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建筑史资料

外国建筑史资料

外国建筑史的学习资料

外国建筑史的学习资料(内容比较乱,很多删掉了)

古代埃及建筑

古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

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为代表。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乌拉(Men kaura)为代表,金字塔主要由临河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新王国时期(前17~前11世纪)

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拉克——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

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其一是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其二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二、风格特点:

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术创造出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古代西亚建筑

一、范围及时期

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纪。

二、建筑技术成就:

两河流域缺石少木,故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坯砖、烧砖的筑墙技术,并以沥青、陶钉石板贴面及琉璃砖保护墙面,使材料、结构、构造与造型有机结合,创造以土作为基本材料的结构体系和墙体饰面装饰办法。

代表性建筑

(一)、山岳台,又译为观象台、庙塔。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天体、观测星象而建的多层塔式建筑。如在乌尔的山岳台高约21米。

(二)、亚述帝国的萨艮王宫,由210个房间围绕30个院落组成,防御性强。由四座碉楼夹着三个拱门的宫城门为两河下游的典型形式。门洞处人首翼牛雕刻有特色。

(三)、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及其城北的伊什达城门,用彩色琉璃装饰。采用在大面积墙面上均匀排列、重复动物图像的装饰构图。王宫内建有“空中花园”。

(四)、波斯帝国的帕赛玻里斯王宫,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之间以“三门厅”为联系。仪典大厅石柱长细比很大,石柱雕刻精细。艺术水平很高,但有损构造逻辑。

古代希腊建筑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历史分期

古风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纪念性建筑形成。

古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纪念性建筑成熟,古希腊本土建筑繁荣昌盛期。

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公元前1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

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多立克(Doric)柱式。

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后在希腊各地庙宇中使用。特点是其比例较粗壮,开间较小,柱头为简洁的倒圆锥台,柱身有尖棱角的凹槽,柱身收分、卷杀较明显,没有柱础,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较厚重,线脚较少,多为直面。总体上,力求刚劲、质朴有力、和谐,具有男性性格。

爱奥尼(Ionic)柱式

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

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

古典实例

古典盛期的代表,雅典卫城及其主要建筑。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以及雅典娜雕像。群体布局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根据祭祀活动的路线,布局自由活泼,建筑物安排顺应地势,照顾山上、山下观赏,综合应用多立克和爱奥尼两种柱式。

古代罗马建筑

一、建筑成就:

古罗马建筑直接继承并大大推进了古希腊建筑成就,开拓了新的建筑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在建筑型制、艺术和技术方面的广泛成就,达到了奴隶制时代建筑的最高峰。

二、建筑技术:

建筑材料除砖、木、石外使用了火山灰制的天然混凝土,并发明了相应的支模、混凝土浇灌及大理石饰面技术。

结构方面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梁柱与拱券结构技术。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种类有: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创造出一整套复杂的拱顶体系。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三、建筑艺术:

(一)继承古希腊柱式并发展为五种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二)解决了拱券结构的笨重墙墩与柱式艺术风格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

(三)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了水平立面划分构图形式。

(四)适应高大建筑体量构图,创造了巨柱式的垂直式构图形式。

(五)创造了拱券与柱列的组合,将券脚立在柱式檐部上的连续券。

(六)解决了柱式线脚与巨大建筑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四、建筑空间创造

利用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和拱券平衡技术,创造出拱券覆盖的单一空间,单向纵深空间,序列式组合空间等多种建筑形式。

五、重要建筑类型:

(1)神庙。万神庙又叫潘泰翁,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

(2)军事纪念物。

凯旋门:为炫耀侵略战争胜利而建,第度凯旋门为单拱门,塞维鲁斯和君士坦丁为三拱门凯旋门。

纪念柱:歌颂皇帝战功的纪念物,如图拉真纪念柱。

(3)剧场。在希腊半圆形露天剧场的基础上,对剧场的功能、结构和艺术形式都有很大的提高。如罗马的马采鲁斯剧场。

(4)罗马大斗兽场。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现代体育场建筑的原型。

(5)公共浴场。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内空间流转贯通丰富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6)巴西利卡(Basilica)。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厅性公建。如图拉真巴西利卡。

(7)居住建筑。一类是四合院式或明厅式,内庭与围柱院组合式如庞贝城中的潘萨府邸;另一类是城市中的公寓式。

(8)宫殿。罗马的阿德良离宫,斯巴拉多的戴克利提乌姆宫。

六、城市广场

共和时期的广场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周围各类公建、庙宇自发性建造,形成开放式广场,代表性广场为罗马的罗曼奴姆广场。

帝国时期的广场以一个庙宇为主体,形成封闭性广场,轴线对称,有的呈多层纵深布局,如罗马的图拉真广场。

七、风格特征

其大型公建风格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构图和谐统一。

八、建筑师与建筑著作

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帝国存在于330~1453年,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

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型制建筑。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

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

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西欧中世纪建筑

一、早期基督教建筑

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时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发展而来的。

(2)代表实例。罗马的圣保罗教堂。

(3)风格特点。体型教简单,墙体厚重,砌筑教粗糙,灰缝厚,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

二、罗马风Romanesque)建筑

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又叫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

(1)造型特征。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

(2)实例: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

三、哥特式(Gothic)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一)结构特点

框架式骨架券作拱顶承重构件,其余填充维护部分减薄,使拱顶减轻;独立的飞扶壁在中厅十字拱的起脚处抵住其侧推力,和骨架券共同组成框架式结构,侧廊拱顶高度降低,使中厅高侧窗加大;使用二圆心的尖拱、尖券、侧推力减小,使不同跨度拱可一样高。

(二)内部特点

中厅一般不宽但很长,两侧支柱的间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导向祭坛的强烈动势。中厅高度很高,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

(三)外部特点

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

(四)装饰特点:

几乎没有墙面可做壁画或雕塑。祭坛是装饰重点。两柱间的大窗做成彩色玻璃,极富装饰效果。

(五)代表性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兰斯主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水平划分突出,比较舒缓。

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立面水平线弱,垂直线密而突出,显得森冷峻峭。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萨主教堂,有较多的传统因素。

西班牙:伯格斯主教堂,由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而形成穆丹迦风格。(六)风格特点

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内部空间高旷、单纯,具有导向祭坛的动势和垂直向上的升腾感。15世纪以后,法国发展为“辉煌式”哥特建筑;英国发展为“垂直式”哥特建筑。

