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驱油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712.50 KB
- 文档页数:11
高温产乳化剂菌原位生长下的微观驱油机理宋永亭;李彩风;冯云;刘涛;曹嫣镔【摘要】以高温产乳化剂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为对象,研究该菌株的生长和界面趋向性,同时利用微观仿真可视模型,研究SL-1菌对水驱后残余油的驱替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嗜烃性能,在高温(65℃)和高压(10MPa)复合极端环境中,SL-1菌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繁殖代谢,降解原油;代谢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原油和改变岩石润湿性的作用,残余油被乳化分散成油滴;此外,该菌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原油粘度,改善残余油的流变性.膜状残余油、柱状残余油以及盲端残余油等不同类型的残余油都能被有效驱替,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为12.84%.【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年(卷),期】2018(025)002【总页数】6页(P90-95)【关键词】产乳化剂菌;烃降解;生长代谢;界面特性;微观驱油;提高采收率【作者】宋永亭;李彩风;冯云;刘涛;曹嫣镔【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9微生物采油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自身在油藏中的活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以及代谢产物与油藏中岩石、流体的作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1-6]。
中国各油区发育的油藏类型多样,油藏温度主要为50~100℃,高温油藏分布广泛。
胜利油区微生物采油技术资源潜力分析结果表明,适合微生物采油的地质储量为10.7×108t [7],其中55 ℃以上的中高温油藏的原油地质储量占88.5%。
前期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微生物乳化原油是微生物采油的一个重要机理[8-13],因此高温产乳化剂微生物成为中高温油藏环境中一类重要的驱油功能菌,在驱油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4-18]。
第28卷第2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8,No.22021年3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Mar.2021—————————————收稿日期:2020-12-11。
作者简介:侯兆伟(1975—),男,山东成武人,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三次采油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houzhw@ 。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大庆油气持续有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6E-0206)。
文章编号:1009-9603(2021)02-0010-08DOI :10.13673/37-1359/te.2021.02.002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及应用侯兆伟1,2,3,李蔚1,2,乐建君1,2,金锐1,2,窦绪谋1,2(1.国家能源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黑龙江大庆163412;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412;3.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50多年的持续攻关,基础研究和现场应用均取得一定进展。
研究发现微生物存在主动趋向原油、黏附原油、产表面活性剂乳化原油3种趋向原油方式,确定实验菌株以氧化方式降解烷烃、芳香烃的降解机理。
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低渗透油田开展外源微生物现场试验,实施微生物吞吐试验93口井,单井平均增油量为149t ,吨增油菌液和激活剂成本为300元;在特低渗透油田开展微生物驱试验,朝阳沟油田累积增油量为6×104t ,采收率提高4.95个百分点,吨增油菌液和激活剂成本为557元,并明确注采关系是影响微生物驱效果的主要因素。
对大庆油田水驱、聚合物驱和复合驱后典型油藏菌群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制出高效激活剂配方,在萨南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开展了1注4采内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采收率提高3.93个百分点,吨增油激活剂成本为643元。
项目名称:化学驱和微生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起止年限:2005.12至2010.11依托部门:一、研究内容二、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在基础理论重大发展的基础上,使复合化学驱具备工业化应用的条件,在实施地区提高采收率5~15%(如果全国已开发油田平均提高采收率1%,就可增加石油可采储量1.8亿吨,可增加产值2000亿元以上),同时探索微生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方法。
