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测试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测试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测试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测试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们已经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让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的研究结果。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2.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3.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腹部有6只脚。

()4.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水中生活。

()5.蜗牛可以在玻璃上爬行。。

()6.蚂蚁和蜗牛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7.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8.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使劲敲打它的外壳使它活动起来。

()9.蚂蚁喜欢甜食,我们可以用白糖和面包屑把它们引出来。

()10.蚯蚓的身体没有头、尾的区别。

三、单选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

1.()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A.老虎

B.长颈鹿

C.非洲象

2.()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A.老虎

B.长颈鹿

C.非洲象

3.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它的腹部就是它的足。蜗牛的足叫()。

A.腹足

B.软足

C.脚

4.蜗牛的触角有()对。

A.3

B.1

C.2

5.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这种物质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A.粘液

B.信息素

C.水分

6.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是()。

A.鱼类

B.虾类

C.螺蛳

7.蜗牛用()呼吸。

A.鼻子

B.鳃

C.气孔

8.下列食物中,蜗牛最喜欢吃的食物是()。

A.蛋糕

B.菜叶

C.桔子

9.观察完蚂蚁后,我们应该()。

A.把蚂蚁放回家

B.把蚂蚁扔掉

C.把它养起来

10.植物和动物都属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A.生物

B.植物

C.动物

四、看图做题。

1、写出蜗牛各部分的名称。

2、写出蚯蚓各部分的名称。

五、观察与记录。

1.在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你观察到了哪些小动物?请记录在调查表上。

2.在观察金鱼的活动中,我们认真观察了金鱼的身体,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六、观察与发现。

世界上大约有一百多万种动物。在学习本单元时,我们对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动物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你知道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吗?

七、阅读与思考。

聪明的蚂蚁

地球上的蚂蚁有8000多种,数量更是不计其数。不被人们注意的小蚂蚁在不断地繁衍,通过辛勤的“工作”创造出自己的“世界”,从一些小家族发展成庞大的蚂蚁王国。在建立王国的过程中,蚂蚁表现出了令人叫绝的“聪明才智”。

蚂蚁经常单独地在地面上侦察食物,如果遇到一条死虫或者一小块肉骨头,不能独自搬回去,就很快地返回蚁巢,马上互通消息纠集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或者各取一口,或者协力拖拉。

那么,蚂蚁是如何与同伴传递“情报”的呢?你蹲在地上仔细观察一下,常常会看到一只蚂蚁发现了一块食物,它在奔回蚁巢时行动变得很匆忙,与另一只蚂蚁碰到一起时,还要用这两根触角互相触碰一下,刺激同伴去找食。假若第一个发现者已经很饥饿了,它的触角

摆动就会比平时更加猛烈,在巢内的活动范围也更大,使更多的同伴受到刺激出来找食。可见,蚂蚁的活动往往是通过触角来联系的。

人们发现,在触角互相触碰的时候,发现食物的蚂蚁,并不用把食物的方向,地点“告诉”给同伴。所有被它动员出来的同伴,并不知道走向食物的路线,不过,嗅觉比较发达的蚂蚁,却能相当准确地走向食物,因为在这种蚂蚁中,第一个发现者在返回蚁巢时,已经在沿途留下一些气味,包括食物的气味或者从它肛门排出的特殊物质的气味。这时候,同伴们只要追随这种气味,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食物。如果不是同一个“家族”成员,则不能够破译这些“情报”,从而确保食物为同一“家族”成员享用。

通过阅读这篇短文,你知道了关于蚂蚁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蚂蚁的哪些问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教案

