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导读
- 格式:ppt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25
名著导读《火星探险记》常考点1. 作家介绍《火星探险记》是美国作家雷·布雷德伯里于1950年创作的科幻小说。
雷·布雷德伯里是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幻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注重描绘人类内心的情感体验。
2. 小说背景《火星探险记》的故事发生在21世纪,描述了人类首次登陆火星并开始探索的过程。
人类通过航天技术成功抵达火星,但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和危险。
3. 主要角色- 华金斯(Captain John Black):主人公,是一位勇敢而聪明的宇航员,率领团队探索火星。
- 史崔克(Michael Steck):华金斯的副手,是一位专业的地质学家,负责对火星地质进行研究。
- 莫歇尔(Michelle):探险队中的唯一女性,担任医疗员的角色,同时也是心理学家,负责照顾团队成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 卡特帕克(Carter Packard):航天局的指挥官,负责组织和指导火星探险任务。
4. 主题与意义《火星探险记》探讨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小说中的火星代表了未知的领域,每个人物在面对火星的同时也在探索自己内心的宇宙。
通过描写宇航员们在火星的生活和冒险,作者展示了人类对于探索与发现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科技的信赖和对人类灵魂的关注。
5. 文学特点- 描述细腻:雷·布雷德伯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火星上的奇特景象和人物的内心变化。
- 温情感人:小说中融入了许多情感元素,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热爱给读者带来了感动。
- 寓意隐喻:故事中的火星不仅仅是一个外太空的星球,还代表了人类内心的渴望和精神世界的未知探索。
该文档简要介绍了名著《火星探险记》的一些常考点,包括作家介绍、小说背景、主要角色、主题与意义以及文学特点。
读者可以通过理解这些内容深入掌握该作品的要点和特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科幻小说作文1200字导读:【科幻小说作文1】王璐、贺旭、杜棒是三个小学五年级的同学,同住在一个家属院,又都是超级ufo,相同的爱好使三个小伙们形影不离。
王璐是这个小团伙的“老大”,无意间在森林里捡到了一只神秘的背包,里面有三件宝贝。
他神使鬼差地搞通了其中的一样宝贝,这让他一时间变得神通广大,不仅能听懂小动物的说话,还能够克隆出一个机器人自己,成功帮自己写功课,做家务等等烦琐事情。
他的秘密被贺旭、杜棒发现了,在好伙伴的央求下,王璐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并把另外两个宝贝分享给贺旭和杜棒。
不知是巧合还是命运使然,三个小伙伴竟然分别鼓捣出了三个宝贝的秘密,这三个宝贝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补充,合在一起能破解人世间的许多秘密。
三个小伙伴大为欢喜,决定用三个宝贝解开自己疑惑的种种疑团。
原来三个孩子几乎都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
王璐的爸爸是一个刑警,妈妈不知什么原因早早就过世了,王璐爸爸从来不向王璐提起这件事,也不许儿子问这件事,这让渐渐懂事的王璐大惑不解,他千方百计想知道妈妈的身世。
贺旭的爸爸是一个大款,富甲一方;在贺旭记事的时候,妈妈和爸爸一直吵架,后来他们离婚了,妈妈不知去向,爸爸后来娶了一个模特给贺旭做继母;贺旭这个聪明绝顶的小女孩在与漂亮继母之间展开斗智斗勇的同时,也从未放弃对妈妈的寻找。
杜棒的爸爸是一个作恶多端的汪洋大盗,出狱后行踪诡秘,不知还要做什么坏事。
杜棒从小就跟奶奶生活,妈妈不知是死是活,他从来没见过妈妈。
杜棒从来不敢跟爸爸提起妈妈的事,一提就是一顿暴打,出于对母爱的渴望,他一直都在悄悄打探妈妈的故事。
故事就这样展开了,孩子们运用手中的宝贝不仅穿越时空,寻找身世谜团,探寻“母爱”失踪的秘密,还神奇地跨越时空隧道,与三件宝贝的主人——外星人交流,探知现实与未来的秘密;每每从幻想中返回生活,总是发现自己亲历亲为与在科幻世界遨游时的所见所闻,是那样的貌合神离,——同时,他们还发现三个家庭,特别是三个父亲正悄悄进行着神秘的较量,金钱与暴力,爱情与信仰让他们难以辨别,小伙伴的友谊在父爱和家庭面前,总是面临考验,三个执着、聪明的孩子利用自己的宝贝一步一步介入,直到谜底的最终解开。
以下是《海底两万里》的导读课教案示例:主题:探索科幻经典——《海底两万里》导读目标:1. 了解《海底两万里》这本科幻经典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2. 探索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3. 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入《海底两万里》这本小说,让学生思考海底世界的奥秘和探险的魅力。
2. 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小说的作者儒尔·凡尔纳和他的科幻创作背景。
解释小说的主题和情节设定。
3. 角色介绍(15分钟)简要介绍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如主人公尼摩船长、故事的叙述者阿龙纳克斯教授等。
让学生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和作用。
4. 故事梗概(20分钟)以章节为单位,讲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包括尼摩船长的潜水艇“鹦鹉螺号”、他与船员们的冒险经历、与巨大海怪的战斗等重要情节。
5. 主题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隐含的意义,例如科技与自然的冲突、人类与动物的关系等。
鼓励学生谈论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5分钟)总结《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这本小说的兴趣和想法。
