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拓展微课 减数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 (含答案详解)

拓展微课 减数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 (含答案详解)

拓展微课减数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

难点一减数分裂与两大遗传定律的关系

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

【典题示例】

1 以下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部分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4种精子

D.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

难点二减数分裂与变异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如果复制出现差错,则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W2-1所示。

图W2-1

[注意]突变一般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发生隐性突变,也可能发生显

性突变,通过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典题示例】

2 如图W2-2甲为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体内正在分裂的某细胞示意图(染色体1、2为常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动物某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图W2-2

A.图甲细胞中a基因的出现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图甲细胞内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可用图乙表示

C.该动物只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图乙可表示的不同细胞时期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图W2-3中的A与B或A与b组合。

图W2-3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如图W2-4中原本A与B组合、a与b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 组合。

图W2-4

【典题示例】

3 某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aB、Ab、ab的4个精子。下列关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及变异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基因突变

B.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交叉互换

C.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一次交叉互换

D.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一次基因突变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也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配子,并可通过配子将这些变异传递给下一代,现分析如下:

(1)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X、Y染色体未分离。

图W2-5

(2)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a)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或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图W2-6

【典题示例】

4 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AAb、Aab、B、B四个精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ab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B.配子产生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

C.配子产生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了交叉互换

D.该精原细胞产生精子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基因的显性突变

◉方法提炼

1.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剖析

一定是基因突变一定是交叉互换两种可能

①体细胞——有丝分裂(例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出现图W2-7中甲情况)

②形成时期:间期

①生殖细胞配子中出现一条染色体有

两种颜色,如图乙(绝大多数为白色,只

在头部带一小段黑色)

②形成时期:MⅠ前期

无前面任何提

示,可两种情况

同时考虑

③亲代基因型为AA,若出

现图甲情况

图W2-7

2.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异常细胞的原因分析(以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为例)

(1)若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aaBb,则形成原因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未分开。

(2)若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或Aab或ABb或aBb类型,则形成原因是MⅠ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若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AB或AAb或ABB或aBB或aaB或aab或Abb或abb类型,则形成原因是MⅡ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子染色体未分开。

难点三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1.正常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种类(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

(1)图W2-8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情况如下:

图W2-8

项目可能产生

子的种类

实际能产生

配子的种类

一个精原

细胞

4种2种(YR、yr或Yr、yR) 一个雄性

个体4种4种(YR、yr、Yr、

yR)

一个卵原

4种1种(YR或yr或Yr或yR)

细胞

一个雌性

4种4种(YR、yr、Yr、yR)

个体

(2)分析配子产生时应特别注意是“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①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4个精子,2种类型。

②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1个卵细胞,1种类型。

③1个含n对等位基因(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生物体,经过减数分裂能形成2n种精子或卵细胞。

2.变异情况下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1)若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图W2-8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种精子。

(2)若有一对等位基因发生交叉互换,图W2-8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精子(YR、yr、Yr、yR)。

【典题示例】

5 一个基因型为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它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都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M、t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TM、tm

6 图W2-9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分别被标记为红色、黄色,等位基因B、b分别被标记为蓝色、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图W2-9

A.①细胞中每一极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细胞中每一极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初级精母细胞中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产生图中精细胞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方法提炼

(1)配子来源的确定方法

两精细胞染色体完全相同同一次级精母细胞同为同一次

两精细胞染色体“互补”同一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补为同一初

两精细胞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同一个体的不同精原细胞同、补同一体

(2)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

①如果是体细胞中出现这种情况,则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如果是初级性母细胞或次级性母细胞出现这种情况,则有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图中明确给出含等位基因的片段颜色与染色体大部分不同,则是交叉互换引起的。

1.[2019·江苏卷] 图W2-10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W2-10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2.如图W2-11是人体内某一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W2-11

A.该原始生殖细胞可能是卵原细胞

B.该原始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

C.图甲细胞中出现A、a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交叉互换

D.图乙细胞中染色体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3.[2020·河南郑州质检] 某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一个性原细胞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W2-1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图W2-12

A.图示染色体1与4、2与3互为同源染色体

B.该性原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C.图中基因A/a、 B/b、D/d的遗传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则该性原细胞可产生aBDYY的配子

4.图W2-13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W2-13

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相同

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C.两个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其原因相同

