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沌通讯实验报告

混沌通讯实验报告

混沌通讯实验报告
混沌通讯实验报告

篇一:近代物理实验混沌通信----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

混沌电路及其在加密通信中的应用

预习报告:

蔡氏电路虽然简单,但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混沌动力学特性,而且它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演示三者能很好地符合,因此受到人们广泛深入的研究。

自从1990年pecora和carroll首次提出混沌同步的概念,研究混沌系统的完全同步以及广义同步、相同步、部分同步等问题成为混沌领域中非常活跃的课题,利用混沌同步进行加密通信也成为混沌理论研究的一个大有希望的应用方向。

我们可以对混沌同步进行如下描述:两个混沌动力学系统,如果除了自身随时间的烟花外,还有相互耦合作用,这种作用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在耦合的影响下,这些系统的状态输出就会逐渐趋于相近,进而完全相等,称之为混沌同步。实现混沌同步的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利用驱动响应方法实现混沌同步。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1

由图中所见,电路由驱动系统、响应系统和单向耦合电路3部分组成。其中,驱动系统和相应系统两个参数相同的蔡氏电路,单向耦合电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隔离器和耦合电阻构成,实现单向耦合和对耦合强度的控制。当耦合电阻无穷大(即单向耦合电路断开)时,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为独立的两个蔡氏电路,分别观察电容??1和电容??2上的电压信号组成的相图????1?????2,调节电阻r,使系统处于混沌状态。调节耦合电阻????,当混沌同步实现时,即????(1)?????(2),两者组成的相图为一条通过原点的45°直线。

影响这两个混沌系统同步的主要因素是两个混沌电路中元件的选择和耦合电阻的大小。在实验中当两个系统的各元件参数基本相同时(相同标称值的元件也有±10%的误差),同步态实现较容易。

而在混沌同步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加密通信实验。由于混沌信号具有非周期性、类噪声、宽频带和长期不可预测等特点,所以适用于加密通信、扩频通信等领域。

(1)利用混沌掩盖的方法进行模拟信号加密通信实验混沌掩盖是较早提出的一种混沌加密通信方式,又称混沌掩盖或混沌隐藏。其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利用混沌信号作为载体来隐藏信号或遮掩所要传送的信息,使得消息消息信号难以从混合信号中提取出来,从而实现加密通信。在接收端则利用与发送端同步的混沌信号解密,恢复出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混沌信号和消息信号结合的主要方法有相乘、相加或加乘结合。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验中采用的是信号直接相加进行混沌掩盖,当消息信号幅度比较大,而混沌信号相对比较小时,消息信号不能被掩蔽在混沌信号中,传输信号中就能看出消息信号的波形,因此,实验中要求传送的消息信号幅值比较。

(2)利用混沌键控的方法进行数字信号加密通信实验混沌键控方法则属于混沌数字通信技术,是利用所发送的数字信号调制发送端混沌系统的参数,是其在两个值中切换,将信息编码在两个混沌吸引子中;接受端则由与发送端相同的混沌系统构成,通过检测发送与接受混沌系统的同步误差来判断所发送的消息。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实验中所用仪器为ni pci-6221型数据采集卡和tl082双运放芯片,以及面包板和其他电路元件若干。

数据处理:

1. 测量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实验中所测数据记录如下:

图4

如图,曲线可分为三段,可对三段分别进行线性拟合,拟合结果如图。三段曲线均拟合良好,相关系数均接近1。现将i=f(u)的具体表达式总结如下:

0.00444+0.747u u≤1.80 v

i= 0.634+0.398u1.80 v<??≤10.50 ??

26.5?2.04u(u>10.50??)

2. 研究chun电路的倍周期分岔过程。

将实验中所截不动点、周期1、周期2、周期4、周期3、单吸引子和双吸引子状态的时序图和相图列出如下。

图5 不动点状态时c1 c2的时序图及其相图

图6 周期1时c1 c2的时序图及其相图

图7 周期2时c1 c2的时序图及其相图

图8 周期3时c1 c2的时序图及其相图

图9 周期4时c1 c2的时序图及其相图

图10 单吸引子时c1 c2

的时序图及其相图

篇二:混沌通信实验

混沌通讯实验

实验一: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实验

1.实验目的:测绘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

3.实验对象:非线性电阻模块。

4.实验原理框图:

图1 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原理框图

5.实验方法: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插上跳线j01、j02,并将可调电压源处电位器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头,在混沌单元1中插上非线性电阻nr1。

第二步:连接混沌通讯实验仪电源,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面板上的电流表应有电流显示,电压表也应有显示值。

第三步:按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可调电压源上电位器,并观察混沌面板上的电压表上的读数,每隔0.2v记录面板上电压表和电流表上的读数,直到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

第四步: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流为纵坐标用第三步所记录的数据绘制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第五步:找出曲线拐点,分别计算五个区间的等效电阻值

