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风全热交换器液晶控制器EK说明书

新风全热交换器液晶控制器EK说明书

新风全热交换器液晶控制器EK说明书
新风全热交换器液晶控制器EK说明书

CMNE-01新风系统智能控制器

CMNE-01新风系统智能控制器适用于对家庭及公共场合的新风系统的风机的智能

控制,控制器实时监测室内空气品质,智能

调节风机运转速度,实现既节能环保又能保持室内良好空气品质

一、主要功能与特点

1.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监测:实时监测

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氨气、氢气、

酒精、一氧化碳、甲烷、丙烷、甘烷、

苯乙烯、丙二醇、酚、甲苯、乙苯、二

甲苯等有机挥发气体、香烟、木材、纸

张燃烧烟雾

2.LCD实时显示室内外温度:可通过加减

键切换显示当前室内及室外温度

3.LCD显示室内当前空气品质程度:好、

中、差

4.LCD显示新风系统工作模式:新风系统

工作模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手动模

式: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器面板上风速按

键控制风机的转速(高速风、中速风、

低速风)注:设定时两个风机同步;自

动模式:一周每天6时段可编程运行,

每天各时段可设定高、中、低、关4种

状态运行(通过机型可选择)

5.定时模式:用户可设定控制定时启动和

关闭的时间;(实时时钟)

6.LCD 显示新风系统风机状态:排风和送

7.LCD 显示新风系统风机转速:高速风、

中速风、低速风

8.智能控制:自动模式下,当控制器监测

到室内空气品质较差时可自动调整新

风系统风机转速(排风及送风自动转为

高速风);当空气质量达中档时,风机

恢复设定风速。当室外温度低于0℃时,排风电机及送风电机转为间隙运行(防

冻、防结霜),两者风速保持原来状态,同步间隙运行:先运行(0-90分钟,时

间可调),再停止(0-90分钟,时间可

调);当温度恢复至≥1℃及取消防冻

模式时,风机才恢复连续运行

9.睡眠功能:设定睡眠功能时,两个风机

均转为低速,运行8小时后,自动退出

睡眠功能10.防冻功能(防结霜):设定防冻功能后,

排风电机及送风电机转为间隙运行两

者风速保持原来状态,同步间隙运行:

先运行(0-90分钟,时间可调),再停

止(0-90分钟,时间可调),当取消防

冻模式时,风机才恢复连续运行

11.可现场设定VOC传感器灵敏度:好、中、

差三级

12.继电器输出:控制两个三速电机

13.滤网计时及报警:风机运行累计1500

小时,LCD闪烁显示报警符号。长按风

速F键6S,可清零重计

14.蓝色背光:有按键时点亮,无按键操作

20秒后熄灭

15.按键锁功能:按住模式键6秒,显示锁

符号,按键锁住;再按住模式键6秒,

锁符号熄灭,按键解锁;按键锁住时,

按键功能无效、此时有按键时,锁符号

闪烁

16.定时控制负离子发生器的开启与关闭:

新风系统连续运行6小时后,自动开启

负离子发生器进行除菌,清洁空气

二、电气规格:

1、额定电压: 110-220VAC

2、待机功耗: <

3、控制功率: 500W

4、过流保护: 5A熔断

5、输出接口:两个三速电机

6、预热时间: ≤60秒

7、响应时间: ≤10秒

8、恢复时间: ≤30秒

9、工作温度: -10℃ -- +50℃

10、存储温度: -20℃ -- +60℃

11、工作湿度: ≤95%RH

12、存储湿度: ≤60%RH

三、产品接线图

四、产品功能、按键指示图

每天编程:7天6时段编程:每天分为六时

段(1、2、3、4、5、6),每个时段有起始

时间和编程工作状态(见表3一1)。根据以

下步骤进行7天编程前,请根据表3一1规划

好起始时间和温度。自动模式参数设置,参

见表 3-1(出厂默认设置):

3-1 自Array动模式

参数表

五、故障诊断:当室温传感器发生断、开路

;当室外温传感器发故障时,显示栏显示 E

1

生断、开路故障时E

2

课程设计换热器-煤油汇总

《化工过程设备设计Ⅰ(一)》 说明书 设计题目:换热器的设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设计单位:青海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目录 前言 (4) 任务书 (5) 目的与要求 (6) 一、工艺设计方案 (8) 二、确定物性数据 (9) 三、估算传热面积 (9) 四、工艺结构尺寸 (10) 五、换热器核算 (12) 六、设计结果概要一览表 (17) 七、参考文献 (19)