D.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

5.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 ( )

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

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

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D.前者产生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拓展微课减数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

例1 D [解析] 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那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A错误。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部分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B错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2种或4种精子,C 错误。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D正确。

例2 C [解析]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甲细胞中a基因的出现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图甲细胞内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可用图乙表示,即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B正确;该动物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B、aB、Ab三种配子,C 错误;图乙可表示的不同细胞时期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均为1∶2∶2,但染色体数目不同,D 正确。

例3 C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低频率性,所以发生两次基因突变的概率更低,A错误;A/a、B/b这两对基因可以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错误;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两种、四个精细胞,根据题意可知该精原细胞产生了4种细胞,说明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发生了交叉互换,A/a、B/b位于一对或者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正确;如果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一次基因突变,只能产生3种精子,D错误。

例4 A [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了AAb、Aab、B、B四个精子,说明配子产生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已知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则Aab精子中a

基因的出现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B、C错误;a是由A突变产生的,属于隐性突变,D 错误。

例5 D [解析] 基因型为TtMm的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其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基因组成应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第一极体产生两个第二极体,基因组成均为tm,次级卵母细胞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基因组成均为TM, D正确。

例6 C [解析] 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相同,且均有基因A、a、B、b,所以每一极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且各有1个,A项不合理。由最终产生的精细胞基因组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异常,即基因B、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并未分离,而是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所以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不相同,分别为AABBbb和aa,B、D项不合理。②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已完成DNA的复制,所以其基因组成为AAaaBBbb,即②初级精母细胞中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且各有2个,C项合理。

【跟踪训练】

1.B [解析] 图中1、5基因所在的染色单体与2、6基因所在的染色单体为连接在同一着丝点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与3、7和4、8所在的染色单体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不考虑基因突变,1和2为相同基因,与3、4可能互为等位基因,与5、6、7、8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基因种类相同,即也应含有基因1~8,B正确。若2与3发生交叉互换,则1与3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1与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离,C错误。如果发生交叉互换,1可能与7或8形成重组型配子;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1与6、7、8都不能形成重组型配子,D错误。

2.B [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该图为某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两个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分裂,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两个细胞的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的,说明该原始生殖细胞是精原细胞,A错误;根据两个细胞中的基因判断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B正确;图甲细胞中出现A、a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图乙细胞中染色体分布出现异常的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开,D错误。

3.B [解析] 分析题图信息可知,图示染色体1与2、3与4互为同源染色体,A错误。该果蝇个体的基因组成中不含a基因,而图示性原细胞中有a基因,表明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同时,该细胞缺失一条染色体,表明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基因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染色体7、8是同型染色体,表

明该性原细胞是卵原细胞,无论减数分裂是否异常,都不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YY的配子,D错误。

4.D [解析] 图甲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见,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不同,A错误。两个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甲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图甲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乙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错误。已知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题图中的两个细胞中的b基因却出现在含A/a的染色体上,说明这两个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5.D [解析]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4个配子中有2个配子比正常配子多1条染色体,另2个配子比正常配子少1条染色体,即这4个配子的染色体数均不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开,则正常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配子的染色体数均正常,而异常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2个配子中,其中一个比正常配子多1条染色体,另一个配子比正常配子少1条染色体,即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4个配子中有一半的配子所含的染色体数异常;综上分析,D正确。

2020届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1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附答案)

2020届高三生物精准培优专练1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附答案) 一、“图解法”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 应用1:基因突变与减数分裂 典例1. 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 B.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C.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应用2:交叉互换与减数分裂 典例2.如图所示,这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图解(图2),同源染色体相联系的部位称为交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4条脱氧核苷酸链 B.同源染色体交叉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结果 C.交叉的结果造成了染色体结构的畸变 D.该图可见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应用3:染色体变异与减数分裂 典例3. 假设一个精原细胞(含4条染色体,基因组成为AaBb)进行有丝分裂时,有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分裂完成时产生了A1和 A2两个细胞。另一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考虑交叉互换),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跑为B1和B2,B1完成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并产生C1 和C2两个细胞,B2也完成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D1和D2两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1、A2、B1、B2四个细胞染色体组成均不正常,但其中A1和A2、B1和B2细胞中DNA 数和染色体数相同 B.A1和A2、C1和C2、D1和D2这三组细胞遗传信息两两相同 C.若A1基因组成为AaB,则A2基因组成为AaBbb,且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拓展微课 数学方法在遗传规律解题中的运用 (含答案详解)

