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藏环境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驱油机制(姚俊等著)思维导图

油藏环境地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驱油机制(姚俊等著)思维导图

医疗器械微生物实验室装修建设方案

随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对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实验室已做出相应要求,其中《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中第八章监视和测量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要求并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无菌检验室。但实际还包括阳性对照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等,总体称之为微生物实验室更加符合实际。目前医疗器械微生物实验室法规要求起步晚,依据不够细化,加之产品的复杂性,因此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设计并不成熟,SICOLAB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进行初步探讨。 1.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医疗器械的检验通常分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检验。理化检验需要设置理化检验室或在相应工位设检验装置;生物性能检验,对其中的生物学评价检验,企业一般不设检验室,而是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微生物检测按法规要求需自行建立微生物检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应实现以下功能: (1)按照该产品的标准要求(引用GB/方法或药典方法),对产品进行无菌检验; (2)对洁净环境(空气、水、工艺用气、台面、手)进行微生物检验; (3)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初始污染菌检测; (4)部分含药的医疗器械还需满足药品检验需要(无菌、微生物限度、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检定),如含药敷料、含有庆大霉素的骨水泥、药物涂层产品等;此外,部分产品标准规定需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如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氧合器、血液透析器、冠脉支架系统等部分人工器官和植入物产品)该类检查虽不是微生物检查,但对检查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的,操作间应设有紫外线灯,并有控制温度、湿度的设备。应有书面操作规程,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2.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要求SICOLAB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菌种,设备,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器具及工作服洗涤、存放要求,更衣流程。 人员从事微生物实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检验人员数量和素质应能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保证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须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培养基培养基质量稳定可靠,有良好的促菌生长能力,具备适宜的灭菌方式,在规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贮藏,通过不同菌种的接种试验并观察生长状态,进行灵敏度试验。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 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温恒湿机。 2. 无菌室内设备和用具 (1)无菌室内的工作台,不论是什么材质、用途的,都要求表面光滑和台面水平。 (2)在内室和外室各安装一个紫外灯(多为30W)。内室的紫外线灯应安装在经常工作的座位正上方,离地面2m,外室的紫外线灯可安装在外室中央。 (3)外室应有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口罩、盛有来苏儿水的瓷盆和毛巾、手持喷雾器和5%石炭酸溶液等。 (4)内室应有酒精灯、常用接种工具、不锈钢制的刀、剪、镊子、70%的酒精棉球、工业酒精、载玻璃片、特种蜡笔、记录本、铅笔、标签纸、胶水、废物筐等。

微生物图谱 (完全免费)

目录:病毒,真菌,厌氧菌,G + ,G -,生化鉴定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 病毒 被SARS 病毒感染 癌病毒 T 细胞表面的艾滋 EB 病毒抗原 丙肝病毒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 流感病毒 真菌 蓝色犁头菌纯培 蓝色犁头菌在PD 少根根霉在PDA 上 少根根霉纯培养 黄曲霉 产色平皿上的白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申克孢子丝菌(双 申克孢子丝菌(双 少根根霉 少根根霉 新型隐球菌 热带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啤酒酵母菌 啤酒酵母菌 裴氏着色真菌 裴氏着色真菌 裴氏着色真菌 裴氏着色真菌 马尔尼菲青霉(双 马尔尼菲青霉(双 蓝色犁头霉 蓝色犁头霉 克柔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卡氏支孢霉 卡氏支孢霉 桔青霉 桔青霉 紧密着色真菌 紧密着色真菌 酵母菌 黄曲霉 黑曲霉 黑曲霉 光滑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构巢曲霉 构巢曲霉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 紧密着色真菌酵母菌黄曲霉黑曲霉 黑曲霉光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构巢曲霉 构巢曲霉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尤状瓶霉01 尤状瓶霉02杂色曲霉01杂色曲霉02总状毛霉

厌氧菌 propionibacter厌氧消化链球菌双歧双歧杆菌破伤风梭菌 乳杆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脆弱拟杆菌 绳状青霉绳状青霉深红酵母菌01深红酵母菌 艰难梭菌黑色消化链球菌脆弱拟杆菌产气夹膜梭菌 产黑色素普雷沃不解糖卟啉单胞梭状芽孢杆菌乳酸杆菌

医疗器械微生物实验室装修建设方案(20200519170517)

