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本科)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无机化学

学分:学时:144

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目的

无机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系各专业的第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对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该课程的讲授内容,既要立足于中学化学知识,又要为化学各专业后继课程准备必需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研究无机化学的一般方法和学科发展的动态,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课、实验、习题、答疑和期中、期末考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训练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议

教师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化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讲授元素化学,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80%组成。

五、建议学时分配(共计144学时)

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学时1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任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无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发展和前景;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学时8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氢原子光谱,玻尔原子模型;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理解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掌握电子层、电子亚层、能级、能级组、电子云、原子轨道等概念,理解四个量子数的量子化条件及其物理意义;掌握近似能级图,按照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一般元素的原子电子构型;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的特征;掌握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等概念,了解它们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通过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波函数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难点:波函数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教学内容]

元素、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和平均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和式量;电子发现、卢瑟福原子模型、爱因斯坦光子学说、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化特征;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能级概念;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关系式,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薜定谔方程(只简单介绍公式),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波函数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几率密度和电子云,电子云角度分布图和几率径向分布图;基态原子电子组态: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近似能级图,电子层与电子亚层,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元素周期表:长周期与短周期、主族与副族,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元素的区分;元素性质及其变化的周期性: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氧化态;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第2章分子结构学时8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物质性质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定性了解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掌握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特征,搞清价键力、分子间力和氢键的区别。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杂化轨道理论,共轭大π键。

[教学内容]

离子键理论:离子键的形成及其能量变化,离子键的特征与本质,晶格能,单键的离子性百分数;共价键理论:经典共价键理论(电子配对法),路易斯结构式;现代价键理论: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σ键和π键;价层电子互斥模型(VSEPR);杂化轨道理论要点;SP、Sp2、sp3杂化;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共轭大π键;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的含义,分子轨道的形成,组成分子轨道三原则(对称性原则,最大重叠原则和能量近似原则),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简单双原子分子轨道能级图,分子轨道中的电子排布,键级;化学键类型;化学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性质;分子的性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偶极矩,分子的磁性;分子间力和氢键: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及其特点;氢键的形成与本质,氢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分子间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3章晶体结构学时4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各类晶体的特征;掌握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掌握晶格能和原子化热的概念及有关应用;理解离子极化概念及其应用;了解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的定义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重点:晶胞基本特征,离子晶体及结构模型。

难点: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离子的极化率,金属晶体的紧密堆积模型。

[教学内容]

晶体特征:晶体、晶系、晶格(简单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晶胞,晶体的各向异性,晶胞中原子的坐标与计数,素晶胞与复晶胞;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特征,离子晶体结构模型(NaCl型、CsCl型、ZnS型、CaF2型TiO2型);离子半径,晶格中离子配位数与离子半径比之间的关系;离子电荷与构型,离子的极化作用与变形性,离子的极化率,离子极化对化合物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分子晶体(干冰和水);原子晶体(金刚石和石墨);同质多晶现象和类质同晶现象;金属键和过渡键型:金属原子化热,金属键的形成和特征,自由电子,能带理论;金属晶体:金属晶体的特征,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面心、体心、•六方堆积);原子半径(范德华半径、共价半径、金属半径)。

第4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学时8

[教学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