拓展微课数学方法在遗传规律解题中的运用 (一)分解法 分解法是数学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因此,解决较为复杂的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时,可借鉴分解法。 (1)概率的分解 将题干中所给的概率拆分为两个或多个概率,再运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逆向思维,快速解决此类问题。 【典题示例】 1 在香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才呈红色。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则该红花香豌豆的基因型为。 (2)比例的分解 将题干中所给的比例拆分为两个或多个特殊比例,再运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逆向思维,快速解决此类问题。有时,一些拆分后的比例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更简单,因此不要拘泥于分离定律。 2 一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 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3 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 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二)合并同类项法

一轮专项训练(7) 减数分裂和生物的遗传变异(含答案详解)

一轮专项训练(七) 减数分裂和生物的遗传变异 1.三体的产生多源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现对一位 21三体综合征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得知其中有两条21 号染色体分别来自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则该患者的产生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2.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 B X B Y,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MⅠ异常 B.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 B X B 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MⅡ异常 C.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 B X b Y,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MⅠ异常 D.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 B X b 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MⅡ异常 3.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图Z7-1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Z7-1 A.该细胞中四分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 B.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该细胞能产生四种精子 C.B(b)与D(d)发生基因重组,A(a)与D(d)未发生基因重组 D.该雄性生物产生的精子中,AbD、ABD、abd、aBd四种精子比例为1∶1∶1∶1 图Z7-2

4.[2020·海南海口测试] 图Z7-2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生殖器官内某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未发生染色体变异)。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7条染色单体 B.该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C.该细胞最终产生2种类型的精细胞 D.该细胞4条染色体中两条来自父方,两条来自母方 5.如图Z7-3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 ) 甲乙 图Z7-3 ①交叉互换②基因突变③同源染色体未分离④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未分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中异常现象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aB 4种配子——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B.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产生了AB、Ab、ab 3种配子——一个B基因突变成了b 基因 C.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不含A、a基因的X B X 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都异常 D.基因型为AaX B Y的个体产生了一个aX B X B型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异常 7.如图Z7-4为某二倍体动物两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同步检测第八单元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word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 1. 孟德尔进行杂交实验时,采用的材料是 A. 果蝇 B. 玉米 C. 大豆 D. 豌豆 2.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有耳垂和双眼皮 B. 豌豆的黄粒与圆粒 C. 兔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D. 番茄的红果与黄果 3. 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 基因通常位于染色体上 C. 大分子中能决定生物性状的片段就是基因 D. 一条染色体就是一个基因 4. 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为 A. B. C. D. 5. 人的性染色体存在于 A. 体细胞 B. 生殖细胞 C. 受精卵 D. 以上所有细胞 6. 禁止近亲结婚的目的是 A. 防止遗传病的发生 B. 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C. 减少遗传病发生的几率 D. 缩小遗传病发生的范围 7.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 B. 近亲结婚的后代一定会患遗传病 C. 患遗传病的孩子的父母一定也患有遗传病 D. 婴儿出生就有的病一定是遗传病 8.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历时多年,通过小麦与牧草杂交 实验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这一实例体现了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 B. 该杂交育种过程是通过植物的无性生殖实现的 C. 小麦新品种产生的抗病、高产等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D. 杂交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小麦与牧草进行异花传粉

9. 人类的性状遗传中,有耳垂(由显性基因控制)和无耳垂(由隐性基因控制) 是由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下列基因组合和性状表现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基因组合为时,有耳垂 B. 基因组合为时,有耳垂 C. 无耳垂的基因组合为 D. 有耳垂的基因组合为 10.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C. 所有的生物变异对生存都有利 D. 变异使生物能够适应多变的环境 11. 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某家族该性状的表现如表 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祖父和祖母的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B. 父亲和母亲的基因组成一定不相同 C. 儿子的基因组成可以确定 D. 父母亲的第二个孩子有耳垂和无耳垂的概率相等 12. 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 宇宙射线处理得到的太空椒 B. 手术后形成的双眼皮 C. 水肥充足得到籽粒饱满的小麦 D. 沙滩上晒成的古铜肤色 13. 下列图解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生物一轮复习训练1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含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 “图解法”归纳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 例1.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B.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C.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解析】由题干可知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不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只能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题干图示细胞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则其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为次级精母细胞,则能产生AB和aB两种精子;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能产生AB或aB一种卵细胞;由题干信息可知动物体细胞内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图示细胞所含染色体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在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综上分析,C 项不正确,A、B、D三项正确。 【答案】C 例2.观察到某生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精细胞。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B.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正常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解析】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与精原细胞相同,所以可能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A不符合题意;由于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图中精细胞的形成是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导致同源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而不影响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正常分离,BD不符合题意;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不复制,C符合题意。 【答案】C 例3.对于果蝇来说,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正常情况下,XX表现为雄性,XY表现为雄性。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仅有一条性染色体)的果蝇发育为可育的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可育的雌性。下列关于XXY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专题16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习题帮)(解析版)

