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新变化

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新变化

2010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新变化

本文数据基于CTR央视市场研究的中国城市居民调查(China National Resident Survey,CNRS)。CNRS是在中国大陆进行的关于居民媒体接触习惯、产品及品牌消费习惯和生活形态的同源连续性大型市场调查。

CNRS的调查对象为15~69岁的城市居民,年样本量近10万份,推及总体达1.2亿城市人口。

一各大媒体到达率与卷入度

1.五大媒体到达率

全国总体来看,2010年与2009年的纵向比较显示,五大媒体的到达率都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中,以互联网到达率的增长最为明显。其他四大媒体的到达率稳中有增。

五大媒体的横向比较表明,电视的到达率依然位居首位,保持在超过90%的高水平。报纸仍然位列第二,维持在60%以上的水平。而身处第三位的互联网崛起的速度较快,与第二位报纸的距离进一步缩小。

不同媒体的分城市增长显示,报纸在成都的增幅最大,广播在上海、广州的增幅最大,互联网在广州的增幅最为明显,而杂志在成都的增幅最大。

不同媒体的分区域增长态势显示,报纸在西北的增幅最大,广播在华中、西北的增幅最大,互联网在东北、华东和西北的增幅均较大,都超过了10%,而杂志在华中和西北的增幅均较为显著。

总体来看,在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继续保持着较为稳固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剧烈的影响(见表1)。

表1 全国不同城市及区域五大媒体到达率

2.四大媒体卷入度

2010年,全国城市居民对电视、报纸和广播三大媒体的日均接触时长都较2009年有所下降,唯有接触互联网的日均时长在增加。

通过不同媒体接触时长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电视仍然是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类型,其次为互联网,接触时长也较多。相比之下,报纸、广播的日均接触时长要短很多。

分地域来看,虽然全国范围内电视的卷入度在下降,但北京、上海和成都三个城市居民的电视卷入度却有所上升,华东、华中和西南三个区域城市居民的电视卷入度也在增长,均呈现出与总体不同的发展态势。同样,即使报纸的卷入度在全国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但北京城市居民对报纸的阅读时长却有所增长,而华北地区城市居民对报纸的卷入度也表现出了非降反增的趋势。不可否认,广播的日均接触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是下降的,但北京、东北、华北这三个城市或地区城市居民对广播的接触时间却呈现出增长态势。互联网的卷入度在绝大多数城市和区域均表现上升趋势,然而在广州却有例外,2010年广州城市居民对互联网的卷入度较上年有所下降(见表2)。

表2 全国不同城市及区域四大媒体卷入度

二报纸日到达率

1.主要城市报纸日到达率

2010年与2009年相比,不仅报纸在全国城市居民总体中的日到达率有所上升,而且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一类城市里,报纸的日到达率也表现出喜人的增长,尤以上海的增幅为最大。

分城市的报纸阅读率显示,在2009~2010年里,报纸在北京、广州两个城市居民中的日到达率均超过全国城市居民总体的到达率水平(见图1)。

图1 2009~2010年报纸在北京、上海、广州日到达率的变化

2.报纸读者内容偏好

城市居民对报纸内容的关注度变化显示:2010年较之2009年,读者关注度表现出较明显的提升趋势的报纸新闻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男性读者对国际新闻的关注度;

·25~44岁中青年读者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

·全国城市居民总体、男性读者、女性读者及中青年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

·城市居民总体,中青年、高学历(即大专及以上)读者,特别是男性读者、中青年读者和高学历读者对教育新闻的关注度。

与2009年相比,2010年读者关注度表现出较明显的提升趋势的报纸非新闻内容有:

·全国城市总体,以及男性、中青年、高学历人群对房地产内容的关注度均呈现出了普遍的增长趋势;

·男性、中青年、高学历读者对汽车内容的关注度更高;

·男性、女性、中青年人群对天气预报都更为关注,总体和各主要类别细分人群对文学、历史、艺术、音乐类内容和娱乐内容的关注度普遍上升。

与此同时,对于情感/两性和体育这两类内容的关注度均表现出了普遍的下降趋势。

三电视、互联网接触时间

分时段的收视比例显示,电视在晚间“黄金时间”的收视比例在2010年比上年更高,而此前的2009年也是比2008年的高。因此,可以说,电视观众进一步向晚间高峰时段聚拢。相应地,“黄金时段”的广告价值也将进一步提升(见图2)。

图2 一天中不同时段收看电视的比例变化图

一天当中分时段的接触率显示,2010年互联网的接触率与2008年、2009年类似,依然是有三个高峰段,大约分别在上午9:00~12:00,下午2:00~5:00和晚上9:00~11:00这三个时段里。2010年,互联网在9:00以后的接触率均比上年更高,而尤以在上述三个高峰时段的接触率增幅更为显著。特别是在晚间的高峰时段,人们对互联网的接触率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增长。

由此可见,如果说,电视的高峰日益趋于“单峰”的话,互联网的高峰则是日益趋于“三峰”的。这是互联网与电视高峰时段分布的重要差异。但互联网受众与电视受众一样,在晚间对这两类媒体的接触都是最为集中的,受众规模也是最大的。

图3 一天中不同时段上网的比例变化

当然,这也意味着,互联网与电视争抢晚间受众的竞争将愈趋激烈(见图3)。

四电视、广播与互联网内容偏好、接触地点

1.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内容

2010年和2009年相比,在观众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综艺娱乐节目、天气预报、经济节目、旅游休闲、选秀和电视购物节目等几类节目的经常接触率提升较大,而科技类节目经常接触率的下降则相对较大。

