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一)

浙江省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一)

浙江省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一)
浙江省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一)

浙江省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一)

摘要:本文结合浙江省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安全对策。浙江省水资源的问题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用科学发展观制订水资源安全战略势在必行。

关键词:水资源科学发展观

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仅次于台湾、广东、福建,居全国第四位。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130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300立方米。十年一遇的枯水年份,全省水资源总量约为579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只有1309.28立方米。浙江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其中嘉兴、舟山、宁波、绍兴等地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上全省海岛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资源型缺水现象,尤以沿海地区最为明显。浙江省水资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表明,当国家和地区人均GN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时,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而我省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按照现有增长方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而我省又是资源贫乏的省份。为了实现21世纪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用科学发展观制订水资源安全战略势在必行。

浙江省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浙江经济发展到今天,水资源的社会功能“隐形化”表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人口增长,人均水资源逐渐减少,水资源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稀缺资源,另一方面,供水价格低廉,水浪费、水污染严重,有限水资源的社会特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水越来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概括起来,当前面临如下主要问题:

紧缺与浪费并存

随着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目前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供水的紧张程度将进一步加剧。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污染型缺水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平原河网地区较为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亦非常突出。

浙江省城市用水、工业用水、服务业用水、生态用水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水资源制约将显现化、长期化。虽然近些年水源工程和引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大,但仍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浙江省经济已经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对水资源需求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的脆弱性和不适应性将会进一步凸现。

近几年内电力、钢铁、建材、化纤等4个行业预测新增取用水7亿——8亿立方米左右。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化工是高耗水工业,水资源不足会成为火电、重工业发展的掣肘,水已经成为新一轮工业化关键资源之一。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未来20年浙江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年浙江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1309立方米降至1011——1071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

去年入春以来,浙江省发生了十几年以来最严重的春夏旱。使农业损失比较大,也造成许多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从总体上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洪涝灾害。去年的旱情进一步反映出浙江省水资源保障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区域性缺水问题凸现,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而水资源条件较差的市县,水资源瓶颈制约加剧;城市供水水源保证率偏低,其水量不能保障干旱年、连续干旱年的供水要求,引供水管网系统比较脆弱;海岛和部分山区居民饮用水困难,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村饮用水水质比较差,供水保证率低;饮用水水源保护仍较薄弱,不仅是河网而且水库水污染威胁也不容忽视。

近几年浙江的许多地区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之间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浙江省多数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估计在20%左右。浪费水资源不仅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加剧,也增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本,包括取水耗水成本和水污染处理成本等。

过度开发造成水环境恶化

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问题严重。由于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浙江省不少平原地区过度超采和不合理使用地下水,已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衰竭和地面沉降等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河网水体的流动性和自净能力减弱,加剧了水体的污染趋势,地面沉降还引起部分水利工程效益降低,使得洪涝灾害加剧。

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过度开采地下水已经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预测2020年前浙江生活、生产和环境用水需求大致为:农业用水略有下降的前提下,前十年浙江省用水量将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需要新增可供用水40亿-50亿立方米,后10年全省用水将以3%-4%的速度增长,需要新增可供水量30亿-40亿立方米。目前大致年需水量在210亿立方米,估计到2020年全省需水量将达到300亿立方米左右,才能保障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水资源是生态环境控制性要素,生态环境对水资源需求正在凸现。生态省建设规划实施后,生态环境用水越来越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宜过高。水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其有限性和稀缺性将进一步表现出来。

浙江省近年来治理水污染力度加大,水污染状况有所遏制,但局部地区水体污染情况仍较严重,向河道倾倒生产和生活垃圾情况较为普遍,河道水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人口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将消耗更多的清洁水资源,同时也将产生更多的污染水体。目前全省受污染的河流已较为普遍,沿江、沿海是浙江省人口和工农业的主要集聚地,也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同时也是水体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区域。如杭嘉湖、温黄、温瑞等大部分地区水体严重污染,部分地区水网已不存在符合Ⅲ类的饮用水达标河段;部分水库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问题。由于水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消耗的增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总体上呈现较为严重的趋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