专题16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中,让其发育成幼体,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该幼体的生长速率比普通鲤鱼提高了42%~115%。该实例可得出的结论是() A.基因是DNA片段B.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该培育过程涉及了克隆技术 【答案】B 【分析】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性状的表现,还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DNA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就叫基因,A不符合题意。 B.该实例运用转基因技术,证实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符合题意。 C.DNA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就叫基因。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不符合题意。 D.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子的白毛与直毛B.小麦的抗锈病与水稻的抗稻瘟病 C.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D.番茄的红果与苹果的红果 【答案】C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A.“兔子的白毛与直毛”是同种生物(兔子)不同性状(毛的颜色和形状)的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小麦的抗锈病与水稻的抗稻瘟病”是不同生物(小麦和水稻)的性状的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耳垂)的不同表现形式(有耳垂和无耳垂),故属于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 D.“番茄的红果与苹果的红果”是不同生物(番茄和苹果)的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解析

第七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 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 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8. 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 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的内切酶。 11.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的一个群体可以是质粒,也可以是基因组相同的细菌细胞群体。作为动词,克隆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 填空 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的作用有光复活作用和切除修复. 2.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5.基因中碱基的置换(substitution)是典型的点突变。置换可分两类: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被称为转换;而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被称为颠换。 6.诱变剂导致DNA序列中增添(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第八章 微物的遗传和变异 复习题解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习题与题解 一、填空题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事例很多,其中最直接的证明有1928年Griffith的细菌转化实验、Avery等的1944年发表的细菌细胞抽提物的降解、转化实验和1952年Alfred等进行的35S、32P标记的T2噬菌体繁殖实验。 而1956年,H.Fraenkel-Conrat 用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所进行的拆分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也是遗传物质。 2、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单倍体;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二倍体。 3、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拟核。 4、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重复。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称之为遗传丰余。 5、质粒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CCC型、OC型和L型。 6、转座因子1)是细胞中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能改变自身位置(如从染色体或质粒的一个位点转到另一个位点,或者在两个复制子之间转移)的一段DNA序列。2)原核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三种类型:插入序列(IS)、转座子(Tn)和某些特殊病毒(如Mu)。 3)转座因子可引发多种遗传变化,主要包括插入突变、产生染色体畸变、基因的移动和重排。 7、在普遍性转导中,噬菌体可以将供体细菌染色体的任何部分转导到受体细菌中;而在局限性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8、细菌的结合作用是指细菌与细菌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 9、线粒体遗传特征的遗传发生在核外,且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以外,因此它是一种细胞质遗传。 10、丝状真菌遗传学研究主要是借助有性过程和准性生殖过程,并通过遗传分析进行的,而准性生殖是丝状真菌,特别是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特有的遗传现象。准性生殖是指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基因重组的生殖过程。在该过程中,染色体的交换和减少,不像有性生殖那样有规律,而且也是不协调的。

微专题5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微专题5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知识必备]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1)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定律)。 (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4.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XXY成因 (2)XYY成因: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即减数分裂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重温经典] 1.(2021·河北卷,7)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减数分裂Ⅰ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B.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③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 D.①和②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答案 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依然会发生联会,A正确;②中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多一条,A、a、a所在的三条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任意两条移向一极,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故只

