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9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唐卡介绍青海藏文化博物馆是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座专门展示和保护藏族文化遗产的博物馆。
而唐卡则是该博物馆中最具代表性的藏族艺术品之一。
唐卡,又称"卡"、"宗卡",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是藏族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它是一种以丝绸或棉布为底,在上面绘制密集而细腻的图案和图像的绘画艺术。
唐卡是藏传佛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宗教教育的重要工具。
因其图案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明快,技法独特,因此备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唐卡作品,展示了藏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博物馆的唐卡展区,观众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唐卡作品,包括佛教神像、佛教故事、宗教仪式等。
这些唐卡作品都是由藏族艺术家们经过精心创作,用心描绘而成。
在欣赏唐卡作品时,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巧,更可以感受到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宗教信仰的力量。
唐卡作品中的佛教神像和故事情节都寓意着吉祥和祈福,给人以美好的寓意和正能量。
观众在欣赏唐卡作品时,不仅可以领略到艺术的美感,更能感受到宗教信仰对藏族人民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除了观赏唐卡作品外,青海藏文化博物馆还举办了一系列与唐卡相关的展览和活动,如唐卡讲座、唐卡绘画工作坊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唐卡的历史、技法和意义,还可以让观众亲自参与到唐卡的制作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藏族艺术的魅力。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的唐卡展览不仅向观众展示了藏族艺术的瑰宝,更让观众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卡作为一种宗教和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更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观赏唐卡作品,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增进对藏族人民的理解和尊重。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的唐卡展览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藏族文化的窗口,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了解唐卡艺术的魅力。
在这里,观众可以领略到独特而丰富的藏族文化,感受到艺术与宗教的交融,进一步加深对藏族文化的认知和喜爱。
唐卡的分类唐卡是西藏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佛教教义和宇宙观念。
根据唐卡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将唐卡分为下面几类。
一、宗派唐卡宗派唐卡是根据不同佛教宗派的特点来划分的。
主要有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宁玛派等。
格鲁派唐卡以黄、红、白为主色,噶举派唐卡则以绿、红、白为主色。
每种宗派的唐卡在绘制时都会注重宗派的特点和教义,以展现宗派的独特风格。
二、主题唐卡主题唐卡是根据绘制的内容来分类的。
常见的主题唐卡有佛教神话故事唐卡、佛教经典唐卡、佛教修行唐卡等。
佛教神话故事唐卡通常描绘了佛教故事中的神明、佛陀和佛教传奇人物,色彩鲜艳,场景瑰丽。
佛教经典唐卡则是以佛教经典中的经文和教义为主题,以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形式来表达佛教的教义。
佛教修行唐卡则主要描绘了佛教修行者的修行过程和境界,以启发信众的修行动力和智慧。
三、宗教仪式唐卡宗教仪式唐卡是用于佛教仪式的特殊唐卡。
例如,用于佛教法会的法会唐卡,用于佛教法会和仪式的法器唐卡等。
这些唐卡通常会在佛教寺庙中使用,用于佛教仪式和法会,以增加仪式的庄严和神圣感。
四、护法唐卡护法唐卡是描绘佛教护法神的唐卡。
佛教中有许多护法神,他们是保护佛教法力和护持佛教信仰的神祇。
护法唐卡通常色彩鲜艳,形象威武,可以帮助信众驱除邪恶、祈福和保佑。
五、肖像唐卡肖像唐卡是描绘佛陀和佛教高僧的唐卡。
肖像唐卡通常以佛陀或高僧的面容为主,表达佛教教义和智慧。
这些唐卡通常以金色或者银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神圣和庄严的感觉。