小学三上科学试卷 一、我会填空。(26分) 1.一片完整的树叶一般由、两部分构成。2.蚂蚁的身体分成、、三部分,头上有对触角,胸部有对足。 3.蜗牛是用爬行的,金鱼是用呼吸的。 4、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______ 好。5.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等都是液体。 二、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30分)1.下面的不属于水生植物。 A.水葫芦 B.浮萍 C.狗尾草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叶片上有。 A.叶纹 B.叶线 C.叶脉 3.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 A.木质茎 B.草质茎 C.直立茎 4.蚂蚁会分泌一种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A.黏液 B.唾液 C.信息素 5.观察完蜗牛后,我们应该。 A.把蜗牛放回家 B.把蜗牛随便扔掉 C.把蜗牛踩死6.下列物体中,硬度最大的是:。 A.木条 B.塑料尺 C.铁钉 7.液体体积的单位是。 A.千克 B.公斤 C.毫升 8.炎热的夏天我们常穿的衣服。 A.黑色、厚实 B.浅色、透气性好 C.黑色、吸水性差9.下列物体中可回收利用的是。 A.易拉罐 B.口香糖 C.苹果核 10.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经过烧制而成的材料。 A.金属 B.陶瓷 C.塑料 三、判断。(在正确说法前的括号内画“√”,错的画“×”。)(20分)()1.植物不能运动,所以是没有生命的。 ()2.观察活动中,我们要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用同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形状的物体。 ()4.科学课本的封面是用一种复合纸制成的。 ()5.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的吸水性从强到弱依次排列为:纸、木头、金属。 ()6.在科学观察中,我们经常用品尝的方法去鉴别未知物质。()7.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不可能有重量。 ()8.我们这里的水很多,因此浪费一点也没有关系。 ()9.砖和陶瓷都是黏土烧制而成的,所以它们的硬度也一样。()10.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眼睛的视线要和水面对齐。四、我会连线。(请选择恰当的方法测试材料的特性。)(10分) 材料的软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材料的吸水性放入水中观察 材料是否导电把材料弯折 材料的沉浮用铁钉在材料上划 材料的柔韧性在上面滴水 五、发现与思考。(14分) 1.整理我们观察的结果:请在下列维恩图中填写蚂蚁和金鱼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 蚂蚁金鱼 2.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会流动呢?(6分)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键入文字]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知识点汇总

寻访小动物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地环境生长着不同地(动物). 秋天能在附近观察到那些小动物?蝴蝶、蚯蚓、蟋蟀、蝗虫、瓢虫. 在寻访小动物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答:()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地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地地方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蜗牛(一) 蜗牛是(软体)动物. 蜗牛地身体由(壳)、(腹)、(头)、(眼睛)、(触角)和(口)组成. 用铅笔或小棒轻轻碰触蜗牛,它会(把身体缩进壳里).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头上有(两对触角),(长地一对触角)上长有眼睛,爬过之后会留下(黏液).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地环境. 、蜗牛主食各种(蔬菜)、(杂草)和(瓜果皮). 蜗牛(二) 蜗牛休眠了,要唤醒它,把它放入(水中)试试看.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地动物.它利用(齿舌)先把食物一点一点磨碎,再慢慢地吃下去. 蜗牛用(气孔)呼吸,靠(肛门)排便.蜗牛地粪便是(褐色线状地). 饲养蜗牛地过程中,为蜗牛创造一个什么样地生活环境?答:在饲养箱或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潮湿地土壤,再放入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就可以饲养蜗牛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蚯蚓 蚯蚓生活在(花坛)、(草地)、(菜园)、(墙角)地土壤里. 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蚯蚓是(环节动物). 把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往上爬.不要把蚯蚓长时间放入水中. 蚯蚓受刺激时,身体会伸缩. 蜗牛和蚯蚓地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都生活在(阴暗潮湿)地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不同点:蚯蚓在地下生活,而蜗牛在地面生活.蚯蚓没有触角,而蜗牛有触角.蚯蚓后背没有壳,蜗牛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蚂蚁 蚂蚁地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对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地?答:蚂蚁在行进地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地蚂蚁走相同地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地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地“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所以,我们不要随便干扰它们.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蚂蚁地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金鱼 金鱼是一种常见地(观赏鱼). 金鱼是(人工培育)地,品种很多,是常见地家养动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一、判断 1、汽车轮子上有花纹,这是为了增强和地面的摩擦力,这样车轮在柏油路上就不会打滑,也容易刹车。( 2、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3、树叶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4、汽车做成流线形主要是为了美观。() 5、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将它拆开研究。() 6、解决问题比提出问题重要。() 7、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8、垃圾是没有用的东西,不用分类。() ^ 9、体温计也可以测量热水的温度。() 10、常温下,热水的温度一开始降得很快。() 11、量筒是测量液体温度的工具。( 12、太阳和人类没有关系。() 13、产生影子有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14、日晷是通过观测日影长短计时的仪器。()

15、沙漏根据流沙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数量来计量时间。( ) 16、现代计时工具比古代计时工具更准确、更方便。() 17、用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观察一段的时间后会发现:每天同一时刻日晷晷针影子的长度是一样的。()18、水是绿色的。() ; 19、牛奶是液体。() 20、地球上的水的总量里淡水占很大部分。() 21、石头落入水中,是因为不受水的浮力。()

