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2012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21年,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49年,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第二种梦想,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改变土地所有制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对党的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继承和发展?此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那么我国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请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想法。(5分)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因为农民成立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有理即可)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族族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民主法治建设】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5 195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图6 1978~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根据图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1分)你从图6能获取什么信息?(1分)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

【走向世界舞台】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1分)

(4)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11.(1)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1分);②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或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1分);③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左”倾错误(说出一项即可,1分)。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1分)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改革开放)(1分)(3)原因:大批亚非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1分)

(4)法治: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等;经济: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外交: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从法治、外交、经济三个方面任答二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均可得分,2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庄言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请回答:

(1)1953-1957年我国实行以发展为重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国家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这一时期,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连接长江南北的建成通车。(4分)

(2)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基础上,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公司制、股份制,建立制度。1980年,我国在、珠海、汕头、厦门设置,以此为起点,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4分)

(3)我国逐步走上科技强军之路。请举两例说明。(2分)

8.(1)重工业;(1分)工业化;(1分)鞍山钢铁公司;(1分)武汉长江大桥;(1分)

(2)公有制;(1分)现代企业;(1分)深圳;(1分)经济特区;(1分)

(3)①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②新型军用飞机的研制;③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④自行研制核潜艇;(①②③④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得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最高分为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大事表

图表6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3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农村生产资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3分)请你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2分)

(3)从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了解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案】(1)背景: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村出现土地买卖现象;分散的个体农业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3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得3分。)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答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或农民土地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亦可得2分。)(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小岗队改革取得成效,得到中央肯定;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明确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不是所有制的改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3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得3分。)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促进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2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得2分。)

(3)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改革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2分。答到其中1点即可得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6·湖南株洲)11.八年级2班围绕“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实

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进行合作学习,经过讨论展示了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B.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

C.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都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6分)

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1)经济特区主要“特”在哪里?(1分)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1分)特别行政区又“特别”在哪里?(1分)

(3)你从以上国家治理创新中受到了什么启发?(1分)

(1)经济特区“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1分;若答经济特区较早较全面实施市场经济体制也给1分)

作用: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或者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2分,如果答出有利于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或者经济特区是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关键性一步均给1分,其他答案如果有理可以酌情给1-2分)

(2)一国两制(1分);特别行政区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或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分)(答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保留原有的社会制度给1分)

(3)为开放性问题。例答:①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社会制度的加快发展;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创新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任答其一或其他言之有理均给1分)

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7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人物,其中,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1)。

“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有一批科学工作者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潜心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发现了青蒿素;农业科学家(2)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

代籼型杂交水稻。

1991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3)”开始实施,在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4)等优秀品质,强烈影响著我们的社会,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1)邓稼先。(2分)(2)袁隆平。(2分)(3)五个一工程。(1分)(4)艰苦创业、奉献为民、科学求真等。(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史(1949.10以后)阶段特征及通史整合: 阶段分期:1949.10——1956底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957.1——1966.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阶段特征: 1、1949.10——1956年底过渡时期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尚未完全清除,不甘心失败,因此,当时政治上主要的任务一方面还是要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如,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解放区进行土改、镇压国民党特务等等,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另一方面,人民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开始,如,逐渐建立和形成人代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 经济上:建国之初,主要是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业已崩溃的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从1953年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和一五计划(生产力)。 文化上:新中国成立后,思想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如《论十大关系》(1956)等。在文艺和科研领域,新中国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如老舍《茶馆》、郭沫若《蔡文姬》、杨沫《青春之歌》等。教育上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外交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这一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具体表现为“一边倒”。外交成就: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53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等。 2、1957——1966.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8年,“左”的错误不断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 经济:“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经济实行以调整为核心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从1962年起开始恢复发展 外交: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中法建交;中国积极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思想: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3、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政治:“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 ?民主与法制被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经济:“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1973)、邓小平(1975)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思想:极“左”思潮泛滥。 外交:对外关系重大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6年之后) 政治: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进一步完善三大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超详细的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 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 买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实用参考]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 组员:于梦黄宇翔 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五四运动以学生运动为开端,是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他们用新的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变革世界。可见知识分子的社会洞察、先锋觉悟作用。 关键字:五四运动;学生;爱国主义 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过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

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5月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馆发出罢课宣言。 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6月1日,由于学生影响不断扩大,《五七日刊》和学生组织宣传,学生抗议不断遭到镇压。3日,北京数以千计的学生涌向街道,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被军警逮捕170多人。4日,逮捕学生800余人,此间引发了新一轮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 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6月11日,陈独秀、高一涵等人到北京前门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各地学生团体和社会知名人士纷纷通电,抗议政府的这一暴行。面对强大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1]

