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视角转换
- 格式:ppt
- 大小:376.50 KB
- 文档页数:24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喜福会》英译汉分析
王雨丽
【期刊名称】《东方娱乐周刊》
【年(卷),期】2023()1
【摘要】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真实的写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积极影响。
《喜福会》是美国经典的文学作品之一,该书一经发表极为畅销,不仅满足了西
方对中国人的好奇心理,同时也为国内学者研究 20 世纪华裔作家的作品提供了素材。
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已逐渐趋向成熟,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基于“三维转换”视角,分析程乃珊、严映薇在翻译《喜福会》时的适应和选择。
【总页数】3页(P0040-0042)
【作者】王雨丽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叙事学视角下的翻译——以《喜福会》中译本为例
2.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
视角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分析——以《玩具总动员4》为例3.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分析——以《玩具总动员4》为例4.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最蓝的眼睛》英译汉分析
——以陈苏东、胡允桓译本为例5.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字幕翻译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汉英文学翻译的范畴转换研究作者:吴杰英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2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认知翻译学的范畴观出发,选取汉英文学翻译中的句子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范畴的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分析翻译中出现的范畴层次转换现象和源语文本和目的语文本在范畴空缺时的翻译现象,并探讨其特点及原因。
关键词:认知翻译学;文学翻译;范畴转换作者简介:吴杰英(1994.01-),女,广东中山人,广东白云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汉翻译。
一、引言翻译不仅涉及语码转换,还是一项认知活动,但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范畴不对等的转换现象。
本文选择郝景芳著、刘宇昆译的《北京折叠》作为分析对象,其于2016年获得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本文将从认知范畴观研究该作品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范畴转换现象,探讨文学类文本英译范畴不对等的现象及原因。
二、认知翻译学与范畴化理论认知翻译学是20世纪中后期在认知科学推动下认知语言学与翻译学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是正在形成的一种新翻译学范式。
Matin最早提出认知翻译学这一术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认知翻译学已初具规模,包含语言认知视角的翻译研究、翻译认知过程研究和社会认知视角的翻译研究。
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范畴化是一个认知心理过程,范畴是范畴化的结果。
一开始人们认为范畴特征是二分的,即不同范畴间的边界是清晰的,范畴内各成员处于平等关系,但基于各种实验而产生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内有些成员居于中心地位,表现出更多的范畴特征,而有些成员处于边缘地位,具备更少的范畴特征。
此外,范畴具有层次性。
范畴化系统由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两部分组成。
在纵向维度上,范畴具有层次性,按层次高低依次分為上位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位层次范畴三种,范畴层次越高,概括性更强,抽象性更高。
在横向维度上,范畴内的成员呈现典型性和边缘性。
三、范畴层次转换从纵向维度看,范畴具有层次性,分为上位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位范畴,其中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位范畴概念较之更加抽象,下位范畴具有更具体的特征。
1前言英语翻译,具体指将汉语表达的内容,用英语语言形式进行转化并呈现给交流对象,从而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
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方面的转化,涉及到的因素十分广泛,作为翻译者应当深入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
只有掌握了中西文化的具体差异,然后以此为依据优化翻译技巧,才能够确保翻译质量与实际交际要求相符合。
2中外文化存在差异具体体现2.1习俗和生活习惯差异中西国家最显著的差异便是生活习俗和习惯不同,追其根本,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方国家国民生活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性,再加上民族文化不同,导致中外语言表达方式存在较大不同。
要知道西方国家濒临海洋,而海洋意味着广阔、开放,所以西方民族在思想上更加开放。
众所周知,中国地区以内陆环境为主,这也能够有效诠释汉语中将挥霍比作“挥金如土,”而英语表达中却说“spend money like water”。
此外,国内将动物喻人常表示脏话,比如“猪狗不如,蛇蝎心肠[1]。
”而西方看来宠物受欢迎,甚至常将宠物与人做比喻。
像“All cats are gray in dark”便可以很好诠释这一点。
2.2思维方式存在差异除了生活习俗,中西国家国民在思维方式上呈现的差异性也较为明显。
首先,国内民众在语言表述时习惯先整体后个人,而西方在此方面恰好相反[2]。
以姓名表述为例,中国人习惯先姓后名,而西方语言思维则是以先名后姓为主。
同时,受孔孟思想影响,我国国民在语言表述时注重表述内涵,而具体表达形式并不做过多强调。