22、树叶漂浮在水面上,说明受到了水的浮力。() 23、水的浮力是朝上的。() 24、救生衣、海面上的浮标是利用水的浮力原理制造的。() 25、铁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浮在水面上,因为铁比水重。()26、物体的浮沉是可以改变的。() 27、改变物体形状使本来下沉的物体上浮,则物体所受的浮力变大。() 28、篮球始终漂浮在水面上,不管用什么办法都不能让它沉入水底。()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班姓名 一单元 一、填空题 1、()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英国医生罗吉特发现了人眼具有() 3、()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二、判断题 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2、物体上轻下重,就不容易倒。() 3、我们探究世界的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没有关系。() 4、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三、你喜欢或你知道哪些科学家?写出他们的名字。( )( )( )( ) 四、写出你已知道的科学探究步骤。()—()—()—()二单元 一、填空题 1、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有:()()()() 2、在下面圆圈里的恰当位置填写: 二、判断观察活动中下列行为是不是正确 1、注意安全。() 2、不惊吓小动物。() 3、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4、保持安静。() 5、外出观察要获家长同意,或者有成人陪同。() 三、问答题 1、分别写出你认识的动物、植物(每种写5个) ()()()()() ()()()()() 2、给下列动物分类:鸽、海鸥、螳螂、斑马、乌龟、非洲象、大熊猫、娃娃鱼、蜻蜓、蛇、蛙。 哺乳动物()()() 鸟()() 昆虫()()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三单元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是白色透明的物体。() 2、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3、固体、气体、液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 4、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用不完。() 5、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 A 木屑B 洗衣粉C沙子D面粉 2、在水中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物质是() A 塑料B铁丝C纸巾D 卵石 3、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曲别针,水溢不出来的原因是水有() A 浮力 B 溶解性 C 压力D表面张力 4、我们家乡的水资源是() A 丰富B 缺乏C 一般D不关我的事 5、人体内含有水分约是() A 65% B 85% C 95% D 100% 三、回答题 1、为什么砖铺的地面容易反潮?() 2、自然界水污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为了避免污染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单元 一、填空题 1、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我们称为();加工处理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材料的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这样的材料我们称为()。 2、大多数纸的主要原料来自(),()()()也可以用来造纸。 3、()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中提炼出来的。 4、我们采用()()()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等。 5、塑料最大的缺点是()。 二、连线题 把材料的名称与它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结实 较为结实 棉线吸水性强 吸水性弱 燃烧时散发出烧纸的气味 人工合成纤维燃烧时散发出刺鼻气味 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燃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

【精品文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水生植物有(),(),(),()等。 3、像狗尾巴草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 4、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叫()植物,水中生长的植物叫()。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叶是由()和()两部分结成,叶片上有()。 7、拓印树皮:把白纸()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按压,再平捏蜡笔在()涂擦,使凸起的部分()颜色。 8、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过()、()、()、()等过程。 9、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2、大树和小草的茎都一样坚硬。() 3、车前草和水花生都是水生植物。() 4、浮萍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长。() 5、春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 6、新鲜的树叶是黄色的。() 7、菊花一般在秋天才开花。() 8、有的树生长时间长,永远都不会枯死。()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些大树看不到它的根,它应该()根。 A、有 B、没有 2、蒲公英属于()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3、不属于陆生植物的是()。 A、玉米 B水葫芦 C、狗尾草 4、植物的叶是()。 A、有生命的 B、无生命的 5、树叶变黄的季节是()。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6、陆生植物的生长()水份。 A、需要 B、不需要 7、变硬的树叶一般是()。 A、绿色的 B、枯黄的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单元测试(答案版)