2、五年预期目标本项目将围绕一个目标、发展两个理论、合成两类驱油剂、建立和探索四个方法,为“十一五”后形成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围绕一个目标:提高石油采收率,在应用地区提高5~15%。
发展两个理论:发展定量化分子设计理论:通过化学剂结构与性能定量关系研究,发展定量化的化学驱油剂分子设计理论,为低/无储层伤害驱油剂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发展物理化学渗流理论:通过化学驱油过程中物理化学非线性渗流和微观渗流特征研究及其数学描述,发展物理化学渗流理论,为正确描述化学驱复杂渗流机理和驱油过程及其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合成两类驱油剂:低/无储层伤害的表面活性剂:在分子设计理论指导下,合成出适合弱碱/无碱体系的低/无储层伤害新型表面活性剂体系,为化学驱矿场应用提供高效驱油表面活性剂。
适合中低渗储层和耐高温高盐的高效聚合物:在分子设计理论指导下,合成出适合中低渗透油藏的中分子量高效增粘聚合物及耐温(80-120℃)耐盐(30000-100000mg/l)聚合物,为化学驱矿场应用提供高效聚合物。
建立和探索四个方法:剩余油分布数字化定量描述方法:建立数字化油藏精细描述方法和定量预测剩余油分布方法,为化学驱和微生物驱方法的应用提供地质基础。
化学驱精细模拟方法:建立考虑复杂物理化学渗流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为化学驱应用提供科学的模拟方法和手段。
复杂产出液高效分离方法:通过复杂产出液组成特征、界面膜强度及其破裂机理研究,合成出新型高效破乳剂,建立产出液高效分离方法;探索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搞清微生物主要驱油机理,通过基因工程等方法培育有效菌种,探索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新方法。
石油行业提高石油采收率与能源利用效率方案第一章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 (3)1.1 石油采收率的概念与重要性 (3)1.1.1 概念 (3)1.1.2 重要性 (3)1.2 国内外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发展现状 (3)1.2.1 国外发展现状 (3)1.2.2 国内发展现状 (3)第二章油藏地质与评价 (4)2.1 油藏地质特征分析 (4)2.2 油藏评价方法与参数测定 (4)第三章油藏开发技术 (5)3.1 油藏开发模式选择 (5)3.2 油藏开发技术优化 (6)第四章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6)4.1 水驱机理与影响因素 (6)4.2 水驱优化设计与调整 (7)4.3 水驱效果评价与监测 (7)第五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7)5.1 化学驱机理与类型 (7)5.1.1 聚合物驱 (8)5.1.2 表面活性剂驱 (8)5.1.3 碱驱 (8)5.1.4 复合驱 (8)5.2 化学驱配方设计及优化 (8)5.2.1 化学剂的筛选 (8)5.2.2 配方比例的优化 (8)5.2.3 注入参数的优化 (8)5.2.4 油藏改造技术的应用 (8)5.3 化学驱效果评价与监测 (8)5.3.1 评价指标 (9)5.3.2 监测方法 (9)5.3.3 效果评价与调整 (9)5.3.4 油藏动态分析 (9)第六章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9)6.1 微生物驱机理与影响因素 (9)6.1.1 微生物驱机理 (9)6.1.2 影响因素 (9)6.2 微生物驱配方设计及优化 (10)6.2.1 配方设计 (10)6.3 微生物驱效果评价与监测 (10)6.3.1 效果评价 (10)6.3.2 监测方法 (10)第七章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1)7.1 气驱机理与影响因素 (11)7.1.1 气驱机理 (11)7.1.2 影响因素 (11)7.2 气驱优化设计与调整 (11)7.2.1 优化设计 (11)7.2.2 调整策略 (12)7.3 气驱效果评价与监测 (12)7.3.1 效果评价 (12)7.3.2 监测方法 (12)第八章油藏热力提高采收率技术 (12)8.1 热力驱机理与影响因素 (12)8.2 热力驱优化设计与调整 (13)8.3 热力驱效果评价与监测 (13)第九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措施 (14)9.1 生产设备节能优化 (14)9.1.1 设备选型与配置 (14)9.1.2 设备运行优化 (14)9.1.3 设备余热回收 (14)9.2 生产过程能源管理 (14)9.2.1 能源审计 (14)9.2.2 能源监控与调度 (14)9.2.3 能源管理制度 (14)9.3 节能技术改造与应用 (14)9.3.1 技术研发与创新 (15)9.3.2 技术改造 (15)9.3.3 技术推广与应用 (15)第十章实施策略与建议 (15)10.1 技术创新与研发 (15)10.1.1 强化基础研究 (15)10.1.2 提升研发能力 (15)10.1.3 推广成熟技术 (15)10.1.4 发展绿色低碳技术 (15)10.2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16)10.2.1 完善政策体系 (16)10.2.2 加强产业协同 (16)10.2.3 建立技术创新联盟 (16)10.3 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 (16)10.3.1 加强人才培养 (16)10.3.2 建立激励机制 (16)10.3.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6)第一章提高石油采收率概述1.1 石油采收率的概念与重要性1.1.1 概念石油采收率,又称油藏采收率,是指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从油藏中采出的原油体积与油藏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
