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
效
吕靖志;刘国庆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18(031)014
【摘要】目的探讨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采用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学指数(BAS-MI)、脊柱炎症、总体评价等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总页数】2页(P5-6)
【作者】吕靖志;刘国庆
【作者单位】辽宁省东港市中医院针灸科 ,辽宁东港 118300;辽宁省丹东市中医院 ,辽宁丹东 1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31+5
【相关文献】
1.针刺腕骨穴联合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76例临床观察 [J], 陈宁
2.夹脊盘龙刺并温针灸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J], 柴一峰;马涛;黄文学;刘湘云;张茂亮
3.盘龙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糖尿病合并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J], 孙伊平
4.温针灸联合推拿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刘霄
5.盘龙刺法联合温针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及疼痛的影响 [J], 王向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 VAS评分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观察与对VAS评分的影响。
方法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
参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研究组在此前提下给予身痛逐瘀汤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两组VAS评分均少于治疗前,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病患能够充分提升治疗效果与减少VAS评分,效果强于单一针灸推拿治疗。
值得临床广泛运用。
关键词:身痛逐瘀汤针灸推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效果VAS评分前言:强直性脊椎炎是骨伤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以中轴骨骼症状表现明显,严重危害病患生命质量,乃至于致残。
针灸推拿是现阶段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的最佳方式,可是少数病患治疗效果仍然不突出[1]。
身痛琢淤汤具备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痹症有瘀血者。
论文观察生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病患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针对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62例强直性脊柱炎病患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指标:满足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与活动受限,年纪>18岁且<80岁,能够正常交流。
排除指标:存在明显外伤史的病患,对此次研究用药存在过敏情况者。
病患及其亲属对此次研究内容掌握且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1例。
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纪20-67岁,平均年纪(46.75±4.67)岁。
参照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纪21-68岁,平均年纪(46.79±4.70)岁。
两组性别、年纪等一般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温督通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刘飞刘姝含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目的观察温督通督法和温针灸华佗夹脊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对比。
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35人,对照组34人。
治疗组采用温督通督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温针灸华佗夹脊穴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5.7%,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显效率为29.4%,总有效率为73.5%;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温督通督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优于常规的温针灸华佗夹脊法,疗效确切,缓解症状明显,缩短病程。
延缓病情发展。
为今后应用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最佳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温督通督法;督脉穴〔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9-1796-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9.007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引导项目(No.201205049)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作者:刘飞(1964-),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针灸推拿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研究。
强直性脊柱炎(AS )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等中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为特点,并侵犯四肢关节和其他脏器,最终导致竹节状脊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2005年4月至2011年1月,笔者采用温督通督法治疗AS 69例,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9例AS 患者中,门诊36例,住院33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5例;年龄14 45〔平均(26.4ʃ12.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9年,平均9.12年。
对照组中男29例,女5例;年龄20 49〔平均(27.6ʃ7.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8.75年。
针灸联合丹鹿通督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丹鹿通督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丹鹿通督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丹鹿通督片治疗。