中古伊斯兰建筑

结构技术

使用多种拱券,采用大小穹顶覆盖主要空间。纪念性建筑为求高耸,在其下加筑一个高高的鼓座,起统率整体的作用。

主要建筑类型

清真寺、陵墓、宫殿。

建筑的一般特征

清真寺与住宅型制类似;普遍使用拱券结构。装饰纹样受《古兰经》的限制。

清真寺的主要型制

封闭式庭院,周围有柱廊,院落中有洗池,朝向麦加方向做成礼拜殿。西亚的清真寺大都采用横向的巴西利卡型制。

各地的代表性建筑实例

耶路撒冷的圣石庙,集中式圆顶建筑;

大马士革的大礼拜寺,早期最大清真寺;

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印度的泰姬陵,号称“印度的珍珠”,是世界建筑精品之一。

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一、年代

以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为起点,广义的指到18世纪末近400年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狭义的指到17世纪初结束的文艺复兴,后来传至欧洲其他地区形成各自的文艺复兴建筑。

二、风格特征

抛弃中世纪的哥特建筑风格,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采用古代希腊罗马柱式构图要素。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二)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以罗马为中心

坦比哀多,纪念性风格地典型代表,伯拉孟特设计。是当时有重大创新地建筑,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

法尔尼斯府邸,小桑迦罗设计。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有较强的纵轴线,门厅为巴西利卡形式。

劳伦齐阿图书馆,较早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部件处理的实例。米开朗基罗设计。

文特拉米尼府邸,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龙巴都设计。

圣马克图书馆。券柱式控制立面,体型简洁明快。珊索维诺设计。

五、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

初始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后经多人修改,最终由米开朗基罗主持。教堂的修建过程反应了进步力量与发动宗教力量的斗争。

六、建筑成就

1.世俗建筑类型增加,造型设计出现了灵活多样的处理手法,有许多创新。

2.建筑技术。梁柱系统与拱券技术的混合应用,墙体砌筑技术多样,穹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建造,施工技术提高。

七、城市广场

恢复了古典的传统,克服了中世纪广场的封闭、狭隘,注意广场建筑群的完整性。

1.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早期文艺复兴最完整的广场。

2.罗马的市政广场。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米开朗基罗设计。

3.威尼斯的圣马克广场,文艺复兴时期最终完成的,由大小两个梯形组合而成,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八、建筑理论

《论建筑》阿尔伯蒂1845年出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建筑四书》帕拉第奥

《五种柱式规范》维尼奥拉

以上著作后来都成为欧洲的建筑教科书。

九、巴洛克建筑

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直至19、2 0世纪在欧洲各国都有它的影响。

(一)风格特征

1.追求新奇。

2.追求建筑形体和空间的动态,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的空间。

3.喜好富丽的装饰,强烈的色彩,打破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线,使其相互渗透。

4.趋向自然,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表达世俗情趣,具有欢乐气氛。

(二)代表性实例

教堂建筑: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设计。罗马圣卡罗教堂,波罗米尼设计。

城市广场: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伯尼尼设计。波波罗广场,封丹纳设计。纳沃那广场,波罗米尼设计。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与洛可可风格

一、古典主义建筑的概念

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

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要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 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

二、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理论

三、风格特征

推崇古典柱式,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

四、代表实例

1.卢浮宫东立面(勒伏、勒勃亨、彼洛),典型的古典重要建筑作品,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2.凡尔赛宫(孟莎),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其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是法国17~18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

3.恩瓦立德新教堂(孟莎),是第一个完全古典主义教堂建筑,也是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

4.旺道姆广场(孟莎)。平面为抹去四角的长方形,对线对称、四周一色的封闭性广场,轴线交点上有纪念柱。

六、洛可可风格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

1.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2.实例。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设计者是洛可可装饰名家勃夫航。

3.本时期法国广场的特点。由封闭性的单一空间变为较开敞的组合式广场,巴黎的协和广场,开放式广场,成为巴黎主轴线上的重要枢纽。

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缺乏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当作榜样。

古典主义代表——王室建筑师克里斯道弗·仑

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其钟塔构图很成功。

圣保罗大教堂,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一)启蒙主义的“理性”与唯理主义的“理性”不同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论,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二)代表作

1.波尔多剧院,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

2.万神庙,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体现者。

(三)以列度、部雷为代表的激进建筑师,力求标新立异,表现了昂奋、狂热的激情和昂扬的英雄主义。

(四)帝国风格——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

三、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欧洲各主要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建筑创作中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主要是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1.古典复兴既有政治原因也受到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的万神庙,雄师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洲议会大厦。

2.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

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后浪漫主义,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如英国国会大厦。

3.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 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二)工业大生产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工程师成为新建筑思潮的促进者。

1.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八个月完成74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展览建筑。

2.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爱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纪录。

(三)工业革命后的人口剧增,城市环境和面貌遭到了破坏,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

巴黎改建(欧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嘎涅),带形城市(马泰)。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西方建筑

这个时期是对新建筑的探索时期,也是向现代建筑过渡的时期。

一、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丝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品:魏布(Webb)设计的莫里斯的住宅“红屋”,根据使用要求布置,用红砖建造,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三、维也纳学派

以瓦格纳为首,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使用历史式样。其代表作品如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和邮政储蓄银行。

维也纳建筑师路斯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式自身之美为美”,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适用为主,甚至认为“装饰是罪恶”,强调建筑物的比例。代表作品是建在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

五、美国芝加哥学派

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者。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并创造独特风格。

创始人是工程师詹尼。

代表人物: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代表作品: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其立面采用了“芝加哥窗“形式的网格式处理。

七、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圣日内维埃夫图书馆拱顶用交错的钢筋和混凝土的成功,为近代钢筋混凝土奠定了基础。

1890年以后,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法国建筑师包杜建的巴黎蒙玛尔特教堂是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造的教堂。

法国工程师马亚在苏黎世建造了第一座无梁楼盖仓库(1910年)。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一、革新派建筑师在战后初期对新建筑形式的探索

(一)表现派

代表实例: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孟德尔松设计。

(二)未来派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圣·伊利亚,追求一切都要动、要变。

(三)风格派

1917年产生于荷兰。

代表性建筑:里特维德设计的在乌德勒支德施罗德住宅。

(四)构成派

产生于俄国,他们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德内容。

代表作品: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维斯宁兄弟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

二、20年代欧洲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发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

(一)设计思想的共同点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理论观点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格罗皮乌斯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

代表作品如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科隆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德平国的包豪斯校舍。

2.勒·柯布西耶(1889~1965)

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要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激烈否定因循守旧的建筑观,主张建筑工业化,“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的理论学习,在设计方法上提出“平面是由内到外开始的,外部是内部的结果”。在住宅设计中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