医疗器械微生物实验室装修建设方案-喜格 随着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对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的微生物实验室已做出相 应要求,其中《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中第八章监视和测量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符合要求并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无菌检验室。但实际还包括阳性对照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室等,总体称之为微生物实验室更加符合实际。目前医疗器械微生物实验室法规要求起步晚,依据不够细化,加之产品的复杂性,因此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化设计并不成熟,SICOLAB对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和布局进行初步探讨。 1.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医疗器械的检验通常分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检验。理化检验需要设置理化检验室或在相应工位设检验装置;生物性能检验,对其中的生物学评价检验,企业一般不设检验室,而是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而微生物检测按法规要求需自行建立微 生物检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应实现以下功能: (1)按照该产品的标准要求(引用GB/方法或药典方法),对产品进行无菌检验; (2)对洁净环境(空气、水、工艺用气、台面、手)进行微生物检验; (3)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初始污染菌检测; (4)部分含药的医疗器械还需满足药品检验需要(无菌、微生物限度、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检定),如含药敷料、含有庆大霉素的骨水泥、药物涂层产品等;此外,部分产品标准规定需 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如注射器、输液器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氧合器、血液 透析器、冠脉支架系统等部分人工器官和植入物产品)该类检查虽不是微生物检查,但对检 查环境有较高的要求的,操作间应设有紫外线灯,并有控制温度、湿度的设备。应有书面操作规程,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2.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要求SICOLAB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养基,菌种,设备,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器具及工作服洗涤、存放要求,更衣流程。 人员从事微生物实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微生物学或相近专业知识的教育背景。检验人员数量和素质应能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检验人员必须熟悉相关检测方法、程序、检测目的和结果评价。保证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胜任工作所必须的设备操作、微生物检验技术和实验室生物安 全等方面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微生物限量标准

微生物中文名食品中文名限量使用限制及备注中文 数据 采纳 日期 大肠菌群制冰厂及零售点的冰块(包装 冰) 0/100 mL 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 含量限值。 2009.4 埃希氏大肠杆菌制冰厂及零售点的冰块(包装 冰) 0/100 mL 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 含量限值。 2009.4 需氧菌落计数制冰厂及零售点的冰块(包装 冰) <500/ mL 瓶装水、可食用冰及非瓶装饮料微生物 含量限值。 2009.4 菌落总数植物蛋白饮料≤ 100(cf u/ml) 2003 大肠菌群植物蛋白饮料≤ 3(MPN /100m l) 2003 致病菌(沙门氏 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植物蛋白饮料 不得检 出 2003 霉菌、酵母植物蛋白饮料≤ 20(cfu /ml) 2003 菌落总数鱼糜和虾糜制品≤ 3000(c fu/g) 即食类2005 大肠菌群鱼糜和虾糜制品≤ 30(MP N/100 g) 即食类2005

致病菌(沙门氏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鱼糜和虾糜制品 不得检 出 即食类2005 菌落总数鱼糜和虾糜制品≤ 50000( cfu/g) 非即食类2005 大肠菌群鱼糜和虾糜制品≤ 450(M PN/10 0g) 非即食类2005 致病菌(沙门氏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 鱼糜和虾糜制品 不得检 出 非即食类2005 微生物鱼罐头符合罐 头食品 商业无 菌要求 2005 菌落总数油炸小食品类≤ 1000(c fu/ml) 2003 大肠菌群油炸小食品类≤ 30(MP N/100 ml) 2003 致病菌(沙门氏 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油炸小食品类 不得检 出 2003 菌落总数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 粉 ≤ 30000( cfu/g) 婴儿配方粉1997 大肠菌群婴幼儿配方粉及婴幼儿补充谷 粉 ≤ 40/(M PN/10 0g) 婴儿配方粉1997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规划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规划 1、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化学、动物实验、基因重组以及生物制品等研究使用的实验室统称生物安全实验室。 2、生物安全实验室由主实功能验室与其他实验室及辅助功能用房组成。 3、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保证人身安全、环境安全、废弃物安全和样本安全,能长期而安全地运行,同时还为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良好的工作环境。 4、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5、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指标 方案的组成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包括:建筑布局和装修、空气调节、给排水、气体供应、电气设计、集中控制、安防、施工工艺、检测、培训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对该方案的以下几个方面要做极为充分考虑: 1.建筑布局和装修方案: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基础。由于微生物病菌的危险性,必须防止危险性微生物向外界扩散,全面地阻断危险性微生物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途径,同时避免微生物受外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采取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和装修方案。实验室布局按照安全要求合理地划分成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采用人与物分别设置专用通道,设置必要的缓冲间,采用一次隔离和二次隔离等措施,能有效的避免交叉污染,从根本上防止危险性微生物的扩散;实验室装修采用可靠的材料,合理的施工措施,保证生物安全实验室始终处于相对密封的环境,防止微生物的外逸,易于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同时避免外部对实验室环境的破坏。 2.空气调节系统: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关键。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操作对象是危险性的微生物,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危害,必须通过采用合理的空气调节系统,保持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相对负压环境无论何时都不被破坏,以保证实验室内