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联合丹鹿通督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疗效较好。
标签:强直性脊柱炎;针灸治疗;丹鹿通督片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类风湿因子阴性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病症,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患者多迁延不愈,渐进性加重,部分患者脊柱严重畸形,并丧失劳动能力。
据初步统计,我国AS患病率为0.3%左右[1]。
目前尚未能根治,笔者采用针灸联合丹鹿通督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3讨论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学属“骨痹”范畴,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而导致正气虚弱,被风寒邪气侵袭所致,邪气壅于经络筋骨、湿热壅阻、气血痹阻则发为“骨痹”。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于骶髂、脊柱部位,治疗上多以温阳通络,活血化瘀为主[3]。
丹鹿通督片具有祛风除湿,散寒通络,补益肝肾,阴阳并调作用。
针刺所选穴位大椎为诸阳之会,具有清热、解表、通阳的作用;至阳能疏通脊背中部的经气;腰阳关具有温肾壮阳,祛风寒湿之邪作用;委中是膀胱经下合穴,能舒通膀胱经脉气机,故能散寒祛湿,活血止痛;身柱,取身之柱骨之意,刺身柱能治腰脊强痛;肾俞为肾气出入之所,取之可温煦肾阳、温化水饮[4];而气海俞与任脉气海穴相应,是人之生气在背部输注之处,是治疗元气虚衰的要穴,能补肾气、强腰脊;再取肾经原穴太溪,可激发肾中原气,以补肾填精;三阴交为三脉交会穴,取此经穴可调三经气血,能舒肝柔筋,补肾温阳。
光明中医2021年2月第36卷第4期CJGMCM February 2021. Vol 36.4• 597•[3 ]李常威.中医正脊手法配合中药汤剂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9, 17(6) : 127.[4 ]张喆,熊键.针刺椎枕肌与常规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11 ):105-108. [5 ]王华兰,陈宗金.理筋通经手法配合热敏灸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21(6) :4446.[6 ]覃勇,朱玉磊,马文彬.基于杨杜两派理筋特点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大医生,2017( 10) :59~61.[7 ]李宏涛,王小斌,陈月峰,等.镇肝熄风汤加减配合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26(19) :2146-2148.[8 ]叶锐,张光彩,张晓丽,等.激痛点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7, 46(36) :5166-5169. [9 ]马惠昇,穆静,刘志华,等.回医理筋手法对兔颈肌慢性损伤干预的血清标志物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 36(9): 945-948, 953.[10]付广军,于燕.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3) :32-34.[11]秦通忠.基层医院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定诊两例[门.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3(9) :159-161.[12] CHENG J, LIU P, SUN D, et al. Correlation of cervical andthoracic inlet sagittal parameters by mri and radiography in patients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J]. Med, 2019, 98(7) :E 14393.[13]吴晓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8) :51-53.[14] XING R, LIU W M, LI X L,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cervicalsagittal parameters in healthy cervical spine adults and patients withcervical disc degeneration [ J ]. BMC Musculoskele Disord, 2018, 19(1):37.(本文校对:尹吉恒收稿日期:2020 -06 -29)温针灸联合益肾蠲痹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刘学农康秋荣何彩云郭桂红A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益肾蠲痹丸在强制性脊柱炎治疗中的效果。
通督祛瘀方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5例
李明波;杨强;陈晓英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7(37)3
【摘要】目的:观察通督祛瘀方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督祛瘀方联合针灸治疗。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7.27%,观察组有效率91.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ESR、Ig A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时间、晨僵时间、改良Schober试验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督祛瘀方联合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能缓解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改善炎症指标。
【总页数】3页(P457-459)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通督祛瘀方;针灸
【作者】李明波;杨强;陈晓英
【作者单位】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93.23
【相关文献】
1.温肾助阳通督法指导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J], 孙宝东;季宇宏
2.温督通痹方督灸联合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J], 李月红; 辛效毅; 秦慧娟; 海力茜·陶尔大洪
3.通督补肾活血方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 [J], 雷桂平
4.针灸联合温阳通督、散寒除湿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J], 宁晓军
5.通督益肾强骨法针灸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J], 潘喻珍;余学芳;邵俊;俞红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脊柱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作用•缓解脊柱疼痛: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从而缓解脊柱疼痛。