代表作品如巴黎的萨沃依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著作:《走向新建筑》。

建筑哲学思想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3.密斯·凡·德·罗

强调建筑要符合时代特点,不要模仿过去。重视建筑结构与建造方法德革新,认为“建造方法必须工业化”,他以“少就是多”为建筑处理原则。

“密斯风格”主要表现为“运用钢和玻璃为专一手段”。

代表作品如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伊利诺伊工学院宿舍,范斯沃斯住宅。

4.赖特

赖特对建筑德看法与现代建筑中的其他人有所不同,他在美国西部建筑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有田园情趣的“草原式住宅”,在后来发展为“有机建筑论”。

代表作品如草原式住宅,拉金办公楼,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

(三)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28年在瑞士成立,1959年停止活动)

1933年的雅典会议专门研究现代城市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指出城市要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应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二次大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一、“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

代表作品: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AC),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按功能结合地形布置,空间参差,尺度得当。

二、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特点:在设计方法上属于“重理”的一种思潮。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强调结构逻辑性与自由分割空间在建筑造型中的体现,其特点是用玻璃和钢为主要材料,构造与施工精确,外形纯净透明,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它的内部空间。

代表作品: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芝加哥湖滨大厦,西格拉姆大厦,西柏林的新国家美术馆,在“少就是多”的理论依据下,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设计手法的实例,并形成了“密斯风格”。

三、粗野主义倾向

特点: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他们的粗鲁结合。与讲求技术精美倾向不同点是要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感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

代表作品: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史密森夫妇的亨斯特顿学校;鲁道夫的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斯特林的莱斯特大学工程馆等。

四、典雅主义倾向

特点: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主要在美国。

如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等。

五、高度工业技术倾向

特点:指不仅坚持在建筑上采用新技术,而且在美学上极力表现新技术的倾向。主张采用最新的材料制造体量轻、用料省、能快速灵活地装配改造地结构与房屋,并加以表现。为解决城市问题,出现用预制标准化构件装配成大型的、多层和高层的“巨型结构”。

代表作品:黑川纪章和丹下健三的新陈代谢派设计的山梨文化会馆,皮阿诺和罗杰斯的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

六、人情化与地方性倾向

特点是在建筑中偏“情”的方面,它是将“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当地的地方特点和民族习惯的发展,即讲技术又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的特点。

代表作品:芬兰的阿尔托是北欧“人情化”与地方性的代表,其代表作珊纳特赛罗镇的中心主楼,沃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日本丹下健三的香川县厅舍、仓敷县厅舍是战后日本追求地方性的代表。

七、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是对现代建筑风格“共性”的反抗。反对集体创作,认为“建筑是不能共同设计的”。其手法有以下三种:

1.运用几何形构图。如赖特设计的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贝聿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2.运用抽象的象征。如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夏隆的柏林爱乐音乐厅;路易斯·康的理查医学研究楼。

3.运用具体的象征。如小沙贝宁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伍重的悉尼歌剧院。

八、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20世纪60~70年代以后出现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进而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他们包括很多派别,探求设计方法和建筑形式、风格的改革。但没有统一的理论和组织。

代表性理论著作: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的语言》

布莱克——《形式跟随惨败——现代建筑何以行不通》

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主要特征:美国建筑师R·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三个特征:

a.采用装饰,

b.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

c.与现有环境融合(文脉主义)。

英国建筑评论家C·詹克斯认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就是至少在两个层次上说话:一方面他面对其他建筑师和留心特定建筑含义的少数人士;另一方面他又面对广大公众和当地居民”。

美国建筑师R·文丘里提出:“容许违反前提的推理”,“赞成二元论”。“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代表实例:

文丘里(1963年)——母亲住宅;

文丘里(1976年)——美国奥柏林学院艾伦美术馆扩建部分;

M·格雷夫斯(1982年)——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

C·穆尔(1982年)——美国新奥尔良市意大利广场;

P·约翰逊(1984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

近现代外国建筑史资料

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表现主义建筑:(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工艺美术运动:亦称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伯设计的“红屋”。 折中主义:折衷主义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

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以法国最为典型。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顶峰巴黎的圣心教堂。 装饰就是罪恶:1908年阿道夫·路斯出版了一篇文章《装饰与罪恶》,明确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畴,主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对于路斯来说,建筑去除掉装饰,是其精神力量的象征。他把过度装饰视为犯罪,不是出自于抽象的道德理由,而是因为在现代工业化的时代状况下,装饰意味着人力经济和材料的浪费。阿道夫·路斯抗议说,因为装饰已经不再成为文化的象征,从事这行当的工人将无法获得其应得的报酬。后一度成了现代主义建筑革命的口号,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深远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