班级: 第二单 元 单元测试 学号: 一、填空题(10 分) 1、蚕从卵中孵出后需要蜕皮(4 )次, 才能变成 蛹。 2 、蚕和蚕蛹的身体都分为(头)、(胸)、( 腹)三部 分 3 、蚕吐丝结成蚕茧,它的里面有(蚕蛹),经过一段时间,(蚕蛾)从蚕茧里钻出来。 解析:蚕吐丝结果茧把自己包住,在蚕茧内蚕先变成蚕蛹,再从蚕蛹变成蚕蛾,最后钻出蚕茧。 4、许多动物都依靠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卵有卵壳,有的卵没有卵壳,卵壳的作用是(保护内部结构)。 5 、鸡蛋蛋黄上的一个小“亮点“是(胚),它能发育成小鸡;卵黄和卵白是胚胎发育时的(营养)来源;(气室)里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二、判断题。(10 分)1、蚕除了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还需要食物以及安全卫生的环境。(√ )解析:不卫生的环境可能导致蚕生病,使蚕提前结束生命周期。 2 、吐丝前的蚕不再吃桑叶了,身体变得透明。(√ ) 解析:蚕的身体变得透明是蚕吐丝结茧的前兆。 3 、蝙蝠和蚕的形态结构一样,属于同一类动物。(× ) 4 、蚕蛹和蚕一样都长有胸足、腹足和尾足。(× ) 5 、蚕蛹已经有了翅的雏形,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解析:蚕蛹长出了盾片,将来发育成翅,还长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6 、蚕蛾和蚕都会爬行,并且它们都要吃桑叶。(× )

7 、刚生下来的蚕卵是淡黄色的,颜色不会发生变化。(× ) 8 、蚁蚕是蚕的成虫,蚕蛾是幼虫。(× ) 解析:具有繁殖能力的才是成年阶段,因此蚁蚕是幼虫,蚕蛾是成虫。 9 、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都相同。(× ) 10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 ) 三、选择题。(20 分) 1 、下面对蚕的头部描述正确的是。( A ) A. 具有咀嚼式口器 B.有鼻子C、有触角 2 、蚕的身体一共有(C )对足。 A. 5 B. 6 C、8 解析:蚕有 3 对胸足,4 对腹足, 1 对尾足。 3 、蚕蛹胸部长有(C )。 A. 胸足B、盾片C、胸足和盾片 4 、在剪开的蚕茧里出现的皮是( A )蜕下的。 A. 蚕吐丝变成蚕蛹时 B.蚕第一次起眠时C、蚕第二次起眠时 解析:蚕蜕皮 4 次后结茧,剪开蚕茧看到的是蚕变成蚕蛹时蜕下的第五层皮 5 、雄蚕蛾的身体与雌蚕蛾相比,雄蚕蛾( B )。 A. 和雌蚕蛾一样大小 B. 稍小,触角黑色,翅粗大 C、稍大,触角灰色,翅短小 6 、蚕的一生中只有在( B )阶段时吃食物,其余时间都不吃食物。 A. 蚕蛹 B.幼虫C、蚕蛾解析:蚕只在幼虫阶段进食,在卵、蚕蛹和蚕蛾阶段都不进食。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一、我会填写(每格1分,共28分) 1、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看,用摸,用听,用闻, 还可以用__________来测量等。 2、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有条腿,都 长在部。 3、我们用量叶片的和的方法来比较叶片大小。 4、蚯蚓的身体由一节一节的组成。 5、蚯蚓与蜗牛一样喜欢、的环境。 6、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和营养等条件。 7、和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的物体。 8、金鱼全身长有片,用呼。 9、一棵大树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组成。 10、通过观察,我知道草本植物有、,木本植物有、。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蜗牛的壳不会随着蜗牛一起长大。() 2、蚯蚓不喜欢在水里生活。() 3、我们可以用放在水里的方法叫醒正在睡觉的蜗牛。() 4、观察蚂蚁时,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捉。() 5、植物不能运动,所以它们是没有生命的。() 6、小洞里可能有小动物。我们可以直接将手伸进去寻找。() 7、狗尾草的叶子像鸡蛋,是卵形的。() 8、蚂蚁在行进队伍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手去划。() 9、在给金鱼喂食时,别喂得太多。() 10、“无心插柳柳成荫”说明了用柳树的茎可以进行繁殖。()

