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在地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梁双庆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9期

摘要:近些年,各地公共图书馆纷纷结合本馆的优势和本地文化特点开办了讲座,讲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传播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张家口市图书馆,探讨我市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已经从人们印象中借书还书的地方逐渐演变成文化平台的提供者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其中讲座服务就是其中的重要模式。2006年4月,文化部颁布了《关于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通知》,并决定将图书馆的公益讲座作为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指标之一。近些年来,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向着越来越成熟、规范的方向发展,其内容的“品牌化”(地方性特色)愈发显著。目前国内关于图书馆讲座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牌化、讲座师资、社会服务、地区特色等几个方面,本文将涉及上述几个方面,在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张家口地区及张家口市图书馆,希望能够研究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经验。

一、“品牌化”与地方文化发展

(一)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品牌化发展

作为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板块,我国绝大部分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讲座服务,并将其打造为本馆的一项品牌。

1. 讲座名称突出地方特色

以河北省为例,省图书馆讲座服务名称为冀图讲堂,以河北省的简称冀标识性字眼,突出其作为全省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的身份;河北省大部分市级图书馆打造了具有品牌特色的讲座服务,其名称也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例如石家庄市图书馆的石图讲堂、唐山市图书馆的唐图讲堂、秦皇岛市图书馆的秦图讲堂、沧州市图书馆的沧图讲堂、邯郸市图书馆的邯图讲堂。

2.讲座内容突出地方特色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 兰凯军《光明日报》(2014年03月02日07 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是中央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理论和发展方向的新表述,是对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工作的全新概括。所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兼具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制、运行机制的总称。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例如,服务内容老化、服务效率低下、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公共文化服务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与影响力下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亟待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其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制保障。在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运行秩序和决策方式,否则就会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期性、公平性、效率性、规范性等大打折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立法总体比较滞后,相关内容散见于一些单项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要抓紧完善立法,使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在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政策的基础上,吸收地方立法的成功经验,将之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予以确认和保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服务组织提供具体的衡量尺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精细化。要积极推动地方立法,鼓励地方根据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保障和促进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优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法制保障,还需要高效的工作机制。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机制存在多头管理、业务重复、效能不高、区域壁垒等问题,亟待作出优化。要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破自娱自乐、自说自话的文化工作理念,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现开放性、持续性、协调性发展。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以绩效为核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考核相符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建立“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交流合作机制,打破部门和区域壁垒,整合文化资源,促进不同形态、不同区域公共文化资源的交融与共享。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网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服务人口为依据,以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基础,以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设备配置标准为指导,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努力促进国家、省、市、县、乡、企业、学校等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推,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联创共建格局。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形成集文化、教育、体育、基层党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保障各类文化设施资源由单边、单向,向多边、多向整合转变,提高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要重视和加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紧密联动,有效发挥城市大型骨干公共文化设施对基层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带动、支撑和辐射作用,促进解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矛盾。

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广州荔湾区文化馆致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入手,以打造“西关?悦艺学堂”品牌为起点,课程规划上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内容为根本,落实普惠政策,注重教学成果展示。同时,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丰富内容,以科技创新手段实现资源统筹,再采用绩效考核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提升。 【关键词】优化;公益培训;提升;服务效能 一、引言 文化馆承担着向社会所有成员平等开放,以开展社会公众教育,普及文化艺术知识,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使他们可以获取知识、信息、娱乐和创造力的职责。党的十八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立法的重要原则和明确规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努力方向。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要求。因而,近年来荔湾区文化馆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过程,注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内容为根本、以科

