、第于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隙 B 、第一腰椎与第二腰椎棘突间隙 C 、第三腰椎与第四腰椎棘突间隙 D 、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间隙 E 、骶管裂孔处 10胶状质属于脊髓灰质何层内的结构(B ) A 、板层I B 、板层II C 、板层III D 、板层IV E 、板层V 11后角固有核是何板层的细胞群(C ) A 、板层I 和板层II B 、板层VIII C 、板层III 和板层IV D 、板层V 和板层VI E 、板层VII 12右侧颈5 一胸2 后角受损时产生(D ) 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 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13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B ) A 、后角固有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核 D 、胸核 E 、中间内侧核 14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B ) A 、胸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柱 D 、中间内侧核 E 、网状结构 15关于脊髓中间外侧核的描述,错误的是(D ) A 、它形成灰质的侧角 B 、存在于脊髓的胸段和上腰段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考试题(A卷)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考试题(A卷)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 2、深反射包括()、()、()、()、(); 3、意识障碍按轻重程度不同分为()、()、()、()、(); 4、脑膜刺激征包括()、()、(); 二、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肌力的分级及判断? 2、常见病理反射有哪些?其阳性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3、共济运动的检查项目包括哪些?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考试题答案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颅神经)、(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反射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2、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3、意识障碍按轻重程度不同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中度昏迷)、(重度昏迷); 4、脑膜刺激征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二、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肌力的分级及判断? 答:0级:完全瘫痪; 1级:仅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可在床面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 3级:肢体可抵抗重力、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肢体可抵抗部分阻力,但不能抵抗全部阻力; 5级:正常肌力; 2、常见病理反射有哪些?其阳性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病理反射包括:Babi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Chaddock征、Gonda 征; 临床意义:1、锥体束病损; 2、昏迷、深睡眠、使用大量镇静剂; 3、共济失调的检查项目包括哪些?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共济失调包括:指鼻试验、对指试验、双手轮替运动试验、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 临床意义: 小脑性共济失调:与视觉无关,无感觉障碍,见于小脑肿瘤、小脑炎等; 前庭性共济失调:伴眩晕、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见于梅尼埃病、桥小脑角综合征等; 感觉性共济失调:与视觉有关,如多发性神经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脑部病变等;

神经系统练习题(含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一、A1型单选题 1、可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头痛得疾病就是 A、脑血管疾病 B、脑肿瘤 C、高血压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答案:A 2、保持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呼吸道通畅得护理,错误得措施就是 A、仰卧位 B、肩下垫高 C、及时吸痰 D、抽搐者进行适当约束 E、有幻觉者要防止走失与伤人毁物 答案:A 3、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见于 A、椎间盘脱出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内囊病变 D、桥脑损害 E、脊髓横贯性损害 答案:B 4、病变同侧面部感觉缺失与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此种感觉障碍称之为 A、末梢型 B、后根型 C、节段性 D、传导束型 E、交叉型 答案:E 5、一侧面部与肢体运动障碍。称之为 A、单瘫 B、偏瘫 C、交叉性瘫痪 D、截瘫 E、局限性瘫痪 答案:B 6、截瘫常见于 A、周围神经病 B、内囊出血 C、脊髓横贯性损害 D、高颈段病变 E、肌病 答案:C 7、不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得一项就是 A、病损部位在大脑皮质、内囊、脊髓等 B、无明显得肌萎缩 C、肌张力痉挛性降低 D、腱反射亢进 E、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C 8、破伤风病人得角弓反张位,其肌张力得改变称之为 A、僵硬 B、强直 C、痉挛 D、僵直 E、震颤 答案:D 9、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引起得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其肌张力得变化称之为 A、折刀样强直 B、不随意运动 C、共济失调 D、扭转痉挛 E、铅管样强直 答案:A 10、处于脑出血急性期得病人,定时翻身应注意得最主要得问题就是 A、动作轻柔 B、保护关节 C、防止牵动头部 D、观察受压情况 E、协助生活护理答案:C 11、护理有吞咽障碍得病人进食,不妥得措施有 A、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 B、提供安静得进食环境,进食时不要说话 C、小口、慢咽,充分咀嚼,尽量自己进食 D、有面瘫者,宜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舌根部 E、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误吸得表现 答案:D 12、三叉神经痛不应有得表现就是 A、面部发作性剧痛 B、患侧面部皮肤粗糙 C、痛性抽搐 D、随病程得延长面部痛觉减退 E、有触发点

