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研究方法 :核心内容及习题、答案

企业研究方法 :核心内容及习题、答案

企业研究方法 :核心内容及习题、答案
企业研究方法 :核心内容及习题、答案

企业研究方法(重要内容)

*研究流程

*科学研究的特征:

1】目的性 2】严格性 3】可检验性 4】客观性 5】简练性 6】可重复性 7】共性 8】精确性与可信度

*假设演绎的7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

第二步:初步信息搜集 第三步:理论形成 第四步:提出假设

第五步:进一步搜集科学性资料 第六步:资料分析 第七步:演绎 进行企业研究的步骤: ⑴确定研究的目的(应用研究.or.基础研究…) ⑵进行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对象的状态、行为…) ⑶进行政策性研究,得出政策方案

⑷评价政策方案(有效、效益、公平、弹性、可操作、回报期)

*控制的操作方法:

⑴组别配对(如:60名成员中有20名女性,那么设计4组且每组女生5名以平均性别的影响)

⑵随机分配(如:60名成员通过随机抽签组成4组)

*影响内部效度的各种因素: ①历程效应 ②成熟度效应 ③测试效应 ④测试工具效应 ⑤选择效应 ⑥统计回归效应 ⑦淘汰效应 *所罗门四组设计是什么 /如何操作?

答:first 在实验中设置两个实验组和两个控制组;second 其中一组实验组与一组控制组都施以前测和后测,另外两组只有后测;third 用几种不同方式处理,如果每一中计算方式所获得的结果相近,这些结果就可以归因于实验设计。

*量表的种类:

Ж评定量表【评定单一对象】

·二分量表 ·类别量表 ·数值量表

·语义差异量表 ·列举式评定量表 ·图形评定量表 ·共识性量表 ·李克特量表(反应程度,5点式)*

·固定或常数总和评定量表(总分数分配)* ·Stapel 量表(描述为零点,上下选差值)* Ж等级量表【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

~配对比较( )* ~强迫选择(强迫排序)*

~比较量表(对象中找出标杆与其他比较)*

为对象个数配对比较次数n n n ,2

)

1(-=*信度的评定方法: @测量的稳定性

·再测信度(不同时间测

量的结果是否相近) ·复本信度(用同质对象

测量的结果是否相近) @量表内部一致性

~项目间一致性信度(是

对相同概念的独立测量单位)

~折半信度(将单一量表

拆分两半间的相关性)

*问卷设计的准则: 1】语言原则需考虑的因素 ·问题内容的合适性

·问题如何遣词造句及使用语言复杂性 ·问题的形式*

I开放式与封闭式问题 II 正面地与负面地表达问题 III 双关问题(对象会同意同一问题的前面但反对后面。解决方法是,将此问题分成两个问题)

IV 模糊问题(问题模棱两可,如:不告诉特定情况,直接问别人有多高兴?) V依赖回忆的问题(事件已经发生很久) VI 引导式问题

VII 别有用意的问题(如问罢工是否会遭到管理层报复,从而试探管理层态度) VIII 社会意愿(如不应问长者是否应被解雇,而应问企业雇用长者的程度是怎样) XI 问题长度(应控制在20字以内) 〃问题的顺序

〃从受试者得到的个人资料 2】分类资料或个人信息 效度的评定方法:

[1]内容效度 [2]效标关联效度

工具:同期效度、预测效度 [3]构念效度

工具:聚合效度、辨别效度

概率与非概率抽样设计

抽样设计描述优点缺点

概率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考虑总体中所有元素,且

每个元素都有相对应的

机会被选取为研究对象

研究发现的共性好不如分层抽样有效*系统抽样

从总体架构中随机开始

选取每第n个元素

如果可以取得总体

架构,则方法法比较

方便

可能有系统性偏差*分层随机抽样

有意识地将总体分为几

个部分,按各部分占总体

的比例或其他准则抽取

研究对象

在所有的概率抽样

设计中最有效

〃分层要有目的

耗时长

〃每层总体架构是

不可或缺的聚类抽样

找出一些其成员相互有

差异的聚类体,从中抽取

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

对地理上的聚类体,

搜集资料成本低

最不可靠和没效率区域抽样

在特定区域中进行聚类

抽样

有成本效益,有效对

该区域决策

从各地区搜集资料

花费时间长双重抽样

对相同的样本或子样本

研究两次

对研究主题提供更

多细节信息

不能消除原始偏差

研究对象会对重复

回答感到不满

企业的信息需求(判断):

@一般环境信息PEST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信息

@供应信息

@顾客需求信息

@竞争对手信息

@政府政策与标准信息

@内部管理信息

*如何建立与受访者的信任关系?

{1}表现出专业性、热忱与信心

{2}持诚恳、愉快和非评估性态度

{3}阐述研究目的和数据应用范围

{4}消除其对研究及其后果的焦虑

{5}先询问宽泛的问题再缩小议题

{6}用无偏差的方式进行询问

{7}必要时对其答案进行确认

{8}帮助受访者思考困难的问题

{9}让受访者查看自己记录的回答

*处理空白答案的方法:

·以量尺的中心点作为答案

·计算机忽略空白答案

·由已填的样本平均值替代

·在受试者测试相同变量的其

他选项的回答的平均值替代

·随机给予量尺上的数值

·SPSS中由相邻点线性插值

·SPSS中以线性趋势替换答案

—————————————填空题—————————————

1】用来探讨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有:实地研究、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2】分析单位包括:个人、二元体、群体、组织、部门、产业、国家、文化。

3】使研究更具备科学性的方法:控制和操作自变量。

4】量尺的四种基本类型是: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5】整理资料包括:编辑资料、处理空白答案、编码、分类、资料输入。

6】概率抽样类型: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系统抽样、聚类抽样、区域抽样、双重抽样。

7】非概率抽样类型:简便抽样、计划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

8】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9】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10】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本身所具有的异质性。

11】文献分析有两大类,即文献定性分析和文献定量分析。

12】实验法有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实验主体,二是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三是实验活动。13】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名气最大、流行最广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软件和与其功能类似的office中的excel。

1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的两个阶段。

15】依据调进查对象的范围和方式,调查报告可分为全面调查报告、专题调查报告和典型调查报告。

16】一般来说可以将社会经济调查客体的属性和特征分为三大类,即状态与事实、态度与意见和行为与活动。

17】调查客体是根据调查目的而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的某种社会现象的整个载体,即所谓统计总体。

18】抽样中最基本的问题是确定目标人群或总体。

19】访谈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访问调查、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电脑辅助调查、座谈会和个别深访等。

