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编制方案

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编制方案

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编制方案
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编制方案

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编制方案

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选取建材、钢铁、化工、煤炭、石油开采、有色等行业的沪深A股作为样本,反映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公司整体表现。

一、指数名称和代码

指数名称: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

指数简称:CS供给侧

英文名称:CSI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dex

英文简称:CSI Supply-Side

指数代码:930845

二、指数基日和基点

该指数以2013年12月31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

三、样本选取方法

1、样本空间

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的样本空间由满足以下条件的沪市A股构成:

(1)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股票自上市以来的日均A股总市值在全部沪市A股中排在前18位;

(2)不含ST股票、*ST股票、暂停上市股票。

2、选样方法

(1)对样本空间内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新股为上市以来)的A股日均成交

金额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

(2)对样本空间的剩余股票,选取建材、钢铁、化工、煤炭、石油开采、有色等行业的公司作为待选样本;

(3)在待选样本中,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在六个大类中,建材和石油开采分别选取排名最高的10只股票,其余主题分别选取排名最高的20只股票,最终选取不超过100只股票构成样本股。

四、指数计算

1、大类权重配置

首先,计算大类PPI数据:

注:(1)PPI数据是定期调整时能够获取到的最新数据;

(2)采用证监会行业分类,公司数量是全部沪深A股中属于该行业的公司数量其次,根据合成大类PPI数据占比,来分配六个大类的权重。

第i个大类的权重=第i个大类的合成PPI数值/所有的合成大类PPI 数值

2、指数计算

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计算公式为:

1000?=

除数

报告期样本股的调整市报告期指数

其中,调整市值= ∑(股价×调整股本数×权重因子)。调整股本数的计算方法、除数修正方法参见计算与维护细则。权重因子介于0和1之间,以使大类权重等于大类PPI 数据占比,大类内部个股权重相等。 五、 指数样本和权重调整

1、定期调整

中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指数的样本股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调整实施时间分别是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收盘后的下一交易日。

权重因子随样本股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在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权重因子一般固定不变。

2、临时调整

特殊情况下将对指数样本进行临时调整。当样本股暂停上市或退市时,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样本股公司发生收购、合并、分拆、停牌等情形的处理,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

当出现样本股临时调整,有指数样本股被非样本股替代时,新进指数的股票一般情况下将继承被剔除股票在调整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权重,并据此计算新进股票的权重因子。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按照区委的安排,有幸参加这次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听了区委卢忠于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培训要求,现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2015年11月3日,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两者历来是平衡社会经济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需求决定供给、引导供给,而供给既满足需求、又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社会产业、产品、生产要素等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就是要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由劳动、资本、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决定。中央提出的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

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也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这将是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为什么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因素分析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理论工具。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党中央以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沉着应对危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都是在需求侧发力。但是,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虽然增速仍然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是同比仍然逐年下滑,出口十年增速后见顶回落,资源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持续走高,低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产业向非发达地区转移不可回避,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然而,从需求来看,在经济下行和消费增速降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在海外疯狂扫货,跃境游高速增长,全球奢侈品消费领域中,中国人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日本,国人边马桶盖、大米都往家里带,在新西兰、巴塞罗那,国人几乎将超市的奶粉买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经济不仅只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存在着产品供给与国人需求严重错配的问题。从供给来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现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知识讲解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 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是什么 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

2017年新高考政治主观题分类(经济生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经济生活》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一、经济意义 ㈠对国家 1.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3.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需,促进经济增长; 6.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奋斗目标的 实现; 7.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在……方面的作用(具体哪一点可根据材料); 8.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9.有利于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在的宏观调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0.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 国、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共赢、多赢。 12.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加快全面小康建设。 13.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更好地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㈡对社会 1.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3.有利于刺激消费,扩需,稳外需。 4.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5.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6.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㈢对企业 1.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4.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加经济效益; 5.有利于企业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㈣对个人 1.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有利于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4.有利于劳动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5.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等。 6.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7.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一、是什么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

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引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供给适应需求并且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可能是存在某种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具体包括: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金融体制创新5试题及答案(100分)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时,将()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A.创新 B.协调 C.绿色 D.开放 答案:A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链方面需要做的第二步是()。 A.减量化消费 B.建立高效、开放、有序、创新的差异化供给体系 C.债转股 D.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 答案:B 多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企业在债转股后获得的好处有()。 A.负债率下降 B.共担风险 C.共享收益 D.高市场占有率 答案:ABC 2.融合型消费主要是将()融合在一起。 A.资源 B.商品 C.市场 D.服务 答案:BD 判断题(共1题,每题20分) 1.供给侧指的是生产制造。 对错 答案:错