2.经常收听的广播节目

与2009年相比,2010年,广播听众经常收听的广播节目里,新闻、交通路况信息、国内流行音乐歌曲和交通投诉等节目的经常收听率有所上升。特别是交通路况信息和交通投诉这两类广播节目的经常收听率增幅相对更为显著。

3.收听广播的地点

在对广播收听地点连续三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广播收听的地点日益向家中和私家车中这两个地点大幅集中。其中,家中是听众收听广播最多的地点,在私家车中收听的比例位居第二。

4.主要使用的互联网功能

2010年,受众对互联网的各类使用均呈现出更加活跃的面貌。并且,各主要功能的使用率的排名也与上年保持着较高的一致性。总体来看,与2009年类似。2010年使用搜索引擎获取资料仍是受众互联网应用的第一功能,聊天/交友位居第二,名列第三位的是玩网上游戏。此外,浏览生活休闲资讯、阅读门户网站新闻、阅读媒体网站新闻、观看上传视频和网上购物也是受众借助互联网来实现的主要功能类型。

五杂志周到达率

2010年,杂志在一线城市的阅读率不仅有所增长,而且增幅较大。与此同时,其在二三线城市的阅读率变化则表现出了相反的趋势,均呈现出下降趋势,相对在三线城市的降幅更大一些。这与2008~2009年,杂志阅读率“一线降,二三线升”的趋势恰恰相反(见图4)。

图4 2009~2010年杂志在三类城市周到达率变化

六各媒体之间的渗透率

各媒体的相互渗透率是一个指标,借助相关数据,可以反映多媒体时代媒体间受众的争夺情况、媒体力量的角逐,以及受众在多媒体情境下的重叠接触情况。

从媒体间相互渗透的情况看,电视仍是渗透力最强的媒体类型,但其渗透率的跨年比较显示,2008~2010年三年间,电视的渗透力总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虽然其对报纸、互联网的渗透率在2010年较上年略有回升,但依然低于2008年的水平,所以总体上还是有所下降的。

报纸的渗透力仅次于电视,位居第二。并且其渗透率在近三年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仅在对杂志的渗透率上略有下降,对电视、广播、互联网的渗透率都有所提升。杂志的渗透力最弱,但其对互联网、电视的渗透率在近三年里保持在平稳状态,对广播、报纸的渗透率略有下降。广播对互联网的渗透率略有提高,对报纸、杂志、电视的渗透率略有下降。互联网对电视、杂志的渗透力很强,2008~2010年三年间,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并且其对报纸的渗透率也表现出连续上升,但增幅不是很大。而互联网对广播的渗透率则不够强,三年间表现出先增后降的特点。

七不同媒体在受众媒体接触时间中的份额

受众对不同媒体的接触时长在2010年均比上年有新的变化。电视的日均收视时长仍是最多的,几乎高达3个小时之多;其次为互联网,人们每天用于上网的平均时间已将近1个半小时,而且在可预期的将来,这一时长还会继续增长;报纸、广播、杂志的接触时长有所减少,但报纸、杂志接触时长的降幅比较微弱(见图5)。

图5 五大媒体日均接触时长及其占比

不同类型媒体接触时长在受众总接触时长中的占比变化为:除了互联网的占比有较大上升外,其余四类媒体的占比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这意味着,互联网对受众时间的争夺较为有力。

结语

基于CTR CNRS调查的上述数据和图表,可以总结出2010年媒体变化的特征。

·在2011年,不同媒体都应着力发展和巩固自身的固有优势,同时借力其他媒体。

·更优质的媒体内容、更好的媒体体验,都是受众所期望获得的。媒体也应据此来为受众全力“烹煮”、“调配”出最美妙的“媒体大餐”。

如能把握住上述两个要点,媒体实体和经营者方可在当今的媒体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赢得受众的瞩目。

-全文完-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正引领着媒介形态的变革。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正在逐渐失去其独特优势,而新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则正在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思想的主要渠道。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进行浅谈。 一、新媒体时代的崛起 新媒体的崛起源于互联网的普及,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信息获取方式,还改变了传统媒介的格局。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观看视频、参与在线社交等。这使得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让信息传递不再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时间。 二、媒介内容的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媒介内容的多样化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介内容主要由编辑、记者等媒体机构决定,在表达方式上受到一定限制。而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中去。这样的多样性使得媒介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更贴近受众需求,并且有助于信息的多方位呈现和传播。 三、传播方式的全面升级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单一传播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新媒体以其高效、便捷

的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传递。此外,新媒体也可以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形成互补的传播方式,提供更加全面、立体的信息传递体验。 四、互动性的大幅提升 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具有更高的互动性。传统媒介大多是单向传播的,信息只能由媒体传递给受众,而新媒体则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与他人进行互动,发表评论、转发、点赞等行为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常态。这种互动性的提升不仅使得传播效果更为显著,也加强了信息接收者对于信息内容的参与和共同构建。 五、媒介商业模式的变革 新媒体时代,媒介商业模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媒体主要依靠广告、销售报纸、杂志等传统方式获取收入。而新媒体以其强大的用户粘性和庞大的用户群体成为广告主的首选投放平台。此外,新媒体也以电子商务、内容付费等方式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这样的商业模式变革使得媒介行业的盈利方式和商业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六、媒介监管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媒介监管的挑战。传统媒介受到法律法规和媒体伦理的限制,但是新媒体的兴起却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到了质疑,部分不良信息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受众需求影响分析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对受众需求影响分析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逐渐失去了对受众的话语权,而新媒体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种变革对新闻传播方式和受众需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和对受众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 1. 多渠道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传统媒体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传播新闻,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新闻内容,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固定渠道,大大丰富了信息获取的途径。 2. 即时传播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明显快于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新闻可以实现即时传播,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新闻信息。这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及时、快捷,也增加了新闻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3. 个性化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更加个性化。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进行阅读、观看或收听。通过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新闻媒体能够根据受众的偏好和行为习惯,推送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新媒体环境下对受众需求的影响 1. 多样化需求 新媒体的发展促使受众的新闻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通常只能提供有限的新闻内容,而新媒体则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全面化的新闻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新闻内容,获得更加全面和多元的信息。 3. 参与式需求 新媒体的发展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性。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中,受众通常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评论、分享和互动,参与