外国建筑史考试资料

1、玛斯塔巴是埃及墓穴建筑中最古老的一种形式。多是由石头或砖砌而成墓室,就建在马斯塔巴的地下平面呈 长方形,四面的墙面呈坡状。 2、昭赛尔金字塔是第一座石头金字塔。大约建于公元前3000年。 3、吉萨金字塔群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由库富、哈弗拉、门卡乌拉组成。 4、太阳神庙的标志是方尖碑。庙宇形制: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升高,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而逐层缩小。艺术特点:①外部:牌楼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②内部:大殿,皇帝在这里接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实例:卡纳克阿蒙神庙(Great Temple of Ammon)——太阳神庙中规模最大鲁克索阿蒙神庙卡纳克宏斯神庙 两河流域 4、饰面技术的演变:陶钉(防腐蚀)——沥青(防晒)——贴石片贝壳——砖——石板——琉璃砖。(底蓝,浮 雕白色或金黄色) 古希腊 5、围廊式庙宇的最高艺术成就是波赛顿庙。庙宇形制:是在圣堂内部了设两排柱子,形成了中央空间,便于设 置神像。因此庙宇宽度继续增加。到公元前5世纪,最常见的围廊庙宇是6柱*13柱,圣堂长宽之比为2:1希腊最大的神庙——萨摩斯的第三个天后赫拉庙(两进围廊式) 6、古希腊三大柱式:爱奥尼、多立克、科林斯 7、爱奥尼与多立克的区别多立克檐部比较重,爱奥尼檐部比较轻。多立克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 爱奥尼式的是精巧柔和的涡卷,外廓下垂;多立克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爱奥尼的棱上还有一小段圆面。多立克柱式没有柱础,爱奥尼有柱础,多立克式极小有线脚,爱奥尼的却是多种复合的曲面线脚。多立克有男性的体态与性格,爱奥尼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帕提农庙: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帕提农庙代表着古希腊多立克柱式建筑的最高成就。 6)伊瑞克提翁庙——古典盛期爱奥尼柱式的代表伊瑞克提翁庙是由皮忒欧斯设计的。 8、雅典的奖杯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 9、希腊建筑风格:1:确立了一些建筑物的形制,形成了稳定的柱式,发展了建筑和建筑群设计的艺术原则。2: 缺撼古希腊建筑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代,他们的卡形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发展也很缓慢。3:古希腊是欧洲的摇蓝,建筑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影响着欧洲两千多年的建筑史。10、古希腊建筑的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的完美。 古罗马 11、世界最光辉的建筑技术,券拱结。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 科学的基本体系。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第三个成就是它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第四个成就是它按照古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缺点:第一:为迎合奥古斯都皇帝的复古政策,有意忽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不公正地贬低它们的质量;第二,对柱式和一般的比例规则,作了过于苛细的量的规定;第三,文字有点晦涩,有些地方语严焉不详,以致后来有些人钻空子随意加以解释。 12、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 13、公共浴场:罗马的公共浴场:综合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演讲厅、交谊室、商店、浴场等多用途的 建筑群。实例:卡拉卡拉浴场,戴克利提乌姆浴场 ①出色的结构:②功能完善③内部空间组织得简洁又多变,开创了内部空间序列的艺术手法。 14、最早的大型公共浴场是罗马城里的阿格里巴浴场。 15、罗马的五种柱式:多立克;塔斯干;爱奥尼;科林斯;混合柱式;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资料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 现代开端:1917年,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 18世纪下半叶一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 筑(复古主义思潮) 2. 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 志制造联盟) 3. 20世纪初一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4. 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一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5、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从1640 —1660年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 1760—1842年 英国工业革,到1789 —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 -- 1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尺氏 、 、、 >: 弟八早 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 面因素而发展起 来的)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一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 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 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一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 达到了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19世纪下半叶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1古埃及建筑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a开创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建筑史b产生了最早的住宅府邸宫殿城市陵墓庙宇等c建成了大批有代表性的陵墓建筑d创造高艺术水平的庙宇建筑群e提高了巨石建筑的水平 2吉萨金字塔群主要由那些容组成?分析并绘图说明古希腊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及特点. 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特点:①精确的锥体,形式及其单纯组成部分:i.夫(Khutu金字塔——现存最大的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 ii.哈弗拉(Khafra)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 iii.大斯芬克斯(Sphinx):高20m,长46m iv.门卡乌拉(Menkaura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 ②它们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很小,使塔的形体不受障碍的充分表现出来③所有厅堂和围墙等附属建筑物不再模仿木柱和芦苇的建筑形象,采用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洁,同金字塔本身风格完全统一。纪念性建筑物的典型风格形成了,技术形式与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也同时克服了。石建筑终于抛弃了对建筑的模仿而有了自己的形式和风格。 3牌楼门 这里指古庙宇的大门,门的式样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正中不大的门道,门道上有厚重的石板楣梁,墙身中间留空。有楼梯可通至门楣。表现出国王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4绘图说明曼都赫特普三世墓的建筑群空间特色。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的陵墓,建筑群有严正的纵轴线,对称构图的庄严性被认识到了,雕像和建筑物,院落和大厅作纵深序列布置。向运动着的人们按一定的预期效果用建筑处理反复地渲染气氛的手法进一步完善。部空间和外部形象的作用势均力敌,前者的重要性已经大大增加,而后者还保持着作为主体的重要性。 5举例说明古埃及及太阳神庙宇及装饰特点并绘出其平面图 太阳神庙形制: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侧墙逐层收,空间因而逐层缩小,除此之外,还在门前增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的标志的方尖碑(崇拜太阳神的纪念碑,一半成对竖立在神庙口处,断面为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一半修长比9~10:1,用整块花岗石制成,碑身明刻象形文字图案)。 6两河流域,伊朗高原的建筑有何特色? ①创造了以图作为原料的制砖技术,并由此创造出公犬结构体系和彩色琉璃砖贴面的装饰手法②上游的亚述帝国除用砖外,还用当地所产之石材③古波斯盛产质坚之彩色石灰石,用作建筑材料,并发展了梁柱式结构④建筑设计a/建筑构件于大平台上b/院式布局,总体布局自由 7山岳台 又称山岳台,是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山岳台或天体是用土坯砌筑或夯土的多层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坡道或阶梯有正对着高台

外国建筑史概述资料

建筑历史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书本,最早发明肋架券的是以下哪个地区?C A、古代埃及 B、古代西亚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2、以下几个柱式中,凹槽呈尖锐的交角的是:A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3、被称为文艺复兴报春花的是:B A、美第其的府邸 B、佛罗伦萨主教堂 C、圣彼得大教堂 D、巴齐礼拜堂 4.文艺复兴时期,哪位建筑理论家著作了《论建筑》:A A、阿尔伯蒂 B、布鲁乃列斯基 C、伯拉孟特 D、帕拉第奥 5. 最高的胡夫金字塔的高度约是古罗马万神庙的几倍?A A、3倍 B、4倍 C、5倍 D、6倍 6、在美国国会大楼中出现的元素是 A A、圆形穹顶 B、尖券 C、竖直向上的线条 D、哥特式的雕塑 7、在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中,以女像柱作为装饰的是:B A、卫城山门 B、伊瑞克提翁神庙 C、帕提农神庙 D、胜利神庙 8、对欧洲园林乃至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哪座宫殿的花园?B A、卢佛尔宫 B、凡尔赛宫 C、封丹白露行宫 D、白金汉宫 9、凯旋门的主要建造于罗马的哪个时期:C A、氏族部落时期 B、民主共和时期 C、帝制时期 D、衰落时期 10.美国国会大厦是古典复兴的一种形式,属于哪种复兴? C A、埃及复兴 B、希腊复兴 C、罗马复兴 D、哥特复兴 11、根据书本,最早发明拱券的是以下哪个地区? C A、古代埃及 B、古代西亚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12、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终结的是:C p170 A、美第其的府邸 B、佛罗伦萨主教堂 C、圣彼得大教堂 D、巴齐礼拜堂