六、风景唐卡风景唐卡是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唐卡。
例如,描绘喜马拉雅山脉、雪山、湖泊、草原等。
风景唐卡通常以蓝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宁静和悠然的感觉。
七、生活唐卡生活唐卡是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唐卡。
例如,描绘佛教徒的生活、社会场景、农田等。
生活唐卡通常以自然色彩为主,给人一种亲近和平实的感觉。
总结起来,唐卡的分类主要有宗派唐卡、主题唐卡、宗教仪式唐卡、护法唐卡、肖像唐卡、风景唐卡和生活唐卡。
“在绘制上,唐卡有严格固定的程式,藏传佛教的寺庙中通常都有专攻此艺的喇嘛。
据说,一幅质量上乘的唐卡,从起草、绘画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多数唐卡以棉麻布为底,将其绷制于木框,涂刷胶灰浆,打磨平滑后用精纯的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工笔重彩技法作画,线条选用价格昂贵的泥金勾勒,再经彩缎装裱,两端承轴,开光颂经如此,一幅既可挂、又可卷轴成束携于身边的唐卡才算制成。
最为难得的是,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以此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数百上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
唐卡通常约长1米,最大者数十米。
若按绘制内容,则大致可分显教类唐卡、密教类唐卡、印度唐卡、女神类唐卡等4种。
显教类唐卡主绘佛祖释迦牟尼、弥勒佛、十八罗汉等显宗佛像,在西藏诸寺庙皆可看到;密教类唐卡主绘形象怪异、凶猛无比的密宗佛像,其中不少为双身像;印度唐卡多表现佛像袒上身,身躯扭曲,腰细臀肥,画像以安祥和善为特色;藏传佛教多女神形象,故女神类唐卡专绘度母、吉祥天母、尊胜佛母等女神像。
如按绘制材质区别,唐卡则分布绘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和堆绣唐卡等数类。
布绘唐卡在土布或麻布上绘画,因布料质地较粗,故用沥粉与动物胶做底,用卵石打磨光滑后,再以填色、勾勒、描金等方法绘成。
这种制作唐卡的传统方法沿用至今。
西藏寺院大多数唐卡属于布绘唐卡类;刺绣唐卡制作精细,为西藏重要佛寺所藏;缂丝唐卡是一种以丝织成的高级手工艺品,其花纹与刺绣大致相同,缂丝唐卡制作难度大,存世量少,多为我国江南丝绸之乡制作,是唐卡中的精品,艺术价值极高;堆绣唐卡是最具艺术风格的唐卡,用数百甚至数千块大小不等的绸缎堆绣出来,是一种将汉地艺术与西藏内容融为一体的艺术样式。
唐卡的制作方法介绍唐卡,又称“彩绘佛画”,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用彩色细绢或棉织物作为画布,采用传统的颜料和技法进行绘制,表现佛教故事、佛陀和菩萨等神圣形象。
唐卡画作精美细腻,色彩鲜艳,体现了西藏地区的艺术与宗教的融合。
本文将介绍唐卡的制作方法。
制作工具和材料制作唐卡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如下: 1. 画布:一般采用细绢或棉织物作为画布,质地要细腻且有一定的耐久性。
2. 笔刷:使用尖细、有弹性的毛笔,不同大小的笔刷用于绘制不同细节的部分。
3. 颜料:传统的颜料采用天然矿物和植物质地的颜料,如石灰粉、矿石粉等。
4. 颜料盒:用于调制颜料的容器,一般有多个小格子可以放不同颜色的颜料。
5. 调色板:用于混色的平板,一般采用瓷质或金属材质。
6. 研钵:用于研磨颜料的碗状器具。
7. 支架:用于固定画布的支撑架,以便绘画时保持画布平整。
制作流程制作唐卡的流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制作之前,首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画布、调配颜料、准备绘画工具等。
画布需要提前裁剪到合适的尺寸,并加以处理,以增加画面的耐久性和附着力。
同时还要将各种颜料按需调配好,并将毛笔湿润备用。
2. 制定设计草图在开始绘制之前,需要根据绘画主题制定设计草图。
设计草图可以通过手绘或使用计算机辅助绘制软件完成,它将成为绘制唐卡的蓝图和参考。
3. 贴金和绘制轮廓制作唐卡的第一步是贴金和绘制轮廓。
首先,在画面上使用石灰粉勾勒出主要轮廓线,然后使用石灰胶水将金箔贴在画布上,使画面的背景或特定部分呈现金色。
4. 涂色渲染接下来是涂色渲染的步骤。
根据设计草图,使用细腻的毛笔和调配好的颜料,对唐卡进行涂色。
涂色时需要注意色彩的均匀性和层次感,以使画面更加饱满。
5. 绘制细节和装饰在完成主要的涂色后,细节和装饰的绘制成为重要的步骤。
这些包括绘制佛陀或菩萨的面部特征、服饰和手势等。
通常需要使用更小号的毛笔和细致的技法,使细节更加精致。
藏人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哪些?藏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藏族的传统艺术形式更是独具特色。
藏族传统艺术不仅丰富了藏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介绍藏族的几种传统艺术形式。
一、唐卡绘画,又称宗教画,是藏族独具特色的绘画形式之一。
它以佛教故事和宗教题材为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宗教意义。
唐卡画大多采用矿物质颜料,色彩鲜艳、形象传神。
绘制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艺术家用精湛的绘画技巧完成,每一幅唐卡画都是一件艺术珍品。