三、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植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樟树 B、狗尾草 C、水葫芦 2、像狗尾草一样比较软的茎叫() A、木本植物 B、草质茎 C、木质茎 3、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原因是()。 A它很轻 B 它的叶柄内有气囊C它是水生植物 4、蜗牛通常在夜间活动,给蜗牛喂食的时间一般是()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5、金鱼在水里不停的张嘴是因为() A、它要不停的喝水 B、它在呼吸中的氧气 C、它是在寻找水中食物 6、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 头上的触角B、眼睛C、声音 7、在观察活动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B、观察过的小动物随便放在路边 就行了 C、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它们 8、拓印树皮图案正确的方法是先将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再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然 后()蜡笔在纸上涂擦。() A、竖捏 B、平捏 9、测量大树树干的粗细可以用()工具。 A 、绳子和尺B、放大镜C、秒表 10、下列现象中说明树有生命的是() A、书上有鸟窝B 、树干可以做家具C、树会生长 四、我会连线(共8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附答案)修正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 (苏教版) 一、填空小能手。(每空1分,共20分) 1. 袁隆平是一位农业专家,他进行的是()研究。 2.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是( )()()()。 3.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有( ),可以用( )、( )等方法加速溶解。 4.获得更多干净淡水的方法有()、()。 5.( )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余还有( )()( )。 6.铝、铜、金、铁、银中最硬的是( );最重的是();延展性最好的是();导热性最差的是( );价格最贵的是()。 7.玻璃是由沙粒与其他()制成的。 二、我是小判官。(下列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每题1.5分,共36分) 1.?科学到底是什么,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了,原来科学就是我们不知道不了解的事物。( ) 2.?“如果说我所看到的比笛卡尔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这句话是牛顿说的。……………………………………………………………………………………………………( ) 3.?所有植物都开花,所有植物的果实都挂在树枝上。……………………………………………………………………………………………………( ) 4. 青蛙属于食草动物,蝗虫属于食草动物。……………………………………………………() 5. 没有阳光小兔也能长大。………………………………………………………………………() 6.?人和植物没有关系,只有动物和人有关系。……………………………………………………() 7.?植物是离不开水的,仙人球也是植物,所以在干旱的沙漠里,仙人球是生长不起来的。() 8. 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所以任何生命一秒也离不开水。………………………………………() 9.?水果里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也含有大量的水分。所以多吃水果对人体有好处,同时也可以补充水分,真是一举两得。………………………………………………………………() 10. 把水装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它就是什么样的形状。…………………………………………() 11.?任何水都是没有颜色的。………………………………………………………………………() 12.?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 13. 人在游泳时之所以不会沉下去,是因为被水托住了。…………………………………………() 14.?大多数的水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 15. 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16.?木材经过加工可以做成玻璃杯。………………………………………………………………( ) 17.做眼镜的材料有塑料、铁、玻璃。……………………………………………………………( ) 18.?布料都能吸水。…………………………………………………………………………………() 19. 要分辨羊毛和尼龙两种纺织材料除了可以看、摸以外还可以用火烧。……………………( ) 20. 铁的导热性很差,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用铁碗来盛饭,就不会烫手了。…………………() 21.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 ) 22.?我们寻找问题的答案很困难,最方便的就是问老师。………………………………………() 23. 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受到威胁。…………………………………( ) 24. 玻璃容易破碎是因为没有延展性。……………………………………………………………() 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1~7题每空1分共11分,第8题5分,第9题5分,第10题4分,共25分) 1.人体( )是水,鸡蛋( )是水,鱼( )是水,蔬菜( )是水。 ①65%②76% ③85%④90% 2.( )透气性、吸湿性强、最适合制成内衣。 ①尼龙②羊毛织物③棉布④丝绸 3.水污染主要是由()造成的。 ①自然灾害②宇宙射线③人类的活动 4.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质。 ①容易导电②容易传热③有延展性④有金属光泽 5.下列物品中,( )不适合用塑料来制做。 ①脸盆②锅③饭盆④箱子 6. 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低,受到水的压力()。 ①越大②越小③不变

三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姓名: 第一课亲历科学 一、精彩补白 1、风是由于形成的。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的,但它并不。 3、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后,这是因为。 4、向两纸片中间吹气,会发生的现象是。 二、简答题 1、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

姓名: 第二课认识自己 一、精彩补白 1、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的纹理。 2、世界上没有两个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3、人的身体是由、、和四部分组成。 4、躯干包括部、部;四肢包括和。 二、判断题 1、有的人指纹相同,有的人指纹不同。()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3、人的左右手指纹是一样的。()