20】定性调查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深入访谈;二是座谈会。

21】如果要研究较为隐秘的问题,如个人隐私问题,适合的调查方法是深入访谈。

————————————选择题—————————————

1、描述性研究是指()。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

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

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

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

2、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离散变量

B、自变量

C、连续变量

D、因变量

3、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4、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A、建构效度

B、表面效度

C、外在效度

D、实证效度

5、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

A、家庭

B、社会组织

C、村落

D、阶层

E、非正式组织

F、企事业单位

6、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描述型研究

B、定性研究

C、定量研究

D、横剖研究

E、解释型研究

F、纵贯研究

7、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

A、再测法

B、表面效度

C、准则效度

D、结构效度

E、复本法

F、对分法

8、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

A、查阅文献

B、咨询活动

C、实地考察

D、确定课题

E、概念操作化

F、理论建构

9、分类抽样主要解决的是()。

A、总体异质性程度较高的问题

B、总体同质性程度较高的问题

C、总体内所含个体单位数量过大问题

D、总体内所含个体单位数量不足问题

10、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是指()。

A、分类抽样

B、多阶段抽样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11、综述、评论、述评、进展、动态、年鉴、专著、指南等属于()。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12、文献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为它是()。

A、它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B、它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C、它是一种直接的调查方法

D、它是一种间接的调查方法

13、一种专门用于主观性指标的问卷是()。

A、访谈问卷

B、自填式问卷

C、量表

D、开放式问卷多选题

14、抽样的一般步聚有()。

A、界定总体

B、决定抽样方法

C、设计抽样方案

D、制定抽样框

E、样本评估

F、实际抽取样本

15、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ABEF )。

A、总体的规模

B、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C、抽样单位的规模

D、抽样过程的控制

E、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因素

F、样本精确度要求

16、摘取信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A、浏览

B、筛选

C、精读

D、记录星

E、编制纲要

F、撰写札记

17、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

A、封面信

B、编码

C、问题及答案

D、问卷名称

E、指导语

F、问卷统计

18、问卷中的问题基本上可分为()。

A、前景性问题

B、客观性问题

C、主观性问题

D、检验性问题

E、开放性问题

F、封闭性问题

19、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

A、深度访谈

B、自由访谈

C、重点访谈

D、个别访谈

20、一般的访谈时间最好为()。

A、4~5小时

B、3~4小时

C、1~2小时

D、半~1小时

21、观察法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A、以人的感觉器官为主要调查工具

B、收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

C、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活动

D、观察的是保持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

22、既有实验组又有控制组或对照组的实验方法是()。

A、平等实验

B、连续实验

C、单盲实验

D、双盲实验

23、不同性质、不同内容的访谈对于访谈者的不同要求主要是()。

A、性别

B、年龄

C、籍贯

D、品质

E、形象气质

F、知识结构

24、在观察对象方面,产生观察误差的因素主要有()。

A、观察手段

B、观察内容

C、被观察者的反应

D、人为的假象

E、事物本质的显现程度

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25、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

A、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C、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D、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E、难以进行定性分析

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26、简单实验设计包括()。

A、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B、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C、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D、两组无后测实验设计

E、四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F、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27、排除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和干扰的主要方法有()。

A、排除法

B、纳入法

C、比较法

D、平衡法

E、统计分析法

F、分类法

28、文字资料的真实主要是指()。

A、信度审查

B、效度审查

C、资料校正

D、资料分类

29、数字资料检验主要是指()。

A、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进行检验

B、对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进行检验

C、对数据之间是否合乎逻辑进行检验

D、对分类标准是否选择得当和科学进行检验

30、离中量数是反映()。

A、数据的集中趋势

B、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性

C、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31、资料分析中属于推论性分析的有()。

A、相关分析

B、回归分析

C、抽样推断分析

D、预测分析

E、综合评价分析

F、相对指标分析

32、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有()。

A、因果分析法

B、辩证分析法

C、比较法

D、逻辑证明法

E、要素分析法

F、内容分析法

33、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有()。

A、真实性

B、客观性

C、针对性

D、典型性

E、指导性

F、时效性。

34、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

A、确定主题、形成观点,精选素材,拟订提纲,起草报告和候改定稿

B、审核资料

C、精选素材

D、拟订提纲

E、起草报告

F、修改定稿

35、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 、精度D、长度

36、“你经常去看电影吗?”如果按6W准则来推敲,这一问题在哪一方面不清除?( )。

A.When(何时) B.Who(谁) C.How(如何) D.What(什么事)

37、将一组受访者视作一个抽样单位而不是个体的抽样方法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整群抽样

D、系统抽样

38、企业非公开的二手资料包括( )。

A、企业发展战略、营销计划、活动方案、专业调查研究报告等

B、统计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专业调查研究报告等

C、财务报告、审计报告、活动方案、产品供销存数据库等

D、审计报告、营销计划、活动方案、产品供销存数据库等

39、对于一些复杂产品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价,较为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观察与试验

B、深入访谈

C、座谈会

D、问卷调查

40、社会经济调查的客体主要包括( )。

A、个人

B、国家

C、群体

D、组织

E、社区

答案:1、B 2、A 3、D 4、C 5、ACE 6、AE 7、AEF 8、ABC

9、A 10、D 11、D 12、A 13、C 14、ABCDEF 15、ABEF

16、ABCD 17、ABCE 18、EF 19、D 20、C 21、B 22、A

23、ABCF 24、CDE 25、ABCDF 26、ABD 27、ABDE 28、A

29、A 30、B 31、ABCDE 32、AC 33、ABCDEF 34、ACDEF

35、B 36、A 37、C 38、A 39、B 40、ACDE

————————————论述题—————————————

【什么是对照组实验?举例说明如何设置对照组?】

答:①对照组实验是指现有实验组又有对照组的一种实验法,实验组即实验单位,对照组是同实验组进行对比的单位,两组在范围特征等方面基本相同。在对照组实验中,要同时对两个观察客体做前测和后测并比较结果的检验理论假设。②例如,要检验“管理是提高生产率的要素”这一假设,以某工厂某车间为实验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以另一个与此相似的车间为对照组,维持旧的管理方法,在一段时间的首尾,同时对两个车间做前测与后测,再比较其结果,得出结论。

————————————名词解释—————————————

研究:调查和分析各种情境因素后,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企业研究:指通过有组织的、系统的、以资料为基础的、批判的、客观的和科学的方式,调查某个特定问题,以找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