6.实验数据:易知第一区间是(-13.41,-1.7)至(-10.4,4.9),等效电阻为456.1

第二区间是(-10.4,4.9)至(-1.6,1.2),等效电阻为2378.4

第三区间是(-1.6,1.2)至(1.6,-1.2),等效电阻为1333.3

第四区间是(1.6,-1.2)至(9.8,-4.6),等效电阻为2588.2

第五区间是(9.8,-4.6)至(13,1.7),等效电阻为523.8

实验二:混沌波形发生实验

1.实验目的:调节并观察非线性电路振荡周期分岔现象和混沌现象。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数字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3.实验原理图:

4.实验方法:第一步:拔除跳线j01、j02,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的混沌单元1中插上电位器w1、电容c1、电容c2、非线性电阻nr1,并将电位器w1上的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

第二步:用两根q9线分别连接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口到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标号q8和q7处。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

第三步:把示波器的时基档切换到x-y。调节示波器通道ch1和ch2的电压档位使示波器显示屏上能显示整个波形,逆时针旋转电位器w1直到示波器上的混沌波形变为一个点,然后慢慢顺时针旋转电位器w1并观察示波器,示波器上应该逐次出现单周期分岔(见图4)、双周期分岔(见图5)、四周期分岔(见图6)、多周期分岔(见图7) 、单吸引子(见图

8)、双吸引子(见图9)现象。

5.实验数据单周期分岔双周期分岔四周期分岔多周期分岔单吸引子双吸引子

实验三混沌电路的同步实验

1.实验目的:调试并观察混沌同步波形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双通道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3.实验原理图:

图10 混沌同步原理框图

4.工作原理:

1),由于混沌单元2与混沌单元3的电路参数基本一致,它们自身的振荡周期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只是因为它们的相位不一致,所以看起来都杂乱无章。看不出它们的相似性。2),如果能让它们的相位同步,将会发现它们的振荡周期非常相似。特别是将w2和w3作适当调整,会发现它们的振荡波形不仅周期非常相似,幅度也基本一致。整个波形具有相当大的等同性。

3),让它们相位同步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其中一个单元接受另一个单元的影响,受影响大,则能较快同步。受影响小,则同步较慢,或不能同步。为此,在两个混沌单元之间加入了“信道一”。

4),“信道一”由一个射随器和一只电位器及一个信号观测口组成。

射随器的作用是单向隔离,它让前级(混沌单元2)的信号通过,再经w4后去影响后级(混沌单元3)的工作状态,而后级的信号却不能影响前级的工作状态。

混沌单元2信号经射随器后,其信号特性基本可认为没发生改变,等于原来混沌单元2的信号。即w4左方的信号为混沌单元2的信号。右方的为混沌单元3的信号。电位器的作用:调整它的阻值可以改变混沌单元2对混沌单元3的影响程度。

5.实验方法:

第一步:插上面板上混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的所有电路模块。按照实验二的方法将混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分别调节到混沌状态,即双吸引子状态。电位器调到保持双吸引子状态的中点。

调试混沌单元2时示波器接到q5、q6座处。

调试混沌单元3时示波器接到q3、q4座处。

第二步:插上“信道一”和键控器,键控器上的开关置“1”。用电缆线连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调节示波器ch1和ch2的电压档位到0.5v。

第三步:细心微调混沌单元2的w2和混沌单元3的w3直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成为过中点约45度的细斜线。如图11:这幅图形表达的含义是:如果两路波形完全相等,这条线将是一条45度的非常干净的直线。45度表示两路波形的幅度基本一致。线的长度表达了波形的振幅,线的粗细代表两路波形的幅度和相位在细节上的差异。所以这条线的优劣表达出了两路波形的同步程度。所以,应尽可能的将这条线调细,但同时必须保证混沌单元2和混沌单元3处于混沌状态。

第四步:用电缆线将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别连接q6和q5,观察示波器上是否存在混沌波形,如不存在混沌波形,调节w2使混沌单元2处于混沌状态。再用同样的方法检查混沌单元

3,确保混沌单元3也处于混沌状态,显示出双吸引子。

第五步:用电缆线连接面板上的q3和q5到示波器上的ch1和ch2,检查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为过中点约45度的细斜线。

将示波器的ch1和ch2分别接q3和q6,也应显示混沌状态的双吸引子。

第六步:在使w4尽可能大的情况下调节w2,w3,使示波器上显示的斜线尽可能最细。6.实验结果:

调节得的细斜线

实验四混沌键控实验

1.实验目的:用混沌电路方式传输键控信号

2.实验装置:混沌通信实验仪、双通道示波器1台、电缆连接线2根。

3.实验原理框图:篇三:混沌通讯实验

混沌通讯实验

姓名:吴羿廷

学号:2012301020045

实验一: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绘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二.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插上跳线j01、j02,并将可调电压源处电位器旋钮逆时针旋转到头,在混沌单元1中插上非线性电阻nr1。

第二步:连接混沌通讯实验仪电源,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面板上的电流表应有电流显示,电压表也应有显示值。

第三步:按顺时针方向慢慢旋转可调电压源上电位器,并观察混沌面板上的电压表上的读数,每隔0.2v记录面板上电压表和电流表上的读数,直到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第四步:以电压为横坐标、电流为纵坐标用第三步所记录的数据绘制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三.数据表格

四.数据处理

伏安特性曲线:

曲线拐点:-10.6v~-10.4v之间;10.0v~10.2v之间。

实验二:混沌波形发生实验

一.实验目的:

调节并观察非线性电路振荡周期分岔现象和混沌现象。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第一步:拔除跳线j01、j02,在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的混沌单元1中插上电位器w1、电容c1、电容c2、非线性电阻nr1,并将电位器w1上的旋钮顺时针旋转到头。

第二步:用两根q9线分别连接示波器的ch1和ch2端口到混沌通信实验仪面板上标号q8和q7处。打开机箱后侧的电源开关。

第三步:把示波器的时基档切换到x-y。调节示波器通道ch1和ch2的电压档位使示波器显示屏上能显示整个波形,逆时针旋转电位器w1直到示波器上的混沌波形变为一个点,然后慢慢顺时针旋转电位器w1并观察示波器,示波器上应该逐次出现单周期分岔、双周期分岔、四周期分岔、多周期分岔、单吸引子、双吸引子现象。

四.实验图像

单周期分岔

双周期分岔四周期分岔多周期分岔单吸引子双吸引子

实验三混沌电路的同步实验一.实验目的:

调试并观察混沌同步波形

二.实验原理:

PPT操作练习 上机实验报告

PPT操作练习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过程②按时文稿播放的基本操作 . 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 1、在自己文件夹里建一个课件文件夹→双击打开此文件夹→建一个名为“素材”的文件夹。 2、搜集素材:包括声音、图片、影像、文字等,都存在“素材”文件夹内。 二、建立演示文稿 1、启动PowerPoint:双击桌面上的PowerPoint图标→选择“空演示文稿”→确定→选一版式→确定→选空白页→确定 2、保存:点“文件”菜单→保存→单击“保存位置”后面的“▼”→打开自己建的课件文件夹→在“文件名称”后面的框中输入文件名(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保存。 3、关闭:点“X”按钮。 三、修饰、制作演示文稿 1打开已保存的课件:找到自己制作的课件保存的位置,双击打开课件。 (1)输入文字:插入→文本框→水平→到空白片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鼠标,在适当位置处松开→在所形成的方框内输入“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输完后到框外空白处单击左键即可。 (2)修改文字:用鼠标将文字选中→设置“宋体、36、黑色”等。 在此输入一行字“____领略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并自定义动画:选中图标→右键→自定义动画→在“效果”下面的“动画和声音”处单击“▼”,选择一种动画。 (3)然后在当前页面插入音乐: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在“素材”文件夹选一声音→确定→自动播放(放映幻灯片时声音自动播放)在插入的声音图标上点右键→编辑声音对象→单击“循环播放,直到停止”前的“□”,则埋单循环播放,否则只播放一次。 (4)设置声音播到第“4”张幻灯片后停止:单击声音图标→在图标上点右键→自定义动画→在“按动画顺序播放”前的“□”单击→继续幻灯片的放映→在下面的框内输入“4”→确定 2、插入新幻灯片:插入→新幻灯片→空白版式→确定。 3、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简单版式→确定→输入文字→宋体、24号→确定。

物理演示实验

大连海事大学 《物理演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Syllabus for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课程编号新 000000000 原13012200 学时/学分18/1 开课单位物理系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执笔者牟恕德 编写日期 2008年3月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物理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记忆,激发兴趣,诱导思考,纠正错误观念,能使学生真实感地看到支配物理现象的规律如何起作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1、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的科学实验能力,其中包括: 自学能力:通过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其它资料,能正确概括出实验内容、方法和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动手能力:借助教材《物理演示实验》和仪器说明书,正确调整和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操作顺序,把握主要实验技能,排除实验故障;掌握常规物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科学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科学实验报告的形成,为进一步学习和从事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表达能力: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曲线,正确表达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 2、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要求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遵守纪律、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公共材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 物理演示实验是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的开放式实验选修课,共18学时;学生可自主安排在计划课表内任何时段来上课。 二、课程简介 《物理演示实验》将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不易观察到的或习以为常而未引起注意的物理现象突出地显示出来,把实际较为复杂的现象,在课堂演示的条件下分解出有意义的部分,从兴趣和提高关注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建立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根据物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片广开学生眼界,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新技术、新发明、新材料、新探索、新成果,分享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喜悦。 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displays the physical phenomenon which is unobservable in daily life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or is accustomed and thus not given attention. It draws out the significative parts from real complex phenomenon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in class. In view of the students' interest,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ement may cultivate students' exploring spirit and inducts them to observe and think so that they can found physical idea and possess the abilities to analyse and solve questions according the physical theories. Phys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ntroduces new technique, new invention, new exploration and new production in modern technology and so widen students' eyereach and make students enjoy the fly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数据库上机实验7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七——视图的建立及操作 一、实习目的: 掌握创建、删除、和查询视图的方法,验证可更新视图和不可更新视图。 二、实习准备: 1.复习第三章3.6节视图 2. 完成习题三第16题中的各项操作的SQL语句。 3.了解可更新视图和不课更新视图 三、实习内容:验证习题三第16题中的各项操作的SQL语句。 ①建立01311班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视图Stu_01311_1 CREATE VIEW Stu_01311_1 AS SELECT * FROM Grade WHERE Cno='1'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 WITH CHECK OPTION ②建立01311班选修了1号课程并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视图Stu_01311_2 CREATE VIEW Stu_01311_2 AS SELECT * FROM Grade