而的西方国家则不同,他们更注重句子结构完整。
此外,在就某一具体事物进行表述时,中国人习惯将其尽量具体的描述出来,而外国人则习惯于用抽象性思维对其进行表述。
2.3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作为翻译人员不是只掌握不同国家语言表达技巧便可以有效完成翻译工作的,而是要全面掌握翻译语言对象所属国家之间的文化背景及差异,从而根据具体差异进行合理翻译。
以英汉两种语言形式为例,汉语文化源远流长,注重内涵凸显。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汉语文本翻译及传播
闵璇;张利群
【期刊名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有助于增强双语转换意识,培养思维转换能力。
汉语文化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翻译转换在两个语言文本之间的通达转意上作为一定的媒介,影响中国文化的外推。
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区别,结合翻译实践平台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在源语和目标语的相应转换中,体会译者思维,提高转换能力,从而得出英汉转换能力培养的翻译策略,提高中国文化的外推竞争力。
【总页数】5页(P142-146)
【作者】闵璇;张利群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2;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59
【相关文献】
1.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汉语文本翻译及传播
2.从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看文言文英译--以《捕蛇者说》为例
3.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商务翻译研究
4.从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看文言文英译——以《捕蛇者说》为例
5.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汉英翻译研究——以越剧《梁祝》剧本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302020年06期总第498期ENGLISH ON CAMPUS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下的英汉翻译研究——以Mountain people 汉译为例文/崔玉玉【摘要】英汉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进行互译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字词句无法完全对等的情况,因此有时候需要对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和层级进行转换。
本文基于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卡特福德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个角度对Mountain people文本进行翻译研究,以期得到高质量的汉译本。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研究;英汉翻译;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作者简介】崔玉玉,首都师范大学。
是指翻译过程中同一层级上发生的所有语言结构的变化。
一般而言,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的重心位置有显著差异,英语句子前重心,即直截了当,习惯将中心词放在句子前面,修饰限定的成分紧跟其后。
汉语句子一般是后重心,即先描述条件、作用等限定成分,然后引出中心词。
在进行结构转换时要注意主语的转换、正反表达方式的转换、主被动之间的转换、前置定语和后置定语的转换,以及不同句型之间的转换等。
例2:原文:Life in these valleys was extremely harsh. No tourists in their right mind would visit Yaremche in winter.译文:山里的生活异常艰难,头脑清醒的游客冬天不会来亚列姆切旅游。
原文中的“in their right mind”作后置定语修饰tourists,在翻译时应把其前置,放在游客前面来修饰;原文的主语含有否定意义,在翻译时通过正反表达方式的转换会使得译文更加地道。
例3:原文:There were benches of rough-hewn wood scatteredwith sheepskins, low, deeply carved wooden rafters, every surface painted in Ukrainian decorative patterns.译文:店里的长凳未经太多打磨,上面铺着羊皮革,头顶的木椽不算太高,可以看到上面深印着的花纹,那是一种乌克兰特有的雕饰图案。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一、中西思维差异综述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人类思维的规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 you wear.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西方思维长于抽象,具有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开放性、认知性、精确性、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特征。
自古希腊时期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起,就注重自然客观、探索自然奥秘,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富有言(subject一prominent) ,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全球观念和宇宙意识,认为外界是对人有价值的客观存在,崇尚以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
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并进而征服自 (二)被动主动然。
因而就导致英语主语具有了逻辑的倾向特点,并建立了抽象形英汉翻译中有关主动与被动用法的差异容易引起表达方式的式逻辑系统,形成了规范化思维模式、抽象时间、空间、因果和其混淆。
几乎每一本讲英汉翻译的著作谈到被动句的问题,认为英语他思维逻辑。
与之相比,东方的特点可以概述为:中国传统思维长爱用被动句,汉语不爱用被动句。