13、《建筑十书》的作者是:(A ) A、维持鲁威 B、帕拉第奥 C、维尼奥拉 D、阿尔伯蒂 14、以下哪个柱式较好的反映了男性的雄浑有力 A A、多立克柱式 B、爱奥尼克柱式 C、科林斯柱式 D、组合柱式 15. 拜占庭建筑创造性地解决了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的承接过渡问题。这一重大的技术成就是:( D ) A 十字拱 B 鼓座 C 发券 D 帆拱 16、( A )是印度佛教建筑佛塔的早期形制。 A 犀堵坡 B 泰姬陵 C 马哈迪瓦庙 17.古埃及陵墓最早的形制是( A ) A 玛斯塔巴 B 台阶形金字塔 C 折线形金字塔 18.文艺复兴时期的圆厅别墅由( D )设计? A、米开朗琪罗 B、伯拉孟特 C、布鲁乃列斯基 D、帕拉第奥 19. 以下柱式中哪一个是在古罗马地区形成的? ( C ) A 多立克式 B 科林斯式 C 塔斯干式 D 爱奥尼式 20. 起源于古罗马、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比较经常地使用,但只有到法国古典主义时期才被当作主要构图手段的是:(C ) A 券柱式 B 叠柱式 C 巨柱式 D “三段式” 21、中东地区伊斯兰教纪念性能建筑的代表性建筑形制是(?)P 304 A、集中式 B、巴西利卡式 C、围柱式 D、拉丁十字式 22. 以下建筑属于文艺复兴早期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是。( A ) A、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 B、圆厅别墅 C 坦比哀多 D 韦晋察的巴西里卡 23、比萨斜塔是哪一种建筑风格的作品?( A ) A、罗马风 B、哥特 C、文艺复兴 D、拜占庭 24、 ( B )是文艺复兴盛期建筑师伯拉孟特设计的。 A 美帝奇府邸 B 坦比哀多 C 圣彼得大教堂 D 圆厅别墅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试题及标准答案

外国建筑史 1.在古希腊建筑中,多立克柱式的檐部与柱子的比值:1:3;柱高与柱径比为:1:5.5—5.75;开间与柱径的比为:2:1;柱身有20个凹槽 2.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柱式,并有很大的发展,在与其拱券结构结合使用上分别出现了:券柱式、叠柱式、巨柱式、混合柱式等几种使用方式。 3.哥特建筑起源于罗曼建筑。法国最辉煌的哥特作品是:巴黎圣母院。 4.佛罗伦萨主教堂砌了12m 高的一段鼓座,鼓座墙厚4.9m。为了减少穹顶的侧推力,还采用了①穹顶轮廓采用矩形,大致是双圆心的、②用骨架圈结构、③穹顶做内外壳、④穹顶底部设一圈铁链加固等措施。 7.金字塔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典型建筑。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神庙、群体布局以及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9.被称为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是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 v 10.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16.埃及吉萨金字塔群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法老胡夫的金字塔为最大。 17.尖券和骨拱顶是哥特建筑形成的结构技术基础。 18.古希腊列雪格拉德音乐纪念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 22.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一般不设柱础,直接立于三级台基上,柱身上细下粗。名词解释,可画简图解释 1、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神的实质柱式纪念碑。常成对置于神庙前。断面呈方形,长细比1:9-1:10,柱身向上渐缩,顶端覆以金字塔状物。通常为整块花岗石制成,碑身布满阴刻象形文字或图案,形式简洁,富于变化,是古埃及重要的建筑形象。 2、泰姬马哈尔陵:泰姬马哈尔陵被称为印度的一颗明珠,它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建在一个大坪台上。建筑形体四面对称,中央大穹窿是波斯的尖顶式,坪台四角有四座邦克楼 5、罗马万神庙:(潘泰翁)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建筑的代表,也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其平面与剖面内径都是43.3m,底部墙厚6.2M,顶部有直径8.9m的圆洞。集古罗马穹顶与古希腊门式廊大全。门廊正面八棵科克林新柱子。 8、巴西利卡: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创造的是一种券柱式构图方式)。 9、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的成就是采用了骨架券系统。哥特教堂两侧都有大的玻璃窗,上有彩色图案,这种做法是为了圣经的图解。 1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特点:提倡复兴古罗马建筑风格,扬弃哥特式风格。古典柱式再度成为构图主题。追求理性的稳定感,用半圆券,厚实墙,圆穹窿,水平向的厚墙,与哥特式的尖券、尖塔、束柱、飞扶壁、小尖塔相对抗。建筑轮廓整齐、统一和有条理性。 11、坦比哀多:纪念性风格地典型代表,伯拉孟特设计。构图完整,体积感强,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型制,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形式,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柱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题