应用研究:为了让管理者得到以实时解决目前工作中面临的问题的研究。

基础研究:通过先探讨某些特定问题如何被解决,以增加知识,然后在利用这些知识来帮助管理者解决问题的研究。

演绎法:指通过逻辑性推广已知事实,经过推理获得结论的过程。例如:一般认为所有高绩效工作者在工作上都相当熟练,如果约翰是高绩效者,就认为他对工作相当

熟练。

归纳法:指根据所观察到的事实,逻辑性地建立一般性命题。例如:生产流程是工厂或制

造车间的主要特征,因而认为工厂的存在是为了生产。

宽泛问题领域:某个人意识到的某种状况,这种状况有进行的必要,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虽然人们暂时还不清楚这种状况意味着什么特定问题。

变量:是指任何具有不同数值的事物。

自变量:指以正向或负向方式影响因变量的变量。

因变量:在研究中主要感兴趣的变量。

中介变量:指伴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具有附带影响的变量。

插入变量:指从自变量开始影响因变量时,在产生影响期间所显露出来的一种变量,具有暂时性或时间维度。

因果研究:是用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陈述X引发了Y,属于单一影响结果)

相关性研究:是用以找出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方法。(属于多个影响结果)

相关性研究:是以确认出与研究变量有关的重要因素为目的的研究。

实地研究:在自然的环境状态下进行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极少对环境进行干涉。

实地实验:又称为现场实验,是为了找出在自然环境下,事件正常发生的因果关系的研究。

实验室实验:是一种通过人为施加控制来确立研究者感兴趣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验设计。

控制:通过其他合适的或随机的过程,改变可能干扰因果关系的外生或外部变量的影响。

操作自变量:实验设计中对自变量进行变化处理,以便确定其对因变量的影响的方法。

历程效应:在实验过程中,有时可能会意外出现某些事件或因素影响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这样的历史事件会对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造成混淆,进而影响其内部效度。

成熟程度效应:成熟程度效应是生理历程与心理历程的结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作用在受试者身上。例如,长大、变得疲倦、觉得饿、觉得无聊等。换言之,仅是

时间的推移就可能对因变量产生成熟程度效应。

测试效应:这种因前测而产生预期心理的效应称为测试效应,它也会影响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

测试工具效应:这种因前测而产生预期心理的效应称为测试效应,它也会影响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

选择效应:内部效度的另一威胁来自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受试者选择不当或配对不当

统计回归效应:当实验组的成员一开始就在因变量上出现极端分数时,统计回归效应( statistical regression effects)就会发生。

淘汰效应:当实验组或控制组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死亡或退出时,会对因果关系造成另一种混淆。当各组成员因为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时,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就变得

很难进行,因为中途退出的人很可能会对结果造成混淆。

双盲研究:是一种不论实验者或受测对象,彼此都不知道谁被给予真正的实验刺激或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例如:研究新药物的功效时,实验者和受测对象都不知道自

己服下的胶囊里装的是药物还是面粉。

操作化定义:是通过对维度和要素的描述来缩小其抽象程度(即降维处理)的方法定义某个构念的概念。例如:可以从菜色、环境、服务等几个维度上的得分来评

定客人对餐馆的满意度,从而是抽象的“满意度”可以被操作被描述。

焦点组:指由随机选出8~10人组成的组,在约2小时中跟主持人一起讨论一项产品或已给定的主题,所发表的意见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非介入性测量:变量测量时,数据收集排除人为因素的测量方法。例如出生记录或库存产品数量的事实不会收到人为因素影响。

研究对象:是样本中的单一成员。

信度:是指测量无偏差的程度。

表面效度:是指当某些题项被设计来测量某个概念时,至少要看起来像在测量此概念。

《数值计算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数值计算方法》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 ?????----=410141014A ,则A 的LU 分解为 A ??? ?????????=? ?????????? ?。 答案: ?? ????????--??????????--=1556141501 4115401411A 2、已知3.1)3(,2.1)2(,0.1)1(===f f f ,则用辛普生(辛卜生)公式计算求得 ?≈3 1 _________ )(dx x f ,用三点式求得≈')1(f 。 答案:, 3、1)3(,2)2(,1)1(==-=f f f ,则过这三点的二次插值多项式中2 x 的系数为 ,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 答案:-1, )2)(1(21 )3)(1(2)3)(2(21)(2--------= x x x x x x x L 4、近似值*0.231x =关于真值229.0=x 有( 2 )位有效数字; 5、设)(x f 可微,求方程)(x f x =的牛顿迭代格式是( ); ( 答案 )(1)(1n n n n n x f x f x x x '--- =+ 6、对1)(3 ++=x x x f ,差商=]3,2,1,0[f ( 1 ),=]4,3,2,1,0[f ( 0 ); 7、计算方法主要研究( 截断 )误差和( 舍入 )误差; 8、用二分法求非线性方程 f (x )=0在区间(a ,b )内的根时,二分n 次后的误差限为 ( 1 2+-n a b ); 9、求解一阶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y '= f (x ,y ),y (x 0)=y 0的改进的欧拉公式为

( )] ,(),([2111+++++=n n n n n n y x f y x f h y y ); 10、已知f (1)=2,f (2)=3,f (4)=,则二次Newton 插值多项式中x 2系数为( ); 11、 两点式高斯型求积公式?1 d )(x x f ≈( ?++-≈1 )] 321 3()3213([21d )(f f x x f ),代数精 度为( 5 ); 12、 解线性方程组A x =b 的高斯顺序消元法满足的充要条件为(A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均 不为零)。 13、 为了使计算 32)1(6 )1(41310-- -+-+ =x x x y 的乘除法次数尽量地少,应将该表 达式改写为 11 ,))64(3(10-= -++=x t t t t y ,为了减少舍入误差,应将表达式 19992001-改写为 199920012 + 。 14、 用二分法求方程01)(3 =-+=x x x f 在区间[0,1]内的根,进行一步后根的所在区间 为 ,1 ,进行两步后根的所在区间为 , 。 15、 、 16、 计算积分?1 5 .0d x x ,取4位有效数字。用梯形公式计算求得的近似值为 ,用辛卜 生公式计算求得的近似值为 ,梯形公式的代数精度为 1 ,辛卜生公式的代数精度为 3 。 17、 求解方程组?? ?=+=+042.01532121x x x x 的高斯—塞德尔迭代格式为 ?????-=-=+++20/3/)51()1(1)1(2)(2)1(1 k k k k x x x x ,该迭 代格式的迭代矩阵的谱半径)(M ρ= 121 。 18、 设46)2(,16)1(,0)0(===f f f ,则=)(1x l )2()(1--=x x x l ,)(x f 的二次牛顿 插值多项式为 )1(716)(2-+=x x x x N 。 19、 求积公式 ?∑=≈b a k n k k x f A x x f )(d )(0 的代数精度以( 高斯型 )求积公式为最高,具 有( 12+n )次代数精度。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一、判断题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 ×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 ×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外光谱中出现振动偶合谱带。() ×20.确定某一化合物骨架结构的合理方法是红外光谱分析法。() ×21.对称分子结构,如H2O分子,没有红外活性。() √22.分子中必须具有红外活性振动是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必备条件之一。() √23.红外光谱中,不同化合物中相同基团的特征频率总是在特定波长围出现,故可以根据红外光谱中的特征频率峰来确定化合物中该基团的存在。() ×24.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羰基化合物的大小顺序为:酰卤>酰胺>酸>醛>酯。() √25.傅里叶变换型红外光谱仪与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差别在于它有干涉仪和计算机部件。()√26.当分子受到红外光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27.游离有机酸C=O伸缩振动v C=O频率一般出现在1760cm-1,但形成多聚体时,吸收频率会向高波数移动。() 二、选择题 1.在一定波长处,用2.0 cm吸收池测得某试液的百分透光度为71%,若改用3.0 cm吸 收池时,该试液的吸光度A为(B) (A)0.10 (B)0.22 (C)0.45 2.某化合物浓度为c1,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1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1,在浓度为3 c1时,在波长λ1处,用厚度为3 cm的吸收池测量,求得摩尔吸收系数为ε2。则它们的关系是(A)(A)ε1=ε2(B)ε2=3ε1(C)ε2>ε1

