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研究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研究概述
【摘要】近30多年来,将近100多个研究对外部奖励影响内部动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综合考察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各种结果,对外部奖励与内部动机的关系研究结果及解释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奖励;内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
在人类的行为中,有的是人们发自内心喜欢去做的,人们表现得积极主动和充满创造力。但是,也有很多时候人们并非真正喜欢某些事情,这时他人就通过提供外部奖励来激励人们去行动。在社会的各种情境中,已广泛使用奖励来控制人的行为。然而,关于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一直以来有很多争论,本文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概述。
一、奖励的概念及分类
1.奖励的概念
奖励是与惩罚相对而言的。在心理学中,虽然奖励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桑代克的效果率中,但开始使用这一术语并将其放于研究和理论的中心位置的是斯金纳。在早期研究中,他喜欢使用强化而非奖励。从他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强化(积极强化)就是奖励;强化就是伴随某种希望出现的反应而实施的奖励;奖励只能有一种效果,即,增强行为。这与人们通常对奖励的观点一致,即,奖励是在好的行为之后获得的好东西。行为主义学家非常重视奖励的运用,强调应该使用奖励控制人的行为。被称为奖励的事件通常包括诸如奖品、金钱、荣誉等等。目前,奖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问题和情境中。
就奖励的来源,可以分为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Kohn 认为,外部奖励是活动自身之外的诱因,它使人们受外部动机的驱动。外部奖励来自于个人自身之外,通常由其他人控制安排。糖果、奖品、金钱、代币和“控制性的”或评价成绩的赞扬都被认为是外部奖励。Deci认为某些活动能提供内在奖励,即进行活动不是依靠外部奖励,而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
2.外部奖励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学派对外部奖励进行了不同的划分。纵观大量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即社会认知观点和行为主义观点。两种观点都根据奖励类型、奖励期望和奖励伴随事件对奖励进行了分类。根据奖励类型分为有形奖励和言语奖励;根据奖励期望分为预料到的奖励或未预料到的奖励。但在奖励伴随事件的划分上存在差异。
在认知评价理论中,Ryan等人将外部奖励分为三种类型:非伴随任务的奖励、伴随任务的奖励、伴随成绩的奖励。
行为主义学家Cameron,Banko,和Pierce 按照奖励伴随事件将奖励划分为七种类型:非伴随任务奖励、因做得好而提供的奖励、因做一项任务而提供的奖励、因完成一项任务而提供的奖励、因解决每个单元而提供的奖励、因超过某个分数而提供的奖励、因超过某个标准而提供的奖励。
二、内部动机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1.内部动机的概念
内部动机是相对于外部动机而言的。内部动机是指由活动者本人自发产生的指向活动过程的动机,即活动本身就能使活动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外部动机是指活动动机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的、是追求活动之外的某种目标,如获得奖励、避免
愧疚或得到赞赏。当一个人被内部动机驱动时,他从事某一活动是因为乐趣或挑战,而不是外部的压力或奖励。
在人类的行为中,虽然内部动机不是唯一的动机形式,但却是普遍深入且重要的一种动机。当人们被内部动机驱动时,在行动时会体验到自主和意愿。
2.内部动机的理论
对于内部动机的研究,不同的理论派别持有不同的观点。
行为主义学家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被奖励驱动的,内部动机驱动的活动其奖励就是活动本身。也有人认为所有的行为是由心理驱力(和它们的派生物)驱动的,内部动机活动是能够满足内在心理需要的活动。
以Deci为主要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将需要和社会认知整合在一起,对内部动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形成了自我决定理论(SDT)。
在自我决定理论模型中,提出了三种基本的需要:胜任、自主、建立关系(归属)。SDT认为,内部动机来自于对自我决定(自主)和胜任的需要。能够满足三种基本需要的社会环境就会增强内部动机、促进积极健康的活动,相反,阻碍需要满足的因素就会削弱内部动机,产生敌对的行为。
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社会背景对内部动机的影响,它对自主支持的(信息的)、控制性的和无动机的背景因素进行了描述。认为凡是能满足人们胜任、自主、建立关系需要的社会事件都能增强内部动机。
3.影响内部动机的因素
对内部动机的研究最初开始于研究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之后开始探索各种类型的奖励和其他外部事件对内部动机的影响。
研究表明,削弱内部动机的因素主要有:有形奖励、消极成绩反馈、竞争、威胁、最终期限、有压力的评价和强加的目标都会降低内部动机,因为这些因素都会使人感到外部因素的控制。增强内部动机的因素主要有:积极成绩反馈、提供选择、情感上的认可和自我决定都会提高内部动机,因为这些因素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感。
同时,也有一些因素对内部动机有不同的影响。例如,人际背景。Deci等人在认知评价理论中使用人际背景这个词,指的是像家庭、教室或工作组这样的环境的人际气氛,这些环境影响人们对自主、胜任或建立关系(归属)的体验。有压力的人际背景对内部动机有消极影响,而自主支持的人际背景对内部动机有积极作用。
在我国,有学者对内部动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方媛和祝蓓里的研究探讨了对课堂动机气氛的认知与内部动机、自我效能及体育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掌握”动机气氛有利于增强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而“成绩”动机气氛会削弱内部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也有人考察了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认为认知需求对个体创造性有显著影响。王有智等人研究了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发现学业自我效能与内部动机诸因素有密切关系。师保国和申继亮的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内部动机与创造性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智力和内部动机对创造性分别有直接影响。
三、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