《外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 1山岳台:崇拜山岳和天体,观测形象的多层塔式建筑物 2 塔司干:塔司干柱式其实就是去掉柱身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柱础是较薄的圆环面。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壮 3巴西利卡:古罗马时期创建的形制,长方形带侧廊的会议厅厅,中厅宽且高,侧廊相对窄且矮,高侧窗通风采光 4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劵之间所余下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5 卢浮宫东立面:古典主义建筑最重要代表作,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6手法注意: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形式主义的建筑设计倾向即指倾向是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元素如雕塑、涡卷等建筑构件,玩弄诡秘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形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用毫无意义的装饰盒虚假的图案。 # 7教条主义: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形式主义的建筑设计倾向即指一种倾向是泥古不化,教条主义地崇拜古代 8 穆达迦风格:哥特式时期的西班牙大量从伊斯兰建筑手法掺进到哥特式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的风格。 9 罗马风建筑: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线地区的于古罗马废墟上形成的一种精致风格,模仿了古罗马建筑的部分做法,风格简朴浑厚,也称“罗曼建筑”。 10 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欧洲中世纪教堂形制变形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由于宗教日趋复杂,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的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 11 哥特式建筑: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2~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的成就是采用了骨架劵系统。哥特教堂两侧都有大的玻璃窗,上有彩色图案,这种做法是为了圣经的图解 12 帕拉迪奥母题:意大利建筑师帕拉第奥把两个大柱之间的方形开间里,又增加了两对小柱子,由他们承托券面,这样每个开间就被分割为三部分,从而造成了柱子有粗细高矮,洞口大小曲直的丰富变化。 13 坦比哀多: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伯拉孟特设计,构图完整,体积感强,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形制,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形式,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柱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14圆厅别墅:晚期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依纵横领两轴线对称布置,比例和谐,构图严谨,形体统一完整。平面为正方形,四面有门槛,廊中有六颗爱奥尼柱。 \ 15 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它奠定了欧洲的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16 巴洛克建筑:17世纪至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以天主教堂为代表敢于破旧立新,创造出不少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和新手法,被长期广泛流传 17 洛可可风格:18世纪20年代流行于法国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多用卷草与贝壳装饰,色彩淡雅,这种建筑潮流主要描述为新奇的,动态的。 18法国古典主义: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即指法国在17到18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君主专制时期的建筑。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P15 图书馆19世纪中叶,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1843-1850年。巴黎圣吉纳维夫图书馆代表作之一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铁结构、石结构、玻璃材料。第二个代表作品:巴黎国立图书馆(1858-1868)书库共五层(包括地下室),藏书90万册。地面与隔墙全部采用铁架和玻璃,有人称他为功能主义者,也有折衷主义的影响。 P18 水晶宫1951年伦敦水晶宫设计人帕克斯顿原是一个园艺师,采用装配花房的方法。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主要以高度最高的埃菲尔铁塔(17个月中建成,塔高达328米,内部设有4部水力升降机,它的巨型结构与新型设备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与强大威力)与跨度最大的机械馆(长度420米,跨度达115米,由20个构架组成。在结构方法上运用了三角拱的原理,每点集中压力有120t)为中心。 P32 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艺术与工艺运动”是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社会与文艺思想在建筑与日用产品设计上的反映。以罗斯金和莫里斯为代表。该运动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与自然材料的美。他们在建筑上主张迁到城郊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1859-1860年由建筑师韦布在肯特建造的“红屋”就是这个运动的代表作。“红屋”是莫里斯的住宅,平面根据功能需求布置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能自然采光,并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刷,大胆摒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受到不求气派、着重居住质量的小资产阶级的认可。 P34 新艺术运动的评价19世纪80年代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新艺术派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新艺术运动在建筑中的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方法,终不过是以一种新的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并未能全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其主要据点是慕尼黑新艺术运动在各国的代表人物:德国(贝伦斯、恩德尔),英国(麦金托什),西班牙(高迪) P36 洛斯理念洛斯反对装饰,并发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他针对当时城市生活的日益恶化,指出“城市离不开技术”,“维护文明的关键莫过于足够的城市供水”。他主张建筑以实用和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甚至把装饰和罪恶等同起来。洛斯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某些资产阶级建筑师在批判“为艺术而艺术”中的一个极端。他的代表作品是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 P39 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芝加哥学派,它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最鼎盛的时期是在1883到1893年,它的重要贡献是在工程技术上建造了高层那个建树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和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创始人是工程师詹尼,1879年他建造了第一莱特尔大厦,砖墙与铁梁柱混合结构的7层货栈,1883-1885年又建造了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10层框架建筑。 P44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赖特美国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它的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草原”用以表示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中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之意。草原式住宅,它的平面常作成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着壁炉布置,卧室一般放在楼上,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隔又连成一片,并根据不同的需要有着不同的层高。威立茨住宅、罗伯茨住宅(赖特设计的小住宅中最优美的作品之一)、罗比住宅 P47 佩雷及其代表作20世纪法国善于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他早期的刚劲混凝土作品是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建于1983年,共8层。他在巴黎还建了一座庞泰路车库(1905年)与埃斯德尔服装工厂(1919年) P59 风格派和构成主义派1917年荷兰风格派又被称为“新造型主义派”和“要素主义派”。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构成主义派在建筑造型上,虽然风格派和构成主义派同样地坚持运用建筑的最基本要素—梁、柱、板、门、窗或各种结构构件来进行造型。但在手法上风格派比较讲究各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而构成主义派,可能由于它形成于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社会动荡之中,在构图上往往显得比较唐突、惊险或出其不意。由于风格派比较容易被接受故又有国际构成主义之称,而构成主义派则被称为俄罗斯构成主义。 P63 现代建筑的共同特点在设计方法上:(一)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重视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二)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的墙可以不承重,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统承重墙的方式去对待它;(三)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四)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的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五)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产生了“空间—时间”的建筑构图理论。(六)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掌握金字塔的建筑形制演化过程,重点掌握形制成熟期吉萨金字塔群的艺术成就。 马斯塔巴(宽大的地下室,地上砖造陵墓,长方形的台子,在一端入口);昭赛尔金字塔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外墙面砌模仿母猪和芦苇束(产生审美价值)美乃特在(内迦达);在祭祀厅堂下造9层砖砌石基,向高处发展集中式;乃伯特卡(萨卡拉);达舒尔金字塔群 第二座金字塔(公元前2560年)用红色石灰石建造,被称为红色金字塔,倾斜角为52度的方锥形,表明金字塔的造型已经成熟。 第一座(公元前2570年)原本可能是要建成方锥形的,可能由于倾斜角过大,约60度,工程难以继续,所以在一半高度改为45度,成为一座总高为105m的奇特弯曲的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金字塔主要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组成,周围还有许多。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 艺术成就:都是精确的正方锥体,不再模仿木柱与芦苇的建筑形象,采用了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的几何体,方正平直,交接简捷,同金字塔本身的风格完全统一。纪念性建筑物的典型风格形成了,艺术形式与材料、技术之间的矛盾也同时克服了。抛弃了对木建筑的模仿,有了自己的形式和风格对现代建筑学有启迪意义。 理解峡谷墓的建筑特点及其与金字塔陵墓的差异。 建筑特点:祭祀的厅堂作为主体,按纵深系列布局,以凿石窟作为圣堂。整个悬崖与陵墓外部组合在一起,它们起金字塔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装饰采用图画色彩壳丽,主题丰富的内容 差异:有柱廊,有小小的金字塔位于顶部的坪台,坪台前缘镶有柱廊,坪台之上又有一层坪台,坪台中央有金字塔,陵墓后有一个院落。 掌握太阳神庙的庙宇形制、空间及艺术特色。 庙宇形制:由贵族的祀庙取贵族府邸的中央部分加以发展,在一条纵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 空间: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屋顶逐层降低,地面升高,侧墙内收,空间逐层缩小。 艺术:大门: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大殿: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多用石头建造,围墙高而厚。 掌握西亚装饰技术的发展及变化。 公元前4000年——陶钉、圆形、密集排列 公元前3000年——发明硫璃、色彩斑斓 公元前3000年——沥青、石片、贝壳、砖 或石板墙裙、横向浮雕 山岳台的建筑特点。 由土坯砌筑或夯土而成的高台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金字塔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典型建筑。 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神庙、群体布局以及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3.西欧哥特教堂的平面多采用(拉丁十字或巴西利卡)式 4、被称为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是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 5.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6.(万神庙)是古罗马集中式形体、单一空间以及穹顶技术成就的杰出代表。 7.文艺复兴的传统传播到法国以后,最终在17世纪形成了以卢浮宫东立面、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8、古埃及的“玛斯塔巴”(Mastaba)用于(陵墓)用途。 9、古埃及的方尖碑建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位置,其一般细长比为(9:1~10:1)。 10、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胜利神庙)、(伊瑞克提嗡神庙)、和(雅典娜雕像)。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8)根(多立克)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4根(爱奥尼)式柱子。 11、古罗马城的大部分代表性建筑几乎都出现在哪一个时期(罗马共和时期)。 12、(万神庙)又称潘泰翁神庙,是罗马最宏伟著名的神庙建筑。 13、建于公元80年的(角斗场)是古罗马最宏伟壮观的建筑,也是古罗马的象征。 14、图拉真广场的设计主旨是(服务于皇权崇拜),还带有(为市民公众服务)的倾向。 15、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混凝土加砖)材料建造。 16、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木构)结构方式建成。 17、根据书本,最早发明肋架券的是(古代罗马)地区。 18、世纪末被称为具有革命性创新设计的西方建筑师有(格罗皮厄斯、勒·柯布西埃、密斯·范·德·罗、赖特)等。 19、“花园城市”是由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提出的。 20、勒.柯布希埃提出的新建筑五要点是(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的长窗;自由立面)。 21、芝加哥学派在现代高层建筑的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22、巴洛克建筑空间的主要特点是(追求自由奔放)。 23、在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中,以女像柱作为装饰的是(伊瑞克提翁神庙)。 24、根据书本,建筑师于(文艺复兴)时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25、在(爱奥尼柱式)柱式中,凹槽呈半圆形,并且留有一段圆面的。 26、在古典柱式中,最不容易在额枋位置安置大片雕塑的是(科林斯柱式)。 27、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终结的是(圣彼得大教堂)。 28、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29、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著作了《论建筑》。 30、在美国国会大楼中出现的元素是(圆形穹顶)。 31、电影《罗马假日》中出现的背景——西班牙大阶梯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广场。 32、对欧洲园林乃至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凡尔赛宫)宫殿的花园。 33、17、18世纪上叶和中叶,大量兴建着的中小型庄园府邸中,流行着(帕拉第奥)主义。 34、拿破仑时期建造的星形广场凯旋门(50m)其高度是古罗马时期君士坦丁凯旋门(21m)的(2.5)倍。 35、巴洛克建筑发展到后期成为超级巴洛克建筑,后来在(南美洲)西方殖民地地区流行。 36、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吉萨金字塔群)。 37、(山岳台)的体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相结合。 38、伊什达城门是在哪个地区出现(两河流域)。 39、帕赛波利斯是(波斯帝国)的重要建筑。 40、克诺索斯宫殿柱头特点是(上粗下细)。 41、(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圣地建筑群艺术的最高代表。 42、帕提农神庙代表的是(古希腊多利克柱式的最高成就)。 43、(券拱技术)是罗马建筑最伟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是它对欧洲建筑的最大贡献。 44、第一座阶梯式金字塔是(昭赛尔金字塔)。 45、古罗马的凯旋门比如有(君士坦丁凯旋门凯旋门、塞维鲁斯凯旋门、第度凯旋门)。 46、早期巴西利卡两端的圆形空间的主要作用是(演说)。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整理版