同济大学材料研究方法部分练习题-

“将参考书中的概念、原理要注意理解记忆,书中的例题要做一遍(非常重要*)” 04年 1.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那些效应?利用其中那些效应可以进行晶体结构的分析鉴定?如何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鉴定晶态与非晶态? 2.画出晶体对X射线衍射的示意图,写出布拉格方程,并说明该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 3.X射线衍射方法在材料研究中有哪些应用?请具体阐述。 4.请阐述电子与固体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各种电子信号,并介绍这些电子信号在材料分析研究中的各种用途。 5.试讨论加热速度、试样颗粒度、炉内压力和气氛对差热分析结果的影响,为什么说差热分析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法则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6.通常在一张NMR谱图中可以得到哪些基本信息?并举例说明NMR在材料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7.影响热重曲线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热重分析的精确度?举例说明热重分析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8.请介绍透射电镜分析时的块状样品表面复型种类和复型方法。为何电子显微分析可以获得较光学显微分析高得多的分辨。9.请阐述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比较两种常用的X射线谱仪——波谱仪和能谱仪的特点。10.如何利用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和热膨胀分析来区分无机材料中的脱水分解、氧化、多晶转变、烧结等过程? 11.微晶玻璃是一种在玻璃基体中均匀析出所需微晶相的新材料,在微晶玻璃材料研究过程中,需要掌握玻璃转变温度Tg、析晶温度、析出晶体的晶相种类、以及析出晶体尺寸形貌等物性数据。通过哪些测试方法可以方便地获得这些数据?并请介绍在这些测试图谱中获取所需数据的具体过程。 12.有机高分子材料的TEM和SEM的试样有哪些特点。 13.试画出有机高分子材料DSC的特征曲线,并说出相应的焓变峰或转变区的物理化学含义。 14. 试推断下图所示二张IR谱图所代表聚合物的类别,并写出解析过程。(红外的谱图)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题答案版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复习题答案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消光: 把由于F HKL=0而使衍射线有规律消失的现象称为系统消光。 2、X射线衍射方向: 是两种相干波的光程差是波长整数倍的方向。 3、Moseley定律:对于一定线性系的某条谱线而言其波长与原子序数平方近似成反比关系。 4、相对强度:同一衍射图中各个衍射线的绝对强度的比值。 5、积分强度:扣除背影强度后衍射峰下的累积强度。 6、明场像暗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衍射束,让透射束成像,有衍射的为暗像,无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明场像;用物镜光栏挡去透射束和及其余衍射束,让一束强衍射束成像,则无衍射的为暗像,有衍射的为明像,这样形成的为暗场像。 7、透射电镜点分辨率、线分辨率:点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线分辨率表示电镜所能分辨的两条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8、厚度衬度:由于试样各部分的密度(或原子序数)和厚度不同形成的透射强度的差异; 9、衍射衬度:由于晶体薄膜内各部分满足衍射条件的程度不同形成的衍射强度的差异;10相位衬度:入射电子收到试样原子散射,得到透射波和散射波,两者振幅接近,强度差很小,两者之间引入相位差,使得透射波和合成波振幅产生较大差异,从而产生衬度。 11像差:从物面上一点散射出的电子束,不一定全部聚焦在一点,或者物面上的各点并不按比例成像于同一平面,结果图像模糊不清,或者原物的几何形状不完全相似,这种现象称为像差 球差: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和远轴区对电子束的汇聚能力不同造成的 像散: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转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像差 色差:由于成像电子的波长(或能量)不同而引起的一种像差 12、透镜景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物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3、透镜焦深:在不影响透镜成像分辨本领的前提下,像平面可沿透镜轴移动的距离 14、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指当一定能量的电子束落到晶体上时,被晶体中原子散射,各散射电子波之间产生互相干涉现象。它满足劳厄方程或布拉格方程,并满足电子衍射的基本公式Lλ=Rd L是相机长度,λ为入射电子束波长,R是透射斑点与衍射斑点间的距离。 15、二次电子:二次电子是指在入射电子作用下被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表面的原子的核外电子。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作业答案

材料研究方法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 一、判断题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跃迁产生的。 ×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适合于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分析。 ×3.摩尔吸收系数的值随着入射波光长的增加而减少。×4.分光光度法中所用的参比溶液总是采用不含待测物质和显色剂的空白溶液。 ×5.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200~400nm。 ×6.分光光度法的测量误差随透射率变化而存在极大值。 √7.引起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因素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当测量样品的浓度极大时,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现象较明显。 √8.分光光度法既可用于单组分,也可用于多组分同时测定。 ×9.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

收波长的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 ×10.有色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仅与溶液本身的性质有关。 ×11.在分光光度法中,根据在测定条件下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的比耳定律的结论,被测定溶液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测定的结果也越准确。() √12.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特性,取决于分子可能发生的电子跃迁类型,以及分子结构对这种跃迁的影响。() ×13.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能量,其大小顺序为: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14.在紫外光谱中,生色团指的是有颜色并在近紫外和可见区域有特征吸收的基团。() ×15.区分一化合物究竟是醛还是酮的最好方法是紫外光谱分析。() ×16.有色化合物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17.由共轭体系π→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K吸收带。() √18.红外光谱不仅包括振动能级的跃迁,也包括转动能级的跃迁,故又称为振转光谱。() √19.由于振动能级受分子中其他振动的影响,因此红