名词解释: 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其革命纲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主义。发刊《民报》,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理论,宣传革命思想。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冬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共出二十六期,另附《天讨》增刊。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为胡汉民、汪兆铭、章太炎、朱执信、宋教仁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驳保皇派梁启超《新民丛报》反对革命的谬论,秘密运往国内各地,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反对少数富人专利,贫富不均,建立社会平等的国家。旧三民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宣传和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1924年孙中山重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为新三民主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湘、赣等省灾荒严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年秋,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由日本回国,在湖南浏阳、醴陵一带宣传革命,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萧克昌等,准备于次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后因事泄,仓促于12月4日起事。龚春台发布檄文,称“中华国民军南京革命先锋队都督”,率部连克浏阳、醴陵等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工人闻风响应,纷纷投向革命,众至数万人,长江中下游同时震动。东京的同盟会总部获悉后,即派宁调元、胡瑛、杨卓林等回长江一带,请求响应。清廷急调湘、鄂、赣等省清军围剿革命军。革命军苦战月余,最后失败,刘道一、萧克昌、蔡绍南及群众数千人。 广州黄花岗起义:同盟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设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于香港,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并在广州设秘密据点数十处。4月初,从海外和内地同盟会会员中挑选八百名敢死志士,组成先锋队,准备于13日分十路进攻总督署各要地。后因人员及军械未及时运到,决定延至27日发动,改十路为四路进攻。当日下午,黄兴率先锋队一百人,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遁。后与李准卫队相遇激战,黄兴中弹断右手两指,率十余人且战且走,最后仅剩黄兴,渡江到河南脱险,化装逃往香港。事后有人收得此役中的殉难者的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华兴会: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于1904年2月创立于长沙,并专设同仇会联络会党。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同心扑满,当面清算”为号召。次年11月拟在长沙、常德、湘潭等五路同时起事。相约湖北革命党即时响应,占领两

中国现代史部分知识要点建构

中国现代史部分知识要点建构 专题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要点建构 基础:新中国的成立(筹备与成立过程)、新中国的国体与政体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现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代民主政治 中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停滞:“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的政治体制改革 政转折:十一届三中制定各项法律制度 治全会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 建成果: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设 和 祖指导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内容 国意义:挫败外国和台独势力制造的“两个中国” 统祖国统一和“一中一台”的阴谋、实现祖国的统一 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成果: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专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要点建构 指导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 国具体实施:“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工业化 特过渡时期 色成果: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社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会 主 义曲折探索中共“八大”的思想路线 建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践与教训 设“文革”十年的教训 的道 改革开放伟大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内容与意义)路开放:创办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沿海开放区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专题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要点建构 “一边倒”政策 同苏联等l7个国家建立外交 建国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重大外交日内瓦会议 亚非会议 现 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对外关系的中美关系正常化 国发展中日邦交正常化 对 外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强 关新时期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外交 系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专题四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要点建构 社 会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井冈山斗争、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主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义确立: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革毛泽东思想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时期的思想及其实践命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与形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邓小平理论发展: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设确立: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的地位: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重是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思“三个代表”核心:党的先进性 想关键:与时俱进 理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论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成 果

中国近代史8上精选

中国近代史(八上)精选选择70题 1、“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最早出自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历史上英国曾以向中国倾销禁品—鸦片为直接原因发动了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是 A.中国大量白银流入英国 B.一批中国人毁于鸦片 C.开放通商口岸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B.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C.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 4、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妥协 B.清王朝的腐朽 C.美俄两国帮凶 D.清军武器落后 5、残垣断璧座落于北京西郊,这里曾经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6、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获取大量赔款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7、“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阵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此诗创作背景是十九世纪末的 A.鸦片战争B.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浸华战争D.抗日战争 8、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D.创办福州船政局 9、与中英《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B.赔款C.开通商口岸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10、《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特点是: A、深入到中国内地 B、集中在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近代史上,一位日本企业家在苏州开办了纺织厂。你认为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前B.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后D.新中国成立初 12、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海军将领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导致今天海峡两岸分离 D.《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于日本巨额赔款 14、对中华民族来说,伴随着20世纪钟声而来的,不是和平的福音,而是侵略者的铁蹄。此次清政府被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中国现代史 考试重点