如果我们在往深看一点,就可以于切实、具体和实用,不割裂具体经验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因而不发现这些句子的后面也体现了两种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除了个别善于抽象,思维不拘泥严格逻辑规范,思维概念倾向笼统甚至模棱原因之外,很多英语被动句必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是因为前者反映两可,因而不能产生抽象分类、种差界定、形式分析、归纳演绎、了客观意识而后者必须对应之主体意识(潘文国,1997)。
中国传统假说实证等科学思维因素。
从根本上去了解英汉语言和思维习惯的哲学注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在人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基本差异,对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翻译转换理论视角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科技英语汉译工作的要求也更高。
而科技类文本属于信息类文本,翻译时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以牺牲形式对等为原则的基础之上的,更侧重于语义对等的翻译策略。
本文基于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结合科技翻译实例,分析科技英语翻译,旨在为科技英语汉译提供新的见解。
关键词:科技英语;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Ⅰ引言如今我们处在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里,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科技已经逐渐渗透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科技文献也是公众和某一领域的专家获取最前沿信息的基础。
但科技领域覆盖范围广泛,专业术语和长难句较多,对译者而言,做好科技翻译并非易事。
我国关于翻译方法策略的研究者很多,但很少有人从词汇、句法这些微观层面上开展细致研究,深入到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变化或者转换中去。
对科技翻译而言,如何提高译文质量和翻译速度,现已成为译员和研究员关注的重点。
本文从科技文本的特点出发,具体分析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第一章翻译转换理论第一节翻译转换理论介绍翻译转换理论是由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J. C. Catford) 提出的。
他的翻译的代表作是1965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也是其唯一一部翻译理论专著。
在书中他中定义了“转换”这一概念,即“在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过程中偏离了形式上的对等。
”层次转换(level shift):卡特福德认为语言可以区分为以下四种可能的层次:语法层、词汇层、形态层和语音层。
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源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等值成分。
翻译中唯一的层次转换是语法-词汇转换。
范畴转换(category shift):范畴转换指的是不受限制的翻译和等级限制的翻译,是翻译过程中形式对应的偏离。
浅析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中静态与动态的表现英汉两种语言,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分属不同语系,两种语言存在诸多不同。
英汉翻译离不开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对于翻译实践来说,明白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是翻译的前提,它对翻译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重从英汉语言静态与动态的特点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英汉语言特点和加强翻译实践能力。
标签:英汉语言对比;翻译;静态;动态1.英语的静态倾向表现1.1 名词化英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其显著特点是词缀丰富。
英语中丰富的词缀使得有些动词和形容词很容易派生为名词形式,从而使得名词化成为英语常见的现象。
且名词与动词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英语的独特之处。
以下实例选自第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英译汉参赛原文Necessary Fictions 的第一段:英语静态:The play thus moves on two levels.On one,it is the story of a judicial murder for money,an indictment of materialism. 汉语动态:该剧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方面,它讲述了一个看似合法、实为有悖公理的图财害命的故事。
抨击了物质享乐主义。
1.2 名词表示施事者代替动词英语常用含有行为和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代替动词,很多由动词派生的名词既表示施事者又保留原来动词的意义。
例如基于动词词干的- er /-or 派生名词,- er /-or 派生名词化使原来动态的表达方法转换为静态的表达方法。
以下实例选自第二段以及参考译文《必要的虚构》(王宏译、徐青根审定,2004)英语:He is“Head master of College,and lover of t he noblest Muse.”He sponsors the town’s Youth Club and describes himself as “a humanist,a lover of the ancient Greeks,an admirer of Plato.”He is a true believer in all those liberal and rational values that Western culture has inherited from antiquity. 汉语:作为“居伦学校的校长、最尊贵的缪斯女神的仰慕者”,他资助了该城的青年俱乐部,并自诩“崇尚人文主义、热爱古希腊人、仰慕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