外国建筑史资料 1.认真阅读教材P11-12论述建筑的形式、风格、艺术、材料、结构方式之间的 关系 2.吉萨金字塔群由哪三座金字塔组成,最高为多少米。P10,图P8 3.理解建筑艺术形象与建筑结构的关系p29 4.理解帕赛玻里宫是古代世界中宫殿结构最轻松的“百柱殿”(课件) 5.了解古希腊柱式的特点 6.掌握柱廊的功能及艺术性P40 7.掌握雅典卫城建筑、布局特点、并绘制雅典卫城总平面图P49 8.掌握帕提侬神庙的平面图、东立面图、建筑特点、并绘图P52-53 9.名词解释:叠柱式P63 10.掌握古罗马建筑特点与成就 11.名词解释:券、罗马券、叠柱式、巨柱式构图、复合柱式、复合线脚、罗马 柱式、肋架拱 12.绘制古罗马万神庙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并说明其建筑技术、建筑艺 术特点P85 13.掌握帆拱结构方式、解释帆拱并绘图P98 14.举例论述建筑艺术风格同结构技术的关系。P11+P29+P68+P86+P99+P122 15.论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以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6.掌握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形制,并绘图P109 17.名词解释: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式、希腊十字式、“罗马风”建筑 18.掌握法国哥特式教堂的结构特点、内部特征、外部特征P116、P119 19.掌握威尼斯的总督府(公爵府)西立面和南立面的构图艺术特点,并绘西立 面简图P133-134 20.了解审美意识、客观规律、艺术处理手法三者的关系P137 21.文艺复兴建筑的风格及建筑特点 22.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建筑师及其代表性建筑特点 23.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特点 24.文艺复兴时期的三部著作:阿尔伯蒂《论建筑》、维尼奥拉《五中柱式规范》、

外国建筑史复习题概述资料

外国建筑史复习题概述资料 外国建筑史复习题古代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古希腊柱式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建筑艺术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罗马人称之为“柱式”。 2,《建筑十书》 于公元前27年古罗马建筑师维脱鲁维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全书分十卷,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的著作。 3,券柱式,连续券,叠柱式 券柱式:起源于古罗马的券拱与柱式组合起来的立面样式,其特点为把柱式放置在卷拱之间的壁上,作为一种装饰,而卷洞则在柱式的开间里,代表为古罗马斗兽声立面。连续券:起源于古罗马的券拱与柱式组合起来的立面样式,其特点为把券脚直接落在柱式柱子上,中间垫一小段檐部,代表为卡瑞卡拉温水浴场。 叠柱式: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立面构图形式,即下层用比较粗壮质朴的多立克柱,上层用比较欣修华丽的爱奥尼柱,上 1