它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减轻神经受损引起的疼痛,同时还可以促进软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改善脊柱功能: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脊柱周围肌肉的紧张度,恢复脊柱的正常运动范围,提高脊柱的灵活性。
•促进血液循环: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流量,改善脊柱周围的供血状况,促进养分的输送和废物的排泄,从而加速脊柱的康复过程。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有效缓解脊柱问题。
2. 功能主治针灸在治疗脊柱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主治:2.1 缓解脊柱疼痛•针灸可以缓解脊柱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骨椎间隙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针灸可以缓解脊柱间盘突出引起的腰椎间盘脱出。
针灸可以改善椎间盘的代谢状态,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修复,减轻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的疼痛。
•针灸可以缓解脊柱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松弛脊柱周围肌肉,减轻痉挛和紧张引起的疼痛感。
2.2 改善脊柱功能•针灸可以改善脊柱的姿势和结构。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调节脊柱周围的肌肉张力,纠正脊柱的不良姿势,从而改善脊柱的功能。
•针灸可以提高脊柱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促进脊柱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增加关节润滑剂的分泌,从而提高脊柱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
2.3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脊柱周围组织的供血状况。
这有助于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脊柱周围软组织的修复,同时还可以加速废物的排泄,减轻炎症反应。
2.4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这有助于调节脊柱周围神经的兴奋性,减轻脊柱疼痛和相关症状。
综上所述,针灸在治疗脊柱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当中分别选取36例对照组和36例治疗组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对照组的36例患者给予美洛昔康片治疗,治疗组的36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BASDAI、BASFI、BASMI和脊柱炎症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进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和减轻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盘龙针刺颈夹脊穴;温针灸;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52-02强直性脊柱炎(AS)指的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关节活动受限、僵硬和疼痛三个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状;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非常复杂,具有致残率高、治愈难度大的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非藏严重的不良影响[1]。
为了改善和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72例强直性脊柱炎分别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盘龙针刺颈夹脊穴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当中分别选取36例对照组和36例治疗组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中,男28例,女8例,年龄在21~56岁之间,平均(36.57±5.85)岁,病程在1~15年之间,平均(6.75±1.83)年;在治疗组中,男27例,女9例,年龄在20~58岁之间,平均(37.24±6.02)岁,病程在1~15年之间,平均(6.78±1.84)年。
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余青 钟兰 王钰珏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 目的: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 1979~2013年2月中国知网(CNKI)中国内有关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将纳入文献中腧穴分类整 理,设计资料提取表,运用频数、百分数对文献中相关腧穴的归经、分布部位、特定穴应用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纳入文献125篇,用穴115个。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夹脊穴、大椎、肾俞、命门、腰阳关、至阳、脊中、身柱、腰 俞、中枢;使用腧穴数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的经脉是督脉;分部取穴主要以背腰部为主:特定穴选 用最多的依次是五输穴及背俞穴。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穴注重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但遵 循辨证取穴之临床研究较为缺乏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针灸疗法 取穴规律 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 R593.2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3)07—0061—03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性反 应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 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也可伴发关节 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有明显的 家族聚集倾向。虽然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一 定的疗效,但尚无统一的选方用穴标准。本文试就 近30多年来临床上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文献 进行梳理和总结,找出其选穴规律,以期对临床选 方用穴有所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 合的方式,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年1月至 2013年2月国内有关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 床研究文献,检索词为强直性脊柱炎、针灸、针灸疗 法、针刺、穴位、中医、灸法、穴位埋线、电针、梅花针 等。 