前言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一个实践环节,是使学生得到化工设计的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围绕以某一典型单元设备(如板式塔、填料塔、干燥器、蒸发器、冷却器等)的设计为中心,训练学生非定型设备的设计和定型设备的选型能力。设计时数为3周,其基本内容为: (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含计算机辅助计算):物料衡算,能量衡量,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辅助设备的选型:典型辅助设备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设备的规格、型号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主要测量点。 (5)主要设备的工艺条件图: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6)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型,设计结果汇总,设计评述,参

管式冷却器使用说明

管式冷却器使用说明 一、概述 列管式冷却器是冶金、化工、机械、能源、交通、轻工、食品等工业部门普遍采用的热交换装置。它适用于冷却、冷凝、加热、蒸发、废热回收等不同工况。由于其结构坚固,使用弹性大,适应性强,近些年来又对结构、工艺和材料等方面作了大量改进,使它的技术性能更趋于合理与先进。因此,在门类众多的热交换器中,管式换热器仍居于重要位置。 二、结构与工作原理 列管式冷却器由外部壳体、内部冷却体两大部份组成。由于具体结构方式的不同,从外部连接形式分为管螺纹式和法兰式;从安装形式分为卧式和立式;从浮动形式分为浮动盘式和浮动头式;从冷却管结构分为螺管式和翅片管式;从折流的结构分为弓形折流板、矩形折流板、双堰形折流板和圆形折流板等多种结构形式,均按具体条件选用。 外部壳体包括:筒体、分水盖和回水盖。其上设有进、出油管和进、出水管,并附设排油、排水、排气螺塞、锌棒安装孔连温度计接口等。 冷却体由冷却管、定孔盘、动孔盘、折流板等组成。冷却管两端与定、动孔盘连接;定孔盘和外体法兰连接,动孔盘可在外体内自由伸缩,以消除温度对冷却管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影响。折流板起强化传热及支承冷却管的作用。 列管式冷却器的热介质是由筒体上的接管进口,顺序经各折流通道,曲折地流至接管出口。而冷却介质则采用双管程流动,即冷却介质由进水口经分水盖进入一半冷却管之后,再从回水盖流入另一半冷却管进入另一侧分水盖及出水管。冷介质在双管程流过程中,吸收热介质放出的余热由出水口排出,使工作介质保持额定的工作温度。 三、使用与操作 1、冷却器的基础必须足以使设备不发生下沉,在定孔盘头盖端应留足够的空间以便能从壳体内抽出管束,设备就位时应按吊装规范进行,待水平找正后拧紧地脚螺丝,连接冷热介质的进出管。

列管式换热器说明书

目录 一、设计任务 (2) 二、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3) 2.1 概述 (3) 2.2设计方案简介 (4) 2.2.1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4) 2.2.2流径的选择 (6) 2.2.3流速的选择 (6) 2.2.4材质的选择 (6) 2.2.5管程结构 (6) 2.2.6 换热器流体相对流动形式 (7) 三、工艺及设备设计计算 (7) 3.1确定设计方案 (7) 3.2确定物性数据 (8) 3.3计算总传热系数 (8) 3.4计算换热面积 (9) 3.5工艺尺寸计算 (9) 3.6换热器核算 (11) 3.6.1传热面积校核 (11) 3.6.2.换热器压降的核算 (12) 四、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3) 4.1拉杆规格 (13)

4.2接管 (13) 五、换热器结果总汇表 (14) 六、设计评述 (15) 七、参考资料 (15) 八、主要符号说明 (15) 九、致 (16) 一、设计任务

二、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2.1 概述 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实现物料间热量传递的设备称为换热设备,即换热器。换热器是化工、动力、食品及其他许多部门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通用设备。 换热器的种类很多,根据其热量传递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3种形式,即间壁式、直接接触式、蓄热式。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接触,相互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模板

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名称:核工程与核技术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7 年 1 月 13 日

目录 1 设计题目…………………………………………………………………………… 1.1 设计题目………………………………………………………………………1.2 团队成员……………………………………………………………………… 1.3 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2 设计过程…………………………………………………………………………… 3 热力计算…………………………………………………………………………… 4 水力计算…………………………………………………………………………… 5 分析与总结………………………………………………………………………… 5.1 可行性评价和方案优选………………………………………………………5.2 技术分析………………………………………………………………………5.3 总结与体会……………………………………………………………………参考文献………………………………………………………………………………附录计算程序………………………………………………………………………

