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之转换法
- 格式:ppt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27
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一、本文概述翻译,作为语言交流的桥梁,在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英汉翻译,作为其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分支之一,其技巧与方法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英汉翻译实践中,词性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其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现象,分析其必要性、常见类型及其在英语汉语言特点下的应用,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将简要介绍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必要性,阐述为何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词性转换,以及这种转换对于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性。
本文将详细分析英汉翻译中常见的词性转换类型,包括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转换、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等,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本文将探讨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应用策略,结合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分析如何在实际翻译中灵活运用词性转换技巧,以实现译文的准确、流畅和地道。
通过本文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汉翻译中的词性转换技巧,提高翻译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翻译质量,推动英汉翻译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词性转换的基本概念词性转换,即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中的某一词类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另一词类,而不改变其原意,是英汉翻译中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
这种技巧的运用,旨在使译文更加地道、流畅,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存在差异,因此,翻译时常常需要进行词性转换。
例如,英语中的动词在汉语中可能需要转换为名词、形容词或副词;同样,汉语中的名词在英语中也可能需要转换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
这种转换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需要基于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翻译原则的遵循。
词性转换的翻译技巧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完全转换,即源语言中的某一词类完全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的另一词类;二是部分转换,即源语言中的某一词类在转换为目标语言时,仍然保留部分原词类的特性。
浅谈英译汉中的英汉词性的转换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翻译。
一方面,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而英语常用词有许多都是一词多类,有的甚至多达五类。
另一方面,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须转换词类;而英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少,充当不同成分需要转换词类。
翻译时,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以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翻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以“挖个坑填个萝卜”方法来逐词对译。
翻译时原文的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即翻译时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表层结构,可以在忠实原意的前提下将原文中有些词的词性转换为汉语的其他词性。
现将英语中的四类主要词性和汉语词性之间的转换介绍如下:一、英语名词的转换(一)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的比较多一些,在英语句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句中可以几个动词连用,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把英语的名词译成汉语的动词,这主要有下列两种情况:作为习语主体的名词往往可以转化为动词。
如:to have a rest中的rest,make no mention of中的mention,pay attention to中的attention,又如take care of中的care这几个词都是短语中的中心词,这些词虽然是名词,但几个短语表达的都是一种动作,再者,rest,mention和care本身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此这样有动作意味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动词。
因此这几个英语短语中的名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动词休息、提及、注意和照顾。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1.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人类的思维活动。
不同的文化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语言中的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挣脱原语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原语所传达的信息,所体现的风格一并能被读者完全体会。
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视角差异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视角转换。
2.文献回顾在研究翻译的视角转换这个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成果也颇丰富。
如刘保华在“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中介绍了主要的视角转换法;邵卫平在他的“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也对如何进行视角转换进行了相关阐述;张小珊在“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议”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在这暂不一一列举。
本文准备从英汉翻译视角转换的重要性和视角转换的方法入手,就这个论题谈谈我的观点。
3.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由于英、汉语在产生的背景、经历的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文化的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
请看如下一例: What we lose in hake we shall have in herring.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hake(鳕鱼)和herring(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必需的,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失去的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不明其意了。
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的“东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的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所传达的意思。
3.1翻译中视角转换的必要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将原语传递到译语中,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刘宓庆先生说:“转换是翻译中用得最广泛的变通手段。
在一般情况下,转换是获得灵活对应的不可少的应变对策,而失去形式则常常是转换带来的必然结果。
浅析英汉翻译中转换法类型及运用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英汉翻译中必然存在不对等的问题,这给英汉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基于这一思考,本文从转换角度出发,运用大量例证来分析在英译汉中存在的词类及句子成分转换的可能性,从而解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句子成分的不对等问题。
关键词:英汉翻译转换法类型运用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把英语句子中的词性、句式一一对应照搬过来,则汉语译文会变成英式汉语,读者不易理解或无法理解,译文不通顺不流畅且带有明显的欧化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应用词性转换和句子成分转换的翻译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指词性的改变,而且包括词性作用的改变和句子词序的改变。
如原文中的名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原文中的介词可以转换成译文中的动词等,反之亦然。
例如:1)The growing awareness by millions of Africans of their extremely poor and backward,living conditions has prompted them to take resolute measures and create new ones.如果不改变词性,这句话可能会译得很拗口,不堪阅读,如: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对于他们非常贫穷落后的生活条件的日益觉醒促使他们采取坚决的措施,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如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将名词awareness 译为动词“意识到”。
