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docx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docx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docx
流行病学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docx

一、名词解释

1、流行:

2、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的最长潜伏期。

3、潜在减寿年数

4、偏倚bias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人群所测得的某变量值系统地偏离了目标

人群中该变量的真实值,使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偏差,研究误差

中系统误差部分称为偏倚

5、暴露 exposure 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具备某种待

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

6、相对危险度RR 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

的指标。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混杂偏倚

8、类实验

9、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

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10、筛检 screening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

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无病者鉴别开来。

11、正确指数

12、疾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

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13、疫源地epidemic focus 是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

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14、垂直传播

二、理解(选择题)

1、疾病分布常用的率的理解2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继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

病死率,生存率,累积死亡率。3、残疾失能指标:病残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

命年。

2、疾病时间分布形式2

疾病时间分布四种形式:(1)短期波动(2)季节性( 3)周期性( 4)长期趋势

3、理解不同类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原理和特点,例如,研究对象,分组,比较指标

4、

5、 6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①描述的方法;②分析的方法;③现场实验的方法;④理论

研究的方法。

4、 RR, AR,AR%, PAR, PAR%的概念及意义4

相对危险度 rr 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

标。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归因危险度 ar 也叫特异危险度、率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

相差的绝对值。意义: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AR%)又称为病因分值

于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AR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而PAR%是指 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5、实验流行病学中对照、随机分组、盲法观察的意义6

采取盲法的意义:为了正确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避免由于研究对象知道自己接受的预防

或治疗情况或研究者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主观因素的作用而产生信息偏倚。

6、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4 与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5 比较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1、特别适用于病因复杂、发病率低(罕见)、潜伏期长的疾病的研究。

2、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出结果快。

3、同时调查多个暴露因素与某一种疾病的关系。

4、不仅可用于病因探讨,而且可广泛用于其它方面(如:药物不良反应、疫苗免疫

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1、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难以确定暴露和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无法直接得出因果联系的结论。

5、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

6、在一定程度上,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优点: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可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

或死亡率,计算出 RR和 AR 等, 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因果现象的时间顺

序合理,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证实病因联系。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

的自然史,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缺点: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

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由于消

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

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

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7、建立病因假设的Mill准则的科学实验五法7

1. 求同法;

2. 求异法;

3. 同异并用法;

4. 共变法;

5. 剩余法

8、联合试验有哪几种,有何意义8

9、被动监测、主动监测9

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收。(传染病报告)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

集资料。(传染病漏报调查)

10、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因素10

升高: 1)新生儿增加;2 )易感人口迁入;3 )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4 )免疫人口

死亡。

降低: 1)计划免疫; 2)传染病流行

11、评价预防接种免疫学与流行病学效果及计划免疫管理的指标

评价免疫效果指标: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抗体持续时间

12、消毒的种类

分类 : ①预防性消毒②疫源地消毒

13、计划免疫的内容(五苗防七病)

对7周岁及其以下儿童:“五苗”防“七病”

三、简答:

1、混杂偏倚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5

2、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6

1) . 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

2) . 随机分组

3) . 设立均衡可比的对照组

4) . 有干预措施:疫苗、药物、保健设施

3、因果推断标准7

(1 )关联的时间顺序

2)关联的强度

(3)关联的可重复性

(4)关联的合理性

(5)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4、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包括几个方面9

包括 1.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2. 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3. 基本治疗 4. 社区康复

5、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9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疾病尚未发生时, 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健康促进:通过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

感性,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

形式:健康教育,自我保健,环境保护和监测

健康保护: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的措施,在预防

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用。

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的“三早”预防,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复发或转为慢性。

方法:普查、筛检(主要方法)、自我检查(乳腺癌)、产前检查(终止妊娠,遗传病)要求:宣传防病知识,提高诊断水平,建立灵敏而可靠的疾病监测系统。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

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恢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对症治疗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减少疾病的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和伤残。康复治疗包括功能、心理、社会、职业康复、身心康复,恢复劳动力,保存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能力。

四、问答或计算

1、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4

队列研究优点:资料可靠,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可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发病

或死亡率,计算出 RR和 AR 等, 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因果现象的时间顺

序合理,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可证实病因联系。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

的自然史,分析一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缺点: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由于随访时间较长,对象不易保持依

从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由于消

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

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

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2、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5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1、特别适用于病因复杂、发病率低(罕见)、潜伏期长的疾病的研究。

2、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出结果快。

3、同时调查多个暴露因素与某一种疾病的关系。

4、不仅可用于病因探讨,而且可广泛用于其它方面(如:药物不良反应、疫苗免疫

学效果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等)。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1、不适于研究人群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难以确定暴露和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无法直接得出因果联系的结论。

5、不能直接计算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

6、在一定程度上,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

3、队列研究RR, AR,AR%, PAR, PAR%指标计算及意义4

相对危险度 rr 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

标。意义: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归因危险度 ar 也叫特异危险度、率差和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

相差的绝对值。意义: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AR%)又称为病因分值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

暴露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人群归因危险度 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PAR%)PAR是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

因于暴露的部分,而 PAR%是指 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4、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成组比较、1:1 配比) 5 不匹

配不分层(成组)资料的分析:

将暴露与疾病的资料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利用χ2 检验,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率有无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OR)的大小;

计算 OR值的可信区间。

1:1 配对资料的分析:

将暴露与疾病的资料整理成四格表形式;

利用χ2 检验,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率有无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

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OR) 的大小 OR=c/b;

计算 OR值的可信区间。

5、诊断试验真实性和预测值的指标有哪些8

评价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正确指数。

评价预测值指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6、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10

潜伏期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长短影响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此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长短,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可确定预防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