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新变化

2010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新变化

本文数据基于CTR央视市场研究的中国城市居民调查(China National Resident Survey,CNRS)。CNRS是在中国大陆进行的关于居民媒体接触习惯、产品及品牌消费习惯和生活形态的同源连续性大型市场调查。 CNRS的调查对象为15~69岁的城市居民,年样本量近10万份,推及总体达1.2亿城市人口。 一各大媒体到达率与卷入度 1.五大媒体到达率 全国总体来看,2010年与2009年的纵向比较显示,五大媒体的到达率都呈现出增长态势。其中,以互联网到达率的增长最为明显。其他四大媒体的到达率稳中有增。 五大媒体的横向比较表明,电视的到达率依然位居首位,保持在超过90%的高水平。报纸仍然位列第二,维持在60%以上的水平。而身处第三位的互联网崛起的速度较快,与第二位报纸的距离进一步缩小。 不同媒体的分城市增长显示,报纸在成都的增幅最大,广播在上海、广州的增幅最大,互联网在广州的增幅最为明显,而杂志在成都的增幅最大。 不同媒体的分区域增长态势显示,报纸在西北的增幅最大,广播在华中、西北的增幅最大,互联网在东北、华东和西北的增幅均较大,都超过了10%,而杂志在华中和西北的增幅均较为显著。 总体来看,在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继续保持着较为稳固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剧烈的影响(见表1)。

表1 全国不同城市及区域五大媒体到达率 2.四大媒体卷入度 2010年,全国城市居民对电视、报纸和广播三大媒体的日均接触时长都较2009年有所下降,唯有接触互联网的日均时长在增加。 通过不同媒体接触时长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电视仍然是接触时间最长的媒体类型,其次为互联网,接触时长也较多。相比之下,报纸、广播的日均接触时长要短很多。 分地域来看,虽然全国范围内电视的卷入度在下降,但北京、上海和成都三个城市居民的电视卷入度却有所上升,华东、华中和西南三个区域城市居民的电视卷入度也在增长,均呈现出与总体不同的发展态势。同样,即使报纸的卷入度在全国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但北京城市居民对报纸的阅读时长却有所增长,而华北地区城市居民对报纸的卷入度也表现出了非降反增的趋势。不可否认,广播的日均接触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是下降的,但北京、东北、华北这三个城市或地区城市居民对广播的接触时间却呈现出增长态势。互联网的卷入度在绝大多数城市和区域均表现上升趋势,然而在广州却有例外,2010年广州城市居民对互联网的卷入度较上年有所下降(见表2)。

大学生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大学生媒体接触报告 实践类别:课程实践 实践时间:2014年10月27-2014年10月30 指导老师:王爱华 学院: 艺术学院 班级: 广告122班 学号:20120615043 姓名: 莫允瑜

摘要 本调查报告是对山东建筑大学的大学生媒介接触习惯的调查成果。通过10份的随机调查实施和回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和手机,绝大部分同学每天接触媒介都在5-7小时,通过接触媒体主要是为了获得娱乐消遣、国内外新闻、社交、学习需要和消费购物,接触的内容主要包括新闻资讯、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外语资讯和与专业课程相关类等。大学生在接触媒介时最主要考虑的是媒介信息传播更新速度,便利性,可重复性,娱乐性强,信息量等也都是大学生选择媒介的重要因素。电视、报纸这两种媒体是最值得信任的,科技的技术飞快发展是互联网和手机被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原因之一。大学生认为媒介竞争激烈主要是因为是消费者需求媒介投资商的经济利益驱使。此外,大学生作为一个素质较高的群体,对媒介有着比较深入全面的认识,接受媒介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批判能力。 关键词:媒介接触习惯问卷调查

目录 摘要............................................................... I I 一、引言 (1) 二、调查概况 (1) (一)调查背景 (1) (二)调查目的 (1) (三)调查时间及对象 (1) (四)调查方式 (2) (五)调查内容 (2) 三、结果分析 (2) (一)媒介接触途径 (2) (二)媒介接触频率 (3) (三)媒介接触动机 (4) (四)媒介接触内容 (6) (五)对媒介的批判能力 (6) 四、总结 (7) 相关对策和建议 (7) 附录一 (9)