2013年秋季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研究方法》期中考试复习题

2013年秋季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材料研究方法》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短波限 各种管电压下的连续X射线谱都具有一个最短的波长值,该波长值称为短波限。P6。 2)吸收限 吸收限是指对一定的吸收体,X射线的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表现为质量吸收系数的下降,但随着波长的降低,质量吸收系数并非呈连续的变化,而是在某些波长位置上突然升高,出现了吸收限。每种物质都有它本身确定的一系列吸收限。P13。 3)特征X射线 U时,在连续谱的某些特当加于X射线管两端的电压增高到与阳极靶材相应的某一特定值 k 定的波长位置上,会出现一系列强度很高、波长范围很窄的线状光谱,它们的波长对一定材料的阳极靶有严格恒定的数值,此波长可作为阳极靶材的标志或特征,故称为特征X射线。P8。 4)相干散射 当入射线与原子内受核束缚较紧的电子相遇,光量子不足以使原子电离,但电子可在X射线交变电场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这样的电子就成为一个电磁波的发射源,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这些散射波之间符合波长相等、频率相同、位相差相同的光的干涉条件,故称相干散射。P11。 5)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入射X射线的光量子与物质原子中电子相互碰撞时产生的物理效应。当入射光量子的能量足够大时,可以从被照射物质的原子内部(例如K壳层)击出一个电子,同时外层高能态电子要向内层的K空位跃迁,辐射出波长一定的特征X射线。这种以光子激发原子所发生的激发和辐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P12。 6)晶带面 在晶体结构和空间点阵中平行于某一轴向的所有晶面均属于同一个晶带,这些晶面叫做晶带面。P24。 7)系统消光

我们把因原子在晶体中位置不同或原子种类不同而引起的某些方向上的衍射线消失的现象称之为系统消光。P35。 8)球差 球差即球面像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的折射能力不符合预定的规律而造成的像差。P111。 9)像散 像散是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非旋转对称性而引起的像差。P112。 10)色差 是由于入射电子波长(或能量)的非单一性所造成的。P112。 11)倒易点阵 倒易点阵是在晶体点阵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的空间几何图形,是晶体点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二、简答题 1、试说明电子束入射固体样品表面激发的主要信号、主要特点和用途。P183-185。 2、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给出典型信号成像的分辨率,并说明原因。P188 3、透射电镜中有哪些主要光阑?在什么位置?其作用如何?P124。 4、何为波谱仪和能谱仪?说明其工作的三种基本方式,并比较波谱仪和能谱仪的优缺点。P198。 5、决定X 射线强度的关系式是 M c e A F P V V mc e R I I 2222 2230)()(32-???? ??=θθφπλ, 试说明式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6、比较物相定量分析的外标法、内标法、K 值法、直接比较法和全谱拟合法的优缺点? 7、实验中选择X 射线管以及滤波片的原则是什么?已知一个以Fe 为主要成 分的样品,试选择合适的X 射线管和合适的滤波片? 三、计算题 1、在立方点阵中画出下面的晶面和晶向。 2、已知面心立方铝的点阵常数a=0.40491nm ,今用CuKα(λ=1.5406?)辐射在衍射仪上扫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答案(更新至第十章)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5-1-4 BY:二专业の学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讨论下列各组概念的关系 答案之一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答:λk吸收〈λkβ发射〈λkα发射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λkβ发射(靶)〈λk吸收(滤波片)〈λkα发射(靶)。任何材料对X射线的吸收都有一个Kα线和Kβ线。如Ni 的吸收限为0.14869 nm。也就是说它对0.14869nm波长及稍短波长的X射线有强烈的吸收。而对比0.14869稍长的X射线吸收很小。Cu靶X射线:Kα=0.15418nm Kβ=0.13922nm。 (3)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 答:Z靶≤Z样品+1 或Z靶>>Z样品 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稍大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或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大大小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在进行衍射分析时,总希望试样对X射线应尽可能少被吸收,获得高的衍射强度和低的背底。 答案之二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答: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光,产生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发射光谱的谱线与组成物质的元素及其外围电子的结构有关。吸收光谱是指光通过物质被吸收后的光谱,吸收光谱则决定于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分子中的双键有关。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可以选择λK刚好位于辐射源的Kα和Kβ之间的金属薄片作为滤光片,放在X射线源和试样之间。这时滤光片对Kβ射线强烈吸收,而对Kα吸收却少。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10)=17.46(kv) λ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数值计算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计算方法》期中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已知3.1)3(,2.1)2(,0.1)1(===f f f ,则用辛普生(辛卜生)公式计算求得 ?≈3 1 _________ )(dx x f ,用三点式求得≈')1(f 。 答案:2.367,0.25 2、1)3(,2)2(,1)1(==-=f f f ,则过这三点的二次插值多项式中2 x 的系数为 ,拉 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 答案:-1, )2)(1(21 )3)(1(2)3)(2(21)(2--------= x x x x x x x L 3、近似值*0.231x =关于真值229.0=x 有( 2 )位有效数字; 4、设)(x f 可微,求方程)(x f x =的牛顿迭代格式是( ); 答案 )(1)(1n n n n n x f x f x x x '--- =+ 5、对1)(3 ++=x x x f ,差商=]3,2,1,0[f ( 1 ),=]4,3,2,1,0[f ( 0 ); 6、计算方法主要研究( 截断 )误差和( 舍入 )误差; 7、用二分法求非线性方程 f (x )=0在区间(a ,b )内的根时,二分n 次后的误差限为 ( 1 2+-n a b ); 8、已知f (1)=2,f (2)=3,f (4)=5.9,则二次Newton 插值多项式中x 2系数为( 0.15 ); 11、 两点式高斯型求积公式?1 d )(x x f ≈( ?++-≈1 )] 321 3()3213([21d )(f f x x f ),代数精度 为( 5 ); 12、 为了使计算 32)1(6 )1(41310-- -+-+ =x x x y 的乘除法次数尽量地少,应将该表达 式改写为 11 ,))64(3(10-= -++=x t t t t y ,为了减少舍入误差,应将表达式1999 2001-