1.2文献纳入标准 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 者年龄、性别、种族、病程不限:以十四经腧穴及经 外奇穴为主要作用点,以针刺、灸法、电针、穴位注 射、穴位埋线、皮肤针、点穴等针灸疗法为治疗手 段,单独或结合其他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如文 献中出现两组符合纳入的针灸治疗方法比较.统计 疗效较好的腧穴:如文献中包括2种或以上的符合 纳入的针灸治疗方法,各种方法所取用腧穴均纳 入.但相同腧穴只纳入1次。一般临床报道(≥3O 例);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20例)。 1.3 文献排除标准个案报道、综述性文献、文献 类研究、动物实验、细胞和组织学的研究文献:根 据患者特征对其进行分组治疗的临床研究:无具 体用穴的文献:以观察耳穴、头皮针治疗等非腧 穴作用为主要研究目的的临床研究;观察组与对 照组设置不具有可比性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 献,保留发表年限最近的1篇;同一项长期临床 研究中的不同时期分阶段报道,保留最终发表文 献(研究已完成)或最近发表文献(研究尚未完 成)1篇。 1.4 文献资料处理将纳人的文献分类整理,设计 资料提取表,对文献进行录入,录入内容包括作者、 病例数、发表时间、治疗方法、腧穴名称、腧穴个数 等,如文献中选取某一经络中某穴至某穴的腧穴. 则除了录入起止腧穴以外,该经脉此两穴位之间的 所有腧穴亦依次录入。将相关资料输入电子表格保 存,对最后纳入腧穴进行提取,按照其所在十四经 分布、所属部位、所属特性等需要加以分类、归类、 整理,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最后纳入临床研究文献125 篇。治疗方法包括针刺、电针、温针灸、铺灸、灸盒 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敷贴、皮肤针、刺血拔 罐、针刺结合中药、针刺结合西药、针刺结合推拿等 综合疗法。 2.2腧穴使用概况在全部纳入文献中.共出现腧
温肾助阳通督法指导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孙宝东;季宇宏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4(033)018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 u; mpell病、Von Bechterew病、类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中心型等,现称AS.由于本病也可侵犯外周关节,并在临床、放射线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相似,故长时间以来一直被看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异型,称为类风湿性脊柱炎.鉴于AS患者不具有IgM类风湿因子(血清阴性)以及它在临床和病理表现方面与RA明显不同,196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终于决定将两病分开,以“强直性脊柱炎”代替“类风湿性脊柱炎”.80%的病人首次出现症状在30岁内,而我国AS的患病率约为3%.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孙宝东;季宇宏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集团康复医院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集团康复医院 0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1
【相关文献】
1.温督通阳针灸治疗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2.温肾助阳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3.温肾通督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0例
4.温肾通督法拟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5.温肾通督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原因不
明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又称血清反应阴性关节炎。该病起病隐匿,病程长,缠绵
难愈,致残率高。因此,AS是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按照国际标准所
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AS的患病率在0.3%左右。估计患病人数大约400
万。多数研究表明,AS患者男性数倍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40岁以后及
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幼儿强直性脊柱炎多与父母遗传有关。
1AS的国内外治疗现况
因本病免疫与遗传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西医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仍以非甾体
类抗炎药和缓解病情药物为主,虽有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可溶
性TNF-α受体、帕米膦酸盐、反应停等新疗法的报道,但并未使AS的治疗出现
根本性改观。而中医药治疗AS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势,近年来临床报道显
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各医家根据AS的发病形式和自身临床经验,均有不同的分
型,主要有以下观点:潘中恒等[1]认为本病可分两期治疗。活动期以寒热错杂证多
见,治宜凉血解毒、清利湿热,用加减木防己汤化裁;稳定期多为虚实夹杂证,用独活
寄生汤为主,随证加减,总有效率为97.36%。陈林囡等[2]分气虚血亏、阳虚寒凝、
瘀血阻滞3型,用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各型均获效,尤以阳虚寒凝型为佳,有
效率达100%。张长富[3]将该病分为5型,并拟蠲痹汤(1~5号),分别论治,总有效
率94%。但从相关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医药治疗AS亦存在一些问题:①缺乏
统一规范的诊断、病变的分期、分型及疗效评判标准。②治疗AS的中药中,主要
药物有川乌、草乌、雷公藤、马钱子等含有毒性中药,长期服用毒副作用较为明
显。③临床报道虽多,但临床科研设计尚不完善,缺乏系统的疗效观察项目,且没有
病人的随访记录等。针灸疗法具有调节脏腑功能、镇静、镇痛作用,尤其对运动
系统疾病有良好效果,且是一种“绿色疗法”,它没有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
反应,是对机体的整体调节。近年来运用针灸治疗AS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日益活
跃。李和平[4J]以痛为输报刺法治疗AS 41例,总有效率为92.6%。林志苇等[5]
循足太阳膀胱经取背部腧穴和下肢委中、昆仑,配合大椎、风池及肌腱位置取痛
点阿是穴,治疗AS 20例,总有效率95%。
2传统中医学对AS的认识
中医学无AS病名,但就该病的临床表现而言,属中医文献记载的“腰痛”、“肾
痹”、“骨痹”等病的范畴。《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
至,名曰骨痹。”《素问·痹论》:“肾痹者,尻以代踵,脊以代头。”1997年中国国家标
准《中医病证治法术语》将其归属于“脊痹”,为以腰脊疼痛,两胯活动受限,严重者
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或背部酸痛,肌肉僵硬沉重感,阴雨天及劳累加剧的
痹证疾病。近年,众多医家也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本概括为以下
几种观点:崔学增[6]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早期以脾胃虚损为主要矛盾,日久
脾、肝、肾亏虚,寒、湿、热、痰皆可由外而入或由内而生,而以湿热为主。隋孝