中国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P5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而实权则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双方进行明争暗斗。1917年关于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黎和段各有企图,段祺瑞想借参战名义扩充自己实力,消灭异己,所以把持内阁提出对德宣战,黎元洪则害怕段祺瑞势力扩张对自己不利,所以利用人民的反段要求进行抵抗,并下令将段免职,这就是所谓的府院之争。 2、P38合作主义: 合作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英国的欧文提倡,五四时期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和宣传合作主义的小团体,他们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主张用合作的方法,把工人集合起来,就有了资本,就可摆脱资本家的束缚,自营事业。他们宣称合作主义最适宜中国的社会状况,而不是布尔什维主义,但推行结果失败,这些具有改良色彩的小团体也很快瓦解了。 3、P86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军回师北京发动政变,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脱离直系,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这场政变促使第二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失败而结束。北京政变结束以后,北京政权仍在军阀官僚手中。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举动,它为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提供了有礼条件。 4、P99整理党务案: 1926年5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以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为幌子,提出整理党务案,对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的任职和活动作出种种限制规定,比如限制共产党担任国民党高级干部的人数,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的部长等等,这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发动的新的进攻,蒋介石的权利变得更大,由此打下了他后来实行独裁统治的基础。 5、P162中原大战 1929年,蒋介石为建立独裁统治加紧排除异己,引起各地方军阀强烈不满。1930年3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三派军阀共同反蒋,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参战双方的兵力各有六、七十万人。5月初,两军在商丘、许昌、济南、长沙一带展开大战。因战线地处中原地区,故又称“中原大战”。蒋采取军事打击和金钱收买的办法,削弱和分化了反蒋力量。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派兵入关进取平津。阎、李部队分别败退山西和广西。11月4日,阎、冯通电辞职,所部被收编。这次军阀大战,双方共伤亡三十多万人。 6、P337新县制: 为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国民政府于1939年9月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实行新县制,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下为乡,乡内之编制为保甲,县与乡之间设署,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的行政事务,县长乡长保长名义上是选举产生,实际仍由上级委任,具有很大的权利,而人民毫无民主权利,新县制的推行,是假借地方自治之民,强化国民党政府对地方的统治。 7、P359大生产运动

中国现代史部分阅读书目

中国现代史课程部分参考书目 1、《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文集》(1---8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9年版)。 2、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早期共产党人的著作。 3、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陈独秀文集》、《李大钊全集》、罗亦农、张太雷、苏兆征、澎湃、陈潭秋、向警予、赵世炎、刘志丹、王尽美、蔡和森、邓恩铭、高君宇、瞿秋白、方志敏等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2013年版)。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8册),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1992年版。 5、李新、陈铁健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共1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叶永烈:《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共10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007年版。其中6-10卷是现代史内容,分别如下:《民国的初建1912-1923》(汪朝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王奇生)、《内战与危机1927-1937》(杨奎松)、《抗日战争1937-1945》(王建明、曾景忠)、《中国命运的决战1924-1949》(汪朝光)。8、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6册),中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 10、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1、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2、胡华主编:《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13、《五四时期的社团》(4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中国青年运动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版。 14、刘明逵等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1—6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马宝珠:《中国新文化运动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17、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 18、孙中山全集 19、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21、黄修荣:《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22、《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998年版。 23、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府院之争】1916 年6 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彼此争权夺利。1917 年2 月以段祺瑞为首的亲日派为扩充实力主张对德宣战,受到以黎元洪为首的亲英美派的反对。5 月段祺瑞指使督军团强迫国会通过宣战案未遂,要求解散国会。黎元洪下令将段免职。段即在天津设军务总参谋处,与黎对抗,致使北洋政府完全瘫痪。时称为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府院之争,实质上反映了美、日两国在争夺中国权益上的矛盾和中国统治集团内部争夺势力的矛盾。 2、【护法运动】孙中山领导的以拥护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标志的革命运动。1917年7月,孙中山发出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的号召。率驻沪海军和原国会议员到广州,联合滇、桂军阀,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出师讨段,发动护法战争。1918年5月,孙中山在桂系军阀陆荣廷排挤下辞职赴沪。护法军政府成为南方军阀的政权,并向北洋军政府靠拢,酝酿南北议和,护法运动遂告失败。 3、【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到国内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各地学生与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为全国性的罢市、罢工、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活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4、【五卅惨案】1925年5月初,上海内外棉纱厂工人为抗议日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资本家枪杀青年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10余人。5月30日,上海2000余学生在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声援工人斗争。以英为首的租界当局,出动武装警察,拘捕学生。后万余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了英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场死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5、【北洋军阀】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事政治集团。起源于1895年的小站练兵,结束于1928年的东北易帜。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要的社会基础,并且在