有第三条染色体移向的那极形成的配子有问题。因此②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一半是正常的,B正确;③为正常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2种基因型的4个配子,C错误;①和②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都是细胞水平的变异,理论上均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正确。 2.(2021·辽宁卷,12)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果蝇,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彼此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了交换,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精原细胞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若此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变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bb 的细胞所占的比例是() A.1/2 B.1/4 C.1/8 D.1/16 答案 B 解析由图可知,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该精原细胞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由分析可知,当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Aabb时,只有Aabb减数第一次分裂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比例为1/2×1/2=1/4。当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AaBb时,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所占比例为1/4。综上所述,无论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属于哪种情况,它们进入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基因组成为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所占的比例均为1/4,B正确,A、C、D错误。 [专题精练]

完整版减数分裂题型归纳答案

有关减数分裂的常见考查题型分析细胞减数分裂一节,与细胞的有丝分裂、生物的遗传等相关内容紧密相联,是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下面归纳了有关减数分裂的一些常见考查题型,供同学们复习参考:一、单纯考查细胞减数分裂、考查基本概念:1 】右图表示处于分裂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例1 分别互称为和4①1和2, 3和2, 3和4分别构成一个② 1③a与a',b与b',c与c',d与d'分别互称为 ④a与b或b'、与c或c'、与d或d'互称为 ⑤1与3或4,2与3或4互称为 分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是减数分裂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细胞图相的区分与识别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掌握减数分裂知识的基础。 答案:①同源染色体②四分体③姐妹染色单体④非姐妹染色单体⑤非同源染色体 2、考查染色体行为特征 【例2】下列关于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卵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④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含量不变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的末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 D.⑥⑦ 【例3】全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是( ) A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D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分析: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表现为: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表现为间期的复制,前期的联会、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表现为中期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这之中,DNA间期的复制、中期的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这些都与有丝分 裂相同,而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等,都是减数分裂所特有的。也是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重要的依据。 答案:【例2】C 【例3】C 3、考查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 【例4】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 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 A 32、16、64、64 B 32、8、32、64 C 16、8、32、32 D 16、0、32、32 - 1 - 分子数之间的关系是在第DNA分析:在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拓展微课 减数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 (含答案详解)

拓展微课减数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变异 难点一减数分裂与两大遗传定律的关系 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同源染色体分开,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其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 【典题示例】 1 以下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部分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4种精子 D.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 难点二减数分裂与变异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如果复制出现差错,则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如图W2-1所示。 图W2-1 [注意]突变一般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发生隐性突变,也可能发生显 性突变,通过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典题示例】 2 如图W2-2甲为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体内正在分裂的某细胞示意图(染色体1、2为常染色体),图乙表示该动物某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图W2-2 A.图甲细胞中a基因的出现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图甲细胞内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可用图乙表示 C.该动物只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图乙可表示的不同细胞时期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不同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因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出现基因重组,如图W2-3中的A与B或A与b组合。 图W2-3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可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而导致基因重组,如图W2-4中原本A与B组合、a与b组合,经重组可导致A与b组合、a与B 组合。 图W2-4 【典题示例】 3 某动物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aB、Ab、ab的4个精子。下列关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及变异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定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基因突变 B.一定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交叉互换 C.可能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一次交叉互换

2020-2021届高三生物周测试题与答案(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

2020-2021届高三生物周测试卷 (孟德尔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 一、单选题(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D.① 2.下列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 B. C. D. 3.某研究所将拟南芥的三个抗盐基因SOSI、SOS2、SOS3导入玉米,筛选出成功整合的耐盐植株(三个基因都表达才表现为高耐盐性状)。如图表示三个基因随机整合的情况,让三株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高耐盐性状的个体比例最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三者相同 4.矮牵牛花瓣中存在合成红色和蓝色色素的生化途径(如图所示,A、B、E为控制相应生化途径的基因)。矮牵牛在红色和蓝色色素均存在时表现为紫色,二者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色。若一亲本组合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色:红色:蓝色:白色=9:3:3: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亲本基因型可为AABBEE?aaBBee或AABBee?aaBBEE B. 本实验无法判断A、B基因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F2中紫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不会出现白色个体 D. F2中蓝色矮牵牛花自交,其后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为2/3 5.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籽粒及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褐色,而糯性籽粒及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碳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不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褐色 B.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C.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褐色,1/4呈红褐色 D. F1测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一半呈蓝褐色,一半呈红褐色 6.果蝇的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 的雌果蝇会产生4种基因型的卵细胞,而该基因型的雄果蝇只产生2种基因型的精子?下列相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 雄果蝇体细胞中的基因A?a和B?b所处的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 B. 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能产生4种卵细胞可能是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 C. 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分别进行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相同 D. 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交配,其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7.将紫花、长花粉粒(PPLL)与红花、圆花粉粒(ppll)的香豌豆杂交得到F1。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长(4831)、紫圆(390)、红长(393)、红圆(4783)。下列对F1产生配子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P与p、L与l可以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B. P与L、p与l可随同一条染色体传递到配子中 C. P与l、p与L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重组 D. P与l、p与L因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而重组 8.下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练习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 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下图。叙述正确的是() 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 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 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过程中,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 B. 有丝分裂过程中,ef期的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 减数分裂过程中,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D.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的某一时期 3.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分离定律发生在A细胞中 B. A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叫极体或精细胞