单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我们推进各项改革,推进各项发展的坚实的经济运行背景和经济运行基础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等收入阶段 C.改革攻坚期 D.“十三五”开局之年 答案:B 2.减量化消费对消费体系的影响主要是()。 A.正向 B.反向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答案:A 多选题(共2题,每题20分) 1.减量化消费对供给体系的消极影响主要是会使()。 A.结构僵化 B.产能过剩 C.供不应求 D.库存累加 答案:BD 2.金融市场体系改革中,要想降低杠杆率,客观上我们要高度重视两类业务的发展,包括()。 A.债务融资业务 B.股权式融资业务 C.产权式融资业务 D.融资租赁业务 答案:BC 判断题(共1题,每题20分) 1.金融体制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支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对错 答案:对

2019年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 A.满足需求 B.产业升级 C.经济发展 D.体制改革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2.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3.下面哪一项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赤字 D.去杠杆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4.下面哪位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A.蒙代尔 B.拉弗 C.罗伯茨 D.凯恩斯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A.三去一降一补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扩大出口规模 D.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户答案:[ABD] 得分:10.00 2.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实践的不同之处在于()。 A.发展阶段 B.制度环境 C.政策手段 D.动力机制 用户答案:[BC] 得分: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

业的良性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18年,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Y.对 N.错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下面哪位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A.蒙代尔 B.拉弗 C.罗伯茨 D.凯恩斯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下面哪一项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赤字 D.去杠杆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3.目前,我国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战略性新兴产业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A.三去一降一补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扩大出口规模 D.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户答案:[AB] 得分:0.00

2.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主要方针是()。 A.巩固 B.增强 C.提升 D.畅通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18年,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90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简政放权(二)课程的考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简政放权(二)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 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 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 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 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 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 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没有或少有失灵的(B),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手段。 A.政府 B.市场 C.社会 D.企业 2. 在操作上,与行政体系和行政改革相关的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不是要直接用行政手段调整供给侧的结构性 失调关系,而是要改革(C)。 A.行政机关的职能配置 B.基本经济制度 C.行政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法规政策 D.以上都不对 3. 就结构如何调整而言,社会主义国家传统计划经济 时期是通过(D)来实现的。 A.供给侧改革

B.扩大内需 C.经济危机 D.行政干预、原材料和投资控制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C)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A.创新 B.政策指导 C.改革 D.以上都不对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具体说要处理好(ABCD)。 A.“三去一降一补”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B.深化国企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C.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D.服务业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2. 处理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要赋予农民土地使用权以物权性质,包括占有、使用、(ABCD)等在内的完整产权。 A.收益 B.转让 C.抵押 D.继承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站在企业的角度、百姓的立场想问题,是简政放权的价值导向。 (正确) 正确 错误 2. 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因此补短板只能是政府的事。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所得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 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supply-side)因素或供给侧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等。 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

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编者:2015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理论依据?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解析。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本文并不严格区分以上四者,下面主要使用供给侧改革这个词。 供给、需求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刘世锦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产能、行政性垄断行业、城乡发展、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升级等五个问题;最后在文末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驾马车;生产率 1.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相对需求侧改革的措施,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侧重于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张经济总量,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率。这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