南京地区的目标人群媒体接触习惯分析

南京地区的目标人群媒体接触习惯分析 南京作为中国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活力。在这座城市里,有着多样化的人群,从不同的年龄段、职业背景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展现出各种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地区的目标人群,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媒体接触习惯进行分析。 首先,对于年轻人群来说,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他们喜欢使用社交媒体应用,如微信、微博和抖音等,这些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与朋友交流、分享生活动态、获取时事新闻和娱乐内容的渠道。此外,他们还喜欢浏览网页、玩手机游戏和看在线视频,这些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 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更多地关注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和广播等。他们习惯每天收看新闻联播、读报纸获取时事新闻,以及收听电台节目获取有声文化和音乐娱乐。此外,他们也会在家中进行室内休闲活动,如看电视剧、听广播剧、或者看纸质图书。 老年人群在南京地区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受众群体。他们更喜欢使用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和电视。他们会收听广播台播放的音乐、戏曲和养生节目,同时也会通过电视观看各类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对于文化传承和艺术欣赏等方面的需求更为突出,他们更愿意花时间去阅读书籍、参加艺术展览和观看戏曲表演。 总体而言,南京地区的目标人群的媒体接触习惯多样化,既有新媒体平台,也有传统媒体渠道。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媒体的

依赖程度和选择也有所不同。了解这些习惯和偏好能够更好地帮助营销者在南京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和媒介投放,以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在南京地区的目标人群媒体接触习惯分析中,除了年龄段的差异外,职业背景、兴趣爱好和消费行为等因素也会对媒体接触习惯产生影响。下面将介绍具体情况。 首先,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专业媒体获取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信息。比如,医生、教师、律师等专业人士可能会经常阅读相关行业的论文、期刊和杂志,以保持专业知识更新。此外,他们也会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讲座和培训,以获取更深入的专业知识。 对于商业人士来说,他们更注重商业新闻和经济动态的获取。他们更多地阅读商业报纸和杂志,如《新京报》和《南京日报》等,以了解南京地区的商业活动和经济发展趋势。此外,他们也会关注电视节目和网络讨论,以获取商业领域的最新动态。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他们更多地倾向于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各类学习资源和娱乐内容。他们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学习资料和学术论文,与同学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笔记和学习经验。此外,他们还会关注校内电视台和学校的官方网站,以了解学校的新闻和活动安排。 除了职业背景外,兴趣爱好和消费行为也会对媒体接触习惯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对于体育迷来说,他们更多地关注体育新闻和赛事直播。他们可能会购买体育报纸和杂志,观看体育电

新媒体时代传播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新媒体时代传播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新的媒介环境中,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文化的流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会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媒体时代传播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传播速度迅速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个时代,只需要一 台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最新的资讯和信息。因此,任何文化信息都可以快速地传达到人们之间。这种传递速度迅速的特点,对文化的流传和受众的接受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许多传统的文化形式,比如书籍和报纸,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们对速度和便利的需求。 文化碎片化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和文化碎片。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化碎 片化”。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每天会接受到许多不同类型的 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只是一张照片、一则视频或者一个简短的微博。这些信息的短时间内的涌入大量让人去接受和选择一种新的文化受众思维。文化碎片化子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文化呈现出来了一种“即刻文化”。 传播场所不受限制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局限于地理空间和时间限制。如今,我们可以在家里、办公室、咖啡馆、公园等任何地方获取文化和新闻。这样的好处很明显,人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得信息和文化。但是由于信息的过度获取和推崇,也会让人们产生减少与真实世界交往的现象,成为极客一族。 网民自身力量增强

新媒体时代,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博客、自媒体等渠道发布信息和发声。这是不言而喻的,人们随着设备和技术的普及,人们的表达自然得到了很大的增强。通过这些渠道,普通人可以轻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这个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文化的传播更加多元化。 传播方式多样 除了传统的书籍、报纸、电视、电影等媒介,新的传媒如今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传播方式。现在,微信公众号、知乎、豆瓣等平台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文化传播工具。这些平台通过自身特色,并结合其他优质的内容形式,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化内容和价值的传播。 总结 新媒体时代已经对我们的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文化传播方式的快速化、文化受众的碎片化、传播场所的不受限制、网民自身力量的增强以及传播方式的多样。因此,作为新媒体文化的受众者,我们应该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并创造自己的文化价值,为这个时代的发展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

试论互联网下新闻媒体传播受众的变化

试论互联网下新闻媒体传播受众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信息的迅速传播,新闻媒体 的传播受众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 道和传播的范围、速度和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新的传播媒介 和交互方式也使新闻报道的受众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本文将探讨 互联网下新闻媒体传播受众的变化,并对媒体应对这一变化的策略进 行深入分析。 一、传统媒体的受众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新闻媒体传播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传统的通讯 方式,比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等。这些媒体传播方式的受众主要包括 以下几类人群: 1. 纸质媒体受众:这是最早的新闻媒体受众,主要是通过购买 报纸或杂志等纸质媒介来了解新闻。这一受众人群通常是中老年人群,他们习惯于在早晨或晚上读报纸来获取信息。 2. 广播受众:广播是一种古老的新闻传媒方式,通常播放在汽车、家庭收音机和电视等场所。这种传播方式的受众人群更为广泛, 包括了从年幼的孩子到年长的老人。 3. 电视受众:电视是一种更为现代的新闻传媒方式,它通常是 通过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等渠道来播放。这种传播方式的受众人群更 为广泛,包括了从年幼的儿童到年长的老人。 总之,传统的新闻媒体主要依靠报纸、广播和电视等通讯媒介进 行传播,受众相对单一且固定。受众的接触频率不高,同时也难以实 现交互式沟通。这些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普遍缺乏及时性、响应性 和互动性。 二、互联网媒体的受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崛起,新闻媒体开始向在线平台转移。在互联 网媒体下,新闻报道和传播的受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面我们来深 入了解一下互联网媒体的受众。

