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太仓市体育中学俞利红

一、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教育也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代名词,而是指那些不会科学探究、不懂创造的人。未来的工作环境变化快、技术新,系统有计算机控制,办事采用新方式为特点。所有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不能不在做中学,不能没有不断探究的本领,否则就会落伍。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世界变成一个不确定的变化的世界,它要求人们用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主动的思维方式来应对这一变幻的世界。一场新科学教育运动正在世界范围内深入地开展着。美国1996年推出了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日本也提出了“新科技立国”与“个性化方针”。我国更是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这些科学教育运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探究。强调给学生提供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机会,强调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科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探究性(或型)学习越来越成为现代学习的主流。

2002年秋天,新课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鼓励探究式学习。物理课程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已经有一些理念比较先进的教师对“探究”很感兴趣,并开展了一些实验,取得了一些成果。甚至也有冠以某某“模式”的。

但是,我认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是

为了解决特定问题在一定抽象、简化、假使的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革原型客体、构建新的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通俗地说,模式是指基本规定的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们基本上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式样。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各个基本要素相对定型化的特定操作程序,属于课堂教学过程的运行机制。但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个简单的有形的标准式样,而是一个无形的标准式样和过程,它是人们在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的基础上,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思维加工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设计、组织、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论体系。“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据资料显示无论国外、国内总体上均尚未很成熟,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如果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将探究型课堂教学的环节研究透,最终形成模式,为广大实验区的教师服务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再反观现实中的初中物理教学,尽管“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但“应试教育”还是抓得扎扎实实。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日渐显露,物理教学也是如此。片面强调双基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深度和体系的完整,背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格局的单一,难以激起学生持久的求知欲望;“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的发展;验证性的学生实验却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成了忠实的观众,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机会少而有少。即使有的老师尝试新方法,但离形成模式还有很大距离。可见,时代的变化迫切呼唤着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

我平素比较关注各种教学问题的研究,对“模式”更感兴趣,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知识素养,再加上我们太仓“研究性学

习”的广泛影响,并鉴于上述原因,所以我决定以我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初中物理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为新一轮课改作出贡献。

二、课题研究界定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界定

1、探究:特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科学探究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不同,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究,不但掌握有关知识,主要是通过探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有亲身体验。

2、课堂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的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凸现课堂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3、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探究”为主要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接受式教育而言的,

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贯彻要点主要有:

(1)、教育目标与评价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以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改变传统教育目标与评价上偏面注重知识的倾向。(2)、创设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自主的环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自信心,鼓励独创性和多样性,承认失败的价值和接纳学生不同观点等。

(3)、改变传统教育以接受式为教育基本范式的教育运行机制和教学方式。建立和完善创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构建开放和多维互动的教学方法。

2、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观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其贯彻要点有:

(1)改变学生学习的目标。学习的目标不仅在获得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创新性和主体性培养,促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性体验,从而掌握获得结论和发现真理的过程和方法,获得自我发展和主动发展的能力和内在动力,奠定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具体包括学会学习,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激活知识储备和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发展创新精神,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学会沟通与合作、乐于并善于与他人合作探究;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从实际出发,通

过认真踏实的探究获得结论,并尊重他人和他人的成果。

(2)改变学生学习的内容。提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内容注重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以及学生学习班的层次差异性。

(3)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潜能,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运用科学认知方式和策略,让学生开展探究问题的学习,并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3、自主活动原理。所谓自主性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帮助下,在明确学习活动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这里的“自主”,既包括学生“个体自主”,也包括在学生“个体自主”基础上的学生“集体自主”。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完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动力支配性和策略性等认识特性和情感特性。教师致力于促使教学活动化,提高学生主体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其贯彻要点主要有:

(1)提供刺激,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兴趣、需要到行为)如明确学生的自学任务;设置问题情境,采用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问题对学生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合学生实际。

(2)提供条件。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组织化条件和活动化条件,正确选择与学生自主学习相适应的组织形式,正确选择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