微生物采油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1 更新时间:2005-12-10微生物采油1综述在世界范围内,经过一次,二次采油两次常规采油之后的总采收率一般只能占地下原油的3 0%~40%。
遗留在地层的残余油仍然占60%~70%,故如何提高采收率,从地下采出更多原油,一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不断研究的课题[1] 。
直到1926年Beekman[2]提出细菌能采油至今,经过70多年的发展,微生物清蜡和降低重油粘度、微生物选择性封堵地层、微生物吞吐、微生物强化水驱等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并形成了继传统的热驱、化学驱、气驱之后的第四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li al enhanced oil recover ,MEOR)。
MEOR是将微生物及其营养源注入地下油层,使微生物在油层中生栖繁殖,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对原油的直接作用,改善原油物性,提高原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利用微生物在油层中生长代谢产生的气体、生物表面活性物质、有机酸、聚合物等物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采油有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微生物以水为生长介质,以质量较次的糖蜜作为营养,实施方便,可从注水管线或油套环形空间将菌液直接注入地层,不需对管线进行改造和添加专用注入设备;由于微生物在油藏中可随地下流体自主移动,作用范围比聚合物驱大,注入井后不必加压,不损伤油层,无污染,提高采收率显著。
其次以吞吐方式可对单井进行微生物处理,解决边远井、枯竭井的生产问题,提高孤立井产量和边远油田采收率;再有选用不同的菌种,微生物可解决油井生产中多种问题,如降粘、防蜡、解堵、调剖,最后提高采收率的代谢产物在油层内产生,利用率高,且易于生物降解,具有良好的生态特性。
微生物采油由于其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Payne 县东南Vrssar vertza砂岩矿区[3]、Teapot donne油田等[4]现场先导实验均使采油率有所增加,证明MEOR是行之有效的.微生物采油技术在许多油田中应用,取得了投入产出比为1∶5的好效果[5]2微生物采油机理及数学模型2.1微生物采油机理微生物采油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不但包括微生物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而且包括微生物菌体、微生物营养液、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层中的运移,以及与岩石、油、气、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岩石、油、气、水物性的改变,深入研究作用机理显得尤为重要。
Life is a mirror. Whatever your heart is, your life will be like that.(页眉可删)微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课题名称: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1、选题意义和背景根据预测,21世纪原油需求总量为2500-2600亿吨,按照现有油藏开发技术和措施年均仅能提供380亿吨。
因此,要满足需求总量,必须将采收率提高到65%-70%,即现有水平的2倍。
提高原油和天然气产量的途径主要是增加地质储量和应用高效生产技术,而后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目前,石油天然气工业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提高采收率。
在过去的20年里,采收率提高了10%,但这主要归功于油藏工程,提高采收率方法的贡献很小。
由于较低的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油藏中有2/3的地质储量不能采出。
波及系数可以通过油藏工程和化学工程的方法得到提高,洗油效率则只能依靠化学工程。
按采收率达到64%-66%的目标,现有技术可将采收率提高20%达到48%,剩余16%要依赖于化学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新开发区块的减少以及大量高产油田的减产,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IOR)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就是一种主要利用化学原理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这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效益的方法,特别对枯竭的生产井更是如此。
在美国,枯竭井(指产油速度少于10 bbl / d的井)的产量占总采油量的将近50% ;我国的一些大油田近些年来相继进入高含水后期,所以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提高采收率方法(I CFA.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尤其适合应用于今天这种经济环境。
有足够的资料证明了利用微生物技术增加原油生产的可行性和灵活性。