WHERE Cno='1'AND Gmark<60 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 WITH CHECK OPTION ③建立视图Stu_year,由学生学号、姓名、出生年份组成 CREATE VIEW Stu_year AS SELECT Sno,Sname,year=2001-Sage FROM Student ④查询199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2001-Sage<1990; ⑤查询01311班选修了1号课程并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出生年份SELECT Sno,Sname,2014-Sage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 AND EXISTS(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C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11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指针与字符串学时安排:2课时 实验类别:上机操作型实验要求:1人1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通过指针操作字符串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介绍 软件需求: Visual C++ 6.0或CFree3.5以上版本 硬件需求: 对于硬件方面的要求,建议配置是Pentium III 450以上的CPU 处理器,64MB以上的内存,200MB的自由硬盘空间、CD-ROM驱动器、能支持24位真彩色的显示卡、彩色显示器、打印机。 三、实验内容 1.输入一个字符串t和一个正整数m,讲t中从第m个(m小于字符串长度)字符开始的全部字符复制的字符串s中,再输出字符串s。要求用字符指针定义并调用函数strmcpy(s, t, m),它的功能是将字符串t中从第m个字符开始的全部字符复制到字符串s中。示例如下:Input a string: happy new year! Input an integers: 7 Output is: new year! 2. 编写一个函数delchar(s, c),该函数将字符串s中出现的所有c字符删除。自己定义main 函数,并在其中调用delchar(s,c)函数。D此大锅饭 3. 改正程序error08_ 4.cpp中的错误。函数strc的作用是将字符串s连接到t的尾部。在

主函数中输入两个字符串s和t,调用strc完成字符串的连接。输入输出结果如下所示:World! Hello HelloWorld! 要求把正确的代码(按规范缩进)写入报告,并以注释的方式说明错误原因。 注释示例如下: int i; /*循环控制变量不能定义为double类型*/ 4. 编程判断输入的一串字符是否为“回文”,如果是输出“Yes”,否则输出“No”。所谓“回文”,是指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字符串。如“XYZYX”和“xyzzyx”都是回文。 四、程序清单 第一题 #include void strmcpy(char str[],char t[],int m){ int i=0,n; char *s; s=str; for(s+=m-1;*s!=0;s++) { t[i]=*s; i++; } printf("Output is:"); for(n=0;n

混沌摆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1、锥体上滚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 【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 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 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2、混沌摆 【实验目的】:通过摆的运动演示该力学系统的混沌性质。 【实验仪器】:混沌摆 【实验原理】:一个动力学系统如果描述他的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线性的,只要初始条件给定,就可预见以后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我们的动力学系统描述它的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非线性的,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它的运动状态对初始条件具有很强的敏感性,系统运动的外观表现是随机的,是一种貌似无规律的运动 【实验步骤】:手持轴柄给系统施一力矩,系统开始运动,运动情况复杂,前一时间难于预言后一时刻的运动状态。重新启动,由于起始冲量矩总有所不同,雇系统的运动情况差别很大、这反映了系统运动的混沌性质。 初始状态 运动中篇二:混沌摆实验讲义 混沌摆实验 【实验目的】 ⒈了解非线性系统混沌现象的形成过程; ⒉通过振荡周期的分岔与混沌现象的观察,加深对混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⒊理解“蝴蝶效应”。【预习思考题】 1、什么是混沌现象? 2、何谓蝴蝶效应? 【实验器材】 ci-6538转动传感器、me-8750机械振荡器/驱动器、me-8735大型杆支座、se-9442多用夹、se-9720直流电源、ci-6552a功率放大器 【实验原理】 ⒈分岔与混沌理论 ⑴逻辑斯蒂映射 为了认识混沌(chaos)现象,我们首先介绍逻辑斯蒂映射,即一维线段的非线性映射,因为非线性微分方程的解通常可转化为非线性映射。 考虑一条单位长度的线段,线段上的一点用0和1之间的数x表示。逻辑斯蒂映射是 x?kx(1?x)

大物演示实验报告关于辉光球的研究和利用

大物演示实验报告关于辉光球的研究和利用 篇一:辉光球实验报告 辉光球 【实验目的】 1. 了解气体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 2. 了解低压气体中伴有辉光出现的自激导电。 3. 探究低气压气体在高频强电场中产生辉光的放电现象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使产生高压高频电压并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 【实验现象】装置、、 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人体即为另一电极,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也就不再均匀对称,气体在这两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首先要连接好电源; 2. 闭合辉光球前面板上的开关,观察现象,调节强度旋纽,再观察现象; 3. 用手指接触球面并在球面上移动,观察球内辉光变化现象; 4. 实验完毕,断开开关并关掉电源,将仪器摆放整齐。 辉光球 【实验目的】 4. 了解气体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 5. 了解低压气体中伴有辉光出现的自激导电。 6. 探究低气压气体在高频强电场中产生辉光的放电现象和原理。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使产生高压高频电压并加在电极上。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 【实验现象】装置、、 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人体即为另一电极,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也就不再均匀对称,气体在这两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组成原理上机实验 班级 1237-小 姓名 学号 时间 2014年5月 成绩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根据运算器逻辑功能表1-1进行逻辑、移位、算术运算,将运算结果填入表1-2。 表 1-1运算器逻辑功能表 表1-2运算结果表