1.1、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管壳式换热器,把 18000 kg/h 的热水由温度 t 1 ’冷却至 t 1 ”,冷却水入口温 度 t 2 ’,出口温度 t 2 ”,设热水和冷却水的运行压力均为低压。 初始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0℃;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50℃;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0℃;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5℃; 1.3设计题目的确定过程 首先,我们小组集中讨论了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即换热器设计的内容和具体细节上的要求,然后在组内达成了共识——求同存异。在题目初始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对后续的计算以及编程过程发挥各自的特长,并将自己存在的疑问于组内其他成员讨论,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的自主和协作能力,努力做到一个合格并且优秀的核专业学生应有的素质。 对于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在本说明书最后一并提到),第一次尝试选择参数,如下: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6℃;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并尝试进行初步计算,不过在后面进行有效平均温差的计算时,针对我们手头有限的资料(见附录3),为了保证R可查,将参数修正为以下值。 二次选择参数: 热水的运行压力:0.2MPa (绝对压力) 冷却水运行压力:0.16MPa(绝对压力) 热水入口温度 t 1 ’: 82℃; 热水出口温度 t 1 ”: 42℃; 冷却水入口温度 t 2 ’: 23℃; 冷却水出口温度 t 2 ”: 43℃; 继续往下计算,我们通过之前的知识,发现在换热器的设计中,除非处于必须降 ψ>,至少不小于0.8。 低壁温的目的,一般按照要求使0.9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 设计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5年6月26日

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用水冷却煤油产品的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二、设计任务: 1、处理能力:45t/年煤油 2、设备型号: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30℃ 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每年按330天计 建厂地址:新乡 三、设计要求 1、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 2、要进行工艺计算 3、要进行主体设备的设计(主要设备尺寸、横算结果等) 4、编写设计任务书 5、进行设备结构图的绘制(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参数、接管表、部件明细表、标题栏。)

目录 一、设计方案 (4) 1.1换热器的选择 (4) 1.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4) 二、物性数据 (5) 三、计算总传热系数: (5) 3.3、估算传热面积 (5) 3.3.1热流量 (5) 3.3.2平均传热温差 (5) 3.3.3传热面积 (5) 3.3.4冷却水用量 (5) 3.4、工艺结构尺寸 (6) 3.4.1管径和管内流速 (6) 3.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6) 3.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6) 3.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 3.4.5壳体内径 (7) 3.4.6折流板 (7) 3.4.7接管 (7) 3.5换热器核算 (8) 3.5.1热流量核算 (8) 3.5.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0) 四、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 (12) 五、设计自我评价 (12) 六、参考文献 (13) 七、主要符号说明 (13) 八、主体设备条件图及生产工艺流程图(附图) (13)

冷凝器使用说明书

LNQ系列 冷凝器 说 明 书 制作单位: 生产基地: 公司电话: 公司传真: 邮编: 编制日期:

一、产品介绍 (2) 二、冷凝器的规格 (2) 三、基本技术数据 (2) 四、结构与功能 (3) 五、设备的操作 (3) 六、设备的清洗和维护 (4) 七、注意事项 (5) 八、售后服务承诺 (5) 九、合格证 (7) \| lk 十、配置表 (7) 一、产品介绍 采用不锈钢材质制造,特别适合于制药、化工、生化、农副产品、水产品

深加工、食品等行业的稀料液的蒸发浓缩操作,根据工艺的不同,可用于对水蒸气、有机蒸汽的冷凝等等,冷却介质可以为冷却水和冷媒,可根据用户的工艺要求进行选择,本产品可广泛用于各种需加热或冷却操作工序中,具有结构紧凑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及性价比高等特点。 二、冷凝器的规格型号 本公司生产的冷凝器的型号规格如下: 依据换热面积分为:4 m2, 6 m2, 8 m2, 10 m2, 15 m2, 20 m2, 25 m2, 30 m, 35 m。。。等。还可根据客户所需实际换热面积定做。 三、基本技术数据