微生物实验室布局

刚毕业的人,什么都不懂,前面叫我去去参加微生物培训,在他们那边要了两份新标准复印件,看着实验室空空的。就按照标准上面写的开始采购仪器设备试剂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 1 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一台) 2 冰箱:2 ℃~5 ℃。(一台) 3 恒温水浴箱:46 ℃±1 ℃。(一台) 4 天平:感量0.1g 。(一台还买了一台感量0.001g) 5 均质器。(一台) 6无菌吸管:1 mL (具0.01mL 刻度)、10mL (具o.l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3、4个) 7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 、500 mL 。(6个) 8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20个) 9 pH 计或pH 比色管或精密pH 试纸。(一盒) 10 放大镜(一只) 11试管(大号的20支小号20支)、烧杯(大中小各三个)、试管架、小滴管 培养基和试剂 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 2 磷酸盐缓冲液 3 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9 氯化钠溶于1 000 mL 蒸馏水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 。 4 1 mol/L 氢氧化钠(NaOH ) :称取40g 氢氧化钠溶于1 000 mL 蒸馏水中。 5 1 mol/L 盐酸(HCl ) :移取浓盐酸90 mL ,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 。 总结仪器设备和试剂采购有时候总是以为什么都买回来了,但是一旦你开始做试验你就会发现缺这个少那个,这个那个的没买,导致实验没法开始做,我当当就这两个项目的东西买了四次才全都买回来,没办法在列清单的时候好像什么都列好了,但是但采购回来又发现这个少了。所以但要买东西的时候,你先一步一步的把试验操作模拟出来看到用什么马上写出来,然后在对着实验操作步骤对一遍过去看哪个环节没想到没做到,加深印象,你就会发现很多东西上面没写但是必备的小瓶瓶罐罐的。 一、仪器设备采购、仪器试剂和整体布局 前面那就是开始布局要从这间房间里再分割一间小的房间作为无菌实验室,我们这个实验室占地面积大概就是一个高中教室那么大吧,而我们拿四分之一用来做无菌实验室。第二个就是自来水和管道的安装。(大概图如我画的) 我查阅相关资料食品实验室设计要求达到以下:⑴食品行业化工实验室实验台高度要求根据人体工力学,坐式操作实验台高度为750~850;站式操作高度850~920。试剂架高度1200~1650。高柜1800~2200。 ⑵食品行业化工实验室安全通道:常用实验室门宽为900~1500mm,并设有一个安全门,内部操作流程要求顺畅,防止发生危急情况时,出现通道堵塞现象,设计时常用岛型、半岛型、L字型、U字型等实验室布局方案。主通道、两个中央台双面操作,间距大于1500mm,边台单向距离大于1200。排毒柜双面操作距离大于1500mm。 ⑶食品行业化工实验室通风系统 通风气体管道符合安全要求:工程必须达到化学类实验室安全要求,诸如防火,防爆,防腐,防泄漏,防雷击,保证通风排毒系统在安全状态下运行,安全要求是本工程第一重要因素。

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_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 前言 本标准的5.1、5.3和第8章条文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农用微生物菌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微生物菌剂(即微生物接种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微生物菌剂类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略) 3 术语和定义(略) 4 产品分类 产品按剂型可分为液体、粉剂、颗粒型;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可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5 要求 5.1 菌种 生产用的微生物菌种应安全、有效。生产者应提供菌种的分类鉴定报告,包括属及种的学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等完整资料。生产者应提供菌种安全性评价资料。采用生物工程菌,应具有允许大面积释放的生物安全性有关批文。 5.2 产品外观(略) 5.3 产品技术指标

5.3.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见表1,其中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按表2执行。 表1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技术指标 表2 有机物料腐熟剂产品的技术指标

5.3.2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中无害化指标见表3。 表3 农用微生物菌剂产品的无害化技术指标