姓名: 第三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一、填空 1、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要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和。 2、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 3、分辨物体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看,用听,用闻、用尝,用摸,等等。 二、选择题 1、蜻蜓属于() A、鸟类 B、哺乳动物类 C、昆虫类 D、鱼类 2、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 A、运动器官 B、感觉器官 C、消化器官 D、循环器官 3、下面观察活动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大喊大叫并追捕小动物 B、摘花折枝 C、不打扰小动物的正常生活,不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姓名: 第四课蚯蚓 一、填空 1、使用放大镜时,要把镜面物体,然后慢慢调整到 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2、科学观察可以运用我们的、、、、 等感觉器官,也可以利用放大镜等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 二、选择 1、蚯蚓的头在() A、离大环较近的一端 B、离大环较远的一端 C、在身子中间 2、科学家使用的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 A、几十倍 B、几百倍 C、几万倍 D、几十万倍 三、简答 1、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第二单元动物

第二单元动物 教学要求 1 ?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 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经历对小动物进行观察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物征、分类物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教学评价 学生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以下观察小动物的经历: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活动的经历; 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活动经历; 简单的比较观察活动经历; 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活动经历; 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活动经历; 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活动经历。

学生能在课外维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在课外的寻访调查活动中,能发现8种以上活动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以及说出其中的一二种小动物的栖息地,比较顺利地寻访到他的小动物朋友。在寻访调查活动和观察研究活动中,能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做到不伤害小动物。 学生能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有关小动物的书籍以及来自其他渠道的有关小动物的信息做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第一课时寻访小动物 教学准备 在校园里踏勘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年级学生那样的寻访调查一下估计一下孩子们能发现哪些小动物,他们中会碰到 哪些问题,思考一下怎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里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 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调查记录,必要时供学生参考。 考虑好学生在校园内外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准备好教学对策。 教学过程 1 ?弓I入。 1)研究动物活动开始了。先做个游戏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 2.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人教版(含答案)

2019年上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三年级科学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0分) 1.()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在我国,我们使用的温度单位是 ()。 2.风有()、()的不同。 3.天气谚语可以分为()、看风、()和看物象四类。 4.用放大镜在阳光下能()火柴、这是因为放大镜有()的作用。 5.磁铁能够吸(),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叫()。 二、我会选(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水泥马路相隔一定距离的地方会留有一条缝隙,原因是()。 A.为了美观 B.为了行人方便 C.防止水泥热胀冷缩 2.中国气象事业的创始人是()。 A.李四光 B.竺可桢 C.袁隆平 3.“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谜底是()。 A.下雨 B.下冰雹 C.沙尘暴 4.蚕的头很小,头上有适于咀嚼桑叶的()。 A.牙齿 B.口器 C.舌头 5.“海市蜃楼”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光的()。 A.直射 B.放射 C.折射 三、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 2.每天室外的温度都是一样的。()

3.风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给人类生活带来一定的破坏作用。() 4.马王堆出土的汉代丝绸就是蚕丝制作而成的。() 5.磁铁有无数个磁极。() 6.照相机镜头中的透明镜片是凸透镜。() 7.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用潜望镜能在水下观察水上物体,这说明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9.熄灭酒精灯时,用嘴一吹就可以了,但要注意防止火灾。() 10.我们学生自己搜集到的天气数据可以通过报纸发布。() 四、我会连(每连对一条得1分,共6分) 小孔成像折射张衡发明液体温度计 平面镜反射牛顿发明了“相风铜鸟” 三棱镜直射雷伊色散实验 五、我会答(共4分)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至少写四种)(4分) 答:

三年级科学上册检测题

一、填空题(19分) 1. 要想精确知道物体的温度,需要用来()测量,计量温度的单位通常用()。 2.当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状态。 3.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此时水需要()热量。 4.给水加热时,水蒸发得更();持续加热到100℃时,水会()。 5.烧水时的“白汽”是水受热产生的()遇冷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 6.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和()三种状态存在 ,这三种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促成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 7.把少量食盐和红糖放在水中,过一段时间后,食盐和红糖会消失,这个过程叫() 8.可以用()、()()切碎等方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 9.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温度最低。 10.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应该采用()的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应该采用()的方法。 二、判断题(10分) 1.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会上升。() 解析:冰融化时,要吸收收量,周围的空气温度会下降。 3.液态的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气态的水。() 4.只有温度才能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解析:影响水蒸发的因素主要有三点:1、水的温度,因为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蒸发越快;2、水的表面积,水的表面积越大,水分子挣脱束缚的能力就越强;3、水周围空气流动的速度,周围空气流动的速度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5.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解析: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升华。 6.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7.实验时,为了节约时间,可以把一大包盐倒在杯里,看看能不能都溶解。()解析: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必须将食盐分成匀均的等分,每次投放的量须相同。 8.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砂糖。() 解析:达到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后,物质不再溶解。 9.水蒸发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10.把盐水放在太阳下晒,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三,选择题(14分)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及答案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大全之一(填空题) 1、一片完整的树叶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2、植物的茎分为两大类;象松树的茎是______ ;象狗尾草的茎是______. 3、动物和植物都是______.它们都是有______的物体. 4、蚂蚁的身体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三部分;头上有______对触角;有______对脚. 5、蜗牛是用______爬行的;蚯蚓是用______ 爬行的;金鱼是用______游泳的. 6、通过观察;我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______;蚂蚁喜欢生活在______;鱼喜欢生活在______;蜗牛喜欢生活在______. 7、______材料可以具有单一材料不具备的性能. 8、不同的材料;他们在______ 、______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9、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______好. 10、我国的造纸术是东汉时期______发明的. 11、材料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造材料;另一类是______. 12、水是一种没有_______;没有______ ;没有______;______的物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称它为_________;像石头、铅笔这样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的物体称它为;像空气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称它为______. 13、我知道生活中常见的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等都是液体. 14、拿水与空气比较;相对较轻的是______;流动性较好的是______ . 15、物体的形态有______、______ 、______ 等三种. 16、我会用工具;可以用______来帮助我们比较大树的粗细;可以用______来帮助我们测量液体有多少毫升. 17、比较物体的______时;我们可以用划痕的方法. 18、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_____看、用_____摸、用_____听、用______闻;还可以借助______来测量.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大全之二(判断题) ()1、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2、在观察完小动物后可以把它踩死. ()3、我们观察树叶时可以在树上随意摘树叶. ()4、蜗牛的身体有伸缩性;所以不能测量它的大小. ()5、树是活的植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6、一次性筷子既方便又环保. ()7、蜗牛喜欢吃菜叶. ()8、蜗牛的粘液是用来标识路线的. ()9、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组成. ()10、记录树叶形状;我们可以用画画、拓印等方法. ()11、树木都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 ()12、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3、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4、像狗尾草那样的茎叫木质茎. ()5、我能用各种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大小、形状和粗细. ()6、小草、树木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这些小小的生命. ()7、站在远处用眼睛看一棵大树;就可以说是在观察大树了. ()8、所有植物都是在强光下生长的好;在弱光下生长不好. ()9、小草、树木和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这些小小的生命. ()10、比较树叶的大小只能用数方格的方法. ()11、植物叶子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叶脉是一样的. ()12、世界上最大的花是大王花;它颜色漂亮;却臭气扑鼻. ()13、躲在树洞里的小动物;我们可以用手伸进去去捉. ()14、、蜗牛、蝗虫和蚂蚁是同一种动物. ()15、5毫升水相当于大雪碧瓶一瓶. ()16、蜗牛的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眼睛长在长的那对触角上. ()17、蜗牛壳很硬;是不能长大的. ()18、蚂蚁和苍蝇的身体相差很大;没有相同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测试题