材料研究方法复习题

1.X射线的波长范围大致为多少?X射线产生的基本原理及X射线管的基本结构 (1)0。01-10nm(2)高速运动的自由电子被突然减速便产生X射线;(3)X射线管的基本结构:使用最广泛的是封闭式热阴极X射线管,包括一个热阴极(绕成螺线形的钨丝)和一个阳极(靶),窗口,管内高真空(10—7Torr) 2.X射线谱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X射线强度 I 随波长λ的变化曲线称为X射线谱,可分为连续X射线(由连续的各种波长组成,其波长与工作条件V、I有关)和特征X射线(又称标识X射线,不随工作条件而变,只取决于阳极靶的物质)。 3.描述X射线于物质的相互作用(俄歇效应和光电效应)课本图3.8 补充俄歇效应:当较外层的电子跃迁到空穴时,所释放的能量随即在原子内部被吸收而逐出较外层的另一个次级光电子,此称为俄歇效应,所逐出的次级光电子称为俄歇电子。它的能量是特征的,与入射辐射的能量无关。 4.X射线衍射的几何条件(布拉格方程或定律) X射线通过物质(晶体)后衍射线特征包括方向和强度,其中衍射线的方向与晶体的点阵参数(晶胞大小和形状)、入射线的方位及X射线波长有关,具体表现为:劳厄方程式、布拉格定律和倒易空间衍射公式. 5.X射线衍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注意λ和Θ的变化) 单晶:劳厄法(λ变,θ不变);转晶法(λ不变,θ部分变化) 粉末:粉末照相法(粉末法或粉晶法) (λ不变,θ变);粉末衍射仪法(λ不变,θ变化) 6.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的基本原理(I/I0、2Θ) X射线衍射线的位置决定于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即决定于各晶面的晶面间距,而衍射线的强度决定于晶胞内原子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每种结晶物质具有独特的衍射花样,且试样中不同物质的衍射花样同时出现互不干涉,某物相的衍射强度取决于它在试样中的相对含量,当试样的衍射图谱中d值和I/I0与已知物质的数值一致时,即可判定试样中含有该已知物质. 7.说明X射线衍射仪法定性分析物相组成的基本过程,注意事项及PDF卡片的检索方法 (1)X射线衍射定性分析是将试样的衍射谱与标准衍射谱进行比较鉴别,确定某种物相的存在以及确定该物相的结晶状态。其过程为:获得试样的衍射图谱—-求d值和I/I0值-—查索引——核对卡片。 (2)注意事项:1)d值的数据比相对强度的数据重要,d值一般要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才允许有误差;2)低角度区域的数据比高角度区域的数据重要;3)了解试样的来源、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对作出正确结论十分有帮助;4)进行多样混合试样分析时要多次核对,若某些物质含量少,只出现一两条衍射线,以致无法鉴定;5)尽量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如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6)从目前所应用的粉末衍射仪看,绝大部分仪器均是由计算机进行自动物相检索过程,需结合专业人员的丰富专业知识,判断物相,给出正确的结论. (3)检索方法:字母索引:对已知物质,按物质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哈那瓦特法(Hanawalt method):未知矿物,三强线或数值索引;芬克索引(Fink method) 8.何为X射线和荧光X射线? (1)X射线的产生见第一题(2)当较外层的电子跃入内层空穴所释放的能量不在原子内被吸收,而是以辐射形式放出,便产生荧光X射线,其能量等于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9.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用途 (1)荧光X射线的能量或波长是特征性的,与元素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测出荧光X射线的波长或能量,就可以知道元素的种类(定性分析基础).此外,荧光X射线的强度与相应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定量分析基础)。 (2)定性分析:根据荧光X射线的波长或能量可以确定元素的组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元素的荧光X 射线强度Ii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Wi成正比。 10.X射线分析的主要用途(物相分析、晶体结构分析) 11.电子和固体物质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物理信号?各有何特点? (1)二次电子;对试样状态非常敏感,显示表面微小的形貌结构非常有效,所成的电子像分辨率高,是扫描电镜中的主要手段。 (2)背散射电子:能量较高,但背散射电子像的分辨率较低。 (3)透射电子:能量损失情况视试样厚薄而定,较薄时大部分为弹性散射电子,成像比较清晰,电子衍射斑点比较明锐;试样较厚时,成像清晰度降低。

材料分析方法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用来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线学分支是() A.X射线透射学; B.X射线衍射学; C.X射线光谱学; D.其它 2. M层电子回迁到K层后,多余的能量放出的特征X射线称() A.Kα; B. Kβ; C. Kγ; D. Lα。 3. 当X射线发生装置是Cu靶,滤波片应选() A.Cu;B. Fe;C. Ni;D. Mo。 4. 当电子把所有能量都转换为X射线时,该X射线波长称() A.短波限λ0; B. 激发限λk; C. 吸收限; D. 特征X射线 5.当X射线将某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打出去后,L层电子回迁K层,多余能量将另一个L层电子打出核外,这整个过程将产生()(多选题) A.光电子; B. 二次荧光; C. 俄歇电子; D. (A+C) 二、正误题 1. 随X射线管的电压升高,λ0和λk都随之减小。() 2. 激发限与吸收限是一回事,只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3. 经滤波后的X射线是相对的单色光。() 4. 产生特征X射线的前提是原子内层电子被打出核外,原子处于激发状态。() 5. 选择滤波片只要根据吸收曲线选择材料,而不需要考虑厚度。() 三、填空题 1. 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X射线和X射线。 2.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以产生、、、、 、、、。 3. 经过厚度为H的物质后,X射线的强度为。 4. X射线的本质既是也是,具有性。 5. 短波长的X射线称,常用于;长波长的X射线称 ,常用于。 习题 1.X射线学有几个分支?每个分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分析下列荧光辐射产生的可能性,为什么? (1)用CuKα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 (2)用CuKβ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 (3)用CuKαX射线激发CuLα荧光辐射。 3.什么叫“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发射谱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 1、波谱仪和能谱仪各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1)能谱仪探测X射线的效率高。 2)在同一时间对分析点内所有元素X射线光子的能量进行测定和计数,在几分钟内可得到定性分析结果,而波谱仪只能逐个测量每种元素特征波长。 3)结构简单,稳定性和重现性都很好 4)不必聚焦,对样品表面无特殊要求,适于粗糙表面分析。 缺点:1)分辨率低。 2)能谱仪只能分析原子序数大于11的元素;而波谱仪可测定原子序数从4到92间的所有元素。 3)能谱仪的Si(Li)探头必须保持在低温态,因此必须时时用液氮冷却。 分析钢中碳化物成分可用能谱仪;分析基体中碳含量可用波谱仪。 2、举例说明电子探针的三种工作方式(点、线、面)在显微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答:(1)、定点分析:将电子束固定在要分析的微区上用波谱仪分析时,改变分光晶体和探测器的位置,即可得到分析点的X射线谱线;