在世界各地,己经有大量的生产井和油田己经用微生物配方进行了处理。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我国的石油微生物学始于1955年,开始研究细菌勘探;20世纪60年代研究了油田微生物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参加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石油部、地质部及一些大专院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CMG-STARS热采、化学驱、冷采及其它先进开采方式数值模拟软件软件功能及国内外实例介绍加拿大计算机模拟软件集团(CMG)目录一、CMG总体介绍(以问答形式)3二、CMG-STARS软件功能介绍10(一)CMG-STARS化学驱模块数值模拟功能介绍101、聚合物驱功能及特点:102、凝胶功能及特点:12(二)CMG-STARS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模拟功能介绍13(三)CMG-STARS出砂冷采以及适度出砂模拟功能介绍15三、CMG-STARS软件国内外应用实例17(一)聚合物驱国内实例17(二)表面活性剂驱国内实例-华北油田淖50断块19(三)三元复合驱国外实例-北美海上油田20(四)凝胶调剖国内实例21(五)国外凝胶调剖实例1-奥地利leoben大学22(六)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实例-Conoco 22(7)稠油出砂冷采及适度出砂实例23(八)泡沫驱实例-挪威的SINTEF石油研究公司24(九)热水驱+注N2泡沫采油实例25(十)微生物采油实例27(十一)电磁加热稠油开采实例:28一、CMG总体介绍1.C MG 公司简介CMG公司(加拿大计算机模拟软件集团)是1977年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卡尔加里市成立的数模研究机构。
依靠在数模软件研究开发及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并经过二十多年的成功拓展,从最初由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发展成为成功的上市公司,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石油数模软件开发公司。
公司总部设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卡尔加里,在伦敦、休斯敦、卡拉卡斯和北京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
2.国际资质认证机构认证情况在技术测试方面,CMG在以往的SPE数值比较测试中,差不多参与了所有的测试,而且得到了良好的评价。
CMG公司旗下聚积了许多在国际石油数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技术专家,在每年全球大型的技术交流会(包括:SPE、CIM等地)上发表了大量有影响性的文章,在油藏数值模拟科技研究上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提供了许多技术服务给国际数模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论微生物采油技术 作者:张洪林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11期
【摘要】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经济效益高,环境影响小等众多优势,目前已不断走向成熟,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本文简要论述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相关问题,分析特性,回顾成果,提出标准,展望未来,望对以后此问题的继续探讨提供借鉴。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 采油标准 前景展望 2012年4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国际石油微生物大会”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胜利召开,大会主题为”为地球开个药房”,旨在立足化石能源日益枯竭问题,寻求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和新材料,国内外专家积极讨论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相关问题,并交流了各地油田在微生物采油技术上的新成果和新经验。微生物采油技术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的更多更广泛的关注。
1 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 微生物采油技术含量较高,是一种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多功能性新型石油开采技术。将精心研配出的微生物营养液注通过水管线或者油套环形空间注入地下油层,微生物有益菌在油层内自动生长繁殖,可以改善原油的特性,增加原油在油层内的流动性。同时,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出来的活性剂、有机酸等物质亦可以大大提高原油的开采率。这种采油技术的优势在于首先经济成本低。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强,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一旦实施,具有长时间的持续效果,并可以在同一井中多次重复应用。其次,工艺过程简易。微生物培养原料较为常用且容易制取,利用常规注入设备如水管线即可实施。再次,应用起来方便灵活。可以根据不同油田地质特点灵活配置营养液,如果需要停止微生物的活动,即可随时停止营养液的注入。最后,石油开采过后,微生物产出物均可使用生物降解的方法自行综合消除,既不损害地层也不会造成过大的环境污染。既成本廉价又高效环保。有望成为未来油田开发后期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