一、知识展示台 1、校园里的植物多种多样,当我们带着目的去观察植物的时候,可以用的观察方法有用眼睛、用手、用鼻子、用耳朵等方法来观察一棵树,并能用简单的方法描述树的、、等。 2、蜗牛的背上有一个,身体软软的,头上有对触角,用爬行。 3、在校园里,我发现了蜜蜂、()、()、()等生物。 二、对错审判厅 1、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2、叶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大小是各不相同的,颜色都是绿色的。() 3、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爱护它们,但可以去抓它们。() 4、蜗牛、蚂蚁、金鱼、蚯蚓都需要食物才能生存,都会运动,都能对危险作出反应。() 5、、蚯蚓的头部在离它的环带较近的一端。() 6、为了观察方便,我们必须把小动物抓在手上。() 7、我们用手可以感觉到物体的冷热、大小、轻重、粗细、厚薄等。() 三、谨慎选择区1、下边能用来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是()。A、量筒 B 放大镜C、绳子和尺 2、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A、头上的触角B、声音C、舞蹈 3、蜗牛喜欢吃下面哪些食物?()A. 肉 B.饼干 C.蔬菜 4、狗尾草和小猫都属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A、植物B、生物C、动物 四、我来填一填(6%)1、这是小明在校园里观察到的一片树叶和一条蚯蚓,请写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 2、下面的图,反映的是向日葵的一生。 ()()()() 问题一:根据向日葵一生的生长变化,将以上四幅图片排好序号。 问题二:根据自己对向日葵的观察和生活经验,简要的说说绿色种子植物一生经历哪些过程? 3、校园里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虫子,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在观察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一.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2.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2.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 4.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5.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白色。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孵化后蚕卵的颜色变成白色。 6.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7.养蚕小窍门: (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2)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3)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二、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生命。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3.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4.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5.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6.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是胚,它是鸡宝宝生命的开端。 7.孵出小鸡大约需要3个星期。 三、蚕长大了 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7.我们可以用画图记录看到蚕的幼虫的样子和它的食物。 8.可以在蚕房中搭建一些小架子,或用纸做一些小格子为蚕宝宝结茧做好准备。 四、蚕变了新模样 1.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 2.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黄褐色。 3.蚕茧呈椭圆形,起到保护蛹的作用,由一根蚕丝组成,长度一般为900~1500米。 4.蚕在吐丝的时候,头部的典型动作是呈8字形。 5.养蚕抽丝织成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织布。 6.蝴蝶、蜻蜓等动物的一生也会经历蛹的阶段。 五、茧中钻出了蚕蛾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 模拟考试试卷

三年级科学试卷 全卷共四页满分: 50分时间30分钟 1.下列土壤中,肥力最好的是() A.沙质土 B.颜色较深的土壤 C.黏质土 2.下列方式中,不能保护土壤的是() A.种植绿肥 B.多施化肥 C.秸秆还田 3.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腐殖质的是() A.泥土 B.动、植物遗体 C.塑料袋 4.固体和液体共同的特点是() A.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B.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 C.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D.确定的形状和质量 5.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固体的是() A.粉笔灰 B.碎纸屑 C.石油 D.流沙 6.下列物体中,适合用量筒来测量体积的是() A.积木 B.石头 C.水 D.课桌 7.下列物体中,能够溶解在水里的是() A.木屑 B.盐 C.沙子 D.面粉 8.下列物质中,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是() A.氧气 B.养料 C.二氧化碳 D.氮气 9.吸烟尤其会危害() A.脑 B.心脏 C.肺 D.胃 10.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是() A.鼻子 B.心脏 C.肺 D.胃 11.下列实验中,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是() A.“吹气球”实验 B.“纸蛇”转动实验 C.“纸团会不会湿”实验

12.为了保护好呼吸器官,我们应该() A.经常用淡盐水漱口 B.和吸烟的人待一起 C. 在家时紧闭门窗 13.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下,摊开纸巾发现纸巾变湿了,说明土壤中含有() A.空气 B.水分 C.黏粒 14.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中生物,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海洋生物是() A.章鱼 B.水母 C.蝌蚪 15.咽与鼻腔、口腔、候相通。下列属于咽喉对吸入的空气的作用是() A.过滤 B.清洁 C.加温、加湿 三、我能判断。(每空0.5分,共10分) 1.土壤中的腐殖质越高,对土壤中植物的生长越不利。() 2.固体是不能流动的。() 3.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最后变成细沙它们不再是固体了。() 4.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5.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是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 6.除淡水有用外,其他的水都毫无用处。() 7.雨水从天上降,很干净,可以直接饮用。() 8.呼出的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里,轻轻摇晃后石灰水仍然澄清。() 9.小明和伙伴们玩倒立的游戏,食物会从他们的嘴里流出来。() 10.用扇扇子和挤袋子的方法都能制造风。() 11.牛顿用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12.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不必节约用水。() 13.河流的水从上游流向下游,湖泊的水面一般较平静。()14.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应用了压缩空气的原理。() 15.因为液体可以流动,所以流动的沙和烟也是液体。() 16.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用很多方法证明它的存在。() 17.在测量呼吸的次数时,一呼一吸算一次完整的呼吸。() 18.一般来说,人运动后的呼吸和运动前的呼吸没什么变化。() 19.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一般打开电源就直接测量。() 20.量杯和量筒都能测量物体的体积。() 四、想一想。(10分) 1.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3分) 2.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有限,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请你结合实际生活,提一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3分) 3.呼吸器官对我们人体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保护好它,比如当空气质量不佳时,外出应该佩戴口罩。你还知道哪些保护器管的做法呢?(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