用能谱仪分析时,几分钟内即可直接从荧光屏(或计算机)上得到微区内全部元素的谱线。 (2)、线分析:将谱仪(波、能)固定在所要测量的某一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波长或能量)的位置把电子束沿着指定的方向作直线轨迹扫描,便可得到这一元素沿直线的浓度分布情况。改变位置可得到另一元素的浓度分布情况。 (3)、面分析: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作光栅扫描,将谱仪(波、能)固定在所要测量的某一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波长或能量)的位置,此时,在荧光屏上得到该元素的面分布图像。改变位置可得到另一元素的浓度分布情况。也是用X射线调制图像的方法。 3、要在观察断口形貌的同时,分析断口上粒状夹杂物的化学成分,选用什么仪器用怎样的操作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答:(1)若观察断口形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而要分析夹杂物的化学成分,得选用能谱仪来分析其化学成分。 (2)A、用扫描电镜的断口分析观察其断口形貌:

《数值计算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数值计算方法》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 ?????----=410141014A ,则A 的LU 分解为 A ??? ?????????=? ?????????? ?。 答案: ?? ????????--??????????--=1556141501 4115401411A 3、1)3(,2)2(,1)1(==-=f f f ,则过这三点的二次插值多项式中2 x 的系数 为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 答案:-1, )2)(1(21 )3)(1(2)3)(2(21)(2--------= x x x x x x x L 4、近似值*0.231x =关于真值229.0=x 有( 2 )位有效数字; 5、设)(x f 可微,求方程)(x f x =的牛顿迭代格式是( ); 答案 )(1)(1n n n n n x f x f x x x '--- =+ 6、对1)(3 ++=x x x f ,差商=]3,2,1,0[f ( 1 ),=]4,3,2,1,0[f ( 0 ); 7、计算方法主要研究( 截断 )误差和( 舍入 )误差; 8、用二分法求非线性方程 f (x )=0在区间(a ,b )内的根时,二分n 次后的误差限为 ( 1 2+-n a b ); 10、已知f (1)=2,f (2)=3,f(4)=5.9,则二次Ne wton 插值多项式中x 2系数为 ( 0.15 ); 11、 解线性方程组A x =b 的高斯顺序消元法满足的充要条件为(A 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均 不为零)。 12、 为了使计算 32)1(6 )1(41310-- -+-+ =x x x y 的乘除法次数尽量地少,应将该

材料研究方法思考题答案重点及真题汇编

第1章 1、材料是如何分类的?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哪些? 答:材料按化学组成和结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性能特征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按用途分为:建筑材料、航空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医用材料。 材料的结构层次有:微观结构、亚微观结构、显微结构、宏观结构。 2、材料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对象是什么,有哪些相应的研究方法? 答:任务:材料研究应着重于探索制备过程前后和使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也就是在此基础上探明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工艺过程)、性能和效能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说找出经一定工艺流程获得的材料的组成(结构)对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影响规律,以达到对材料优化设计的目的,从而将经验性工艺逐步纳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轨道. 研究对象和相应方法见书第三页表格。 3、材料研究方法是如何分类的?如何理解现代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答:按研究仪器测试的信息形式分为图像分析法和非图像分析法;按工作原理,前者为显微术,后者为衍射法和成分谱分析。 第2章 1、简述现代材料研究的主X射线实验方法在材料研究中有那些主要应用? 答:现代材料研究的主X射线实验方法在材料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 (1)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用于确定物质中的物相组成 (2)X射线物相定量分析:用于测定某物相在物质中的含量 (3)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用于推断测定晶体的结构 2、试推导Bragg方程, 并对方程中的主要参数的范围确定进行讨论. 答:见书第97页。 3、X射线衍射试验主要有那些方法, 他们各有哪些应用,方法及研究对象. 答: 实验方法所用 辐射 样 品 照相法衍射仪法 粉末法劳厄法转晶法单色辐射 连续辐射 单色辐射 多晶或晶 体粉末 单晶体 单晶体 样品转动或固定 样品固定 样品转动或固定 德拜照相 机 劳厄相机 转晶-回 摆照相机 粉末衍射仪 单晶或粉末衍 射仪 单晶衍射仪 最基本的衍射实验方法有:粉末法,劳厄法和转晶法三种。由于粉末法在晶体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而且实验方法及样品的制备简单,所以,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可缺少;而劳厄法和转晶法主要应用于单晶体的研究,特别是在晶体结构的分析中必不可少,在某种场合下是无法替代的。 第3章 1、如何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电子透镜的分辨本领受哪些条件的限制? 答:分辨本领:指显微镜能分辨的样品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以物镜的分辨本领来定义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光学透镜:d0 =0.061λ/n·sinα= 0.061λ/N·A,式中:λ是照明束波长;α是透镜孔径半角; n是物方介 质折射率;n·sinα或N·A称为数值孔径。 在物方介质为空气的情况下,N·A值小于1。即使采用油浸透镜(n=1.5;α一般为70°~75°), N·A值也不会超过1.35。所以 d0≈1/2λ。因此,要显著地提高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必须使用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的 照明源。

材料分析方法 习题解答

1,当X射线将某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打出去后,L层电子回迁K层,多余能量将另一个L层电子打出核外,这整个过程将产生光电子和俄歇电子。 2,一组晶面间距从大到小的顺序:2.02A/1.43A/1.17A/1.01A/0.90A/0.83A/0.76A,用波长为λka=1.94A的铁靶照射时,产生衍射的晶面组有四条。 3,最常用的X射线衍射方法是粉末法 4,测定钢中的奥氏体含量,若采用定量X射线物相分析,常用方法是直接对比法 5,可以提高TEM的衬度光栏是物镜光栏 6,TEM样品的厚度一般为几百到几千埃,但人工磨样品一般只能磨到几十微米的厚度,再要减薄,对陶瓷样品应该用离子减薄方法 7,以下TEM的器件中不属于成像系统的是聚光镜 8,仅仅反映固体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的物理信号是二次电子 9,下列对布拉格方程公式理解不正确的是C A、当d和λ一定时,衍射线的数目是一定的,只能在几个方向“反射”X射线; B、只有特定波长范围的X射线才能产生衍射; C、λ一定时,产生衍射的镜面族也是有限的,必须满足d>λ/2; D、只有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相邻晶面的“反射波”才能干涉加强形成衍射线。10,下列仪器中可以精确测定样品化学成分及含量的是D A、X射线衍射仪; B、TEM; C、SEM; D、EPMA 11, 第一类内应力的衍射效应是使衍射线发生D. A强度降低B宽化C变形D位移 1,产生特征X射线的前提是原子内层电子被打出核外,原子处于激发状态。(√) 2,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通常是指背散射电子像的分辨率。(×) 3,只考虑衍射效应,在照明光源和介质一定的条件下,孔径角α越小,电磁透镜的分辨本领越高。(×) 4,X射线物相定性分析可以告诉我们被测材料中哪些物相,而定量分析可以告诉我们这些物相中有什么成分。(√) 5,有效放大倍数与仪器可以达到的放大倍数不同,前者取决于仪器分辨率和人眼分辨率,后者仅仅是仪器的制造水平。(√) 6,电子衍射和X射线衍射一样必须严格符合布拉格方程。(×) 7,实际电镜样品的厚度很小时,能近似满足衍衬运动学理论的条件,这时运动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衬度像。(×) 8,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衬度和透射电镜一样取决于质厚衬度和衍射衬度。(×) 9,质厚衬度就是样品中不同部位由于原子序数不同或者密度不同,样品厚度不同,入射电子被散射后能通过物镜光阑参与成像的电子数量不同,从而在图像上体现出的强度的差别。在原子序数越大的区域,图像上相应位置越暗。(×) 10,色差:电子的能量不同,从而波长不一致,使用薄试样和小孔径光阑将散射角大的非弹性散射电子束挡掉,有助于减小色差。(√) 11,背散射电子信息只能用于样品表面的形貌分析。(×) 12,球差:由于电子透镜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会聚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无法消除。 (√) 1,当X射线管电压低于临界电压仅产生连续X射线;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 2,特征X射线的产生过程中,若K层产生空位,由L层和M层电子向K层跃迁产生的K系特征辐射按顺序称Kα射线和Kβ射线。 3,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满足布拉格方程和结构因子F HKL≠0.