教学辅助工具: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展示作者、背景和角色介绍等内容。
2. 教学素材,包括小说摘录和插图,用于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想象力。
3. 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对角色和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评估方式:1. 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与同学讨论的表现。
2.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以评估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希望这个《海底两万里》导读课教案可以帮助到你!。
《海底两万里》导读 (教案)一、教学内容《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发表于1870年。
本课教学内容为《海底两万里》的导读,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科学幻想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海底两万里》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科学幻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
三、教学难点1. 《海底两万里》涉及的科学技术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产生兴趣。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提炼出有益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海底两万里》原著或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及其在科幻文学领域的地位,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简介小说内容:概述《海底两万里》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元素。
3. 分析科学幻想: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找出科学幻想的例子,讨论其科学依据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讨论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成长变化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幻小说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激发学生继续阅读《海底两万里》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海底两万里》导读2. 内容:- 故事背景:19世纪末,探险家们在海洋中的冒险- 主要人物: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尼摩船长- 科学幻想:潜水艇、深海探险、海底资源- 现实意义: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七、作业设计1. 阅读原著《海底两万里》,深入了解小说内容。
2. 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小说中的科学幻想对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的启示,撰写一篇读后感。
科幻小说作文1000字导读:【科幻小说作文1】“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所以今天我们小记者去了嘉兴科技馆,感受科学的奇妙。
科技馆内分为上下两层馆。
上层大都是些古代科学家的伟大发明,而下层都是近代科学的研究成果。
我们首先对“看得见摸不着的鸟”产生了兴趣。
“这什么?”我看着上面写着的字,“看得见摸不着的鸟”。
“上面不是有字吗?”陈佳峰指着我前方的这几个字,好笑又无奈的对我说,“废话!可是我看不见也摸不着啊。
”说着我就又把手伸进一个长方形的孔中乱探了几下,挑衅地对他扬了扬眉,“我来!”陈俊杰自告奋勇地大步流星走来,他先探着头向孔内张望,因为和我一样也什么都没看见(也许是因为近视或没仔细看),于是也学着我去探这“鸟”,不过他更夸张,也为此付出来“惨痛的代价”他整个人近乎于趴在上面。
哎!真为他捏把汗呀,如果倒了怎么办?整只胳膊都在里面瞎折腾,从面部的表情可以轻易地看出他有多么奋力。
“啊!”陈俊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敏捷地向后退了好几步。
“啊——”他痛苦的呻吟着,别扭地扭曲着身体,抱着刚才伸在孔里奋斗的那只手。
“你怎么了?!”我们的情绪被他调了起来,上一秒还嘻之哈之的气氛顿时严肃了起来。
“我触电了。
”陈俊杰艰难地把这句话从牙齿中挤了出来。
我们都愣住了一秒,随后就“扑噗”地一声笑开了。
“哈哈哈…..”太幽默了!我捧着肚子蹲在地上,眼泪都笑出来了。
其他两个和我也半斤八两——一群幸灾乐祸的家伙。
原来看不见的鸟是利用了人视觉上的错觉,从而使得只能看得见图片,却摸不着。
馆内还有会说话的树,无皮鼓、令人头晕目眩的鬼屋、古老的地震仪等。
“一群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而来。
”此次的浏览让我体会到了近代科学家们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与现代科学家的锲而不舍的努力。
【科幻小说作文2】我结识了一个新伙伴,她是一个小女巫。
_天,她邀请我到她家做客,说实在的,我真想去看个究竟,看看她是不是真的女巫。
到了她家,看到她的屋子里到处都是实验室用的仪器和设备,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瓶子上带有骷髅图案,到处是各种颜色的魔力药水,有的泡着眼珠子,有的泡着蛇等。