1. 网络媒体受众:网络媒体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新型媒体,主要包括网站、微博、微信、app和短信服务等方式。在这些媒体上,新闻报道和传播的受众更为广泛,包括了年轻群体、教育人群、职业 人士和老年人等各类人群。 2. 社交媒体受众:社交媒体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媒体,如微信、微博、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大量的用 户在互联网上交流和分享信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社交媒体上, 新闻报道和传播的受众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同时也更加互动和互动性。 3. 移动互联网受众:移动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具有无限扩展性和高度互动性。在移动互联网上,新闻报道和传播的 受众已经从传统的电脑用户扩展到了移动用户,而移动用户已经成为 新闻传播受众的主要群体。 总之,在互联网媒体下,新闻报道和传播的受众变得更加多样化 和广泛,同时也更具有互动性。这为媒体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广 泛的平台,并且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覆盖范围和速度也有了新的提高。 三、互联网下的新闻媒体传播策略 新型媒体发展给了传统新闻媒体许多机会,然而也带来了许多挑战。新媒体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受众和方式,也改变了媒体 自身的运营、管理和监管方式。因此,媒体应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 这些变化: 1. 积极寻找新的受众群体。新媒体的用户多样化,媒体应该根 据新媒体的特点,适时调整内容、形式、风格和表达方式,满足不同 群体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高度定制化的新闻服务。 2. 建立完善的个性化推荐机制。在新媒体的信息爆炸时代,面 对众多新闻信息,用户常常难以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媒体应该建立起个性化推荐机制,提供精细化服务,以吸 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3. 增加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在互联网的发展中,用户和媒体之 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紧密,媒体应利用好网络平台,让广大用户成为新 闻信息的来源和互动方。例如,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增加新闻报 道和传播的互动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新闻感知力和信任度。

网络时代的受众变化

网络时代的受众变化 网络己经被公认为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它具备了传统媒体的大多数优势,既有报刊的可存储性,又有广播电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此外,它更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传播内容的广泛性,对时空的超越性,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它的出现模糊了传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使受众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受众主动参与网络传播是他们寻求归属感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几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比如家庭、单位、社会团体等等,以便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认同,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一般而言,归属感属于文化心理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尤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为了生活疲于奔命,为了利益你争我抢。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成为越来越独立的个体,在抱怨情感淡漠的同时,却一步步拉大与其他人的距离,用一种谨慎的态度处理与别人的关系,寂寞感油然而生。在对现实世界产生一种强烈的悲观态度之后,人们开始把注意力从现实社会转向开放的虚拟社会,努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群体。表面上看,人们积极参与各种群体的交流,是为了交流某些信息或知识,但事实上,这只是人们的外在需求。从根本上来说,人们需要通过与其他成员保持密切的互动和统一的行动来融入到某个群体中,获得自己的社会归属感,以暂时消除个体的孤立感。可是,人们又同时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网络传播具有了极大的开放性。由于网络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成本降低,操作

简便,信息发布者不再单纯是某一政府、媒介或企业,任何一名互联网用户都可以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情况下发布信息,此时媒介机构在传统媒介时代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网络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改变。此时,受众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简便、快捷地发布、传播和接受信息。这种开放性使受众能更大地发挥主动性,获得更丰富、更真实、更客观的信息。而另一方面,传统意义上把关人影响力的减弱,也使得网络传播对信息的控制力减弱。网络的出现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通达全球的网状通讯结构,使身处各地、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和需求的人聚合起来,交流信息,促进了群体交流频率的提高以及交流广度和深度的拓展。电子邮件、聊天软件、BBS、博客、网络游戏以及新近发展迅速的SNS等都是群体传播的有效渠道。可见,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受众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现。无论是在信息生产方面,受众利用网页、博客、论坛等方式发布原始信息;还是在信息获得和消费方面,受众自由选择接收信息的类型、时间、方式,主动获取信息,其地位都得到极大地提高。 后现代社会的来临使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墨守成规,越来越注重自我个性的凸显,从行为到观点都更加标新立异。在技术发展的帮助下,人们通过网络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以致各种各样无法走上传统舞台的网络新星如雨后春笋般升起。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变化的理解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变化的理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行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媒体形式、传播方式、受众群体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在媒体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它们以纸张、电波为媒介,通过印刷、广播等方式传播信息。而新媒体则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传播信息。新媒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网络新闻、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等。这些新媒体形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还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和交互方式。 在传播方式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传统媒体主要采用单向传播的方式,信息的传播路径是从媒体机构到受众,受众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而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路径更加多元化,不仅可以由媒体机构传播给受众,还可以由受众主动获取和传播。受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形成更加广泛和立体的传播网络。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群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时代,受众主要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他们的选择权和参与度相

对较低。而新媒体时代,受众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受众的选择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获取和传播信息。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在信息真实性和传播速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异。传统媒体由于传播方式的限制,信息的真实性相对较高,但传播速度较慢。而新媒体时代,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虚假信息、谣言等泛滥成灾,但传播速度更快。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特点使得信息可以实时更新,受众可以迅速获取到最新的信息,但也增加了信息真实性的审查和辨别的难度。 总的来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传统媒体时代以纸张、电波为媒介,信息的传播路径单一,受众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而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信息的形式多样化,传播路径多元化,受众的选择权和参与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新媒体时代也存在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的问题,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地对待和使用新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时代的变化不仅对媒体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社会和个人的信息获取、传播和参与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报告

