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28.59 KB
- 文档页数:3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同治疗方式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骨科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取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钉的三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并在完成手术后随访一年。
对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经过、术后恢复、并发症等症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
结果:dhs术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显著多于pfn-a术及gamma钉术,dhs 术、gamma钉术、pfn-a术术后并发症依次减低。
三种术式最终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结论:虽然三种术式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上存在差异,但是最终治疗效果相似。
三种治疗方式各有适应症,并无优劣之分,在临床治疗中还应结合骨折情况综合考虑选择。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gamma钉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55【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60-02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加剧,因年龄增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股骨粗隆间骨折就是其中一类常见的骨折类型。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临床上首选手术内固定的治疗方式。
对于此类骨折,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手术方式,其中较为常见的三种治疗方式为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gamma 钉。
为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特点,笔者设计了以下临床对照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
所有患者均参照第七版人卫版外科学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测确诊。
并根据evans骨折分型,分为ⅰ、ⅱ、ⅲ、ⅳ四种分型。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76例,动力髋螺钉(dhs)固定79例,髋动力锁定钢板75例,空心加压螺钉22例,比较不同术式的疗效与并发症。
结果:12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71%,随访时间13~25个月。
三种手术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满意,dhs优良率87%,髋动力锁定钢板为91%,空心加压螺钉为86%。
结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全身状况及髓腔情况,合理选择不同内固定物,按时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方法,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动力锁定钢板;空心加压螺钉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6-0132-021998年3月-2011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76例,采取空心加压螺钉、动力髋螺钉(dhs)、髋动力锁定钢板等术式加以治疗,将其疗效对比进行总结,以指导以后的临床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76例中男98例,女78例,年龄55~87岁,平均68岁。
其中骑自行车伤27例,不慎摔伤121例,机动车撞伤28例。
骨折根据evans分型:ⅰ型11例;ⅱ型56例;ⅲa型86例;ⅲb型21例;ⅳ型2例。
手术方式:dhs固定79例,髋动力锁定钢板75例,空心加压螺钉22例。
伤后距手术时间2~8 d,合并高血压病38例,冠心病21例,肺心病7例,糖尿病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
1.2 内固定方法依据骨折类型、伤前全身情况、骨质疏松程度等合理选择内固定:(1)顺行的稳定的ⅰ、ⅱ、ⅲ型骨折宜选用空心加压螺钉;(2)逆行或顺行不稳定ⅲ、ⅳ骨折宜选用髋动力锁定钢板固定。
(3)逆行或顺行不稳定ⅴ、ⅵ骨折用dhs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不同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髋关节活动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应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临床疗效更显著。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74-02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人,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外力直接对大粗隆冲击或者跌倒急剧过度内收或者外展时都能够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症状[1,2]。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会导致褥疮等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当容易造成畸形愈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保守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中主要以手术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3]。
现在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其中男性患者占104例,女性患者占5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5±9.1)岁。
从致伤的原因分析,跌落致伤的患者占104例,高处坠落致伤的患者占16例,交通事故致伤的患者占28例,其他原因致伤的患者占12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动力髋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1.2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情况。
结果:两组优良率和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pfna组明显小于dhs组,且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先行患侧肢体牵引,以缓解疼痛,并对有原发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原发病的控制和治疗,所有患者均在伤后的2~7d内进行手术。
1.2.1 pfna组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垫高患侧臀部,于股骨大转子上方行一纵切口,于大转子偏外侧处进针,经股骨髓腔钻入导针,用透视机确定导针位于股骨髓腔的中央,然后选择长度合适的pfna主针在股骨髓腔内插入,插入合适后拔出导针,再次透视股骨颈正、侧位,选择合适的螺旋刀片置入,在骨折间隙处压缩并锁定,安装尾帽,缝合切口。
1.2.2 dhs组麻醉方式与pfna组相同,取髋外侧切口,将股骨外侧肌从其后缘适当剥离充分显露股骨近端和大粗隆,在外侧皮质前后位中点打入1枚克氏针,确保克氏针位于股骨头中央后测量打入导针的长度,而后应用扩孔器扩孔,攻丝,置入dhs,依次拧入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拧紧加压尾钉,操作完成后冲洗手术伤口,并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1~2d以抗感染。
术后2d开始功能锻炼,术后3周可进行不负重行走锻炼,术后4周根据x线片检查情况进行负重行走锻炼。
1.4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并应用harris髋关节的评分标准对患者骨折处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优:100~90分,良:89~80分,中:79~70分,差:﹤70分。