3.实验原理 本实验的原理如图1-1所示。 运算器内部含有三个独立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要处理的数据存于暂存器 A 和暂存器 B,三个部件同时接受来自 A 和 B 的数据(有些处理器体系结构把移位运算器放于算术和逻辑运算部件之前,如 ARM),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S0和 CN 来决定,任何时候,多路选择开关只选择三部件中一个部件的结果作为 ALU 的输出。如果是影响进位的运算,还将置进位标志 FC,在运算结果输出前,置 ALU 零标志。ALU 中所有模块集成在一片 CPLD 中。 图 1-1 运算器原理图 逻辑运算部件由逻辑门构成,较为简单,而后面又有专门的算术运算部件设计实验,在此对这两个部件不再赘述。移位运算采用的是桶形移位器,一般采用交叉开关矩阵来实现,交叉开关的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2中显示的是一个 4X4 的矩阵(系统中是一个 8X8 的矩阵)。每一个输入都通过开关与一个输出相连,把沿对角线的开关导通,就可实现移位功能,即: (1)对于逻辑左移或逻辑右移功能,将一条对角线的开关导通,这将所有的输入位与所使用的输出分别相连,而没有同任何输入相连的则输出连接 0。 (2)对于循环右移功能,右移对角线同互补的左移对角线一起激活。例如,在 4 位矩阵中使用‘右1’和‘左3’对角线来实现右循环 1 位。 (3)对于未连接的输出位,移位时使用符号扩展或是 0 填充,具体由相应的指令控制。使用另外的逻辑进行移位总量译码和符号判别。 运算器部件由一片 CPLD 实现。ALU 的输入和输出通过三态门 74LS245 连到 CPU 内总线上,另外还有指示灯标明进位标志 FC 和零标志 FZ。请注意:实验箱上凡丝印标注有马蹄形标记‘’,表示这两根排针之间是连通的。图中除 T4 和 CLR,其余信号均来自于 ALU 单元的排线座,实验箱中所有单元的 T1、T2、T3、T4 都连接至控制总线单元的 T1、T2、T3、T4,CLR 都连接至 CON 单元的 CLR 按钮。T4 由时序单元的 TS4 提供(时序单元的介绍见附录二),其余控制信号均由 CON 单元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模拟给出。控制信号中除 T4 为脉冲信号外,其余均为电平信号,其中 ALU_B 为低有效,其余为高有效。 暂存器 A 和暂存器 B 的数据能在 LED 灯上实时显示,原理如图1-3 所示(以 A0 为例,其

混沌摆演示实验

混沌摆 【实验目的】:通过摆的运动演示该力学系统的混沌性质。 【实验仪器】:混沌摆 【实验原理】: 一个动力学系统如果描述他的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线性的,只要初始条件给定,就可预见以后任意时刻的运动状态。我们的动力学系统描述它的运动状态的动力学方程是非线性的,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它的运动状态对初始条件具有很强的敏感性,系统运动的外观表现是随机的,是一种貌似无规律的运动 【实验步骤】: 手持轴柄给系统施一力矩,系统开始运动,运动情况复杂,前一时间难于预言后一时刻的运动状态。重新启动,由于起始冲量矩总有所不同,雇系统的运动情况差别很大、这反映了系统运动的混沌性质。 【混沌摆简介】 一个运动体系(实验展品为一个主摆和三个副摆)的运动状态由起动时的初始条件(主、副摆的初始位置和起动速度)所决定。单摆的运动很容易预测,由于这个大摆有三个小摆与之相连,它的运动就更为复杂。其中每个摆都会影响其它摆的运动,因而使整个运动混沌无序,无法预测。 混沌现象是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一个确定性理论描述的系统,其行为却表现为不确定性一不可重复、不可预测,这就是混沌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牛顿确定性理论能够充分处理的多为线性系统,而线性系统大多是由非线性系统简化来的。因此,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中,混沌是无处不在的。

“混沌”是近代非常引人注目的热点研究,它掀起了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来基础科学的第三次革命。科学中的混沌概念不同于古典哲学和日常语言中的理解,简单地说,混沌是一种确定系统中出现的无规则的运动。混沌理论所研究的是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目的是要揭示貌似随机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的简单规律,以求发现一大类复杂问题普遍遵循的共同规律。