6 试验方法 6.1 仪器设备(略) 6.2 试剂(略) 6.3 产品参数的检测 6.3.1 外观(感官)的测定 取少量样品放到白色搪瓷盘(或白色塑料调色板)中,仔细观察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 6.3.2 有效活菌数的测定 采用平板计数法,根据所测微生物的种类选用适宜的培养基。 若采用最大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5管法,遵照附录C的规定。 6.3.2.1 系列稀释 称取样品10 g(精确到0.01 g),加入带玻璃珠的100 mL的无菌水中(液体菌剂取l0.0 mL加入90 mL的无菌水中),静置20 min,在旋转式摇床上200 r/min充分振荡30 min,即成母液菌悬液(基础液)。 用无菌移液管分别吸取5.0mL上述母液菌悬液加入45 mL无菌水中,按1:10进行系列稀释,分别得到1:1×101,1:1×102,1:1×103,1:1×104……稀释的菌悬液(每个稀释度应更换无菌移液管)。 6.3.2.2 加样及培养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解决方案

食品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各类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乳酸菌、双歧杆菌、罐头商业无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生。 微生物实验室选址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可与其他用途房屋设在一栋建筑物中 但必须自成一区。该区通过隔离门与公共走廊或公共部位相隔。微生物实验室功能分区 平面布局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核心区包括实验间及与之相连的缓 冲间;缓冲间形成进入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于关闭状态。如使用电动连锁装置断电时两道门均必须处于可打开状态。在缓冲间可进行二次更衣;当实验室的通风系统不设自动控制装置时,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实验间面积的八分之一;Ⅱ级或Ⅲ级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实验间入口,避开工作人员频繁走动的区域,且有利于形成气流由“清洁”区域流向“污染”区域的气流流型。 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

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灭菌设备及设施。 无菌室 无菌室一般为4-5平方米、高2.5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辟于微生物实验室内。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种: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便于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2×2.5=5m2,外间面积1×2=2m2,高以25m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施工.doc

阳性对照室、无菌室、微生物实验室设计施工建造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由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恒温培养室和普通实验室六部分组 成。这些房间的共同特点是地板和墙壁的质地光滑坚硬,仪器和设备的陈设简洁,便于打扫卫 生。 二、微生物实验室基本要求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专柜、实验 台、电炉、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锅,洗刷器皿用的 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去污粉、肥皂、洗衣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烘箱等 灭菌设备及设施。 (四)无菌室 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系统接种、纯化菌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 ,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的特点就是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 在一般环境的空气中,由于存在许多尘埃和杂菌,很易造成污染,对接种工作干扰很大。 1.无菌室的设置 无菌室应根据既经济又科学的原则来设置。其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无菌室应有内、外两间,内间是无菌室,外间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过大,以 便空气灭菌。最小内间面积 2×= 5m2,外间面积 1×2= 2m2,高以以下为宜,都应有天花 板。 (2)内间应当设拉门,以减少空气的波动,门应设在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上;外间的 门最好也用拉门,要设在距内间最远的位置上。 (3)在分隔内间与外间的墙壁或“隔扇”上,应开一个小窗,作接种过程中必要的内外 传递物品的通道,以减少人员进出内间的次数,降低污染程度。小窗宽60cm、高 40cm、厚30cm,内外都挂对拉的窗扇。 (4)无菌室容积小而严密,使用一段时间后,室内温度很高,故应设置通气窗。通气窗 应设在内室进门处的顶棚上(即离工作台最远的位置),最好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百叶窗, 内层可用抽板式窗扇。通气窗可在内室使用后、灭菌前开启,以流通空气。有条件可安装恒 温恒湿机。 1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 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 2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 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 术语和定义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我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标准菌株。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株。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 保存程序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相当于20%的甘油。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除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保存期限1-5年。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保存。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保存期限1-5年。

由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得到的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对多向下传三代。过多的传种会增加变异的机会。标准储备菌株根据菌种特点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18-24h即工作标准菌株。储存在 2-8℃,可放四周。个别营养要求高的为2周,例如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使用时应编号并登记。 每个菌的保存管都要有唯一的编号,签字笔标注,便于查找和管理。 菌种应有严格的登记。每个编号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来源、传代、保存方法、使用记录、使用原因、高压灭菌记录等。附表《标准菌株记录表》《标准储备菌株记录表》 菌种保管应有专人负责,保存于专用冰箱中,双人双锁,确保菌种安全。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 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接种,注意菌种有无污染及变异,如发现变异时,应及时更换 6 使用流程