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传统手术方法采用延长外侧股骨皮肤切口,拔除广泛的软组织,插入泰坦尼姆髓内钢板,固定病变部位,然而由于导致了肌肉的停顿,增加了术后的并发症率,术后恢复期长,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满足治疗效果,但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大大增加,因此新的治疗方式不断研究和应用。
闭合复位微创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最近引入的治疗方式,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缝合技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小皮肤切口进行复位和固定。
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真皮细针从股骨外侧穿刺术进行模板定位,通过小骨钉或螺钉将钢板与骨干固定。
首选第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第二种方法。
手术不应该过多影响肌肉和韧带,以减少感染和功能障碍的风险。
PFNA是一种非常适合闭合复位微创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设备。
闭合复位微创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起点是小皮肤切口。
依据髓内针盘的原理,通过髓内钉从髓内钉孔向股骨头骨干内方向插入钉子,但不需要切除肌肉,具有创伤小、复位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其中的PFNA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老年患者所接受。
PFNA设备分为男性和女性,这实际上是由于髋关节生理差别而引起的。
PFNA是头部特殊设计的锥形加强锁钉,安全锁定可以提高血管、神经和髋臼的保护。
手术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手术,常常在病人能够舒适地平放大腿的情况下进行,通常应采取侧卧位,使手术区域处于悬空状态,减少软组织的牵拉,促进病人的术后恢复。
总之,闭合复位微创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具有优势的治疗方式,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方式在肌肉、韧带等方面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问题。
随着各种新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引入和应用,该治疗形式将变得更加先进和有效。
因此,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与护理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多与骨质疏松有关。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该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临床常用的Evans分型将顺粗隆间线的定义为Ⅰ型,逆粗隆间线的定义为Ⅱ型,Ⅰ型又分为4个亚型[1]。
国内外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报道有很多,现将其综述如下。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一种古老的方法,自被认识能用做股骨粗隆间骨折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
保守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后有无可能下地行走可以归为2类方法。
对于根本无法行走的患者穿“丁”字鞋或短期皮牵引,行止痛对症治疗,积极护理防止皮肤压疮,鼓励尽早坐起。
对于有希望下地行走的患者,一般可采取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定期拍X线片,对复位和牵引重量酌情进行调整。
床边X线片显示骨痂形成,改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4~8周。
粗隆间骨折行骨牵引的适应证为:(1)有严重伴随疾病或早期并发症,经系统治疗2周无效,不能耐受手术;(2)系统治疗后病情好转,骨折时间超过3周,病人拒绝手术;(3)于3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者,手术治疗有诱发再次发病可能;(4)于6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为相对适应证[2]。
传统的牵引等保守治疗虽可避免手术的创伤,却迫使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致命性的并发症。
老年人长期卧床不利于肺的扩张和及排痰,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这也是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致死的主要原因。
另外长期卧床牵引还可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髋内翻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高发生率。
2 手术治疗因粗隆间骨折保守治疗有诸多并发症,20世纪60年代AO/ASIF学派兴起后,内固定治疗逐渐成为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使骨折得以良好复位,牢固固定,以允许患者术后早期离床行肢体活动及部分负重,减少因长期卧床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及尽快恢复功能[3]。
骨折能否牢固固定取决于:(1)骨骼质量;(2)骨折类型;(3)骨折复位质量;(4)内固定物的设计;(5)内固定物在骨骼中的置放位置[4]。
两种不同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对髋动力螺钉(dhs)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对2009年12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6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6例用pfna治疗,125例用dhs治疗。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38个月,平均15.3个月。
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组、dhs组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组的优良率优于dhs组。
结论:两者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证,都是治疗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好方法,pfna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更有优势。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内固定术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髋动力螺钉【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15-02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极少不愈合,但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较多并发症。
为减少由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功能康复,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早期牢固的内固定和功能锻炼已成为其公认的治疗原则。
本文对2009年12月~2013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6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6例用pfna治疗,125例用dhs 治疗。
现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61例,其中pfna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45~97岁,平均72.3岁。
致伤原因:摔伤28例,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1例。
骨折分型:ⅰb型4例,ⅱa型6例,ⅱb型17例,ⅲ型8例,逆粗隆型1例。