人体解剖学试题-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关于神经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胞体和神经胶质构成 B.假单极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元 C.双极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 D.传入神经元既是运动神经元 E.神经元包括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2.神经核是指: A.神经元树突的集合 B.神经元胞体在中枢的集合 C.神经元胞体在周围的集合 D.神经元轴突的集合 E.神经元胞体与树突的集合 3.含有假单极神经元的部位是: A.副交感神经节内 B.交感神经节内 C.基底核内 D.脊神经节内 E.螺旋神经节内 4.假单极神经元: A.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 B.位于神经节内

C.存在于所有的脊神经节内 D.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 E.属于联络神经元 5.脊髓第8胸节平对: A.第8胸椎水平 B.第5胸椎水平 C.第7胸椎水平 D.第6胸椎水平 E.第10胸椎水平 6.成人脊髓下端平对: A.第一骶椎下缘 B.第四腰椎下缘 C.第三腰椎下缘 D.第一腰椎下缘 E.第十二胸椎下缘 7.对于脊髓的描述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A.有31个节段 B.在颈段大部分有侧角 C.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至第2腰椎下缘 D.外侧有一条深的正中裂 E.在新生儿下端平第1腰椎下缘 8.脊髓内部结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灰质位于脊髓中央,白质位于灰质周围 B.各段的灰质均呈“H”形

C.中间带位于前角与后角之间 D.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 E.脊髓各段的灰质都具有前角、后角和侧角 9.脊髓的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 A.全部骶节中 B胸部和腰部脊髓侧角 C.腰2-4节内 D.骶2-4节内 E.骶1-3节内 10.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是: A.中间带外侧核 B.胸核 C.中间带内侧核 D.网状结构 E.骶中间带外侧核 11.关于皮质脊髓侧束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脑桥被盖部 B.位于脊髓的侧索内 C.由同侧大脑皮质运动区发出的纤维 D.仅位于脊髓的颈胸段 E.损伤时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12.关于薄束与楔束描述正确的是: A.薄束位于楔束的外侧 B.传导同侧躯干、肢体的本体感觉

中考生物真题大全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010生物中考试题汇编二十三——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选择题 1.(2010十堰)81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 A.脊神经 B。脑神经 C。脊髓 D。神经纤维 答案:C 2.(2010烟台)16.与人体的其他细胞相比,神经元的功能是 A.能够收缩舒张产生运动 B.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C.能够通过细胞体上的许多突起与其它组织细胞联系 D.能够对生物体起到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的作用 答案:B 3.(2010保定)5.我国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 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 A.小脑B.大脑C。脊髓 D。脑干 答案:D 3.(2010莱芜)1.生命之美不仅美在其宏观形态上,更美在其微观结构上。细胞的精妙结构决定了它的特定功能。下图所示细胞能 A.控制动物行为B.完成反射活动 C.调节生命活动D.产生并传导兴奋 答案:D 4.(2010南通)15.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脑 B.神经 C.脊髓 D.神经元 答案:D 5.(2010台州)7.为了初步诊断病人的脊髓是否受损,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是 A.内脏B超 B.心电图检查 C.膝跳反射检查 D.血常规化验 答案:C 6.(2010苏州)45.下列有关人体各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B.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组成,包括血液、血管和心脏三个器官 C.胰脏既属于消化系统也属于内分泌系统 D.肾脏是尿液形成的部位,尿的形成是间歇性的,所以排尿也是间歇性的 答案:AC 7.(2010济宁)11.人喝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答案:B 8.(2010龙岩)24.从2010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禁止酒后驾车的原因是过量的酒精会抑制人的 A.神经系统B.消化系统C.呼吸系统D.循环系统 答案:A 9.(2010菏泽)12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以下对这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细胞叫神经元 B这种细胞没有细胞核 C这种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D这种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神经系统解剖复习题