最新14.1微生物菌种及样本规定及流程

微生物菌种及样本管理规定及流程 1.目的 规范菌种管理,保证菌种鉴定、抗菌药物药效学评价等临床微生物室研究工作中所有涉及有关微生物学部分的结果溯源性。 2.范围 临床微生物室保存的标准菌株和来自临床标本的菌株 3.职责 3.1科主任:负责菌种出入库、标准菌株的申购、菌种使用以及销毁等申请报告的审核。 3.2菌种保管员:负责标准菌株的申购报告、菌种的登记、出入库、传代、保管和使用以及销毁等日常管理,并对所做工作形成记录。 3.3检验人员:负责菌种的收集、登记、鉴定、使用、销毁,并对所做工作形成记录。 4.工作程序 4.1菌种的入库保存 4.1.1制表《菌种管理登记表》;内容包括贮存菌种的名称、来源、生物学特性、入库/出库的数量、剩余量、使用日期、领用人、保管员,以及溯源证明。 4.1.2购买的ATCC标准菌种以及收集的临床菌株均需由专人收集和登记,统一编号,登记在《菌种管理登记表》内,入库管理,并保留溯源证明等。

4.1.3 ATCC标准菌株购买后,登记并需按标准菌株要求做好菌种牛奶冻干复制及准入库;同时作标准菌株质量控制性能检查,合格后正式入库,可室温保存,有效期10年。并对所做工作形成记录。 4.1.4 临床菌株经收集后,登记,菌种复核合格后以Micreobank冷冻管或40%甘油-肉汤管做好菌种复制及入库,≤-80℃保存,有效期3年。使用中的ATCC标准菌株也可以该种保存方式保存。并对所做工作形成记录。 4.1.5 工作菌株因工作需要,从菌种库内领用的菌种经复制后生成工作菌株,此工作菌种可以营养琼脂斜面4℃~10℃冷藏保存,保存时间约2周。并对所做工作形成记录。 4.2 菌种的日常管理 4.2.1菌种保管由专人负责,实行双保管员保管; 4.2.2保存菌种的冰箱加锁,钥匙由菌种保管员持有; 4.3菌种的使用 4.3.1菌种使用者必须持主任签字的《菌种使用审核表》与保管人员预约菌种领用时间; 4.3.2菌种领用时必须在两位保管员同时在场时,才能进行; 4.3.3菌种使用完毕后及时归还;使用过程中的工作菌株一律不得外流,需妥善保管 4.4 菌种的销毁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菌株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检验目的 对实验室的标准菌株进行合理的保存,并规范合理的使用流程,保证菌株的性能稳定可靠。2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 3职责 微生物组工作人员正确执行本操作规程。 4术语和定义 4.1 标准菌株 其特征进行了分类和描述,有明确的来源。ATCC ( AmericanTypeCultureCollection )美国标准菌株收藏中心。 4.2 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菌株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 4.3 工作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后得到的同种菌株。 4.4 标准培养物 标准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工作菌株的统称。 4.5 质控菌株 ATCC最佳,但当无法获得时可以使用ATCC演化的菌株或我国国家菌种库储存的 标准菌株。特殊情况,例如定性试验可用已知的菌种作为质控菌株。室间质评的菌株即可。 5保存程序 5.1标准菌株

用1ml无菌的小牛血清或营养肉汤溶解。根据菌种的生长特点,接种到新鲜培养基上 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培养18-24h o酵母菌要求3天,形成孢子的微生物宜保存孢子。 5.2标准储备菌株 成分有蛋白胨、牛肉浸出粉、氯化钠、甘油、纯化木。相当于20%勺甘油。挑取5环 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 C保存。除链球菌 和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均可使用。保存期限1-5年。 成分为脱纤维羊血。挑取5环菌落加入到1ml甘油肉汤中混匀。苛养菌可以适当增加菌量。-80 C 保存。主要用于保存链球菌、嗜血杆菌及厌氧菌。保存期限1-5年。 5.3工作标准菌株 由标准储备菌株传代得到的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对多向下传三代。过多的传种会 增加变异的机会。标准储备菌株根据菌种特点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18-24h即工作标准菌株。储存在2-8 C,可放四周。个别营养要求高的为2周,例如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使用时应编号并登记。 5.4编号方法 每个菌的保存管都要有唯一的编号,签字笔标注,便于查找和管理。 5.5记录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功能布局划分

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是必备的,牵扯到病原微生物,那就更应该谨慎对待,专业做微生物实验室设计的公司,在前期的功能划分布局都非常专业,会根据具体实验需求来进行设计。 虽然说很多企业是直接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总包给工程公司,但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成功建设,企业在计划建设微生物实验室的时候,需要对微生物实验室的功能布局有个了解,预留充足的空间与预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功能布局划分。 微生物实验室根据各环节功能,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准备室: 准备室用于配制培养基和样品处理等。室内设有试剂柜、存放器具或材料的实验台、电炉、专柜、冰箱和上下水道、电源等。 二、洗涤室: 洗涤室用于洗刷器皿等。由于使用过的器皿已被微生物污染,有时还会存在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洗涤室。室内应备有加热器、蒸