四、结构及功能 本固定管板列管换热器的结构,主要部分是由不锈钢封头、不锈钢筒体、高效换热管、管板、管箱、管箱及筒体法兰、鞍座等部件构成。筒体管板形成的内腔构成壳程,管箱换热管的空间构成管程。经过管、壳程的不同的冷热流体通过对流、热传导及热辐射等方式进行换热,从而达到工艺所需冷却或加热的目的。本产品可用于诸如蒸发器中的加热器、冷却器等。因换热管不易清洗,所以换热管一般走清洁且不易结垢的流体以防止堵塞换热管。 五、设备的操作 1、设备使用前应检查各法兰螺丝是否松动,密封垫圈是否良好。 2、使用前按1.25倍的操作压力分到进行水压试验,保压二十分钟无泄r \1 / lk 漏方可投产。 3、本设备使用前用清自来水进行20分钟左右清洗循环即可了。 4、在管路系统中应设有放气阀开启后应排出设备中空气防止空气停留在设备中,降低传热效果 5、冷热介质进出口接管之安装,应严格按出厂铭牌所规定方向连接。否则,没能发挥设备最佳性能。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 专业班级:应化1301班 姓名:王伟 学号: U201310289 指导老师:王华军 时间: 2016年8月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5) 1.1 设计题目 (5) 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5) 1.3 技术参数 (5) 2.设计方案简介 (5) 3.课程设计说明书 (6) 3.1确定设计方案 (6) 3.1.1确定自来水进出口温度 (6) 3.1.2确定换热器类型 (6) 3.1.3流程安排 (7) 3.2确定物性数据 (7) 3.3计算传热系数 (8) 3.3.1热流量 (8) 3.3.2 平均传热温度差 (8) 3.3.3 传热面积 (8) 3.3.4 冷却水用量 (8) 4.工艺结构尺寸 (9)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9) 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9)

4.3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9) 4.4 壳体内径 (10) 4.5 折流板 (10) 4.6 接管 (11) 4.6.1 壳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6.2 管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7 壁厚的确定和封头 (12) 4.7.1 壁厚 (12) 4.7.2 椭圆形封头 (12) 4.8 管板 (12) 4.8.1 管板的结构尺寸 (13) 4.8.2 管板尺寸 (13) 5.换热器核算 (13) 5.1热流量衡算 (13)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3) 5.1.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4) 5.1.3 传热系数K (15) 5.1.4 传热面积裕度 (16) 5.2 壁温衡算 (16) 5.3 流动阻力衡算 (17) 5.3.1 管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5.3.2 壳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甲醇-甲醇换热器II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 1,热交换量:8029.39kw 2,设备形式:长绕管式换热器 三,操作条件 ①甲醇:入口温度7.83°C,出口温度-31.68°C ②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 ③允许压强降:管侧不大于1.5*105pa壳侧不大于2.9*10’pa. 四,设计内容 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第二部分换热器设计理论计算 1,计算并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1) 两流体均不发生相变的传热过程,管程,壳程的介质均为 甲醇。 (2) 确定流体的定性温度,物性数据。 管程介质为甲醇,入口温度为7.83°C,出口温度-31.68°Co 壳程介质也为甲醇,入口温度?37.68°C,出口温度1.00°Co 管侧甲醇的定性温度:打=7兀:型=-H.925 °C 。 2 壳侧的甲醇定性温度:仏=二门卑V —1&34°C 。 2 两流体在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 ⑶传热温差 △ _ 7厂力)一72一" _ (7.83-1)-[-31.8 — (-37.68)] _ 6.83-6 —钳% °C 」厂T- 7?83-(一31?68)_39?51 r-f " 1-(-37.68) ~ 38.68 ") p=hzk= 1—(—37S)=坯=085 「-匕 7.83-(-37.68) 45.51 … 由R 和P 查图得到校正系数为:处ul,所以校正后的温度为 = ^=6.406°C (查传热课本 P288) ,6.83 In ----- 6 [-31.8-(-37.68)]

中文版列管式冷却器说明书

中文版列管式冷却器说明 书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冷却器 产品使用说明书 中国广东 郁南县中兴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概述 郁南县中兴换热器有限公司是广东中兴液力传动有限公司下属生产热交换器的专业厂家,主要产品有GLC﹑GLL﹑LQ型系列列管式冷却器,BR型系列板式冷却器, FL型﹑KL型、YOFL型(液力偶合器专用)系列空气(风)冷却器及各种热交换器,换热面积从~800m2。产品广泛使用在电力﹑冶金﹑矿山﹑机械﹑船舶﹑化工﹑空调、食品以及液压润滑行业,将工作介质换热(冷却)到规定的温度。 列管式冷却器由进出端盖﹑壳体﹑管束﹑后端盖、密封件及紧固件等组成,冷却介质(水)一般从换热管内通过,被冷却介质(油)从换热管外壳体内通过,冷热介质通过换热管传热,使被冷却介质温度下降。 列管式冷却器一般采用优质铜管﹑不锈钢管﹑钛管等作为换热管,管程可采用单回程、二回程或多回程,管程数增加使冷却介质流通时间加长,提高换热效果,换热管束上一般采用弓形折流板,使被冷却介质(油)在壳程内的流道为S形,达到被冷却介质(油)与换热管充分接触目的。 空气冷却器由进出端盖、本体、后端盖、风机、密封件、紧固件等组成,换热管采用单金属或双金属高效复合管。空气冷却器采用空气(风)作为冷却介质,具有工作稳定、无介质混合、运行费用低、节能环保、维护方便的优点。 二﹑型号及参数