技创新为手段、以绩效考核为保障,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二、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往,虽然荔湾区文化馆肩负着组织开展社会艺术教育工作和辅导培训基层文化人员和文艺骨干的职能,但并没系统地进行组织和开展,只是每年不定期地举办艺术讲座,没有起到很好的社会效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实施后,馆班子深入学习贯彻,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作为今后工作重点来抓,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四个特点来进行策划,让群众免费享受基本艺术普及的同时,提升社会参与率和文化设施利用率,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和便捷化。 三、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的举措 (一)打造品牌 荔湾,旧称“西关”,是广州悠久历史积淀的一个缩影,其中西关大屋独具地方特色。荔湾区文化馆提炼精粹,致力打造公益性文化培训品牌“西关?悦艺学堂”,以趟栊门和盛开的玫瑰华组合成徽标,寓意艺术之花在西关沃土上盛放。 围绕此品牌,每年精心?O计一系列既贴合群众需求又融入了传统文化内涵的公益性文化培训。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推动公共图书馆治理变革,首先要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要打破一级政府管理一个公共图书馆的体制,从政府办图书馆和管图书馆为主向为图书馆服务为主转变,通过培育图书馆行业协会和构建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由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由集权行政转向分权行政,由公共管理转向公共治理,在图书馆治理层面实现决策控制权和管理执行权的分离。 标签:公共图书馆;治理政府;职能;定位 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义务不是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而是为公共服务提供政策支持、条件保证和环境保障。政事必须分开、管办应该分离,这是政府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换句话说,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科学把握图书信息服务职能与公共管理职能的界限,创新公共图书馆治理机制,改变政府行政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的状况,把现在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交给公共图书馆承担,实现单一公共管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 一、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职能困境与科学定位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政府实行的是全能主义行政理念,推行“小社会、大政府”的管理模式,在公共图书馆领域造成政府职能错位、缺位和越位问题,使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率不高。这主要表现为:政府包办一切,管办不分,公共图书馆自主权不够,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区别;行政部门对公共图书馆的具体事务采取直接干预方式,管理太宽、太死,图书馆发展活力不强;对设施建设、购书经费等基础条件保障不够,公共财政对公共图书馆的事业性投入太少,图书馆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强、供给方式滞后,供给效果公平不够,政府的本职责任履行不到位,图书馆普遍服务大打折扣。 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治理中的错位、越位与缺位,与公共权力的配置结构不科学、不合理有关。长期以来,政府被认为是公共图书馆事务的唯一责任主体,各级政府基本上垄断了管理公共图书馆的权力,掌握了所有的核心资源。就是说,政府一方面是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有力组织者,同时又是公共服务的生产者、提供者。由于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的传统模式一直没有调整,导致很多公共图书馆依旧按照“一级政府管理一个图书馆”的理念,分级建设和管理图书馆。这种体制的最大特点是政府本位,即在建设主体层面,从中央到地方,每一级政府成为该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主体,只要建立多少个公共图书馆,就确立相应数量的建设主体,最终形成了多级管理单元。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行政级别越低,那么经济能力与配置资源的权限就越小,其图书信息的服务供给能力就越低。这种图书馆资源按权力等级配置的制度安排,严重阻碍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城市边缘、边远人群和农村居民延伸的路径,也导致城乡、地区之间的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从管理主体来看,各级政府设置了相应的图书馆管理单位和建设单元,拥有业务、人事、财务管理权,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多级管理主体的突出特点是自上而下的单一领导与管理,与多级建设主体相配套,管理层级的多层次

new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2012)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 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 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的能力和效率。 3·5 区域服务人口数(regional service population) 各级公共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数。 3·6 呈缴本( legal deposit copy) 根据有关法律或法令规定,出版者每出版一本新书刊都要免费呈缴一定的样本给指定图书馆,这种制度称为呈缴本制度,所呈缴的样本为呈缴本。 3·7 文献提供(docum ent supply) 也可称文献传递,是指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为本地或异地的读者直接提供所需原本文献和复制文献的服务形式。 4总则 4·1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条件,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效益,制定本标准。