(完整word版)计算方法习题集及答案.doc

习题一 1. 什么叫数值方法?数值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优劣的评价标准如何? 数值方法是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近似解的方法 x max x i , x ( x 1 , x 2 , x n ) T R n 及 A n R n n . 2. 试证明 max a ij , A ( a ij ) 1 i n 1 i n 1 j 证明: ( 1)令 x r max x i 1 i n n p 1/ p n x i p 1/ p n x r p 1/ p 1/ p x lim( x i lim x r [ ( ] lim x r [ lim x r ) ) ( ) ] x r n p i 1 p i 1 x r p i 1 x r p 即 x x r n p 1/ p n p 1/ p 又 lim( lim( x r x i ) x r ) p i 1 p i 1 即 x x r x x r ⑵ 设 x (x 1,... x n ) 0 ,不妨设 A 0 , n n n n 令 max a ij Ax max a ij x j max a ij x j max x i max a ij x 1 i n j 1 1 i n j 1 1 i n j 1 1 i n 1 i n j 1 即对任意非零 x R n ,有 Ax x 下面证明存在向量 x 0 0 ,使得 Ax 0 , x 0 n ( x 1,... x n )T 。其中 x j 设 j a i 0 j ,取向量 x 0 sign(a i 0 j )( j 1,2,..., n) 。 1 n n 显然 x 0 1 且 Ax 0 任意分量为 a i 0 j x j a i 0 j , i 1 i 1 n n 故有 Ax 0 max a ij x j a i 0 j 即证。 i i 1 j 1 3. 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曾以 355 作为圆周率的近似值,问此近似值具有多少位有效数字? 113 解: x 325 &0.314159292 101 133 x x 355 0.266 10 6 0.5 101 7 该近似值具有 7 为有效数字。

智慧树知到2019材料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由于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光的折射能力不符合预定规律而造成的图像模糊现象称为() 答案:球差 光学透镜的像差主要有() 答案:像场弯曲#球差#色差 光学显微镜具有()放大功能。 答案:二级 光学透镜要能区分开两个成像物点,则此两物点形成的埃利斑之间的最小距离应 答案:大于埃利斑半径 光学显微镜的极限分辨能力为() 答案:200nm 光学透镜成像的基础是光可以() 答案:折射 光学透镜的像差主要有() 答案:像场弯曲#球差#色差 由于照明光源波长不统一形成的图像模糊称为() 答案:色差 成像物体上能分辨出来的两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称为() 答案:分辨率 要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关键是要() 答案:减小光源波长

干镜的有效放大倍数一般为()倍 答案:500~1000 为获得大景深,可以考虑() 答案:减小数值孔径#降低放大倍数 金相砂纸后标号越大,说明砂纸上的磨削颗粒越() 答案:小 抛光平面样品时,可以选择() 答案: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复合抛光 砂纸背面的防水标志是() 答案:WATERPROOF 透镜的像差是由于本身几何光学条件的限制造成的,和光源波长无关()答案:错 逆光拍照时,明暗对比强烈的地方出现的彩色边缘就是色差() 答案:对 最小散焦斑是点光源成像质量最好的情况() 答案:对 衬度是指图像上相邻部分间的黑白对比度或颜色差() 答案:对 油镜的最大数值孔径小于干镜的最大数值孔径() 答案:错 明场照明时光线损失很少() 答案:错

只要聚焦准确,点光源的像可以是一个清晰的亮点() 答案:错 从衍射效应来看,透镜分辨的最小距离和数值孔径成反比()答案:对 有效放大倍数和人眼的分辨能力无关() 答案:错 只要是导电材料,都可以用电火花线切割切取样品() 答案:错 第二章 发现X射线的是 答案:伦琴 进行第一次晶体衍射实验的是 答案:劳厄 X射线衍射时,首先出现的衍射峰必定是()的晶面。 答案:低指数 对衍射强度影响最大的是 答案:结构因数 能影响短波限位置的因素是 答案:管电压 X射线是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 答案:对 X射线管的效率极低,一般仅有百分之几() 答案:对

现代设计方法复习题集含答案

《现代设计方法》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现代设计方法》(编号为09021)共有单选题,计算题,简答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填空题,单选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计算题 1. 用黄金分割法求解以下问题(缩小区间三次)。 342)(m in 2+-=x x x f ,给定初始区间[][]3,0,=b a ,取1.0=ε。 2. 用黄金分割法求解以下问题(缩小区间三次) 32)(m in 2+=x x f ,给定[][],1,2a b =-,取1.0=ε 3. 用黄金分割法求解以下问题(缩小区间三次) 432+=x )x (f min ,给定[][]40,b ,a =,取10.=ε。 4. 用黄金分割法求解以下问题(缩小区间三次)。 12)(m in 3+-=x x x f ,给定初始区间[][]3,0,=b a ,取5.0=ε 5. 用黄金分割法求解以下问题(缩小区间三次)。 107)(m in 2+-=x x x f ,给定初始区间[][]3,0,=b a ,取1.0=ε 6. 用梯度法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 168)(m in 22221+-+=x x x X f ,取初始点[]T X 1,1)0(= ,计算精度1.0=ε。 7. 用梯度法求解96)(m in 12221+-+=x x x X f ,[]T X 1,1)0(= ,1.0=ε。 8. 用梯度法求解44)(m in 22221+-+=x x x X f ,[]T X 1,1)0(=,1.0=ε 。 9. 用梯度法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1364)(m in 222 121+-+-=x x x x X f ,取初始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