三﹑使用说明 1﹑首先检查冷却器型号与规定要求是否相符,资料附件是否齐全(见装箱单),检查冷却器外观是否破损,紧固螺栓是否松动,冷却器出厂时已进行压力试验和清洗,一般不允许拆动紧固螺栓,确需拆卸清洗的,清洗完后必须进行压力试验,无泄漏、无异常方可使用。 2﹑冷却器安装前须确认进入冷却器的介质压力不大于冷却器铭牌标示设计压力。冷却器一般安装在系统回路或系统中压力相对较低处,必要时设置压力保护装置。列管式冷却器介质为油水时,油侧压力一般应大于水侧压力。试车前应在系统中设计傍路防止过高压力冲坏冷却器。连接冷却器的管道和系统须清洗干净,进入冷却器的介质须进行过滤,严防杂质堵塞和污染冷却器,以免影响冷却器效果。 空气冷却器安装应考虑进出风顺畅,在1米内无阻挡物。安装在室外时,应设置遮盖,防曝晒、防雨淋,以提高换热效率和使用寿命。 3﹑安装时须检查冷却器介质进出口无堵塞,将冷却器与介质管道连接紧密无泄漏。 4﹑冷却器工作时,先打开冷却器出口阀门,缓慢打开冷介质(水)进入阀,再缓慢打开热介质(油)进入阀,调整介质进入流量,以达到最佳效果。注意在打开冷却水进口阀门时不要过快,否则使换热管表面产生导热性很差的“过冷层”影响换热效果。 5﹑冷却器接通介质后,应检查各部位有无泄漏,并注意排尽冷却器中的气体,以提高换热效率和减少腐蚀。 6﹑在冬季冷却器停用时应放尽介质,防止介质冻结澎胀损坏冷却器。长期停用,应将冷却器拆下进行清洗、防锈等维护保养。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摘要: 列管式换热器属于间壁式换热器,冷热流体通过换热管壁进行热量的交换。参照任务书的任务量,需设计年冷却15000吨乙醇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时先确定流体流程,壳程走乙醇,其进、出口温度都为80℃,相变放出潜热,井水走管程冷却乙醇,进口温度为32℃,出口温度为40℃。再进行热量衡算、传热系数校核,初选冷凝器的型号,然后通过进行设备强度校核等一系列的计算和选型,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所选用型号为BEM400-2.5-30-9/25-2 Ⅰ,换热器壳径为400mm,总换热面积为27.79m2,管程为2,管子总根数为60,管长6000 mm,管束为正三角排列,两端封头选取标准椭圆封头。 关键词:列管式换热器,乙醇,水,温度,固定管板式。 Abstract: The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is a dividing wall type heat exchanger, fluids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s exchange heat by means of tube wall’s heat transfer.According to the assignment, A 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which has a process capacity of .?4 1510t/a is needed. The ethanol flow in the shell,the temperature in the entrance and exits is 80℃.The water which cool the ethanol flow in tubes, the inlet and outlet temperatures are 32℃and 40℃.Then by taking series calculating to confirm the module of the heat exchanger . After the design of intensity designing and a series calculating and choosing , the last result of our design is the fasten-board heat exchanger. The style of the heat exchange is 9 BEM400 2.530 2 25 Ⅰ ----,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receiver is 400mm ,The area of the heat exchange is 27.79 m2, The heat-exchanger in cludes two tube passes,one shell passes and 60 tubes.And the length of tubes is 6000mm . Tubes are ranked of the shape of triangle ,the envelops are oval-shaped.