关于公共图书馆讲座资源传播形式的思考_1809

关于公共图书馆讲座资源传播形式 的思考 讲座是当前公共图书馆为读者在开展的一种新型服务形式,在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逐渐演变为构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数字文化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主站,其单位名称为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近些年来随着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特殊性,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以塑造自身服务形象为重要标准和有效方式,将讲座作为服务品牌用来经营,在固定的时间、固定场所开展讲座,进而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图书馆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 一、公共图书馆讲座资源传播的重要性分析 基于公共图书馆资源传播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并根据现有的发展理念,对其进行创新,达到传播有效资源的目的。以下将对公共图书馆讲座资源传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塑造公共文化品牌 公共图书馆讲座在上世纪90年代时期兴起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国家图书馆的“文津讲坛”和“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等都已经形成了品牌并且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基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差异性,在应用过程要以塑造公共在品牌为目标,将讲座工作由边缘处转移到工作中心上。基于该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必须以受众为研究目标,针对不同层级的读者采取针对性的传播形式[1]。 2.扩展受众需求 公共图书馆在实践中满足了受众对知识的探究需求,同时随着公共图书馆在讲座资源传播的不断发展,其建立了系列化、品牌化的发展目标。部分规模大的图书馆树立了典范的作用,同时以“城市教室”为发展基础,进而打造公共品牌效应。从2000年以后,现有的传播形式突破了单一的管理手段,逐渐向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迈进,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促进了公共品牌效应的进一步发展[2]。 3.丰富讲座资源 近些年来图书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图书馆建设的特殊性,必须建立品牌效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展应用资源,以高质量的讲座为研究目标,并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提升讲座质量,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达到提升图书馆利用率的目的。 二、当前公共图书馆讲座资源传播的形式分析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李媛媛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文学博士 课程前言 大家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国家文化体制的架构基本上是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我们在谈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往往更多关注到文化产业,因为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事实上,就所覆盖的人群、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公共文化服务要比文化产业更加地基本、更加地基础。 我们目前把当前文化发展的这个目标定位成大发展大繁荣。而发展繁荣的根基是在于国内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那么这个不可能单纯地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政府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未来也将会成为一项考核政府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和公民文化权利这样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这跟几个重要的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历史性因素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过的社会转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正在由一个非常态化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常态化的社会,那么随着公民社会或者用更加中性的词市民社会、民间社会的成长,是否具有丰富的发达的公共文化生活,就成为市民社会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这个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第二个因素是这场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建国以来,我们对于文化观念的认识经历过几次比较重要的转变,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我们认为文化是政治,文化基本上被等同于意识形态,它需要牢牢地掌握在政府的手里。从70年代末开始基本上从80年代开始,认为文化是事业,那么文化就是要靠钱来养的,这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就是由政府办文化,文化建设的主体基本上就是政府和政府的文化部门和文化部门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正式地提出文化也具有产品的属性,在这样理念的基础之上这几年正在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地促成了文化体制的变化。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这样一个文化体制架构。 第三个历史因素是刚才也说到的恩格尔系数不断地降低,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尊敬的: 上午好!非常感谢文化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某某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某某的省情,某某省下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境内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55个民族;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20xx年某某GDP总量24502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其中,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某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人才辈出。某某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纳入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x年底,全省有省级公共图书馆2个、省级群众艺术馆1个;地市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 14个;县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9个;博物馆10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乡镇综合文化站2238个;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总面积20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可以说,我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注重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实践操作等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了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全省文化事业费亿元,在全国位居13位。投资亿元的省博物馆改扩建、某某图书馆新馆、某某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市州县两级财政多方筹集资金,普遍启动了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和达标改造工程,据统计,201x 年-201x年某某省市县级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建设规模976万平方米。我厅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评出一级站253个。从20xx年起,文化部为城市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设备和文艺活动基本设备,目前,中央已累计安排下达我省286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76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采购资金12267万元;安排我省199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22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2143个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资金3519万元,极大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硬件设施。 二是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年初,在某某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到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

图书馆空间的革命——库哈斯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1)