68 《火星编年史》:美国科幻界首席鬼才作家作品杜萌若外国文学教授版本推荐:《火星编年史》 / 雷·布拉德伯里 / 林翰昌译本你好,这一讲我要跟你分享的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小说《火星编年史》。
在20世纪的美国文坛,雷·布拉德伯里属于国宝级的大作家,他于2012年以91岁高龄去世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亲自发布悼词,说雷·布拉德伯里先生以他杰出的文学才华,重塑了美国的文化。
雷·布拉德伯里20多岁的时候就在美国文坛确立了大师级的地位,因为他在二战刚刚结束以后,写出来的科幻小说《火星编年史》,一下子就从那个年代海量的火星题材科幻小说当中脱颖而出,人们惊呼,写火星,这么独特的视角,尤其是这么独特的写作风格,太天才了,而且是不可复制的那种天才。
那《火星编年史》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到底怎么个独特法儿呢,我先跟你打这么一个比方吧,这种风格啊,就好比是科幻版的火星聊斋。
写出了火星世界上的人鬼情未了,鬼气森森的,很吓人。
可另一方面呢,又特别温情脉脉,甚至是浓情满满,这里面显示出来的作者的文学才华,那种不可复制的天才,最准确地说,应该就叫做“鬼才”,雷·布拉德伯里就是美国科幻界的首席鬼才作家。
现在,我想你一定很好奇了吧,这部经典科幻《火星编年史》到底讲了什么样鬼气森森的火星故事呢?故事里面的温情和浓情,又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接下来,咱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进入雷·布拉德伯里笔下的火星世界。
故事精华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体例,它是不分章节的,你看,标题叫“火星编年史”,作者也就按照编年史的那种历史年表的方式,给出了26个关键时段,然后讲在每一个关键时段人类在火星世界发生的事情。
从人类第一次登陆火星讲起,一直讲到最后,整个火星空无人烟,只剩下地球上刚刚逃过来的一家人,在火星运河里面划船,寻找合适的栖息地。
下面,我从书里面选了4个关键时间点或者时段,领你大体上浏览一下这个火星故事的大致面貌。
【教材出处】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P156~P160(《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①_法国_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他的代表作。
其他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凡尔纳三部曲也被称为“海洋三部曲”。
【内容简介】作品讲述了一位叫②_尼摩_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拉丁语Nautilus的音译,或译为“鹦鹉螺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神奇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不明国籍、身份的神秘人物,这艘潜艇异常坚固,利用海洋提供能源。
而事实上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如此先进的潜艇,更没有人潜入过深海底部,这不过是凡尔纳的幻想。
【作品主题】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③__反对殖民压迫_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
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作品特色】①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②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
③书中充满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正是作者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阅读方法】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了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结局。
【航行路线】太平洋→【经瓦尼可罗群岛、托雷斯海峡】→印度洋→【经锡兰采珠场】→红海→【经阿拉伯隧道、希腊群岛】→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南极海域(或“南冰洋”)→【到达极点】→大西洋→北冰洋【挪威海岸附近的罗弗敦群岛附近的海域】【思维导图】【人物、情节及性格特征】。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之父”。
他的主要成就是总名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的科幻和冒险小说代表作有著名的“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
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
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1.尼摩船长:小说里一个居主要地位的人物。
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战士。
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1.训练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理读《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交流活动,加深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2课时第1课时1.学习阅读一整本书的方法。
“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按计划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并开展专题探究活动。
一、导入新课。
“诺第留斯号”潜艇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艘核潜艇,它的名字叫“诺第留斯号”。