dhs组125例,男40例,女85例;年龄35~98岁,平均70.8岁。
致伤原因:摔伤108例,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4例。
骨折分型:ⅰa型9例,ⅰb型42例,ⅱa型11例,ⅱb型37例,ⅲ型25例,逆粗隆型1例。
- 13 -①永泰县医院 福建 永泰 350700PFNA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叶祥兵①【摘要】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永泰县医院收治的10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
观察组给予PFNA 内固定,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Harris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术后1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生理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给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 内固定治疗可优化手术指标,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钢板内固定 围手术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生活质量 doi:10.14033/ki.cfmr.2023.35.0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5-0013-04 Clinical Effect of PFNA Internal Fixation and Locking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YE Xiangbi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5): 13-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internal fixation and locking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04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admitted to Yongtai Coun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June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5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FNA internal fix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locking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Perioperative indexes, hip joint function before operation,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clinical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bedtime activity time and the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were earli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volume and drainage volume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sion lengt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t 1 month, 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Harri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At 1 month after operati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mental health, emotion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vitality, physical pa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overall health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PFNA internal fixation treatment was given fo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femur can optimize surgical indicators, improve hip joint function,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Steel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Perioperative indexes Hip joint function Complication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 Yongtai County Hospital, Yongtai 350700, China 作为老年人群多发性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以间接外力为诱因,骨质疏松为重要病理因素,临床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老年人群占比不断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居高不下[1]。
股骨粗隆间骨折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导读: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对病人损伤小、安全,但卧床时间长,出现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大。
手术治疗能使骨折达到良好复位。
内固定后病人可早期锻炼,提前下床。
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增加病人损伤。
因此,要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骨折特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也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
骨折位于股骨颈下方大小粗隆之间。
该部位是股骨上端增粗的部分,主要由松质骨构成,血运丰富,骨折后容易愈合,出现不愈合的可能性很小。
但骨折愈合后容易出现髋内翻,影响下肢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对病人损伤小、安全,但卧床时间长,出现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可能性大。
手术治疗能使骨折达到良好复位。
内固定后病人可早期锻炼,提前下床。
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增加病人损伤。
因此,要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骨折特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用牵引带或骨牵引,保持患肢外展,稍内旋位,牵引8—12周。
牵引带牵引简便易行,容易调节。
牵引重量小于5公斤。
牵引带牵引更适合于家庭治疗。
但要注意防止牵引带边缘压伤皮肤,皮肤可用毛巾垫好,并经常用手指按摩。
骨牵引是在胫骨结节或股骨髁穿过一根斯氏针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
骨牵引比牵引带牵引有力,但需要精心护理,对病人有一定的损伤。
牵引治疗适应于无移位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不适合手术固定的病人或身体条件差不能承受手术的病人。
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牵引重量可适当减少。
注意事项牵引治疗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1、病人要增强信心,要有坚持长期卧床的思想准备。
保持乐观,主动配合治疗。
2、经常检查牵引装置,牵引带不要过紧或过松,过紧容易压伤皮肤,影响血液循环。
过松起不到牵引作用。
骨牵引要注意装置是否稳定,牵引钢针是否松动,有问题要及时调整。
3、牵引3周后复查X线片,骨折复位后可减少牵引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