2013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报告

一媒体大变局:新媒体在稳步攀升中渐呈领先态势传统媒体在自身变革中寻求突破 1.移动互联网增速明显,户外媒体稳步攀升 2008~2013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竞争和融合中逐渐显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以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2008年,互联网的日到达率为34.4%,而到2013年上半年时,已经增长到63.9%,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日到达率也从2012年的33.7%上升到了41.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人们移动性的增强,户外媒体2008~2013年一路高歌挺进,五年间周到达率增长了25%,并已领先电视,成为在城市居民中到达率最高的媒体。(见图1) 图1 2008~2013年七大媒体的日到达率 2.传统媒体在适应和融合中,探索自身变革和生长突破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在整体城市居民中的到达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以电视媒体为例,日到达率从2008年的92%下降至2013年的82.2%,与之类似,报纸在这五年间的到达率也呈现出滑落,从64.3%下降至53.5%。杂志的到达率整体呈现较平稳态势,月到达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与此同时,近些年来私家车拥有率的增长,带来车载广播收听率的提高,广播也因之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从最初的竞争排斥到之后的借鉴融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改革,无论是报纸、电视、杂志还是广播,近些年来都在数字浪潮中不断接受适应的过程中尝试新的探索和突破。

二电视收看:多屏环境下挖掘自身优势,节目创新是关键 1.电视收视:年轻受众流失严重,一、二、三线城市均呈下降 近五年,电视的年轻受众在不断流失,其中15~24岁、25~34岁两个年龄段下降明显。2008年,电视在15~24岁年龄段观众中的日到达率为84%,2013年时,跌至67%,降幅达20%。与此同时,电视在25~34岁观众中的日到达率也从90%下降为76%,降幅为16%。分城市层级来看,电视的日到达率在一线城市滑落明显,从2008年的94%下降为2013年的85%,降幅为10%,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下降幅度。 2.电视与网络视频重叠受众激增,两年间翻了一倍 2011年,在“前一日收看过电视/网络视频”的城市居民中,电视的独占受众为84.1%(达8110万人),网络视频的独占受众为2.3%(达222万人),两者的重叠受众为13.6%(达1310万人)。而到了2013年,电视的独占受众为73.3%(达9684万人),网络视频的独占受众为6.5%(达855万人),两者的重叠受众为20.2%(达2664万人)。尽管电视的日到达率在总体人群中有所下滑,但电视的独占受众人数仍在保持上升状态,电视与网络视频的重叠受众也在迅猛增长。 3.寻求与网络视频的差异化,节目创新、内容为王是关键 多屏收看环境下,电视和网络视频在节目类型上存在优势互补。电视与网络视频的受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位列前四位的分别是新闻节目、电视剧、综艺娱乐、电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叠受众通常收看的网络视频类型依次为电影、电视剧、综艺娱乐、新闻资讯。可见,在节目收看类型上,重叠受众有不同的青睐和喜好。而且近年来,电视媒体在内容上不断精耕细作,打造了一系列诸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部分流失的年轻观众。 三报纸阅读:稳定高端人群,发展多元载体 1.大众人群阅读率下降,高端商务人士读报较为稳定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媒介的新变化。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逐渐被互 联网媒体所取代,新媒体以其便捷、实时、互动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用户。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的传播方式、内容形式以及受众群体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媒介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媒体主要采用的是单向传播模式, 信息由媒体主动传递给受众,而新媒体则采用双向互动传播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媒 体平台自由发布、传播和获取信息,形成了多对多的传播模式。这种变化使得信息传播更 加迅速、广泛,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资讯、观点和评论,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 播中。 新媒体时代媒介的内容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内容主要以文字、图像和 声音为主,而新媒体则将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元素有机结合,形成了更加丰富 多样的内容形式。在新媒体时代,用户也可以自由生成和分享内容,通过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平台表达个人观点、分享个人经验,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 新媒体时代媒介的受众群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受众主要是被动接受的大众,在有限的频道和时间内获取信息。而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不再受限于 时间和空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获取所需的信息,且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 的内容,形成了一个个性化的受众群体。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用户之间可以实时互动, 形成了用户社区,不再是传统媒体中孤立的受众。 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传播方式、内容形式以及受众群体上。新媒体以 其便捷、实时、互动的特点,深刻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 习惯,同时也给媒介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要紧跟新媒体的 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保 持竞争力。

总结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媒介发展的变化

总结信息时代的特点和媒介发展的变化新媒体,一个已经完全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词汇,从日常娱乐,例如微信、微博、抖音,到媒体传播,例如微信公众号、抖音企业号,时时刻刻都会与个体和人群产生关联。它是个性化、多样化的一个符合信息的中介。这几年,“一机在我手,世界任我走”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已经成为日常。“苹果在手,不再只是满足你的胃口”等这样的广告语大受推广,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媒体终端的普及引发的新媒体领域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媒体行业迅速扩张。面对广播、报纸,甚至是电视媒体都遭遇了滑铁卢的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再回头看看,这个“新”字中蕴含了怎样的魔力。 1媒介的新融合 信息时代的技术通联,已经形成网络信息爆炸的环境,使得传统媒体也在向数字媒体的不同形态转变,人们已经不在规定场景和空间接受传统媒体的信息,而是在任何网络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同时接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超越时空、超强报道强度的特点,成为了一种势不可挡的新兴媒介。 范迪安曾说过,“新媒体中的媒介,不仅指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或手段,而且指当代艺术作为文化活动面向社会、进入社会公共空间的方式”。从本质上讲,媒介的融合首先基于技术的融合,比如现在的媒介平台都注重与受众的交互性、延展性,它已经不仅仅是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的传达,而是可以互动参与,真实体验;未来可能是 融入味觉与触觉体验的一种媒介。