C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四

精品文档 实验四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数组 2.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3.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4.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5.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 6.联系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7.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2.实验要求 1.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2.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重新实现上一小题。 5.定义一个Employee类,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6.定义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象。 7. (选做)修改实验4中的选做实验中的people(人员)类。具有的属性如下:姓名char name[11]、编号char number[7]、性别char sex[3]、生日birthday、身份证号char id[16]。其中“出生日期”定义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对象。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要求包括: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聚集。在测试程序中定义people类的对象数组,录入数据并显示。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矩阵转置函数,输入参数为3*3整形数组,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矩阵元素的行列对调,注意在循环语句中究竟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操作,编写main()函数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lab6_1.cpp。 2.改写矩阵转置函数,参数为整型指针,使用指针对数组元素进行操作,在main()函数中使用new操作符分配内存生成动态数组。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中的内容。程序名:lab6_2.cpp。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定义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在程序中提示用户输入两个字符串,实现两个字符串的连接,最后用cout语句显示输出。程序名:lab6_3.cpp。用cin实现输入,注意,字符串的结束标志是ASCII码0,使用循环语句进行字符串间的字符拷贝。

linux上机实验报告

l i n u x上机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Linux课程综合训练上机报告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使用,掌握Linux的各项系统管理功能,掌握Linux下各类网络服务的安装、配置以及使用,并能用shell脚本实现简单的管理任务。 二、实验内容

准备工作:利用虚拟机安装Linux操作系统,要求对/home目录单独分区,在系统中安装适当的软件包以备后续的实验需要,可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完成安装后将/root中的文件的内容附到报告中。(5分) 1.查看Linux系统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给出显示结果)(3分)在命令行新建几个用户,如tux,tom,lily等,给每个用户创建密码,测试各个用户是否创建成功。(2分) 并为/home分区创建磁盘配额,使得你所创建的每个用户的可用空间的软限制为100M,硬限制为150M,且每个用户可用的inodes 的软限制为300,硬限制为400。试编写shell测试脚本验证你的磁盘配额设置。(10分) 2. 配置网络,并进行检测,确保能够在本地网络中联网通信(给出网络接口配置文件ifcfg-eth0)。(5分) 假设本地网络中大部分客户端是windows系统,请建立Linux Samba 服务器使得windows客户端能够共享Linux服务器的资源,具体要求如下:创建一个共享文件夹/home/Public,使得所有用户都可以匿名访问(可读写)。(5分) 每个用户可以访问自己的主目录,具有完全权限,采用用户验证的方式;(5分) 为用户tux和tom创建一个共享目录/home/share,可供这两个用户进行文件的共享(可读写);(5分)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 . 预习报告课程名称: 姓名: 实验名称: 班级: 学号: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次上机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二、实验环境本次上机实践所使用的平台和相关软件。 三、实验内容上机实践内容等。 四、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用算法表示方法,流程图等形式表达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姓名: 实验名称: 班级: 学号: 实验序号: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 实验成绩:

一、调试过程及实验结果详细记录程序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二、总结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问题回答,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注: 结论不是具体实验结果的再次罗列,也不是对今后研究的展望,而是针对这一实验所能验证的概念、原则或理论的简明总结,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性、概括性的判断,要简练、准确、严谨、客观。 三、附录(源程序清单)即编写的事件驱动程序代码 3. 提交时间以实验一为例实验一的预习报告在实验一上机课上课之前交;实验一的实验报告在实验二上机课上课之前交。 篇二: 上机实验报告格式《网页设计》实验报告院(部): 热能学院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 112 姓名: 范金仓学号: 201X031388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确定网站主题和网站的用途; 2、收集资料和素材。 3、规划网站结构和页面版式。 二、实验环境: 本次实验基于Windos 201X的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功能描述,上机操作具体步骤。 四、实验总结通过上机实践,对所学内容的某个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出一些体会、学习心得。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上网浏览不同网页设计风格,简单分析学习其实现方法和原理 2.确定网页的版式,设计网页的布局。 3.设计网站的基本色调和配色方案,确定网页文字的格式和图像的编排。 4.运用网页配色技巧设计一套自己的网页方案 二、实验环境: 本次实验基于Windos 201X 的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功能描述,上机操作具体步骤。 四、实验总结通过上机实践,对所学内容的某个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出一些体会、学习心得。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使用Dreame averMX“站点管理器”功能,创建一个站点,并在本地计算机上建立该站点的目录。 2.对网页页面进行基本设置 3.练习网页中文本的格式化 4.练习网页中链接的创建、属性的设置和链接的管理。