唐卡绘画不仅富有装饰性和艺术观赏性,更体现了藏族文化中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崇敬。
二、雪域舞蹈雪域舞蹈是藏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是藏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绽放。
雪域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舞蹈中的动作优美而矫健,姿态凝重而庄严,充满了藏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雪域舞蹈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舞龙、舞狮、舞剑等,无论是节庆还是日常生活中,雪域舞蹈都是藏族人民欢聚一堂、庆祝吉庆的重要方式。
三、藏族服饰藏族服饰是藏族人民独特的文化载体,也是藏族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族服饰注重色彩的搭配和纹饰的设计,体现了藏民族的审美理念和生活方式。
男士的传统服饰通常是长袍、靴子、帽子等,而女士则穿着华美的长袍、挎袋等配饰。
藏族服饰的手工制作工艺独特,常常使用刺绣、织锦、镶钉等技法,体现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四、藏族音乐藏族音乐是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伴随着特有的乐器如手鼓、象鼻笛、唢呐等,藏族音乐以其缠绵悱恻的旋律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藏族人民对家园和生活的眷恋和热爱。
藏族音乐多以民歌的形式存在,反映了藏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藏族音乐艺术将现实与意境相结合,打造出独有的艺术魅力。
五、格萨尔圆舞格萨尔圆舞是藏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广泛流传在藏区地区。
它是一种高难度的舞蹈,舞者需要准确而纤巧地展示动作的协调性和美感。
唐卡细节解析
唐卡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通常用于描绘佛教人物、场景和故事。
唐卡具有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工艺,以下是唐卡的一些细节解析:
1. 画布:唐卡的画布通常使用丝绢或棉布,经过细致的打磨和染色,具有高度的光泽感和质感。
2. 颜料:唐卡使用天然矿石磨成的颜料,如青金石、孔雀石、朱砂等,这些颜料色彩鲜艳、经久不褪。
3. 线条:唐卡的线条非常精细,有的线条仅有头发丝粗细。
绘制唐卡需要极高的绘画技巧和耐心。
4. 背景:唐卡的背景通常为单一色彩,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的细节和特色。
5. 布局:唐卡的布局非常讲究,画面中心为主要人物或场景,周围环绕着其他相关的人物、动物、物品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6. 装饰:唐卡画面四周常有各种装饰元素,如卷草纹、莲花纹等,这些元素不仅美观,还有象征意义。
7. 金色:在唐卡中,金色被广泛使用。
绘制金色时,画家需要先用墨线勾勒出轮廓,然后涂上金粉或贴上金箔,营造出富丽堂皇的效果。
8. 故事性:唐卡常常表现佛教故事或神话传说。
通过画面中的人物、物品和场景,观众可以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9. 文化内涵:唐卡不仅是绘画艺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中国历史、宗教、哲学、美学等方面的观念和价值。
10. 工艺:除了绘画技巧外,唐卡还融入了刺绣、织锦、贴花等多种工艺手法,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以上是唐卡的一些细节解析,每幅唐卡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细细品味。
唐卡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唐卡也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西藏人与他们的牲畜在辽阔而荒凉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成为漫漫长途中随身携带的庙宇。
唐卡甚至与西藏人的命运有十分隐秘的关系。
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是为了祈祷、礼拜和观想;而当亲人去世,根据卦算,家人会请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唐卡,画的是护佑亡者度过中阴阶段的保护神。
神奇的天然颜料颜料是属于唐卡的另一个秘密。
因为所有的颜料皆取自于大地,不是珍贵的矿物就是稀罕的植物。
而且颜料的配制完全靠手工操作,过程缓慢而复杂,甚至跟人的力气有关,比如白色和黄色可以由年轻男人来打磨,但蓝色和绿色则需要体弱无力的人慢慢地研磨。
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具有非凡的效果,历经沧桑却不变色。
如以纯金敷底、朱砂勾勒的金唐卡或以朱砂敷底、纯金勾勒的朱红唐卡,惊人之美无以言喻。