锅,洗刷器皿用的盆、桶等,还应有各种瓶刷、肥皂、洗衣粉、去污粉等。 三、灭菌室 灭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和各种器具的灭菌,室内应备有烘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等灭菌设备设施。 四、无菌室:无菌室一般为4-5平方米、高2.5米的独立小房间(与外间隔离),专门设立于微生物实验室内。无菌室也称接种室,是纯化菌、系统接种等无菌操作的专用实验室。在微生物工作中,菌种的接种移植是一项主要操作,这项操作要保证菌种纯种,防止杂菌的污染。 五、恒温培养室 1.培养室的设置 (1)培养室应有内、外两间,内室是培养室,外室是缓冲室。房间容积不宜大,以利于空气灭菌,内室面积在3.2×4.4=14m2左右,外室面积在3.2×1.8=6m2左右,高以2.5m左右为宜,都应有天花板。 (2)分隔内室与外室的墙壁上部应设带空气过滤装置的通风口。 (3)为满足微生物对温度的需要,需安装恒温恒湿机。

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

我单位微生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各类食品中微生物项目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乳酸菌、双歧杆菌、罐头商业无菌、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根据这些项目,在实验室设计时均衡考虑,最终确定“回”字型设计方案。各个房间的用途及要求如下: 1.平面布局 微生物实验室自成一区,与其他实验室分开,门口设有门禁,只有相关人员刷卡后才能进入。 微生物实验室面积310㎡,设有一间局部百级的细菌检测室,一间真菌检测室,一间致病菌检测室,一间洗刷消毒室,一间霉菌培养室,一间细菌培养室,一间

微生物仪器鉴定室,一间培养基制备室,一间菌种保存室。 微生物实验室主洁净实验室自成一区,安排在实验室的靠边角落处。用密封门限制人员的进出,把有洁净要求的房间设置在人员干扰少的地方,把辅助房间设置在外部。考虑微生物试验操作流程,把检测室与洗刷消毒室和培养室相邻,方便人流与物流的分离。为控制人员的出入(人流),只设有一个密封门进入微生物实验室主洁净区,操作人员进入物流走廊然后进入准备间,并从准备间分别经过一更、缓冲进入操作区;经过更衣、风淋、缓冲进入局部百级实验室。物流则由六个传递窗实现。 整个平面布局完全能够满足国家相关规及实验室使用的要求,充分利用了空间,按照实验操作流程配备了各种功能的房间,操作线路方便快捷。

2.围护结构、装潢装饰 实验室主题框架为彩钢板玻璃隔断,颜色为哑白色。隔断普通玻璃厚度为8MM,为防止沉积灰尘,窗料使用R25MM铝合金圆弧压线;所有二维连接处的侧均使用 R50MM铝合金圆角,暴露在外的二维连接线的外侧则用R100MM铝合金外角连接;彩钢板的三维连接处使用三维接点过度,而彩钢板与墙角地面则用铝合金槽连接。吊顶材料亦为彩钢板。微生物检测室地面为环氧树脂材料,具有无缝隙、耐腐蚀、平整、容易清洗的特征。地面地脚线用阴角铝材装饰,美观且严密性好。整个实验室通过科学设计,精心施工,使实验室形成坚固、无缝、平滑、美观、不反光、不积尘、不生锈、防潮、抗菌、性能优良的无菌表面和壳。 缓冲间