混沌通讯实验报告

篇一:近代物理实验混沌通信----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 混沌电路及其在加密通信中的应用 预习报告: 蔡氏电路虽然简单,但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混沌动力学特性,而且它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演示三者能很好地符合,因此受到人们广泛深入的研究。 自从1990年pecora和carroll首次提出混沌同步的概念,研究混沌系统的完全同步以及广义同步、相同步、部分同步等问题成为混沌领域中非常活跃的课题,利用混沌同步进行加密通信也成为混沌理论研究的一个大有希望的应用方向。 我们可以对混沌同步进行如下描述:两个混沌动力学系统,如果除了自身随时间的烟花外,还有相互耦合作用,这种作用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在耦合的影响下,这些系统的状态输出就会逐渐趋于相近,进而完全相等,称之为混沌同步。实现混沌同步的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利用驱动响应方法实现混沌同步。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1 由图中所见,电路由驱动系统、响应系统和单向耦合电路3部分组成。其中,驱动系统和相应系统两个参数相同的蔡氏电路,单向耦合电路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隔离器和耦合电阻构成,实现单向耦合和对耦合强度的控制。当耦合电阻无穷大(即单向耦合电路断开)时,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为独立的两个蔡氏电路,分别观察电容??1和电容??2上的电压信号组成的相图????1?????2,调节电阻r,使系统处于混沌状态。调节耦合电阻????,当混沌同步实现时,即????(1)?????(2),两者组成的相图为一条通过原点的45°直线。 影响这两个混沌系统同步的主要因素是两个混沌电路中元件的选择和耦合电阻的大小。在实验中当两个系统的各元件参数基本相同时(相同标称值的元件也有±10%的误差),同步态实现较容易。 而在混沌同步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加密通信实验。由于混沌信号具有非周期性、类噪声、宽频带和长期不可预测等特点,所以适用于加密通信、扩频通信等领域。 (1)利用混沌掩盖的方法进行模拟信号加密通信实验混沌掩盖是较早提出的一种混沌加密通信方式,又称混沌掩盖或混沌隐藏。其基本思想是在发送端利用混沌信号作为载体来隐藏信号或遮掩所要传送的信息,使得消息消息信号难以从混合信号中提取出来,从而实现加密通信。在接收端则利用与发送端同步的混沌信号解密,恢复出发送端发送的信息。混沌信号和消息信号结合的主要方法有相乘、相加或加乘结合。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验中采用的是信号直接相加进行混沌掩盖,当消息信号幅度比较大,而混沌信号相对比较小时,消息信号不能被掩蔽在混沌信号中,传输信号中就能看出消息信号的波形,因此,实验中要求传送的消息信号幅值比较。 (2)利用混沌键控的方法进行数字信号加密通信实验混沌键控方法则属于混沌数字通信技术,是利用所发送的数字信号调制发送端混沌系统的参数,是其在两个值中切换,将信息编码在两个混沌吸引子中;接受端则由与发送端相同的混沌系统构成,通过检测发送与接受混沌系统的同步误差来判断所发送的消息。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实验中所用仪器为ni pci-6221型数据采集卡和tl082双运放芯片,以及面包板和其他电路元件若干。 数据处理: 1. 测量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实验中所测数据记录如下: 图4

《-Windows7-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 Windows 7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和文件夹基本操作。 2.掌握“资源管理器”和“计算机”基本操作。 二、实验要求 1.请将操作结果用Alt+Print Screen组合键截图粘贴在题目之后。 2.实验完成后,请将实验报告保存并提交。 三、实验内容 1.文件或文件夹的管理(提示:此题自行操作一遍即可,无需抓图)★期末机试必考题★ (1)在D:盘根目录上创建一个名为“上机实验”的文件夹,在“上机实验”文件夹中创建1个名为“操作系统上机实验”的空白文件夹和2个分别名为“2.xlsx”和“3.pptx”的空白文件,在“操作系统上机实验”文件夹中创建一个名为“1.docx”的空白文件。 (2)将“1.docx”改名为“介绍信.docx”;将“上机实验”改名为“作业”。 (3)在“作业”文件夹中分别尝试选择一个文件、同时选择两个文件、一次同时选择所有文件和文件夹。 (4)将“介绍信.docx”复制到C:盘根目录。 (5)将D:盘根目录中的“作业”文件夹移动到C:盘根目录。 (6)将“作业”文件夹中的“2.xlsx”文件删除放入“回收站”。 (7)还原被删除的“2.xlsx”文件到原位置。 2.搜索文件或文件夹,要求如下: 查找C盘上所有以大写字母“A”开头,文件大小在10KB以上的文本文件。(提示:搜索时,可以使用“?”和“*”。“?”表示任意一个字符,“*”表示任意多个字符。)

3. 在桌面上为C:盘根目录下的“作业”文件夹创建一个桌面快捷方式。★期末机试必考题★ 3.“计算机”或“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1)在“资源管理器”窗口,设置以详细信息方式显示C:\WINDOWS中所有文件和文件夹,使所有图标按类型排列显示,并不显示文件扩展名。(提示:三步操作全部做完后,将窗口中显示的最终设置结果抓一张图片即可) (2)将C:盘根目录中“介绍信.docx”的文件属性设置为“只读”和“隐藏”,并设置在窗口中显示“隐藏属性”的文件或文件夹。(提示:请将“文件夹”对话框中选项设置效果与C:盘根目录中该文件图标呈现的半透明显示效果截取在一整张桌面图片中即可) 4.回收站的设置 设置删除文件后,不将其移入回收站中,而是直接彻底删除功能。

OS上机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上机实习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20XX年月日