图书馆空间的革命 The Revolution of Library Space ——库哈斯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解析 The analysis of Seattle Central Library by Rem Koolhaas 高阳1 GAO YANG 摘要: 本文以图解的方式对库哈斯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的设计理念、功能、空间及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其思想及功能体块的组织所引发的图书馆形式和空间的革命,同时指出其对当代图书馆的设计的指导性意义。 ABSTRACT : Based on the diagram ,this paper analyzes design concept 、function 、space 、form of the Seattle Central Library designed by Rem Koolhaas ,and explores the revolution of form and space of library that are caused by his thinking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function blocks, meanwhile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temporary library design. 关键词: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功能体块 形式 空间革命 KEYWORDS : Seattle Central Library Function blocks Form Space Revolution 1. 库哈斯及其图书馆理论 1.1库哈斯介绍 如图01。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1944年 生于荷兰鹿特丹,作为当今建筑界先锋派的建筑 师之一,他拥有着狂飙式的革新性思想,希望通 过建筑来连接各种复杂关系,加剧新旧事件的碰撞、融合,使建筑本身某种程度上成为城市的中心,以此表达人的各种思想、解决社会问题,。 1975年,库哈斯成立OMA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 表明了他将以建筑作为介入社会的窗口,并决定 用“大都会建筑”作为响应大都会的方式;90年代后半叶成立了AMO 2,致力于对虚拟建筑的研究。2000年获得普利策奖。 1.2库哈斯的图书馆理论 正是通过对大都会的响应和图书馆形制的深入反思, 库哈斯才得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其空间布局策略,实现了对传统图书馆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通过设计实现都市建筑空间与媒体虚拟空间的首次结盟。 1 高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6级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生(220060054) 联系方式: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进香河路35号 荟萃楼302室 邮编:210096 2 AMO :起源于哈佛,成形于 OMA ,拥有OMA 在建造方面的“硬性技术”和哈佛在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软性技术”,将之结合成为没有钢筋混凝土的、非物质的“虚拟建筑”──组织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建筑”,使用平面设计、媒体技术等一切手段,图解式的建造,有针对性地分析具体场所的数据。 图01 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图片来源:吴锦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摄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广州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 1 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 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文化服务的发展和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f15118933.html,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文化服务的发展和创新 作者:巨光月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群众文化服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群众文化服务的方向、动力、内容、氛围等方面促进了其发展。群众文化服务在这种体系下实现创新,应该做到增强群众文化服务的主动性、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实现数字化建设和服务、提高服务队伍的素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群体性文化。群众文化的开展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群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为其发展和创新提供保障。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群众文化服务的发展 (一)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保障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一课题提出时,就把群众文化作为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这一体系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群众文化的发展。如明确了文化馆(站)等群众文化单位的公益性,承担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任务。为了保证群众文化单位有充足经费,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其所需的经费。 (二)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群众文化服务工作中,不仅在考虑群众基本和多样性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公益性文艺活动,还考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如发展教育、体育健身、演艺会展等产业,鼓励相关企业开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三)为群众文化的发展营造氛围 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民生问题来重视,提出文化惠民政策,以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如政府可以投入资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在社会上营造出文化繁荣的氛围。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立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达到“两室一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厅)”的标准,形成覆盖全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剖析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政府主导。从基本国情出发,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一定标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 坚持社会参与。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和引导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坚持共建共享。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摘要]文章阐明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重点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都日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全国各地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资金投入日益加大,兴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与文化产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步伐却显得有些迟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当前公共文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策法规刚性支撑体系缺失 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大部分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但是在微观的执行层面上,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撑,特别是在经费保障、经济政策、捐赠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等方面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要求而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这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都不相适应。体制性障碍继续困扰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管理的部门分割、行政壁垒,各级政府的行为不到位和责任落实不明确也都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不足,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人总量偏少,中央财政2006年的文化事业费只占其全部支出的0.39%,远低于一般国家的1%以上水平。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也较大。农村文化投入明显不足。2006年国家对农村文化共投入44.6亿元,仅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比重的28.5%,这是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阶段,文化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尽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比例低,公共文化经费的增长速度仍大大低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文化行业一直处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三)资金投入少,自然导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全国38240个乡镇,5800多个乡镇无文化站,23000多个图书馆、文化馆需要新建和改建;许多县和乡镇的文化宫、影剧院、书场、农民公园等公共文化机构都已相当陈旧,面积狭小,年久失修,服务能力逐渐弱化。目前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多数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许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得不到保障,全国有700多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1/4。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缺。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有的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政府保障资金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公共博物馆难以为继。而且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更加落后,基层文化服务功能有所萎缩。有的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或利用率不高或挪作它用。一些基层文化站门庭罗雀,其结果是被随意挤占,形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基层文化站(室)步入建了倒、倒了建、循环往复的怪圈。还有的乡镇基本无综合性文化站,有的村社(社区)基本无活动室及相应设备,也无专兼职人员。有些地方广播电视覆盖率低,收视效果差。还有一大批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景点根植于民间,由于多年得不到保护,濒临灭绝和消亡的边缘。