同时将形容词growing 转换为相应的副词,其它部分也作相应的变化。
改译为: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已逐渐意识到他们的生活状况异常贫穷落后,这就促使他们奋起采取坚决措施去创造新的生活条件。
2)Joseph beheld my style of cooking with growing indignation. (Wuthering Heights)我的这种做饭方式叫约瑟夫越看越冒火了。
词类转换翻译法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式不同,就不能逐词对译。
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转换词类,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
一、名词的转译1.英语名词转译成动词由动词派生的名词,具有动词意思的名词,以结尾表示身份或职业的名词等,这些名词都可以转译成动词。
【例1】The remembrance of these will add zest to his life.×对于这些事情的回想将会增添他生活的乐趣。
【译文】回想起这些事情,会给他的生活增添乐趣。
【例2】He looked on the Convention as a fair and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他认为这次大会是人民的公正忠实的代表。
【译文】他认为这次大会公正忠实地代表了人民。
【例3】Other governmental activities are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individual states, which have their own constitutions and laws.×其他政府活动则是各个州的责任,各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译文】其他政府职能则由各个州来承担,各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例4】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jet planes fill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译文】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到隆隆的机声,我感到特别神往。
【例5】To my knowledge, some computers have gone missing.【译文】据我所知,有几台计算机失踪了。
【例6】He was a good listener and they would like to talk with him.×他是个好听众,所以他们喜欢同他谈话。
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英汉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技巧和策略。
通过深入讨论和实例分析,帮助读者学会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准确转换单词的词性,以保持语义的连贯和准确。
词性转换的定义和意义理解词性转换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解释词性转换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名词和形容词的转换名词转换为形容词的常见方法和技巧形容词转换为名词的常用策略和实例动词和名词的转换动词转换为名词的常见规则和实践名词转换为动词的常用方式和示例副词和形容词的转换副词转换为形容词的技巧和策略形容词转换为副词的常见方法和实例例句分析与实践提供一些实际例句进行分析和转换实践深入探讨例句中词性转换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总结与扩展对本文档中所涉及的词性转换技巧进行总结和回顾提供更多补充资料和延伸阅读资源请注意,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简洁明了的指导,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并独立进行决策。
导言请注意,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简洁明了的指导,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并独立进行决策。
导言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是一本重要的翻译技巧手册,它涉及到了词性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词性转换指的是将一个词的词性从一种转换为另一种,以达到更恰当地表达原文含义的目的。
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是一本重要的翻译技巧手册,它涉及到了词性转换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词性转换指的是将一个词的词性从一种转换为另一种,以达到更恰当地表达原文含义的目的。
词性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可以帮助翻译者解决一些句子难以准确翻译的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可读性。
无论在文学作品、商务文件还是学术论文等领域,词性转换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和技巧,旨在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掌握词性转换的方法。
我们鼓励翻译者发挥自己的优势,并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无论是英汉互译还是汉译英,词性转换都是一个关键技巧。
通过研究和掌握《英汉翻译技巧词性转换》,您将能够更好地处理词性转换的问题,提升翻译水平。
第4章Conversion(转换法)4.1 复习笔记一、Conversion of Word Classes(转换词类)In translation, a word in one language belonging to a certain word class is not necessarily translated into one of the same class in another language.在翻译过程中,一种语言的某一词类不一定要相应地译为另一语言中相应的词类,有时候进行适当转化是十分必要的。
1. Conversion from English Nouns and Adjectives into Chinese Verbs and Adverbs(英语名词、形容词转换为汉语动词、副词)Nouns or nominal dorms, especially action nouns and other abstract nouns, find their wider use in English while verbs or multi-verbal forms are much preferred in Chinese. In translation, therefore, the conversion of English nouns into Chinese verbs, and subsequently English adjectives into Chinese adverbs, becomes one of the techniques frequently employed for smooth representation in idiomatic Chinese.英语中多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尤其是动作名词和其他抽象名词,而汉语中多用动词,甚至多个动词连用的情况。
英汉互译的方法英汉互译是指将英语和汉语进行相互转换的方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汉互译的需求越来越大。
无论是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还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需要掌握好英汉互译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英汉互译方法。
首先是词汇互译。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汇是进行英汉互译的基础。
在进行词汇互译时,可以通过查字典、使用在线翻译工具等方式来找到对应的词汇。
但需要注意的是,翻译工具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会出现错误或不准确的情况,所以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判断和调整。
其次是句子结构互译。
英语和汉语的句子结构有一定的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转换。
在进行句子结构互译时,可以根据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比如,英语的主谓宾结构可以转换为汉语的主谓宾结构,也可以转换为汉语的主谓状结构。
这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语言习惯进行判断。
还可以通过上下文理解来进行互译。
有时候,一句话或一个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有特定的含义,如果只看单个词或句子,可能无法准确理解其意思。
所以,在进行互译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和翻译,避免歧义和误解。
还可以通过类比和类推的方法来进行互译。
英语和汉语虽然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通过找到相似之处,可以进行类比和类推,从而进行互译。
比如,英语中的"apple"对应汉语中的"苹果",而英语中的"banana"对应汉语中的"香蕉",通过类比和类推,可以找到其他水果的对应关系。
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对照的方法来进行互译。
比较和对照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进行互译。
比如,英语中的过去时态可以对应汉语中的过去时态,通过比较和对照,可以找到其他时态的对应关系。
进行英汉互译时,需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翻译问题。
比如,英语中的冠词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翻译。
另外,英语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在汉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形式,需要进行相应的转换和调整。
汉译英的方法和技巧
1.增译法:
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2.省译法:
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3.转换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常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明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
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