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1 换热器的设计 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 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 流体的性质; ③ 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 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 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 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适用于冷热流体温

西安科技大学—乘风破浪团队 2 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 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分类 管 壳 式 名称 特性 管式 固定管板式 刚性结构用于管壳温差较小的情况(一般≤50°C),管间不 能清洗 带膨胀节:有一定的温度补偿能力,壳程只能承受较低的压 力 浮头式 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壳层易清洗,管壳两物料温差>120℃; 内垫片易渗漏 U 型管式 制造、安装方便,造价较低,管程耐压高;但结构不紧凑、 管子不易更换和不易机械清洗 填料 函式 内填料函:密封性能差,只能用于压差较小场合 外填料函:管间容易泄露,不易处理易挥发、易爆易燃及压 力较高场合 釜式 壳体上都有个蒸发空间,用于蒸汽与液相分离 套管 双套管式 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用于高温高压场合或固定床反应器中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20301kg h ,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 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190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3.297p c kj kg =g ℃ 热导率10.0279w m λ=g ℃ 粘度51 1.510Pa s μ-=?g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1994.3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4.174p c kj kg =g K 热导率10.624w m λ=g K 粘度310.74210Pa s μ-=?g

目录 1、确定设计方案 ............................................................................................. - 4 -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4) 1.2流程安排 (4) 2、确定物性数据............................................................................................. - 4 - 3、估算传热面积............................................................................................. - 5 - 3.1热流量 (5) 3.2平均传热温差 (5) 3.3传热面积 (5) 3.4冷却水用量 (5) 4、工艺结构尺寸............................................................................................. - 5 - 4.1管径和管内流速 (5) 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5) 4.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6) 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6) 4.5壳体内径 (6) 4.6折流挡板 (7) 4.7其他附件 (7) 4.8接管 (7) 5、换热器核算 ................................................................................................ - 8 - 5.1热流量核算 (8)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 8 -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 8 -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 9 -5.1.4传热系数.......................................................................................................... - 9 -5.1.5传热面积裕度.................................................................................................. - 9 -5.2壁温计算. (9) 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0) 5.3.1管程流体阻力................................................................................................ - 10 -5.3.2壳程阻力........................................................................................................ - 11 - 5.3.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11 - 6、结构设计 .................................................................................................. - 12 - 6.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12) 6.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13) 6.3管箱结构设计 (13) 6.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14) 6.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 6.6外头盖结构设计 (14) 6.7垫片选择 (14)

(完整版)煤油冷却器毕业课程设计

长沙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系(部) 生环系 专业(班级) 09应化2班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宋勇

起止日期2012.5.28——2012.6.16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主任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学生__戴姣______ 2班 编号:2.2.7 一、设计题目名称: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二、设计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30℃,出口温度:50℃; 2.冷却介质,循环水(P为0.3MPa,进口温度28℃,出口温度40℃)3.允许压强降,不超过105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 s。参考数据见表2.1,表2.2[1]。 表2.1.列管式换热器内的适宜流速范围 流体种类流速(ms) 管程壳程一般液体0.5~3 0.5~1.5 易结垢液体>1 >0.5 气体5~30 3~15 表2.2不同粘度液体的流速(以普通钢壁为例) 液体粘度 mPa.s >1500 1500~ 500 500~ 100 100~35 35~1 <1 最大流速 (ms) 0.6 0.75 1.1 1.5 1.8 2.4

2.3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流体(煤油)的定性温度为:℃ 管程流体(硬水)的定性温度为:℃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见表2.3[1] 表2.3.物性数据 密度(㎏m3)比热容(kJkg ?℃)粘度(Pa? s) 导热系数(Wm ?℃) 煤油825 2.22 7.15× 10-4 0.14 水34℃) 993.95 4.174 7.27× 10-4 0.62 2.4计算总传热系数 (1).煤油的流量 已知要求处理能力为16.5万吨煤油每年(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则煤油的流量为:

水冷却器操作说明书-1..

