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doc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doc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doc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doc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炼字在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掌握“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巩固“炼字”题型答题思略。积累相关炼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并激发对古典诗词的

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点拨、积累、训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要点。提高学生诗歌“炼字”答题能力。

教学难点:

归纳解题思路,熟练掌握“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么我们如何去体悟古人在炼字上下的功夫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们的诗歌世界。

二、古代诗歌鉴赏类型

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赏析关键词(诗眼、词眼)、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内容主旨及思想感情

(一)、整体把握

鉴赏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

跳跃性和感染力。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对诗歌语

言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1、考点透视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诗眼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

(1)、赏析炼字(词)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2)、赏析炼句是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

(3)、赏析语言风格就是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

2、感知“炼字”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红杏枝头春意闹。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二)、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诗人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也就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或词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以锤炼动词、形容词为主。

(1).看字词是否传神。

(2).看字词是否表情。

(3).看字词是否造境。

三、“炼字”知识应用

“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该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拟人、比喻、以动显静等)。点出该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

烘托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习题讲解

【例1】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

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学生展示该诗歌的诗文大意并完成题目: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2、教师展示答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

令自己肝肠寸断。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

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例2】(2011·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问题: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1、学生展示该诗歌的诗文大意

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战事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

河北滩。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

2、由教师进行诗歌解析

第三、四句进一步用比喻写风雨之势。“顷刻”言来势之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上“沙滩”,借潮水之汹涌写雨势奔腾。“鸣瀑”如“军声吼”,极写雨声之大。

3、多媒体展示答案

“卷”指席卷,“吼”指吼叫。(步骤一)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

战事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步骤二)“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

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步骤三)

五、随堂练习(练习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湖(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问题:“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1、组织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诗歌大意。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2、教师进行题目解析:此题考察“炼字”,回答时,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作答。诗句中一

个“蘸”字,将桃花鲜艳水灵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进而使人联想到水中桃花的倒影,和

岸上的花枝连成一片,仿佛蘸水而开,据此可作答。

3、多媒体展示答案

“蘸”是动词。(步骤一)在诗歌中,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步骤二)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的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

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

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步骤三)

(随堂练习2)【2014·吉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问题:试简要赏析诗歌中“随”着“”两字的妙处。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诗歌内容,并进行赏析

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

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2、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

“随”字在此处为“漫随”之意,(步骤一)写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步骤二)将满

目春意尽情写出,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愉悦、自得之情。“着”字在此处为“着色”的意思,(步骤一)写斜阳照山树,使树沾染上金黄色,(步骤二)既表现了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

六、复习并再次梳理“炼字”类诗歌鉴赏题型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七、布置作业:

1、在笔记本上整理“炼字”类诗歌鉴赏答题思路。

2、完成《短平快》精练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