从媒体与受众来看,技术的发展改变人们接受的习惯,习惯的改变又加速了媒介的演变,人们对传播方式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促使新媒体的传播形态在技术的加持下不停地演变与发展。 从长远看,媒介融合也不仅仅是内容上的融合,而是媒介的形态与特性融合。例如新闻报道的现场直播,传统媒体展现出文字与图片,新媒体展现出平面视频,而未来甚至可以以VR全景的方式让受众更具临场感。目前,央视及各大卫视均已推出自己的“融媒体中心”,优势在于通过技术手段采集素材,包括文字、音頻、图片、视频、VR 视频,可以适应不同传播的形式,即“一次采集,多类型分发”。受众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接收信息,极大降低了前期采集的工作成本,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2传统媒体的新发展 交互性是新媒体的另外一个特点,可以即时浏览现在或曾经在电视播出的画面,受众可以“按需索取”。视频直播的留言互动更能体现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同时,新媒体的几何式扩散特性,可以迅速引发爆点事件。近年来的“毒疫苗事件”“高铁霸座事件”均由新媒体率先完成传播,且传播效率远高于传统媒体。 3信息传播的新方式 新媒体“即地即刻”打破时空的特性已经将传统媒体远远抛在身后,而这种“即地即刻”主要依托移动通信终端——手机。手机不再是单一的通联工具,而是一种多媒体终端设备,可以接受绝大多数的

媒介接触习惯

媒介接触习惯

————————————————————————————————作者:————————————————————————————————日期:

7.1 目标受众媒介接触习惯分析 新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为:年龄在20-28岁之间,收入在2000——4000元之间,学历在大专及以上。他们因需要释放间歇性生活工作环境压力、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好奇而对远地、陌生旅游地向往。他们在媒介消费方面无论是在认知能力、接触形式以及媒介角色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方式。由资料分析可知作为“85后”的他们生活节奏相对较快,接触传统媒体的时间日益减少,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网络的使用提高了他们的信息解读、沟通和交际能力。 从新品牌的目标受众接触媒介的种类来看,主要有手机、网络、杂志、报纸、广播和电视,手机接触的频率最高,时间最长,电视接触的时间最少。(表:媒介接触的频率)。 从获取信息的途径方面来看“85后”作为伴随着网络的兴盛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总是优先选择从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和内容,其次是手机、报纸、电视。网络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学习和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网络的使用提高了他们的信息解读、沟通和交际能力。他们通常通过博客、玩家群、QQ 群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介来传播信息,并喜欢使用网络语言以便能够保护自己的隐私。他们基本上不看报纸,看也只是是浏览一下,在杂志、电视等方面也仅仅选择能对他们产生冲击力的时尚人物或者正在热捧的体育或影视明星。(表: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新形势下大学生受众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调查报告,傅洪健,梁丽,陈海民,闫瑜,新闻界,英文刊名: PRESS CIRCLES,2008(3)) 综上所诉,作为“85后”的目标消费人群,他们过分依赖新兴媒介,对传

新媒体阅读新特点 (3)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阅读的新特点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也让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网络化、读图式、互动式、功利性等新特点。新的阅读方式在方便快捷、提高效率、增加兴趣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回避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警惕和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阅读方式;特点;研究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也让我们传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一种行为,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阅读方式则是指人类通过纸张或电子设备等不同的视觉载体而进行阅读的多种方式方法,由此还可形成深阅读、浅阅读、目的性阅读、娱乐性阅读等多种阅读形式。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人们的阅读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在根本上是由不同时代的物质条件和科技条件所决定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阅读方式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官刺激,使人们获得了不同于纸媒时代的新的/读写能力0 一、网络化接收信息,从纸质阅读发展到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阅读 20 世纪以来,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深刻地改变了受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人们从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渐过渡到网络化阅读。网络化阅读是指用电脑、手机、电子书等电子设备通过网络的连接,在网上直接阅读信息,与纸质阅读形式截然不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的40.3%上升了9.8个百分点。[1]由此可见,网络化阅读已占据国民阅读率的半壁江山。 (一)网络化接收信息方便快捷、信息丰富多样 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了网络化接收信息的快速发展,网络化阅读依仗其庞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了方便快捷,可随时随地搜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与信息。网络阅读因其费用低、速度快、形式新等特点,在改变原始阅读方式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更加自由、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在追求个性、自由的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因其迎合读者阅读兴趣的优势,使得纸质阅读渐渐被受众忽视。2014-2015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被用在互联网,尤其是手机等移动端上,只有十分之一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本阅读。[2] (二)网络化接收信息助推“娱乐至死”精神 网络化阅读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一种“娱乐至死”的文化精神也正在悄然进入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中。美国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现实社会(书中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1]这正是现代社会娱乐化的真实写照。这个观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电视业蒸蒸日上,人们