变压器油水冷却器相关产品操作维护说明 1 综述 变压器油是由变压器热量损失的热量来加热的。变压器油直接进入冷却器外部的管束。阻碍器是用来指引变压器油在交叉管中的流向的。管子的冷却面被分为两部分甚至更多。多数管路使用双回路水。 单管冷却器的特征 非常必要使用单管冷却器使油压始终超过运转过程中的水压。这样就防止了了水穿透油发生渗漏。 双管冷却器的特征 不像变压器油水冷却器单管设计那样,管路为双管和双向管板。这种特殊的安全设计能够在运转过程中避免冷却水压不再受油压的限制(通常小于2BAR)。双管路冷凝器的标准设计适合水压在10BAR。万一发生水或油的泄漏,他们将直接进入位于双管之间的小细管中,进入两管板中间的空间。因此,双管系统的设计就避免了油水或水油的混合。这种设计是对变压器和冷却水的保护。发现泄漏后,冷却器的泄漏通路将和一个小的收集盒连接,以来控制泄漏,―这就是泄漏控制器。在泄漏控制器内部,有一个磁控浮动转换装置与收集传导器连接,即便发生几个立方厘米的泄漏也会及时报警。 2型号 变压器油水冷却器的型号标注为字母WK 例如: W K D H 250 DIN Z D---代表冷却器制造方式 D-双管路设计 E-单管路设计 H---装配方向 H-挂式 L-卧式 S-立式 250-功率水平:40,63, 100,160, 250, 315,400, 500, 630…) DIN---型号系列比如DIN或EX, NR… Z---选择,与标准设计不同的设计 3,安装 变压器油水冷却器的输出是由密封油-油面的入出口有珐琅。油仓充满含水量小于10%的氮气且压力为0.45BAR以便防止冷却器受侵蚀及受污。在装卸时,封闭板必须拆除。 水冷却器必须安装在干燥的房间内,且该房间不会受震动或相关干扰。 !!!注意:在启动热交换器前必须要经过检查确认。 3,1安装地点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 1.1设计题目:满液式蒸发器 (1) 1.2设计参数: (1) 2设计计算 (1) 2.1热力计算 (1) 2.1.1制冷剂的流量 (1) 2.1.2冷媒水流量 (1) 2.2传热计算 (2) 2.2.1选管 (2) 2.2.2污垢热阻确定 (2) 2.2.3管内换热系数的计算 (2) 2.2.4管外换热系数的计算 (3) 2.2.5传热系数 K计算 (3) 2.2.6传热面积和管长确定 (4) 2.3流动阻力计算 (4) 3.结构计算 (5) 3.1换热管布置设计 (5) 3.2壳体设计计算 (5) 3.3校验换热管管与管板结构合理性 (5) 3.4零部件结构尺寸设计 (6) 3.4.1管板尺寸设计 (6) 3.4.2端盖 (6) 3.4.3分程隔板 (7) 3.4.4支座 (7) 3.4.5支撑板与拉杆 (7) 3.4.6垫片的选取 (7) 3.4.7螺栓 (8) 3.4.8连接管 (9) 4.换热器总体结构讨论分析 (10) 5.设计心得体会 (10) 6.参考文献 (10)

1.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 1.1设计题目:105KW 满液式蒸发器 1.2设计参数: 蒸发器的换热量Q 0=105KW ; 给定制冷剂:R22; 蒸发温度:t 0=2℃,t k =40℃,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进口1t '=12℃; 出口1 t " =7℃。 2设计计算 2.1热力计算 2.1.1制冷剂的流量 根据资料【1】,制冷剂的lgp-h 图:P 0=0.4MPa ,h 1=405KJ/Kg ,h 2=433KJ/Kg , P K =1.5MPa ,h 3=h 4=250KJ/Kg ,kg m 04427.0v 3 1=,kg m v 3 400078.0= 图2-1 R22的lgP-h 图 制冷剂流量s kg s kg h h Q q m 667 .0250 4051054 10=-= -= 2.1.2冷媒水流量 水的定性温度t s =(12+7)/2℃=9.5℃,根据资料【2】附录9,ρ=999.71kg/m 3 ,c p =4.192KJ/(Kg ·K)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的设计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化工0802 学号: 1505080802 姓名: ****** 指导教师:邱运仁 时间:2010年9月

目录 §一.任务书 (2) 1.1.题目 1.2.任务及操作条件 1.3.列管式换热器的选择与核算 §二.概述 (3) 2.1.换热器概述 2.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3.设计背景及设计要求 §三.热量设计 (5) 3.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3.2.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3.3.确定物性数据 3.4.计算总传热系数 3.5.计算传热面积 §四. 机械结构设计 (9) 4.1.管径和管内流速 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4.4.壳程内径及换热管选型汇总 4.4.折流板 4.6.接管 4.7.壁厚的确定、封头 4.8.管板 4.9.换热管 4.10.分程隔板 4.11拉杆 4.12.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4.13.防冲板或导流筒的选择、鞍式支座的示意图(BI型) 4.14.膨胀节的设定讨论 §五.换热器核算 (21) 5.1.热量核算 5.2.压力降核算 §六.管束振动 (25) 6.1.换热器的振动 6.2.流体诱发换热器管束振动机理 6.3.换热器管束振动的计算 6.4.振动的防止与有效利用 §七. 设计结果表汇 (28) §八.参考文献 (29) §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心得体会 (30)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1.1.题目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1.2.任务及操作条件 1.2.1处理能力:40t/h 煤油 1.2.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 1.2.3.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60℃,出口温度6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17℃,出口温度30℃ (3).允许压强降:管程不大于0.1MPa,壳程不大于40KPa (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825kg/m3,黏度7.15×10-4Pa.s,比热容2.2kJ/(kg.℃),导热系数0.14W/(m.℃) 1.3.列管式换热器的选择与核算 1.3.1.传热计算 1.3. 2.管、壳程流体阻力计算 1.3.3.管板厚度计算 1.3.4.膨胀节计算 1.3.5.管束振动 1.3.6.管壳式换热器零部件结构 §二.概述 2.1.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炼油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的工艺设备。在化工厂,换热器的费用约占总费用的10%~20%,在炼油厂约占总费用35%~40%。换热器在其他部门如动力、原子能、冶金、食品、交通、环保、家电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设计和选择得到使用、高效的换热器对降低设备的造价和操作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即简称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 换热器的类型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广泛,如表2-1所示。 表2-1 传热器的结构分类