忠等[7]认为本病是由肾阳不足,风寒湿邪痹阻,伤及督脉,久之耗伤气血,邪气化热,
热致肾气虚、精血亏、关节筋脉失于荣养所致,尤以肾阳不足、督脉空虚为主要
病机。尹玉茹[8]认为本病多由汗出当风,坐卧湿地,冒雨涉水所致,隐匿期属风寒湿
热诸邪侵袭人体,卫外不固,足太阳经脉不利;活动期属风寒湿邪久郁不解,生湿化
热成毒,痹着腰部,阻滞气血运行,形成湿热毒瘀互结;稳定期属邪气久滞不解,气血
津液凝涩,痰瘀内生,深伏骨骱,消伐正气,肾精日衰;又肝肾同源,肾精不足,肝失濡
养则致筋脉失养而蹉跌。周正球[9]认为初期与急性活动期邪胜标实,寒凝湿阻,痰
瘀互结,经络痹阻,骨节壅滞为病机关键;中后期或缓解期肾虚阳微,督脉失充,精亏
髓少,骨失滋养为病机关键。莫成荣[10]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主要是在禀赋不
足,肾督亏虚之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并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阻痹经
络、骨节而成。综上所述,本病属本虚标实,内外合邪之病。
3作者治疗AS的方法及疗效评价
根据AS的发病特点及病因病机,其治疗原则是温补肾阳,滋补肝肾,益气补血,
通络活血。作者采用针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治
疗方法选用以下穴位:病变脊柱相对应的夹脊穴、骶髂关节部位、委中。具体操
作方法:患者俯卧位,背部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状态。取病变脊柱相对应的夹脊穴,
消毒后用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1.5~2寸平补平泻法,以有针感上下传导为佳;骶髂
关节部位采取围刺方法即中间一针,上、下、左、右各一针,针下感觉如碰沙石为
止;委中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针刺完毕后迅速在每个针孔
上用大号真空玻璃制罐疗器行闪火法拔罐,留罐3~5 min,以拔出瘀血、痰湿为佳。
每天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2~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对于针灸治疗AS的效果,我们一般按《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进行评估。
显效:经治疗后受累部位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血沉恢复正常,X线
片示骨质疾病有改善或无复发;好转:受累部位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增大,血沉降低;
无效:受累部位症状无改善。
4作者治疗体会
作者治疗AS 40例,显效5例,好转35例。治疗中我们发现针罐治疗AS见效
快、疗效佳,这是由于通过直接针刺背部病灶达到疏通病灶中壅滞气血、逐瘀化
滞、散结止痛之功,且夹脊穴和督脉毗邻,关系密切,功用极为相似,而督脉为“阳脉
之海”,能总督一身阳气,调补肝肾之虚,再配合火罐,将黏滞之痰饮及浓稠之瘀血和
一些致病物质及风寒湿之邪一并抽出体外,从而共奏祛邪逐瘀、通经活络、消肿
止痛之功;火罐抽力还可使肌肤嵌入罐内,对经脉和腧穴产生强大的物理刺激,能
舒经活血,通痹止痛,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使病变部位尽快得到康复。
临床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慢性疼痛模型,应用较低的刺激强度和较长的时间间
隔可以收到较好的镇痛和治疗效果;针刺既能抑制体表痛,又能减轻乃至消除深部
痛和牵涉痛,对组织器官微循环也有显著的良性调节作用,从而有利于病变组织局
部微循环营养代谢与功能的改善与修复,并且针刺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到正常水
平的作用。这与AS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及免疫功能紊乱刚好吻合。
治疗中我们还发现由于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不够深入,选穴及治疗
操作不够规范,都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故要提高针灸学的作用与地位,进一步提
高针灸的治疗效果是其关键的环节,只有具备了稳定的治疗效果才能吸引更多的
病人接受针灸治疗。
5问题及展望
针灸治疗AS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存在以下问题:①AS的研究,多限于中医学
临床疗效报告,对AS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因此
应加强对病因病机及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寻找一些微观性指标,在定性、定量的
基础上,制订统一的辨证分型及施治方案。②临床研究仍存在疗效评价标准不统
一、样本数小、缺乏中长期的跟踪随访等问题,因此急需在规范疗效评定标准的
前提下,完善临床科研设计方案,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协作攻关,使日后的科研工
作更具可比性、重复性、参照性。③目前针灸对AS的治疗仍停留于宏观临床疗
效观察阶段,缺乏从现代医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角度观察作用机制的报告,从
而降低了针灸疗效的可信度。AS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预防脊柱与关节活动功能的
永久丧失。因此,建议从现代医学免疫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研究针灸
治疗AS作用机制。
通过开展针灸治疗AS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治疗AS的方法,提高了我院康
复科的声誉,扩大了我科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研究,
还启发我们认识针灸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明了的慢性病的治疗作用,从而
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针灸的作用规律。
参考文献
[1]潘中恒,钱万永,张玄武,等.中药配合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76例[J].中医
正骨,2001,13(3):25-26.
[2]陈林囡,郭郡浩.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4(5):274.
[3]张长富.辨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50例[J].陕西中医,1994,15(2):54.
[4]李和平.以痛为输报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针灸临床杂
志,2002,18(4):37.
[5]林志苇,武志鹏,潘文谦.针灸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现代康
复,2001,5(8):122.
[6]崔儒涛.崔学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杂志,1999,40(11):655-656.
[7]隋孝忠,于文青.补肾祛寒活络汤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50例[J].新中
医,1995,27(11):36.
[8]姜萍.尹玉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河南中医,1998,18(3):155-156.
[9]周正球.强直性脊柱炎辨治要法[J].江苏中医,1998,19(11):436.
[10]朱辉,莫成荣.莫成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J]. 辽宁中医杂
志,2004,31(3):184.
(收稿日期: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