其中对金色不可或缺的应用乃唐卡绝技。
为了使上金粉的画闪闪发光,须用一种打磨得尖尖的玛瑙或九眼石镶嵌的笔反复摩擦出很多层次,所以多少年后,即使画面模糊,但描金的局部仍是熠熠夺目。
一幅好的唐卡一般由30多种颜色绘成,唐卡颜料主要由矿物与植物两大部分组成:矿物主要有: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云母、黄铁矿、褐铁矿、高岭土、蓝铜矿、雌黄、雄黄、瓷土矿植物主要有:藏红花、大黄、蓝靛、胭脂、许康草、花青、黄莲花、小粟花等。
产地:藏青、石绿产于尼木和甲绒,白粉大多来自后藏仁布地区和羊八井地区,山南洛扎和后藏是出朱砂的地方,云母是山南乃东的,墨色原料是林芝的,胭脂是门隅的,花青还是外国来的——不丹,不过察隅地区也有。
提炼:白色从高岭土提炼出来,石黄从雌黄提炼出来。
大红色是从朱砂里提出来的。
石绿从孔雀石里提出来。
藏青从蓝铜矿提出来。
藏族唐卡形式一、唐卡的魅力,藏族的艺术瑰宝说起唐卡,咱们可得好好聊一聊了!唐卡,这个藏族艺术的精髓可真不简单,怎么看都觉得它带着一股神秘的气息,仿佛是藏匿了几千年的智慧和信仰。
你看那些图案,天啊,简直是一幅幅活生生的故事,人物、景象、色彩、符号,一切都那么有层次感,又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透过画布向你诉说着某种无声的语言。
藏族的唐卡,是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咱们从中能看见那些神佛、菩萨,还有各种吉祥图腾,每一幅画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信仰力量。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唐卡的时候,自己也是瞪大了眼睛,咋就这么有魔力,怎么看都不腻。
唐卡的制作可不是随便说做就做的,得是个大工夫。
那些画家得经过漫长的训练,从小就得在师傅手下学画,学了几年也不敢出师,因为唐卡的每一笔每一划都得小心谨慎,不容马虎。
每一幅唐卡画得好不好,色彩搭配合不合理,人物的姿态是否生动,都是讲究的。
这不是一般的画画,简直是一门艺术,一种传承。
所以,一旦唐卡画那可真是无价之宝,能传世的都有几百年历史呢。
你看看那些高山、雪地,还有那神秘的蓝天,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藏族人民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和虔诚,简直就是心灵的震撼。
更妙的是,唐卡可不仅仅是看着好看,咱们藏族人民还把它当作是一种文化的传递。
它可是承载了佛教哲理的工具,是一条沟通人间与神佛世界的桥梁呢。
每一幅唐卡,都有着自己的寓意。
比如那些神佛,都是代表了不同的力量,什么智者、慈悲、力量等等,拿着唐卡的人,心里就会有一种安慰,觉得自己能获得神灵的庇佑,生活中有困难有烦恼时,看到这些神圣的面庞,心里顿时平静不少。
二、唐卡的色彩,活色生香咱们来聊聊唐卡的色彩吧。
真的是,美得让你眼睛都不敢眨。
你看看唐卡上那一抹抹鲜艳的红、黄、蓝,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整个人都被拉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你可能会想,这颜色到底是咋来的?别说,这可不是普通的油漆,而是用的是天然的矿物质和植物色素,这种传统的绘画材料讲究得不得了,每一种颜色的制作方法都有着严格的工艺。
唐卡艺术的殿堂甘肃敦煌莫高窟唐卡艺术的殿堂:甘肃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其中,唐卡艺术作为莫高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唐代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唐卡艺术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并探讨其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地位和价值。
1. 唐卡艺术的历史渊源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西藏,最初是为了传播佛教而制作的宗教艺术品。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唐卡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在唐代达到了高峰。
唐卡以其细腻入微的绘画技法和丰富多彩的色彩,成为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 唐卡艺术的制作工艺制作唐卡需要经过一系列繁复的工艺过程。
首先,选择优质的棉布或丝绸作为画布,并进行涂胶与打磨,使画布表面平整。
然后,根据佛经和传统图案,绘制轮廓线,确定画面的基本结构。
接着,艺术家使用颜料和金粉进行上色,通过层层叠加与细腻描绘,展现出唐卡艺术独特的绘画风格。
最后,完成的唐卡作品还需要进行装裱,以保护画面并增加观赏价值。
3. 唐卡艺术的艺术特点唐卡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备受瞩目。
首先,唐卡的绘画风格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象征性,以虚幻的形象和饱满的色彩呈现佛教教义和信仰。
其次,唐卡画家擅长运用透视和透明效果,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唐卡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展现了藏族和汉族文化的交融。