它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前世今生,请看大屏幕。
1866年凡尔纳通过想象创造了“诺第留斯号”。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86年英国人发明了以电力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1954年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艘以核反应堆作为动力的潜水艇,取名“诺第留斯号”。
师:“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前身出现在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里,其实,在凡尔纳那个时代,人类还没有发明出如此先进的潜水艇,它不过是凡尔纳的想象,但是后来凡尔纳的想象变成了现实。
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大胆的想象现在都变成了现实,所以这部作品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想象中,还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预言性。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杰出的科幻小说,有科学幻想,也有梦幻精彩的旅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开启我们的科学幻想之旅吧。
(板书文题)2.了解作者。
师:在翻开作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
(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设计意图】用“诺第留斯号”潜艇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想象;作家作品介绍便于学生理解作品,同时,为拓展阅读做准备。
二、整体浏览,激发兴趣1.浏览封面。
师:我们读一本新书时,不妨先浏览一下封面,从中获取有助于阅读的信息。
现在,请同学们看看封面,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由这些信息推测一下,这本书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预设信息:篇名《海底两万里》,作者是儒勒·凡尔纳,画面是奇妙的海洋世界,人在海底行走。
名著《基地》导读与训练
【名著档案】
书名:《基地》
体裁:科幻小说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
人物:哈里·谢顿、塞佛·哈定、温尼斯、利玛·彭耶慈、侯伯·马洛等
成书时间:1951年发表
关键词:基地;科幻;心理史学;银河帝国;谢顿;行商
【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幻作家、文学评论家。
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与自然的奇迹”这一独一无二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拓展人类想象力”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阿西莫夫作品中的《基地》《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这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基地》系列的灵感来自一次自由联想。
作者偶然翻到一本吉尔伯特与苏利文的歌舞剧选集,随手翻到《艾俄兰斯》中仙后跪在哨兵威利斯面前的一张剧照。
他从哨兵联想到战士,再联想到军事帝国,再联想到罗马帝国,然后再联想到银河帝国。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坎贝尔,说自己想撰写一部发生于未来的历史小说,描述银河帝国衰落的始末。
坎贝尔认为阿西莫夫应该将其写成系列故事,还和他共同发明出“心理史学”这门虚构的科学,这就是日后的“基地系列”。
《海底两万里》《海底两万里》内容简介1866年,在海上发现了一头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追捕。
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叉手尼德•兰三人,发现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艇。
潜艇船长尼摩,是个不明国籍、自称“跟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的神秘人物,身材高大,神情自信、坚毅。
尼摩邀请阿龙纳斯参观了这艘令人惊叹的现代工业的杰作—一诺第留斯号;它利用海浪发电,供给船上热、光、动力;它所需的一切都取自海洋。
它是尼摩在大洋中的一个荒岛上秘密建造起来的。
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乘诺第留斯号,从太平洋出发,开始了海底探险旅行。
透过潜艇玻璃窗,海洋把各种光怪陆离的景象展现在他们面前:应有尽有的海底植物,空中飞鸟般的各种鱼类,以及到处皆是的形形色色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使人目不暇接。
他们观察着,研究着。
途经克利斯波岛,潜艇停在海底,他们穿上潜水衣,漫步在海底平原上,用特制的步枪在海底森林里打猎。
书中描写海底奇妙的世界,令人称奇:这真是一片奇妙又少见的海底森林,生长的都是高大的木本植物,小树上丛生的枝权都笔直伸向洋面。
没有枝条,没有叶脉,像铁杆一样。
在这像温带树林一般高大的各种不同的灌木中间,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
美丽极了!尔后,潜艇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等危险,安然驶向印度洋。
这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
尼摩船长从海面上望见了什么,突然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他粗暴地把阿龙纳斯及其同伴们禁闭在小房间里,并强迫他们人睡。
翌日,阿龙纳斯醒来,尼摩船长请他治疗一个身受重伤的船员。