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我曾说过,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核心就是企业可盈利。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已经讲了很多,宏观的部署也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要落到实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视野。首先,顶层设计主要是管宏观方向,划出底线。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比较有效,还是要让地方和基层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切实管用的措施。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现在依然适用。 2.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何处入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对整个中国经济,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放缓,其实最具挑战性的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些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_教育怎么办_刘云生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所作所为不仅攸关自身发展,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分析,提出教育因应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建立以人口变化为导向的教育规模调节机制、以产业调整为依据的教育转型升级机制、以制度创新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激活机制。教育自身从注重“需求侧拉动”转向更加注重“供给侧推动”,要建立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导向的教育标准管理机制、以明晰权责为抓手的教育公平促进机制、以消除壁垒为重点的教育体系完善机制、以众创众享为手段的教育质量提高机制、以适合学生为根本的教育选择机制。教育与经济两个领域的改革要将“物”与“人”从供给侧有机联通,建立以深层矛盾为指向的教育优先供给机制、以双管齐下为策略的教育短板补充机制、以主动作为为取向的教育尺度衡量机制。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领域;经济领域;全面发展刘云生/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处长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博士研究生(重庆 400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阐述“发展主线”时指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 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1]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经济和社会两大领域,教育属于社会领域,教育所作所为不仅攸关教育自身发展,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面对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要有因应之策;而教育自身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注重“需求侧拉动”转向更加注重“供给侧推动”,要有推动之策;教育与经济相互着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还要有协同之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已经来到一个非同寻常的关键时期和历史性的考验关口,仅仅依 靠短中期调控的需求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应当及时引入以制度供给为核心,以改革为统领的‘新供给管理方略’”。[3]本文在政策分析基础上,从制度供给的角度,对“因应”、“推动”和“协同”三策进行阐述,供教育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者参考。 一、因应之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新供给经济学就“经济持续增长”开出的药方。经济理论一般认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属于需求侧;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等五要素属于供给侧。“需求侧管理更多解决的是短期问题,在经济处于短期波动的环境下,旨在令实际经济增长率尽量贴近即期的潜在增长率,经济过冷了就刺激需求。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重在解决长期问题,从根本上促 进潜在增长率的提升。”[4] “十三五”期间,我国着眼 长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主要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开展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教育怎么办? 笮刘云生 教育发展研究2016.3 决策参考 DOI:10.14121/https://www.doczj.com/doc/f118268980.html,ki.1008-3855.2016.03.003

供给侧改革试题及答案

1. 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 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 A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B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C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D 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正确答案: A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做到()。√ A 推行积极稳定的财政政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三去一补一降” D 推进城乡间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C 4. 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效果不张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放在第一位。× A 政治 B 改革 C 人民 D 干部 正确答案: B 5.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 A 产业升级 B 人民富裕 C 经济繁荣 D 文化输出 正确答案: A

6. 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 A B C 7. 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 A B C D 8. 我们要加快推广()等一批有特色的改革举措,使企业和政府办事便利度不断提高。× A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B 工业生产许可总类压减三分之一以上 C 推动降低用电、用网和物流等成本 D 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 正确答案: A B C D 9.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 A C 10.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表述包括()。× A 加快国资国企改革 B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C 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D 促进人民收入提高 正确答案: A B C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6.67 分)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需求 B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C 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 分)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 分)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4、()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5、()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 分)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2、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6.67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A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B

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

关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三个核心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 1、供给与需求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 ——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 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 2、供给侧与需求侧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 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要通过优化要素 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基础:“结构性”十分重要 ——我们提的供给侧改革,完整地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3个字十 分重要,简称“供给侧改革”也可以,但不能忘了“结构性”3个字。 (2)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根本: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 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 产目的。 (4)主攻: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 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当前重点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5)本质:深化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 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 二、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尽管遇到各种困难,但我们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然而,随 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1)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如同一个人,10岁至18岁期间个子猛长,18岁 之后长个子的速度就慢下来了。 (2)经济发展面临结构调整节点,低端产业产能过剩要集中消化,中高端产业要加 快发展,过去生产什么都赚钱、生产多少都能卖出去的情况不存在了。 (3)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 经济增长需要更多驱动力创新。 2、供给侧成主要矛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 要方面在供给侧。 (1)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 还依赖进口,国内庞大的市场没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2)我国农业发展形势很好,但一些供给没有很好适应需求变化,牛奶就难以满足 消费者对质量、信誉保障的要求,大豆生产缺口很大而玉米增产则超过了需求增长,农产 品库存也过大了。 (3)我国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 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购买的商品已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 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 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等领域的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环境充满挑战,经济发展进入了特殊时期,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期叠加”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结构特征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命题的提出与经济发展背景环境具有较强的逻辑关联性。 1.经济增长接挡期标志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减弱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呈现明显回落,2003-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以后增速回落到7%左右。经济增速换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国民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增加所导致,即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基数不断变大,在传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方式及产出水平下,即便是经济规模继续扩张,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出现下降。其二,由于中国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逐渐接近“顶峰”,经济持续増长动力减弱。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行中供需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底部环节的分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场”。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得中国经济依托劳动密集型、微利化、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等经济活动,实现了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高速成长。经过近数十年的持续制造业梯度供给,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被“固化”。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再加上印度、非洲和其他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逐步承接低端的全球分工,以及全球消费结构升级,均使得中国低端产品产能继续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接近了“顶峰”,进入“瓶颈”状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减弱。 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换挡的根本原因是在传统供给方式、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下,经济增长难以维系,其内生动力减弱所致。尽管中国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劳动力素质有所提升,技术进步也较明显,但这些变化还只是数量级的,而非真正的质变,供给质量和水平并未实质改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也相对有限。 2.结构调整阵痛期标志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文献综述视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118268980.html,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文献综述视角 作者:闫妍 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16期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各界人士、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解读。文章从供给学派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经济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路径等几个方面对现阶段各学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进行了梳理,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从科学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和政策外延做出清楚阐释,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更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16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第一次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部分进行分析。“供给侧”是改革切入点,指针对需求而言管理的侧重点在供给 上;“结构性”是改革方式,说明供给要素管理有结构性的特点;“改革”才是核心命题,内在地体现出“转型是目标、创新是手段、改革是保障”的逻辑关系。 1国内外供给学派的发展 贾康、苏京春(2016)系统地阐述了自19世纪初开创的供给学派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从第一轮否定之否定的“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到第二轮否定之否定的“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现阶段“供给侧”改革绝不是萨伊定律或里根经济学的复辟或套用,次贷危机之后提出的“供给管理”及在我国刚刚起步的“新供给经济学”,绝不是不切实际的偶然,而是遵循历史的长周期和发展逻辑,实质地构成了“供给侧”学派的理性回归。 车海刚(2016)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通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缓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供给匮乏、物质短缺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从激活和释放供给侧的潜能开始的。贾康(2015)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依靠供给端改革,在正确基本路线的指导下,从关于制度供给和结构调整的总“供给管理”角度,开创性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极大地释放了供给潜力。