4. 唐卡艺术在敦煌莫高窟中的地位和价值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艺术的宝库,收藏了大量的唐卡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既是佛教信仰的象征,也是敦煌文化的瑰宝。
唐卡艺术作为莫高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莫高窟的艺术内涵,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唐卡艺术的展示和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佛教文化,并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唐卡艺术作为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细腻精巧的绘画技法和丰富多彩的色彩,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中,唐卡艺术丰富了莫高窟的艺术内涵,并为人们了解和传承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依据。
绿度母
绿度母,是一位救世大菩萨,她坐在白色的莲花座上,依其本誓,是观世音菩萨因慈悲天下众生,伤心时掉下眼泪的变化身,所以是最慈悲的。
绿度母为二十一尊度母之一,少女相,全身绿色,一面二臂,现慈悲相。
寓意消除一切魔障、业障、病苦等,并能消灾、增福、延寿、广开智慧。
白度母
相传白度母是阿弥陀佛左眼所化。
白度母据说性格温柔善良,非常聪明,人们总爱求助于她,故又称为救度母。
白度母身色洁白,面目端庄祥和,双手和双足各生一眼,脸上有三眼,因而又称为七眼佛母。
相传额上一目观十方无量佛土,其余六母观六道众生。
形象典雅优美,寓意帮助人解出困难,可以消灭一切罪业、一切魔障,能救一切灾难。
求财得财,长受富贵,皆能遂愿。
黄财神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宣说大般若时,诸魔鬼神等皆前来障碍,令高山崩塌,大众惊慌,此时黄财神就现身庇护,后来世尊嘱咐黄财神。
主司财富,能增长富德、寿命、智慧、物质,能使一切众生脱离一切贫困、灾难,增长一切善法、财富,富饶自在,供其者财源广进。
四臂观音
雪域西藏的守护神。
以菩萨慧眼凝视众生,凡被其观者尽得解脱。
寓意通达
法性,智慧,消净无垢,不为烦恼,救度众生。
药师佛
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人称谓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
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无名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
据说信奉药师如来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
逐渐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唐卡绘画风格。
16世纪到20世纪唐卡进入了于成熟期,藏族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唐卡绘画,还成立了相当于官方画院的机构,唐卡创作进入了专门化创作时期。
唐卡绘制也逐渐出现许多流派,民间也有很多的专门画坊。
多种流派各具特色,百花齐放,争相斗艳。
唐卡画面华丽、对比强烈、构图复杂,富丽堂皇,装饰味更浓。
唐卡的绘画比例、技法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唐卡的种类发展为刺绣、织锦、丝贴、堆绣、印刷等多种方法。
进入20世纪以后,唐卡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国家加大了对民族艺术的保护,唐卡于2006年5月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各族人民对唐卡艺术也加深了了解,唐卡进入了我国高等学校的课堂,大量优秀的唐卡画家被培养出来,唐卡在当代多元共存的艺术格局下,传承历史,广泛吸收,散发出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二、唐卡的分类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
一类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另一种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
(一、)“止唐”(绘画唐卡)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
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绘画的唐卡(2)金唐:一种用以金色的底色上,用红色朱砂线、黑色墨线勾勒形象,是唐卡的贵重品种。
(3)朱红唐:在朱红色的底色上、用金色、白色等勾线的唐卡(4)黑唐:在黑色的底色上,用金线勾线的唐卡(二、)国唐(丝绢唐卡)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丝面“国唐”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三、唐卡的题材唐卡的题材是多方面的。