船员不治身死。
尼摩船长哀痛地带着送葬队伍,把死者埋在海底光彩夺目、瑰丽无比的珊瑚树林里。
他说:在这里,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印度半岛南端的锡兰岛在面前了。
阿龙纳斯接受尼摩船长的建议,步行到海底采珠场。
忽然,有条巨鲨向采珠人扑来。
尼摩船长手拿短刀,挺身跟鲨鱼搏斗。
在尼摩船长被鲨鱼的巨大躯体所压倒,危在旦夕时,尼德•兰迅速投出利叉,击中鲨鱼的心脏。
《海底两万里》与《昆虫记》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一、作者简介儒勒•凡尔纳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他于1863年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从地球到月球》、《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环绕月球》、《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二、内容: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
在追捕过程中,泅到怪物的脊背上。
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艘构造奇妙的潜水睡。
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他作海底旅行。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丁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罗纳克斯教授不告而别,把他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三、人物:尼摩船长: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他如大海一般兼具热情、冷酷、和善、危险、温和、暴躁、随和、任性……他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充,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
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
但他的良心从没有被残酷的生活经历磨灭过.博学、冷静、沉着而机智,外表阴郁而内心炽热,向往自由并时刻关注世界政治风云变化的科学战士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
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 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如: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时刻关注世界政治风云变化.心怀博大,是一个反抗压迫的战士;从他杀死大辕鱼救出采珠人并送给他一个珍珠可以看出他勇敢善良;从他制造诺第留斯号,对亚特兰蒂斯等人类历史非常了解,可以看出他的博学;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出看出他的英虏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读书吧必读书《小灵通漫游未来》导读、真题与自测卷首语2019年秋学期开始,教育部统编教材正式走进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课堂。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这么一句话。
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新教材从一到六年级语文教材,增加了《快乐读书吧》必读必考内容,很多小学读过的必读书内容,全国中考、高考这几年都有涉及。
教育部最新发文规定:小学的必读书目!事实证明,孩子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阅读和不阅读对成绩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了。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在外面上数学培训班,很多成绩较好的孩子,校内数学考试根本不相上下。
反而是语文,从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能坚持有效阅读的孩子并不多。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
对于阅读少、不读书、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的孩子而言,此次教改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
教改后考察大量语文的超纲内容、考察全科素质成为标配,不能寄希望于临时抱佛脚。
不知各位有没有关注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高考试卷,很多名著都是我们小学的必读书目!还等什么,现在让我们乘着书的翅膀,掠过万水千山,享受阳光的明媚和空气的清新,享受心灵的愉悦和生命的奇妙!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享受学上是合理的;作品以本身极富吸引力的未来生产、生活为题材,幻想大胆,具有科学性。
4、作者以未来市作为预示着中国幸福未来的象征,而在最后一章中通过小灵通的来信阐明:未来市在中国并不存在,它的建设要依靠少年儿童用智慧和劳动去创造,收到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且作品能引导少年儿童展开幻想,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帮助小读者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5、作者采用科学幻想小说这种形式,通过虚构一个和孩子们年龄相仿的小记者“小灵通”的所见所闻以及种种富有生活情趣的经历来展开主题,将科学知识的灌输有机地溶合在情节展开的进程之中,从而使许多通常难于理解的科学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