谈一谈高校如何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谈一谈高校如何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中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经济升级、产业转型的时候,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这个不合理就表现在培养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比较少。这种发展的结果,我们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国家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尽吻合,直接引发出另外一种后果,一边大学毕业生比较难得找到一个适合的岗位,另外一边用人单位比较难得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这就是结构性矛盾。 一边是数目巨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用人单位比较难招到合适的人,特别是一些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千金难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一致凸显了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 中国高等教育,有25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学生,这样庞大的数量级背后,意味着强大的创新潜能。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创新,如何将这些潜在的智力支撑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一个大命题。围绕当前的这种结构性矛盾,就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有序发展角度而言,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提出的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无疑是一大有力举措。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创新,如何将这些潜在的智力支撑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是一个大命题。 转型过程中必须要正视这样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忽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乃至歧视职业教育的思想已然成为高校转型路上的一大阻碍。事实上,早在一千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在《师说》一文中也谈及了这个问题“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的确,在大家根深蒂固的思维中,科学家、学者比工程师抑或技师总是高上那么几筹,综合性大学总是比应用型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高上那么几等。所以,有些人或者有些学校,听到普通高校要往应用型学校转型就会不自觉地抵触也就不足为怪了。看看高校改名热更是可见一斑,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的三级跳者不胜枚举。 当前,最注重实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应用型高校的典型代表,着眼职业教育的境况,更能直观明了地透析这个问题。在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被作为一个专门教育层次进行设计、发展的,在高考中,高职高专的招生往往在本科院校之后。而这种把教育分等级、分层次的思维如果不变,职业教育以及应用型教育的地位和形象就不可能得到扭转,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也将沦为空谈。 推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型,除了要打破思想上的桎梏,还要实践于具体做法,改变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回到原点,我国当前经济、产业结构转型最紧缺的是技术型、技能型一线人才,围绕这些合理设置高校专业是转型的必由之路,但是推动高校转型也需要结合具体产业需求,特别是要立足人民和国家需要进行,不能一味盲目,否则矫枉过正必然又带来诸如学术型人才紧缺等新问题。 这就意味着做好这项工作,更需要围绕“试点推动,典型示范”来展开,通过国家教育部门加强指导和一定的支持推动试点高校转型到位彻底,给其他高校立好典型标杆,让转型的大部队少走弯路,同时在试点的推动过程中,又可以规划出较为合理的高校结构,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的结构层次。 “中国高校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才能有力地解决培养理论学术型人才学校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较少的矛盾,才能有力地解决生产一线中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困局,从而为高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智力基础。

网络大学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02

我的课程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3.33 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 √
A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短板 降需求
B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短板 降成本
C
去产能 去库存 去需求 补短板 降成本
D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需求 降成本
正确答案: B 2. 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 )。 √
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 A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做到( )。 √
A
推行积极稳定的财政政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三去一补一降”
D
推进城乡间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C 4.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 √

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 A 5. ( )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 B
6. 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效果不张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 )放在第一位。 √
A
政治
B
改革
C
人民
D
干部
正确答案: B 7. ( )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 √
A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 A 8. 我国优化服务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使得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了( )位。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