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宗教这一主题,诸如佛像、菩萨像、说法图、宗教寺院、宗教人物、宗教故事等约占唐卡的80%以上。
即使是描写藏族历史,反映自己科学方面的唐卡,也都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还有有取材于藏族社会历史和生活习俗的历史画和风俗画,据史作画,以画言史是西藏唐卡的一个显著特点。
反映西藏历史的唐卡,有通史性的、有断代性的,还有取材于民间题材的,如“吉祥四瑞”等,藏族多画此此祈求吉祥平安,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有反映天文历法和藏医藏药的科学唐卡,展示了藏族人民在科技领域的古老成就。
作为宗教文化,唐卡是前人留下来的历史遗产,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
人们通过唐卡艺术这扇窗户,去认识、探索这份遗产的真正价值,继承和发展藏民族的绘画艺术。
四、唐卡的特点唐卡是一种卷轴画,多为竖长条幅,大小均有。
以白布为材料,经绷框、涂胶、打磨、勾线、着色等一系列工序;画布制作完成之后,四周镶缀彩缎边框,背面用布帛绸缎之类托裱,前面用两片黄色丝绫、两条绸带作遮幔和飘带,上下两端加硬木画轴。
唐卡从古到今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绘画规则。
众多的佛,菩萨、神像的五官、身体比例、手持器物、装饰、坐骑、画面构图等均有严格的绘画规范,不能随意篡改。
唐卡的构图一般是在宽约60厘米,长约90厘米的画幅中心位置画一尊大佛像,称为主尊像,而把一段故事,从唐卡的左上角(绝大部分如此)开始围绕主尊像,顺时针布满一圈,每幅画一般都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主尊像对分布在他周围的故事内容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唐卡在区分不同情节的构图场面时,巧妙地利用了寺庙、宫殿、建筑、山石、云、树等,或用截然不同的色彩,作为相互分隔和联结的手段。
虽然每个构图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但看上去仍能一目了然。
这些景物,除了区分构图的作用外,在很多情况下,经常被安排为故事人物的活动环境,所以,它们本身又形成了一幅幅各具特色的风景画。
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使画面无限扩大,又能使构图丰富多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唐卡区分画幅的重要特点。
唐卡除构图、艺术处理上的这些特点外,在着色、勾线、晕染、用金等方面也有长处。
它们一般是以青绿色画山石、树木、天空和地面。
人物、建筑及大面积的主尊像则施以红黄暖调。
这种色彩对比,以及冷暖色交织所产生的色彩对照关系,使整个画面既富丽协调,又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装饰色彩效果。
画师们使用的颜料,多是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如朱砂、石黄、石青、石绿、赭石等。
这些颜料经多次研磨,调胶时还加入少量胆汁防腐,因此色彩鲜艳而历久不变。
所以西藏唐卡虽历经数百年,至今仍是色彩如初,这不能不说明藏族画师用色的考究。
藏族画师不仅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对形象细部的刻画也极下功夫。
例如每轴画面的山石、花木,以及人物服饰都用同类色晕染出深浅明暗,使之有层次感。
西藏唐卡的晕染技巧是很高超的,最细密之处,像麦粒大小的叶片,都要晕染出明暗、向背;对行云流水更是晕染得流畅自然,没有丝毫滞涩之感。
线描是唐卡传统绘画的基本手段,因此,线描在藏族古代绘画中曾达到很高的水平。
唐卡大多数采用金线勾勒人物,景物则是用富于变化的粗细线条勾描的。
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重点,都能得到应有的突出。
唐卡中用金的地方很多,不论主尊像,还是周围故事画里的人物服饰,大多用金线勾描。
建筑、树、石也往往用金线、金点加以装饰。
藏族画师非常善于用金,他们经常用赤金铺底,尔后再用黄金描绘花纹,借以增加金色的层闪。
藏族画师对金的质量要求很严格,所用金粉都是纯金,并且要亲自加工研磨。
先干磨,再逐渐加入胶水进行水磨。
为了增加描金部分的亮度,还要用一种叫做“猫眼石”的石头在施金的部位反复磨擦。
由于采用分色勾线和分色描金,色线加强了上色晕染后的形体轮廓,金线、金点则光彩夺目,造成整轴画面非常富丽和装饰性很强的艺术风格。
一个熟练的画工完成一幅唐卡,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唐卡都要经喇嘛加持,因此,每一幅唐卡都凝结了血汗与众神的庇护。
五、唐卡的绘画流派不同风格的唐卡代表了藏族不同的画派,唐卡的绘画流派主要可以分为:1、勉唐画派勉唐画派是藏区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
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该画派因其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出生于山南洛扎地区的勉唐地方而得名。
他不化绘画技艺高超精湛,而且在艺术理论方面亦卓有建树,所撰写的《造像量度如意宝》一书对藏族美术发民影响深远。
色调变化丰富,活泼鲜亮。
特点:此派以绘画寂静像著称,主尊像形态优美、纤细而柔软,女神的身段不丰满,可姿势优美,脸形呈蛋形。