C. A、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2、2 D. A、C细胞属于减数分裂,A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4.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右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 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 B. 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 C. 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 16 D. 让F1花纹蛇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 8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5.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家谱图(显、隐性基因分别用A、a表示)。据图回答问题: (1)根据遗传病遗传图谱判断: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性遗传。 (2)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其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4)若Ⅲ1与Ⅲ2婚配,其小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 6.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 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Ⅱ-4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问题:

2021高考生物冲刺:《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附历年高考真题及解析

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考纲要求】 1.理解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2.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理解其发生时期 3.理解细胞分裂与遗传的关系 4.重点掌握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关系 【考点梳理】 要点一、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可遗传变异指的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1.基因重组 (1)概念:通常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2)产生原因: 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结果: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

如上图: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了4种配子。 ②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结果:在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基础上,使配子更具有多样性。 产生配子 要点诠释:我们一般讲的基因重组的原因就是上面阐述的两个,需要注意的是基因工程即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它是不同种生物间基因的重新组合。 2.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结果:产生等位基因 (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

物理因素:各种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秋水仙素等 生物因素:各种病毒和某些细菌 (4)发生时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时间为DNA复制时 DNA复制过程是外界诱变因素起作用的有利时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3.染色体变异(畸变) (1)染色体结构变异 类型: 缺失某片段(缺失) 增加某片段(重复) 倒位 易位 注意: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病例:猫叫综合征患者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发生时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 ①非整倍体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发生时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 病例:21三体综合征 病因:

高考生物微专题微专题6 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微专题6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知识必备] 1.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 2.减数分裂与基因重组 (1)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定律)。 (2)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3.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变异

4.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XXY成因 (2)XYY成因:父方减数分裂Ⅱ异常,即减数分裂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对点训练] 1.(2018·天津卷,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答案D 解析雄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而变异细胞的基因型为AAX B X b,由于在减数分裂Ⅰ过程

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会导致等位基因分离,而变异细胞中无等位基因A和a而含有两个A且无Y染色体,判断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的细胞中核DNA 数与体细胞的核DNA数相同,B错误;形成该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A和a随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的分离而分离,C错误;次级精母细胞中应含有X B X B或YY基因,但该次级精母细胞含有X B X b,说明在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B突变成b,D正确。 2.(2020·吉林三调)图示为果蝇的精原细胞中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只显示两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A/a与基因D/d会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进行自由组合 B.如果产生ABd型的精子,一定是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C.基因D/d的分开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D.检测基因D/d分子结构,碱基种类和排列顺序都是不同的 答案C 解析A/a与D/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不发生自由组合,A 错误;如果产生ABd型的精子,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B错误;基因D/d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Ⅰ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Ⅱ的后期,C正确;一般来说,基因D/d分子结构中碱基的种类相同,基因碱基排序不同,D错误。 3.(2020·河南中原联盟联考)如图是基因型为Rr且染色体正常的某生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生物提分练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解析版)

湖南省邵阳市中考生物提分练习:生物的遗传和 变异(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每个家庭都期望生育健康的小孩。以下关于遗传和优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 病 B.婴儿出生就有的先天性疾病都属于遗传病C.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 率 D.含有异型性染色体的受精卵今后发育为男性 2.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手术割的眼睛 皮 B.哥哥生来有耳垂、弟弟生来无耳垂 C.经常锤炼,使四肢健 壮 D.工作晒黑的皮肤 3.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绵羊的白毛和山羊的直 毛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小刚的有耳垂和小丽的有耳 垂 D.小明的O型血和小萌的AB型血 4.果蝇的性别决定与人一样,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6+ XY,则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A.6+X X