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

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永无止境的网络海洋中。新媒介的涌现和普及,如社交媒体、智能手机和网络视频等,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然而,在这个看似便利的世界中,一种新的文化症候正在悄然兴起。 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表现为对信息过载的恐惧、注意力分散、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模糊等。人们在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时,却也承受着无尽信息带来的压力。似乎每时每刻,我们都沉浸在海量的新闻、社交媒体和娱乐节目中,而这也让我们很难抽出时间来深入思考。 造成这种文化症候的原因有许多。从心理层面来看,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是由于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许多人害怕错过重要的信息或事件,因此不断地刷新社交媒体或新闻应用,以获取最新的资讯。从认知角度来看,新媒介环境下信息的碎片化导致人们的思考方式变得浅薄。难以静心阅读一本书、完整地观看一部电影,这使得我们的思维逐渐变得简单化、浅层化。从情感层面来看,虚拟世界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使得人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导致网络暴力现象时有发生。 面对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我们

需要调整自己的媒介使用习惯。尽量控制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避免在无关紧要的信息上浪费时间。我们需要学会时间管理。把时间分配给深度阅读、思考和自我提升,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给自己定下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面对这种症候,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时代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前行。我们还应该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方式,努力让现实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谐。最终,我们需要认识到,虽然新媒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我们也应该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被其负面影响所困扰。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介环境的形成,青少年社会化受到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介技术如社交媒体、智能手机和虚拟现实等,以及新媒介环境如网络社区、应用程序和在线游戏等,都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媒介新技术在青少年社交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交媒体已成为青少年社交的主要渠道之一,它不仅方便了青少年与朋友、家人和老师的交流,还扩大了青少年的社交圈子。通过社交媒体,青少年可以

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新变化

2009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的新变化

中国城市居民调查(China National Resident Survey,CNRS)是CTR在中国大陆进行的关于居民媒体接触习惯、产品及品牌消费习惯和生活形态的同源连续性大型市场调查,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居民连续性研究项目。 CNRS调查对象为15~69岁的城市居民,年样本量近10万份,推及总体达1.2亿城市人口。 一各大媒体到达率与卷入度 1.五大媒体到达率 从时间维度上纵向来看,在全国总体范围内,2009年与2008年相比,互联网的到达率上升幅度较大,杂志的到达率也有小幅上升,而电视、报纸、广播的到达率略有下降。 从五大媒体横向比较来看,电视的到达率依然占据着行业第一的位置,到达率保持在90%以上的高位。报纸也保持着较高的到达率,稳定在60%以上的水平。互联网位居第三位,正在向40%挺进。 分城市、分区域看,除互联网在全国和各地的发展态势一致,均高歌猛进外,其他各媒体在局部地区的到达率都呈现出与总体到达率不同的趋势。2008~2009年,电视媒体在全国总体的到达率在下降,而广州、成都、华南、华中的电视到达率却表现出上升趋势;在全国总体报纸到达率降低的情况下,广州、成都、东北、华南、西南的报纸到达率却在提高;广播到达率也呈现出全国降局部升的变化特点,北京、上海、东北、华北、西南的到达率都未降反升(见表1、表2)。

表1 全国不同城市及区域五大媒体到达率(2008年1~6月) 表2 全国不同城市及区域五大媒体到达率(2009年1~6月) 可见,互联网的发展势头一路向好,但传统的四大媒体的地位依旧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实质意义的衰退迹象。而且杂志作为相对小众的媒体,其地位还有小幅上升的迹象。这表明,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关系目前为竞合关系,而非互斥关系。

2022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报告

2021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报告

2022年受众媒介接触习惯调查报告 关键词: 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介接触 一媒介大环境:媒介接触从分散走向聚合,移动社交成宠儿 1.媒介种类及形式日益丰富,但媒介接触种类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从最早的报纸、播送、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形式,到现今的户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介形式,人们能够接触到的媒介种类在不断地开展和丰富。以户外媒体为例,从电梯海报、条幅广告等传统户外广告形式到液晶电视、户外电子大屏、交通出行等新型户外广告,人们可以选择的媒介种类越来越多。然而,在媒介种类及形式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接触的媒介种类却越来越少了。 在媒介种类不断丰富的初期,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是开放的,同时接触多种媒介的复合受众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这种多媒介选择性接触行为并没有一直分散下去,而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分散后开始出现了聚合的趋势。如图1显示,日接触4种及以上媒体的城市居民比例从2022年开始下滑,2022年,日接触4种以上媒体的城市居民比例为40%,至2022年时已经下滑到34%。同样,这样的拐点也出现在80后/90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上,甚至来得更早,日接触4种及以上媒体的80后/90后比例从2022年就开始下降。2022年,日接触4种及以上媒体的80后/90后比例为44%,至2022年时减少到34%〔见图1〕。 图1 电视、播送、报纸、杂志、互联网中每天至少接触4种的人群比例 2.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成为攫取媒介接触份额的主要原因 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开展缩小了区域间的“数字鸿沟〞。2022年的微博热潮、2022年的微信热潮,让城市居民表现出“毒品式〞的媒介接触特征,玩手机、玩iPad 上瘾,城市中各个角落充满着大量的“低头族〞。中国城市居民调查显示,在100个城市居民中,每天有将近一半的人会活动在在线社交网站或软件上,而每10个在线社交的人中就约有9人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活动。同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到达5.2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不断提升,从2022年的81%提升至2022年的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在移动互联网持续稳定开展的同时,以移动互联网为依托和平台的上网活动〔包括聊天/交友、游戏、视频、搜索信息、听音乐等〕迅速填充着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大量分割了人们原本投放在其他媒介形式上的时间。 图2说明,2022~2022年,城市居民对移动互联网的各项应用的使用率都在稳步上升,其中尤以社交、新闻、游戏为甚。某种程度上,不同于以往任何媒介,移动互联网已经超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