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爱生命(节选)》作者介绍

《热爱生命(节选)》作者介绍

《热爱生命(节选)》作者介绍
《热爱生命(节选)》作者介绍

《热爱生命(节选)》作者介绍

杰克?伦敦(1876~1916)

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黑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但是到了晚期,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不朽作品。小说的前半部带有自传性质,取材于作者早年的生活经历和后来成名的过程。年轻水手马丁?伊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救了大律师摩斯的儿子亚瑟。为了感谢马丁的救命之恩,亚瑟热情邀他到家里做客。摩斯家富丽堂皇的摆设,优雅文明的风度使马丁眼花缭乱,惊慕不已。更使他心醉神移的是亚瑟年轻、美貌的妹妹罗丝。在马丁的眼中,罗丝是那么高尚纯洁。对俗不可耐的公子哥儿腻烦了的罗丝也喜欢这个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无产者。在罗丝的鼓励下,更确切地说,在憧憬“高尚而又纯真的爱情”的巨大动力下,马丁以超人的毅力发愤读书,他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学完了常人需要两年才能学完的中学课程。他常常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像作者杰克?伦敦开始写作时一样,一边做苦工,一边学习、写作,为的是能有朝一日跻身“上流社会”,成为可与罗丝匹配的“上等人”。尽管他不断写作,稿子一篇篇寄出,却一次次遭到拒绝。后来,虽然罗丝私下与马丁订了婚,但是,她的父母认为马丁是个缺乏教养、粗鲁无礼的穷光蛋,因而竭力反对女儿与马丁的进一步接近;摩斯家客厅里的阔老阔少也嘲笑、冷落马丁。马丁逐渐发现“上流社会”并非他过去想象的那么高尚,那么文明。在一次客厅辩论中,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这些“高等人士”,冒犯了他们的尊严,从此被拒于摩斯家的门外。继而罗丝也同他断绝了来往。这时,马丁痛苦地发现罗丝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安琪儿”,而是一个目光短浅、庸

俗的资产阶级小姐。支撑他努力奋斗的精神支柱崩溃了,他无力再继续写作,只是将原先退还的稿件再寄给出版商和报刊杂志。没想到,他的一篇作品被刊登了。一夜之间他成了名闻遐迩的大作家。请帖和稿约纷至沓来,金钱和荣誉接踵而至。昔日那些对他嗤之以鼻、攻击嘲讽的“高贵人士”如今向他献媚,“上流社会”向他敞开了欢迎的大门。摩斯家听说他功成名就,急忙叫罗丝主动上门,哭哭啼啼地要求重归于好,恢复婚约。然而,这时已爬上社会“顶峰”的马丁却看透了这些虚伪透顶、趋炎附势的芸芸众生;名誉和金钱,虚假的友谊和庸俗的爱情再也激不起他昔日那种对靠个人奋斗带来个人幸福的憧憬,再也无法改变他对人生的冷漠态度。他痛恨这些浑身散发出铜臭的资产阶级市侩,但也无法回到他原来出身的阶级。他想到一个孤岛上去过与世隔绝的隐士生活,但最终还是投海自杀,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