关于优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意见

关于优化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部署,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突出特色、共建共享,供给精准、高效便捷,提高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丰富优质对路的文化产品,优化公共服务路径,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助力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 到2022年,通过实施公共图书馆效能提升"六大行动"、文化馆效能提升"六大行动"、博物馆效能提升"十大行动",全省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21个,80%的公共图书馆、85%的文化馆达到部颁三级馆标准以上,全省博物馆总数突破300座,国家三级及以上博物馆总数突破50座,年服务公众6000万人次以上,年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10000场次以上,全面实现设施标准化、资源共享化、服务网络化、运行一体化、参与便捷化,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高。 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一)优化场馆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建设、使用公共文化设施,新建城区、新农村建设要科学规划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市(州)、县(市、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乡镇(街道)、村(社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文化综合体,构建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 (二)加强场馆达标建设。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加强未达标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提档升级。每年支持10个县(市、区)、400个乡镇(街道)、1000个村(社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按照"四个一批",即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创建一批、升级一批的工作思路,推动实施全省博物馆等级创建提升工程。 (三)完善服务设施网络。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以城市书房、青工文化驿站、文化院坝、村史馆等新型阵地为补充,鼓励在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地建立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和服务点,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三、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内容 (四)深化多元供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培育和扶持民办图书馆、民办文化馆(站)、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和群众文艺团队等文化非营利组织,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众筹文化院坝、农民文化理事会等机制建设,支持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

公共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探索

公共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探索 本文分析了国内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现状、我国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状况以及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对煤炭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认为,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提供宏观信息,提供矿脉勘探及矿产开采销售的技术信息,提供人才信息和市场行业信息,以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标签: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途径;煤炭企业 一、引言 如今的21世纪,是一个以实时资讯和快捷多样的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也逐渐步入信息化的轨道,所以,提升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水平和质量就成为了重要课题。一般认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基本就是通过寻找文献或电子资料来帮助读者完成学术任务。然而,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已不能仅仅满足于普通的阅读和咨询,这就需要图书馆对馆内服务方式进行不断地创新。[1] 二、国内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现状 信息咨询业务在现代公共图书馆工作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便是对企业进行的信息咨询服务,同时也是图书馆经济来源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与其它信息服务机构相比并没拥有绝对的优势,但在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却可以为用户提供较好的体验。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公共图书馆面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并且大多数是以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服务工作。[2] 三、我国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状况 我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让许多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周期缩短、行业竞争优势激烈等挑战,企业信息需求也急速增加,所以更多的管理者转向求助于图书馆咨询部门等专业机构,希望通过专业定制的信息化方案从企业的生产到内部管理,再到市场销售都可以在同行业间形成巨大优势。[3] 四、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普遍是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煤炭生产力和安全系数。煤炭行业作为传统的能源行业,由于受到开采、销售和市场规划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像新型产业那样进行全面创新,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稀缺;部分煤炭企业虽然设立了情报部门,但大多只建立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简单联系,生产、销售环节与整体系统之间难以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的考试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之十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课程7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 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 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 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 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 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 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的标准化建设目标没有提到的是()。 A.公共文化场馆开放 B.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 C.公园开放 D.公共阅读服务 2. 本讲提到深化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不应该 包括()。 A.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B.政府 C.文化企业 D.公益性社会组织

3. 本讲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提到的是()。 A.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B.公共文化的资源和内容体系 C.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体系 D.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 4. 从三中全会提出的精神看,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管体制改革面临着()的转变。 A.从管理到治理 B.从理论向实践 C.从制度建设向制度改革 D.从城市向农村发展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本讲列举了在我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国际国内的挑战,包括()。 A.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 B.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 C.一些西方利益集团以中国威胁论为名对中国和 平崛起加以围堵 D.第三方国家崛起对我国的威胁 2. 本讲指出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包括()。 A.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B.目前我们国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对外开放已经呈现出加速的态势,机遇与风险并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