B.3+X Y C.3+ Y D.3+X 5.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6.人的褐眼(A)与蓝眼(a)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表示某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情形(■表示蓝眼男性),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1,2号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均为23 对 B.4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2 2条+Y C.3号个体的基因型是Aa,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22对+X X D.该夫妇再生一个蓝眼男孩的概率是四分之一 7.下列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要紧存在于染色体 上 B.基因在DNA分子上 C.染色体存在于DNA分子 中 D.一个DNA分子上有专门多个基因

2020版新高考生物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加强课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

(江苏专用)2020版新高考生物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加强课2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学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20版新高考生物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加强课2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20版新高考生物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考点加强课2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学案的全部内容。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减数分裂与可遗传变异的关系 错误! 1.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比较 分裂方式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不同点分裂的细胞原始生殖细胞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细胞分裂次 数 两次一次 同源染色体 的行为 (1)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 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同源 染色体分离 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 会,不分离,无交叉互换 现象 非同源染色 体的行为 自由组合不出现自由组合 子细胞染色 体数目 减半不变 子细胞的名 称和数目 4个精子或1个卵细胞和3个 极体 2个体细胞 子细胞间的 遗传物质 不一定相同相同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 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 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 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 性状的稳定性 2 (1)结合分裂图像比较分裂方式及特点(Ⅰ、Ⅱ、Ⅲ依次代表有丝分裂、减Ⅰ、减Ⅱ)①三种“前期"比较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章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8分) 1.有关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殖细胞中的 DNA成对存在 B.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C.人的体细胞核中DNA成对存在 D.DNA上的片段不能控制生物性状 【考点】K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专题】33:归纳推理;465: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解答】解:A、DNA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同样具有,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细胞器,细胞器中具有部分遗传物质,A错误。 B、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B错误。 C、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C正确。 D、基因要通过表达成蛋白质才能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但是有的DNA上的某些片段根本不会发生表达,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DNA的结构和功能。 2如图是李明同学做染色体粘贴游戏时的图片,根据它的形态判断,这一对染色体可能存在于() A.精子B.神经细胞 C.卵细胞D.以上均有可能 【考点】K6: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专题】33:归纳推理;465: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人的体细胞里染色体数是23对,其中22对染色体在男女两性中是一样的,叫做常染色体,只有1对在两性中是不同的,这1对染色体就是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由图示成对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不同,可知该图为男性性染色体。根据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可见图中的染色体可能在B神经细胞(体细胞)内。 故选:B。 【点评】决定人的性别取决于男性的性染色体,若男性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发育

中考生物考点专项突破题集十六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16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单选题 1.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为白色,此现象可解释为()A.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B.黑色母羊必有Aa C.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D.白色公羊必有Aa 【答案】C 【解析】“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为白色”,表明白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假设亲代白色公羊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黑色母羊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出:控制黑色的基因并没有消失,但不表现,还会遗传下去,故A错误。亲代黑色母羊的基因必为aa,而不是Aa,黑色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故B错误。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故C正确。亲代白色公羊必为AA,而不是必有Aa,若为白公公羊Aa,产生A和a两种配子,而黑色母羊的基因组成是aa,产生a配子,这样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随机结合,后代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aa表现的性状是黑色,与题干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故选:C 2.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 A.后代易得传染病B.后代都会的传染病 C.后代存活率很低D.后代得遗传病的概率高 【答案】D 【解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跟近亲结婚没有关系,近亲结婚后代易患遗传病,A、B错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隐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增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而不是近亲结婚后代的存活率很低,C错误。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

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隐性致病基因相遇的机会增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D正确。 3.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概念简图,图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A.染色体,基因,DNA B.DNA,染色体,基因 C.染色体,DNA,基因D.DNA,基因,染色体 【答案】C 【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即细胞核中含有①染色体;染色体是由②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③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 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染色体、DNA、基因。故选:C。 4.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它的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应是()A.30条B.15对C.15条D.30对 【答案】A 【解析】亲子代之间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这样当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时,染色体就恢复到原来的数目。因此牛的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均为30条,A正确。 5.如图是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