课程设计(上机实验)报告填写说明 1.本报告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上机实验)评分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课程设计(上机实验)结束时完成,以班为单位收齐后按时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2.本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信息学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信息学院网页上下载)打印(小4号宋体,1.5倍行距),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本报告中的“设计说明书”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报告“设计说明书”栏目内。其内容可以结合设计题目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自己在本课程设计(上机实验)阶段所完成的工作,阐明自己所采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硬件的设计及其电原理图分析介绍,和/或软件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及其主要模块介绍、程序在测试用例下的测试运行结果等)、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设计中的不足及改进设计的设想或建议等。说明书的篇幅应不少于2000字。 4.对硬件类课程设计,应绘制或打印硬件设计图纸或实验原理图,作为设计报告的附件。 5.软件类课程设计(上机实验)的软件文档(含软件清单和程序运行的有关结果)可以单独打印成册或上传到指导教师指定计

算机,作为课程设计报告的附件。 课程设计(上机实验)报告的附件是指导教师对学生课程设计(上机实验)评分的另一个依据。

课程设计(上机实习)报告 课程设计(上机实验)题目: 文件系统的模拟设计 4.1 修改md命令(去掉属性前面的|) 4.2 修改Help命令或命令行预处理程序(1. 修改help命令的显示方式和显示内容) 4.3 新增fc命令,实现两个文件的比较 4.4 新增replace命令,实现文件取代 4.6 新增batch命令,实现批处理 4.7 修改close、type等命令,允许不带文件名参数 4.8 完善copy命令(1. 改正某些缺陷) 4.10 修改del、copy等命令,使其可以使用统配符* 目的与任务: 理解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的某些工作原理,学习文件操作命令和目录操作命令的设计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某些问题的理解,归纳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软件设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C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目的】 1. 熟悉VC++6.0调试环境,掌握运行一个C 程序的基本步骤。 2. 掌握基本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 3. 能够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实现简单的数据处理。 4. 掌握C 程序的查错方法。 【实验内容】 调试示例 改正下列程序中的错误,求华氏温度1000F 对应的摄氏温度。计算公式如下,其中:c 表示摄氏温度,f 表示华氏温度。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 #include “stdoi.h ” void main() { int c;f; f=100; c=5*(f-32)/9; printf(“f=d,c=%d\n ”,f,c); } 运行结果(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 f=100,c=37 调试过程: (1) 输入源程序。 (2) 使用菜单或工具栏来完成编译、连接和运行操作。 (3) 单击编译(Compile )按钮,编译时出现的第一条错误信息是: Cannot open include file:’stdoi.h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通过拖动信息窗口右侧的滚动块或将信息窗口拉大可查看错误信息。双击该错误信息,箭头指向源程序的第一行,因为“stdio.h ”被误写为“stdoi.h ”。改正为“stdio.h ”后,重新编译,新产生的第一9)32(5-?=f c

条错误信息是:‘f’:undeclared identifier 双击该错误信息,箭头指向源程序的第四行,错误信息指出“f”变量没有被定义。仔细观察后,发现“f”前的分号应该为逗号。将“f”前的分号改为逗号后,重新编译,编译正确。 (4) 单击连接(Build)按钮,连接正确。 (5) 单击运行(Build Execute)按钮,运行结果为:f=d,c=100。 结果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仔细检查源程序,发现函数printf中“f=d”的“d”应为“%d”。改正后,重新编译、连接和运行,运行结果与题目要求的结果一致。 ●改错题 改正下列程序中的错误,计算x的平方y,并分别以“y=x*x”和“x*x=y”的形式输出x和y的值。 源程序(有错误的程序) /********************found********************/ #include “stdoi.h” void main() { int y,x; printf(“Input x:”); scanf(“%d”,&x); y=x*x; /********************found**********************/ printf(“%d=%d*%d\n”,x); /********************found**********************/ printf(“%d*%d=%d\n”,y); } 运行结果1(改正后程序的运行结果)运行结果2 Input x:5 Input x:4 25=5*5 16=4*4 5*5=25 4*4=16 ●编程题 1、已知某位学生的数学、英语和计算机课程的成绩分别是82分、78分和91分,求该生3门课的平均成绩。 输出示例: Math=82,eng=78,comp=91,average=83

计算机上机实验报告模板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院(直属系):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开课学院: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实验中心名称: 汽车交通实验中心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 开课学院及实验室:汽车学院机房(5D-215)实验时间:年月日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一般实验: 3.1实验方案设计与选择(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需写该项内容) 3.2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工作原理或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 3.3实验记录(核心代码及调试过程) 注解:理工科实验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表、计算、现象观察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其它如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记录程序核心代码以及程序在调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记录程序执行的结果。 上机实验: 3.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3.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3.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4 程序运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注解:实验总结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科和类型实验要求不一样,一般理工科类的实验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实验过程中问题进行讨论;在计算机上进行的编程、仿真性或模拟性实验需要对上机实践结果进行分析,上机的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其它实验应总结实验过程写出心得体会及改进意见。 说明:各门实验课程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要求,请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手工书写。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3、实验内容 3.1上机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3.2算法设计思想与算法实现步骤 3.3程序核心代码,程序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4 程序运行的结果 4、实验总结 4.1程序运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讨论 4.2实验总结心得体会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六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六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实验六 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3. (选做)对实验4中的People类重载“==”运算符和“-”运算符,“==”运算符判断两个people类对象的id属性是否相等;“-”运算符实现People类对象的赋值操作。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public: Point(); Point(int x,int 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