神经系统解剖学复习参考题 名词解释 1.神经核:中枢神经系统中,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一团,称为神经 核。 2.神经节:外周神经系统中,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一团,称为神经 核。 3.交感干:相邻椎旁节由节间支连成两条交感干,上至颅底,下至尾骨,两干于尾骨前方汇合于奇神经节。 4.灰交通支:连于交感干与31对脊神经前支之间,由交感干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没有髓鞘, 呈暗灰色。 5.牵涉性痛:当某些内脏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疼痛,这些现 象称牵涉性痛。 6.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前面三叉神经压迹处是三叉神经内躯体感觉神经纤维的胞体集中处。 7.马尾:因为脊髓比脊柱短,腰、骶、尾部的脊神经前后根要在椎管内下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各自相应的椎 间孔,这些在脊髓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围绕终丝,集聚成束,形似马尾。 8.锥体交叉: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在延髓的下端跃至中线交叉至对侧。 9.菱形窝:为第四脑室底呈菱形凹陷。由延髓上部背面和脑桥背面共同构成(髓纹)。其 上外侧界为小脑上脚,下外侧界为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 10.外侧膝状体:是后丘脑的一部分,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至视觉中枢。 11.内髓板:背侧丘脑内的“丫”字形白质板,将背侧丘脑分隔为前核群,内侧核群和外侧 .?"mu、IF' ' 核群。 12.胼胝体:位于大脑丛裂底,由连合左右半球新皮质的纤维构成。 13.海马结构:由颞叶的海马和齿状回构成。主要的传入纤维来源是海马旁回。海马结构的主要传出纤维是穹 窿。 14.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由上、下行的投射纤维聚集所形成的白质板,水平切面上为 “ V”字型。 15.小脑核:小脑核又称小脑中央核,是埋于小脑髓质内的灰质核团。由内侧向外侧依次 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共4对。 二、问答题 1、神经系统包括哪几部分?有哪些组织成分?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组成,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共

初中生物神经系统试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选择题 1、某人手指被开水烫后迅速缩手,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和类型分别是() A.反射弧,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 B. 反射弧,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C.脑,先天性反射(简单反射) D.脊髓,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复杂反射) 2、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简单反射的是() A.小狗作算术题; B.小朋友作数学题; C.眨眼反射; D.惊弓之鸟。 3、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 A.唾液腺、肠腺、垂体 B.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C.甲状腺、胰岛、卵巢 D.唾液腺、皮脂腺、垂体 4、下列器官中内分泌腺和激素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甲状腺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胰腺可分泌胰岛素 C.垂体可分泌生长激素 D.卵巢可分泌生长激素 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脊髓功能的是() A.形成人体感觉的部位 B.对体内外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 C.把对体内外刺激的反应传导至大脑 D.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6、大脑表面分布的各种生命活动功能区,称为()。 A.大脑皮层B.神经中枢 C.脑神经D.中枢神经系统 7、神经传导的是() A刺激B兴奋C信息D神经冲动 8、在反射弧结构中,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传入神经B传出神经C效应器D感受器 9、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A草履虫避开盐粒刺激B简单反射 C复杂反射D有蚊子叮咬时用手拍打 10、组成脑的三部分结构是() A大脑、中脑、小脑B大脑、小脑、脑干 C大脑、小脑、脑桥D大脑、小脑、间脑 11、人体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 A大脑B脊髓C小脑D脑 12、某人因意外事故,有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该反射活动() A不能进行,此人能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