中国现代史部分中考真题演练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史部分中考真题演练 2011年 12.“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3.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乔冠华(左)在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4.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15.小强同学深受《行知天下》一书的影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某国际蔬菜博览会参观,看到了长1.45米、重17.5千克的“墨龙吊瓜”,外观奇特、长2米的盆栽蛇瓜。他去的地方是 A.高密B.寿光C.诸城D.青州 16.飞天,自古以来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大厅里悬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最早发明和放飞风筝、被称为“鸢都”的是 A.青岛B.烟台C.威海D.潍坊 22.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6分)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分)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1 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科目考试范围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专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北京为首都。54门礼炮齐鸣28响。 历史意义:(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巩固政权的措施 2、抗美援朝(1950——1953)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为严守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意义:1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保卫了中朝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专题二、祖国统一、外交成就、科技成就 一国两制:1.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根本前提。“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祖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互相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海基会和海协会,汪辜会谈。 外交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成就 1、“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导弹研制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现代史有感

史学习心得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

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籍资料(全)

中国现代史参考书目 资料、回忆录 (1)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集》(全6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2)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全8册),人民出版社1979-1980年版。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全18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年版。 (4)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5)《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下册),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7)万仁元、方庆秋主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机密作战日记》(上、中、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版。 (8)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中、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本书编辑部编:《日军侵华暴行实录》(全4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10)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全8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1)孟广涵主编:《国民参政会纪实》(上、中、下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 (1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及红岩革命纪念馆编:《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13)孟广涵主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上、下卷),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4)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全3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5)(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三联书店1979年版。(16)李维汉著《回忆与研究》(上、下卷),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 专著、论文集 (1)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 (3)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上、中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美)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5)彭明、程歗主编:《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经济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8)朱汉国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9)黄兴涛主编:《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奇生著:《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11)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军事学院《战史简编》编写组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简编》,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13)彭明著:《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4)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15)郝斌、欧阳哲生主编:《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80

中国现代史部分材料题专项练习

中国现代史部分材料题 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图1 农民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图2 农民报名入社图3 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 请回答: (1)图1情景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该事件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什么制度?(1分) (2)观察图2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1分)“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1分) (3)分析图3情景,凤阳县农民为什么能够喜获丰收?(2分) 8.毛泽东的题词既是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又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历程。请根据下列题词回答问题。 A B C D (1)请按上题词所反映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写出相应字母即可,1分) (2)题词A体现出当时我党找到了哪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对其执着探索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又在哪一题词中得到充分反映?(2分) (3)在题词C、D的激励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请选择其一谈谈它的重大历史意义。(两点即可,2分) (4)通过赏读以上题词的内容,你获得了哪些感悟?(2分)

9.图片讲述的历史 下面的图片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图一中共一大会址图二遵义会议会址图三中共七大毛泽东图四邓小平在十一届 《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 (2)分析图三反映的会议召开的国际背景。它的召开对中华民族的前途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4分) (3)图四反映的会议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具有什么深远的影响?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的两次重要转折,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正确的思想路线?(4分) 10.读图回答问题(12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辛丑条约》签订签署《凡尔赛和约》乔冠华开怀大笑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4分) (2)根据图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2分)(3)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乔”为什么笑了?(2分)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之所以能实现,在于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方针?( 2分)(5)观察四幅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2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问题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的问题,史学界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的移植过来。”因此,它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另一种意见认为:“本来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就在缓慢地朝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向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传入,促进了这种发展,它破坏了封建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这些条件使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得以发生,同时又被原已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利用而滋长,中国的资本主义就是这样表现为双重的发生过程。”因此,不能说它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处理这一问题,要把下面两个问题区分开来:19世纪6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否是欧风美丽的产物;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否成长为参天大树。“欧风美丽”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起了重要作用:一是破坏作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作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扩大了商品市场、劳动力和资金,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新的社会条件又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形成的,这隐含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落后地区后果的理论认识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但另一方面这也说明如果没有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身发展的经济规律必将导致民族资本主义形成。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欧风美丽”关系甚密,对其有资金、技术、机器等方面的依赖。 ☆关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其经济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即着眼于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方式逐步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侵略目的转为争夺并独占投资场所。表现在谋求侵略权益上,早期主要是强开通商口岸,设租界。而后期转变为谋取资本输出特权。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其中《中法新约》较早显现出这种变化,即法国要求获得在中国广西和云南的筑路权。到《马关条约》表现:更为明显直接要求在中国通商口岸办工厂和大片割地,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以至迅速刺激和引发了瓜分狂潮。另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又不能截然分开,在四五十年代商品输出阶段,已有早期的资本输出,只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商品输出服务,如沿海的外资工厂,把收来的棉花、茶叶、蚕茧等加工之后运回本国,既减少消耗,又增加效益。而19世纪末以资本输出为主阶段,商品输出也仍然存在。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近日闲暇之余,在淘宝网站上闲逛,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史》的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商品中使我眼前一亮。就是你了,多日来我都在思考着中国现代历史的路径和中国未来的走向的困惑将在你这里解开,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不多日,《中国现代史》便如约而至地到了我的手中,我欣喜着。 读史使人明智。“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 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示威,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