煤油冷却器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化工原理 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能化1402 学号:201405040207 学生姓名:冯慧芬 指导教师:朱洪涛 设计周数: 1 成绩: 日期:2016 年11月

目录 一.任务书 1.1目的与要求 1.2.主要内容 二.设计方案简介 2.1.换热器概述 2.2 列管式换热器 2.3.设计方案的拟定 三.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3.1热量设计 3.1.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3.1.2.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 3.1.3.确定物性数据 3.1. 4.计算总传热系数 3.1.5.计算传热面积 3.2工艺结构设计 3.2.1管径和管内流速 3.2.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3.2.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3.2.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3.2.5折流板 3.2.6壳程内径及换热管选型汇总 3.3换热器核算 3.3.1热量核算 3.3.2压力降核算 四.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4.1 封头 4.2 缓冲挡板 4.3 放气孔、排液管 4.4 假管 4.5 拉杆和定距管 4.6 膨胀节 4.7 接管 五.设计结果一览表 六.心得体会 七.参考文献 八.主体设备的工艺条件图

一.任务书 1.1 目的与要求 1. 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列管换热器设计任务。 2. 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熟悉和掌握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标准,正确地选用公式和数据。 1.2 主要内容 1.2.1处理能力:25000kg/h 煤油 1.2.2设备型式:列管换热器 1.2.3操作条件: 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密度825kg/m3粘度7.15×10-4Pa·s 比热容2.22kJ/kg·℃导热系数0.14W/m·℃水定性温度下的物性参数:密度994kg/m3粘度7.28×10-4Pa·s 比热容4.174kJ/kg·℃导热系数0.626W/m·℃ 1.2.4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板式换热器安装与使用说明书

板式换热器安装与使用说明书 板式换热器安装与使用 1、拆箱 板式换热器一般情况下都是木质包装,在拆箱签一定要确认木箱是否在正确的位置。因 为,设备在木箱内。固定挡板面市向下放置的,以使设备的重心在木箱的下方,所以,未拆 箱前搬动箱体时,不要使箱体侧倒或道里,以免因箱体重心不稳,砸伤人员、摔坏设备。 拆箱时,用工具先将顶部木板拆除,再依次将四周的木板拆除;木箱最下面的木板与换 热器是固定在一起的,需将固定铁片剪断,此时,装箱文件即可取下,请注意保存好。至此, 拆箱工作结束。 2、吊运 吊运换热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装箱文件中的使用手册,以保证正确的方式进行吊运工 作。吊装时,须注意对换热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碰撞和坠落事件的发生。 3、安装 板式换热器为整机出厂。出厂前,工厂对换热器性能的各项指标已经进行了检测。因此, 运抵安装现场的换热器,可直接安装使用。 (1)基础 制作换热器的安装基础,主要是为了换热器的水平安装和有利于连接配管以及方便日后 对换热器的维修、保养,所以,基础的制作是依照现场情况来考虑的。板式换热器出厂时, 在换热器上配制了三个地脚,并在装箱时为用户准备了一份安装尺寸图,用户可根据实物和 安装尺寸图在基础中做预埋件,安装时拧紧地脚螺栓,以免启动时振动影响换热器性能和造成损坏。安装时,不允许有外力加在换热器上,以免使换热器变形、影响正常运行。 (2)配管的连接 用户在连接配管时。首先要特别注意热侧和冷侧进、出口配管的连接位置,凡是在换热 器设计选型时,设计参数表上注明’流程为1'个接口方向D i为热介质进口,D2为热介质 出口,D3为冷介质进口,D4为冷介质出口。安装人员必须在确认了每个配管的功能之后,方可进行连接配管的工作。配管连接前还需要仔细检查流道内有无硬杂物,以免运行时堵塞 流道或降低换热效率。泵的安装方式分为硬性联接安装和柔性联接安装。(由客户视具体情 况而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