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配置要求完整版

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配 置要求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配置要求 我们所说的是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基本实验室。那么我们对于一个完备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我们需要配置哪些呢? 步骤/方法 (1)天平它是用于精确称量各类试剂。实验室常用的是电子天平,电子天平按照精度不同又有不同的级别。 (2)培养箱培养箱有很多种类型,它的用途在于为微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主要类型包括生化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厌氧培养箱等。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a. 生化培养箱只能控制温度。这类培养箱可作为一般细菌的平板培养。 b. 霉菌培养箱可以控制湿度和温度。它主要用在霉菌的培养。 c. CO2培养箱适用于厌氧微生物的培养,例如双歧杆菌。 (3) 微生物的培养都是在特定培养基中进行无菌培养,那么无菌培养必然需要超净工作台提供一个无菌的工作环境。超净工作台的主要用途是微生物的接种及处理时的无菌操作。 (4)菌落计数器菌落计数仪可帮助操作者计数菌落数量。通过放大,拍照,计数等方式来准确的获取菌落的数量。有些高性能的菌落计数器还可直接连接电脑来完成自动计数的操作,方便快捷的计数。 (5)微生物均质器它的作用在于从固体样品中提取细菌。用微生物均质器制备微生物检测样本具有样品无损伤、无污染、不升温、不需要洗刷器皿,不需灭菌处理等特点,是微生物实验中使用较为方便的仪器。 (6)微波炉/电炉它主要用于溶液的快速加热,微生物固体培养基的加热溶化。 (7)摇床摇床是实验室比较常用的一种仪器,在微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时需要在特定温度下振荡使用。 (8)移液器它是用于精密量取各类液体。常见的液体量器有量筒、微量取液器、移液管、刻度试管、烧杯等等。 (9)生物显微镜由于微生物的体积比较小,所以在观察时需要借助生物显微镜。生物显微镜主要用于微生物和微小物品结构和形态等方面的观察。 (10)高压灭菌锅微生物学所用到的大部分实验物品、培养基、试剂都应严格通过消毒灭菌。灭菌锅也有不同的大小型号,有些是手动的,有些是全自动的。用户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方案概述: 1、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医学、生物化学、 动物实验、基因重组以及生物制品等研究 使用的实验室统称生物安全实验室。 2、生物安全实验室由主实功能验室与其 他实验室及辅助功能用房组成。 3、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保证人身安全、 环境安全、废弃物安全和样本安全,能长 期而安全地运行,同时还为需要实验室工 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良好的工作环境。 4、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实验室分级处理对象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危害较低,不具有对健康成人、动植物致病的致病一级因子。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中等危害或具有潜在危险的致病因子,对健康二级成人、动植物和环境不会造成严重危害。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主要通过气溶胶使人传染上严重 三级的甚至是致命疾病,或对动植物和环境具有高度危害的致病因子。通常有 预防治疗措施。 对人体、动植物或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四级不明,或未知的、危险的致病因子。没有预防治疗措施。 5、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指标 与由室内方向上洁净度级相对湿噪声最低照度名称换气次数(次/h) 相邻相通房间的温度? 别度, dB(A) lx 压差(Pa) 一级 / 可自然通风 , 16~28 ?70 ?60 300 非动物实验室时 二级 8~9 可回风?50% -5~-10 18~27 30~65 ?60 300 8~10 全新风:10~15 三级 7~8 主要保护环境:可-15~-25 20~26 30~60 ?60 300 回风?30% 四级 7~8 全新风:,10~15 -20~-30 20~25 30~60 ?60 300 说明: 1、表中“/”表示不做要求,本表中的噪声不包括生物安全柜、动物隔离器的噪声,如包括上述设备的噪声,则最大不应超过68dB(A) 2、三级生物安全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的最小负压不得小于-30Pa,四级生物安全主实验室相对于大气最小负压不得小于-50Pa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标准菌种管理及、保存SICOLAB整理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的标准菌种管理及、保存SICOLAB整理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常需保存-些实验中常用的标准菌种及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几种常见的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以供学生进行细菌涂片染色检查、细菌接种培养、制备凝集抗原、免疫动物制备诊断血清及测定诊断血清效价等。在做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时,也需常备-套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的对照菌株,使学生学会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对这些菌种的妥善保管和保存,是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保管 由于实验室中保存的菌种大多对人体具有致病性,经多次移种又易被污染和发生变异,做好安全及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1专人负责菌种保管应指定专人负责,存放于加锁的冰箱中。保管人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明确职责,严格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以确保菌种安全。 1.2详细登记实验室应备有-本详细登记本,对各种菌种进行详细登记,内容包括菌种的名称,编号,数量,分离日期,鉴定者,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生化特性,抗原结构,动物致病力等,并注明使用、移种及销毁的情况和原因。 1.3定期移种对菌种的保管不仅要求菌种不死,还要力求其生物学性状等不发生变异。各种菌种应按规定时间定期移种。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经数代培养后,其形态、菌落、毒力等均易发生变异,因此,在每移种3次后应做-次全面鉴定,检测菌种有无污染和变异,如发现污染和变异时,应及时处理。 二、保存 保存菌种应根据细菌的培养特性、抵抗力等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菌种的-般保存方法有以下几种: 2.1科面保存法 2.1.1普通肉汤琼脂斜面: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可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上,斜面底部应加少许无糖肉膏液,以防干涸(但变形杆菌“OX”及伤寒杆菌“O’’菌株宜接种于斜面底部无肉汤的干燥的琼脂斜面,以防变异),用橡皮塞塞紧,置37℃培养18-24h 后,放于4℃冰箱中,可保存1个月,每经1个月需接种传代1次。 2.1 .2血液琼脂斜面:链球菌及肺炎球菌的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或不生长,应接种于血液琼脂斜面上,37℃培养生长后,放4℃冰箱保存,链球菌需半个月-1个月接种1次;肺炎球菌因能产生自溶酶而导致自溶现象,需4d移种1次。肺炎球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经数代培养后,其形态、菌落、毒力均易发生变异,在人工培养基上肺炎球菌很快失去荚膜,经多代培养后其光滑型菌落可变为粗糙型,毒力也大为降低。 2.1.3鸡蛋斜面:成分为新鲜全蛋、1%葡萄糖肉汤及甘油。少数沙门氏菌当新从病人检材中分离出来时,常具有Vi抗原,具有Vi抗原的细菌,有抵抗吞噬的作用,并保护细菌不被相应抗体在补体参与下所溶解,故毒力较强。含有Vi抗原的沙门氏菌等,可接种于鸡蛋斜面上,37℃培养18-24h,加无菌液体石蜡至斜面浸没,再超出约1cm,置4℃冰箱,可保存3-6个月,Vi抗原经长期人工培养,也易消失。 2.1.4吕氏血清斜面:白喉杆菌可保存在该培养基上,其成分为l%葡萄糖肉汤(pH7 .4)1份,牛血清或兔血清(无菌)3份。白喉杆菌在此培养基上生长迅速、旺盛,菌体形态典型,如在培养基中再加人5%-10%的中性甘油,则培养出的白喉杆菌的异染颗粒更为明显,但24h后即衰老成为多形态,很少有异染颗粒,菌体粗大3-4倍,置4℃冰箱可保存2周-1个月。2.2半固体穿刺保存法 2.2.1普通半固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可穿刺接种于普通半固体培养基内,37℃培养18-24h后,加1层无菌的液体石蜡,厚度约为1cm,置4℃冰箱可保存3-6个月。传代移种时,将半固体菌种管倾斜,使液体石蜡流至-边,再取菌移种于新的培养基。将沾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资料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资料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 一、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说明: 微生物实验室的规模: 本微生物实验室供大学微生物教学及微生物方向科学研究用。预计微生物实验室的总投资:1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万,仪器购买投资80万,其他流动资金15万。微生物实验室的建筑面积约270m2,高3.5m。 2 选址: 实验室要求远离灰尘、烟雾、噪音、强电磁场、震动源和易燃易爆场所、电源电压相对稳定,因此化验室不应建在交通要道、锅炉房、机房及生产车间旁边。要避让饮用水源保护区。为保持良好的气象条件,一般应为南北方向。 3 实验室的建设要求: 安全,效率,舒适是理想实验环境的3大要素。实验室的设计必须利于仪器设备的合理摆放,便于操 作,便于样品流通和空气流通,还要整齐美观。实验室环境应清洁安静,有良好的通风。 实验用房宜与办公等其他功能用房分开设置,实验室建筑宜独立设置,合理分区。建筑防火,抗震,防雷系统. (1)实验室的地面应满足以下要求:a)防滑; b)无缝隙加工; c)耐消毒剂侵蚀; d)耐磨; e)易清洁。 (2)墙面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a)表面平滑; b)表面耐侵蚀,耐磨; c)不吸湿,不透湿; d)不易附着灰尘; e)容易清洁; f)所有缝隙都应用胶密封。