层柱子的底径等于或稍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下下层的柱式都是具备完整的三部分,不会因为叠置而省略或简化。代表帕迦马雅典娜庙 5,罗曼建筑 罗曼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式建筑影响很大。著名实例有:意大利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等。 5,银匠式风格 15世纪下半叶到16世纪流行于西班牙的建筑风格,伊斯兰阿拉伯建筑装饰手法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柱式细部相结合形成的,建筑造型变化很多,装饰丰富细腻,几乎可同银饰比美,因而称为“银匠式”风格,代表作:贝壳大厦。6,手法主义 16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出现的一种建筑设计倾向,其特点是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壁龛、雕塑、涡卷等,玩弄诡谲的光影、不安定的体形和不合结构逻辑的起伏断裂或错位,于爱好新异的手法被称为“手法主义”。 7,巴洛克建筑 16世纪末、17世纪流行于意大利的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方尖碑的比例高度:崇拜太阳神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H/宽=10/1;起初摆在建筑群的中心,后来布置在庙宇大门两侧,现存最高者达30米; 2.玛斯塔巴: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 3.昭赛尔的金字塔:第一座石头的金子塔,萨卡拉的第三王朝的建基皇帝,基底东西长126m,南北长106m,高约60m,是阶台形的,分为6层,把墓室放在地下27m深处。 4.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古埃及神庙代表, 识图: 1.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图1-10 2.哈特什帕苏墓图1-12 3.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图1-18 4.鲁克索的阿蒙神庙图1-19 1.吉萨金字塔群总体布局及建筑特征: 特点:①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及其单纯 ②它们脚下的祭祀厅堂和其他附属建筑物相对很小,使塔的形体不受障碍的充分表现出来 ③所有附属建筑采用完全适合石材特点的简洁几何形,方正平直,交接简洁,和金字塔本身风格完全统一 组成部分:1.库富金字塔——现存最大的金字塔:高146.6m,底边长230.35m 2.哈弗拉金字塔:高143.5m,底边长215.25m 3.门卡乌拉金字塔:高66.4m,底边长108.04m 2.埃及岩岩窟墓的建筑特点及艺术成就: (1)帝王墓建在尼罗河西岸面河的岩壁中,凿山为墓 (2)新宗教形成,认为墓应该受人民朝拜——在墓前立神庙(柱厅) (3)建筑群一般由前庭,柱厅(或祭庙+柱厅)、圣殿三部分组成,采用层层递进、升高的中轴对称布局方式(4)越向陵墓建筑体量越小 (5)柱厅采用类似Megaron的平面 (6)阴暗的柱廊和多柱大厅形成阴暗的空间,与沙漠清空对比,增加神秘感和庄严性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识图 艺术成就: (1)从单一的中心式构图转向序列式构图 (2)从集中式布局转向中轴对称布局 (3)实质:从静止的视线转向活动的视线,从视觉观感转向持续的心理感受,路径的意义因此变得重要 5.古埃及太阳神面的建筑特点: ①集前代之大成: ②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地面逐渐升高,屋顶逐层降低,侧墙逐层内收 ③从对建筑外在纪念形式的追求转向内部神秘空间的营造 ④建筑布局及形制不是由美学决定,学号·出于祭祀的需要,不考虑比例、和谐、匀称 ⑤艺术重点:大门和大殿内部 太阳神庙出现于新国王时期;代表: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古埃及历史上最大的神庙)、鲁克索的阿蒙神庙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部分知识点 名词解释 简答题

三、名词解释: 1. 主流建筑风格;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型制和建筑风格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和稳定性三大特征 2. 吉萨金字塔群;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斯 4. 山岳台建筑;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6. 帕赛玻里斯;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8. 希腊三柱式; 1、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 代表着男性的阳刚 之美 2、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 代表着女性的阴柔 之美 3、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 代表着生命的华贵 之美 9. 雅典卫城;古希腊最代表性的建筑群,几乎影响了此后欧洲几千年的建筑,现今仍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建筑群之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冈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卫城山门和卫城中心的雅典娜帕提农铜像。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从城下仰望,都能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也是全希腊的精神文化以及政治中心。 包括:山门、雅典娜神像、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其建筑特点: 1、突破了小小城邦国家和地域的局限 性,综合了原来分别流行于大希腊和 小亚西亚的多立克艺术和爱奥尼艺 术。 2、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体现了对立 统一的构图原则。雅典卫城建在希腊 雅典城中央的一个突起的不大的山冈 上。 剧场会堂建筑代表:麦迦洛波里期剧 场。 宗教建筑代表:宙斯祭坛。 集中式纪念建筑代表:奖杯亭和莫索 列姆陵。 市场敞廊建筑代表:阿尔索斯中心广 场。 11. 罗马五柱式;塔司干柱式、罗马 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 斯柱式、混合柱式,柱式通常由柱子 和檐部组成:柱子由柱头、柱身、柱 础组成罗马塔司干柱式的柱径与 柱高的比例是1:7 1:8 1:9 12. 巴西里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 场所会议厅大厅,平面长方形,一端 或两端有半圆形龛。主体大厅被两排 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 成五个空间。中央较宽的中厅侧廊窄, 中厅高出其他部分,入口通常在长边, 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基督教 堂的基本形式。 13. 劵柱式立面是古罗马建筑技术 上以及艺术上一大成就,由券同柱式 或券同柱式中之檐部与柱子组成。支 撑拱券的墙和柱子又大又重,必须装 饰,同时又必须使他们能和同时流行 着的梁柱结构的柱式建筑艺术风格相 协调,最好的办法是用柱式去装饰券, 后来产生了券柱式的组合,解决了柱 式与拱券的矛盾。非承重构件也是一 种装饰,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 面构图。 15. 斗兽场建筑;古罗马大角斗(斗 兽)场(公元75-80年)容纳5-8 万人 –椭圆形、长轴188 米、短轴156米 –分5个区、60排座、 坡度升起62度 –四层建筑、券柱式 立面、高48.5米 –装饰恰当、轮廓清 晰、开朗明快、生动宏伟、型制完善 –建筑成就很高,是 功能、结构、形式的和谐与统一 –开创了体育建筑的 先河,在体育建筑中沿用至今。 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 是现在体育建筑的原型,下部三层采 用了不同的柱式构图,由下向上依次 为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 16. 公共浴场建筑;古罗马的公共浴 场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交谊 室、商店等组合在一起,成为多功能、 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建筑群。是古罗马 贵族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 –公共浴场建筑的功 能齐全、设备完善、结构出色、空间 丰富,代表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 –对18世纪以后,欧 洲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 17. 拜占庭建筑;教堂平面格局大致 有三:集中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 大教堂)、巴西利卡式(叙利亚托曼宁 教堂)、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装饰:马赛克、粉画、石雕、 结构特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 的做法————帆拱上的穹顶、 建筑特点:平面中央是穹窿顶为主要 构造,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 无廊,内部装饰华丽,外表装饰朴实 18. 拉丁十字平面;在原有巴西利卡 基础上横向穿插一相对小得多的巴西 利卡形式,长轴东西向有较高中厅和 两边侧廊组成,中庭比侧廊高很多, 可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西端为主 入口,东端为圣坛,短轴为横厅。这 种平面称为拉丁十字。 19. 希腊十字平面;中世纪罗马风时 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平面形制,由于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