主尊像上部菩萨绘在浮云之上,左右画像多绘在山间和草坪之中,下部多为护法神像。
2、钦则画派钦则画派,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庆莫,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
该画派擅长于绘制怒相神,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开象稳健而又多跃然舞姿,色彩沉着饱满,善于使用对比色,强烈而跳跃,配色细腻讲究,装饰味很强,还善于绘制怒神和坛城,样式独特,刻画精致绝伦,纹样繁密华丽,令人叹为观止。
3、噶赤画派噶赤画派,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以后走向繁荣,以昌都为中心,主要流行于康区一带。
创始人南喀扎西,吸收了勉唐画派的传统技法,人物造像优美自然;在背景描绘、色彩运用等方面则吸收汉族地区明代工笔画的表现手法,创立了噶赤画派噶赤派的人物造像大胆随意,富于夸张,艺术表现上强调个性,线条刚劲流畅,讲究功力,设色偏重青绿,雅逸清丽,画面风景吸取工笔重彩画山石瀑布、花鸟树木的表现方法,把观众引入美妙神奇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远景宽广而深远的感觉。
六、唐卡的色彩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
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
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
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
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
有时画面底色还随“地界”至“天界”的内容变化而变化,如地狱画了护法神降魔,底色则以红色为主;随着中间夹侍菩萨的出现,色彩逐渐变蓝;到了天界,便是一片湛蓝的底色。
此外,白色被作为表现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种手段,因此常以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愤怒相),出奇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
七、唐卡艺术的文化价值唐卡艺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供奉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三个方面。
(一)供奉价值。
早在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人们为了便于供奉和膜拜,自《水生释迦》和《光生佛像》为始,人们纷纷效仿绘制,进行供奉。
唐卡通常供奉在寺院和信教群众家的佛龛。
供奉前,由唐卡艺人绘制并缝裱竣工之后,有一上师或德道高僧经过开光,方才有效,否则,仅仅出自艺人之手的唐卡,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品进行收藏,而不能作为佛像进行供奉。
由上师或德道高僧开过光的佛像,具有真佛现身的特别功效,长期供奉,或保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或被超度到极乐世界。
特别虔诚的信徒还能看到佛像开口说话,从而证得无上正果。
(二)艺术价值。
唐卡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其蕴含的宗教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艺术门类所无法替代的,也没有尺度和标准的可比性,这在所有的绘画艺术中是独一无二的。
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
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
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
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
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
唐卡的题材(三)经济价值。
唐卡除了它本身的颜料名贵以外,还有一条是它的绘制工期长,据说,绘制一幅唐卡所花时间有长达十二年的。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进入WTO的步伐日愈加剧,唐卡艺术被国内外世人所熟知。
尤其是西方国家,对藏传佛教艺术唐卡艺术品显得情有独钟。
为此,以山南,热贡等为代表的唐卡产地清楚地意识到唐卡艺术品广阔的市场前景,纷纷广招学徒,扩建场地,改善唐卡艺术的创作环境。
目前,西藏山南,拉萨,青海热贡,四川甘孜等地具有村级以上规模的唐卡艺术培训。
这些村落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为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广大农牧民群众传授技艺,提供就业岗位,脱贫致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中国藏学研究的发展,藏传佛教艺术唐卡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各族文化艺术的神圣殿堂中,占有了一席之地。