(3)房间内部建筑要简朴,尽量减少拐角,墙角及天棚拐角处最好为圆弧形。天棚也采用天花板。 (4)缓冲间形成进入实验间的通道。必须设两道连锁门,当其中一道门打开时,另一道门自动处 于关闭状态。缓冲间面积不宜过大,不宜超过实验间面积的八分之一。 (5)实验室出口应有发光指示标志。 (6)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为易于清洁,各种家具和设 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家具和设备的边角和突出部位应光滑、无毛刺,以圆弧形为宜。 (7)实验室采取透明化分隔时,应采用不低于1m的实墙.实验室外窗不宜采用有色玻璃,以免在实验 时造成色觉判断误差。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8)照明:合理利用自然光,辅以人工照明,但精密度高的工作室宜用人工照明.照明设备以日光灯 为主,它使用寿命长,光源面积大,光效高且发热量低.日光灯安装方式以顶装对称式布局为佳,使照度均匀, 减少眩目.精密光学仪器要用专用光源,拍摄数码显微照片宜用环型闪光灯。(9)"三废"排放 :1)废气:实验室的少量废气一般可由通风装置直接排至室外,排气管必须高于 附近屋顶3m ,毒性大的气体可参考工业废气处理办法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方法处理后排放.2)废液: 实验废水应设污水处理装置或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具备有效去除酸,碱,重金属,有机溶剂及杀灭致病微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